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4
四部: (真)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平声) 五部: (萧)萧宵肴豪尤半幽(平声)屋半沃半觉半药半铎半锡半(入声) 六部: (歌)歌戈麻半支半(平声) 七部: (阳)阳唐庚半(平声) 八部: (耕)庚半耕清青(平声) 九部: (蒸)蒸登(平声) 十部: (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平声)缉合盍叶怗洽狎业乏(入声) 顾炎武的古音学说显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但他的草创成就为古音研究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使他成为古音学的真正创始人. 二,江永的古韵分部 江永(1681—1762 年) 字慎修,清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三礼及算术乐律音韵之 学,为学注重考据,一生著述甚丰.音韵方面的著作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古韵 , , 标准》等书.在《古韵标准》中,江氏分古音为平声十三部,入声八部: 平声十三部: 一部(东) 二部(脂) 三部(鱼) 四部(真) 五部(元) 六部(宵) 七部(歌) 八部(阳) 九部(耕) 十部(蒸) 十一部(侯) 十二部(侵) 十三部(覃) 入声八部: 一部(屋) 二部(质) 三部(月) 四部(药) 五部(锡) 六部(职) 七部(缉) 八部(叶) 顾炎武只研究古音不研究今音,江永则古今兼顾,尤通等韵,故深明音理.他在《古韵 标准例言》中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 ,意思是说,顾氏只知道根据《诗经》 等韵文考证出古韵当分为十部,而没有从音理上辨明为什么会分成这十部.因此,江氏的分 部就不但基于考古,同时注重审音.他所以比顾氏多出三部,就是考古兼审音的结果.他指 出真,元部的分别是因为前者"口弇而声细" ,后者"口侈而声大" ;宵,尤部的分别是因为 前者"口开而声大" ,后者"口弇而声细" ;侵,谈部的分别是因为前者"古音口弇呼之" . 他认为这些区别在《诗经》用韵中是截然不同的,只是顾氏考察未精,故将它们合为一部, 所谓"诗中用韵本截然不紊,读者自紊之耳. " 三,段玉裁的古韵分部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清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曾师从戴震问学. 他从戴震处得知顾,江二人的分部不同后,便对《诗经》 ,群经中的入韵字进行系联,证以 《说文》谐声字,著成《六书音韵表》 ,定古韵为十七部: 一部(之) 二部(宵) 三部(尤) 四部(侯) 五部(鱼) 六部(蒸) 七部(侵) 八部(覃) 九部(东) 十部(阳) 十一部(耕) 十二部(真) 十三部(谆) 十四部(元) 十五部(脂) 十六部(支) 十七部(歌) 四,戴震的古韵分部 戴震(1723—1777) 字东原,号果溪,清安徽休宁人,乾隆三十八年奉诏参纂《四库 全书》 ,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为乾嘉时期皖派考据大师.曾问学于江永,并 协助江氏编过《古韵标准》一书.一生著述甚丰,音韵学著作有《声韵考》《声类表》两部. , 他于 1773 年,1775 年先后两次对古韵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肯定了段玉裁的多数创见,同时 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最后定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
古代汉语_胡安顺_第3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三单元文选鄭伯克段于鄢《左傳》【《左傳》簡介】《左傳》,《史記》始稱《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明的編年體史書,共十八萬餘字。
作者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今人則多認為成書于戰國初期,可能非出自一人之手。
西漢後期古文經學家認為它是為解釋魯史《春秋》而作,故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以春秋時期魯國十二國君的世次及在位時間為綱記事,起自魯隱西元年(西元前722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468年),記載了二百五十五年間列國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禮俗等方面的重要活動,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特別是春秋時代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
《左傳》一書宣揚了儒家的倫理道德和封建正統觀念,同時也表現出了許多進步的思想傾向,如輕天命重人事的思想、民本思想及愛國思想等,對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除了在史學方面的重要價值外,《左傳》在文學、語言等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代表著先秦書面語的典範。
作者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記述紛繁複雜的事件和戰爭,尤長於通過語言和行動塑造鮮明的人物的形象,其外交辭令更是寫得委婉動聽、剛柔得宜。
這些對後代的史學、文學和語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西漢起即有人對《左傳》作注,東漢以後對《左傳》作注的人更是接踵相繼。
晉杜預將《左傳》分年編附於《春秋》之後用以解釋《春秋》,同時加進自己的注解,稱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唐孔穎達對《春秋左傳》和杜預的《注》同時作了新的注解,合稱《春秋左傳正義》,後人收入《十三經注疏》。
清人的注本主要有洪亮吉《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等,有今人的注譯本主要有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沈玉成的《左傳譯文》等。
【題解】文章記述了春秋初期發生在鄭國國君莊公和其弟共叔段以及母親姜氏之間的一場圍繞政權的重要鬥爭,展現了一家人為了權力而忘記親情不惜同室操戈的生動畫面,揭露了鄭莊公陰險深沉存心殺弟、共叔段貪婪愚蠢不知進退、姜氏偏心狠毒不明大義的醜惡面目,反映了當時諸侯國上層內部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和激烈性。
(完整版)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九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九单元文选更法《商君書》【《商君書》簡介】《商君書》是一部記錄商鞅政治思想和主張的著作,舊題商鞅撰,實由商鞅及其後學合撰,《漢書·藝文志》稱《商君》,著錄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六篇。
商鞅(約前三九○--前三三八年),戰國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衛人,氏公孫,名鞅,或稱衛鞅。
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說秦孝公,任左庶長、大良造等職,説服孝公變法,因功封於商(今商洛市東南),故稱商鞅。
惠王即位後,遭到舊貴族勢力的攻擊,被車裂而死。
《商君書》討論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何發展農業生產,保護土地私有權,建立獎勵軍功制度和信賞必罰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君權等等,同時也涉及到變法的理論根據、法的起源和運用等問題,反映了商鞅進步的歷史觀、法治觀以及注重耕戰的思想。
《商君書》整理本主要有清人孫詒讓《商子校本》、今人朱師轍《商君書解詁定本》、高亨《商君書注释》、蔣禮鴻《商君書錐指》等。
【題解】本文是《商君書》的第一篇。
文章記載了秦孝公時期發生在秦國朝廷上的一場圍繞變法與否的大辯論。
商鞅在辯論中據理對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守舊派進行了有力的駁斥,結果以商鞅的勝利而告終。
本文是了解商鞅思想的重要材料,從“疑行無成,疑事無功”“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複,何禮之循”這些言語中可以看出當時商鞅變法的理論和決心。
本文的语言简练、精彩,富于哲理。
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於君①。
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②,求使民之道。
①孝公(前三八一-前三三八年):秦孝公,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獻公子,惠文王父。
平畫:討論謀畫。
平,通“評”。
評議;研究。
甘龍、杜摯:均秦高級官員。
御:侍候;陪侍。
②正法之本:變法的依據。
正,糾正;改變。
本,根據;原則。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iii;錯法務明主長iv,臣之行也。
今吾欲變法以治,更禮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議我也v。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一单元文选九方臯相馬《列子》【題解】本篇選自《列子·說符》。
文章通過九方臯相馬的寓言說明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可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看到了一般人所不容易看到的東西,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①?”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馬,若滅若明,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mǐ)轍③。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
臣有所與共擔纆(mî)薪菜者,有九方臯,此其於馬非臣之下也,請見(xiàn)之④。
”【注釋】①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名任好,五霸之一。
伯樂:姓孫,名陽。
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
年:年歲。
子姓:指子孫。
者:結構助詞,與“可使求馬”組成“者”字結構,義為“可以派去求馬的人”。
②良馬:指一般的好馬。
形容筋骨:指馬的外部特徵,這裏作狀語,義為“根據形體骨骼”。
形容,外表。
③天下之馬:指千里馬。
若滅若明、若亡若失:二句意思基本相同,指千里馬的本質特點似隱似現,很不容易被發現。
滅,無。
晉人張湛注:“天下之絕倫者,不於形骨毛色中求,故髣髴恍惚,若存若亡,難得知也。
”絕塵弭轍:形容馬跑得非常快。
絕塵,蹄不著地。
弭轍,沒有足跡。
弭:消失,不留。
轍,這裏指蹄印。
④所與……者:“所”字結構,義為“一起挑擔子打柴草的人”。
擔纆,挑擔子運送貨物。
纆,繩索,用於捆物。
菜,通“采”。
九方臯:人名,複姓九方,或作“九方堙、九方歅”。
見:使動用法,使……謁見。
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①。
”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pìn)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lì)②。
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③?”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於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④!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cū),在其內而忘其外⑤;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⑥。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第一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
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
《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
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第⼀单元、⼯具书第⼀節字典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义为主要⽬的的⼯具书。
“字典”⼀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
古代的字书外延较⼴,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部分。
常⾒的字書有以下⼏种。
⼀、《說⽂解字》《說⽂解字》简称《說⽂》,東漢許慎撰,《說⽂解字》是我國第⼀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年(公元100年),但直⾄⼆⼗⼀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的“⽂”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1163个。
字形不同意义和读⾳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
⾸创部⾸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的字排在⼀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致以部⾸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
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起。
这就是段⽟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列⼩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
部分字还⽤“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
《說⽂》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番整理⼯作,写成《說⽂解字系傳》⼀书,世称“⼩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解字》进⾏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徐本”。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__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 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 xx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xx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xx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xx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xx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 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3、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xx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 xx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 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 xx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 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xx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 xx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 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 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 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 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 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 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xx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 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 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 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 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 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 xx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xx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 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xx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 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xx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xx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xx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04章)《韵镜》
第一节 《韵镜》的产生,作用和体例
一, 《韵镜》的产生 《韵镜》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它在《切韵》著成不久后即产生了,是 据《切韵》而作.也有人认为《韵镜》成书于宋代,是根据《礼部韵略》的前身《景德韵略 》 而作.从《韵镜》所列的音节来看,有些与唐代或唐以前的韵书相合而不与《广韵》相合, 有些则与 《广韵》 相合而不与唐代及唐以前的韵书相合. 从分韵为二○六韵的情况来看, 《韵 镜》与《广韵》又完全一致.总体来看, 《韵镜》与《广韵》相合的成分要多一些. 现在所见到的《韵镜》是南宋三山张麟之在高宗绍兴辛巳年(公元 1161 年)刊行的.刊 行时张麟之作有一序,序中说: "读书难字过,不知音切之病也.诚能依切以求音,即音而 知字,故无载酒问人之劳.学者何以是为缓而不急与?余尝有志斯学,独恨无师承,既而得 友人授《指微韵镜》一编,且教以大略.曰: '反切之要,莫妙于此,不出四十三转,而天 下无遗音."此书于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 1241—1252 年)传入日本,此后国内反而失传. ' 至清末黎庶昌出使日本时,才得到永禄本《韵镜》 ,后收入《古逸丛书》 .该书 1955 年由古 籍出版社影印出版.还有一种刻本也流入日本,叫宽永本,后也回到国内. 二, 《韵镜》的作用 《韵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中古音系 《韵镜》所列图表类似于今天的声韵配合表,它以七音为经,通过 "清,次清,浊,清浊"等术语将七音中所含的声母区分开来;以二○六韵为纬,通过四个 格子将韵中所含的韵母区分开来.在声,韵交叉处便是音节代表字.这样就将中古汉语的声 韵调(韵本身包含声调)及其配合规律展示出来.详见下页所附《韵镜》影印件. 2.帮助正音 《韵镜》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是标准音,因此根据《韵镜》便可以校正读
【VIP专享】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二单元
【注 釋】 ① 歎修身親親之道在知人所信任,在能安民。○人:指官員。 ②言帝堯亦以知人安民爲難,故曰:“吁!”○吁:嘆詞,可譯為“對啊”。咸若是:都感覺是這樣。時,
④惠:愛也。愛則民歸之。 ⑤佞人亂真,堯憂其敗政,故流放之。○驩兜:或作“讙兜”,堯時的奸臣,四凶之一,後被放逐到崇山
(今廣西境內)。 ⑥孔:甚也。巧言:靜言庸違。令色:象恭滔天。禹言有苗、驩兜之徒甚佞如此,堯畏其亂政,故遷放之。
○何:何愁。遷:流放。有苗:即三苗,堯舜時代我國南方的部落名,被舜遷到三危(在今甘肅敦煌一 帶)。令色:偽善、諂媚的臉色。令,美善。孔:非常。壬:奸佞。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德①。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②。”禹曰: “何?”③臯陶曰:“寬而栗④,柔而立⑤,願而恭⑥,亂而敬⑦,擾而毅⑧,直而 溫⑨,簡而廉⑩,剛而塞○11 ,彊而義○12 。彰厥有常,吉哉○13 !
【注 釋】 ① 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僞則可知。○亦:通“跡”,考察。行:行為。九德:詳下。 ②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爲驗。○亦言:義約為“經考察”。載采采:
用人、安民、治國的主張,反映了儒家勤政愛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倫理道德禮儀等級觀念。 其中“知人則哲”“安民則惠”的思想對後代一些帝王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篇選自《尚書·虞夏書》。注釋分前後两部分,〇之前是孔安國的《注》,〇之後是 本书編者的《注》。
曰若稽古①。臯陶(yáo)曰:“允迪厥德,謨(mó)明弼諧②。”禹曰: “俞,如何③?”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惇(dūn)敘九族,庶明勵 翼,邇可遠在茲⑤。”禹拜昌言曰:“俞⑥!”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全资料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
胡安顺古代汉语内部资料胡安顺(公元1902年-公元1982年),字安顺,号安顺,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汉语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对古代汉语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胡安顺的生平胡安顺于190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知识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汉字和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0年,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汉学家陈寅恪。
在陈寅恪的指导下,胡安顺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献,成为陈寅恪学派的重要传人。
毕业后,胡安顺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
他在教育界和学术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现代汉语的泰斗”。
二、胡安顺的学术成就1.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胡安顺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他对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他的著作《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被誉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胡安顺对古代汉语的词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搜集和分析,整理出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注释。
他的著作《古代汉语词汇研究》被视为古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 古代汉语文献翻译胡安顺还致力于古代汉语文献的翻译工作。
他翻译了许多古代文献,包括《庄子》、《论语》等经典著作,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方便。
他的翻译准确、通顺,被泛博读者所赞誉。
三、胡安顺的影响胡安顺的学术成就对中国的汉语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推动了古代汉语的研究和推广。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对汉语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汉语学者和教师。
胡安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曾经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和荣誉称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贡献奖等。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一、请说明以下工具书之间的差异。
(1)词典与词典。
词典主假如以解说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
“词典”一词出此刻《康熙词典》问世此后,在此以前,凡是解说汉字形、音、义的书,都抽象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说对象的工具书。
词典的种类有多种,如一般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样资料的工具书。
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样资料类聚于子目之下。
类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全部事物都能够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录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本。
政书本来是一种历史着作,因为此中集中记录了典章制度,拥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成工具书来使用了。
政书的特色是分门别类地加以表达。
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划分子目,与一般类书同样,不过一般类书门类子目包罗万象,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限制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含《通典》、《通志》、《文件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录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要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案例。
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有的词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有的词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以下所述;(1)《说文解字》。
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词典》。
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意,再列别音别义。
注音以摆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词典》。
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余韵书中的反切。
反切以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词典》。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胡安顺_郭芹纳主编
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教案胡安顺陕师大内部资料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
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上古书面语以及汉代以后模仿这种书面语的语言,例如儒家著作的语言,诸子著作的语言,《史记》、《汉书》的语言,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语言、明清文言作品的语言,等等。
文言文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五四”运动以前。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不学习便很难懂古代的典籍。
古白语是指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接近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歌辞、唐代的曲子词、演唱佛经故事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等。
古白话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小,比较容易看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接近于口语,东汉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的文言文与口语发生了严重脱离。
唐以后的文言文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模仿先秦两汉文言文的色彩很浓厚,另一方面是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成分,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都是如此。
这就是说,唐以后的文言文和唐以前的文言文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故不可将唐以后的文言文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等同起来。
“古代汉语”课教学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古白话,重点是先秦两汉的文言文而不是唐以后的文言文。
古白话容易看懂,故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
唐宋以后的文言文固然也要学,但由于即非源头,也相对好学,故不作为重点。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也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教学或研究的基础与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以便更好地为今天的四化建设服务,这既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十一单元文选黄帝《史記》【《史記》簡介】《史記》,西漢司馬遷著,自名《太史公書》,《漢書》中稱《太史公》或《太史公記》,三國時始改用今名。
《史記》的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跨度近三千年,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五十二萬餘字,其中少數篇目是西漢褚少孫補寫的。
本紀是關於帝王政事的記載,表是表現歷代世系、列國關係、職官更迭等內容的表格,書是有關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水利、地理、經濟等內容的記載,世家是先秦諸侯國的興亡史和漢代重要功臣的傳記,列傳是歷代著名人物的傳記。
《史記》始撰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〇四年,司馬遷時年四十二歲),五年後因為李陵辯護被捕下獄而中斷,於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九十六年,時約五十歲)出獄後繼續堅持撰寫,大約一直寫到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十六年,時年約六十歲,據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前後去世時為止,歷時約十八年(包括獄中三年)。
其材料來源主要有四:一、前代典籍;二、司馬遷父司馬談收集整理的史料;三、司馬遷遊歷全國時採集到的史料和見聞;四、宮廷的檔案圖書資料。
《史記》一書全面記載了西漢中期以前的中國古代史和一些鄰國史,描繪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不僅是史學著作的典範,而且是傳記文學的法式,對後世的史學和文學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書中所創立的紀傳體史書編寫體例以及“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漢書·司馬遷傳》)的記事風格是中國古代歷史學成熟的標誌,同時也反映出了一個偉大史學家卓越的才華和無所畏懼的戰鬥精神。
《史記》的通行注本是三家注本,即南朝劉宋裴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
今人的注譯本主要有王伯祥《史記選》、王利器主編《史記注譯》、臺灣六十教授《白話史記》等。
【題解】黄帝是傳説中的五帝之首,华夏族共同的祖先。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顺上册答案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顺上册答案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二单元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第十二单元文选答客難東方朔【作者簡介】東方朔(公元前一五四-前九三年),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東)人。
西漢文學家。
武帝初,徵天下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他上書自薦,高自稱譽,武帝以為了不起,令他待詔公車,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
其作品集原有兩卷,已佚,明人輯有《東方大中集》。
【題解】東方朔為人詼諧,在政治上很想有一番作為,常借調笑之機向武帝進諫,但始終未得到武帝的重用,而是以俳優蓄之,因此他寫了《答客難》以發洩不滿。
《漢書·東方朔傳》這樣記載了其寫作意圖:“朔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
其言專商鞅、韓非之語也。
指意放蕩,頗復詼諧,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朔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本文属于最早以主客問答形式表現懷才不遇心情的所谓“牢騷之賦”,文中對士人用與不用、榮辱貴賤不在於才德高下而取決於帝王好惡的不公現象進行了揭露和嘲諷,同時闡述了君子有常行、貴乎自得的思想情操以及知權變、通大道以順應時勢的處世哲學。
文章託辭自解,構思巧妙,滑稽多趣,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本文取自《漢書·東方朔列傳》。
客難(nàn)東方朔曰:“蘇秦、張儀壹當萬乘(shèng)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①,澤及後世。
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②。
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
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③。
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能容居④,其故何也?”①蘇秦、張儀:戰國著名的縱橫家。
蘇秦是合縱的代表人物,張儀是連橫的代表人物。
壹當:一遇上。
都:居。
②子大夫:指楊雄。
子,對男子的尊稱。
竹帛:書寫所用的竹簡與絹帛。
唇腐:嘴唇乾裂,因誦讀所致。
服膺:從內心信服。
膺,胸。
不可釋:不能放下。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辞海》的内容、体例当初与《辞源》基本相同,属于兼收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语文工具书。并且增收了一些新名词,引文也都标出了篇名。后来修订版的《辞海》仍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除收汉语一般词语外,同时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词语。
《辞海》用简体字排印,按部首比划编排,单字注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比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释义和引证都很准确。书中附有“比划查字表”和“汉语拼音索引”。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2)《辞源》。
《辞源》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词书,不仅收录普通词语,而且广泛收录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因重在溯源,故名《辞源》。后来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修订本《辞源》成了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故专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词目,而删去了旧《辞源》中有关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收词下限是鸦片战争。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修订本《辞源》共收单字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个,词语八万四千一百三十四条。编排采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单字字头。说解包括注音、释义、书证。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释义比较简明,引例标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等。全书采用繁体字排印,附有部首、音序和四角号码三种索引,使用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
(15分)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
(25分)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十三经”的名称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1. 传2. 正义3. 之为言4. 拗救 5. 破读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B.求解乎楚、魏。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F.秦於是乎输粟于晋。
3.下列句子中,“焉”用作兼词的句子是()。
A. 制,巌邑也,虢叔死焉。
B.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C. 晋国,天下莫强焉。
D. 且焉置土石?E.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F.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式:(10分,每小题2分)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3.腥醲肥厚。
4.或有孤臣危涕,薛子坠心。
5.放勋乃徂落。
五、五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 |-,据此写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各一首。
(10分;五律、七律各5分。
)六、翻译下段古文:(13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七、下段古文取自《十三经注疏》,给经文原文及注疏加上标点,同时给注疏文字标上符号并指出传、笺、疏、注音的作者(传笺疏注音())。
(15分)也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B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三十六字母2.《老子•小国寡民》二、填空:(9分;每空1分)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_______代________;笺者是_____代________ ;疏者是_____代________。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郑玄注:“萧________肃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笺云:“泮_____畔。
”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美人________ 怀王也。
”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____上。
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是 ______。
A. 动词,面向海洋。
B. 名词,海神的名字。
C. 连联词,仰视的样子。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 _______。
A. 介词,表关涉对象。
B. 介词,表处所。
C. 介词,表原因。
E. 动词词头。
3.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以”是 ________。
A. 介词,表原因。
B. 连词,表结果。
C. 连词,表目的。
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种注解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
这种注解是________ 。
A. 集解B. 笺C. 疏D. 章句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翻译全句。
(12分;每小题3分)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八月剥枣。
五、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角度谈谈律诗的构成。
(20分)六、翻译下段古文:(20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七、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10分)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
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父已为嫠妇及老託于纪鄣纺(搓绳)焉以度而去(去:收藏)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即孙书)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胡安顺《古代汉语(下册)》内部测试题一、名词解释傳:箋:疏:正义:又叫“疏”,(1分)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1分)讀為: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曰、为、谓之谓貌、之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章句:古注的一種。
这种注释不仅对字词进行解释,同时指出章旨和句意。
五音古無輕唇音:钱大昕关于上古声母的结论之一,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在上古读成重唇音,轻唇音在上古不存在。
並提:修辞方式,将两句合为一句,使相同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之言:声训术语。
陽聲韻:陰聲韻破讀:三十六字母十三經:失粘三平調: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平水韵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拗救借对流水对联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
”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B、谓C、谓之D、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借也”。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B、谓之C、犹D、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畔。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读为C、曰D、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B、貌C、之貌D、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为言C、谓之D、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纤纤。
”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言C、读曰D、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美人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