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哲学理念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基于“慢城”理念下对关中平原新城区发展模式的探讨_0

基于“慢城”理念下对关中平原新城区发展模式的探讨_0

基于“慢城”理念下对关中平原新城区发展模式的探讨摘要: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快”是我们现阶段生活的显著特征。

“快”,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又给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

针对现阶段关中平原新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借鉴国际“慢城”理念的特点,提出可供中国西部小城镇借鉴的发展方式,并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庙店优美小镇为例,探讨建立关中平原新城区发展的正确模式。

关键词:慢城;西部;小城镇;发展1引言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快”是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他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随着资金在地方和国际间的不断加速流通,使得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并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资源共享发展以及地域文化不断被冲击,这种全球文化的一致性导致了城市地方性和特色性被统一的“国际性”取代。

这非但没有产生所追求的空间特色,反而导致原有城市特点和秩序被打乱。

我们本不生活在同一空间,但这种情况迫使我们的空间走向了一致,城市趋于同质化,城市的个性慢慢消失。

怎样使得城市的良好、健康的发展,并提供较高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发展城镇的迫切问题。

本文以《空港新城庙店优美小镇》为例。

探讨该如何使得关中新城区正确的发展。

2慢城概述2.1 慢城的起源“慢城”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兴起的一场“慢食主义”,慢城是从慢餐与慢生活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概念。

慢城(CITTA SLOW)是一个由许多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选择保持自身特色、倡导怀旧,却不失敏感的追求和尝试一切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新技术的小城市(镇)所组成的国际化网络组织。

“蜗牛”是慢城的徽标(图1),意味着一种新的城市模式。

2.2 慢城的定义慢城现在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根据国外已有的“慢城” 实例和各种文献对其的描述,总结出“慢城”是这样的城市: 环境清新优美,步行和绿地星罗棋布, 地方的传统生产、工艺与烹调得到大力支持,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 支援本地农民和贩卖本地制品的商店等,拥有服务于基地特色与个性的现代产业, 市民生活节奏悠闲,充分享受当地的美食和亲切的人文氛围,政府重视环境保护,鼓励环保科技。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摘要:随着世界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小城市或者小城镇的发展,国家提倡新型城镇,本文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小城镇规划思路进行分析,然后就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进行探索,希望对中国的小城镇慢城模式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规划;慢城慢城模式是由慢食主义发扬光大的,其发源地在欧洲意大利,全欧洲现有大约60个慢城。

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有六个经过国际认证的慢城,包括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和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等。

“慢城”的定义是: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 反污染、反噪音, 支持都市绿化, 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 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是要逐步向慢城模式发展的。

1.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小城镇规划思路1.1协调城乡关系在我国,中小城镇如果想要在规划和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就必须要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对中小城镇的各个产业、空间的分布、环境的保护及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协调,重点是要从根本上突破城镇和乡村的二元化的结构,要让乡村的人口向城镇内转移,使城乡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逐步产生一种新型经济体制的格局,提高了乡镇对农民的吸引力。

我国传统的城镇在规划格局上也需要做出重大的改变,在中小城镇的规模预估上,不仅需要考虑其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还需要考虑中小城镇的资源配置和承载能力,也要对中小城镇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都进行深思熟虑,综合各方面的的因素,才能确定好城镇规模的大小,并且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发展。

1.2 走紧凑型中小城镇发展道路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走紧凑型中小城镇发展道路。

第一,要对中小城镇的承载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规划好未来中小城镇的发展前景。

在规划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综合好各方面的数据,并且还要将中小城镇的规划放入到区域发展中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其目的就是要定位中小城镇的功能。

韩国慢城给我国特色小镇创建带来的启示

韩国慢城给我国特色小镇创建带来的启示

韩国慢城给我国特色小镇创建带来的启示作者:康春鹏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1期韩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一直奉行“工业为主、大企业为主、大城市为主”的政策,依托工业化优先发展大城市,依托既有城市集中布局工业,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少数大城市高度集聚。

大城市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大城市化。

而慢城的出现正好呈现出了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一面,休闲恬静,韩国民众逐步认可慢城发展理念,并享受慢城带来的生活方式。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探索开发建设特色小镇。

因此,借鉴韩国慢城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如何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慢城由来工业革命200 多年后,人们开始逐渐反思什么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更有效率的工作理念,以及更有诗意的生活节奏?意大利小镇布拉提出建立新的城市模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结合形成了慢城的模式,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把一种规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带给每一个人。

因此,慢城是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为努力保持地方自然生态与传统文明、崇尚慢生活理念,是全民参与、重构都市生活的草根运动,也是政府更好的治理之道。

同时,慢城还可以通过生态经营带来经济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慢城宪章》规定,申请加入的城市人口须在5 万人以下,须在环境立法、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品质、本土产品、热情友好和知识教育等六大方面提交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价报告,经慢城协会视察后,方可批准,被批准的会员需签署一系列的保证书,执行情况每隔四年被重新考核,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保护环境,维持和发展本地区特有环境和文化;合理发展利用土地,积极利用新技术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生产和采用天然的食材,保护当地的美学与美食传统,保护当地的传统生产和手工艺等;发扬居民的热情好客,促进相互认同,通过公共教育来培养居民的审美意识和慢城意识,从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慢城运动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慢城运动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启示

综合体现 。 城市本质上是一个 “ 快食、 快行、 快讲” 的生活 载体, 它的 “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便利, 快” 也使我们的 工作更加高效。 但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在将人类社会文 明不断推进的同时, 也给我们的美 好生活带来了 “ 快速诅 咒” 一一 “ 大城市病” 的出现和城市个性的消失。 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交通工具的 日 益发达, 经济与文化的全 球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 日 常生活, 公共社会的生活节奏也 不断加快, 人们成了时间的 “ 奴隶” 生活压力异常沉重, , 毫无生活幸福感可言。 与此同时, 拥挤的城市意味着 “ 密度 的增加、 交通堵塞、 昂贵的房租以及个人隐私的丧失” 甚 , 至与疾病和死亡紧密相关。8 另外, f Ⅱ 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过程 中, 城市规划的专业设计非但没有产生所追求的空间 布局特色, 反而导致城市原有秩序的混乱和地方特色的丧 失。l_相同的空间结 构布局, 同的社区建设 风格以及 _l 1 U 相 毫无特色的建筑, 使全球的城市走向了空间一致眭。 在种情 况下,“ 慢城模式” 的出现为破解城市化过程 中的 “ 快速诅
镇化,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 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_ ”2 我国 “ 二五规划” 十 也提出, 要“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加强城镇化管理, 不断提升城 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 ”3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新形势下我国
小 城镇 的建 设 和发展 , 正面 临着 新 的机遇 与挑 战 。 前 , 目 在
要 因素, 引起 人 们对现有 城镇 发展 模 式的反思 。
慢城, 又称慢行城市 (l i r ia s w) 0 So Ct o t ’l 是2 w y Ct o
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慢城运动

基于慢城理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慢城理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慢城理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新时期我国仍会继续坚持城镇化建设不动摇。

在新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策略除扩大内需、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是亟待探索消除传统模式发展障碍的对策方法。

国家提出要走好新型城镇化之路,贵在“新”,核心在“人”。

将“以人为本”为标志性思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让我们联想到西方国家同样是为解决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而采取的慢城发展模式。

文章针对我国城镇化面临的现状特点以及传统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欧洲慢城理念脉络,深入把握其精髓,并从各国行之有效的“慢城实践”具体措施中汲取经验,将慢城哲学理念根植于我国具体国情,融会贯通,丰富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形成具有我国色彩的城镇建设方法,用一种更为生态、和谐、人性化的思路解决新时期环境与产业、交通与居住方面的难题。

这种基于慢城理念的城镇化建设方式是维护好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最终达到各个方面均能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效方法。

将慢城哲学理念注入到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里对我国今后的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列出其成就与问题,得到新型城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因。

通过对比国际上几种城镇发展理念,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时运用慢城哲学理论的实践情况,表明慢城理论具有其他城镇发展理论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慢城理论以人本思想为核心,注重文脉传承与城市个性保护,支持一种以近似“逆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从慢城理念的内涵特征与我国国情等方面分析新型城镇化理论与慢城哲学理念的契合点,可通过将慢城理念中优秀的并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选择性的融入在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建设当中,在慢城理念的基础上解决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问题,为我国新型城镇发展方式提供一些启示。

文章最后选取具体实例,介绍我国基于慢城理论在生态、产业、居住等方面构建的新型城镇慢城系统。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思考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思考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思考摘要:作为我国当前战略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小城镇在当前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展。

小城镇不仅是大城市的辐射延伸,同时也是推动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具有提供就业岗位,中间传导以及促进服务型农业发展等功能。

但目前很多小城镇在发展建设中,功能单一,布局落后,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制约了小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新型小城镇的建设至关重要。

在国际上,小城镇的发展理念也有了重大的改变,慢城概念的提出成为了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又一发展方向。

现在国际上新型的慢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经验,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小城镇特点的慢城规划建设模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规划;慢城模式1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慢城模式概述1.1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基本涵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望享受慢节奏的域市生活,因此,发展出了慢城这一新型的概念模式,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形态。

慢城模式是对大城市的无限延伸以及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的反向抵制,更加强调生活节奏的舒缓休闲,重视传统文化元素。

这是对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重塑,也是对城市传统历史的延续。

在慢城模式下主要通过对小城镇传统工艺、特色文化以及美食等符号的推广来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彰显个性化风格。

在新型的慢城模式下,城镇居民将获得更多的交流、运动空间和绿地,并享受更加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

1.2城镇规划的生态理念基本涵义所谓生态理念主要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去看待客观事物,其目的是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生态学知识来保护环境。

生态理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发展间的深层思考,对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们开展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城镇化建设的物质空间。

而生态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将为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 规划设计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摘要:慢城运动兴起于20纪末的意大利,目前已有25个国家的150多个城市的规模。

这种致力于解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地域特色维续、倡导优质“慢”生活的城市模式,对营造宜人街道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及实现街道的可持续发展上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在对慢城运动发展及慢城理念解析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慢街概念,并对我国发展慢街可行性及慢街营建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慢城,慢街,可持续发展一. 从慢城到慢街1.1 慢城运动概述鉴于慢食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慢城继承了慢食运动中“慢”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城市管理层面。

1999年10月,在意大利格雷韦、奥维托、布拉和波希塔诺四市市长以及慢食协会代表们联合发起了“慢城运动”。

这场旨在扩大慢城的影响力、实践城市“慢”理念、反对高速度现代生活的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速度至上”的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的普及化导致资源消耗加剧、城市个性丧失、“快餐化”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

慢城的提出无疑触发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城市及健康生活的畅想。

因此在短短10年间,慢城运动从欧洲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从最初仅有的4个会员城市扩展到2011年147个会员城市的规模。

1.2 慢城内涵浅析《国际慢城宪章》给出了慢城的外延定义:重视环境保护和地方特色环境特征维持、倡导循环技术的环境政策;节约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优化城市结构;提倡食物的有机种植、鼓励并扶持地域性的传统生产和手工艺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培养居民的慢城生活意识,加强慢城价值教育。

慢城的“慢”是综合的多维度的体现,不仅关呼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还表现一种根植与地域文化的闲适的生活哲学。

慢城是对传统闲适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契合和升华,传统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共存。

其思想充满了对人性理念的回归、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体现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

慢城现象: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

慢城现象: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
慢 食 、 旅 行及 全 球 化 关 系 等 理 论 做 了简 评 。 本 文 认 为 , 城 理 念 对 于 我 国 的发 展 与 建设 , 消 除 城 市 慢 慢 在
病 、 现 包 容 性 增 长 、 建 特 色 小 城 镇 、 高 土地 利 用 率 、 除 快 节 奏 的 消 极 影 响 和 培 育 可 持 续 健 康 生 活 实 创 提 消 理 念 等 方 面有 重 要 借 鉴 意 义 。
性 逐渐 消失 。这种 由全球 化 与 同质 化导 致 的快节
奏 压 力 , 终 可 能 会 扭 曲人 们 的 价值 判 断 , 功 最 在 利 观 统治 下 ,人 们不 能 正确 地对 待成 功 与失 败 .
基 金 项 目 : 家 社科 基 金 (7 J 5 ) 国 0 BY0 5
基 等美 式 快 餐 店 紧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的快 速 进 程 扩
作 者 简 介 : 明 斗 (9 3 ) 男 , 东 济 宁 人 , 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要研 究 方 向 :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规 划 、 市 经 济 ; 霞 张 18一 , 山 东 主 经 城 杨 (9 9 )女 , 17 - , 四川 仁 寿 人 , 华 师 范 大学 国土 资 源 学 院 副 教 授 , 南 民族 大 学 , 要 研 究 方 向 : 域 与城 市 经 济 。 西 西 主 区
慢城现象 : 理论述评与城市发展启示术
张 明 斗 杨 霞
6 70 ;. 南 民族 大学 , 都 6 0 4 ) 3 0 0 3西 成 10 1
(. 1东北 财 经 大 学 , 宁 大 连 1 62 ;. 辽 10 32西华 师 范 大学 , 四川 南充
摘 要 : 城作 为宜居城市 , 慢 自欧 洲 提 倡 以 来 , 有2 个 国家 的 17 城 市 拥 有 慢 城 称 号 , 数 量 呈 现 已 4 4个 且 递 增 趋 势 , 城 理 念 不 断 深 入 人 心 。本 文通 过对 慢 城 理 论 文献 的梳 理 , 慢 城 内 涵 、 现 及 作 用 、 城 与 慢 对 表 慢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慢城理念的应用分析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慢城理念的应用分析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慢城理念的应用分析摘要:慢城是兴起于意大利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慢城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宁静、闲适、优雅生活的渴望。

慢城是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为城镇打造更多的广场绿地用于交流,打造便利的商业用于享受,打造舒适的街道用于散步。

将慢城理念应用到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其宗旨是改善少于五万人口小城镇的环境,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慢城理念;小城镇;规划建设;应用1.慢城理念概述1.1慢城慢城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是对其“慢食文化”的延伸和扩展,是人们对放慢城市生活节奏的渴望,是一种纯粹的生活方式。

它是对过度城镇化造成的城市向外无限蔓延的抵制,是对乡村人口广泛涌进大城市的抵制,是对传统历史元素被当代元素所取代的抵制。

要求全民参与对简单纯粹生活的重塑,在此过程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广小城镇的传统美食、工艺等符号,以呼唤个性,强调个人归属感,同时使小城镇得以发展。

慢城拥有丰富的内涵,总结包括绿色之城、可持续发展之城和人民之城。

绿色之城强调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城镇建设中,同时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崇慢行道路系统;可持续发展之城强调支持本地传统手工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注重文脉,保留城市历史发展印记;人民之城则表现在,强调鼓励公众参与城镇建设之中,同时将慢生活理念深入民众的意识中,使人们从观念上接受慢生活的观念。

1.2慢城的适用对象受工业影响较小、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要素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的小城镇,适合慢城模式。

这样的小城镇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衔接区,将研究的对象限定为用地布局相对紧凑、人口规模五万人左右。

国家新型城镇化同样强调,建立城镇用地规模调控机制,从城镇规模与功能角度来规划城镇布局。

在这样的小城镇,骑十多分钟自行车即可到达小城镇的任意角落,生活在一条街道上的人们关系和睦融洽,随处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安详。

这样的小城镇有悠久的本土文化和产业,小城镇内民俗活动丰富,有特定的场所销售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绿色食品,适合我们继承和发扬。

国际“慢城”运动及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国际“慢城”运动及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国际“慢城”运动及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内涵,以国际“慢城”运动为例,提出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为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慢城;生态城市; 启示1.前言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关心环境的世纪,“城市未来将决定的越来越多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而且是整个星球的未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城市化越来越快,密度越来越大,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业、高楼大厦包围,噪音取代原本宁静的生活环境,污染破坏了平衡的生态环境,这一切给城市的承载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个新兴概念--生态城市。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

国际“慢城” 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城市模式,代表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是创造一个环境,强调生活的品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探讨和实践“慢城”运动,对建设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生态城市及其发展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产生和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城市的发展表现在城市空间的演化,生态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从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综合城市”(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或简称“城考”)、“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城市”三个阶段。

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其中把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

生态城市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马克思主 义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马克思主 义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注重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要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同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城镇化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要注重城镇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避免千城一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让城镇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又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保障城镇化建设依法有序进行。

马克思主义指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要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慢城理念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慢城理念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慢城理念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政府相关政策及小城镇自身经济人文发展需要出发,对慢城运动在小城镇发展规划应用中的可行性,描绘了小城镇处于慢城运动下的蓝图。

关键词慢城理念;小城镇;规划;镇域体系前言慢城运动是一种新型的小城镇发展方式,在城镇建造更多的绿化用于居民日常运动和观赏,运营更加便利的商业带来生活的快捷,规划舒适的街道用于日常生活。

慢城运动理念与我国小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之处,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与之相对的是全局规划、区域网络分析、细节针对分析。

1 “慢城”的概念及著名慢城的案例1.1 “慢城”的定义及内涵“慢城”指的是: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小于等于五万的城镇、村庄或社区。

“慢城”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

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步行,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有更便利的商业供人们娱乐。

大力提倡邻里交流,希望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和子女的成长教育。

“慢城”的内涵在于将绿色环保、健康和谐,地域特色保护和人文有机结合,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进行传承,打造地球村大环境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际化品牌。

1.2 “慢城”创造经济效益追求慢并不代表忽略经济效益,而是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详尽考虑地区人文环境,将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同时,地方传统美食,绿色产业和旅游业都能为慢城创造良好的收入[1]。

1.3 国内外的慢城案例慢城运动的发源地仍然在意大利,目前当地已有四十二个城市对外标志自己的慢城名片,而全欧洲境内,包括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已有数十几个城市加入,甚至在毗邻的日本及韩国也有慢城,德国境内则有六个慢城。

到2016年底为止,中国有两个经国际认证的“慢城”,分別是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和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位于南京高淳。

通过对众多“慢城”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中外在建设慢城时政策有所出入,但是都将“慢城”的理念和国内文化有机整合,其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敬畏自然、注重生态环境,致力于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重视传统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风貌的保护与传承,保持和发扬自己城镇的独有特色。

本期聚焦:慢城运动及其启示——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不

本期聚焦:慢城运动及其启示——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不

朱晓清
甄峰
ZHU Xio — n ZHE F n a —qig N eg
摘要;
自 19 年发源于意大利后.慢城运动在欧洲及 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 .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 9 9 的城市网络。本文对慢城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内涵进行 了 概述 .并将慢城与当前国际城市研究
的热点—— 宜居城市进行了深入对 比分析 。最后根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就当前国内城市宜居 建设现状 ,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
些 启示。
当然 ,“ 城 运动 ” 慢 倡导 国和入 选 城 市大 多在欧 洲 , 欧美 各 国已经基 本完 而 成 城 市化和 工 业化 , 展 “ 发 慢城 ” 目的 , 为了解 决其现 代 化过 程中一 系列经 的 是 济 . 会、 治 、 社 政 生态 等矛盾 , 因此 更具 有针对 性 。 我 国仍 处在 城市化和 工业 化 而
慢 城 运 动对 国 内城 市 宜居 建 设 的启

E h e me t f o nl t n n o Sl w Ciy i g t Mo e n O h Co sr c in f v me t t t e n tu to o
L v bl Ciy n Ch n ia e t i i a
关键词 :
慢城 慢城运动Hale Waihona Puke 宜居城市 ; 城市宜居建设 ; 启示
A b t a tS n eb r n I l n 1 9 , h lw t v me t a e n f u ih n u o e a l a sr c : i c o n i t y i 9 9 te S o Ci mo e n sb e o rs i g i E r p swe l s a y h l n o h rp a e r u d t ew o l , hc a r w n it n it r a in lgo a ewo k o i e . h a e t e lc sa o n rd w i h h s g o n o a n e n to a l b l t r f t s T e p p r h n c i s m ma i ste o i i , rn sa dc n oa in o lw i , n e e p ym a e o p rtv n lss u r h rg n te d n o n t t f o C t a dt n d e l k sac m a a iea a y i e o S y h b t e n So Ci o e e t n ia l t a S h o s o f e e rh o c r e t n e n t n 1 i e ew e l w t m v m n d L v beCi t t eh tp t rs a c f u r n tr ai a t s y a y h it o i o ci

慢速城市运动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慢速城市运动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慢城运动对中国城市 发展的启示
慢城的定义:
慢城是由“Slow Cities or Citta′slow”翻译而来。 慢城是这样的城市: 环境清新优美,徒步区和绿地星布棋罗; 地方的传统生产、工艺与烹调得到大力的支持; 居民生活节奏悠闲,热情好客,敦亲睦邻; 政府重视环境保护,鼓励环保科技,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新 技术为居民生活谋取福祉。
慢城的标准:
1、的人口总数应该不超过5万人; 2、慢城市必须在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 识, 以直观形式主义倡导“慢生活“理念; 3、慢城市必须限制汽车的使用,汽车在城市借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h; 4、慢城市必须有一个噪声管理系统,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少; 5、慢城市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6、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保证城市的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 征性意义的产品;
慢城的发展:
1999—2011年间,慢城运动迅速发展,慢城会员数量由最初的4个上升 为147个,其中慢城运动的发起国意大利拥有68个,约占总数量的46%,其 他国家也有很多,如:韩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波兰、土耳其、葡萄 牙、荷兰。2011年相对于2010年来说新增慢城14个,会员国的数量也增至 24个。地理分布上,慢城网络分布于五大洲,但是绝大部分集中在欧洲, 亚洲次之,大洋洲、美洲、非洲紧接其后,总体呈现以发源地欧洲为集聚 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特点。
建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议:
1、结合自然、历史景观资源打造城市开放空间,使其成为洋河的特有 景观
2、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并结合区域文化,使文化特征呈现多样性 3、注重人性化空间的打造
1999 年10 月,意大利城托斯卡纳基安蒂地区的小城市Greven-Chanti 的市长Paolo Saturnini与另外三个城市Orvieto,Bra 和Positano的市长联 合发起了“慢城运动”,决定将慢食运动的原则运用到当地的社区、政府 和日常生活实践中,以保护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特色并致力于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会议定义了慢城的属性,成立了慢城协会,并发表了《国际慢 城宪章》。 慢城运动旨在推广关注城市地方的可持续性与独特性,运用一种新的管理 模式来代替全球化的一些形式。慢速城市运动是对全球化的产生的快节奏的生 活状态、城市特色的消亡、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负面效应的回应。

慢城对我国宜居城市发展的启示

慢城对我国宜居城市发展的启示





尊 O
~ .



6 O


资源来实现地方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 、 村庄或社区。
l 9 9 9年 在 意 大 利 基 安 蒂 地 区 小城 格 雷 韦 前 市 长 的 推 动 下 ,
与布拉 、 奥 维托 、 波 希 塔 诺 市 长 以及 慢 食 运 动 主 席 共 同 成 立 慢
社 科 研 究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3 年 第2 4 卷 第0 1 期( 总 第3 0 9 期)
慢城对我国宜居城市发展 的启示
蒋连 飞 ’ , 骆高远 。 王媛媛 a ( 1 .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浙江 金 华 3 2 1 0 0 4 ; 2 . 浙江商业职 业技 术学院 旅 游烹饪 学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5 3 : 4 3 0 0 7 4 )
集中, 带来 治安状况 低下 , 交通运输 拥堵 , 污染严 重等城 市病 ,
压力 。
1 . 2 慢 城 的 发 展— — 慢 城 运 动
人类 生活 品质受到考验 , 出现了逆城 市化等现 象 ; 另 外 随 着 全 球 化 进 程 的加 快 , 交通、 通讯迅 速发展 。 世界各 地交流便捷 , 人 类 走 向一 体 化 的 进 程 越 来 越 快 , 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 艺术 、 美 食、 建 筑 等 事 物 消 亡 的过 程 在加 速 。 我 国 近 年 来 的 宜 居 城 市 建 设 力 求 控 制 城 市 化 所 带 来 的 问题 , 实 现 城 市 科 学 发 展 。在 国 际 上, 兴 起 于 意 大 利 的慢 城 ,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城 市 发 展 模 式 , 为 我 国宜 居 城 市 的发 展 提 供 了新 的 思 路 。

探索国际慢城模式,引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高淳国际慢城规划与实践为例

探索国际慢城模式,引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高淳国际慢城规划与实践为例

探索国际慢城模式,引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高淳国际慢城规划与实践为例19世纪末的欧美发达国家,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却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了普通人的生活和环境,人们被迫放弃闲暇时光、抛弃传统文化、忍受环境污染,追逐着所谓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发起了“慢餐运动”,提倡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的冲击,并在慢餐的基础上于1999年的意大利奥维多召开了第一届“慢城市”大会,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国际慢城”。

这种模式提出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结合,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会把一种规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带给每一个人。

当今的中国同样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快速膨胀的高速发展期后,正经历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浪费、文化等城市病的折磨,并且逐渐向乡村蔓延。

儿时嬉戏的河流正成为污水排放的沟渠,曾经肥沃的土壤却被撂荒与侵占,记忆中热闹的村庄变成留守老弱儿童的托养所,优秀的乡土文化遗产正在时间的洗礼中消亡。

这些问题促使中国政府开始反思传统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城镇、自然的良性关系。

2010年“国际慢城”走进中国、落户江苏高淳桠溪镇,与其说是一次机缘巧合,更是中国面对经济转型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一次探索。

自高淳桠溪成为中国第一个慢城以外,全国陆续有30多个地区向国际慢城组织递交申请报告,被批准的“国际慢城”也发展到三处,国际慢城理念正由一个舶来品转变为解决中国传统城市化发展问题,建设中国式美丽乡村的重要模板。

二、高淳国际慢城规划与实践高淳国际慢城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致使大量游客涌入慢城,也带来了旅游、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问题。

由于“慢城”发展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慢城究竟“慢”在何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成为高淳国际慢城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哲学维度探析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哲学维度探析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哲学维度探析引言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是一种贯穿于各领域和各阶段的全新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哲学维度探析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具体分析其哲学内涵和意义,为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供借鉴。

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和城市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不只是追求城市化程度上的提高,还注重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口迁移的自愿性和选择性,并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纳入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中。

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哲学内涵1. 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展体现,城市的文化、教育、医疗、居住、交通等方面与人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的人文关怀,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品质和幸福感。

此举将有助于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让人们在城市中更加健康、舒适、安心、放心地生活。

2.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城市化程度,还需要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城乡一体化是指使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互补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发展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市场的拓展和社会的平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 强化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强化城市的智慧化建设。

通过设立城市大脑、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将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和信息共享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的构建。

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哲学意义1. 推进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以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通过推进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强化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等措施,推进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
【作者简介】陈晓宇(1972~),男 ,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生态城 市 、产业园区 、特色小镇及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研究。
32
很多成功经验 ,我国在这方面 起步较晚 ,还 需要进一 步的积累 经验 ,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小城 镇特 点的慢城规划建设模式 。
2 新型城镇 化视角下 的慢城模式概述
广场而形成的坊空间 ,此类空间应拥有充足 的散步空 间和优 美的 自然生态环境。而改造主要是利用一些老式建筑 中的历 史元素 ,与本地 的文化艺术活动相融合 ,从而形成艺术创作和 交流 的空 间。 3.2.3小城镇 的市空间规 划
functionslacktheirown characteristics,andtherearealsobigproblem sin th eprote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 ent,w hich seriously a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small towns.W ith t he proposed oft he slow city coacept inter n ationally,slow cit y model has becomeanew developmentdirectionofsmalltowns.Chinahasarelativelylate startintheconstructionplanningofslow citiesanda relativelylargespacefordevelopment.Therefore,activeexplorationandresearchshouldbecarriedoutonthisissue.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8.1 1.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城”哲学理念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讨杨在峰(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摘要]城市化的目的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国际慢城运动倡导城镇现代化建设与城镇特色个性维续相得益彰,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与传统生活方式传承有机结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相处,这一慢城哲学管理理念得到了世界诸多城市的认同,也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慢城运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14)06-0058-03DOI:10.13977/j.cnki.lnxk.2014.06.0132014年6月,广东省梅县区雁洋镇成为继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之后我国第二个国际慢城。

[1]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184个“慢城”,“慢城”运动正演化为一种国际潮流。

国际慢城联盟规定:国际慢城人口不超过5万;建立国际慢城的目的是让人们在享受轻松生活的同时享有优美洁净的大自然环境,使得经济和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让居民享有平静自然的良好生活节奏,享受到本地具有地方特色风味和地方民俗文化,过上有尊严的、高品质的生活。

随着国际慢城运动的推广,慢城现象不断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慢城管理哲学理念更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本文拟就慢城哲学理念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作浅探。

一、起源于意大利的国际慢城慢城(Cityslow)意为慢节奏的城市运动,这来源于意大利语和英语的合成词。

慢城来源于“慢食”运动,意大利于20世纪80年代发起了这一运动。

当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强调速度与标准的美式快餐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节奏,不断冲击着意大利的特色饮食。

为了抵制像肯德基、麦当劳等美式快餐,倡导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美食,意大利人彼得里尼首先成立了“国际慢餐协会”,目的是从慢餐开始,回归传统,改变过快的生活节奏。

在此过程中,“慢城”运动不断被许多城市所认可并获得推广。

1999年10月,《慢城运动宪章》由意大利的四个小城(基亚文纳、布拉、波西塔诺、格雷韦因基安蒂)市长联合发布,宪章提出致力于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共有55条准则。

会员城市根据该宪章必须做到:保护当地的美学与美食传统,生产和采用天然的食材,保护当地的传统产业和传统手工艺等;在居民的公共教育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慢”理念,促进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和热情友善;积极利用新技术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合理发展利用土地;维持和发展本地区特有环境和文化,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国外众多学者对产生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慢城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由于学者研究出发点与角度不同,结论亦大有差异。

从城市空间角度对慢城进行阐释的意大利学者Knox指出,慢城通过与自身管理模式的结合,实质上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慢城的主要宗旨在于抵抗全球化的实施和进展,作为与快速形成鲜明比较的城市类型,它以慢节奏来克服快速化的发展空间,它不能接受全球化的经济背景,因而它不能适应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实,被视为快速城市化的反面标杆。

Pink对慢城的典型案例研究后认为,慢城运动的目的在于科学的环保方式和管理模式,关注地方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

他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慢城与全球化的关系,认为慢城希望把自身的建立原则用于全球化发展中,具有侵吞全球化理念的势头。

学者Radstrom在游历澳洲和欧洲后,从全球化的背景、慢城哲学、政策、组织、历史等诸方面来对慢城组织进行分析,认为慢城在许多国家特别是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地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通过特殊形式维系地方身份感来显示本地化特色的,这些国家已建立拥有自身特色的慢城,这意味着全球化背景下的慢城仍被很多国家所接受和采纳。

[2]慢城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直到2011年11月,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国际慢城”称号后,中国大陆才有了第一个慢城;2014年6月,广东省梅县区雁洋镇正式成为中国第二个慢城。

因此,慢城在中国还算是新生事物,国内对慢城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加强。

二、慢哲学理念与慢城西方学者对慢城的界定虽然各有不同,但普遍认为:慢城出现的本质,是二战以来,人们对城镇化的过快发展所作出的直接反应。

慢城是一种城市发展目标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并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

“慢”原本便是人们传统生活的哲学,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经济浪潮之前,人们的生活皆体现着“慢”的智慧,因此,世界各国都有成为慢城的文化基础。

如我国传统的艺术和工艺都非常尊崇“慢工出巧匠”,强调凡事要循序渐进。

随着城市宜居理念的深入人心,实践证明,慢城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模式之一,是各国城市化浪潮中提升城市宜居性的一种发展方向。

特别是对于小城镇的发展,慢城依据地方的实情,结合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地方的资源,摒弃以往“摊大饼”的一贯做法,将慢哲学和慢城的原则运用到当地的城镇建设与管理中,从而把城镇建成具有当地自身特色且非常宜居。

事实已然证明慢城运动正不断被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

慢城的实施和建立是基于慢哲学原理。

快为工业城市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重要价值;但它在使人们获得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却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为可持续发展造成明显障碍,显露出极大弊端。

慢城运动的宗旨在于为世界各国展现、推广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慢城运动的教育示范作用,使大家明白对于人类生活,我们可以有更多更好的不同选择。

同时,慢城是一种通过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也是一种让城市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方法。

慢城运动目的简单明确,慢城提倡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方特色传统,反对标准化和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负面效应,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让城市更加宜居,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综观建立了慢城的世界各国,在文化各异的背景下,虽对政策有所调整,但是他们都忠实于慢城协会的共同目标和原则,都将慢哲学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和政策中,提倡敬畏自然、遵循传统、放慢脚步而倾心于精神需求。

其特点是:首先,敬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和维持各地城市的独有个性,重视和保护地方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和风貌,努力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宜居优美的生态环境。

其次,强调生活质量,提倡生态美食,工作和生活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再次,注重维持和保护当地的传统,努力利用这些传统为本地创造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慢城运动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更理想的城市生活模式、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为我们在处理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相似问题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慢城运动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之启示城镇化是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改善需求结构、推进城镇化,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慢城运动把慢哲学理念引入到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如何消除低水平而且同质化的城市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启示。

1、在城市建设中营造人本活动空间,满足包容性增长的需求。

城市宜居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在公共活动空间的舒适性,而慢城在营造人本活动空间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

运用慢城理念营造城市活动空间时,其尽量将商业区作为快社区,而将开放、居住空间打造成慢社区。

慢城努力为市民增加娱乐设施和休憩场所,尽力建设更多的开敞绿色空间,为人们日常接触和交流分享共知体验提供亲切的活动空间,为人们提供情感交流的空间,营造舒适的生活休息环境。

慢城不仅要让市民享有舒适城市生活空间,同时也要能让市民拥有精神寄托,使其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

唯有如此,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城市才能越来越吸引人们,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宜居之城。

包容性增长需要城市建设者对城市功能以及民生的改善、保障和城市的软实力做出相应的提升。

包容性增长追求的是社会发展与经济的和谐化、可持续化,推崇经济增长的合理分享和机会平等的增长。

慢城建设注重城市内涵的升华,城市包容性增长的需求恰好能被满足,从而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出路。

2、创建各种特色小城镇,积极培育和发扬城市个性。

我国的城市化率到2012年已达到52 57%。

[3]虽然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很快,但是有特色的小城镇少之甚少。

在城镇化过程,原来规模小的小城镇盲目仿造大中城市,模仿建造一样的高楼和同样的玻璃幕墙,城镇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诸多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在没有处理“三废”能力的情况,眼中却盯着化工等热门赚钱产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形成所谓的小城市病。

对此,倡导慢城理念,引导我国的小城镇科学建设,不盲目追求城市建设的时髦,使小城镇发展把自身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与区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结合起来,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在慢中求快,培育成各有特色的小城镇。

如何保护与发展城市个性,使城市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的今天,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首先要积极地对城市个性进行创新和发展。

城市个性只有在延续地方感和传统文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地域城市文化才能产生长久的吸引力。

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动态和发展的。

其次,在对国内本土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要有发展地保护,必须摒弃静态保护的做法。

在保留其精髓的前提下,同时使其创造经济和文化的双重价值,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为居民的生活发挥力量。

再次,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并将其融合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一味地模仿,从而实现本地文化的丰富与多样化。

3、消除和预防城市病。

“城市病”通常是指城市发展中城市经济缺乏可持续性、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规划失控情况下的种种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堵塞、失业率不断上升、住房拥挤以及房价上涨过高、生态环境恶化等。

“城市病”是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的一种形象化比喻。

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同时各种“城市病”突显。

“城市病”问题特别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造成城市发展的高额成本和负外部性,成为城市普遍存在的两大难题。

为此,必须借鉴慢城理论反思原有城市发展模式,通过慢城运动消除和预防“城市病”,使城市建设实现健康发展。

4、把慢设计理念溶合到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之中。

慢城运动从居民的吃、行、游等活动和精神上劝导人们慢下来,慢设计理念则希望能通过设计出拥抱传统和日常生活的产品来影响人们生活,影响生活的节奏和消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国外研究的考察王 晓(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作为辩证统一的一组概念,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一直被社会人类学界所积极关注。

依据不同的社会控制主体,社会秩序有着不一样的建构和维持路径。

个人控制有赖于沟通互动;组织控制强调权威的功能;国家控制在强力与柔性间徘徊。

社会失控虽是社会控制的不成功表现,但在相关学者看来,一定程度上它却起着重构和巩固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