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

合集下载

【语文知识点】梁上君子的故事和启示

【语文知识点】梁上君子的故事和启示

【语文知识点】梁上君子的故事和启示
梁上君子意思是指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接下来分享梁上君子的故事及启示。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1.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

更要尊重别人。

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

2.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

也反应出教导者有着高尚品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寔恕梁上君子的故事

陈寔恕梁上君子的故事

陈寔恕梁上君子的故事
陈寔(shí)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官员,他治理颍川时,境内十分安定,大小官员相处得十分融洽。

而且,他这个父母官还从来不吹胡子瞪眼,很受百姓的拥戴。

当时,颍川有个叫梁上君子的流氓,经常到各商家去偷窃。

很多官吏都拿他没有办法,陈寔知道此事后,下决心要制服他。

陈寔下令士兵们在城乡内外张贴文告,通缉捉拿梁上君子。

过了几天,有人发现梁上君子躲到了陈寔的府衙里。

士兵们将梁上君子和他的几个同伙一并抓获,押送到陈寔面前。

陈寔坐在堂上,面对梁上君子的无赖行径,他非常生气。

但是,他压住怒火,沉思片刻后说:“看在你少年丧父的份上,我给你指一条谋生之路。

”说罢,他命令士兵们将梁上君子的几个同伙痛打一顿后放了,而梁上君子却被陈寔软禁起来。

过了几天,陈寔把梁上君子痛斥一番后,命令士兵放了他。

士兵们不解地问:“为什么把他放了?”陈寔说:“只有释放他,他才能改过自新。


果真,梁上君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好人,还在乡里做了个小官。

他说:“我是在陈太丘的教诲下改过自新的。

”从此以后,梁上君子和陈寔成了好朋友。

陈寔是谁?陈寔遗盗这个成语讲陈寔的什么事

陈寔是谁?陈寔遗盗这个成语讲陈寔的什么事

[键入文字]陈寔是谁?陈寔遗盗这个成语讲陈寔的什么事陈寔简介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官员陈寔,陈寔字仲弓,祖籍在颍川即今天的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附近,与其儿子陈纪、陈谌在当时都很有名,时号“三君”,与钟皓、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

陈寔出身寒门,但是很有亲和力和号召力,在陈寔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都被儿童们所拥护和喜欢。

年轻的时候,陈寔做过县吏,为县里的一些奴仆做事,后来被任命为都亭佐。

陈寔非常喜爱读书,有空就读,当时的县令曾经和陈寔谈话过,县令认为陈寔不是一般的县吏,便让他继续去学习。

后来县令再次让他出来做县吏的时候,陈寔不做了,自己跑到山里隐居了。

碰巧当时有命案,有人怀疑是陈寔,便将他捉来严刑拷打,可是最后没有证据,陈寔又不松口,便给放了,还做了督邮。

元嘉元年即公元151 年的时候,陈寔被任命为喜长,但是上任仅仅一个月,陈寔又要去服丧,服丧后陈寔又被拜为太丘长,陈寔追求德治,清净无为,百姓安居乐业。

七年后,即公元158 年,陈寔被任命为司空府掾属。

公元166 年的时候,陈寔也遭遇党锢之祸,第一次入狱,被囚一年,不久窦武被杀后,第二次党锢之祸接踵而来,但是并没有入狱,陈寔不再在朝廷任职,而是到乡里居住。

后来何进、司徒袁隗等人多次让陈寔去做官,陈寔都不去,只是一味隐居,乐天命性情归于平淡。

陈寔简介上说陈寔在公元187 年死于家中,享年84 岁高龄,被埋葬在郎城。

陈寔遗盗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文人陈寔。

陈寔出身寒门,但是喜爱读书,并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朝廷得到不少人的赏识,后来见到朝政腐败不堪,便隐居去了,直到公元187 年死在自己的家中,去世的时候84 岁。

在后世以清高闻名,和钟皓、荀淑、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

陈寔为人特别仁慈,当时年岁不好,老百姓特别贫困,有小偷夜里偷偷跑到陈寔家里,想偷点东西,不巧当时陈寔在家。

小偷便蹲在屋顶的大梁上,想等陈寔睡着了或1。

陈寔传汉书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陈寔传汉书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陈寔传|汉书|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陈寔传|汉书|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

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史佐。

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

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

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

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

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

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复再迁除太丘长。

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

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

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持。

”乃请囚焉。

遇赦得出。

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椽属。

三人行中学语文网版权所有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

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终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注)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乃谢使者曰:“实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

[注]稽颡:qǐsǎng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此处表示请罪时极度惶恐。

(《后汉书"列传第五十二》)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考:考打B.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辟:征召C.故多所全宥宥:赦罪D.寔乃谢使者曰谢:感激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邻县人户归附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其勿有所拘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盗大惊,自投于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陈寔“宽厚公正”的一组是①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②吾不就狱,众无所恃③寔乃独吊焉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⑤令遗绢二匹⑥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⑥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寔年轻时勤奋好学,尽管出身寒微,但立志求学,整天诵读不倦。

古诗陈寔退盗翻译赏析

古诗陈寔退盗翻译赏析

古诗陈寔退盗翻译赏析文言文《陈寔退盗》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

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

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

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

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

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

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

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复再迁除太丘长。

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

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

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乃请囚焉。

遇赦得出。

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

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

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土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①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

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

【注释】1、岁:年成。

俭:生活艰难。

2、寔(hí):陈寔,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3、整拂;穿戴梳洗。

4、夫: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勉:努力。

5、譬(pì):晓谕,说道理给人听。

6、克:约束。

克己:约束自己。

反:通“返”,回归。

7、遗(èi):赠送。

8、色:脸色9、止:停留10、徐:慢慢的【翻译】陈寔字仲弓,是河南许昌人。

陈寔文言文翻译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文言文翻译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文言文翻译晓喻梁上君子
晨起譬如梁上之君子
晨起者,如同梁上之君子,可谓美矣!梁乃高高悬于空中,以宽厚安定,非易移动也。

君子如同梁,宜稳重而不震撼,安定而不动摇。

君子晨起之时,宜如梁上之君子静坐于榻上。

如榻悬于梁上一般,身心安静,不畏外界的动荡和诱惑。

居高临下,心境宛如梁之高傲,自持其位不容侵犯。

如梁高悬于矮土墙之上,因其自身的高大威严,不与尘埃同流污染。

晨起之时,君子怀上天下之志,不为俗务所困扰。

不为眷恋榻上之舒适而停滞不前,而是迅速起身,行走于世间。

如梁上之君子,崇高之势助其日行千里。

晨起譬如梁上之君子,亦可说是以高傲安宁为表,以行动奋进为质。

始祖陈寔

始祖陈寔

颍川始祖陈寔君讳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

其先出自有虞氏中叶,当周之盛德,有妫满者,武王配以太姬而封诸太吴之墟,是为胡公,春秋之末,失其爵土,逐以国氏焉,世笃懿德,令问不显,君膺皇灵之精和,受明哲之上姿,凭先民之遐迹,秉玄妙之淑行,投足而袭其轨,施舍而合其量,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群生,广大宽裕,足以包覆无方,刚毅疆固,足以威曩娇邪。

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

先生有四德者故言斯可象静,斯可效,是以邦之子弟,恭顺贞厉,含章直方,无显谏以彰直,不割高而引长,常斡州郡腹心之任,义则进之以达道,否则还之以光操,然后德立名宣,盖于当世,辟司徒府,纳规建谋,匡弼三事,人用昭明,台阶允宁,迁闻喜长清风畅于所渐,检节溢于监司,郡政有辇,争之不从,即解缓去,复辟大尉府,迁太丘长,民之治情佥欲,反于端懿者,犹草木偃于翔风,百卉挺于春阳也。

以所执不协所属,色斯举矣,不俟终日。

辟大将军府,道之行废有分于命,乃罹密罔,以就禁锢,潜伏不试,十有八年,大忌蠲除,举贤良方正,大将军司徒,并辟君曰:七十有悬车之礼,况我过诸,遂不应其命,容止法度,老而弥壮,凡所履行,事类博审,不可胜数,略举首具实录之记。

存乎其传,春秋八十有三,中平三年作月丙子卒,大将军三公使御属往吊祠会葬,谋行告谥曰文范先生。

刺史太守树碑颂德,许令以下,至于国人,立庙旧邑,四时蒸尝欢哀承祀其如祖祢,先生存获重称,亡歆血食,修行于已,复斯于人,固上世之所罕,有前哲之不过也,孤嗣纪衔恤存疚,敢录言行,始终所守,乃有二三友生,咨度礼则,咸曰君化道神速,行于有国,法施于民,祀典所宗,乡人之祠,非此遗狐所得专也。

昔者先生甚乐兹土,筑室讲诲,精灵所宁,纪顺奉雅意遂定兆域。

宜有铭勒,表坟墓,俾克后世之歌咏德音者,知丘封之存期也,乃作铭曰:于熙文考,天授弘造,渊玄其深,巍峨其高,刚而无虐,柔而不挠,诞铺模宪,示世作教,群之诲矣,民胥效矣,道行斯进,废乃斯止,鲜我显泰,既多幽否,舍荣取辱,涅而不缁,德之休明,贱不为耻,超邈其犹,菲与方轨。

古诗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翻译赏析

古诗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翻译赏析

古诗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翻译赏析“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出自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陈寔简介 东汉汉桓帝时期的颍川四长陈寔生平

陈寔简介 东汉汉桓帝时期的颍川四长陈寔生平

[键入文字]陈寔简介东汉汉桓帝时期的颍川四长陈寔生平陈寔(shí)(104—187)即陈太丘,东汉官员、学者。

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

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

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又名实,幸免于难,弃官隐居家乡紫荆山下张史保村,耕读自娱,以终余年。

大将军何进辅政,引用天下名士,征实为参军,实以老病,不就。

朝中三公之字仲弓,号太丘,谥号文范先生,翔三子,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 年)十月初四午时,颍川许昌(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人。

少时爱读书,曾入太学深造。

初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

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年)诣太学,为右相郭林宗陈蕃仲举为亲友,陈寔上谱表,称《颍川谱》。

一日呤诗会友与子谌呤诗“德星古往今时少、帝皇将相世间无”得罪大将军窦武、常侍侯览、司空黄文弟,说有篡位之心,犯忌获罪入狱,后赦归家立精舍,讲授法,生数百人,远近宗人近之。

和平元年(公元150 年)迁太丘长(在今河南永城县)修德清静,德及士庶,贤士倚赖,百姓以安,声闻朝野。

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 年)因沛相(汉时郡国名,亲王的封国,可设相)赋敛违法,后解印绶归乡里,吏追思。

汉桓帝永康三年,携子若孙诣荀淑家,诣荀淑家长子纪御车四子谌骖乘孙群尚幼抱至车中荀淑恭迎门首令其子八龙更迭左右淑孙变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于是许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迹犹存。

钟皓为郡功曹,会公府临辞,太守高伦问皓:“谁可代?”皓对曰:“明府必欲得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代。

”中常侍候览亦举,伦从之,实为郡功曹。

五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年,太丘一载。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陈寔晓喻梁上君子》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陈实东汉人也]《陈实,东汉人也》(原文和翻译)

[陈实东汉人也]《陈实,东汉人也》(原文和翻译)

[陈实东汉人也]《陈实,东汉人也》(原文和翻译)篇一: 《陈实,东汉人也》《陈实,东汉人也》原文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似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有一年闹饥荒,有一个偷盗的人进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

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

”儿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

陈实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

”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

篇二: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出自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其古诗原文如下: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道德模范陈寔济世故事

道德模范陈寔济世故事

道德模范陈寔济世故事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陈寔遗盗。

或梁上君子。

语义:原义指东汉道德模范陈寔,发现小偷藏在屋梁上,巧妙地以仁德教育感化他,促使他改邪归正的著名故事。

后来,人们幽默地把小偷称为“梁上君子”,意为,人们只要尊重宽容,而不是一味责罚小偷,给他改过机会,就会促使矛盾转化,让“小偷”变成“君子”。

又可比喻那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脱离实际的人。

(陈寔肖像)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时岁饥民俭,有盗夜入其室,上于梁上。

〔陈〕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实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二、东汉道德模范陈寔陈寔〔104—187年〕,字仲弓,颖川郡许县〔河南许昌〕人,东汉道德名士,时人称作“德星”,为中华望族颖川陈氏始祖。

陈寔出身微寒,从小聪慧,立志勤学,坐立诵读,手不释卷。

年轻时,在县里任小吏,县令邓邵慧眼识才,看他气质不凡,大可造就,便保送他,进太学学习。

后来,他曾担任颖川郡的督邮〔督察县乡、传达教令〕、功曹〔郡丞〕。

桓帝时,司空黄琼,久闻陈寔道德风范,任命他担任山西闻喜县长。

不料父亲去世,只做了月把县长的他,按礼制,便辞官服丧。

桓帝永兴元年〔153〕,他守丧期满,又调任太丘长〔河南永城〕。

当年,陈寔从太学学成归来后,颖川县曾发生一起命案,县里杨吏怀疑是他所为,让他受到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

后来虽然得到昭雪,但却吃了苦头。

不久,他做了颖川郡督邮,手握督察县乡官吏大权,杨吏恐惧,寝食难安。

他听说后,不仅不记前嫌,还以德报怨,通过新县令,要主动面见杨吏,去安抚他一番。

人们不理解,而他却说:“我毕生追求君子风范,如果和他一般见识,岂不与俗人无异?”杨吏听闻,连忙登门,赔礼道歉,俩人还成为朋友。

梁上君子典故由来

梁上君子典故由来

梁上君子典故由来这个典故出自东汉时期的陈寔。

陈寔是个道德品质很高尚的人,他做太丘长的时候,充分与民休养生息,结果太丘一地居然没有发生过起诉讼案件。

最有名的一件事是,东汉桓帝时发生了党佣之祸,牵连了很多人,其中也牵连到了陈寔。

别的受牵连的人都想尽办法逃亡,唯恐将自己牵连进去,唯有陈寔不逃避,于是毅然自请下狱,后来遇救才出狱。

陈寔告老还乡后,以士绅的身份在当地担当起调解民间纠纷的角色。

陈寔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一切以事实为准绳,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以至于被调解者无论输赢,退下去后都纷纷说:“宁可受刑罚也不能受到陈君一句坏评价。

”这一年是个荒年,老百姓无衣无食,非常贫穷,很多人沦落为盗贼。

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光顾了陈家,伏在房梁上伺机作案。

陈寔发现后不动声色,整理好衣冠,把一大家子子子孙孙全都招来,就在小偷藏身的房梁下给子孙们训话:“人不可不自我勉励。

坏人不一定本性就恶,而是后天的教养不够才变成了坏人。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说着指了指房梁。

小偷一听大吃一惊,跑又跑不掉,干脆跳下房梁,跪在地上向陈亮叩头谢罪。

陈和颜悦色地对小偷说:“我看你的相貌不像恶人,一定是因为饥荒之年你猜出此下策,选择做了盗贼。

你应该改邪向善,做一个正人君子。

不过我知道,你这种行径是因为贫穷所导致的。

”说完命人送给小偷两匹丝织品。

两批丝绸在那个时代这算可是值钱的物件了。

小偷于是回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件事也传扬开来,虽然饥荒还没有过去,但是盗贼们被陈寔的道德所感化,纷纷洗手,从此县都没有再发生过盗窃案件。

后来人们就把小偷称作“梁上君子”。

不过现在这个词仅仅只是当作小偷的代称,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贬义词,而没有其中的感化意义了。

世说新语陈寔的故事

世说新语陈寔的故事

世说新语陈寔的故事(中英文实用版)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man named Chen Shi who was known for his wisdom and integrity.陈寔是一个以智慧和诚信著称的人。

He was born into a poor family and had to work hard from a young age.Despite his humble beginnings, he was determined to make something of himself.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必须努力工作。

尽管他的起点很低,但他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

Chen Shi was known for his 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his elders.He wa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those in need and was loved by everyone in the community.陈寔以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而闻名。

他总是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深受社区中每个人的喜爱。

One day, Chen Shi was walking through the market when he saw a man selling fake goods.He knew that the man was cheating people, but he also knew that he couldn"t confront him directly.Instead, he decided to use his wisdom to expose the man"s dishonesty.有一天,陈寔在市场上散步时,看到一个商人正在出售假货。

他知道这个人正在欺骗人们,但他也知道他不能直接与他对抗。

陈寔与梁上君子

陈寔与梁上君子

陈寔与梁上君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寔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与梁上君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本文将从两位人物的生平背景、思想观点、影响力等方面来探讨陈寔与梁上君子之间的关系。

陈寔,字霸先,东汉末年重要的政治家与军事统帅,他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自幼聪颖过人,深得家人的喜爱。

陈寔的学问渊博,尤其精通儒家经典,因此被尊称为“儒家圣人”。

在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陈寔秉持着儒家思想中“君子务本”的观念,心系国家疾苦,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治理贡献了许多智慧和努力。

陈寔提倡宽容、忍让、谦虚的思想,倡导“人治”,反对“法治”,主张通过道德和仁义来调和社会,使人民感受到公正和公平。

陈寔还主张尊师重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相信只有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才能使国家强大、繁荣。

陈寔在政治和教育领域的理念深受后世儒家思想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梁上君子,又称梁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他与陈寔一样,都来自学术世家,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

梁上君子秉持着类似陈寔的思想,他也主张以仁义来治理国家,倡导“人治”。

梁上君子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像秦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法家主张中的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方式,并不适合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

他主张国家应该以“德治”为主,通过道德的推广来调整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梁上君子还提倡尊师重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来传承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梁上君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和政治家,成为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寔与梁上君子虽然时代不同,但两人的思想观点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主张以道德和仁义为核心,通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们对教育的看重也是相似的,都认为只有通过普及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陈寔和梁上君子都是广泛阅读各种经典著作的人,他们的学识渊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世说新语陈寔的故事

世说新语陈寔的故事

《陈寔的智慧》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一个陈寔的故事。

陈寔是个很聪明的人。

有一次,村子里有户人家丢了东西,大家都怀疑是一个穷孩子偷的。

陈寔知道后,没有马上指责那个孩子,而是把大家都召集起来。

他说:“偷东西的人啊,可能是一时糊涂。

咱们要是能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不是更好吗?”然后,陈寔故意让一个人在大家面前偷偷藏了一片叶子。

他说:“屋里有人藏了东西,要是心里没鬼,就出来走一圈。

”结果,那个藏叶子的人很心虚,不敢出来。

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犯错的人会因为心虚不敢面对。

最后,那个被怀疑偷东西的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陈寔也没有责怪他,还鼓励他以后要做个好孩子。

小朋友们,陈寔是不是很有办法呀?《陈寔的善良》小朋友们,来听听陈寔的事儿。

有一天晚上,陈寔发现有个小偷躲在他家的房梁上。

陈寔没有大声叫人,而是把子孙们都叫到跟前。

他说:“孩子们啊,咱们做人要努力上进,不能像房梁上的那个人一样偷偷摸摸。

”小偷听了,特别不好意思,赶紧下来认错。

陈寔不仅没有惩罚他,还送给他两匹布,说:“这布你拿回去,以后别再偷东西啦。

”小偷特别感动,发誓再也不偷了。

陈寔的善良让小偷都变成了好人呢。

小朋友,我们也要像陈寔一样善良哟。

《陈寔的教导》小朋友,我来讲讲陈寔。

陈寔住的村子里,小朋友们有时候会调皮捣蛋。

有一回,两个小朋友吵架了,谁也不让谁。

陈寔看到了,把他们叫过来。

他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的小动物因为不团结,都遇到了麻烦。

两个小朋友听完,明白了要互相谦让。

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不想学习,觉得读书太累。

陈寔就带着他去田里干活,让他知道劳动更辛苦。

小朋友从此就乖乖读书啦。

陈寔总是能用好办法教导大家,是不是很棒呀?。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练习题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练习题

文言文《陈实与梁上君子》练习题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时岁饥民馁.馁:
(2)栖.于梁上栖:
(3)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归:
(4)寔徐谕.之曰谕: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2)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3.文中的陈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是否赞同文中陈寔对待盗贼的做法?为什么?。

梁上君子注释

梁上君子注释

梁上君子注释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

下面整理了《梁上君子》的原文,供大家参考。

《梁上君子》原文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注释乡闾:乡里平心率物:秉心公正,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晓,明白的,清楚的譬,详细说明曲直,正确与错误阴见:暗中看见整拂:整理拂拭衣服训:训诫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处地,表示极度悲痛或感谢。

稽,磕头至地。

颡:额头宜:应该,应当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反:通“返”平:公正短:指责、责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
17.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 习以性成/ 梁上君子是矣
18.D
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

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释盗遗布翻译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

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

”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

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

”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

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