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植物化石

合集下载

第十章 沙生植物

第十章   沙生植物

第十章沙生植物第一节柽柳科Tamaricaceae识别要点:•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小,鳞形,互生;花小,两性,总状或圆锥花序;蒴果,种子小,有毛。

种类及分布:•5属100种,中国3属(红砂属、柽柳属、水柏枝属)32种,产西北、华北、西南。

•喜光,耐干旱,耐盐碱,深根性,常生于干旱荒漠地区。

柽柳属Tamarix约90种,中国18种,产西北、内蒙古和华北干旱地区。

喜光、耐旱、耐盐碱,水土保持树种,有些种类枝条可编筐,有些种类栽作观赏。

一、柽柳Tamarix chinensis(三春柳,红荆条)中国特有树种。

喜光,既耐土壤干旱又耐水湿,更耐盐碱,为黄河及淮河流域优良的防风固沙和盐碱地改良树种,经种植柽柳后的盐碱地,含盐量可大为下降。

二、多枝柽柳(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产西北、华北各省。

以新疆沙漠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为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造林先锋树种。

嫩枝叶为良好饲料,枝条可编筐;根部寄生肉苁蓉为著名中药胡颓子属Elaeagnus L.植株被银白色鳞片;枝常具刺。

单叶互生;花两性,花萼筒状,上部4裂,雄蕊4与,萼裂片互生;坚果核果状。

我国约55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及以南较为普遍。

沙棘属Hippophae枝具刺,1年生枝密被鳞片或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对生或轮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2裂;坚果,呈浆果状。

5种,我国均产,主产华北、西北和西南。

第三节藜科Chenopodiaceae梭梭属Haloxylon识别要点:灌木或小乔木;枝对生;叶退化为鳞片状或不发育;花单性,花被片5;苞果,果皮育种皮帖伏。

•分布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现状渐危种。

梭梭又名琐琐,在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虽均有分布,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樵采及挖掘肉苁蓉,破坏极其严重,分布面积日趋缩小。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1500,仅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2600。

梭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树冠常年经受烈日的烘烤和狂风的撕扯,但却执着地吸取着大地的精华,并用其来之不易的精华毫不保留的滋润着荒漠肉苁蓉。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讲解学习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讲解学习

石属于古生物遗物的化石。)
• 1、化石形成的过程 :(1)当动物死亡后,软 体组织被分解,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 下来。(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 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3)数千年后 ,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 地表的地方。(4)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 暴露出来。
• 即:动物死亡→被沉积层包围→矿物化→地壳 运动→接近地表
让我们看看化石吧
植物化石
三 叶 虫 化 石
化石群落
石鱼 类 化
石两 栖 类 化
琥 珀 昆 虫 化 石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复原图
中华龙鸟




珀 中





•化石:是在底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其中,三叶虫、琥珀、硅化
木、植物化石、鱼虾化石属于古生物遗体的化石;鸟的羽毛化
•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 个因素是基本的:
•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 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 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渡渡鸟。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恐 龙
渡渡鸟
奇虾
因为生物的出现是经过数亿年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而来的地 球环境一直在变(小到火山爆发、森林减少大到沧海桑田)任何一种生物也 都在进化中适着,适者才能生存,如果这一物种全都没能适应,那就会从地
• 2、困惑二: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 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

第十章第四纪地层§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两条:生物地层学原则(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旋转式前进、全球性)、气候地层学原则(气候演化的阶段性、旋回性、全球性)。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1、岩石学方法(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因和风化程度)颜色:深—老,浅—新;由老到新为深红-红-红黄-黄-灰;成分:碎屑矿物含量变化(稳定矿物比例及所含稳定矿物的类型);结构与沉积构造: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分选以及形态等;特殊的标志层:沉积层、构造界面等。

2、古生物学方法(很难找到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鉴定价值的化石)方法:利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

3、地貌学方法:要考虑高程、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等。

接触关系:a、切割(老的被切);b、掩埋(老的被);c、过渡(同时异相)4、年代学方法: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其他。

5、古气候学方法:气候旋回—间冰期与冰期。

干湿地层的划分:a、植物化石:草本为干,木本为潮湿温暖;b、沉积物:黄土为干,红土风化壳、石钟乳、冲积层为潮湿;c、化学元素:CaCo3含量高为干,低为潮;AiO2/AlO3比值越小越湿热。

6、构造地质学的方法: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的褶皱和断裂等。

7、古人类与考古学方法: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特点;8、其他方法以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各种年代学方法为必要条件,气候、古环境古气候为补充。

§2、中国第四纪地层一、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1、基本特征:南方地区洞穴地层发育,华北地区以河湖相地层为主,黄土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发育较多冰碛地层,东部沿海发育海相地层。

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东部的构造下沉区地层多为整合接触,变化弱;西部第四纪地层内部出现了角度不整合且强烈。

2、分区:华北-东北区、西北区、青藏高原区、华东-华南区、西南区和东部海区。

二、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1、华北亚区:(1)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p1n)a、地点: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泥河湾村;b、岩性:一套河湖相砂砾、砂、粘土沉积物;c、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d、时代:Qp1,早更新世。

10、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0、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2 . 辛普森假说
英国气象学家G.C.辛普森(Simpson)1934 年提出:太阳是变光恒星,其辐射量随时间 而变化,从而引起地球气温变化,导致冰期、 间冰期的出现。
3.弗林特假说 新第三纪---更新世早期地壳上升到足够 的高度,大量积雪并形成冰川,然后,由 于太阳辐射波动变化(辛普森假说)便出 现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气候交替变化。
冰 期---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
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极地(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推 进(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 迁移和部分灭绝。
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 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 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同样引起 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第十章 第四纪气候变化
➢ 一.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 ➢ 二.第四纪气候变.化 ➢ 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基本概念
天气--某一地区、某一时刻、某一条件下的大 气物理状况。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具有特征的天气状态 综合。
气候包括温度和降水等情况。年均温,甚至以十 、万、 十万为单位。
气候反应经常性的天气,同时也包括特殊性的天气。
一.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
地质历史上的5大冰期 – 早元古代冰期:2.3Ga. B.P – 晚元古代冰期:800~600 Ma. B.P – O~S冰期:500~450 Ma. B.P – C---P冰期:300 Ma. B.P – Q冰期
冰川活动总的特点
➢ 持续时间:上千万年 ➢ 间隔2.5亿年 脉动形式
暖冷
间冰期 冰期
比冰期更小的气候期
冰阶--一次冰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冰 川发展阶段。其范围小于该冰期的最大范 围。
间冰阶--2个冰阶之间相对温暖的气候 寒冷阶段,某些地区的冰川可能消失,但 是是局部的。

药用植物学-第10章-裸子植物门

药用植物学-第10章-裸子植物门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少数同株;雄球花由数对苞片组合而成,形成假花被,每苞中有一雄花,花丝合成一束;雌球花由多数苞片组成,仅顶端具1-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有顶端开口的囊状假花被,包于胚珠外,胚珠1,具1层珠被,珠被上部延伸成珠被孔(管),自假花被开口处伸出。
06
小枝对生或轮生,节明显,节间具纵沟,茎内次生木质部具导管。
胚珠裸露,产生种子 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种子无果皮包被,子叶2至多枚。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大小孢子叶分别聚集成大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囊及其外围结构形成胚珠,小孢子囊形成花粉囊,小孢子形成花粉粒。
01
具多胚现象 :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而成;或是由于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
裸子植物在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因此称为裸子植物。
3
2
1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体发达 多为高大的乔木、灌木,或稀为落叶乔木。叶针形、条形或鳞片状,有的为扇形或羽状分裂,一般无托叶。
配子体退化微小,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世代交替明显,孢子体(植物体)占优势。配子体简单,雌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受精作用不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片状脱落。叶片螺旋状着生,排成2行,披针状条形,常弯曲,长4~13cm,上面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生于叶腋,每个雄球花有雄蕊6~16,生于苞片上;雌球花总梗长15~20mm,生于小枝基部,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种子4~8枚,长卵形,核果状,假种皮熟时紫色。
雄球花有7~8枚雄蕊,花丝合生;雌球花单生枝顶,有苞片4对,雌花2朵。

植物化石——精选推荐

植物化石——精选推荐

植物化石植物化石是指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

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

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沈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

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目录1概念2发展3形成4研究5分类6古生物学1概念植物化石1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2发展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某些希腊学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区有鱼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所大大迷惑。

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并正确地认为地中海曾淹没过那一地区。

公元前400 年亚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机物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结果。

他的一个学生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50 年)也提出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

第十章裸子植物ppt课件

第十章裸子植物ppt课件
裸子植物 雌(雄)球花
雄蕊 花粉囊 花粉粒(单核期)
珠鳞(心皮或雌蕊)
珠心 胚囊(单细胞期)
蕨类植物 大(小)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 小孢子囊
小孢子
大孢子叶
大孢子囊 大孢子
中中药药080级4级用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
一、形态特征 1、孢子体发达 2、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 3、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4、具颈卵器构造 5、常有多胚现象
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1、黄酮类 2、生物碱类 3、树脂、挥发油、有机酸等
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常有栽培。大孢子叶和种子(有毒)能理气止痛,益 肾固精;叶能收敛,止痢;根能祛风活络,补肾。
中中药药080级4级用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双黄酮类多分布在银杏科、柏科、杉科,如柏科植物含柏双黄酮 (cupressuflavone),杉科和柏科含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特别是穗花杉 双黄酮(amentoflavone)在裸子植物中分布最普遍。
银杏叶中含银杏双黄酮(ginkgetin)、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去甲银 杏双黄酮(bilobetin)。银杏叶总黄酮制剂用于治疗冠心病。
胚囊(雌配子体)
胚珠 珠心(大孢子囊) (着生于大孢 珠被(大孢子囊 子叶,即心皮) 外侧附属物)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化石》教案教案一: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2.掌握化石的使用和价值。

教学内容:化石的形成与分类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介绍化石是通过植物和动物在地层中埋藏和保护下形成的,分为脆性化石、凝灰化石、胶状化石和煤化石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类化石。

例如,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Step 4: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化石的挖掘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并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清洗和保存。

Step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总结一下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

Step 6:拓展延伸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化石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在古生物学、地质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和分类方法的描述及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对学生的化石挖掘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且能够保护好化石样本。

教案二: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研究意义。

2.掌握化石的保护和保存技巧。

教学内容: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石样本和介绍化石的破坏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保护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化石的研究意义。

Step 2: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讲解化石的保护方法和保存技巧。

包括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定期进行清洁、存放在稳定的环境中等。

Step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化石保护和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通过讲解一些曾经遭到破坏的化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化石的珍贵性和需保护性。

地质瑰宝:植物化石究竟记录了什么?

地质瑰宝:植物化石究竟记录了什么?

地质瑰宝:植物化石究竟记录了什么?几亿年前的植物都长什么样子?小桔今天用植物化石带你走进几亿年前的植物世界~01巴拉曼蕨Baragwanathia巴拉曼蕨(Baragwanathia),石松类植物,植物高约30cm,叶呈长条状,紧密螺旋着生。

这种植物的化石记录是从志留纪至早泥盆世,发现的地点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

巴拉曼蕨(Baragwanathia)化石,与单笔石(Monograptusthomasii)(最左上角的化石)化石一起保存,笔石化石为该地层的时代提供了重要证据。

澳大利亚,志留纪。

02BarinophytonBarinophyton 目前有两个钟,B. obscurum and B.sibericum,尚无中文翻译名称,化石记录从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

Barinophyton 的生殖部分为具有独立小型叶的孢子叶球——这符合石松植物的特征,可是这种植物的茎干却与石松植物显著不同,缺乏明显的小型叶。

散生的叶在各地泥盆纪地层中曾有报道。

目前对Barinophyton的分类位置存在很大争议,也有人将这种植物放在工蕨类中。

03Cooksonia地质时代:志留纪产地与地层:Bertie Group ,Buffalo, New York这是非常难得的早期陆生植物化石,更难得之处还在于这种植物化石和一种蝎子一同保存。

图中条带状的就是该植物化石,而团块是蝎子动物的外骨骼。

05柏树球果化石名称:Cypress Cones时代:渐新世地层:Muddy Creek Formation产地:美国Beaverhead County, Montana柏树化石比较罕见,类似的植物化石标本在本版也有过贴图。

本化石罕见之处在于柏树的枝条和生殖部分一同得到了保存,并有机连接。

此图为雄球果化石。

化石保存清晰。

06贝壳杉Agathisbbs纲:松柏纲Pinopsida目:松目Pinales科: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属种:侏罗纪贝壳杉Agathis jurassicab时代:中侏罗世 Middle Jurassic化石产地:澳大利亚Farrs Hill, Glugong, New South Wales 地层:Purlawaugh Formation本化石是杉树类植物的一段枝条,在分类上被归为侏罗纪贝壳杉Agathis jurassica。

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与跨学科融合

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与跨学科融合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将按照你的要求,为你撰写一篇关于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与跨学科融合的文章。

一、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1.植物活化石的意义与价值在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中,植物活化石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资源。

它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和接触到生长在地球上几百万年的古老植物,还可以引导他们对生命的探索和对自然的尊重。

通过观察植物活化石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可以引发孩子对生态系统的思考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2.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设计在设计植物活化石教案时,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植物活化石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

可以设置植物活化石的展示区域,定期进行植物活化石的观察和记录,并且组织孩子们进行植物活化石的保护与研究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操作中感受到植物活化石的魅力和生态意义。

3.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通过植物活化石教案的实施,可以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神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植物活化石的生态探索,让他们了解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珍惜自然的情怀。

二、植物活化石教案的跨学科融合1.科学与生活的融合在植物活化石教案中,可以融入科学知识,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植物活化石的生长过程、生物特征等,学习植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语言与艺术的融合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植物活化石的认识和感受,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植物活化石的理解和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健康与品德的融合在植物活化石教案中,可以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了解健康与品德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幼儿园植物活化石教案的生态探索与跨学科融合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化石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知道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2. 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2. 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化石、地质图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地质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化石,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讲解化石的概念:介绍化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3.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化石和地质图,分析化石的分布规律。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化石知识。

2. 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思考化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化石,增强学生对化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对化石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化石知识的复习和应用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化石产地,加深他们对化石知识的理解。

2. 开展化石收藏活动,让学生亲手挖掘和修复化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化石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由焦启源的植物化石引出的一段往事

由焦启源的植物化石引出的一段往事

36化 石2024年 第1期化石新知化石春秋傅 强对于焦启源这个名字,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会感到陌生。

作为曾经颇有名望的植物学家,如今很多植物学圈内的人可能也不知焦先生大名了。

焦启源其人焦启源,字养斋,江苏镇江人。

1923年焦启源先生毕业于金陵大学,留校任植物学助教。

1933年赴美留学,分别于1934年和1936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回国后焦启源曾先后任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教授,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主任。

1948年-1949年,任南京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主任。

1952年后任复旦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上海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在焦启源先生还是金陵大学植物学助教时,他最初将江阴红豆鉴定为花榈木(OrmosiaHenryi Prain ),但后经与时任美国纽约植物园主任的梅里尔(Elmer Drew Merrill )博士一起核对馆藏中国红豆标本,在听取金陵大学植左图:焦启源先生;右图:焦启源所著的《江苏禾本科植物(KIANGSU GRASSES )》37化 石2024年 第1期物系主任施德蔚博士(Albert N . Steward )建议后,按惯例将其定名为Ormosia taiana C. Y. Chiao (戴氏红豆)。

1933年,焦启源的论文发表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的外文丛刊“Sinensia ”上,题为“来自江阴之红豆新种”(A new species of Ormosia from Kiangying )。

1937年,金陵大学的林学家陈嵘(1888-1971)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正式使用“江阴红豆树”的名称,拉丁名采用了焦启源的定名。

1930年金陵大学与美国纽约植物园(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和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植物园真菌标本室(Herb. Arn. Arb. of Harv. Univ.)签订合同,共同开展黔、桂、湘、鲁、赣等省的植物标本采集。

解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解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解读常见的古生物化石一、植物化石地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属于植物界,在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中就发现了最原始的蓝藻类和菌类化石。

太古代及早元古代是原始藻类的时代,元古代中期到奥陶纪是海生藻类植物繁盛的时代,志留纪到石炭纪是陆生孢子植物繁盛时代,二叠纪到侏罗纪是裸子植物时代,从白垩纪到新生代则是被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一般情况下,植物化石观赏石主要来自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孢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少部分为新生代的被子植物。

由于古生物都与特定的地史时期相联系,不同地质时代产生不同的化石,因此采集古生物化石必须在一定的地层(沉积岩)中去寻找。

化石采下后还需经过适当加工,按古生物的生态特点在围岩底托上把化石剥离成高浮雕状,且保持化石表面的全部细节,但绝对不能仿雕,因为仿雕其实就是在做雕刻品,已与化石没有什么关系了。

也有的人在加工化石观赏过程中把化石(如角石、贝壳、珊瑚等)完全从围岩中剥离下来,成为一个个单体,甚至表面还抛光,这实在是画蛇添足之举。

一个单体古生物化石的观赏价值往往要大打折扣。

树化石树化石又称“木石”,是植物化石中的大宗。

大约在1.5亿年前,在洪水冲刷下,成片的树木逐渐被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藏,在密封和高温条件下,经过含硅的地下水长期硅化,就形成了“硅化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树化石。

后来,几经地质变迁,陆地上升,使得埋藏在地下的树化石重见天日。

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树化石的记载。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记载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宋代文人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对“松化石”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在浙江省东阳县和永康县,“松老皆化为石”,“一夕大风雨,松林忽化为石”,“大者径二三尺”,也有“小如拳者”。

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

树化石属硅化木类,还可细分为蛋白石硅化木、玛瑙硅化木和普通硅化木。

蛋白石硅化木以蛋白矿物成分为主,玛瑙硅化木以玛瑙即“玉髓”矿物成分为主,普通硅化木是由隐晶质“交代”而成。

树化石在我国分布很广,新疆、辽宁、山东、云南、北京、河北、山西、江西、福建、四川、甘肃等许多省市,都曾发现了树化石。

木化石知识点总结

木化石知识点总结

木化石知识点总结1. 木化石的形成木化石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质历史长期过程中,由植物遗体在泥炭、煤层、页岩等沉积岩中经过长期的沉积作用和地质变质作用而形成。

通常情况下,木化石形成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植物遗体的埋藏:植物遗体落入湖泊、河流或海洋中,经过长时间的沉积作用,植物遗体被埋藏在泥沙中。

(2)沉积作用:植物遗体被埋藏后,在地壳活动和地质过程的作用下,植物遗体所在地区发生沉积作用,由于不同地质条件形成了泥炭、煤层、页岩等不同类型的沉积岩。

(3)地质变质作用:植物遗体所在的沉积岩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质作用,例如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下,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热分解和固体变质作用,形成了木化石。

2. 木化石的分类根据木化石的形成方式和地质特点,木化石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1)煤化木:煤化木是由于植物遗体埋藏在煤矿中,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发生热分解,形成了煤化木。

煤化木多见于煤层中,保存完整的植物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收藏价值。

(2)树木化石:树木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长期过程中,由木质植物遗体在沉积岩中发生木质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

树木化石有的使用绝对年代测定方法,可以确定地壳运动、古气候环境等地质问题。

(3)矿物化木:矿物化木是在地质历史长期过程中,由植物遗体在矿床、石英脉等地质构造中发生矿物化作用而形成的木化石。

矿物化木含有大量的石英、方解石等矿物成分,保存了植物遗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3. 木化石的地质意义木化石具有重要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意义,可以为地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依据:(1)指示地质年代和古环境:木化石的形成年代和地质环境对研究区域的地质历史和古环境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通过对煤化木、树木化石和矿物化木的研究,可以确定煤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古地貌特征。

(2)探明地下构造和矿产资源:木化石的分布和类型和地下构造和矿产资源密切相关,通过对木化石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地质特点的研究,可以为地下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植物学 裸子植物

植物学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胚珠和种子为心皮 所包裹,并由子房、花柱、柱头构成雌蕊,花粉在 柱头上萌发,双受精的胚乳,最后形成果实。
松 属 的 珠 鳞 和 胚 珠
被 子 植 物 生 活 史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与蕨类和被子植物的名词对照
孢子植物 蕨类植物 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 大孢子叶 小孢子囊 大孢子囊 小孢子 大孢子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胚珠:特化的大孢子囊,外 面有保护的珠被。大孢子囊 内的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 分裂形成4个排列成链状的 大孢子,由大孢子萌发形成 雌配子体,雌配子体或产生 颈卵器,或形成7细胞8核 的胚囊。
花粉管:由于大孢子不再采取孢子囊破裂,把大孢子散布出去 的方式,改为在大孢子囊内萌发,最后形成雌配子。这种以逸 待劳的方式,需要一种工具,将雄配子送到雌配子旁,这就是 花粉管,它作为一种运送雄配子的工具,使植物的受精过程终 于摆脱了水的限制。
经济价值:风景行道树,木材,种子药食兼用,叶提取 银杏内酯,用于治疗心血管病。
苏铁纲与银杏纲比较
体态上、木材结构、生殖结构差异极大; 雌雄配子体发育,有性生殖过程与行为高度一致,胚的发育
与种子结构相似: ① 花粉管兼具吸器用;精子陀螺状,大型,有多数鞭毛;
但成熟的银杏雄配子体有6个细胞,成熟的苏铁雄配子体 仅5个细胞,少1个营养(原叶)细胞; ② 胚珠具花粉(贮粉)室与颈卵器室;珠被内外层皆有维 管束通过到只有内层有维管束。 合子经多数游离核分裂后才开始胚的分化; 种子外种皮肉质化,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但苏铁的内 外种皮均有维管束通过,银杏只有内种皮有维管束通过。
种子是两个孢子体世代和一个配子体世代结合的产物。 \胚来源于受精卵,是新一代孢子体; \胚乳来源于雌配子体; \种皮来源于珠被,是老一代的孢子体。

中国植物大化石记录

中国植物大化石记录

中国植物大化石记录一、古生代植物古生代是地球上植物演化的重要时期,中国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植物化石记录。

古生代植物主要包括菌藻类、蕨类、种子植物等,这些植物在古生代晚期演化出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群落结构。

1. 菌藻类:古生代的菌藻类化石记录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藻类、海绵、珊瑚等。

这些化石记录了中国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2. 蕨类:蕨类是古生代陆地植物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古生代蕨类化石的发现也十分重要。

这些化石记录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生长方式、繁殖方式等,对于了解古生代植物演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种子植物:古生代晚期,种子植物开始演化并在地球上迅速繁衍,中国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丰富的种子植物化石记录。

这些化石记录了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方式等,为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二、中生代植物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繁盛的重要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丰富的植物化石记录。

中生代植物主要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1. 裸子植物: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的重要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丰富的裸子植物化石记录。

这些化石记录了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方式等,为研究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中生代开始繁盛,中国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丰富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

这些化石记录了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方式等,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同时,这些化石也反映了中生代生态系统和群落结构的演变过程。

三、新生代植物新生代是地球上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的重要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丰富的植物化石记录。

新生代植物主要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

1.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继续繁盛,中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丰富的被子植物化石记录。

这些化石记录了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方式等,为研究被子植物的演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植物化石
植物分类
第十章植物化石
• 1、茎:植物体的一部分,具有分枝的能力。 • 茎的分枝:原始茎是一个未分化的轴,分枝:呈二歧
式分枝、不等二歧式、二歧合轴式、单轴式、合轴式。
第十章植物化石
• 质地分类: • 木本植物:有次生木质部。 • 乔木:木本植物中高大并有明显主干。 • 灌木:没有明显主干而呈丛生状态。 • 草本植物:不具次生木质部。
第十章植物化石
• 2)单叶和复叶。 • 单叶:具有一个叶片。 • 复叶:—个叶片分裂成几个裂片或几个小叶。
第十章植物化石
• 羽状复叶:复叶的小叶排列在轴的两侧呈羽状。其小 叶称羽片。
• 掌状复叶:复叶的小叶生于叶柄的一端形如手掌。
第十章植物化石
• 3)叶的轮廓形态:
• 叶和羽片的形状, 常见有:线形、披 针形、卵形、椭圆 形、心形、肾形、 舌形、扇形、楔形, 镰刀形、匙形等。
第十章植物化石
• 网状脉:侧脉或支脉分叉
并互相结成。
• 平行脉:叶片或羽片不具中 脉,叶脉全部彼此平行。
• 放射状脉:由叶基向叶缘呈 放射状排列。
• 弧形脉:自叶基呈弧形伸出, 在叶尖汇合。
第十章植物化石
• 3、根:原始的高等植物
没有真正的根,如裸蕨纲植物。

多数植物的主根直立向
下生长,并在主根上长有支
第十章植物化石
针形叶
披针形叶 肾形叶 三角形叶
心形叶
楔形叶
第十章植物化石
椭圆形叶
• 4)叶的边缘特征

全缘、锯齿、重锯齿、波状、羽状浅裂、羽状深
裂、羽状全裂或掌状分裂等。
第十章植物化石
• 5)叶的顶端形态
• 急尖、渐尖、钝圆、凹缺、短尖头和截形等。
第十章植物化石
• 6)叶的基部形态
• 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和圆形等。
根。
第十章植物化石
• 4、繁殖方式:• 1)营养繁殖:营器官的一部分直接分成新的 个体。
• 2)无性繁殖: 高等植物中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 物以孢子繁殖。

繁殖器官为孢子囊,孢子囊内具有孢子。
第十章植物化石
• 3)有性繁殖:高等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以种子繁殖。繁殖器官为胚珠和花粉囊。 • 胚珠:雌性的繁殖器官。 • 花粉囊:雄性的繁殖器官。
第十章植物化石
一、古植物概述
• 多细胞,形态结构复杂 • 一般有根、茎、叶和生殖器官等部分的分化 • 具有输导作用的维管系统,始于陆地生活 • 古植物是划分及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
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 • 古植物本身亦参与成矿、成岩作用,是各地史时
期煤层的物质基础
第十章植物化石
一、 概述
• (3)叠层石研究意义: • 恢复古地理环境(主要局
限于潮间带)。
• 划分对比地层(前寒武系) 。
第十章植物化石
• 4、 钙藻或石灰藻:

具有分泌或沉淀钙质能力的藻类植物的
总称(不是生物的分类单位)。
第十章植物化石
三、 高等植物概述 • (一)概述 • 高等植物由多细胞组成,具有输导作用的
维管束而适应陆生生活。 • 一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第十章植物化石
• 二、低 等 植 物

低等植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没有分化出
真正的根、茎、叶。
• 分类: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地衣等。
• (一)细菌类

细菌类是无细胞核的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属无
核生物。个体极微小。
第十章植物化石
• (二)藻类
• 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分类:藻类植物可分为十一个门类:
纹构造,是具有叠状层的藻类沉积结构物。
第十章植物化石
• (2)叠层石的成因:
• 叠层石形成:
• A)具粘液质的藻类,主要为蓝藻。
• B)具沉积颗粒。

藻层粘结沉积颗粒构成由富藻层与富沉积物层交
替所组成的层纹状结构。
第十章植物化石
• 基本层:
• 一个富藻层和一个富沉积 物层。
• 叠层体: • 可分为柱状和球状等类。
第十章植物化石
• 2、叶: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 原始的只有叶片,并无叶柄。高等的才有叶柄,
有的还具有托叶。
第十章植物化石
叶的组成 •叶片、叶柄、托 叶 •叶柄上只由一个 叶子的称为单叶
叶片 叶柄
叶脉
印度胶树
第十章植物化石
托叶
• 1)叶序:叶在 茎上的排列方式 叫叶序。
• 叶序类型: • 螺旋型, • 互生型, • 对生型或轮生型。
雌性
第十章植物化石
裸子植物:胚珠没有子房包被,种子是裸露的。 被子植物:胚珠藏在子房内,种子为果实所包裹。 • 4)世代交替繁殖 • 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交替
• 植物的食性分类:
• 自养生活:从大气及土壤吸取无机物,在 太阳光的作用下,制成养料以养自己。
• 异氧生活:有一些低等植物不能自己制造食 物,以有机物为食。
第十章植物化石
• 按结构构造复杂程度分两大类: • 高等植物:根、茎、叶、繁殖器官大都能分别保存
为化石。 • 低等植物:没有分化出真正的根、茎、叶。
藻类,形态有类似根、茎,
叶的分化。

轮藻有性生殖,多数
为雄雌同株。
• 雌性繁殖器官叫藏卵器, 雄性繁殖器官叫藏精器, 均着于枝的节部。
• 保存为化石的常是藏卵 器的一部分。
第十章植物化石
• 轮藻自晚志留世出现,延续至今。
第十章植物化石
第十章植物化石
• 3、叠层石(Stromatolites) • (1)叠层石:曾被看作是生物或非生物成因的层
第十章植物化石
• 7)叶脉:分布在叶片中的维 管束。
• 中脉:在叶片或羽片中央的 一条较粗的叶脉,由叶基出 发直达顶端。
• 主脉:几条较粗的叶脉。
• 侧脉:在中脉或主脉的两旁 分出的叶脉。
第十章植物化石
8)叶脉序:叶脉 在叶片或羽片上排列 方式。
叶脉序类型:平 行脉、弧形脉、扇形 脉、羽状脉、网状脉 等。

蓝藻、金藻、甲藻、绿藻,黄藻、硅藻、
褐藻、裸藻、红藻和轮藻等类别。
第十章植物化石
• 1、蓝藻类

蓝藻类具藻蓝素和叶绿
素,为无明显细胞核的单细
胞藻类植物,属原核生物。
• 2、 硅藻类

细胞壁含二氧化硅,形
成坚固的壳。
• 硅藻死后,其硅质壳瓣大
量堆积成硅藻土。
第十章植物化石
• 3、轮藻类

轮藻是一类多细胞的
第十章 古植物学
一、古植物概述 二、低等植物和分类 三、高等植物和分类 四、植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第十章植物化石
一、古植物概述
古植物学时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界的科学 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是自养光合作用 具维管系统的植物界出现于4亿多年前的志留纪 它使得生物的生态领域真正从水域扩展到陆地,开 始了陆地生物的演化阶段,使大地披上绿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