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含《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泊船瓜洲》五首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写作特色、诗歌意境及艺术手法;通过诗歌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豪情壮志,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及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写作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引发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写作特色,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例题讲解:以《望岳》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及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另外四首诗歌,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歌的关键词、意境和艺术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高》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比较《望岳》与《春望》的异同,阐述理由。

(3)阐述《赤壁怀古》中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

(4)品鉴《泊船瓜洲》的意境,解释其中的人生哲理。

2. 答案:(1)意象:天、风、猿、渚、沙、鸟;情感:孤独、无助、忧国忧民。

(2)异同: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但《望岳》更注重描绘泰山的雄伟壮观,而《春望》则着重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古代诗歌五首1.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

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

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

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古代诗歌五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2.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古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写出简单的古体诗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象征性和抒情手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1.讲授和讨论;2.分组独立学习;3.创作和分享。

教学步骤及内容安排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开场导入:请学生朗读“登鹳雀楼”一首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五首古代诗歌:分别是《观沧海》、《鹿柴》、《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登鹳雀楼》;3.提出问题:古代诗歌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古代诗歌能够流传千古?第二步:学习(40分钟)1.请学生分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表现手法;2.学生可借助教材、辞典和网络等工具,查找相关知识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3.教师可对每首诗逐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美学含义;4.学生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步:创作(30分钟)1.提供模板: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仿照古代诗歌的形式,自己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歌;2.提供话题:请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古体诗歌;3.学生可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2.鼓励学生表达感受和思考,增强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上的五首古代诗歌,掌握其韵律和基本表现手法;2.模仿古体诗歌的形式,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话题或自己喜欢的题材;3.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2.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3.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阅读五首古代诗歌,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每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模仿其风格和表现手法,创作一首新诗,体现你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更多关于古代诗歌的知识,如诗人故事、诗歌背景等,进行整理和分享,提高对古代诗歌的了解。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首诗歌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所负责的诗歌,从内容、形式、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及时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比五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诗词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古代诗歌五首》。

详细内容包括:《登飞来峰》、《望岳》、《赤壁》、《泊船瓜洲》和《游山西村》这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赤壁》和《泊船瓜洲》两首诗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3. 诗歌解析:(1)教师逐句解析《登飞来峰》、《望岳》、《游山西村》三首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针对《赤壁》和《泊船瓜洲》两首诗,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4. 例题讲解:以《望岳》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五首诗歌的作者、和主题思想3. 诗歌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五首诗歌中选取一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鉴赏分析。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解析过程中的难点诗《赤壁》和《泊船瓜洲》的鉴赏。

2. 例题讲解中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3. 作业设计中鉴赏分析的要求和答案标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示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示范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诗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怆.然(chuàng)涕.(tì)(2)理解词义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3.背景探寻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文本探究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十一课,题名为《古代诗歌五首》。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背景,以及五首古代诗歌,分别是《春晓》、《登鹳雀楼》、《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诗歌风格各异,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历史背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五首古代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深度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宋词的来源、特点和意义,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五首古代诗歌,掌握其基本意义,理解它们的情感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对古代诗歌的产生背景、特点和意义进行简单的介绍。

并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几句具有韵律美的语言或诗句。

2.学习《春晓》(1)阅读课文,示范并要求学生吟诵《春晓》,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2)分组学习《春晓》,让学生自己理解、朗读,并选择一名同学代表组内进行表演。

(3)上台表演,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点评。

3.学习《登鹳雀楼》(1)教师讲解《登鹳雀楼》中的生动形象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进行朗诵和表演,让学生理解并体验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

4.学习《静夜思》(1)教师让学生先自行理解《静夜思》的意思,然后就一些问题进行交流。

(2)请学生朗读《静夜思》,并就“静夜思”的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请同学们就《静夜思》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心目中的“静夜思”。

5.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对于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简要解释清楚,帮助学生全局理解诗歌。

(2)分组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分享学习到的文化内涵。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和《钱塘湖春行》五首古代诗歌。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歌,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创作意境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分析,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创作意境。

2.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每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境、表达技巧等。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解读,分享自己的见解。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分析其韵律、意境、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登高》的写法,创作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歌名称(2)作者背景、创作意境、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五首诗歌。

(2)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韵律、意境、表达技巧。

(3)以“秋天”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登高》的韵律为平仄相间,意境雄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3)见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参与度。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3.能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书写的美感,并学会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āo( 箫 )鼓chuàng( 怆 )然决眦.( zì ) 涕.( tì )下足鸡豚.( tún ) 吟.( yín )鞭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____(2)造化..钟神秀____指天地、大自然。

____(3)荡胸生曾.云____同“层”。

____(4)会当凌.绝顶____登上。

____3.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陈子昂____,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2)杜甫,字子美,自称____少陵野老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

其作品主要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__北宋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____南宋____(朝代)爱国诗人。

(5)《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是____龚自珍____,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登幽州台歌》中“古人”指谁?“来者”又指谁?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答案:“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

2.《望岳》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望岳》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导语】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法。

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1、激发兴趣,导⼊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位诗⼈,他胸怀⼤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位诗⼈,他屡受排挤,报国⽆门;有这样⼀位诗⼈,他独上⾼楼,难寻知⾳。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起⾛进唐代诗⼈陈⼦昂的内⼼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昂,唐代⽂学家。

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少任侠。

举光宅进⼠,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狱,忧愤⽽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新的先驱,有《陈伯⽟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昂请求遣万⼈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昂⼜向武进⾔,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然后⼤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字⾳。

怆然(chuàng)涕下(t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

2.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用自读、齐读等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文图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登幽州台歌(一)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燕国的国都,今大兴县。

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为了使燕国逐渐强大,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广招贤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

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二)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他反对唐初靡丽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

他的一些诗,风格苍凉激越,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前驱者。

(三)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燕昭王为广招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极度苦闷忧愤,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四)体悟感情出示任务: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反馈指导: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这五首诗歌的基本背景,包括作者和时代环境。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这些诗歌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我会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让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那些美妙的诗句。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味美。

我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次美的旅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吧!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来了!今天要走进诗歌的世界,一起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先来了解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哦,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并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的内容。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挑战呢?但别担心老师会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进诗歌的世界。

首先我们先来朗读这五首诗,感受下古诗的韵律之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句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节奏。

读诗的时候,你们可以轻声地跟着老师一起读,体会其中的韵律之美。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解读这五首诗的内容,咱们可以分组进行,每组负责一首诗。

每个小组可以讨论并解释诗句的意思,老师会在旁边给予帮助和提示。

记住理解诗歌的关键是要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

在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我们要试着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下这样的诗句?这样我们能更容易地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我们要来挑战背诵这些诗歌了,虽然可能会有些难度,但别担心我们可以分段背诵,一句一句地来。

背诵诗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好啦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如何学习这五首古代诗歌了吧!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今天的任务,加油哦!2. 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咱们接下来要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导语设计设计1:(文本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设计2:(视频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设计3:(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设计4:(背景导入)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前后(寂寞苦闷)悠悠怆然己亥杂诗变革万马齐喑——————九州生气不拘一格第2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重的哲理意蕴。

(重难【篇二】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七下古代诗歌五首表格式教案12345【篇三】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案2017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公开课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诗歌五首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如朗读、品味、想象、联想等。
-识别并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登高》中的“悲秋常作客”,《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掌握每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活经历、历史环境等。
举例:《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重点在于理解“国破山河在”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在国难当头时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古代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对仗、意象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古代诗歌如何通过“悲秋常作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魅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歌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参与到其中。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观点模糊、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梳理观点,形成完整的论述。
2.教学难点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此外,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分析,学生们普遍觉得有点难度。在授课时,我尽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但感觉效果还是有限。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画、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象,从而深入理解意境。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练习都进行得不错,但时间上感觉有些紧张。下次我会注意控制好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创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现代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歌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登高》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表达情感。
(4)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朗读与节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1《古代诗歌五首》(第3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1《古代诗歌五首》(第3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这两首诗的诗人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感情,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做小游戏“一猜即中”,要求:根据依次出现的提示字的内容和位置,猜诗句。

分组进行抢答比赛,每出现一个字,学生都有3秒的思考时间,举手抢答,说出正确答案即获胜;如果都没有猜对,可出示下一个提示字,规则同上。

教师可自行补充其他诗句。

学生需正确答出诗句,再说明诗句的出处。

通过互动游戏引出本课内容。

新知探究《游山西村》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小组讨论作者及其作品,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填空的内容。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有助于把握诗歌风格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二、诗歌朗读【活动内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学生听范读音频,把握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再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三、诗歌赏析【活动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出示课件中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看法,共同梳理概括。

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蕴含的哲理。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3.颈联描绘了什么画面?引导学生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这五首诗,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从练字、赏句的角度品味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走进我国古代文化长廊,优秀诗歌灿若繁星,名家大师层出不穷,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五首》,去感受古代大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光辉哲理与思想启迪……二学习《登幽州台歌》(15分钟)(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右拾遗”属唐朝时的小官,是咨询建议官员,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监察科科长。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设计意图】诗歌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能根据作者写实诗时的心情、经历等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要读准字音,借助解释理解“悠悠”“怅然”的意思。

2、抽查学生自读情况。

3、明确诗歌节奏。

【设计意图】诗歌言简意赅,多读能让学生增强语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快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赏析作品1、根据作者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作者看不到明君而产生的伤心难过的心情。

2、诗句解说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这个词的运用,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岳》、《赤壁怀古》、《钱塘湖春行》五首经典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五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对五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a. 《登鹳雀楼》:王之涣,描绘壮丽景色,表达奋发向上的精神。

b. 《凉州词》:王翰,反映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表现豪放之情。

c. 《望岳》:杜甫,赞美泰山的雄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d. 《赤壁怀古》:苏轼,缅怀历史,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e.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描绘美丽的湖光山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3.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诗歌,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王之涣,奋发向上b. 《凉州词》:王翰,豪放之情c. 《望岳》:杜甫,热爱祖国d. 《赤壁怀古》:苏轼,忧国忧民e.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寺》《己亥杂诗》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相关的语言,了解作者。

2.能基本赏析诗五首。

教学重难点能基本赏析诗五首。

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陈子昂、杜甫。

2.背诵《登幽州台歌》《望岳》并加以赏析。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登幽州台歌》情景激趣陈子昂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

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

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的确有才,而且有个性。

这样一个有才有个性的人虽然曾受到重用,但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此诗以独特的形式和高超的表达技巧受到了高度评价。

黄周星在《唐诗快》卷二中评价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今天我们学习此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千古之叹: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第二步,细读课文,梳通诗意抽学生叙述诗意: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小结: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第三步、背诵《登幽州台歌》并加以鉴赏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有对时世的感伤,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以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衬托作者的孤独感伤,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助的情绪。

4.你对本诗有怎样与众不同的见解?5.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学习《望岳》情景激趣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第二步,细读课文,梳通诗意抽学生叙述诗意: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第三步、背诵《望岳》并加以鉴赏1.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写望的?明确:“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或俯视)。

小结: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岱宗”两句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写出泰山之高与地里位置。

3.“造化”两句中的“钟”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4.“荡胸”两句中的“决眦”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也蕴含了作者对泰山的极度喜爱之情。

5.“会当”两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6.你对本诗有怎样与众不同的见解?7.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作者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练习。

2.背诵《登飞来峰》《己亥杂诗》,基本理解大意,列出不懂之处。

第2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王安石、龚自珍,积累语言。

2.背诵《登飞来峰》《己亥杂诗》并加以赏析。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登飞来峰》情景激趣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卒谥文。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今天我们学习此诗,一起来感受作者的宽阔情怀,以及诗中表达的哲理: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1.抽学生叙述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2.老师评点强化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1.“千寻”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明确: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2.诗的第二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态,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3.“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明确:比喻奸邪小人。

小结: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4.诗的第四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的气概。

小结: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5.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6.学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学习《己亥杂诗》情景激趣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

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深的造诣,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宜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

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