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有哪些病因

合集下载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护理

护理小贴士
避免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可适 当帮助患者进行康复体操。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意识改变、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 引起偏瘫、抽搐等神经功能障 碍。
护理治疗
护理治疗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而定。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或动作。
护理治疗
监测患者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给予足够的营养,尤其是高蛋白、 低脂、低盐的饮食。
护理治疗
帮助患者进行认知训练,促进 恢复。
护理常见问题
护理常见问题
术后出血:需密切观察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根据情况就医。 惊厥:可使用苯妥英钠、丙戊 酸钠等药物进行控制。
护理常见问题
感染:加强患者卫生管理,定 期更换伤口敷料,给予相应抗 生素治疗。
护理小贴士
护理小贴士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给予 适当安慰。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知识,加强疾病 预防措施。
急性和亚急性 硬脑膜下血肿
护理
目录 简介 病因与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护理治疗 护理常见问题 护理小贴士
简介
简介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 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需要进行及时 有效的护理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 逆的损害。
病因与危险因 素
病因与危险因素
硬膜下血肿可由头部创伤、脑 血管畸形等多种原因引起,而 高龄、高血压等亦将增加患病 风险。

硬膜下血肿疾病发病机理、典型表现、临床症状及CT和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硬膜下血肿疾病发病机理、典型表现、临床症状及CT和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硬膜下血肿疾病发病机理、典型表现、临床症状及CT和磁共振影像学表现
硬膜下血肿位于蛛网膜和硬脑膜内层之间,典型表现为新月形液体,特征是可跨颅缝,但不会突破硬脑膜附着处。

发生于外伤后,少部分为自发性出血,老年人常见,CT等密度硬膜下血肿通常为亚急性期,贫血者急性期血肿可表现为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意识丧失,急性脑外血肿患者出现“中间清醒期”,指受伤后保持短暂清醒,数小时后出现神经功能异常。

硬膜下血肿会导致脑皮质的血管结构内移,并轻度推移下方的脑实质。

典型影像学表现各异,取决于发病时限。

出血分为急性期(6小时-3天)、亚急性期(3天-3周)和慢性期(超过3周)。

随着血肿溶解,CT值下降速率约为每天1.5个享氏单位(Hu)。

若出血与脑实质相比呈等密度,硬膜下出血往往处于亚急性期,贫血等少数情况下的急性期血肿也可呈等密度,当密度与邻近脑皮质类似时,硬膜下出血易被忽略;
对于少量急性期和混合期硬膜下血肿,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急性出血者,血肿随时间推移增大,如不及时处理,会加重占位效应;调宽窗宽(125-200Hu)可发现硬膜下小血肿。

增强CT能识别等密度硬膜下出血。

硬脑膜强化、脑皮质静脉与颅骨分离、皮质强化均有助于显示出血。

左图为平扫血肿呈低密度,容易忽略,右图为增强后箭头所示皮质静脉受压内移,能更清楚显示血肿
由于血肿溶解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顺磁性成分,MRI是评估等密度硬膜下出血的极佳工具,亚急性期血肿的溶解产物由高铁血红蛋白组成,在磁共振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对于等密度硬膜下血肿,MRI较CT具有更敏感、更直观的优势。

硬膜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病因病理】1.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 —60%,根据血肿出现症状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2.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而致的,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

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3.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柔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逐渐液化,肉芽组织逐渐长入脑膜粘着面,逐步机化,其硬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外膜,蛛网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内膜,内外膜将血肿包裹。

【临床表现】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

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

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CT检查是硬膜下血肿首选检查方法。

在CT平扫上,血肿的密度直接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伤后血肿多呈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血液凝固,血浆吸收,血红蛋白浓缩。

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现,主要特点是颅骨内板下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达70HU—80HU,体积大,也可以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影。

部分可为混杂密度影,有的可出现液-液平面,即高密度血凝块沉于血肿下部或溶血后含铁血红蛋白下沉所致。

在慢性期和亚急性后期,由于血红蛋白的溶解和吸收,血肿密度随时间逐渐减低,伤后1周-2周变为等密度,伤后1个月变为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脑表面的小血管增强而使密度血肿衬托更为清楚,4h—6h后延迟扫描,约40%患者血肿边缘出观点状或线状强化,为包膜或血肿相邻脑表面充血强化所致,从而显示血肿轮廓。

无论急性期/亚急性还是慢性期的硬膜下血肿,均伴有脑挫裂伤或脑水肿,在CT片上均有占位效应。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标准护理计划硬膜下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自理缺陷;(3)躁动;(4)意识障碍;(5)清理呼吸道低效;(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体温升高;(8)有褥疮发生的危险;(9)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10)有植物生存的可能;(11)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12)知识缺乏:脑外伤康复知识。

一、躯体移动障碍【相关因素】1.因意识障碍,不能有目的移动躯体。

2.因疼痛和不适,不愿移动躯体。

3.因肢体瘫痪,躯体移动受限。

4.卧床限制活动。

【主要表现】1.躯体活动范围减少。

2.不能活动或不愿活动。

3.被动体位,使用约束带。

【护理目标】1.病人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病人未发生褥疮、血栓性静脉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1.保持病人舒适体位。

2.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3.做好生活护理。

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时喂饮食;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约束带,以防坠床。

5.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行肢体按摩,每天3次。

6.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重点评价】1.躯体移动障碍的程度。

2.病人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是否得以满足。

3.病人是否并发褥疮、肺不张等。

二、自理缺陷【相关因素】1.意识、精神、视力障碍。

2.瘫痪。

3.卧床,活动限制。

4.耐力下降,使活动能力下降。

5.舒适状态改变:头痛。

【主要表现】1.病人不能独立完成进餐、洗漱、沐浴、大小便等日常生活。

2.病人不能有目的地完成翻身动作。

【护理目标】1.病人卧床期间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病人舒适,无口腔炎、褥疮、坠床等发生。

护理措施】1.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时喂饮食。

2.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衣被。

3.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

硬膜下血肿相关内容

硬膜下血肿相关内容

枕部着力多引起额部硬膜 下血肿,伴有额底脑挫裂 伤,意识障碍明显,病情 严重,易发生脑疝
面部及枕部近颅底处着力 脑损伤一般较轻,但往往 可能伴有后颅凹血肿及小 脑损伤,颅颈交界区损伤
第二章
病因病机
颞部
枕部
额部
顶部
>
>
>
第三章:临床表现
第三章
临床表现
1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 中间清醒期较少见,昏迷程 度逐渐加深。
病程发展常呈慢性。
第二章:病因病机
第二章
病因病机
病因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 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 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 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慢性 硬膜下血肿绝大多数有轻微头外伤史, 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部着力。小儿慢性 硬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
以提高颅内压、促进脑 膨胀、压缩血肿腔。
饮食 护理
术后如患者进食困难或无法自主进食,可采取静 脉营养支持,维持体内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如 患者可自主进行,需告知患者减少高热量、高蛋 白食物的摄入量,控制盐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 食用刺激性食物。
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口 护理 腔护理bid。
二便 护理
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 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尿 路刺激征,便秘者给予 大黄软膏脐贴,勿用力 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 剂使用。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第一章
概述
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 后3天以内, CT成像示新月 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 3天至3周内,CT 成像示新月形高 密度区。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概述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是指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下腔。

常合并有严重的脑挫裂伤,特别是对冲性脑挫裂伤。

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或早期脑疝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72小时以内)、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天到3周之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超过3周)。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根据是否伴有脑挫裂伤分为复合性和单纯性。

复合性血肿的出血来源(1)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2)脑内血肿穿破皮层流到蛛网膜下腔。

此类血肿多是由对冲性脑挫裂伤引起,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单纯性血肿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不伴有脑挫裂伤,血肿广泛的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

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

血肿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大多覆盖于额顶部大脑表面,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

目前多数研究证明,促使血肿不断扩大,与病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

病理改变由于外伤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引起硬脑膜内层炎性反应形成包膜,新生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过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后者的抗凝作用使血肿腔失去凝血机能,导致包膜新生的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从而使血肿再扩大。

慢性压迫使脑供血不全和脑萎缩加重,造成此类病人的颅内压增高程度和血肿大小不一致。

早期包膜较薄,如病情继续进展,包膜可增厚、钙化或骨化。

临床表现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脑挫裂伤与继发脑水肿同时存在,症状较重。

如脑挫裂伤较重或血肿形成速度快,则脑挫裂伤引起的昏迷和血肿所致的脑疝昏迷重叠,表现为意识杂烩能够碍进行性加深,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后很快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不久对侧瞳孔也散大,肌张力增高,呈去皮质强直状态。

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ppt课件

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ppt课件

04
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和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05
随访与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随访复查,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诊。
心理护理评估与措施
情绪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如焦虑 、抑郁、恐惧等,以及产生的 原因和程度。
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心 理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安 慰、支持等,以缓解患者的负 面情绪。
如果病人出现意识障碍或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 生并协助处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80%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病人口腔清洁,鼓励咳嗽和 深呼吸,以预防肺部感染。
100%
预防压疮
定期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80%
处理颅内高压
如果病人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 遵医嘱使用脱水药物等。
护理措施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预防出血、预防感染等。
案例三:儿童硬膜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词: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 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儿童硬膜下血肿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 好心理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 活动,如进食、洗澡等 ,以减轻其不适感。
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活 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 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病人情绪稳定,减 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病情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脉搏、 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注意观察硬膜下血肿的情况,如肿胀程度、疼痛程 度等,以及是否有新的出血迹象。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原因分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原因分析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3 4 2 9 . 2 0 1 4 . 0 1 . 0 3 3
脑 室腹腔 分流 术 是 治 疗 脑 积水 的 主要 方 法 , 但
查 头颅 C T示 : 右侧 硬膜 下 血 肿 伴 积液 , 并 沿 脑 室 引 流 管渗 入脑 组织 。急 诊行 右侧 硬膜 下单 孔钻 孔 引流 术, 可见 硬膜 下血 肿与 积液 之 间有极 薄透 明包 膜 , 穿 刺 包膜 , 硬膜 下 引流 出血 性液 体 约 4 0 m l , 未 见 凝 固 性 血块 , 反 复 冲洗至 清亮 , 留置 引流 管 , 外 接 引流袋 。 术 后双 侧 瞳 孔 2 . 5 m m, 对 光 反 射 灵 敏 。复 查 头 颅 C T示 硬膜 下血 肿 伴 积 液 明 显 减少 。但 患 者仍 处 于 深 昏迷 状 态 , 硬 膜 下 引 流 管 首 日 引 出 血 性 液 体 2 0 ml , 逐渐 减少 , 3 d后拔 除硬 膜下 引 流管 。为 防止
脑 室 腹 腔 分 流术 后 并 发 亚急 性硬 膜 下 血 肿 原 因分 析
彭 岱 , 潘云 曦 , 王汉 东
[ 摘要 】 目的 探讨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原 因, 并 提 出防 范 对 策 。 方 法 回 顾 1例 脑 室
腹 腔 分 流 术 后 并 发 亚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的 临床 资 料 。结 果

6 8.
临床误诊误治 2 0 1 4 年1 月第2 7 卷第 1 期 C l i n i c a l Mi s d i a g n o s i s &Mi s t h e r a p y , V o 1 . 2 7 , N o . 1 , J a n u a r y 2 0 1 4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常规硬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是因为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周急性型。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直肿最常发生于颞区,多数为单个血肿,少数可为多个,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位于小脑幕上下。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

(一)术前护理(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如有昏迷—清醒—再昏迷,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2) 严密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征象。

(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

(4)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5)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6) 三天未排便者,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大量液体灌肠。

(二)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注意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3)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与护理。

(5)气管切开的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安徽中医学院 郁 刘 李 王
晓 巧 娜 应 乐 娜 莉 亭
硬膜下血肿(SDH):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 的颅内血肿,约占50%-60% 。
急性
分类
复合型:皮层动脉或静脉、颅内血肿穿刺皮层多 由对冲伤 所致,好发于额、颞 单纯性:桥静脉损伤所致,多不伴脑挫裂伤,血 肿广泛覆盖与大脑半球 临床表现:多数与脑挫裂伤及继发脑水肿并存, 颅内压增高郁脑疝的征象多在1-3天 出现并加重 特点: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血肿多覆盖于额 顶部大脑半球血肿增大缓慢并形成包膜, 一般在 2-3周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血肿压迫所 指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产生严重分解代谢,使血糖 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血肿。因此,必 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消耗。 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 渡至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定期评估病人的营养状 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血电解 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和配方。
O2:患者营养状况尚好。
P3: 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 脑组织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3.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 作用。 4.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 准备工作 5.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 道通畅。
癫痫、压疮、肌肉萎缩皮肤完整受损等
• 避免呼吸道梗阻、高热、咳嗽、癫痫发作等颅内 压增高因素,应用20%甘露醇、速尿、等药物控 制水肿和降低颅内压。 • 遵医嘱给予丙戊酸钠口服。 • 每2小时翻身一次,有利于预防压疮的形成,同时 给与患者肌肉按摩和帮助患者关节运动。
• O6:患者没有出现潜在并发症。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在颅内硬膜与大脑皮层之间形成的血肿。

它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从颅骨骨折或撕裂的血管中渗出,积聚在硬膜与大脑之间形成血肿。

硬膜下血肿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症状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因患者年龄、血肿大小、位置和速度而异。

一般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和呕吐,晚期症状可能会出现昏迷、偏瘫、癫痫和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也可能会感受到局部头部肿胀及压痛。

诊断诊断硬膜下血肿通常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肿的位置、大小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程度。

此外,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监测患者症状和神经状态的变化,如果血肿在不导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吸收,可能不需要手术干预。

对于那些血肿较大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力,防止进一步神经组织损伤。

预后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血肿的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和早期干预等。

早期确诊和治疗通常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对于一些较小的血肿,及时的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其逐渐吸收,预后较为良好。

然而,对于一些较大或病情严重的硬膜下血肿,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并可能需要长期康复和治疗。

结语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患者及家人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与硬膜下血肿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也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PPT

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PPT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严 重病例可能出现昏迷或呼吸衰竭。
诊断
通过头部CT或MRI扫描可以确诊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以显示血肿的位置和大 小,而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颅内结构信息。
02 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情
总结词
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需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详细描述
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以促 进功能恢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 有效性。
06 展望与总结
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硬膜下血肿概述 • 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 护理查房流程 • 护理查房案例分析 • 护理查房常见问题与对策 • 展望与总结
01 硬膜下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 网膜之间的血肿,通常是由于脑 部外伤或脑部手术引起的。
如发现颅内出血并发症,立即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紧急处理,如止 血、降低颅内压等。
03 护理查房流程
查房前的准备
确定查房时间
通知相关人员
选择合适的时间,确保所有参与查房 的医护人员都能到场。
提前通知参与查房的医护人员,确保 他们了解查房的目的和要求。
准备相关资料
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
硬膜下血肿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理念更新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目标:1、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2、了解硬膜下血肿疾病的相关知识3、讨论掌握压疮的预防、昏迷病人的分级与护理病史介绍原2床患者杜高成因遇外伤,不慎由约2米高处摔下,臀部着地,撞伤头部,伤后即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无恶心,无呕吐胃内容物,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呼吸困难,无腹泻,伤后送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摄氏度,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97mmHg,深度昏迷,呼之不应,叹气样呼吸,右上肢有摸索样动作,左侧肢体刺痛未见明,显活动,右颞顶部头皮肿胀明显,右瞳约6mm,左瞳约3mm,对光反射均消失,心率72次/分,行头胸CT检查提示:右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叶脑挫裂伤,脑肿胀,中线明显左偏,环池受压消失,顶骨骨折;左侧血胸,多肋骨折,创伤性湿肺,左锁骨骨折。

一、概述硬膜下血肿指出血积聚在硬膜下隙,多属急性或亚急性型,主要由脑挫裂伤的皮层血管破裂所致,少数是由于大脑表面回流到静脉窦的桥静脉或静脉窦本身撕裂所致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头部外伤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50%~84%的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但由于头部外伤轻微,外伤距发病时间较长时,一般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部分患者只是在追问时才被问出。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硬脑膜与皮质之间空隙增大,当头部受到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可引起桥静脉的撕裂或造成皮质与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的损伤渗血。

也可因静脉窦、蛛网膜颗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有哪些病因
导语: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千万不要忽视了这种疾病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因为一旦出现了严重的疾发,那么会对身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千万不要忽视了这种疾病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因为一旦出现了严重的疾发,那么会对身体构成严重伤害,所以很多的人,想全面了解一下有哪些病因?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出现的硬膜下血肿,呈急性(症状在伤后3天内出现)或亚急性发病者(症状在伤后4天至3周内出现)。

急性(3天内)硬脑膜下血肿发生率最高占70%,亚急性(4~21天)约占5%。

两者致伤因素与出血来源基本相同,均好发于额颞顶区。

临床病程发展的快慢,则据脑原发损伤的轻重、出血量及个体代偿能力的不同而异。

病因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都是由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故均属复合型硬膜下血肿,所不同者,仅是病程急缓上略有差异而已。

两者致伤因素和损伤病理亦雷同:即加速性损伤所致脑挫裂伤,血肿多在同侧;而减速性损伤所引起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出血常在对侧;一侧枕部着力恒于对侧额、颞部前份发生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甚至同时并发脑内血肿;枕部中线着力易致双侧额极、颞尖部血肿;当头颅侧方打击时,伤侧可引起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即硬膜下脑内血肿;头颅侧方碰撞或跌伤时,同侧多为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对侧可致单纯性及/或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另外,前额部遭受暴力,不论是打击还是碰撞,血肿往往都在额部,很少发生在枕部,而老年人则常引起单侧或双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