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王勃写成《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少年成名,14岁时已经写出名扬天下的《滕王阁序》,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写《滕王阁序》的故事吧!01大唐上元元年。
虢州(今河南灵宝)的深牢大狱中,一位24岁的小伙子颓然的倚靠在牢墙上,两眼空空的望着前方。
他因杀人罪锒铛入狱,正等候秋后处斩。
入狱有一段时间了,他心里总还是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我竟会落到如此下场?这一定是一场梦,一场梦!明天醒来我就可以重新站在阳光下了吧。
此时,一个粗壮的狱吏走过来,一反平日对待其他囚犯的冷漠,立在门外颇为同情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哎,这么有才的一个人,当真是可惜了。
打开牢门,却又是一副惯常的冷酷声调:王勃,时辰到了!……九年前,某个春日。
唐高宗李治在宫中的高台上望着不远处新建成的乾元殿,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国力昌盛,我大唐威武啊!此时,一位侍官呈上来一份折子,说是朝廷官员引荐送呈的一篇《乾元殿颂》。
高宗展卷而阅,只见文章词意壮美,绮丽生花,忍不住连连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啊!”此颂文的作者正是王勃,时年15岁。
一年之后,十六岁的王勃,参加朝廷不定期举办的特科招考(幽素科),一举高中,官授朝散郎,从七品,相当于副县长级别。
(看来唐朝没有劳动法,政府公然聘用未成年人)是时候亮出王同学的显赫家世了。
02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龙门的一个名门望族。
族中牛人如云: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的文化名人,私人教育家,“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爷爷的弟弟王绩是十一岁就名动京城的“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代表作《野望》;爷爷的哥哥王度是《古镜记》作者,开唐代传奇之先河;王勃的哥哥王勮(jù)也是天才少年,20岁就考中了进士!此处必须要郑重说明一下,在唐朝考进士那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上下每年也不过录取30人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你不是省状元,几乎没戏。
所以在唐朝50岁中了进士都是好骄傲的事情。
爷爷哥哥们已经很牛了对不对?可我们的王勃更牛,彻底将家族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他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时读隋唐超级大儒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挑出了一箩筐的错误,撰了10卷长文名为《汉书指瑕》。
《滕王阁序》王勃一序传千秋
【课外阅读】《滕王阁序》王勃一序传千秋王勃登阁作序的传说故事,梗慨如下:王勃被逐王府,父亲王福受到牵累,贬迁南海炎夏之乡的交趾为官。
上元二年(675),王勃从山西动身,万里迢迢去看父亲。
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地界。
在彭泽县东北,东流县西南,有一座马当山,形势险阻。
唐朝诗人陆鲁望有《马当山铭》为证:“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王勃的船到马当,突遇风浪。
船不能开。
王勃问:“船已到什么地方?”艄公说:“已到马当山下。
”于是,避风马当山庙下,船上人都登岸纵览风光去了。
王勃也到庙里观瞻了一番,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想回船去,突然见一位老者坐巨石块上,须眉皓白,貌若神仙,王勃整衣向前,与老人作揖,老人遥指,问:“来的是王勃吗?”王勃大惊,说:“正是,不知长者何以得知?”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高会,若往赴宴会,作为文章,足垂不朽。
”王勃笑,答;“老丈有所不知,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那里到得了呢?”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清风一帆,使你明日早达洪都。
”王勃肃然起敬,问:“拜问老丈,你是神还是仙?“老者笑而远遁。
隐隐听见“吾即中源水君“。
只觉祥云缥缈,瑞气盘旋,脚底下船箭大凡朝鄱阳湖方向而去。
果然是: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第二天一早,正是九月九日,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江右名儒。
席上有澧州牧学士宇文钧,还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
阎公再三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洪都绝景,在座诸公,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记》,刻石为碑,以记后来。
“原来,阎公女婿吴子章早隔宿草就序文,故在座诸公假装不敢轻受,只一心要推让给吴子章,好让阎公翁婿名利双收。
愉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便不推迟,慨然受之,满座俱惊。
阎公哂笑,暂退更衣。
喊:“敬酒。
”王勃欣然持觚,对客长饮,酒酣,索笔求纸,文不加点,满座又惊。
小吏跑步报所写诗文,当报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唐上元二年675年,王勃从山西动身,千里迢迢去看望父亲。
因为他父亲被贬迁南海的交趾为官。
先陆路,后坐船逆长江而上,来到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地马当山,此时突遇风浪,不得已船就停在这里。
王勃便下船上岸,来到附近的一座庙里观瞻了一番,然后又赏玩江景。
正兴尽想回船时,见一位老者端坐在一巨型石块之上,老人须眉皓白,仙风道骨,一看就知道不是凡人。
王勃整衣向前,向老人作揖。
老人遥指,问道:“来的可是王勃吗?”王勃十分惊讶,回答说:“正是,敢问长者何以得知在下?”老者说:“明日重九滕王阁有宴会,如能前往参加,写作诗文,可以名垂千古。
”王勃笑着说:“此地离洪都六七百照的路程,一晚岂能赶到?”老人说:“你如决定去,我可帮助你。
”王勃于是拱手致谢。
老人忽然不见了。
依照老人的指引,王勃立即登船起帆,一路上顺风吹送.第二天便到达南昌,并按时赴会。
这就是“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故事梗概。
话说洪州阎都督重修滕王阁落成,于重阳节在阁上大宴宾客,以示庆贺。
阎都督有位女婿,叫吴子章,也擅长文章,阎都督让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在宴会上当众夸耀。
在宴会上,阎都督命人取出纸笔,遍请在座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
大家因知道其意图,均予推辞。
轮到年岁最轻的王勃却不谦让,毫不踌躇地接过纸笔写起来。
阎都督开始很不高兴,拂袖而起,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
王开始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笑笑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
”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
”又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听后便沉吟不语了。
下面的接连来报,阎便只是点头。
当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时,阎沉不住气了,一跃而起,满口称赞说:“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随即出来携王勃之手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
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
吾当厚赏千金。
”王勃挥毫写下《滕王阁序》,不待辞别,便匆匆离席下楼,直奔江边而去。
重阳节的故事
重阳节的故事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
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
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
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节日起源: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王勃写成《滕王阁序》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王勃写成《滕王阁序》黄永玉 1987年作重阳咏诗立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
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
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
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
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毫不谦让接过纸笔。
州牧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
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
滕王阁序王勃典故
滕王阁序王勃典故 《滕王阁序 》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 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 653 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 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 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滕王阁序王勃典故,欢迎阅读。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
雷焕说 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
于是张华任雷焕 为丰城令。
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的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剑 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
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的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见于 《后汉书徐穉传》 。
徐孺, 即徐稚, 字孺子。
东汉时名士, 豫章南昌人。
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人,为人刚正方 严,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只是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徐稚走后就 把榻悬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 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 年磨一次,剑刃锋 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汤问》: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的精髓就以为自己已经都学会 了,于是向老师秦青辞行。
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为他饯行。
饯行时秦轻抚节悲歌,歌声振动林木,连天上的云朵都为之停了下来。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 西汉孝梁王在睢水边修筑的竹园。
孝梁王喜欢招引文士, 他常和枚乘、 司马相如等文人在园内饮酒赋诗。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在初唐四杰中,年纪最轻而成就最高的是王勃。
关于他写《滕王阁序》的故事,很多书都有记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滕王阁他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的,这洪州指的就是现在的南昌了。
李元婴他出生于帝王之家,因为受到宫廷艺术的熏陶,非常的喜欢绘画,歌舞,蝴蝶,因此当他从苏州调任洪州做都督的时候,就从苏州带来了一批歌舞乐伎,整日在都督府里寻欢作乐,他的手下看了就建议说:“都督,你既然这么喜欢听歌赏舞,何不在江边筑一高阁,这样既可以`览江山之秀,又可以享歌舞之乐,何乐而不为呢?”李元婴听了之后,觉得这个意见非常的好,于是就采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元婴会在这里建一高阁的原因了。
在贞观年间,李元婴曾经被封为滕王,他所建造的楼阁当然以他的封号命名,所以就叫滕王阁。
唐上元二年,王勃从山西老家出发,万里迢迢去看望因他而被贬官的父亲,当他坐船来到了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地方——马当山时,突然遇上风浪,不得前行,只能靠岸。
于是王勃就到马当山庙里观赏,当他赏玩多时,正想回到船上去时,突然看见一位头发花白,貌似神仙的老者坐在巨石上,王勃走上前去与老人打招呼,老人却问:“来的是王勃吗?”王勃十分地惊讶:“正是,不知老者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老者说:“明天是九九重阳节,滕王阁上有聚会,如果你能前往赴宴,并且作一文章,定能够永垂不朽。
”王勃笑着说:“老丈你有所不知,这里离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怎么可能到得了呢?” 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助你一阵清风,让你明天早上到达洪都。
”王勃肃然起敬,问:“拜问老丈,你是神,还是仙?”老者笑笑不说话,只是隐隐约约听见“吾即中源水君”。
第二天一早,洪都府阎都督果然开宴,请了许多有名的才子,比如说宇文钧,张禹锡等等等等。
阎伯屿等各位才子都就座了,就对他们说:“ 这滕王阁是洪都的一大绝景,在座的各位,如果能为滕王阁作一篇《记》,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故事,欢迎大家参考!王勃是初唐时候有名的才子,文章写得非常漂亮。
他跟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道被誉为“初唐四杰”。
传说他写文章之前,先要磨好数升墨,痛痛快快吃一顿老酒,然后爬上床,拉过被子蒙着脸呼呼大睡。
醒来之后,提笔成篇,一字不改,人们把他这种写作的方式叫做“腹稿”。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他的父亲,路过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正赶上参加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
原来,在南昌城漳江门外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富丽雄伟的高阁,此阁为唐高祖的儿子元婴作洪州刺史时所建,后来元婴被封为滕王,此阁也就被称为滕王阁了。
后来,阎伯屿做了洪州刺史,下令重修滕王阁。
重修后的滕王阁雕梁画栋,周围是层峦积翠,枫林掩映,真可谓风景如画。
滕王阁峻工之后,阎伯屿非常高兴,恰好又赶上九月九日重阳临近,于是阎伯屿就筹划在重阳节这天,邀集本州官吏和有名的文人学士在滕王阁庆祝一番。
相传阎伯屿有个女婿,名叫吴子章,此人诗赋文章也都写得不坏。
阎公对他的这位女婿非常满意,只是吴子章仕途不达,一进未被重用,阎公常为此不平。
这次要在滕王阁举行盛会,他让吴子章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以便在庆祝宴会上一鸣惊人。
吴子章对老泰山的用意心领神会,他埋头在书房里翻阅古书,寻找典故,推敲字句,到重阳节这天,他不但早已写好,而且已把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重阳节这天一大早,王勃乘的船抵达南昌,他一听说在滕王阁有个盛大的宴会,就不顾旅途劳累赶去参加。
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文武官员,名流学士,真可谓“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酒过三巡,阎伯屿举杯向满座宾客倡议:希望有人能即兴写一篇文章,记下宴会的盛况。
阎伯屿命令侍从端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遍让宾客。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
《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典故梳理《滕王阁序》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典故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
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
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
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
张令其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口:‘日下荀鸣鹤。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王勃写成《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写成《滕王阁序》的故事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
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
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
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
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毫不谦让接过纸笔。
州牧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
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精选6篇)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精选6篇)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篇1上元二年(675年)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确实为不朽之名篇。
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的佳话。
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唐人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据此可知王勃,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名声大噪。
有个叫吴子章的才子就心怀嫉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
见众人不信,吴子章还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大家都很吃惊,不禁对王勃起了疑心。
结果王勃呢,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问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一时语塞。
只见王勃起身挥墨,写下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吴子章只能羞愧而退!一时这件事传为佳话。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那时的王勃年纪不大,文气却很重,才高气傲,不懂得牛须拍马,在沛王府时闲来经常与几位王爷斗鸡玩耍,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斗鸡是一种赌博性的娱乐,双方的鸡不服输,鸡的主人也争胜斗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助鸡争斗的游戏文章,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很为气愤,就将他逐出了沛王府。
王勃离开了沛王府,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曾到过巴蜀地区,这使他大开眼界,诗文功夫更有长进。
后来他出任貌州参军,仍旧放纵自己,牵扯到一件案件,犯了死罪,他的父亲因此受到牵连,贬到荒凉的交趾。
后来王勃死罪被赦免,但官职被革去了。
才高气傲的他,接连受到打击,他的意志不免有些消沉,他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决定到交趾去与父母亲团聚。
一路行来,来到了洪州,顺道拜望了洪州都督阎伯屿。
他本想送完礼就走的,却被好客的主人留住了。
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阎伯屿邀请了许多名士,在重修的膝王阁上登高、欢宴、赋诗。
这是一个盛会,才名出众的王勃也被主人留了下来。
滕王阁建在长洲之上,前临赣江,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地方。
这一天,滕王阁上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阎伯屿有个侄儿,苦读诗文十余年,他想让侄儿为滕王阁作序,再让大家吹捧一番,以此露脸扬名。
他的侄儿当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为作好序文,精心作了准备。
王勃察言观色,已知阎伯屿举办此次盛会的缘由,他才高气盛,自然不甘人后,再瞧瞧那位阎公子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明显是志大才疏之人。
酒过三巡,都督府的一个幕僚提出为重修胜王阁作序之事。
阎伯屿故作姿态,对众人说:“王子安才气过人,此序应由他作。
”其实,他想王勃一定会谦让一番,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由他的侄儿来作序。
谁知阎伯屿弄巧成拙,席上几个有头脸的名士都附和他的建议,一致推举由王勃作序。
王勃当仁不让,笑说:“承蒙诸位如此抬举,我不能扫了大家的雅兴。
”说完他略一思索,便挥笔疾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步,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寥寥数言,王勃把洪州的地理历史、人文都精妙地概括进去了,接着他又写今日之盛会,对阎伯屿重建滕王阁加以颂扬,便更多地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景况引为感叹,他借景寓意地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云消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史书记载的序内故事: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洪都都督阎公于滕王阁设宴,欲作《滕王阁记》。
王勃应邀与会。
一时间,江左名儒,士夫秀士,俱会堂上。
王勃年少,叨陪末座。
阎公道:“此地乃帝子旧阁,洪都绝景。
屈尊诸公到此,欲求大才,作《滕王阁记》,刻石为碑,流传后世。
务请诸名士不辞。
”话虽如此,其实阎公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的才学。
原来,阎都督有个女婿,是长沙人,姓吴名子章,这个人啊据说也有绝世之才。
阎公事先让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准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于是,阎公命朱衣吏人,捧笔墨纸砚到诸儒之前,诸儒虽是抱玉怀珠之辈,毕竟不敢轻受,一路走将下来,到了王勃面前,王勃竟毫不推辞,慨然受之。
阎公见此状,不由得心中恼怒。
拂衣离席,却派下人来,专门传递王勃写就的文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说:“此老生常谈。
”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说:“此故事也。
”接着听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公不语。
传吏接着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阎公道:“此子想要与我相见。
”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听罢,拍案叫绝:“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遂更衣复出,对王勃说:“观子之文,乃天下奇才!”想要邀请王勃上座。
忽有一人,离席而起,高声说:“这篇文章,是前人写就,兀自洋洋得意!”王勃有些吃惊。
阎公望去,却是自己的女婿吴子章。
吴子章说:“此乃旧作,我可以背诵。
”当下,吴子章朗朗而诵,从头到尾,无一字差错。
众人不免失色,惊讶吴子章过目不忘!王勃听完,脸上的'颜色一点都没变,慢慢的说:您啊,真是有杨修的学问,曹子建之能为,王平的阅历,张松的过目不忘!”并问道:“既是先儒旧文,可有诗否?”吴子章说:“无诗。
”王勃起身离席,不假思索,运笔如飞: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 滕王阁序的故事
王勃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所创作的《滕王阁序》家喻户晓,而除了赏析这篇文章之外,我们也非常的关注关于《滕王阁序》的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伯屿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
因为年少,居末座。
都督阎伯屿虽然知道王勃的名声,但还是不太相信王勃的才华。
阎伯屿想在宴会上让自己的子婿孟学士写一篇滕王阁的文章。
孟学士也已在前一天连夜打好了腹稿。
酒过三巡,拿出纸笔让宾客们写。
大家都明白主人的意思,纷纷表示自己写不了,还是请孟学士写。
纸笔送到王勃面前,他却毫不辞让,拿笔就写。
阎伯屿大怒,拂衣而起,离开酒席,派人等着王勃下笔,要求写一联,报给他一联。
第一报“南昌古郡,洪都新府”,阎伯屿说:“这亦老生常谈。
”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听了,沉吟不语。
报到第二十一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就回到酒席,等到王勃写完,热情地宴请,宾主尽兴,极欢而罢。
《滕王阁序》是一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杰作。
一千三百多年来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此文的文学地位也很少被人超越,王勃写此文时还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而且是在旅途中即兴而作的,但他将洪洲地区(今江西南昌)的天文、地理、历史掌故一一点出,如数家珍;将座上宾客的文才武略一一写出,让人如见其人;将腾王阁周围的壮丽景色一一绘出,使人如临其境;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一一吐出,让人为之叹息。
由此可见作者积学之丰富,文思之敏捷,观察力之敏锐,抱负之远大。
本文除韵律铿锵、对仗工稳、词语华丽、气势奔放、意境开阔外,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文中名句迭现、妙语如珠,至今使世人在文学音乐艺术上受到深远的影响和启迪。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腾王阁序》则作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时年二十六岁(虚岁),上元三年(676年)卒。
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
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关于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王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关于他的一切了解的最多应该是就是名篇滕王阁序了,但是关于王勃其他的事情你知道的多少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诗人的王勃的相关传说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诗人王勃的相关传说一字千金【1】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
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
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
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三叹王勃【2】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重阳节的传说与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与习俗重阳节的传说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 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乂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乂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白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蹒。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询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乂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滕王阁序的故事
滕王阁序的故事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父亲被贬为交趾令。
这年九月,王勃因罪入狱又侥幸被赦免,怀着郁闷的心情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走到南昌,正好是重阳节。
南昌府都督阎伯屿整修的滕王阁落成,正在阁内大摆庆功宴,邀集一班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饮酒赋诗,欢度重阳。
这滕王阁乃显庆四年滕王李之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前临赣江,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王勃久慕此阁,到此哪能不游!来到滕王阁,只见楼高九丈,阁分三层,雕梁画栋,巍峨壮观。
南有压江亭,北有挹翠亭,高低错落,相映成趣。
上得楼来,但见阁道上丹漆彩画,光艳照人。
远眺则山野平川尽收眼底,鸟瞰则澄江如练,百舸争流。
王勃看得如醉如痴,不禁文思泉涌,不能自已。
王勃正沉醉于楼阁的宏伟与山河的壮丽之中,忽然一阵萧管鼓乐之声从宴会厅传来。
王勃循声望去,只见阎都督满面春风,正在举杯致词:“今日乃重阳登高之日,又逢滕王阁整修已成,老夫聊备薄酒,为各位助兴。
现在我提议,以滕王阁为题,或赋诗,或作文,效兰亭故事,以不枉今日之雅会。
”众宾客深知都督心思,其实,阎都督早已将此安排给自己的女婿孟学士了,他事先让孟学士写了一篇序文,并暗中背熟了,秣马厉兵,只等今日,一鸣惊人,以显示其才华。
因此阎都督派人拿纸笔巡让众客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贸然动笔。
众人深知阎都督心意,面对阎都督提议,都佯装才气不足。
王勃远道而来,自然不明就里,加上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联想到自己的`遭际,情思满怀,不吐不快。
送纸墨的刚到跟前,王勃便接过笔来,饱蘸浓墨,准备书写。
阎都督见王勃想要试写序言,心中不喜,有心再为难王勃一回,笑道:“子安要写?真是太好了,不过,天色将晚,君写此文!可莫让我等再看月色之美呀!”阎都督话里有话,他是让王勃现场挥毫,不能涂抹。
当时盛行骈文,骈文对仗工整,为求字字珠玑,往往一句写完,要经过反复涂改。
想那孟学士,可是经过涂抹旬月之久!“好!”王勃应道:“绝不耽搁。
”阎都督一听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心里骂道:“哪来的毛孩子,不知进退,坏我大事!”。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_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_重阳节的传说故事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关于重阳节的名人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名人故事_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重阳节的名人轶事一、王勃作《滕王阁序》有一次,唐代王勃前往探望父亲。
九月八日,船到马当山,遇一老翁对他说:“明日重阳,南昌都督阎公将在滕王阁举行盛会,令客人作《滕王阁序》,你才华横溢,何不共赴盛会,成一代之名?”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今日已是八日,岂能及时赶到?”老者笑道:“我可助你一席清风。
”果然顺风顺水,及时参与盛会。
本来都督阎伯屿意欲让其婿为重修的滕王阁写序,以期千古留名,而且也早已写好了。
开始时,阎公故意拿纸笔遍请来宾动笔,宾客皆知其意,无人敢接,独有王勃毫不谦让。
阎公心甚不快,但不好发作,就命人伺其下笔,随时通报。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道:“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沉吟不语。
又报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矍然而起道:“此真天才,当不休矣!”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
重阳节的名人轶事二、潘大临的半联诗句宋代黄州潘大临善于写诗,苏东坡、黄山谷等对他非常赏识。
一次,谢无逸写信问他有无新作,潘大临回信答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蔽翳。
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闻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
”谢无逸得到潘大临寄来的这半联诗句,便为他续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重阳节的名人轶事三、孟嘉落帽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士,少有才名。
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器重。
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
此日所有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
正当大家诗兴大发之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发觉,还在那里与人高谈阔论,这是一件有伤大雅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王勃写成《滕王阁序》
黄永玉 1987年作重阳咏诗立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
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
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
”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
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重阳节这天写出来的。
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
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洪州时,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
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毫不谦让接过纸笔。
州牧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
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州牧忍不住拍案叫绝。
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南齐书》上说,刘裕篡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
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戏马台。
等他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
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则传说流传于陕西
附近。
传说明代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8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做回程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