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讲连续性文本阅读类型2访谈课件
4.追问法。指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逻辑,连珠炮式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 既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
关键技法
访谈的阅读方法
1.通读全文。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访谈的背景、访谈的话题,梳理访谈的进程、访谈的线索, 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分开阅读。将关于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阅读,先阅读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 问题,合并同类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再阅读与访谈对象有关的文字内容,总结其阐述分析的内容,提炼要点,连 缀成句。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 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
熊育群: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 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 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 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 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解析:第三、四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 分密切。A 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 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 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 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 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 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 ‘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
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 ——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 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 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 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 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现在弯 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 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 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 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 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答案: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 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②作者引 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 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二、(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 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 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 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 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 何以泛滥。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对点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筛选整合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
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
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
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
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
交代背景、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 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衬托人物、突出主题。
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 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 致敬。
【答案】 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 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 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 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
考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
什
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 讯、人物访谈和新闻评论。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
么 命题点集中在:筛选整合、鉴赏评析、探究能力。
筛选整合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 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 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 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 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 欣赏生物的多姿,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 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 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 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 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 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和访谈阅读2访谈阅读课件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 倡导?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访谈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 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相关的 句子,再加以整合。这篇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 下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 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 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 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 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 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 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 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答案:①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 寂寞。②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 ③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
2.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 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答案:①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分把学者放在 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 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 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 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 授用了 20 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2)达标训练
第一部分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卷(二)新闻2][实用类文本阅读卷(二) 新闻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侯冠宇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
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
“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
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
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
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
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
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
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
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
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
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
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
”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新闻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
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改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
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
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民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
(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材料二: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图二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图三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
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
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
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
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
(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材料四:“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2020】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闻阅读含访谈》专题检测卷(含解析)及参考答案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答案: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2.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3.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真实性、准确性、新鲜性和及时性。而新 闻的真实性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2)准确性。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很少主观评论。 (3)新鲜性。报道内容一般是新人新事,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4)及时性。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学案二 理解、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选择题) 学案三 归纳、比较与评价探究文本内容(简答题)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 • 切高考之脉搏
在新高考山东、海南样卷中,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整合, 仍以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主,未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近年 高考卷命题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呈现以下特点:
2018、2019高考全国卷以及2020山东、海南新高考样卷考查
20情况卷如别下:
山东样卷
海南样卷
20 考查情况
×
×
卷别
全国卷Ⅰ(12 分) 全国卷Ⅱ(12 分)
全国卷Ⅲ(12 分)
关键词语
文化遗产修复
中国桥梁
志愿服务
选文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
20 19 选
择 题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 第 4 题 文化遗产“修复” 内容的梳理,不正 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的一般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 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基本类型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 新闻等;狭义的专指消息。高考主要考查消息文本阅读。消 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 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 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 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 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 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 次。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 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 《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 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形式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 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 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 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3.访谈的阅读步骤 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 (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 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 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 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 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 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考向一 新闻的写作技巧 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新闻的真实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 现出来的。 (2)新闻的结构技巧,既包括新闻的结构方式技 巧,也包含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 实时如何处理的技巧。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新闻访谈阅读》:新闻的文本赏析与评价探究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新闻访谈阅读》:新闻的文本赏析与评价探究新闻的文本赏析突出表现在新闻语言的特殊性和新闻写作的艺术技巧上,评价探究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并恰当联系现实揭示出新闻的丰富意蕴和社会价值。
(一)探究真实性一、新闻赏析与评价探究答题角度1.分析新闻的真实性(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2.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3.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受众的影响。
如:能否让受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受众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能否让受众把握新闻的主题,能否凸显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4.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1)概述相关事实;(2)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素质);(3)阐明所受的启发(相同、相反)。
5.评价新闻产生的社会功用(1)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2)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3)巧论述,即就所引论据做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4)善总结,即回扣观点,简要总结。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同时注意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二、常见题型答题策略评价探究解题4步骤第一步: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第二步: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内引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①请联系原文;②请结合文本内容;③就其在文中的……作分析。
外联型——结合实际或自己的想法来答题。
常见提示语:①请结合现实……;②对此,你如何评论。
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任务2分析论证特点
二、论述类文本本论部分层次安排 “总分”结构中的“分”即议论文的本论部分,这是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部分, 其内部层次有:
并列式
对照式 层递式 综合式 特殊式
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 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提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 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 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 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 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 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 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 方式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 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都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 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 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 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 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 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 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 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 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 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 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 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 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 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新闻访谈阅读》:访谈阅读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新闻访谈阅读》:访谈阅读
一、访谈的定义
访谈,指的是对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二、访谈的分类
答记者问、现场目击记、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
三、访谈的特点
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全求大,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访谈的问题大多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思想主题。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即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第1 页共1 页。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__新闻及报告课件ppt版本
-15-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 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 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 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 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 。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 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8-
调查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做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 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便于作者展开和读者 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 主体:集中叙述调查的情况和调查者的观点。主要采用纵式、 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企业为 13.4%,高校为 7.5%,总体为 10.7%。 细 比 “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表述不正确,应为“较上两年有所 深 提高”。 析
-21-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22-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 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 找生。2012 年至 2016 年个人遭遇侵权的比例分别是 22.2%、16%、 准 11.4%、10.8%、8.2%。 细 比 结合上面对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分析,可知C项表述正确。 深 析
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种结论。
(2017·全国Ⅱ卷 T8—B 项)居民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
考点25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传记)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考点25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图表信息及任务传记类阅读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新闻类文章作为新教材的独立单元包括人物传记,人物通讯等体裁文章作为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新闻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新闻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考向一新闻类图标信息类【真题再现】(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
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
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
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
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5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检测14 新闻访谈(选考)
新闻访谈(选考)一、[2015·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不去的故乡——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记者:近年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您怎么看?梁鸿:是的,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
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村现状的不满,看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凋落,没有秩序,而不单单是家里的老屋塌了,记忆中的河流再也没有鱼。
现在的中国太快了,整个社会病态的发展,在乡村有一种显性的体现。
这些一下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有强烈的感觉,自己的故乡沦陷了。
记者:我们今天的“乡愁”,更多的是什么呢?梁鸿:乡愁已经不再是李白的乡愁,也不再是唐诗宋词的乡愁,不再是狭义的乡愁,现在的乡愁已经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乡愁,中国的乡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在都市里,以都市文明或者工业文明去看农业文明的乡愁,与农业文明时代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文明,从一个空间到另外一个空间,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没有变的,而现在的乡愁,是在高速现代化发展下,人的本源被急剧地抛弃的,人与自然没有关系了,与四季没有关系了,被孤零零地悬在都市的钢筋水泥里,这时候的乡愁是怀念人的自然属性,想念的是与自然、与大江大河的一种相互偎依的感觉。
记者:乡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梁鸿:乡愁是有质的变化的。
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
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是对于农业文明的一种想念,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精神方式,农业文明下的状态与四时相合,春种秋收,晨起昏睡。
现在,“乡愁”的背后,是隐蔽的多层制度与歧视:城市不能给他们很好的安定感、归属感,他们现在的状态是在一种常年被隔离的状态下,看起来很像融入了城市,实际上是被隔离,这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被所谓时代的潮流裹挟。
现在,到了我们该反思的时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思辨,恐怕以后就没有什么好思辨的了。
乡愁,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何保持自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5-
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题。(12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 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 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 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 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 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 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 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 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7-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 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 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 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 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 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 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考试大纲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
1.理 念的含义 解 B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
子的含义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
新闻
信息
阅读 2.分 析综 合C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 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心意思
③分析文本的8 年 2017 年 2016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
☆☆☆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复习风向标从全国三套试卷的选文和命题情况看,新闻阅读一般采 用二则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这些材料由通讯、报告、时评、表格 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组成,围绕一个新闻话题,从不同视角 对话题或介绍说明,或分析评论。试题设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选择题涉及面较广,既有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有对文本特征和 表现手法的考查;简答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内容要点的归 纳概括。新闻作为一种近两年出现的命题文本,连续考查的可能性 很大,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 ☆☆☆☆☆☆
☆☆☆☆☆☆
☆☆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考试大纲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含访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6-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141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
考纲与考情
第一步
第二步
-8-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 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 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 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 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 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 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 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 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 策措施。
3.鉴 赏评 价D 新 闻 阅 读
和基本倾向 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 价值和影响 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 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 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4.探 究F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 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国卷三年考情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 卷卷卷卷卷卷卷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