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_论述题汇总 (1)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答:马杰在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从理论与技术。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1)可观察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2)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目标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

行为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衡量学习效果的行为最低要求。

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方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3、提问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教师提出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确定学习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是在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没弄明白。

第二,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第三,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评价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显示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正常健康的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心理学教育学简答题

心理学教育学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5、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6、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7、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8、性格结构是有哪些特征组成的?9、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0、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11、11、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6分12、注意在教学中应用的规律?6分13、小学品德教育运用到的心理学方法?4分14、小学儿童能力差异的表现?4分15、什么是“全员德育”?谈谈从学校层面应该如何实施“全员德育”。

16、什么是“讲授法”?它有哪些基本方式?简述其特点。

17、简答课堂板书的原则是。

18、简答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19、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0、简述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l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

21、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没一学科的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分析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和主要策略。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水平。

4.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5.实施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教学评价: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2.教师角色的多重性: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2.树立学习榜样。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4.树立榜样时注意: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2.榜样的示范行为具有可信任性,真实有效。

3.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6.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因素:1.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察觉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

3.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和洗那窜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

4.还有间接因素,即教师的心理状态。

7.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曾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8.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9.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布鲁纳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

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

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

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成长和成熟。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9)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论述题

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情景的参与者单独或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只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认知结构:是指一组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十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于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5.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

命题按层次网络结构储存,相互有联系的信息组成网络。

6.专门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在相应的专门智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

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

7.酝酿效应: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复杂的或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概念②对任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抗拒诱惑: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为上不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0.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事实出发,如实地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自变量:即客观刺激变量,是指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常见的自变量因素有外部刺激、被试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等。

3、成就动机:是在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个体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是人们渴望成功、避免失败的欲望倾向。

4、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品行。

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5、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基础.6、自我效能感:新行为主义者班杜拉提高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努力程度。

7、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其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现有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9、认知方式: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又称认知风格。

认知方式不仅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而且影响人的社会行为。

10、专家型教师:即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就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声调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教师。

11、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

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

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科学心理学独立于1879年,而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02-03。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1。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

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

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对自尊的影响。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10。

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措施;特点:过分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或以攻击作为“防卫性”手段等;教育措施:特设教室计划;生活空间会谈法;2、简述学生认知性格的主要差异;1场依存和场独立性;2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3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4冲动性思维与反省性思维3、试述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原则;教育目标:1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以便获得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交经验;2学习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以便能在生计上独立自主;3学习安逸而独立的情绪反应,以便在校与在家均能有适当的情绪经验;4学习良好的清洁、保健习惯,以维护健康的体格;5学习基本课程,以获得必要的基本“工具”;6学习正当娱乐的能力,以求闲暇的充分利用;7学习如何成为家庭成员,以便在家充分扮演其应有的角色;8学习如何成为社会的成员,以期能在社会上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教学原则:1设法让儿童不再遭受失败;2让儿童立即获得其学习或工作的结果;3尽量做即刻性增强,以激励其正确的学习动机;4寻求儿童能做最佳表现的学习难度;5将教材做有系统的组织与提示;6尽量使进度作小幅度的跟进;7注意学以致用,尽量运用学习的正迁移作用;8做必要的重复与练习,必要使使用过度学习;9将学习安排做适当分配,避免集中学习;10避免同时学习过多概念,防止概念混淆现象;11经常做提纲挈领式的整理学习,以存精;12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13尽量采用个别化教学法;4、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特征及教育措施;特征:1不能就席端坐;2端坐不动;3显现其他症候;教育措施: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仍以个别处理为主,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新的教学法的实验探索,最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修正法;5、什么是加速制教学策略、充实制教学策略和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加速制:禀赋优异儿童所学与一般儿童相同,只是加速其速度,缩短其修业年限;充实制:禀赋优异儿童的学习效率高,而在当前教学体制的限制下,只能保持与一般儿童相同的教学进度;特殊班级制:集中禀赋优异儿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6、简述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1可教育者智商在50—75之间;2可训练者智商25—49之间;3保护对象智商在25以下;7、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1动机来源: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2内容和性质:正确和错误的动机;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好,效果好;9、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10、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1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3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4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11、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12、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运用: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口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第1题衡量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第2题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试点;A.2006B.2007C.2008D.2009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略第3题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第4题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这三个基本特征;第5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第6题“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第7题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更为重要;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第8题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策略;第9题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10题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第11题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第12题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它和问题行为的概念是不同的;第13题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第14题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第15题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心理自我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第16题年,科举制被废除;A.1904B.1905C.1911D.1912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第17题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第18题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效应是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B.皮格马利翁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晕轮效应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选项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关于任务难度和动机水平的理论;B项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关于期待影响学生成绩的理论;C项罗森塔尔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D项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中的一种现象;本题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第19题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着名的教育学着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20题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A.信度B.效度C.常模D.标准分数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一个测验测量某种属性或特点,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第21题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激励作用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小学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本题考生只要在题干中抓住“活动效果”一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22题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第23题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第24题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该同学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显然是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意志的控制,属于自我监控,也称为自我调控;第25题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得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第26题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A.位置记忆法B.死记硬背C.缩简和编歌诀D.语义联想法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第27题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第28题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第29题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认知者的经验B.认知者的性格C.认知者的品质D.认知者的需要参考答案A,B,D试题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第30题“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A.禀赋B.家庭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参考答案B,C,D试题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第31题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发展功能D.管理功能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略第32题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1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选择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基本范围,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3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第33题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A.中心B.学生中心C.课堂中心D.书本中心参考答案A,C,D试题解析: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课本,通过课堂讲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第34题最近发展区参考答案: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第35题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第36题教育民主化参考答案: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制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第37题精细加工策略参考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第38题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参考答案: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喜怒哀乐等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其次,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机体活动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降低有机体活动的效能,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最后,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察言观色”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别人的思想和态度;第39题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参考答案: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第40题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参考答案: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学习上;2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主要是指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第41题简述老师的观察力特征;参考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着,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五、论述题10分第42题试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参考答案:为了更好地和教学实际结合,加涅在八类学习层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等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3言语信息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的学习,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的学习,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这五类以结果分类的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到达教学目标铺平道路;六、材料分析题第43题新课改来了,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一些中老年,对新课改一时难以适应,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了几十年,突然说要课改,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扭转不过来;针对以上材料,请给这些教师完成角色转变提出建议;参考答案:不同的课程对教师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生变化——由使学生适应学校要求变为适应学生发展;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课程资源也不限于学校内部,扩大至社区;确立了新的三维目标;由于背景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学过程中更多履行多样化职责,更多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进师生关系;教师间合作广泛;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密切与家长和社区合作,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教师要实现这些角色变化,可尝试制订角色发展规划;制订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认识自我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第44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参考答案: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1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解决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作业法2.按照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其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3.智力的群体差异不包括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4.下列不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列提纲B.做笔记C.利用图示D.利用表格5.学生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选D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校内外或校外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选A解析能力的高低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靠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3.选D解析智商分数差异属于个体差异;4.选B解析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5.选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的知识,所以是下位学习;二、简答题1.解析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单题、论述题、填空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单题、论述题、填空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单题、论述题、填空题)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二到高三阶段);(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正确答案:【(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3、教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精加工策略?正确答案:【1.课堂教学速度适当;2.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3.在知识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4.训练学生选择、运用和调整精加工的方法。

4、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哪些角色?正确答案:【1.教书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执行者和教学过程监控者的角色。

2.育人的角色:言传育人者和身教育人者。

3.管理的角色: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

4.代理的角色:家长的代理者5.研究的角色:知识的学习者和教育的研究者。

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关于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正确答案:【 1.阶段1 性反感期 2.阶段2 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阶段3 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阶段4 浪漫的恋爱期2、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正确答案: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评人到评己4.从片面到全面。

3、简述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正确答案:【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4、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1)测验长度(2)测验项目的质量(3)样本的性质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关于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正确答案:【 1.阶段1 性反感期 2.阶段2 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阶段3 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阶段4 浪漫的恋爱期2、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正确答案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评人到评己4.从片面到全面。

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

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

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

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

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

(2).程序化阶段。

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韦纳认为,个体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

只是不同的人在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归因时,以上几项因素所起的具体作用会有不同。

韦纳又把这些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性(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

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例如,当学生把考试成绩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时,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信心,同时学习动机也更强。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通常情况下,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你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在寻找和明确问题方面你是否曾受过任何正规的训练?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心预测201604简答以及论述题1、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教育、教学具有哪些影响?性格处于个性结构中核心地位,而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又是道德品质,因此,大部分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具社会评价意义。

从意义上来看教师的性格,就能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教育、教学有显著的影响。

(1)教师的性格特征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因此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学生影响极大。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教师的性格特征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由热情的教师教过的儿童,比由冷漠的教师教过的儿童乐于助人。

热情使教师成为更有效的教师,成为同情和帮助人的榜样。

因此,教师应该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的性格特征,从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和激发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气氛。

(2)教师的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性格特片通过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反之,也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

“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热望而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关心、亲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

(3)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教师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要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重视培养和陶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具有自信、坚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等优良性格。

2、教师与学生为什么容易发生冲突?(师生冲突的原因)(P429)师生冲突是指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究其原因如下:(1)由于角色地位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

教师是成人群体的体现者,成人社会把权威给予教师,学生要服从权威,接受教师领导。

教师代表成人社会,他的期望要求与学生自发性生活愿望常常不尽相同。

因此,一旦教师和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就容易发生冲突。

而且,这种由于角色地位不同所造成的冲突可能长期存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一)》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一)》
7. 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五个方面。
名词解释:
1. 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2.
(五)研究设计者是否以某种方式曲解了结果。
(六)能否有理地肯定这个结果不是由机遇产生的。
(七)这个特定的研究结果是否适于其他类似的情景。
(八)这个研究能重复吗?
论述题:
1.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请谈谈你的看法。(10分)

2.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0分)
(一)理论意义
简答题:
1. 舒尔曼(Shulman,1987)认为,专家教师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7分)
①所教的学科知识。
②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
填空题:
1. 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
2.
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新教师一般都关心以下八大问题: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因材施教、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教学组织和管理、备课不充分和处理学生的个别问题。
5.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选D)
A 1903 B 1908 C 1913 D 1924
6.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选A)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1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1.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②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③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1.3聚合式交叉设计的优点:①在短时间内既能了解各个年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生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②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1.4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客观性原则:①坚持实事求是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研究的目的②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1.5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发展性原则:①要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②要坚持教育是促进一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1.6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①始终牢记所研究的对象是人,要考虑所施加的实验条件对其心理发展的当前和长期影响,特别是要主注意这些条件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那些不利影响②明确教育研究对学生心理发展锁起的主导作用,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不能为研究而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③尽量控制实验研究中一些意外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1.7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②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③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1.8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这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②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又让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③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1分(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分(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分(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分(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1分2.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答(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1分(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1分(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1分(4)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1分(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1分4.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2分(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1分(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1分(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1分5.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和发展的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6.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分(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1分(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重点1、简述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的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化。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唯一区别是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去发现。

因此,发现学习可以是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也可以涉及运用、问题解决、创造。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注重掌握学科的结构,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必然会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因此,他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校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联系:都认为学习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都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重点2、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要:1、个体、环境和行为时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在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受奖的榜样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3、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观察学习受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支配。

重点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必考教育学心理学简答论述及答案

必考教育学心理学简答论述及答案

教师招聘经典简答论述题1.简述教案的内容。

2.你如何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3.简述教师如何树立威信。

4.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策略有哪些?1.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2.(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指教学不仅要面向好学生,也要面向差学生。

对待学生应当一视同仁;(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

3.(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这堂课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一些理念: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映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老师及时地化解矛盾,转变教学策略,科学而恰当地引导学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老师将科学课上成一场生动有趣的爱心教育课,取得了比上科学课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书育人,陶冶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1.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2.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2.(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必看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必看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必看简答题、论述题题库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简答和论述题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①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②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

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①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②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③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布鲁纳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简答题集锦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