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白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白杨》教学实录

《白杨》教学实录

白杨教学实录引言《白杨》是张爱玲创作的一部精华小说,通过塑造女主角霜华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深刻描绘了白杨文化的历史与传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提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的个性与特质,通过对中西文化的碰撞,呈现出了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感。

因此,在教学《白杨》时,我们就应该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知。

本篇文档将对教学《白杨》的实录进行记录,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课堂内容1.课前导入在开始阅读《白杨》之前,应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片、听音乐、讲故事等形式,为后续阅读铺垫。

2.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入了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在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提问学生,针对不同的情感场景设计不同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其中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体验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霜华因为忠贞不屈遭遇父母排斥和压迫的时候,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在不被支持的情况下如何坚定信念和意志。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3.语言表达除了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外,在语言表达上也需要不断的探讨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形象和情节背景的内在数据,再用生动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化认识和理解。

4.文化研究《白杨》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在课堂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研究和探索,对作品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剖析,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敏锐感受力。

5.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讨论氛围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又能够让学生走出自己的思维局限,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框架。

《白杨》课堂实录(精选14篇)

《白杨》课堂实录(精选14篇)

《白杨》课堂实录(精选14篇)《白杨》篇1第二课时一、激趣设疑入课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教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领学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回答)生: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高兴地坐下)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

(师副板书:表白?)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

(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始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

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

(板书:写法?)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特点)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

(板书:环境描写?)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二、展学评导定教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相信通过我们深入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我也同意。

生:(有点害羞)我觉得爸爸的心愿也应该重点了解。

《白杨》教学实录

《白杨》教学实录

5、白杨(课堂教学实录)铜梁旧市坝小学张亚军一、引入课题孩子们,暑假里,老师到新疆去旅游,带回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老师特别喜欢,你们想看看吗?看了这张照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公路边那些高大的树)这些树叫白杨树(板:白杨),这种树在新疆随处可见。

大家想认识白杨,了解白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请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课题:白杨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主要讲一位在边疆工作的父亲在接子女回疆的途中,与子女谈论白杨的事。

)真是些聪明的孩子。

二、生感悟白杨的外形美1、那么在孩子的眼中,白杨是什么样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有关的句子。

(生自读)2、读完了吗?谁来说说,在孩子们的眼中,白杨是什么样的?你勾了哪些语句?(生答:师课件出示相关文字)从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呢?A、白杨很高B、白杨很茂盛C、白杨很直那么这些特点,你能用书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呢?赶快在书中找一找。

(高大挺秀)找得很对,从“高大挺秀”一词中,你除了感受到白杨的高、大、直,你还能感受到些什么呢?(白杨还很美)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因为秀就是美的意思)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感受一下白杨的外形美。

(课件出示):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白杨,它高大挺秀。

二、感悟白杨的品格那么爸爸眼中的白杨又是什么样的呢?你又勾了哪些句子?(生答师课件出示文字)找得很对,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你能从中感受到些什么?在下面打上小圆点。

2、下面请大家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同时也听一听别人的见解。

3、大家交流完了吗?下面老师也想听一听,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生汇报交流:C、“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中的“从来”和“直”用得好。

以感受到白杨正直,不怕困难,迎着困难成长。

说明它不怕困难,不向困难低头。

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

“直”象征着人的正直,“高大”象征着人的品质高尚A、“哪儿。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坐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

(师指屏幕)生:(齐读课题)白杨。

师:(播放课件)几十年前,新疆的大部分土地是这样的,目之所及是茫茫的大戈壁。

这里没有山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沙石。

大风衣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

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孩子们,看到这里,你对大戈壁有了怎样的认识呀?生:我觉得大戈壁非常的荒凉。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大戈壁是一望无际的。

师:茫茫的大戈壁,一眼看不到边。

(李金洋)生:我觉得大戈壁是寸草不生的。

师:很好。

你观察得很认真。

同学们,书中也有描写大戈壁景象的内容,咱们一起打开书第10页(学生打书)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一自然段,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播放课件)列车就行进在这人际罕至的茫茫戈壁滩上,每隔几秒钟,窗外就会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就是生长在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

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白杨的呢?请你自由朗读文章的4——13自然段,把描写白杨的句子画下来。

好吗?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句子。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生:我画的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是描写白杨的句子,是吗?(生点头)还有其他的句子吗?有就大胆地说出来。

生1:你看那树多高。

生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3:你看它多直。

师:同学们画得这些都是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文字)这是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请同学们再默读这段文字,想一想爸爸心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

生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在《白杨》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是中学生阅读的必备经典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分享一节《白杨》的课堂教学实录,以供教师们参考。

一、导入环节教师开始引入《白杨》这篇小说时,可以通过放映电影片段或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阅读分析在阅读分析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段解析小说中的语言特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通过朗读精彩段落和探讨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三、互动讨论在互动讨论的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拓展自己的思维,并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白杨》这篇文章展开写作,让他们尝试模仿作者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其写作能力。

通过练习写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拓展阅读,让他们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通过以上实录,可以看出,在教学《白杨》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

希望广大教师们在教学《白杨》这一课程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白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验感动,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于《白杨》优秀教学实录

关于《白杨》优秀教学实录

关于《白杨》优秀教学实录《白杨》记述了列车上的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课文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像父亲一样服从祖国需要扎根和建设边疆的无私的建设者。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白杨优秀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白杨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让大家轻松一下,这首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播放《小白杨》。

师;这首军旅歌受到人民子弟兵、解放军的热烈的欢迎。

一曲小白杨倾倒了多少军人的心,一棵小白杨吸引了多数人关注的目光。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诗人、作曲家写诗去歌唱白杨、写文章去赞美白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

(师板书课题:白杨)师:把课题齐读一读。

生:白杨。

师:再读一遍。

生:白杨。

师:读了这个课题,就课题你能提一些问题吗?白杨,我们试着提一些问题,问问自己、问问同学、问问老师。

生:这里的白杨是长在哪的?师:这里的白杨,是写的哪儿的白杨?好的,一个问题。

这儿的白杨是哪儿的白杨?生:为什么要以白杨为课题呢?为什么不以别的为题?师:为什么要以白杨为课题呢?好的,还有别的问题吗?你的。

生:为什么他要写白杨呢?师:为什么要写白杨呢?好的。

还有不同的吗?你的。

生:难道单单就写了白杨吗?师:是呀,这篇文章仅仅写的是白杨吗?还写了谁呢?这是第二个,还有问题吗?白杨,你想了解白杨的什么?你的问题。

生:白杨是长的什么样的?师:白杨到底是长的什么样的?白杨有什么特点?值得作者写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好,今天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来走进白杨。

课文中写的白杨是哪儿的白杨呢?把课文打开,看看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了。

找到的请举手。

师: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的,写的哪儿的白杨?你来。

生:课文第3段告诉我们。

生读第3自然段。

师:他找到了具体是铁路线旁的白杨。

这铁路是我们南京内陆的铁路吗?具体的环境是哪儿呢?生:是通往新疆的铁路。

《白杨》教学实录 _2

《白杨》教学实录 _2

《白杨》教学实录这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

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第一: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

第二:我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我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

上完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有五点收获,四点思考。

一、加强了两个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使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

在读的形式上,有自由读、个别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听读、背诵等。

同时,我以学生为本,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意识,如,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

1、读书时抓重点词句品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

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

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

二、注重教师评价,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随时注意用丰富的语言评价学生,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

从师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

如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请教在座的小老师一个问题?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三、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

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

白杨教学实录(通用5篇)

白杨教学实录(通用5篇)

白杨教学实录(通用5篇)2022-12-15白杨教学实录(通用5篇)白杨教学实录篇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cai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生齐说)。

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节课,很多同学认为这个句子很难理解(cai出示难句),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表白了爸爸的什么心愿?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12~16自然段,把最能体现白杨特点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特点生:自由朗读12~16自然段,勾画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边读边想,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师:咱们星火小学五⑵班的同学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读完以后,还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读好了的同学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你从哪个句子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与同伴交流。

三、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师:刚才老师参与了大家的交流,发现同学们学习十分认真,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白杨树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白杨树很直。

师相机板书:直师:你真会读书,白杨树直的这个特点,你是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生:我从“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个句子中的“从来、直”这两个词读出了白杨树很直。

(师相机cai出示句子。

)师:你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咱们学习语文就得这样。

我想请教在座的小老师一个问题,“从来”是什么意思?生:从来就是向来。

生:是一直以来。

师:看来白杨树向来就这么直,一直以来就这么直。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个别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生:我从“哪儿需要它,它……长出粗壮的枝干”中的“哪儿、哪儿”知道了白杨树的生命力很强。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篇:《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疑1.《青松》这首诗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红梅》、《秋菊》这两首诗歌颂了红梅和秋菊的什么精神?〔从一组教材整体着眼,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抓课题引疑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该写些什么?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不是单纯写白杨?表现手法与《冬夜杂咏》有哪些相似之处?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三、抓过渡句引疑1.(出示小黑板)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切入引疑激趣,接触中心。

〕2.“表白”是什么意思?3.把这个设问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换一种说法。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略)〔认识白杨的特征、品格,为理解爸爸的“心”,理解象征意义作了铺垫。

〕5.爸爸的“心”是什么?孩子们知道吗?师:爸爸介绍白杨,表达自己的心,知道比较深奥,孩子还不能理解,但他们知道什么?生:孩子们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们知道从小是跟着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生:孩子们可能很少见到爸爸、妈妈,是奶奶带大的。

生:也可能是保姆带大的。

生:他们知道爸爸、妈妈这回要接自己到新疆去读书,不再跟着奶奶在内地住了。

生:他们可能知道新疆离奶奶家很远,因为在戈壁滩上坐了几天火车了。

生:孩子们坐在火车上看到火车两旁的景色与内地不一样,知道疆离内地很远了。

〔除开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学生还想到很多,也想得合乎情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师:同学们都推想得很好,课文里是怎样写的?生:(读第16自然段)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孩子们知道的是他们看得见的爸爸的-----生(齐):行动。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2-word文档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2-word文档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2【总评】《白杨》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1、设计了“变序”教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

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

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2、加强了两个意识: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

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个别读、背诵,内容上则有读词、读句、该段、读全文。

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⑴ 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作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⑵ 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⑶ 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

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

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师生交流中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

如,老师在多处有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创新从质疑开始。

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

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

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设计的依据1.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1)从编者的编排意图上看,九册第六组导读中明确指出,训练的重点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且强调要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2)从前后知识的贯通上看,初中第三册编排了《白杨礼赞》,训练重点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

可见,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具备合理的认知基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

(3)从课文内容和结构上看,文章既写了孩子的天真,又写了父亲的深情; 既写了高大挺秀的戈壁卫士白杨,又写了无私奉献的边疆卫士建设者。

学生难于理解作者对爸爸神情的多处描写和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开发荒原的情形。

2.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二、教学设计的特色1. 课时划分。

共分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第二课时:读写生字词。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整个教学过程结束,虽然没有进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为有大量、有效的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2. 教学方法。

为突破重难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

又再现当年军垦战士垦荒的情形和他们的光辉形象。

最后还采用今日新疆繁荣、美丽的景象的画面。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准备丰富的辅助材料,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对文章主旨的挖掘则是采用层层剥笋法。

先直奔到与文章的重点段有密切关系的第14 自然段,然后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逻辑引导,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导读:本文是关于《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希望能帮助到您!---《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二)师:请停一下。

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

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师:(播放课件)几十年前,新疆的大部分土地是这样的,目之所及是茫茫的大戈壁。

这里没有山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沙石。

大风衣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

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孩子们,看到这里,你对大戈壁有了怎样的认识呀?生:我觉得大戈壁非常的荒凉。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大戈壁是一望无际的。

师:茫茫的大戈壁,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觉得大戈壁是寸草不生的。

师:很好。

你观察得很认真。

同学们,书中也有描写大戈壁景象的内容,咱们一起打开书(学生打书)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一自然段,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播放课件)列车就行进在这人际罕至的茫茫戈壁滩上,每隔几秒钟,窗外就会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这就是生长在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

那么,文中是怎样描写白杨的呢?请你自由朗读文章的4~12自然段,把描写白杨的句子画下来。

好吗?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句子。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你画了哪些描写白杨树的句子?生:我画的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是描写白杨的句子,是吗?(生点头)还有其他的句子吗?有就大胆地说出来。

生:你看那树多高。

生: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生:你看它多直。

师:同学们画得这些都是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文字)这是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请同学们再默读这段文字,想一想爸爸心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我画的重点词是直、高大、不管、风沙、雨雪、不管、干旱、洪水、总是、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白杨》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学习3课《白杨》,这是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散文,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2、给课文标上节序号;3、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然后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读顺。

出示句:白杨是__________的树。

(学生快速默读,寻找答案。

)生:白杨是一种高大挺秀的树。

生:白杨是生长在戈壁上的树。

生:白杨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树。

生:白杨是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树。

生:白杨是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的树。

师: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也很有效,概括出了白杨的特点。

课文的哪一部分写出了白杨树的这些特点呢?生:第十二小节爸爸说的话。

师:同学们各自朗读爸爸说的话,想想你为什么这样读。

(指名学生读后,再交流为什么这样处理,然后评议这样处理是否恰当。

)生:齐读第一句:“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师:“从来”就是……(指名读,学生强调了“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突出沙漠的荒凉。

)师:这么荒凉,这么恶劣的地方都能生长,可见其适应性多强啊!再齐读这一句。

出示练习:“戈壁滩需要白杨,白杨很快就在戈壁滩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谁还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白杨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生:边疆需要白杨,它很快就在边疆生根发芽,长出茁壮枝干。

生:山梁需要白杨,它很快就在山梁生根发芽,长出茁壮枝干。

生:沙漠需要白杨,它很快就在沙漠生根发芽,长出茁壮枝干。

生:内地需要白杨,它很快就在内地生根发芽,长出茁壮枝干。

师:白杨树的生命力多么强啊!师:引读,(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茁壮成长。

生接读:“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板书:“不管…不管……总是”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不管……不管……总是”特别强调,能说说为什么吗?生:不管遇到什么灾害,白杨总是那么坚强,这就突出了白杨坚强不屈的性格。

2023《白杨》教学实录

2023《白杨》教学实录

2023《白杨》教学实录2023《白杨》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白杨》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生:白杨!师: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生:主要讲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师:说得真准确。

(在黑板上贴上字条“介绍白杨”)这个边疆指的就是老师的家乡(单击计算机键,大屏显示“新疆”)齐读。

生:新疆!师: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

师: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文字退出屏幕)[这既让学生自己观察、记忆,找出这个生字在字形上应该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适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

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的展示,自然而适时,在上课之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师: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师: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

(板书:严肃)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

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师: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击键)(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师: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

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生:坚强!(板书:直坚强)师:概括得很精练。

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

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

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

“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高大挺秀)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师: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生:想!(朗读)师:你们听出了什么?生甲: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手指字条)怎么改?生:是为了赞美白杨!(揭去纸片,露出“赞美”一词)师: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

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生:卫士!(板书:卫士)师: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独立完成填空题。

(生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师行间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生汇报,师击键,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学习写白杨树的特点这一段,回顾前三个自然段,突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并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此,老师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全体参与,把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师: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

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读得挺流利,可我没听明白,谁再读。

(生一字一顿认真地读,特别强调“表白”、“心”。

)师: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

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板书:建设者)(生欣然点头)师:这儿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条)怎么改呢?生:是赞美建设者!(揭去纸片,露出“建设者”一词。

)师:我又有心得。

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板书:句—)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

(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师:自己读,超过老师!(生齐读)师: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

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

(板书:物—人)(指名读)师:遗憾的是你只读出了字面的意思,它还有深刻的内含呢!仔细琢磨我说的话,把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再读一遍!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对了,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学习,深入思考,仔细揣摩,练读这一段话。

(生自由练读,齐读)师: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齐背)[抓重点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一段话。

背诵,是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与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

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请停一下。

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

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生:(齐答)卫士![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与白杨之间的共同处: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师: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

(板书:段—领悟中心)师: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

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生: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

生: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

师: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

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师: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

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生多数站起背诵)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

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

](生齐读课文)五、总结师: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