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与成语的关系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考简料清点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
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
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 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音同义同,形不同。 (“俛”通“俯”) (《过秦论》)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异 体 字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 释。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4.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有某些词 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词类 活用主要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名词作 状语;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5.偏义复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 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 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23一一一、致
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成语助记:专心致志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淋漓尽致
一一二、质
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成语助记:兰质蕙心文质彬彬玉质金相天生丽质质而不俚
一一三、治
推导提示:“治”的本义是“治水”。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是“治疗”;处理坏人是“惩治”。其它情况依此法译之。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
成语助记:长治久安治国安邦垂拱而治励精图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治之症无为而治
一一四、诸
推导提示:“诸”有两个意义:一是“众多,各个”;一是“之于”。
成语助记:诸恶莫作放诸四海而皆准付之东流付之一炬公诸同好一一五、贼
推导提示:“贼”的本义是“伤害,杀害”。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意义。“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
成语助记:做贼心虚认贼作父擒贼擒王独夫民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实词推断之联想推断法
联想教材
•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 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 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 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 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 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 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之联想法
打牢文言基础(一)
文言实词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 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 言文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 打牢。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
• 联想教材 • 联想成语 • 联想词语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 “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 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 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 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 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精选好课件】成语积累与120个文言实词结合记忆 新教材高考专用
万劫不复: 复:恢复。指永远不能恢复。 死灰复燃: 复:再,重新。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
15.辞 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含褒义。 闪烁其辞: 辞:言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不能赞一辞: 辞: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作谓语、宾语,指 大发议论。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16.从 从长计议:指慎重考虑而不急于做出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作谓语;中性词。 便宜从事: 从:从事,参与。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指方便行事。 唯命是从: 从:听从,服从。指绝对服从。 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含褒义。 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作宾语、定语。 17.殆 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
3、被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 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 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 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4、倍 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 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 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推断五法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推断五法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命题,还是平时测试,一般采用以下形式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词义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平时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
一、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中的“贾”字。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
二、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如,同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做谓语,而且带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中,做状语,修饰“行”,可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做定语,修饰“风”,可释为“微小、微弱”,等等。
三、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助记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偿、常、超、朝、陈、称、诚、持、除(学生训练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词性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连词
词义
① ②
表假设推论 如果,果真
(7)诚 chéng 典例及出处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荆轲刺秦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8)持 chí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①拿着,握住 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②
宁成者……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史记·酷吏列传》)
动词 ③ ④ ⑤
⑥
楚、汉久相持未决(《史记·高祖本纪》) 夫妻持政,子无适从(《韩非子·扬权》)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苏武传》)
词性
词义
(9)除 chú 典例及出处
名词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①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②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动词
③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哀、爱、安、案(课件)-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助记(全国通用)
新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重点文言实词盘点
词性
词义
形容词 悲哀,悲伤
(1)哀 āi 典例及出处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①怜悯,同情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②哀叹 动词
③吊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般之战》)
④惋惜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 人墓碑记》)
【成语助记】
乞哀告怜:哀,怜悯;告,请求。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
哀而不伤:哀,悲哀。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哀死事生:哀,哀痛。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词性 动词 名词
词义 ①爱护 ②喜爱 ③怜惜,爱惜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ài), 隐蔽,躲藏 恩惠
①吝啬 形容词
②亲ຫໍສະໝຸດ Baidu的,心爱的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词性
(4)案 ān、àn 词义
典例及出处
①器具名,短足食盘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长亭送别》)
(1)名词 ②几案,矮小的长方桌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1.àn
③办理公务的文书、案卷
①审察,观看 (2)动词。 通“按” ②追究,查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
翻译下列句子:
1.师事瑗,恂恂惟谨(谦恭的样子)
2.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泛指文章)
3.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
4.久未就
名句默写:
1.子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
2.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罔殆迷惘。精神疲怠无所得)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方法指导
(一)一种方法:对译,一一对应,逐字落实。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二)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错同“锉”),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曹绍夔素与僧善。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三)注意三种情况:文言通假现象、古今词义变化、词类活用现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其他方法。
1、字形推断:即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解释词的本义。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藏有玉的石头)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助记精讲课件(全国通用)护、怀、患、会、或、货、稽、赍(学生训练版)
(3)患 huàn
【成语助记】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心腹重患: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肘腋之患: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养痈遗患:痈:毒疮;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 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 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史记·陈丞相世家》)
【成语助记】 官官相护:当官的人相互包庇、袒护。也说官官相卫。 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护过饰非: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词性
词义
①
②
动词 ③
④
⑤
①心意;心情 名词
②胸怀;情绪
(2)怀 huái
典例及出处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归去来兮辞并序》)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叔向贺贫》) 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汉书·周党传》) 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并序》)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统编教材
2024新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重点文言实词盘点
(1)护 hù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动词
①保卫,保护 高祖为布衣时,萧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助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成语助记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驾驭的实词为120个。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动身,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便利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实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推导提示■成语助记)
一、爱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爱”并加以“爱惜”喽。由“喜爱”可推出“敬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二、安
★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平安、安定”;“平安”了就会感到“舒适、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劝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平稳无恙安土重迁安家立业安家立命
三、被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遇”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四、倍
★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反”,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五、本
★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方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简单弄清晰,所以须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安
安分守己: 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 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 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 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 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 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 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 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
爱不释手: 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 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 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 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专题06-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讲解【词义例释+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101、要
【词义推导】
“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两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
【词义例释】
读音一:yāo
(1)名词,通“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过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
(2)动词
①通“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张良出来,邀请项伯。
②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只有砍头没有什么可要挟的,可是还要拿死者的人头作抵押。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虽然曾与府吏相约,但和他见面的机会永远没有了。
读音二: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狱中杂记》)
——增减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官员无法辨认出来。
②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在险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筑寨墙,树立一个大旗上写着“谢庄团练冯”。
③简要,切要
——可以说是语言简要不繁琐。
(2)动词
①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察今》)
——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②总括,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总之,社会长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③想要,希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名声。
成语与文言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
信息。汉语成语大多来自于古代文献,是古典文献中的精华部分,不仅浓缩了其中的
文化信息,保留了文献原有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而且在现在汉语中还被广泛地运用,是沟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桥梁,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汉语知识的一个窗口,所以有人说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依据这块“化石”,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和学
习中华文化,还可以利用它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一、成语中的文言实词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好多都能在常见容易误用的成语中找到,这个实词意义弄清了,整个成语的
意义也就清楚了。
安:安(安闲)步当车安(安心)土重迁当:安步当(当作)车
大而无当(适合)当(当前)务之急首当(承受)其冲螳臂当(dāng)(阻挡)车负:不负(辜负)众望
归:宾至如归(回家)久假不归(归还)
假:久假(借用)不归
间:间(jiān)(空间)不容发(fà)
及:爱屋及(到)乌城门失火,殃及(到)池鱼过犹不及(比得上)
即:不即(接近)不离
迁:见异思迁(改变)安土重迁(迁移)
是:各行其是(正确)马首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瞻
速:不速(邀请)之客
谢:敬谢(推辞)不敏
易:不易(更改)之论
行:各行(执行)其是
致:格物致(得到)知
知:格(推究)物致(求得)知(知识)
穷:穷形尽相(尽致) 穷兵黩武(用尽)
穷凶极恶(极端) 日暮途穷(尽了)
穷乡僻壤(贫穷)穷奢极欲(极为)
穷追猛打(彻底)穷当益坚(困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百度文库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