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5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5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情景问题切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果。

2011年9月29日21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科学创新的重视以及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课第二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则讲述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政策调整,着重讲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新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本课第三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则重点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的科技成果。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①自力更生 ②中国科学院 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④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⑤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⑥原子能 ⑦1964 ⑧1967 ⑨长征一号 ⑩东方红一号 ○11结晶牛胰岛素 ○12袁隆平 ○13籼型杂交水稻 ○14文革 ○1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6经济建设 ○17科学技术 ○181980 ○19当代生产力 ○20社会经济发展 ○21科教兴国 ○22农业 ○23医疗卫生 ○241984 ○25神舟五号 ○26航天技术 ○27运载火箭 ○281983 ○29基因测序 ○30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程序图 ○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难疑点探究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领域成就重大的原因(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智慧得以最大发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中国古代文学戏剧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中国古代文学戏剧

学科 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刘小意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了解古代戏剧的发展过程。

【重难点】: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过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基础自测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3.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探究案1、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人民愿意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积极履行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2、通过要求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中学习、终身学习等诸多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意义。

[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命题的理解,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下面图片设疑导入(见课件)通过屏幕展示自学导航(见课件)古代中国: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现代中国: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人民版必修3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课标内容】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

新中国科研的起步,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党和政府的领导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学习和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教学流程】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梦想能够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投影: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万户的飞天梦、鸟人大赛。

现在,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投影: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阅读·思考】1、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如何?当时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伟大的历史转折(2)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伟大的历史转折(2)

学科历史编号编写人刘小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分)材料三 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

(2分)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

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4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 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 910年,美国共有57 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

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

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

一一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材料三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人民版22中国的古代艺术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历史导学案必修三人民版22中国的古代艺术

高二导学案学科:历史编号:B3—2—2 编写人:刘正华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本课教材内容,对概念、关键词、图表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预习自测】1.古代中国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A.商代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2.浙江绍兴有一著名书法家祠,景点内有墨池,相传此人临池学书,常在池中洗笔,日久池水变黑,故名。

大厅上悬一“尽得风流”木匾,大厅内左右两旁各置二块木质阴雕挂屏,内容为康熙皇帝所临摹的《兰亭集序》,他被称为“书圣”。

请判断此人是()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苏轼3.汉字演变的脉络是()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4.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把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抒发情感的是()A.篆书B.隶书C.楷书D.草书5.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楷书B.隶书C.小篆D.金文6.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一种艺术形式注重诗意的特点,这种艺术形式是指A.文人画B.人物画C.山水画D.花鸟画7.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五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专题五编写:杨素琪审核:王新华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二、重点难点1.重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1. 认真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案中的知识梳理和预习思考。

2. 标记和理解重要概念和历史结论。

四、要点透析五、预习思考1、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

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3、2009年9月20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公演。

《复兴之路》共有5个大板块,其中反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的板块应是()A.《山河祭》 B.《热血赋》C.《创业图》D.《大潮曲》4、“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堂检测】1、右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义务教育的实行。

2、高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与难点】1、“科教兴国”提出的意义;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本课教材内容,对概念、关键词、图表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知识梳理问题导学一、扫盲教育1、措施: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②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宪法和教育法规均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二、义务教育1、地位: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实践:①1986年,《》通过。

②90年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战略。

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建国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曲折发展:①1958年,实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

②1961—1963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③“”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3、迅速发展:①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②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招生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合理的变化。

1.请简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意义?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疑难解析】“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及实施原因1、含义:①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②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③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④教育的大力投入,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明清批判专制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明清批判专制

学科 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刘小意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明清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

【重难点】:明清三大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影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基础自测1.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2、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3.《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4、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A.工商皆本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D.发明本心探究案1、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

……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

……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

……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中国古代科技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中国古代科技

学科历史编号编写人刘小意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重难点】: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基础自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使用指南针2、我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纸、火药、司南、活字印刷术B火药、活字印刷术、纸、司南C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纸、火药、司南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

“替宗教改革开路”的发明是()A.指南针B.火药C.针灸疗法D.印刷术4.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但最终未在明朝时期发展成近代科技的原因是()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②思想文化专制对人才的压抑扼杀③政治上专制,推行反动的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④先进的经济、阶级思想发展不充分,不能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护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探究案1.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

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

(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第3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第3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学科 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刘小意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掌握经济全球化推动因素、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

难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客观评价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通过对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华的学习,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客观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预习案探究案1、阅该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材料三:2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高出37倍。

两者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

其中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84万美元。

该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2亿人的每天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1)材料一、二反映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哪些因素?(4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6分)(3)“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请你评述这观点。

(6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学习重点与难点】1、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本课教材内容,对概念、关键词、图表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知识梳理问题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1)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早期。

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

(2)改进:东汉的改进了造纸术,造成了“蔡侯纸”(书写、携带都方便,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

(3)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和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1)发明:①战国时期出现,②末期应用于航海,出现了指南鱼和指南龟。

(2)意义:方向测定,对于和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①,具备制作火药原料的知识(硫磺、硝石)②,硫磺和硝石被列为重要药材③东晋,葛洪《》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①开始使用火药箭。

②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3)意义:①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资产阶级攻占城堡,打败骑士阶层。

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四、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1)进步历程: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汉代思想大一统

学科 历史 编号 编写人 刘小意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学习目标】:西汉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和影响。

【重难点】: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案基础自测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思想流派时整理的示意图,这一思想流派是()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2.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观点的是()A.孔子B.荀子C.韩非D.老子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4.“仁则荣,不仁则辱。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虽大国,必畏之矣。

”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墨家被形象地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但这个学派也强调君主专政,下列最能体现墨家主张君权至上,绝对服从思想的是()A.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探究案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精品设计(5页)《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姓名潘丹学段学科高中历史区县路桥学校名称路桥中学教学题目《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所选教材人民出版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3节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基础:高一学生普遍缺乏历史知识基础。

由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对历史书籍感兴趣的学生也比较少,所以欠缺一些常识性的历史知识。

教材的专题形式使课文内容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的困难。

学习习惯:预习与否取决于老师有没有布置,以及怎么布置。

如果仅仅笼统要求预习,部分学生就不会进行预习。

如果布置成作业,比如一张讲义,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预习。

课堂上,如果是能在书本上找到明确答案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如果不能,则只有少数学生能积极思考、开口回答。

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

三、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本课主要内容与阶段划分提问与回答1840年,大部分人对技术的态度;今天,人们对科技的态度1840,不重视技术;今天,认识科技的重大作用意图:与近代史部分相呼应;效果:良好教学重点一改革开放前的科技发展表格、材料完成表格;根据所学概括很好地完成了表格;基本上找出了意图:强调基础知识;与必修二相关内与成就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原因容联系;锻炼思维能力。

效果:良好教学重点二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技发展与成就表格、材料完成表格;分析中国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份额的变化很好地完成了表格;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了材料分析意图:强调基础知识;认识美国对中国尖端技术发展的警惕与限制。

效果:良好总结对本课内容的总结材料、图片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在教师提示下,完成了材意图:认识到中国参与地外空与升华 势与新航路开辟时期的类似之处 料分析 间竞争、发展尖端科技的必要性; 效果:良好四、材料与板书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如果不在几十年内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地落后于帝国1、改变落后的农业国面貌,实现工业化,增强国力的需要; 2、应对美苏核讹诈,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经过本专题的学习,认识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波及到的知识点许多而零落,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联合必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剖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擅长从不一样的角度剖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归纳和阐释。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骄傲感。

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感情。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课课时: 1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指引学生认识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标记性成就及其在加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指引学生经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认识。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课建议:(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现”一目,主要叙述了新中国建立后到“文革”迸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照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能够增补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叙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 。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要点,但不需要增补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楚的理解即可,也能够供给有关的电影资料,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叙述了跟着“科教兴国”战略实行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成就。

教师能够依照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论述成就即可。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代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一、起步: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⑴确立发展方针:。

⑵成立科研机构:;。

⑶壮大科研队伍:(列举五人)⑷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编制《》重点发展。

3.重大成就:⑴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建成。

②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④1970年第一颗进入预定轨道。

⑵医学:1965年首次。

⑶农业:1973年培育出被誉为“”的籼型杂交水稻。

4.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⑴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的口号。

⑵1978年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⑶年中央发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学习目标】
1、新中国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表现(包括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等);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本课教材内容,对概念、关键词、
图表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
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理解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
大作
【预习自测】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 )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3.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
A.克隆羊多利 B.杂交水稻的培育
C.载人航天技术 D.原子弹爆炸
4.“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5.右图人物曾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人形容他“一个
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钱学森——火箭 B.袁隆平——农业
C.王淦昌——计算机 D.王大珩——航天
6.一位老华侨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
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那么,这位老华侨在海外第一次
昂起头仰望中国的卫星大约是在 ( )
A.1967年 B.2003年 C.1970年 D.1984年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材料三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
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2.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
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3.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2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3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贡献
C.图4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5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B.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6.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l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

这说明()
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

2、完成作业:课本自我测评和《课时作业》。

3、温故知新:阅读本课课本内容,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

参考答案
一、预习自测: 1—6 CBABBC
二、探究案
(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关系: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三、训练案: 1—6 BBDA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