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七年级历史干旱的宝地
找一找
西亚石油集中 分布地区及主 要的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科威特
伊朗
阿联酋
想一想
波斯湾沿岸的这些国家有这么多石油,都是 自己消费吗? 为什么?
(1)、石油储量大 (2)、产油国人口少,工业不发达,石油消耗量
不大
(3)、石油输出可以带来巨额的财富
直布罗B 苏伊士运河 陀海峡
C
好望角
A
马六甲 海峡
为什么这里的石油要大量向外输出?
这些石油国现在靠生产石油成为富国,但是将来石 油资源开采完了,这些国家将如何生存与发展? 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将如何开发沙漠地区的资源 ?
说一说:
石油的开采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哪些变化?
这些国家发展农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是什么?他们是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这一问题?
沙 特 城 市 风 光
巴 格 达 的 清 晨
阿联酋第一大城市,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重 要港口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交通方便,经济 繁荣,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有"中东的香港"之 称。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商人瞩目的良港。近 30年,凭着大量的石油美元收入,迪拜以惊人的 速度成长为一座拥有20余万人的著名现代化美丽 城市。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干燥地区的植物,主要 生长在河渠两岸和沙漠的绿洲中。象椰子树, 果实象枣,所以叫椰枣。椰枣含糖分很高,营 养丰富,可以当粮食吃,又可以作果品或制糖。 伊拉克是世界上椰枣产量最高的国家。
以色列先进的智能灌溉农业
滴灌技术
喷灌技术
科 威 特 人 工 贮 水 塔 科 威 特 城 市 风 光
坎 尔 井 沙 漠 绿 洲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发展绿洲 农业的伟大水利工程。坎儿井 有直井出土、通风,有的直井 深达100米。各直井与地下输 水的暗渠相通,暗渠的长度从 3千米到30千米不等。在暗渠 和明渠接头处为蓄水池。有人 称坎儿井和长城、大运河是我 国古代三大工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5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安排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5.案例分析:以楼兰国为例,让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7.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8.学生对历史案例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楼兰国等古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请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3.请列举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学生对历史案例的分析能力: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楼兰国等古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体验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同理心。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地理必背考点《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地理必背考点《⼲旱的宝地——塔⾥⽊盆地》⼀、必背知识点新疆维吾尔⾃治区:1.位置与范围: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积最⼤,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政区,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
2.地形:被称为“三⼭夹两盆”,“三⼭”是指阿尔泰⼭、天⼭和昆仑⼭,“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和塔⾥⽊盆地。
3.⽓候:属于典型的温带⼤陆性⽓候,沙漠⼽壁⼴布。
多风蚀雅丹地貌(如“魔⿁城”)。
4.河流与湖泊⼤部分属于内流河,其中塔⾥⽊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伊犁河是我国⽔量最⼤的内流河。
位于北疆北部的额尓齐斯河是新疆唯⼀的外流河,也是我国唯⼀注⼊北冰洋的河流。
湖泊众多,但多为咸⽔湖。
5.新疆的⾃然资源 1)⼟地资源 是我国⼈均拥有⼟地资源最多的省区。
耕地和居民区呈点状和带状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和沿河绿洲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天⼭和阿尔泰⼭等⼭区。
两⼤盆地内部主要属于荒漠和⼽壁。
有塔克拉玛⼲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2)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开发潜⼒⼤,以煤炭、⽯油和天然⽓为最多。
3)⽓候资源太阳能资源:夏季⽓温⾼,⽇照强,昼夜温差⼤。
风能资源:最丰富,如我国最⼤的风电场达坂城风电场。
4)⽔资源 缺乏。
为了减少蒸发损失,提⾼⽔资源的利⽤率,吐鲁番等当地居民发明了⼀种特殊⽔利灌溉⼯程“坎⼉井”。
6.新疆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建设重点 1)绿洲农业: 重点发展棉花、甜菜、特⾊⽠果(如葡萄、哈密⽠、⾹梨、骏枣、苹果)等种植业。
2)旅游和商贸流通业: 拥有边境⼝岸最多的省区,以阿拉⼭⼝和霍尔果斯为最著名。
2010年,国家批准喀什市设⽴经济特区,主要针对中亚国家发展边境贸易。
主要的旅游地点有天⼭天池、喀纳斯、伊犁、喀什、吐鲁番等等。
7.⽣态环境 新疆⼲旱区⼴⼤,⽣态脆弱,近年来⽣态环境问题⽇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地荒漠化和⽔⼟流失加剧、河流湖泊⼲涸,耕地和草场退化等⽅⾯。
⼆、专项训练1.读⽰意图,对该地区⾃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漠⼴布 B.河湖众多 C.地势中部⾼四周低 D.⽓候深受海洋影响2.读⽰意图,回答下题.该地区的城镇资源分布在( )A.绿洲 B.沙漠 C.⼽壁滩 D.油⽥3.读⽰意图,完成题⽬。
《干旱的宝地》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统计表
.
【书本83】波斯湾地区的主要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 阿联酋等。26%+11%+9%+9%+9%=64%
这里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 1/4。
【为什么被誉为“石油的宝库”?】
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石 油储量最大的地.区。
.
沙特阿拉伯油田
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黑海和里海。借由“五海”沟
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就是
东西方贸易的交易要道,而今
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
转站。
.
【书本82】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高原为主,也有部分平原。 沙漠广布。
2.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 炎热干燥。
3.河流:西北部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 里斯河,其他地区或是无流区,或 是河流很短小,阿拉伯半岛地表没 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
.
阿联酋海上钻井平台
.
石油运输——管道运输
.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
.
世界石油运输路线
.
【书本84页】
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海→
1.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国。
2.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各国、 美国。
3. 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 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各国、美国。
.
理性分析
➢ 石油的开采给西亚国家带来了哪些变化?
带来巨额的财富 购买设备
发展绿洲农业 发展工业
发展第三产业 . 淡化海水
带 来 富 活 足 的 生
以色列走出农业发展的困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讨论:你能为以色列的农. 业发展提些建议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
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
2.图片观察: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图、图片、案例等内容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 第四单元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着重介绍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
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
可以说,没有绿洲就没有丝绸之路。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
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
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让学生观察卫星上拍摄的阿拉伯半岛全景图,了解这里的自然环境,教师补:中东一些国家经常为水而战,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进而使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贫苦状态,但大自然却赐予了他们另一种宝贵的资源——石油,并出示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时政图片资源极端缺乏。
()该地区地下宝藏——(矿产)的开采,而这一的资源主要出口,主要输出到等国家,请你设计几条比较合理的路线。
《历史与社会》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
3.5 干旱的宝地 (共42张PPT)
【书本82】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
1.地形:高原为主,也有部分平原。沙漠广 布。
2.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炎热干 燥。
3.河流:西北部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其他地区或是无流区,或是河流很短小, 阿拉伯半岛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统计表
/ifodhd va/16350 0.ht ml www.yl /bkybvepovw/99606.html
/j s/102879.htmlfitness.y /201809/1549003.shtml /18/0921/10/DS7JLLD 2043897TC.html /s?id=1612094396832146570 www.zgwvc www.ysngtr www.ysbnj www.yr www.yl www.ykej www.yjt ve .co m www.yhnj www.yhji www.ycus oj www.ycfhgj www.xtz www.xsg e xmha. net www.xnkr www.xmz www.xksft wnc.ne t www.xharg www.xdqs kr www.wvmec www.wor www.wnp p wbu k. net www.wj vr xr www.wgfc www.wgfci www.wepw www.waef e.co m www.vz www.vyjs www.vxj www.vwnk www.vwac www.vkg wc www.vjb mng bw. net www.vdtc www.vayl www.uyt vu.co m www.uwflj .com www.ujdebj www.ucu mmwjd. net www.tyxc www.txi bnf vg www.tryc www.trwr www.tprder www.thng bmu w. net www.tewp af wf.ne t www.sxmg www.svys www.stdvf .co m www.snvc www.smz www.smnj www.skaf vedc.ne t www.sftkjt www.sfdhrrf www.rqks www.rnpj xuc www.rimq www.q vyf n.co m www.qlxfr www.q cnmkop y. net www.pywi www.ptrd xf www.oltz www.okz www.okkl www.oafs www.nxaj www.nvbj
干旱的宝地PPT教学课件
地球上有很多干旱地区,它给人们的 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然而,在 不少干旱地区严酷的地表下面,蕴含着 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们没有被干旱的自 然环境所折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 分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发展生产, 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请大家再来看一下西亚
•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 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由赤道向两极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由沿海向内陆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
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图
4 3
示
2 1
南北(纬度)方向
规 更替,东西(纬线) 律 方向延伸.
4321
东西(经度)方向 更替,南北(经线) 方向延伸.
1、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2、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 4
1
3
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1:温带季风气候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亚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地中海气候
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N
S
高山草甸 针叶林带 针阔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1、该山地可能位于 温带(温度带)。 2、该山地的阳坡为 北 (南、北)坡,
它可能位于 南 (南、北)半球。 3、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注意:
•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 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干旱的宝地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一课时《丝路明珠》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课程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的特点和影响,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丝绸之路,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难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停电公告”图片。
师:电力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谁能再讲讲还有哪些资源的缺乏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生:停水生:汽油涨价师:我们是“水乡”,为什么会缺水?生:是环境污染造成,我们海宁有许多印染厂乱排放污水。
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热。
生:许多人浪费水。
……师:有没有比海宁更缺水的地方,你认为我们干旱面积分布最广的是在哪个省区?生:有,新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生:有传说中的“火焰山”。
……(展示绿洲图片1 2 3 4)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生:内蒙古。
生:森林。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老师对这张图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为什么含有绿洲呢?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绿洲。
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
生:有坎儿井。
……师:是绿洲与水资源有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决好水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示坎儿井直观图片1 2 3 4)师:我们有看图、看材料时应该学会质疑,现在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提问,看谁问得多、问得好。
生:新疆人民为什么要开凿“坎儿井”?生:“坎儿井”给新疆带来什么影响?生:“坎儿井”是什么样子的?……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们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去把握,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从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问倒老师好吗?生:好师:第一组谁来问?生:坎儿井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师:1.2.3.4好像由……,老师要回答了?生:不算,不算,我来说,竖井、暗渠、明渠。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热带雨林气候
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三)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国 家
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 阿联酋 科威特 伊朗 委内瑞拉 俄罗斯 墨西哥 利比亚 中 国
占世界的﹪
24.9
10.7 9.3 9.1 8.5 6.4 4.8 4.8 2.9 2.4
读图表,找出西亚石油集中分布区, 说出西亚的主要产油国。
坎儿井是与我国 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一 起被誉为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是由中华民 族的先辈们于2300年 前,在干旱燥热的气 候条件下,结合当地 水文地质特点,从生 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一种特殊而古老的地 下水利工程,是我国 最长的地下水利灌溉 系统。直到今天,部 分古老的坎儿井依然 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 用。
购买节水设备
建立海水淡化厂
椰枣
水稻
小麦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Biblioteka 沙漠都市沙漠都市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沙漠都市
(六)坎儿井的现状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谁在左右着? 在今天,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垦,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 生物资源,使许多坎儿井己经干涸,一千多口坎儿井,目前 能正常出水的只有一百多口,古代大批良田沦为流沙,古城 废墟历历在目,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文明己消失在荒漠之中。
你从这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圈中,能悟出什么道理呢? 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 应合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做到遵循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C 欧 洲
(一)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干旱的宝地》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二节《石油宝库》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石油宝库》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的第二个框题。
本框教学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运输,了解了石油宝藏带来的现代化和隐忧,在前一框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验了人们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过程中,因地制宜的思想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学习,学会分析波斯湾沿岸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石油资源带给该地区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能够学会利用各种图表信息来更理解海湾地区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干旱地区的人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处的。
感受到石油给因缺水而长期贫困落后的西亚各国带来的巨大改变,能结合时事表述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各国人民带来的困扰和隐忧,能认识到因地制宜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以及它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困扰和隐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老师课前准备幻灯片课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视频资料等。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资料,尝试回答以下预习问题:①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②自然环境;③经济状况;④文化、宗教;⑤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⑥石油的生产情况和使用情况;⑦石油污染及其防治办法。
课堂系统㈠导入【构思】利用欧佩克标志,激发学生兴趣。
【操作】(1)设问一:这是哪一个组织的标志?(欧佩克)设问二:欧佩克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根据《西亚小资料》回答)(2)地图展示欧佩克成员及其地理位置。
设问:欧佩克成员大多在什么地方?(西亚)——由此导入课题《石油宝库》。
㈡第一部分:石油之“产”【构思】根据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石油宝库”的基本特征。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三单元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1节石油宝库1.波斯湾地区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即“五海三洲之地”。
(2)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还有大片的沙漠。
(3)地形:以高原为主,也有部分平原,沙漠广布。
(4)水文:河流较少,西北部有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
(5)自然资源:石油储量丰富,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
2.波斯湾地区的发展概况(1)过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活着大大小小的阿拉伯部落。
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贫困。
(2)20世纪初:人们在波斯湾沿岸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里的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1)波斯湾地区的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2)地位:该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
4.波斯湾地区石油大量输出(1)原因:丰富的石油储量,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石油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
(2)石油输出的影响(或:石油资源带来的变化)①财富变化:以前,从波斯湾沿岸国家走出的一支支骆驼商队,带回来的是域外珍宝;而今从这里驶出的是一艘艘油轮,带回来的是巨额的外汇收入。
②生活变化:石油的生产和销售,改变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的生活。
他们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建设学校,完善医疗设施和住宅,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5.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1)原因: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富裕国家。
但石油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做法:这些产油国在稳定石油生产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些国家利用石油财富在沙漠中修建了许多摩天大楼,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
石油输出的四条主要路线。
第四单元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地球上有许多干旱地区,它 给人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 不生。然而,不少干旱地区, 在它严酷的地表下面,却蕴藏 着宝贵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地 下水。人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位置
◆新疆在全 国的哪一位 置?
◆新疆的面 积在各省级 行政区中的 位置。
◆新疆沿边 与哪几个国 家相邻?
(2)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迪 拜 帆 船 酒 店
戈壁上开通了贯穿东西的路线,因主要运输丝 绸等商品,这条通道获得了“丝绸之路”的美 称。
坎儿井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池塘四部分构成,竖井,主要 是为挖暗渠和维修人出入出土用的。暗渠是指将一条坎儿井上 数百上千眼竖井在井底相连的地下通通道.明渠是将暗渠流出地 面的地下水引到出到池塘的水渠。池塘,俗称“涝坝”,主要用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斯坦
俄 罗斯
蒙古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富
汗巴基斯坦
中国 气候”图, 说出新疆的 气候类型。
降水
大部分在 50—400 毫米之间
丝绸 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就与 之路 西部地区的人们相互往来。他们在茫茫沙海和
于蓄水,一般是夜蓄昼放. 灌溉农田。
坎儿井的优点
一、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 二、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动力。
三、水量稳定,冬暖夏凉,没有污染。
坎儿井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泉,是无数先辈 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创造的吐鲁番文明。
坎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发展绿洲
尔 农业的伟大水利工程。坎儿井
井 有直井出土、通风,有的直井
水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以塔里木盆地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干旱”想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宝地”你会想到什么地方?当“干旱”+“宝地”,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在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塔里木盆地,他被称作是干旱的宝地。
为什么会说它是“宝地”呢,究竟有什么“宝”呢,今天,就跟随老师来一次寻“宝”之旅,揭开明珠神秘的面纱。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貌景观?
2、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
3、沙漠分布在盆地的什么部位?为什么?
4、绿洲分布什么部位?其水源来自哪里?
5、哪些地区适合人们居住,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深思质疑
1、塔里木盆地资源分布状况?
2、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不带来的好处?
四、反思总结,提炼方法。
简单回顾本节课介绍的新疆之“宝”,并以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结束本课,升华主题,指出新疆最大的“宝”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新疆人民,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浙江省诸暨市浣纱中学徐琼霞中教一级一、教学目标1.了解以我国新疆地区和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
认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沙漠连绵,地表十分严酷,却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当地居民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显现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2.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
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新疆地区和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特色。
在活动中,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学会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3.通过新疆和波斯湾沿岸两个地区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处,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认识到人类不应成为干旱自然环境的奴隶,而应成为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主人,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并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1.本课内容与部分地区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本课教材具有陌生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素材,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感受,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的。
2.本课设计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活动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
本课采用智力冲浪、智慧博士、各抒己见、活动点击、思维拓展等活动,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启学生心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良好的意识。
3.本课安排各抒己见的分组辩论,要求学生课前充分收集、分析资料,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动态教学。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发动学生,在教学中耐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热烈、宽松的辩论氛围。
在辩论发言和总结时,注意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4.本课教学重点是新疆的绿洲农业和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教学难点是比较两个干旱地区发展的异同点。
新疆人民利用坎儿井开发水资源,发展了独特的绿洲农业;西亚人民通过开发石油资源发展工农业,进入了现代化。
本课建议教学二课时。
三、教学主题(板块)设计(一)丝路明珠引人入胜:我们走过大草原,走进大沙漠,去感受一下干旱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
教师展示《新疆位置图》和新疆地区典型的沙漠环抱绿洲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干旱、沙漠连绵,在沙漠中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1.智力冲浪(绿洲农业)(1)播放关于吐鲁番绿洲农业的录像,提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水果)(2)展示新疆民谣,请学生用水果名称将其补充完整。
吐鲁番的哈密的,库尔勒的人人夸,叶城的顶呱呱。
(3)提问: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特别香甜吗?吐鲁番只种葡萄吗?绿洲是绿色的大洲吗?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新疆的绿洲农业,这种说法对吗?坎儿井是一口井吗?2.智慧博士(坎儿井)(1)播放关于坎儿井的录像,学生观看思考,明白坎儿井不只是一口井。
(2)提问:你们知道坎儿井是怎么被开凿出来的?(只有了解坎儿井的结构才会知道怎样开凿)(3)展示《坎儿井剖面图》,请“博士”同学讲解坎儿井的组成和构造。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组成)(4)学生讨论分析坎儿井这种特殊水利工程的优点。
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证水质优良;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清凉剂”;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动力。
3.思维拓展(丝绸之路)(1)展示丝绸古道图和文字说明:自汉至唐的1000多年里,丝绸之路的繁华可比中原,商贾如云,它联系着东西方的物质文明。
但自宋、元、明之后,这条丝绸之路渐渐荒废,楼兰早已被黄沙掩埋,罗布泊也于近代干涸,千里戈壁渺无人烟。
丝绸之路的由盛而衰,至今人们还在探讨着这千古之谜。
(也可采用塔里木河断流,部分坎儿井已经不能发挥作用来说明。
)(2)学生思考讨论:丝绸之路形成于什么时期?为往来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的是什么?丝绸之路的荒废对现代绿洲农业的发展有何启示?(汉代;绿洲;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采用滴灌等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活动点击(综合联系)(1)写出本节课中你学到的与新疆有关的一些关键词。
(如:干旱之地、水、坎儿井、宝地、绿洲农业、丝绸之路)(2)将上述关键词用图示或文字恰当地联系起来,并交流展示出来。
如图示:总结提升:欣赏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风光……”地球上有很多干旱地区,它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然而,在不少干旱地区严酷的地表下面,蕴含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人们没有被干旱的自然环境所折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二)石油宝库激趣导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波斯湾沿岸地区自然环境干旱和石油开采的录像。
学生观看感受这一地区的极度干旱,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但自然却赐于了他们另一种宝贵的资源——石油。
1.有问必答(提问释疑)(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如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的主要分布、运输路线以及对阿拉伯人带来的变化、水资源的缺乏以及对阿拉伯人带来的影响、两个干旱地区的异同点等方面的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把问题集中到大部分同学提出的水和石油资源对阿拉伯人生活的影响上。
2.各抒己见(分组辩论)(1)呈现辩题:有人说,在西亚水是比石油更宝贵的资源。
你认为这一说法对吗?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讨论准备5分钟左右。
(3)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各队推荐出若干辩手坐到前方。
(4)两队辩手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中间穿插自由辩论。
总结:水是干旱地区生命的源泉,能否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石油是西亚得天独厚的资源,石油的开采极大地改变了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使该地区进入了现代化。
水和石油也都曾给阿拉伯人民带来麻烦,阿拉伯人民曾经因缺水而贫困,曾经因水和石油引起战争。
石油的开采缓解了水的短缺,但要通过解决水的问题,才能改善阿拉伯人民的生活。
(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适当调节气氛,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热烈的氛围。
)3.思维拓展(综合比较)(1)思考:波斯湾沿岸的许多国家可谓“富得流油”,而他们的富裕也正是归功于“油”——石油,但石油资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所以,这些国家应该早做打算,另谋出路,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如海水淡化、购买节水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利用地下水资源发展工农业生产等)(2)比较:丝路明珠和石油宝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沙漠的主要分布区,认识到沙漠化在加速。
4.活动点击(延伸课外)(1)寻宝行动:新疆的绿洲农业和波斯湾沿岸丰富的石油资源都冠之以“宝”,请你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上网查询,寻找干旱地区类似的“宝藏”。
(2)走进家乡:调查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特色,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举出一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
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指出无论在怎样的区域环境下,人们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
四、教学特色1.活动的特色。
本课采用了“活动教学”的方法,设计了智力冲浪、智慧博士、各抒己见、活动点击、思维拓展等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他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探究的特色。
本课把“活动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尤其在第二课时尤为明显。
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和一些感性的素材资料,学会思考,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全面客观地去分析问题。
3.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初中课堂教学要活动化,但教学活动要内容化,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一堂课的关键也是难点。
只有把内容有机地结合到生动的形式中去,形式才会具有价值,内容才会鲜活起来,学生才会学有所获,否则只是花拳绣腿或是空洞的说教。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是本课所着力追求的。
五、拓展资料1.阅读材料丝绸之路古代横贯亚洲的东西交通要道,从长安往西,穿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境内,将丝绸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
这条商旅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东汉,“丝绸之路”上来往更加频繁,到了唐代,通过“丝绸之路”和西方四十多个国家交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是友谊的象征。
丝路沿线分布着一个个绿洲,为往来客商提供宝贵的水源。
坎儿井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是一种适应干旱气候,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殊地下水道工程,成为吐鲁番的生命之泉。
坎儿井有许多优点,可以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深藏地下,避免水污染;自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动力;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天然清凉剂。
目前,坎儿井在全球分布较多的有伊朗、撒哈拉、日本等国,但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最集中,总长四千多公里。
在大陆,坎儿井与长城,大运河齐名,被称为中国三大工程。
但现在坎儿井不断消失,近年来吐鲁番地区水位下降,沙尘暴日益严重,造成农作物减产,畜牧业受到影响。
新疆的有关专家表示,坎儿井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文明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
如果再不着手抢救干涸的坎儿井,它们会像一些文明古迹一样,被湮没在历史尘烟之中。
沙特的海水淡化业“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不仅石油储量和出口量独占鳌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水淡化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世界第一海水淡化工业国。
据沙特官方统计,目前沙特有25座海水淡化站,分布在东、西海岸的15个地区。
早在1928年,沙特就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海水淡化的尝试。
目前,淡化水日产量达5.2亿加仑,满足了全国70.65%的饮用水需求。
在基本解决沿海城乡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之后,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已经着手设计和规划了由沿海向内陆迁移的“管道调水工程”,旨在建立管道网,把淡化水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
2.配套知识(1)西亚石油大量输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石油储量丰富,但由于工业不发达,有大量的剩余;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可以带来巨额的财富。
(2)西亚石油外运线路:一条是先通过输油管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港口,然后装上油轮运往西欧和北美;另一条是直接从波斯湾港口装上油轮,向东经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向西绕好望角或经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