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阿Q正传_改编门外谈_方筱霞
阿q正传第三章
阿q正传第三章鲁迅:阿Q正传第三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
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
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
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
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
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
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
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
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很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从《阿Q正传》看鲁迅小说的电影改编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并且“早已博得全世界的喝彩”(法国学者西蒙-莱斯语)。尽管鲁迅一再不主张将《阿Q正传》搬上银幕,并断言“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演的”。夏衍也在《杂谈改编》中写道:“直率地说,最少是我,还没有改编《阿 Q正传》的功力和勇气。这件工作,我觉得十分不易。鲁迅先生在世看了两个改编的话剧剧本之后,曾亲自和我说过,《阿Q正传》不宜改编剧本。我的体会也认为要在舞台或银幕上表现阿Q的真实性格而不流于庸俗和‘滑稽’是十分不容易的。”但许多文化人面对这一世界名著仍不由得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据说,鲁迅在世时,日本已有人改编过《阿Q正传》。1957年香港长城与新新影业公司将《阿Q正传》搬上银幕。1981年,上海电影制版厂摄制的《阿Q正传》更是作了较成功的尝试。这部电影以鲁迅在严寒的黑夜中沉思为序幕,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严肃而深沉的风格基础。编导着力于精神胜利法的剖析,追求宁可笨拙、不使油滑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一场戏发挥电影手段的优势,对阿Q式的革命做出形象的批判:阿Q身着皮袍、马褂,头戴缎帽,端坐在太师椅上,代替赵太爷在未庄的地位,要所有的人都听候“Q老爷吩咐”“喜欢谁就是谁”。近于荒诞的手法和动用电影特技的夸张拍摄,使观众看到了阿Q一朝有权有势,便大捞“女子玉帛”的小私有者的占有欲,使影片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按理说,《阿Q正传》能改编到这种程度已不容易,但对名著改编价值评判的苛严和观赏者的审美心理定势,仍让许多观众觉得同自己想象中的那个阿Q有差距,或者感情上有别扭。尽管严顺开在这个影片中的表演很有分寸感,从始到终不卖弄噱头,不肆意夸张。但观众的脑海中对严开顺已深深打上“滑稽可笑”的印记,这一定势造成误导,认为他表演的阿Q同样也是滑稽可笑的。所以,笔者觉得,如果不让观众所熟悉的滑稽演员来扮演阿Q,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阿q正传电影结束前画外音作文
阿q正传电影结束前画外音作文
镜头拉远,阿Q那身影在昏黄的光线下变得越来越淡。
他这一辈子啊,就像场闹剧,演完了就剩下个叹气声。
说阿Q啊,他就像那个时代的影子,让人看了心里堵得慌。
他的故事,你说是悲剧,可也让人笑中带泪。
这家伙,真的让人又气又好笑。
一边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一边又被人欺负得够呛。
但话说回来,他那点“精神胜利”的小心思,也让咱在难过时有了个慰藉。
但阿Q啊,终究还是没能斗过自己,也没斗过那个时代。
看看那片荒野,风一吹过来,啥都没了,就像阿Q的梦一样。
不过啊,阿Q的故事也不是全然的绝望。
音乐一响,感觉就来了,让人觉得,只要有勇气,啥困难都不怕!。
阿q正传第三章
阿q正传第三章鲁迅:阿Q正传第三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
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
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
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
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
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
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
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
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很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阿q正传画外音作文
阿q正传画外音作文
阳光就那么斜斜地照在土墙上,阿Q那张脸啊,就像墙上的影子一样,忽明忽暗。
他就站在那儿,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似的,一脸的不屑。
村里的人忙来忙去,谁有空去管他那点小心思呢。
哎,夜深了,阿Q躺在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以前跟赵太爷斗嘴的时候,觉得自己特牛。
可现在呢,啥也不是,穷得叮当响,还老被人笑话。
阿Q走在田埂上,心里总是想啊,哪天我也得发大财,让村里的人都羡慕我。
可这想法啊,就像那风中的泡泡,一吹就破。
他还得继续过这种苦日子,自己找点乐子,不然怎么活啊。
简评《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
简评《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
郭静
【期刊名称】《开封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7)004
【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戏剧大师陈白尘对其进行的电影改编遵从了原著的主题精神,同时附加上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表达出自己对原著的理解.电影的直观性降低了原著的晦涩度,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心理,在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给观众巨大的精神震撼.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郭静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从《阿Q正传》看鲁迅小说的电影改编 [J], 李玉君
2.从《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看经典的再解读 [J], 王卫平;崔思晨
3.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应忠于原著精神——浅析电影《阿Q正传》的改编 [J], 张志伟
4."再虚构"与逻辑的悖逆及思想的断裂——《药》与《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合论 [J], 陈伟华;胡洁
5.再论《阿Q正传》电影改编的得与失 [J], 何思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Q正传》改编史论
鲁迅去世后 , 许幸之在 1937 年 2 月将 《阿 Q 正传》改编为话剧 ,并准备在纪念鲁迅 逝世一周年之际上演 。由于当时抗日救亡运
传》还曾被上海的一个滑稽剧团改编为滑稽 剧《阿桂》进行演出 ,但由于当时滑稽剧尚处 在初创时期 ,且上海已处于“孤岛”状态 ,这个 改编本影响不大 。
1958 年 ,香港拍摄了电影故事片《阿 Q 正传》(许炎 、徐迟编剧 ,袁仰安导演) ,这可能 是 1940 年代至 1970 年代中期近 40 年间对 《阿 Q 正传》唯一的一次改编 。在 新 时 期 , 《阿 Q 正传》最早的改编本是 1979 年刘建国 、 刘水长 、张梦瑞三人合作编写的电影剧本《阿 Q 正传》。这个剧本是他们三人在北京电影 学院进修班结业时的作品 。1979 年正值新 时期电影的第一个创新浪潮 ,普遍追求电影 外在形式和艺术技巧的革新 。刘建国等人的 《阿 Q 正传》也带有这种特色 :重视表现阿 Q 的心理活动 ,多次出现阿 Q 的幻觉 、梦境和 画外音 ,讲究画面的定格 、快移 、重复 、对比等 技巧 。在情节构造上 ,剧本努力通过对原著 中的事件进行重组来创造戏剧性 ,尽量少添 加新的事件 。尽管这个剧本有些语言还不够 个性化 ,也并没搬上银幕 ,仍不失为一个有特 色的改编本 。1980 年和 1981 年著名剧作家 陈白尘又先后将《阿 Q 正传》改编为电影剧 本和话剧 。陈白尘的改编虽由于宁拙勿巧的 态度而略显拘泥 ,但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和关 键细节设置 ,都十分精到 。在力求保持原著 的严肃深沉风格的同时 ,又有许多创造性发 挥 。如对白举人 、赵太爷性格的刻画 ,都着墨 不多而入木三分 。又如阿 Q 在监牢中遭其 他犯人们的敲诈围打 、暗示小 D 是第二个阿 Q 等情节设置 ,都显示了改编者丰富的人生 阅历和创作经验 ,显示了对原著精神的深刻 把握 。这个剧本因而广受好评 ,影响很大 。 在 1981 年 ,梅阡还把《阿 Q 正传》连同《长明 灯》《、狂人日记》《、药》《、明天》《、祝福》等小
阿Q正传简介及全文
展开鲁迅版画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中国现代文学家、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可是,由于领导这次革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鲁迅不止一次地对这种畸形变态心理作出精妙的概括:“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利,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华盖集·通讯》)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
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
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
我们从《阿Q正传》中就可以看出,阿Q和赵太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是个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活脱脱一个阿Q。
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
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
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阿Q正传》全文阅读
阿Q正传鲁迅2012-2-21第一章序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⑵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接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
第一是文章的名目。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⑶。
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
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⑷,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
‚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⑸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
说是‚外传‛,‚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
‚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⑹——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⑺也做过《博徒别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
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又更无别的‚大传‛了。
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⑻,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⑼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⑽的‚正传‛字面上很相混,也顾不得了。
第二,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阿Q正传》全文
《阿Q正传》全文第一章序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⑵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接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
第一是文章的名目。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⑶。
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
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⑷,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
“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⑸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
说是“外传”,“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
“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⑹——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⑺也做过《博徒别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
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又更无别的“大传”了。
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⑻,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⑼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⑽的“正传”字面上很相混,也顾不得了。
第二,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
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
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阿q正传第三章
阿q正传第三章鲁迅:阿Q正传第三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
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这在阿Q,或者以为因为他是赵太爷的父亲,而其实也不然。
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者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
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
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
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但他既然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否则,也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管,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
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
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
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
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
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
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
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
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很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2024.04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3)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描写人行蜀道时的艰难和惊恐。
2.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40年前,费孝通先生通过对苏州吴江区的调查研究,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要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工业,解决农民本地就业的命题。
近十年来,,;,,。
①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箴言已然在他的家乡书写出生动实践②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逐步照进现实③齐心村为村民提供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等就业岗位,搭建富民增收平台④随着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全面铺开⑤开弦弓村探索出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A ②④③⑤① B. ④②⑤③① C. ①④②⑤③ D. ④①③⑤②(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和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A. 民生版《绘就美美江村发展蓝图》B. 文化版《讲好现代乡村振兴故事》C 时评版《打造乡村振兴吴江样板》D. 理论版《统筹规划苏州乡村建设》二、阅读70分(一)(17分)光启中学文学社组织社员观看了电影《阿Q正传》后召开了电影改编得失研讨会。
请阅读会议资料“书信”“影评”和发言摘录,完成小题。
(书信)1930年10月13日,鲁迅致信给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剧本的王乔南:“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
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阿q正传续写作文
阿q正传续写作文自从阿 Q 被押去砍头之后,未庄的人们茶余饭后便少了许多谈资。
然而,生活还在继续,未庄也依旧是那个未庄。
这一日,未庄来了个陌生的外乡人。
此人身材高大,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旧的长衫,背着个大大的行囊,看起来风尘仆仆。
他在未庄的酒馆里要了一碗酒,一碟茴香豆,便自顾自地吃喝起来。
酒馆里的人见他模样古怪,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有人小声议论道:“瞧这模样,莫不是个落魄的秀才?”另一个人接话道:“我看不像,倒像是个跑江湖的。
”这外乡人似乎听到了众人的议论,却也不恼,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喝他的酒。
这时,赵太爷恰巧路过酒馆。
他往里面瞥了一眼,看到那外乡人,心中顿时升起一丝不快。
他觉得这外乡人的出现,搅乱了未庄的平静。
“哪里来的野汉子,也敢在未庄撒野!”赵太爷大声呵斥道。
外乡人抬起头,看了赵太爷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不过是路过此地,讨碗酒喝,怎就成了撒野?”赵太爷见他竟敢顶嘴,更加恼怒:“哼,你这不知好歹的东西,未庄可不是你能随便放肆的地方!”外乡人放下酒杯,站起身来,说道:“这位老爷,您这话说得可就不讲理了。
我一没偷,二没抢,凭什么说我放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了起来。
酒馆里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劝解。
就在这时,阿 Q 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人群中。
原来,阿 Q 死后,他的魂魄一直飘荡在未庄,看到这一幕,心中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
“赵太爷,您老人家也太欺负人了!人家不过是个外乡人,您何必这样咄咄逼人呢?”阿 Q 大声说道。
众人听到阿 Q 的声音,都吓了一跳。
赵太爷更是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说:“阿 Q ,你……你不是死了吗?”阿 Q 笑道:“我死了又怎样?还不许我回来看看这未庄的热闹?”外乡人见阿 Q 帮自己说话,心中十分感激:“这位兄弟,多谢你仗义执言。
”阿 Q 摆摆手:“没啥,我阿 Q 最看不惯的就是欺负人的事儿!”赵太爷见阿 Q 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心里有些发毛,灰溜溜地走了。
鲁迅的所有作品
鲁迅的所有作品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
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
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
上6课)等作品。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
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阿Q正传内容简介
阿Q正传内容简介阿Q正传内容简介《阿Q正传》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内容简介:第一章《序》:阿Q还沉睡在背景之中,也还没有给予姓名。
作者仿佛从传说中发掘实际人物一样。
用考证学的方法描绘阿Q这个人物的轮廓。
阿Q生活在叫做“未庄”的农村,连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无足轻重的人物。
作者把这样一幅阿Q的素描留给大家之后,就退场了。
第二章开始,为了设置阿Q活动的舞台,作者只是时常露一下脸,并没有浮现表面。
第二章《优胜记略写》:阿Q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给人家打短工度日。
虽然常常被村里人开玩笑,但内心他还反过来看不起村里人。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头上有一块癞疮疤。
所以只要被人说道有关疮疤的话题,他就发怒。
大家觉得他的发怒很有趣,就更加开他的玩笑了。
如果觉得对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
但结果往往是输。
输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心里充满了优越感,如果优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个“能够自轻自贱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满意足了。
有一次,他赌钱幸运赢了一回,不过好容易赢得很多钱却被抢走了。
这一次他觉得他真的尝到了失败的痛苦,于是就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自己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阿Q便也捉起了虱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找茬打仗。
但是却输给了以为不是自己对手的“王胡”。
正在这时,“假洋鬼子”——钱太爷的儿子走过来了。
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气头上,为了撒气,就骂了一句。
于是遭到了少爷一顿哭丧棒的痛打。
这时,小尼姑走了过来,这下好了,阿Q对她又是骂脏话又是掐脸蛋,终于觉得刚才的憋气都散了,又充满了自豪感。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不过阿Q那掐过小尼姑脸蛋的手指总是有股滑腻的感觉,让他总是念在心里放不下。
鲁迅作品《阿Q正传》简介及其内容
鲁迅作品《阿Q正传》简介及其内容鲁迅作品《阿Q正传》简介及其内容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说,创作于1921年12⽉,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说集《呐喊》。
以下是⼩编整理的鲁迅作品《阿Q正传》简介及其内容,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 《阿Q正传》,鲁迅⼩说代表作。
写于1921年12⽉,⽂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说集《呐喊》。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亥⾰命前后⼀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群畸形的中国⼈的真⾯貌。
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化背景。
《阿Q正传》是鲁迅唯⼀的⼀部中篇⼩说,共九章,是采⽤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
《阿Q正传》中的⼈物有赵太爷、阿Q(guì)、吴妈、王胡、⼩D 等。
作品内容: 以⾟亥⾰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guì),虽然⼲起活来真能做,但却⼀⽆所有甚⾄连姓名都被⼈遗忘了。
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欺凌,⽽他却⾃轻⾃贱,⾃欺,⽤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
后因向赵太爷的⼥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
为讨"⽣计",被迫进城⼊伙偷盗。
⾟亥⾰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闻名的举⼈⽼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变为"⾰命党'的假洋⿁⼦扬起"哭丧棒",不许他⾰命,赵家遭抢后,⽆辜的阿Q⼜突然被"⾰命党"抓进县⼤牢处决了。
鲁迅介绍: (1881年9⽉25⽇~1936年10⽉19⽇),浙江绍兴⼈,原名周树⼈,字豫⼭、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等。
中国现代⽂学家、思想家、⾰命家和教育家。
他时常穿⼀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个⾪书的“⼀”字。
阿Q新传——仿《阿Q正传》
律 提 高 个 业
,
,
,
司 下 辖十 几个 工 厂 每年 为 国家纳税 十 几个
不 久 便发展 到 了 现在 的规
亿 先 后被 评 为 中 国十 大男 杰
”
, , ,
,
“
“
科技 星 火
、
模
。
”
带 头人 等 荣誉称 号 《 国 经济报 》 《 民 日 中 人 报 》多 次报 道 这 时 候 阿 新 闻人物 阿
, ,
事 迹 的节 目 阿
被请 到 了 直 播现 场 并
。
,
度太快 泥 坑 中的 泥 水溅 了 阿
阿 是小
, , ,
回答 了 众 多记者提 出 的 不 少 问题 介 绍他 的致富 之 路
“
他 向大家
,
非 常 生气 刚 想发 脾 气 仔 细一 看 原 来
和 王 胡 他 们 异 口 同 声地 说
,
“
阿
,
。
此报 道 引起 了 巨 大轰 动
了学 习 阿 的 高潮
, 。 , ,
,
自上 而 下 掀 起 陪夫 人
,
成 了炙 手 可热 的
有 一 次 正 当阿
跑过 来
,
散 步 的时 候 天 刚 下 过 雨 地 面 还 有些 湿 一
,
有 一次
中央 电视 台 组 织 一 个专 门报 道
,
群乞 丐匆 匆地 向阿
,
由于 他们 的 速 新 西服一 身
闻 名 的旅 游 胜 地
,
土 谷 祠 己 成 了纪
念堂 阿 中
。
。
也被收
入 《 中华 名人 录》 每 当 回忆起 自 己 奋 斗 的过 程 阿 拇指 说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备注:本资料整理于2020年5月;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 [题目]“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答案]《蚕马》 [题目]《教我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 刘半农 [题目]《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答案]周作人 [题目]《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 [题目]《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答案]丰子恺 [题目]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答案]新潮社 [题目]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 [题目]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 [题目]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 [题目]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 [题目]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阿Q正传》改编门外谈
《阿Q正传》改编门外谈[摘要]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正传》成功上映。
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
本文举例分述了鲁迅本人几次对《阿Q 正传》改编的态度,重点就81版《阿Q正传》的改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鲁迅《阿Q正传》改编阿Q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生于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人。
鲁迅名著中篇小说《阿Q正传》作为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曾十几次被改编为电影或戏剧,成为新文学作品中改编次数最多的一种。
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正传》成功上映。
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
一、鲁迅对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改编态度鲁迅小说《阿Q正传》完成于1921年12月。
据笔者所知,鲁迅个人就《阿Q正传》的改编明确表态有4次。
其中关于改编成电影的意见有3次,鲁迅主要担心改编会曲解或失掉原著的精神。
在《鲁迅全集》中,收录鲁迅谈及电影的书信有12封,其中3封书信有关自己作品《阿Q正传》改编的问题。
1.总体上的不信任据《鲁迅全集》注释:1930年,时任北京陆军军医学校数学教师的王乔南曾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女人与面包》。
其后,王乔南曾写信征求鲁迅对改编的意见。
鲁迅也曾两次致信王乔南就改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在1930年10月13日致王乔南信中说:我的作品,本没有不得改作剧本之类的高贵性质,但既承下问,就略陈意见如下:——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况且诚如那位影剧导演者所言,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角,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为之一顾,还是让它死去吧。
《阿Q正传》改编门外谈
一
-
由此信可 以看 出, 鲁迅对于 改编 自己作 品的人 首先要 求其 真正理解 自
、
鲁迅对其 中篇小说《 Q正传》 阿 的改编态度
。
己作品的精髓 , 否则既是 “ 供人一笑 , 颇亦无聊 。 不如不作 。 ” 二、 八十年代初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 际电影《 Q正传》 阿 的改编
奖 ; 18 获 9 2年第 2届 中国 电影金鸡奖最佳服装设计 奖( 曹颖平 ) 获 1 8 ; 9 3年 距鲁迅致王乔南的第一封信 一个月 后 , 13 即 9 0年 l 1月 l 4日, 鲁迅 在 第 6届《 大众电影》 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 严顺开 ) 并且影片代表中国内地 , 看了王乔南改编的剧本《 女人与面包》 , 后 二次致信给王乔南说 : 电影第一次参赛法国嘎纳 电影 节, 滑稽戏 演员严顺 开的阿 Q形象给观众 留
正 传 》 改编 进 行 了较 为 详 细 的探 讨 。 的
【 关键词】鲁迅
《 Q正传》 阿 改编
阿Q
鲁迅 , 中国文学家、 思想家、 命家和 教育家 , 革 生于 1 8 年 9月 2 81 5日, 约束 当然不算 数了。我现 在的意思 , 以为 X×× X×X乃是天下第一 等蠢 浙江绍兴人。鲁迅 名著 中篇小说《 Q正传》 为新文学 作 品中的经典 作 物 , 阿 作 一经他们 X×, 品一定 遭殃 , 作 还不 如远而避 之 的为好。况且 《 Q正 阿 品 , 十几次被改编为电影 或戏剧 , 曾 成为新 文学作 品中改编 次数最 多 的一 传》 的本意 , 留心各种评论 , 我 觉得 能了解者 不多 。 搬上 银幕 以后 , 大约也未 种。18 9 1年为 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 ,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 据鲁迅 同名 免隔膜 , 供人一笑 , 颇亦无聊 , 不如不 作也。f 文中空 缺字 , 按 系刊载手 迹制 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 片《 Q正传》 阿 成功上映。 由此 , 再次 引发关于鲁迅及 版的《 电影戏剧》 编者所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2009《阿Q 正传》改编门外谈◇方筱霞(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山西 太原)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 正传》成功上映。
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 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
本文举例分述了鲁迅本人几次对《阿Q 正传》改编的态度,重点就81版《阿Q 正传》的改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鲁迅《阿Q 正传》改编阿Q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生于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人。
鲁迅名著中篇小说《阿Q 正传》作为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曾十几次被改编为电影或戏剧,成为新文学作品中改编次数最多的一种。
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 正传》成功上映。
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 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
一、鲁迅对其中篇小说《阿Q 正传》的改编态度鲁迅小说《阿Q 正传》完成于1921年12月。
据笔者所知,鲁迅个人就《阿Q 正传》的改编明确表态有4次。
其中关于改编成电影的意见有3次,鲁迅主要担心改编会曲解或失掉原著的精神。
在《鲁迅全集》中,收录鲁迅谈及电影的书信有12封,其中3封书信有关自己作品《阿Q 正传》改编的问题。
1.总体上的不信任据《鲁迅全集》注释:1930年,时任北京陆军军医学校数学教师的王乔南曾将《阿Q 正传》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女人与面包》。
其后,王乔南曾写信征求鲁迅对改编的意见。
鲁迅也曾两次致信王乔南就改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在1930年10月13日致王乔南信中说:我的作品,本没有不得改作剧本之类的高贵性质,但既承下问,就略陈意见如下:———我的意见,以为《阿Q 正传》,实无改编剧本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况且诚如那位影剧导演者所言,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角,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为之一顾,还是让它死去吧。
再:我也知道先生编后,未必上演,但既成剧本,便有上演的可能,故答复如上也。
此时鲁迅本人并没有看过王乔南改编的剧本。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总体上对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剧本持不信任态度。
2.不再干预距鲁迅致王乔南的第一封信一个月后,即1930年11月14日,鲁迅在看了王乔南改编的剧本《女人与面包》后,二次致信给王乔南说:知道重编《阿Q 正传》的情形,实在恰如目睹了好的电影一样。
前次因为承蒙下问,所以略陈自己的意见。
此外别无要保护阿Q ,或一定不许先生编制印行的意思,先生既然要做,请任便就是了。
至於表演摄制权,那是西洋———尤其是美国———作家所看作宝贝的东西,我还没有欧化到这步天地。
它化为《女人与面包》以后,就算与我无干了。
电影我是不懂得其中的奥妙的。
寄来的大稿,恐未曾留有底稿,故仍奉还。
由此信可以看出鲁迅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意见有了很大的变化———“恰如目睹了好的电影一样”。
并且,明确表示不懂得电影的奥妙,所以对以后的拍摄不再干预。
3.赞成1934年,田汉根据鲁迅的小说创作话剧《阿Q 正传》,曾把剧本的第一幕送给鲁迅征求意见。
鲁迅看后说:“现在回忆起来,只记得那编排,将《呐喊》中的另外的人物也插进去,以显示未庄或鲁镇的全貌的方法,是很好的。
”(鲁迅:《答〈戏〉周刊编者信》)4.不理解作品的人不必改编鲁迅1936年7月19日致沈西苓信:左联初成立时,洪深先生曾谓要将《阿Q 正传》编为电影,但时隔多年,约束当然不算数了。
我现在的意思,以为××××××乃是天下第一等蠢物,一经他们××,作品一定遭殃,还不如远而避之的为好。
况且《阿Q 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各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搬上银幕以后,大约也未免隔膜,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不如不作也。
(按文中空缺字,系刊载手迹制版的《电影戏剧》编者所删。
)由此信可以看出,鲁迅对于改编自己作品的人首先要求其真正理解自己作品的精髓,否则既是“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不如不作。
”二、八十年代初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电影《阿Q 正传》的改编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革命现实主义的戏剧大师陈白尘老师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心情,将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 正传》改编成电影剧本,后由上影厂老导演岑范老师执导,喜剧演员严顺开老师出演阿Q ,再次将鲁迅这一新文学经典名著搬上银幕。
81版《阿Q 正传》的编剧陈白尘老师早在1947年即与陈鲤庭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幸福狂想曲》,这是他以喜剧的形式处理悲剧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
建国后的1961年由他执笔集体创作了电影剧本《鲁迅传》(上集)。
此次由陈老先生改编的电影《阿Q 正传》强调忠实于原著,把保持原著的完整性放在首要位置,在银幕上真实再现了鲁迅小说的原貌,比较准确,完整地再现了原著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风格情调等等,在此基础上又对原著作了部分发挥和再创造。
如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的隐性处理;举人老爷的明写与杂糅(把《药》中的人物融入其中);阿Q 的恋爱悲剧有了爱情色彩;阿Q 的革命对象有了不同;大团圆的处理细化;省去了阿Q 与王胡的捉虱子比赛;增添了老庙祝的同情等。
特别是利用电影视听语言特点,增强了影片的民族性:绍兴地域地理特色及地域文化色彩,从而有意识强化了影片的民俗、民风特色。
影片延续了海派电影的精髓,在鲁迅的故乡上演了一出悲喜剧。
最值得欣慰的是影片获1982年第2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严顺开);获1983年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获1982年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曹颖平);获1983年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严顺开),并且影片代表中国内地电影第一次参赛法国嘎纳电影节,滑稽戏演员严顺开的阿Q 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影片《阿Q 正传》(1981年)的类型处理方式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阿Q 正传》是悲剧?首先,悲剧具有这样的概念:(1)[t r a g e d y ;t r a g i c ];(2)描写主角与占优势的力量(如命运、环境,社会)之间冲突的发展,最后达到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3)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所以,悲剧就是要写出主角的悲惨或灾祸性的结局。
从这点上说《阿Q 正传》是悲剧,因为主角阿Q 死了。
2.《阿Q 正传》是喜剧?首先,喜剧具有这样的概念:(1)[c o m e d y ];(2)性质轻松有趣的戏剧,典型的有圆满结局;9105/2009(3)任何结局圆满的中世纪叙事作品,尤指用口语写作者。
①戏剧类别之一。
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台词风趣,往往引人发笑,结局大多轻松圆满。
②借指令人高兴或感到可笑的事情。
根据喜剧概念的分析:影片中的阿Q 由年过40曾经演过喜剧《阿Q 正传》主角的滑稽戏演员严顺开老师扮演,影片集中突显、夸张阿Q 与未庄小环境及辛亥革命大环境的冲突及其结果,夸张讽刺和嘲笑了当时愚昧国民的劣根性,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思想启蒙的期待,所以影片又具有喜剧的特征。
3.悲剧的主题,喜剧的表现手法阿Q 这个不朽人物是“杂取种种人”而成,鲁迅自己说“人物的模特儿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自诞生之日起,这个形象就是种族国民性代表,阿Q 的性格特征包括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缺陷,怯懦、守旧、愚昧、骑墙,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
阿Q 是愚昧的国民的镜子,是劣根性的集合,是对思想启蒙的期待。
《阿Q 正传》的老导演岑范说:“阿Q 这个人物可气、可恨、可悲、可恼、可恶、而又可怜;而这个影片它是悲剧,同时也是喜剧,有时还有点闹剧,有时还按正剧处理。
”总之,《阿Q 正传》这部影片本身及阿Q 本人都具有多面性。
我们因此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阿Q 正传》这部影片是用小说的笔法结构全篇,用喜剧的手法处理悲剧的内容。
四、影片《阿Q 正传》(1981年)的结构形式由陈白尘老师改编,岑范老师导演,滑稽演员严顺开老师主演,孙道临老师配音旁白的81版《阿Q 正传》基本上依循于原著的创作精神与结构方式,影片共分为九段与小说的分段方式一样。
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发展、高潮、结局的处理上基本上均参照原著叙述的次序,但在部分情节的结构位置上根据电影的特点有所不同,并且就个体对鲁迅作品的主题理解上也有创新与取舍。
1.结构上忠实于原著影片《阿Q 正传》(1981年)遵循于原著全篇共分九章的创作方式,全片共分九段:序、优胜计略、续优胜计略、恋爱的悲剧、生计问题、从中兴到末路、革命、不准革命、大团圆。
同时也依循于戏剧式的传统结构方式结构全篇。
整个影片共分九段,分别包含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六个组成部分。
2.影片结构简析影片序幕部分,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作。
鲁迅在1921年冬创作小说《阿Q 正传》。
由孙道临老师旁白说明全篇取名《阿Q 正传》的原因,重点强调阿Q 的生存状态,同时利用电影视听语言的特点详细描绘了未庄小环境的地域时代特色,通过镜头的运动为我们呈现出鲁迅故乡绍兴辛亥革命前后的人文环境与地方风貌:穿短衫的人们聚集的水边小酒店、乌篷船、旧毡帽下的长辫子、小桥流水、徽派建筑白墙乌瓦的大屋、水边的木屋、哼唱的地方戏《龙虎斗》等。
它和尾声对阿Q 现象仍然继续存在相呼应。
序幕之后是开端部分。
影片在开端部分,交代清楚了主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和籍以体现出来的社会性的矛盾冲突。
影片《阿Q 正传》的开端,便是介绍阿Q 的精神胜利法性格特点。
影片的大环境是辛亥革命前后,小环境是阿Q 打短工谋生的未庄社会。
阿Q 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围绕在他周围的环境是未庄的社会欺软怕硬,周围人等不断与阿Q 发生冲突,这就为未来的冲突建立了依据,也为悲剧性的结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基础。
开端之后的发展部分,在影片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占有九段中的七段。
这七段经过仔细安排,使得在开端中的矛盾冲突不断深化。
阿Q 以打短工为生,长得丑,没有社会地位,爱赌博,欺软怕硬,没有婚姻,而又传统保守。
这一切导致阿Q 与周围环境不断发生冲突,进而又由于恋爱悲剧而发生生计危机,走投无路背景离乡进城谋生。
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强,阿Q 的“中兴”又为他“大团圆”的悲剧制造了伏笔,并且发展部分阿Q 与大环境的冲突逐步深化,成为推进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最终时代大环境成为阿Q 悲剧的直接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