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工艺设计流程

合集下载

现浇梁板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现浇梁板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15现浇梁、板混凝土构造施工工艺原则15.1 总则15.1.1合用范围(1)合用于建筑工程梁、板一般混凝土构造旳施工工艺;波及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竖向构造混凝土部分另见对应旳施工工艺原则。

(2)本原则未波及转换层大体积梁板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超长构造混凝土、赔偿收缩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板现浇叠合、钢压型板现浇叠合)混凝土、纤维掺合料混凝土等其他特殊旳混凝土施工工艺。

15.1.2编制参照原则及规范《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23);《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2023);《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GB 12958--1999);《一般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JGJ 53);《一般混凝土用砂质量原则及检查措施》(JGJ 52);《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 146--90);《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997);《混凝土泵送剂》(JC 473--2023);《混凝土防冻剂》(JC 475--9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88);《混凝土拌合用水原则》(JGJ 63--89);《一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3);《混凝土质量控制原则》(GB 5016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95)等有关原则;《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q 104--97);《混凝土强度检查评估原则》(GBI 107--87);《一般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措施原则》(GB/T 50080---2023);《一般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措施原则》 (GB/T 50081—2023)。

15.2术语15.2.1混凝土构造以混凝土为主制成旳构造,包括素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和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等。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详细解释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详细解释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详细解释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详细解释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方案设计: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

确定工程的施工范围、材料配比、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等细节。

2. 材料采购:按照方案要求,采购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砂、石等材料。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并具备检测报告。

3. 施工设备准备:确保施工所需的放线仪、剪刀车、建筑模板等工具和设备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

二、现场施工流程1. 地基处理:进行地面平整,清除杂物和污垢,排除地基水分。

对于较差的地土壤条件,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挡土墙、桩基等。

2. 基础坑挖掘: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基础坑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挖掘。

确保基础坑的平整度和深度符合要求。

3. 基础浇筑:根据设计方案,按照标高和尺寸要求,设置浇筑标高线、限界线等,并进行混凝土基础的浇筑。

浇筑时注意保持混凝土均匀,避免空鼓和漏浆现象。

4. 基础养护:在混凝土基础浇筑后,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

如覆盖湿布、喷水、维持适宜的温度等,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稳定性。

5. 建筑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建筑模板。

模板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搭建和固定。

6. 钢筋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钢筋布置。

确保钢筋的位置、间距和连接完好,并符合设计要求。

7. 混凝土预处理:对混凝土进行预处理,如拌合、搅拌、调整和振捣等。

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流动性和稳定性。

8. 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和搭模等工艺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时应先由一侧开始,逐渐向其他侧边进行,避免出现内外温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应力。

三、施工后的处理及验收 1. 养护处理:在混凝土施工后,进行适当的养护处理。

如喷水、湿布覆盖、遮阳等,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防止龟裂和脱水。

2. 模板拆除和清洗: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拆除模板,并对模板进行清洗和保养。

3. 混凝土表面处理: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打磨、修补、填缝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光洁度和美观度。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备及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备及施工工艺
一、拌合站技术参数:
1、型号: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产品型号由组代号、型式代号、主参数代号、更 新和变型代号组成构成,如下所示:
更新和变型代号 主参数代号 型式代号 组代号
示例: LB3000A
组代号:LB、LQB或LQG 型式代号:G,省略。 主参数代号:3000kg/锅 更新和变型代号:A
国家规定的基本型号有1000型、2000型、3000型、4000型,其他型号都 是在这些型号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750、1500、2500、3500型等。
2、沥青搅拌设备的结构型式:
按不同分类方式,有不同说法。一般按以下几种情况分类: 按生产工艺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按运输方式分为:固定式、可搬迁式和移动式。 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型式可以是组合形式的,如:可搬迁间歇式、移动间歇 式等。
3、间歇式沥青拌合站----我国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主要是间歇式沥青拌合 站。
5、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之间的大砂、石屑等。在外观上应洁净、无风 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和可能的棱角以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 少集料间孔隙。
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
沥青储存罐
沥青储存罐
稳定土拌合设备(可拆迁组合式)
混凝土土拌合设备
பைடு நூலகம்
4、间歇式沥青拌合站---组成:由冷料仓、冷料配送系统、冷料输送系统、燃烧烘 干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热料提升机、振动筛、热料仓、粉料输送系统、沥青输 送系统、计量系统、搅拌缸、控制系统、成品料输送储存系统、沥青加热保温系 统等组成。
5、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沥青搅拌设备在标准工况下每小时的生产量。对间歇式沥青 搅拌设备而言,用额定生产率来标定设备的生产能力。如:1000型的额定生产 率为120t/h;2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160t/h;3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240t/h; 4000型的额定生产率为320t/h。

预拌混凝土施工方案

预拌混凝土施工方案

预拌混凝土施工一、材料要求1 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相应材料标准及工程施工技术合同的要求, 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搅拌站复试报告单, 并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混凝土中氯化物、碱含量及主体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控制。

水泥: 宜用R32.5及以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砂: 宜用粗砂或中砂, 含泥量不大于3%, 泥块含量不大于1%。

对于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 根据水泥强度等级, 其含量可予以放宽到1%。

掺合料: 用于结构工程时, 应使用II级及以上粉煤灰。

外加剂: 应使用满足工程技术合同要求的外加剂, 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2 经搅拌站复试的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应进行质量状态标识, 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

3 袋装水泥进场, 须验明生产厂家、牌号、品种、级别、进场批量, 出厂时间, 试验合格与否, 分别整齐定量堆放, 按垛挂牌, 不得混垛。

而且必须与最新出厂证, 进场复试资料相吻合。

每批应抽查5%以上, 防止重量误差超标。

4 散装水泥进场, 须按品种、强度等级送入指定筒仓, 不得混仓。

水泥筒仓须有明显标志, 标明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等。

而且每个搅拌站至少2个筒仓, 轮流进料。

才能保证每轮用完彻底清仓再进水泥, 并等待3d复试合格才能使用。

5 砂、石应堆放在硬底场地, 并有向后的排水坡度以便测砂石含水率时, 上下基本一致。

砂石之间要有挡墙, 分品种、规格隔开堆放, 严防混料或混入杂物, 并注明产地、规格。

进料车进场门口宜放3m×5m×0.1m水塘清洗车轮后, 顺硬化道路到料场。

料场装载机轮、斗, 每天必须清洗干净。

每次装砂、石入斗要防止斗内混淆。

装载机还必需保证不漏油。

6 粉煤灰筒仓应设明显标志, 标志与技术档案资料要一致。

严禁与水泥混仓。

粉煤灰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

7 外加剂进站须有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台帐(名称、生产厂家、出厂证明书或鉴定证书、厂家资质证明、试样进场复试合格资料, 生产资质单位的抽查试验原则上不应距产品生产日期超过一年。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工艺一、范围1、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2、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二、施工准备1、材料及主要机具: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5%。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2%。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1.3轻粗细骨料:轻粗细骨料(陶粒或浮石等)的品种、粒径、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轻粗细骨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进场试验报告。

必须试验的项目有:粗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粗细骨料堆积密度;粗骨料筒压强度;粗骨料吸水率试验。

轻粗骨料的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其含泥量不大于2%。

轻粗骨料的级配轻砂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其大于5mm的累计筛余量不宜大于10%(按重量计)。

轻粗细骨料的堆积密度,轻粗骨料的筒压强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做规定;其它轻粗骨料的吸水率1h不大于22%。

1.4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质必须符合规定。

1.5外加剂;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厂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1.6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

混合材料必须有掺量试验。

混凝土拌和系统方案设计

混凝土拌和系统方案设计

广西邕宁水利枢纽混凝土拌和系统方案设计1.系统概述本工程混凝土拌合系统由左岸(通航建筑物工程区)混凝土拌合系统和右岸(拦河枢纽区)混凝土拌合系统组成,分别承担相应部位的混凝土供应。

1.2 生产规模3 3本工程混凝土总量约为126.7 万 m,其中左岸 79.5 万 m,右岸混凝土总量347.2 万 m(含临时工程)。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右岸混凝土浇筑高峰月浇筑强度 4.4 万 m3,按每月 25 天、每天工作 20h 考虑,则混凝土拌合系统平均拌制能力为88m3/h;月小时不均匀系数取 1.5,最大拌合能力为132m3/h。

左岸混凝土浇筑高峰月浇筑强度 5.3 万 m3,按每月 25 天、每天工作 20h 考虑,则混凝土拌合系统拌制能力为106m3/h;月小时不均匀系数取 1.5,最大拌合能力为 159m3/h。

1.3 系统工艺要求1.3.1 系统生产工艺(1)系统生产能力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及加快施工进度的需要;(2)系统布置充分利用发包人提供的场地范围,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且不与场地边界附近的其它重大设施产生干扰和矛盾;(3)人工骨料最大粒径80mm(三级配);(4)胶凝材料卸车由运输车自供气力输送入罐储存,水泥的储存容量不应小于混凝土浇筑高峰期10 天的用量,粉煤灰储存容量不应小于混凝土浇筑高峰期 15 天的用量;(5)辅助设备选型合理,充分考虑与主设备的匹配;(6)胶凝材料储存全部采用密闭式金属罐储存,场内运输采用气力输送,采用的外接风源由系统空压机供应;(7)系统的供水、废水处理满足有关规程规范和本工程使用的要求。

1.3.2 系统电气控制(1)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各拌和站、胶凝材料输送、骨料输送系统配变电所采用双电源接线,以保证任一回主供电源失电时,备用电源仍能满足主要生产用电负荷的正常供电。

(2)在低压配电系统装设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须达到0.9 以上。

(3)电气控制满足下列要求:1)空压站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从信号检测、数据处理到动作执行的完整自动化系统。

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

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

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一、原材料准备1.水泥:根据工程要求及水泥种类,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并将其运送到混凝土拌合站。

2.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通常使用石子、砂子等。

骨料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掺合料:指混凝土中除水泥和骨料以外的物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选择适当的掺合料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4.水和剂:根据水胶比和特殊要求,准备适量的水和需要的剂。

二、骨料处理1.骨料计量: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粗骨料和细骨料进行计量。

2.骨料质量检验:对骨料进行筛分与比表面积测试,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三、拌合1.水泥计量:根据设计配合比,计量适量的水泥。

2.水泥投料:将计量好的水泥投入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槽中。

3.水计量:根据设计水胶比和水泥含水率,计量适量的水。

4.水投料:将计量好的水投入搅拌槽中,与水泥搅拌均匀。

5.骨料投料:将计量好的粗骨料和细骨料按照一定顺序投入搅拌槽中。

6.干拌搅拌:将骨料与水泥进行干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干拌料。

7.掺合料加入:根据设计要求,将掺合料加入搅拌槽中,再次进行搅拌,确保掺合料与水泥、骨料充分混合。

8.增加水量搅拌:根据水胶比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适当调整水量,继续搅拌,使混合料达到设计要求。

9.搅拌时间:一般搅拌时间控制在3-5分钟,搅拌结束后应检查混合料是否均匀。

四、出料与输送1.出料:搅拌结束后,将混凝土从搅拌机的出料口放入运输设备,如搅拌车。

2.输送:混凝土搅拌车将其运输至工地,供施工使用。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混凝土产生凝结。

五、浇筑与养护1.浇筑:将混凝土从搅拌车中倒入构筑物内或施工现场中,进行浇筑。

2.整平与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整平机对其进行整平,然后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总结: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地控制原材料的比例、水胶比、搅拌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只有在合理的参数设定和严格的操作过程下,才能制备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结构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1、材料要求:(1)、水泥:所用的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

水泥厂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d内寄发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

28d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32d内补报。

(2)、细骨料:对于泵送砼用砂,宜选用中砂,对0.315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15%,对0.16mm筛孔通过量不应少于5%。

(3)、粗骨料:本工程粗骨料采用碎石配制砼,其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得不大砼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砼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对于泵送砼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

(4)、掺合料:用于砼中的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粉煤灰》和《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的规定。

选用的掺合料,应使砼达到预定改善性能的要求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取代水泥。

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的最大取代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砼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砼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砼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

砼外加剂的技术指标要求符合有关规定。

(6)、水:砼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取样检测,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砼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7)、商品砼:商品砼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并应均匀,坍落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砼的坍落度允许偏差2.主要机具设备(1)、砼搅拌设备:砼的搅拌由商品砼搅拌站完成。

(2)、运输设备:砼搅拌运输车、砼输送泵、升降梯、塔式起重机、手推车等。

(3)、砼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式振动器等。

(4)、主要工具:尖锹、平锹、砼吊斗、木抹子、刮杠、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电工常规工具、机械常规工具、对讲机等。

3、作业条件(1)、技术准备①图纸会审已完成。

②编制砼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砼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工程量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全)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全)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符合设计要求、质最稳定、信誉良好的厂家根据计划要求提供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现场用砼输送。

泵进行输送,用振捣器振捣密实。

1.混凝土施工准备(1)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丁经验,并与混凝土供应商共同做配合比试验,提出合理的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后由供应商实施;2)编制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根据场地条件、结构部位、浇筑量等,编制详细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设备、路线、丁艺、养护方法以及防止开裂的各项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2)模板、钢筋、预埋件完成后,首先经过施工单位质保体系的三级检查并备书面记录,最后由监理工程师按隐蔽工程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才干进行混凝土浇筑。

(3)施工后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断面厚度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保护层厚度附和设计要求。

2.作业条件(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予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并有隐蔽工程记录,办完予检手续。

(2)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搅拌、输送、浇筑、捣店方法以及设备挪移、施工平面布置等。

(3 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材料,由试验室经试验提出设计、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4)基础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坚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3.混凝土浇筑总体控制(1)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技术协调部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向工程部进行方案技术交底。

浇筑前工程部牵头组织责任工程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扳、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2)混凝土自吊斗口或者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 2m 时必须用溜管伸到墙、柱的下部,浇筑砼。

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

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

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就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原材料准备。

1. 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

2. 砂石,砂石应选用洁净、坚固的天然砂石,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和泥土等。

3. 水,选用清洁、无色无味的自来水,不得使用含有杂质的水源。

4.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按照要求进行配比和使用。

三、拌合工艺。

1. 搅拌设备,选择质量可靠的混凝土搅拌机,确保搅拌均匀。

2. 搅拌时间,按照配合比要求,确定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3. 搅拌顺序,先将水泥、砂石和水进行初步搅拌,再加入外加剂进行充分混合。

四、施工要求。

1. 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做好现场管理和卫生工作。

2. 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拌合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浇筑,避免混凝土失去可塑性。

3. 振捣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振捣作业,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五、质量控制。

1. 混凝土强度,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外观质量,对混凝土进行外观质量检测,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裂缝和空鼓等缺陷。

3. 环境保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 搅拌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七、总结。

混凝土拌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完整)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完整)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件混凝土和基础垫层可采用现场搅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标号的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2.1.2 砂:a、砂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要求的优质砂料。

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2.1.3 石子:a、碎石依据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要求的优质石料。

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或C10以下,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混凝土拌合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混凝土拌合系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ххх混凝土拌合系统位于右岸交通洞口附近,规划占地面积约为7386㎡。

拌合站主要负责碾压混凝土拱坝混凝土的供应,总混凝土供应量约为42.6万m³。

拌合站共设2座拌合设备,一座HZS120型拌合机组,一座HZ150型拌合机组,1套制冷系统,1套供水系统。

拌合站紧临2#施工道路,交通方便。

二、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依据及原则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依据《ххх施工招标文件》作为总体设计指导思想,设计能力能使其满足本工程施工所需的混凝土量和混凝土浇筑高峰期生产能力的要求。

设计成果满足国家(或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的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及本技术条款的有关要求。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方案遵循生产工艺先进可靠、混凝土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生产能力满足工程需要,能与混凝土运输相匹配的总体思路。

其设计原则如下:1、可靠性:混凝土施工强度高,混凝土供应必须满足持续的高强度的需要。

设计中的各生产环节都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将系统运行可靠性作为设计的第一原则。

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为提高混凝土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生产常态混凝土所需关键设备,应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新设备。

混凝土系统关键设备(如搅拌楼、空压机)采用国外技术先进而成熟的产品。

3、安全性:在设计中必须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对基础处理、大件吊装、接地保护、防止雷击、自动控制的设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质量控制: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设计中安排调整控制质量的措施,特别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控要求,各类混凝土的各种技术指标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

5、适用性:全部设计必须符合指导方案的基本格局,并参照本工程混凝土碾压浇筑运输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精打细算利用好有限场地,使其能充分满足总体方案的要求和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6、整体性:混凝土系统设计应满足施工,并按施工全过程作统盘考虑,与骨料输送系统、骨料预冷系统、混凝土浇筑运输线等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相互匹配协调,充分体现整体设计原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普通混凝土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增长,确保混凝土工量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工汪与民用建筑及一秀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1.0.3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第1.0.4条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殊途同归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帛性标准的规定.2.1 术语第2.1.1条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3 干密度为2000-2800kg/m的水泥混凝土.第2.1.2条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长(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第2.1.3条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混凝土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第2.1.4条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yete混凝土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第2.1.5条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第2.1.6条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第2.1.7条抗击冻混凝土forst-strength concrete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第2.1.8条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crete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第2.1.9条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混凝物坍落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第2.1.10条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混凝土拌合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2.2 符号第2.2.0条 f---混凝土配制强度 (MPa); cu,0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cu,kf---水泥28d抗压旨度实测值(MPa); cef---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ce,gm---掺外加剂时每立方来混凝土中的的水泥用量(kg); wam---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粗骨用量(kg)' c0m---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细骨料用水量(kg); g0m---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来的细骨料用量(kg); s,0m---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用量(kg); w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水量(kg); c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g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s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w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cpγ---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β---外加剂的减水率(%);β---砂率(%); s3 ρ---水泥密度(kg/m); c3 ρ---粗骨料的表现密度(kg/m); g3 ρ---细骨料的表现密度(kg/m); s3 ρ---水的密度(kg/m); w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3 ρ---混凝土表现密度实测值(kg/m); c,t3 ρ---混凝土表现密度计算值(kg/m); c,cδ---混凝土配合比较正系数. 第3章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第3.0.1条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f+1.645σ (3.0.1) cu,0cu,k式中f---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cu,0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cu,k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第3.0.2条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第3.0.3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和C25级,其强芳标准差计算值不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0MPa.3.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第4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第4.0.1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0.1-1,4.0.1-2选取.3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表4.0.1-1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 项目指标16-20 175 160 145 180 170 155 维勃稠度 11-15 180 165 150 185 175 160 (s)5-10 185 170 155 190 180 1653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表4.0.1-2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31.5 40 16 20 31.5 40 项目指标10-30 190 170 160 150 200 185 175 16535-50 200 180 170 160 210 195 185 175 坍落度(mm) 55-70 210 190 180 170 220 205 195 18575-90 215 195 185 175 230 215 205 195 注:1.本表用水量系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浊绨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 ;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以本规程表4.0.1-2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m=m(1-β) (4.0.1) waw0式中m---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wam---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w0β---外加剂的减水率(%).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第4.0.2条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双按表4.0.2先取.混凝土的砂率(%) 表4.0.2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水灰比(W/C) 10 20 40 16 20 40 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 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 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注: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2.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3.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4.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2.坍落度大于60mm的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3.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4.0.4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预应预应钢筋钢筋环境条件结构物类别素混凝力素混凝力混凝混凝土混凝土混凝土土土土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不作规0.65 0.60 200 260 300 1.干燥环境内部件定高湿度的室内部件室外部件无0.70 0.60 0.60 225 280 300 冻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害的部件 2.潮湿环境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有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0.55 0.55 0.55 250 280 300 冻且害冻害的部件3.有冻害的除经受冻害和冰剂作用的室0.50 0.50 0.50 300 300 300 冰剂内和的潮湿环境室外部件注:1.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人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要表限制.第4.0.3条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第4.0.4条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4.0.4中的规定.第4.0.5条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引气剂的掺入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并经度验确定,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符合表4.0.5的规定;混凝含气量亦不宜超过7%.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作坚固性试验.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表4.0.5粗骨料最大粒径(mm) 最小含气量(%)40 4.525 5.020 5.5注:含气量的百分比为体积比第5.0.4条回归α和α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ab1.回归系数α和α应根据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ab土强度关系式确;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表5.0.4采用.回归系数α,α选用表表5.0.4 ab石子品种碎石卵石系数α 0.46 0.48 aα 0.07 0.33 b第5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第5.0.1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第5.0.2条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cu,0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量;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第5.0.3条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灰比宜按下式计算:W/C=α.f/f+α.α.f (5.0.3-1) acecu,0abce式中1.α,α---回归系数; abf---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ce1.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5.0.3-1)中的f值可按下式确定:cef=γ.f (5.0.3-2) cecce,g式中γ---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cf---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ce,g2.f值也可d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 ce第5.0.5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可按本规程第4.0.1条的规定确定.w0第5.0.6条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可按下式计算: c0m=m/W/C (5.0.6) c0w0第5.0.7条混凝土的砂率可按本规程第4.0.2条的规定选取.第5.0.8条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m+m+m=m (5.0.8-1) c0g0s0w0cpβ=m/m+m×100% (5.0.8-2) ss0g0s0式中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c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g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s0m---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w0β---砂率(%); sm---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 cp2.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ρ+m/ρ+m/ρ+m/ρ+0.01α=1 (5.0.8-3) c0cg0gs0sw0wβ=m/m+m×100% (5.0.8-4) ss0g0s0式中33 ρ---水泥密度(kg/m),可取2900-3100kg/m; c3 ρ---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g3 ρ---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s33 ρ---水的密度(kg/m),可取1000kg/m; w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ρ)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gs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6.1 试配第6.1.1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第6.1.2条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时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表6.1.2 骨料最大粒径(mm) 搅拌物数量(L)15 31.5及以下40 25第6.1.3条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第6.1.4条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的6.1.3条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第6.1.5条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第6.1.6条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护到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28d强度或按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一>>(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第6.2.1条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相对应的灰水比,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cu,0混凝土的材料用量:1.用水量(m)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w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2.水泥用量(m/)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c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和m)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gs按选定的灰水进行调整后调整后确定.第6.2.2条经试配确定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1.应根据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 c,cρ=m+m+m+m (6.2.2-1) c,ccgsw2.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较正系数δ:δ=ρ/ρ (6.2.2-2) c,tc,c式中3 ρ---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 c,c3 ρ---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 c,t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坡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经校正系数δ,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第6.2.3条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7.1 抗渗混凝土第7.1.1条抗渗透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第7.1.2条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2.砂率窒为35%-45%;3.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表7.1.2最大水灰比抗渗等级 C20-C30混凝土 C30以上混凝土 P6 0.60 0.55P8-12 0.55 0.500.50 0.45 P12以上第7.1.3条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第7.1.4条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P/10+0.2 (7.1.4) t式中P---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最大水压值(MPa); t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3.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7.1.3条的规定. 7.2 抗冻混凝土第7.2.1条抗冻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4.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5.抗冻混凝土宜采用减水剂.对抗冻等给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掺用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0.5条的规定.第7.2.2条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2.2条的规定.第7.2.3条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表7.2.2 抗冻等级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时 F50 0.55 0.60 F100 - 0.55- 0.50 F150及以上7.3 高强混凝土第7.3.1条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4.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5.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第7.3.2条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按本规程第5章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可根据现有试验资料选取;2.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3.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按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确定;3 4.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于550kg/m;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3600kg/m.第7.3.3条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的步骤应按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进行.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0.03;第7.3.4条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7.4 泵送混凝土第7.4.1条泵送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7.4.1的规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表7.4.1 石子品种泵送高度(m) 粗骨料最大粒径比与输送管径比<50 ?1:3.050-100 ?1:4.0 碎石>100 ?1:5.0<50 ?1:2.550-100 ?1:3.0 卵石>100 ?1:4.03.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4.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7.4.2条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7.4.2) T=T+?T tp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tT---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pT---试验测得在预计时间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第7.4.3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规定进行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小于0.60;3 2.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5%-45%;4.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7.5 大体积混凝土第7.5.1条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廷缓水热的释放;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3.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酬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第7.5.2条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酬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第7.5.3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进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附录A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是生产混凝土的设备,通常用于工地、建筑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混凝土搅拌站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原材料处理、混合搅拌、输送和卸料等步骤。

首先,原材料处理是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等,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称重、计量和配料等步骤进行处理,确保原材料的比例和质量符合配方要求。

接着是混合搅拌步骤。

混凝土搅拌站通过搅拌机将原材料进行混合,以确保混凝土均匀、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搅拌机通常分为强制式和自动升降式两种类型,通过旋转搅拌罐将原材料进行混合。

然后是输送步骤。

搅拌完成的混凝土需要进行输送到施工现场,这通常通过搅拌站配备的输送设备,如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进行输送。

输送设备能够将混凝土快速、高效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最后是卸料步骤。

混凝土搅拌站通常配备卸料设备,如卸料槽、卸料斗等,将混凝土从搅拌站卸下,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卸料设备通常能够根据工地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准确卸载和投放。

总的来说,混凝土搅拌站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处理、混合搅
拌、输送和卸料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混凝土搅拌站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稳定的混凝土,满足各种工程项目的需要。

最新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备及施工工艺

最新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设备及施工工艺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三、沥青搅拌设备机械系统的基本构造
沥青搅拌设备是将各个有相对独立性的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搅拌主体器 为中心的系统。这些单元主要包括:冷料仓单元、干燥滚筒、燃烧器、热骨料提 升机、振动筛、计量系统、拌缸缸、成品料仓、沥青加热系统、除尘系统、粉料 系统、控制系统、气动系统等,如下图: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第一部分超薄磨耗层概述 (2)第二部分材料选取与试验 (5)第三部分施工前准备 (8)第四部分混合料拌和工艺 (10)第五部分路面摊铺施工 (13)第六部分碾压及成型工艺 (17)第七部分开放交通及后期养护 (20)第八部分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估 (23)第一部分超薄磨耗层概述超薄磨耗层概述1.引言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车辆荷载等级的不断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路面结构技术,其中超薄磨耗层(Ultra-Thin wearing Course, UTC)作为一项高效、经济且环保的路面修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2.超薄磨耗层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超薄磨耗层是一种采用特定类型和级配的细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在原有路面上形成厚度通常小于 30mm 的表面层。

UTC 具有以下特点:a)优良的抗滑性和耐磨性:由于 UTC 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含量较高,因此其表面具有良好的粗糙度,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

b)良好的排水性能:UTC 中采用了特制的纤维增强剂,有助于改善混合料的空隙结构,使水分迅速排出,降低路面水损害的风险。

c)高效施工:UTC 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特别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交通繁忙地区的养护工程。

d)经济环保:UTC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路面修复方法,UTC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根据道路条件和设计要求,超薄磨耗层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需要改善表面性能的道路。

3.UTC 成本分析与传统路面修复技术相比,UTC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材料成本:虽然 UTC 混合料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施工厚度较小,总体用量有限,因此总体材料成本较低。

b)施工费用:UTC 施工工艺简单,所需设备较为轻便,能够实现快速开放交通,减少了因施工而造成的交通损失。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由水泥、砂、碎石和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搅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搅拌工艺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原材料准备工作十分关键。

水泥、砂、碎石和水等原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配比。

水泥要根据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

砂和碎石要选择质地均匀、颗粒饱满的材料。

水的用量要根据水灰比来确定,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混凝土搅拌机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搅拌机的规格和类型要根据工程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搅拌机适用于小型工程,而大型搅拌机适用于大型工程。

接下来是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一般来说,搅拌时间应该在2-3分钟左右。

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均匀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以充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在搅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外加剂,比如减水剂、膨胀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最后是混凝土的搅拌结束后的处理工作,搅拌结束后要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和坍落度,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话,还需要进行二次搅拌。

同时,要及时清理混凝土搅拌机,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卫
生和质量。

总的来说,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过程,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施工工序

混凝土拌和施工工序

混凝土拌和施工工序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强度。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拌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拌和施工的工序,并探讨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原材料准备1.1 水: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并确保水的用量符合设计要求。

1.2 水泥: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品牌,并进行质量检验。

1.3 砂、石料:选择符合标准规定的砂、石料,并进行筛选和清洗。

1.4 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等。

2. 设备准备2.1 混凝土搅拌机:确保混凝土搅拌机的设备状态良好,无故障。

2.2 测量设备:准备好测量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备,如容量筒、天平等。

2.3 运输工具:准备好合适的运输工具,如自卸车等,确保混凝土的安全运输。

三、拌和施工工序1. 配合比设计1.1 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1.2 按照配合比进行水泥、砂、石料和水的称量。

2. 干拌2.1 将预先称量好的水泥、砂、石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内。

2.2 开始空转搅拌机,使干料充分混合,保证均匀性。

3. 加水拌和3.1 按照设计水灰比要求,逐渐加入预先称量好的水。

3.2 持续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均匀、无干料现象。

注意控制水的用量,避免过多或不足。

4. 拌和时间控制4.1 根据施工需要和天气条件,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4.2 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搅拌时间应适当缩短,防止混凝土早期硬化。

4.3 在寒冷季节,应采取保温措施,延长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5. 混凝土验收5.1 从搅拌机中取样,进行强度检测。

5.2 根据验收结果,判断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格。

5.3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拌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四、注意事项1. 配料准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料配比,严格控制每个原料的用量,避免因过多或不足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2. 搅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确保搅拌均匀,避免出现干料或水分过多的现象,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4)施工配合比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σ645.1..+=k cu v cu f f(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0.46(0.07)cu v ce Cf f W =-采用卵石时:,0.48(0.33)cu v ce Cf f W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1)w wo m m αβ=-β为减水率(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0)根据已选定的单位用水量(mW0)及初步确定的水灰比(W/C),可计算出单位水泥用量(mC0):/woco m m W C =(5)选取合理砂率值(βS)一般应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也可按骨料种类、规格及混凝土水灰比,参考表4-21(P106)选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制度一、原材料准备1.1 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1.1.1 原材料进站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的控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实物相符。

原材料进入搅拌站后,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①材料员及称房当班人员对送货车辆车过秤计量,通过电脑程序记录台帐。

②卸车后要车车回皮,要做回皮记录。

③不合格原材料退货后做销账记录。

④原材料到达检测批量后,填写《试验通知单》送试验室。

⑤交接班时做交接记录。

⑥设备部、生产部、质检部联合每月对地秤进行检定,设备部负责保存地秤外检证书和内部校称记录,保证地秤的计量精度。

⑦质检部负责抽查该环节运行情况。

1.1.2 水泥进场验收(1)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2000-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

(2)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3)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100t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4)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退货处理。

(5)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6)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1.1.3 砂、石进场验收收料人员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对于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砂、石料禁止入场。

合格标准:(1)砂子中无明显的泥块,无碎屑杂物。

(2)砂子级配基本符合使用要求。

(3)新进厂砂子用手攥时,以放开手后手掌上无泥的痕迹为宜。

(4)砂子中无明显泥块,石子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泥土。

(5)无风化物颗粒。

(6)石子级配应符合要求,针片状不能过多,石子粒径不宜普遍过大或过小。

(7)不合格砂石退货后要做退货记录(包括车号、厂家、退货原因等内容)。

(8)质检部每400m³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资料存档备查。

1.1.4 拌合水宜选用饮用水,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混凝土及钢筋性能无有害影响时,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规定,方可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使用。

1.1.5 粉煤灰、外加剂进场验收(1)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粉煤灰进场后试验室要车车抽检细度并做好检测记录(记录上要有车号、等级、数量、厂家、检测结果、处理结果),合格后,放入专用仓内。

若不合格,通知质检部开具不合格通知单退货,做好退货记录。

(3)对相同厂家品种外加剂,每40吨应抽检一次进行复试,对其减水率、保塑性、缓凝性及混凝土强度增长率等进行检测,复检其质量情况并积累资料。

1.1.6 原材料入仓(1)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膨胀剂应按照不同品种分别储存在防潮筒仓中、专仓专用,不得混仓,筒仓更换品种时,必须协同质检部做清仓鉴定。

(2)经检测合格的砂石应存储在同规格品种的料仓内,不得与其他品种砂石混料。

(3)袋料原材要进库保管,露天存放时必须离地面400cm以上码放,并加盖苫布。

(4)质检部随时检查原材料的仓储及标识情况。

(5)所有材料附和入库标准后,需库管开具入库证明留底待查。

(6)所有材料入库都应由材料员填制入库单。

1.1.7 其他注意事项(1)原材料达到检测批量时,物资部开具试验委托单,交试验室做试验。

(2)试验室接到试验通知单后在物资部协助下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

(3)质检部随时检查送检批量是否符合要求。

(4)试验室取样后及时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做试验。

并做好相应的试验记录。

(5)在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或出现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所有外加剂进行重新试验。

(6)每月要对原材料检测结果按厂家、品种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1.1.8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5094-1997标准的规定。

应定期通过混凝土的均质性检查混凝土运输车的叶片磨损情况。

(3)搅拌运输车出车前,须清洗接料斗和车身,避免污染环境,工作完毕后应将所有接触混凝土的机械设备彻底清洗干净。

(4)混凝土交棒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拌筒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

1.1.9 材料贮存(1)各种材料必须分仓贮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2)水泥按生产厂家、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分别贮存,同时应防止水泥受潮及污染。

(3)骨料的贮存应保证骨料的均匀性,不使大小颗粒分离,同时应保证不同品种、规格的骨料分别贮存,避免混杂或污染。

骨料贮存的地面应为能排水的硬质地面。

(4)外加剂按生产厂家、品种分别贮存,并应具有防止其质量发生变化的措施。

(5)矿物掺和料应按品种、级别分别贮存,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料混合。

二、混凝土生产2.1 工艺流程原材料准备→预拌混凝土搅拌→预拌混凝土运输生产工艺流程图2.2 生产前准备(1)如有生产任务,需施工现场提前24小时向调度室发出申请。

每批次生产需由调度室填写生产指令单。

(2)材料室根据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进料,并及时将备料状态通知调度室。

(3)实验室在得到调度室的生产指令后,据生产前1小时内开具生产配合比给搅拌站、材料室。

(4)调度室依据生产指令单,编制年、月度生产情况表。

生产情况表生产指令单2.3 混凝土搅拌(1)预拌混凝土应采用符合规定的搅拌楼进行搅拌,并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规定使用。

(2)混凝搅拌楼操作人员开盘前,应根据当日生产配合比和任务单,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

(3)搅拌楼应实行配合比挂牌制,按工程名称、部位分别注明每盘材料配料重量。

(4)试验人员每天班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雨后立即补测,根据砂、石含水率随时调整每盘砂、石及加水量,并做好调整记录。

(5)搅拌楼操作人员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投料顺序先倒砂石,再装水泥,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水搅拌。

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宜滞后于水泥。

外加剂的配臵应用小台秤提前一天称好,装入塑料袋,并作抽查和投料工作,应制定专人负责配臵与投放。

(6)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可参照搅拌机使用说明,经试验调整确定。

搅拌时间与搅拌机类型、坍落度大小、斗容量大小有关。

掺入外加剂或掺合料时,搅拌时间还应延长20-30s,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并每盘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得小于30s,在制备C50以上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时应相应增加搅拌时间。

(7)搅拌楼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搅拌设备的工作情况和坍落度的变化情况,坍落度应满足浇筑地点的要求,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主管负责人或主管部门反映,严禁随意更改配合比。

(8)检验人员应每台班抽查每一配合比的执行情况,做好记录。

并跟踪抽查原材料、搅拌、运输质量,核查施工现场有关技术文件。

(9)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搅拌站机房应为封闭性建筑物,所有粉料的运输及称量工序均应在封闭状态进行,并有吸尘装臵。

砂料厂宜采取防尘措施。

(10)搅拌站应严格控制生产用水的排放,减少污水排放。

(11)搅拌站应设臵专门运输车冲洗设施,运输车出厂前应将车外壁及料斗壁上的混凝土残浆清理干净。

(12)每一次生产任务的第一桶混凝土,应先由实验室检测后,填制混凝土初检报告,满足生产条件方可继续生产。

2.4 生产后运输(1)预拌混凝土运送应采用标准规定的运输车运送。

(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筒内积水排尽。

(3)运输前需对运输车进行全面的检测,无问题才可安排运输任务。

(4)如需要在卸料前掺入外加剂时,外加剂掺入后搅拌运输车应快速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司机严格执行。

(5)严禁向搅拌运输车内的混凝土加水。

(6)调度室按一车一单填写“交货验收单”由搅拌车驾驶员随车交施工方签收。

在交回上一车单据后该车方可继续运送下一车混凝土。

(7)实验室在第一车砼出厂前取样、测试坍塌度、留制试块,并适时调整。

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后方可发出。

其后按规范留制试块。

(8)在运输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和调度室、施工现场联系。

交货验收单2.5 生产后注意事项(1)调度室在完成当批生产任务后,应着手后续任务的的开始准备。

(2)砼运输车量回到搅拌站后,应按规范清洗车辆。

(3)生产任务完成后,调度室应整理生产任务中的所有报表,填写材料消耗记录,收取交货验收单和生产记录。

填写年、月度生产情况表。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施工单位在签订预拌混凝土技术合同时,应力求详细,全面反映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的要求。

(2)混凝土开盘前,应根据计划混凝土浇筑速度确定混凝土每小时供应量,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3)应充分考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值,保证混凝土到达浇筑地点后的坍落度。

(4)混凝土在浇筑前严禁向罐车内加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混凝土不满足技术合同要求的应退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