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思考
经济法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新思考
、
全与稳定 ,树立正确 的经济法制理念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 更强有力 的法 律保障 ,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充足 的物质基础。首先 ,经济法要正 确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 间的关 系,使 公权力 与私 权利 之间达 到平 衡与 和 谐 。一方面要防止政府 “ 有形的手 ”强制 干预 ,促进经济 可持续发 展。 另一方面 ,要 防止社会发展不均所造成的两极分化 、贫 富差距 等社会不 公 ,营造 良 性循 环的经济发展氛围。其次 ,经济法要正确 处理市场主体 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 力求达到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的和谐 局面 ,以保证政 府与市场两个主体之间形成合力 ,才能促进经济顺 利发展 。 2 .革新经济法制观念 ,兼顾 效率与公 平 ,达到全 面建成 小康社会
经 济 法 与 我 国全 面 建成 小康 社 会 的价 值 新 思 考
万鸿湄
摘 要 :经济法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不仅推动 了法学学科体 系的革新 ,而且对经济社会 的发展也产 生了重要 的影响。本文探讨 了十八大 报告指 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背景下 ,经济法如何能够充分协调平衡各种经济关 系,实现社会整体利益 的最大化 ,并提 出了经济法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思考。 关 键 词 :十 八 大 ;经 济 法 ; 小康 社 会 ;价 值
的 总 体 目标要 求
1 .规 范 经 济 运 作 。促 进 小 康 社 会 新 目标 的 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标准 -回复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标准-回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么,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本文将从不同层面逐步探讨。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考量。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因此,一个国家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标准。具体而言,标准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经济上要求GDP稳定增长,不仅要保持较高增速,还要实现质量提升,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同时,人均收入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要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此外,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要求国家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保障人民的就业权益。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还需要从基本民生保障的角度进行评估。基本民生保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在教育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取消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政策,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在医疗方面,要求实现全民医保制度,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住房方面,要求实现住房供应的有效保障,确保每个人都有体面的居住条件,解决住房问题。
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需要从社会稳定与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社会稳定与安全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标准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状况、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社会治安状况要求社会上没有大规模的犯罪活动,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社会资源公平分配,消除各种不公平现象,确保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和谐,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113
经济智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扶贫对象的自我认识相对薄弱:在我国大多数贫困群众中,多数扶贫对象意识相对薄弱,对贫困认识不到位,部分贫困对象甚至以贫困为荣以被国家救助为荣,存在思想贫困,使得整体扶贫工作推进相对困难,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我国因地制宜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具有着突出的现实优势,精准扶贫的推行使整体扶贫工作的开展进度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在具体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帮扶干部虽然能够将相应的扶贫内容于以有效的应用于整体扶贫对象,但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往往尚缺乏优质的扶贫意识,而使整体扶贫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被动推动问题,大部分扶贫对象在接受扶贫工作中往往采取被动接受的工作方式,而不去主动增强自身脱贫意愿和增强脱贫技能,进而使扶贫工作存在无效化的风险,脱贫扶贫工作具有极为突出的施舍性质。
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特征相对突出:虽然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突出的现实进展,但大部分扶贫对象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变化,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变化使得整体扶贫对象的脱贫意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影响,导致部分扶贫对象不愿对政府所传递的优质扶贫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使其所想传授的脱贫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构建,是扶贫工作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的中梗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对精准扶贫予以进一步优化的具体方式
以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为引领,对精准扶贫予以细化: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将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作为整体扶贫工作的思想引领。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在脱贫工作中其主要的内涵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由此使教育脱贫能够成为我国精准脱贫的有效推进力,在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扶贫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在具体的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整体扶贫工作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以及精准考核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细化。充分的将精准识别作为整体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防止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目标偏移情况,在具体的帮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有效的考量,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点和思考题)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点和思考题)
一、要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3)全面教刨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时间是本世纪头20年。(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7)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奔向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的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2)总体小康水平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3)实现全面小康的措施和条件。
二、思考题:
1.(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的,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2)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800---1000美元,这并不是说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或只能是低标准的,而是在当时国家现有条件下,20世纪末目标不可能定得太高,所以称之为“小康社会”。其内涵是: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3)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关于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的思考
资 源开 发 、 旅 游资 源 开发 等 , 大力 开 展生 态 监察 , 充 分 落实 企业 生 态保 护 与恢 复 的责任 机制 . 规 范 开发
建 设 和 日常 运 营活动
建 设 资 源节 约 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 必 须 以环
境保 护 为抓 手 。 进 一 步促 进 发展 方 式 转变 。报告 指
的综 合作 用 , 按照“ 淘汰 、 改造 、 提升 、 引导 ” 的原 则 .
三、 实现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制 度化 、 规范化 。 进 一 步健 全环 境保 护机 制体 制
报告提 出: “ 要把资源消耗 、 环境 损 害 、 生 态 效 益纳 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评 价 体 系 … …形 成 合 理 消 费 的社会 风 尚 , 营造爱 护生态 环境 的 良好风 气 。” 这 就
现生 产 总值 和 城 乡居 民人 均 收入 翻 番 , 如何 转 型 升
加快 调整 产 业 结构 。在科 学发 展 、 转 型发 展 的大 趋
级、 优化 环 境 、 实 现美 丽 中 国 目标 , 都需 要 我们 找 准
势下 .加强环 境保 护对 经 济增 长具 有 的重要 优化 作 用、 保 障作 用 和倒逼 作用 。要牢 固树 立“ 科来自百度文库学发展 一
症结 , 把 握 重点 难 点 , 破解 瓶 颈 制约 , 不 断 创新 抓 落
关于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关于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作者:姚上海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4期
提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国跨入新世纪伊始,就进入了小康建设的新阶段。在我国这一宏伟的建设目标体系中,西部地区的小康建设尤为重要。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西部地区;小康社会;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西部地区的小康建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西部地区有12个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1%。目前,全国近3000万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1]。一个国家越大,社会经济就越多样化,只有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各个经济区域都适应新情况,都充分发挥出潜力,才能最好地发展经济?眼2?演。可以说,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一、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难点
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总体上达到”,仅是指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它还不是“全面小康”、“均衡小康”。由于我国疆域广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很大(并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难题,西部地区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杨凌示范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思考
二 、 凌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 会 遇 到 的 问题 杨
从杨凌小康社会 目标 的实现情况来看,只有 城镇 失业率、
目标值 ; 城镇人 口比重为 4 %, 0 低于 目标值 6 %; 0 城镇 失业率 为 R &D经费支 出占 G DP比重、 单位 G P能耗和环境质量指数四 D
25 优于 目标值 6 . %, %。社会和谐方面: 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为 个 指标达到 目标要 求 , 居 其余各项指标 均为达标 , 杨凌实现全面 111 36 . , 4元 低于 目标值 10 0元 ; 乡居 民收入 比为 31 , 50 城 . 高 小康社会任 重道远 。具体来看 , 3 与国家规 定的小康指标 差距 较 于 目标 值 28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 1. .O 48 4平方 米,低于人均 大的有 四个指标: 12 1 () 0 0年全区人均 G P为 2 5 9元 ,只 占 D 30 2 7平方米 目标 值资源环境方面 :杨 凌单位 GD P能耗 为 05 2 西安市 的人均 G 32 0 的 6 .%, .8 DP 8 8 元 1 4 人均 GD P在 陕西十个地
1 00 1 l 1 否 5 0 3 6 . 4 2 7 1. 48 4 052 . 8 17 0. 8 否 是 是
单位 G D P能耗
环 境 质 量指 数
ຫໍສະໝຸດ Baidu
吨 标 准 煤 | 元 S O8 _ 4
关于GDP的几点思考
关于GDP的几点思考
李德水
一、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其英文全称为Gross domestic product,中文译名对国家来说叫做国内生产总值,对地区来说叫做地区生产总值或本地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的概括性衡量。它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用于国际比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代表GDP,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三种方法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去核算,从理论上说结果应是基本一致的。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核算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态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是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
展趋势的。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把GDP增长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GDP不是万能的
诚然,在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指标是GDP。但GDP却不是万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了,而人民的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的局面,而且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例如,有的地方生活富裕了,盖起了小别墅,但一打开窗户臭气就扑面而来,日子可怎么过?这无异于是一边建天堂,一边造地狱。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能以生态赤字来换取,更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发展。作为标志着社会财富增加的GDP中还有一些消极的内涵。例如,由于违章建设造成楼房倒塌,发生大量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之后,抢救人员的劳动、医务人员的治疗、殡仪馆的火化,以及推平旧址、重新盖楼等,都会拉动服务业、建筑业和工业的增长,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都表现为GDP的增长,而这种增长难道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吗?因此,GDP只是一个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统计概念。我们应当非常地关注它却也不能看得太重,更不能只看其增长速度,而是要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哲学思考
、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与 以 往 提 出 小 康 社 会 的 目标 是 根 本 不 同 的 。 以 往 的 小 康 社 会 思 想 注 重 解 决 人 民 的 物 质 生 活 问
题 , 注 重 经 济 建 设 和产 量 提 高 , 忽 视 其 他 方 面 的全 面 发 展 。
七 大 提 出 了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目 标 , 而 党 的 十 八 大 提 出 了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的 概 念 , 并 对 小 康 社 会 进 行 了 全 面 的 阐述 . 从 而 完 成 了对 小 康 社会 认 识 的一 次 飞 跃 。 党 பைடு நூலகம் 十 八 届
和研 究 。根 据 党 的 十 八 大 提 出全 面建 成 小康 社 会 的 目标 和 要 求 , 本 文 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角度 对 全 面 建成 小康 社 会 的全 面性 、 机遏与挑战 、 实 效性 和 实践 性 诸 方 面作 些初 步 思 考 。 [ 关键词 ] J J 、 康社会 ; 全 面性 ; 实效 性 ; 实践 [ 中图 分 类 号 ] D 6 1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1— 0 0 1 0— 0 2
三 中全 会 又 提 出 了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战 略 目标 ,并 对 全 面 深
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前言
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战略目标之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政治保持稳定,文化保持繁荣,社会保持和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
经济构建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构建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
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这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享有
基本权利和公平机会的重要保障手段。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覆盖全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只有通过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需求,确保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增长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教育和文化建设
教育和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民
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和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塔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
塔城 市全面建 成 小康社 会 的几点思 考
张 慧
(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新疆 塔城市 8 3 4 7 0 0 )
[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 明确提出到 2 0 2 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 “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 民人均收入 比 2 0 1 0年
翻一番” 的宏伟 目标。塔城市作为塔城地区政 治行政 中心 , 应 正视差距 , 立足实际, 奋发有为, 力争实现党 的十八大提出的 目标 . 与全 国全地区一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塔城市位 于新疆维 吾尔 自治 区西 北部 、 准 噶尔盆地 西北边缘 。西北部与 哈萨克斯坦 共和 国接 壤 , 东 与 额敏县毗连 , 南与裕 民县 相邻 。东距 自治 区首府 乌鲁木 齐市 5 3 0公里 , 西有 国家 一类 口岸一 巴克 图 口岸 与 市区紧密相连 , 是 中国距 离边境最近 的开放 城市之 一 。1 9 9 2年 塔城市 被 国务 院列 为沿 边进 一步对 外开 放 城市 , 同年 6月经 国务 院批准 , 设立 了国家级边 境经济 合作 区。塔城市全市 人 口 1 7万 人 , 有汉 、 哈、 回、 维、 达斡尔 、 俄 罗斯等 2 5 个 民族组成 , 少数 民族人 口占总人 口 3 6 %。 辖 区总面积 4 3 5 6 . 6 平 方公里 , 实际耕地 面
民 民主权力 , 民主权力满 意度逐年提 升 , 社会 安全形势 稳定 。 5 . 文化 教育不 断深入 。文化 教育作 为一 个地 方经济 增长 的后盾 , 其 地位和 作用 日益 凸显 , 近 年来 塔城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内涵的思考
业 结构 、 镇 化 等 都 发 生 变化 , 国 已从 生 存 型社 会 向发 展 型社 会过 市 化 是 第一 次现 代 化 的重 要 标 志 之一 , 明一 个 国 家 或地 区 的 “ 约 城 我 表 集 渡 , 这 个 阶段 ,生 存 性 问题 ” 力减 弱 ,发 展 性 问题 ” 力增 大 , 在 “ 压 “ 压 已 程 度 ” 生 活质 量 , 现代 化 的 质 量表 征 。 按 照 国际 工 业 化 的一 般 标 和 是 经 到 了突 破 发 展 瓶颈 的关 键 时 期 。 准 , 市 化 ( 农 业 人 口) 重 在 6 % 以 上 , 国 2 0 城 非 比 O 我 0 6年 城 镇 人 口比 1在 发 展 中 不 断深 化 对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的认 识 重为 4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 4 尤其 是 近十 年 , 镇 化 建 设 突 飞 猛 城 从 人 类 发 展 的角 度 讲 , 国面 临 着 两 大 矛盾 和 两 大任 务 。 大矛 我 两 进 ,但 城 乡二 元 结构 矛盾 依 然 十 分突 出 ,农村 劳 动 力 转移 的 压 力 很 盾 : 是 经 济 快 速增 长 同 发 展 不平 衡 、 源 环 境 约 束 的 突 出 矛 盾 二 一 资 大, 已经 成 为 我 国面 临 的重 大社 会 问题 。 是 公共 需求 的 全面 快速 增 长 与 公 共服 务 不 到 位 、基 本 公 共 产 品短 缺 3 走“ 好 又快 ” 又 的经 济 发 展 之 路 的 突 出 矛盾 。 两 大任 务 : 一是 实现 经 济 的 可持 续 发 展 . 是 为 全体 社 二 党 的十 七 大 报告 中提 到 “ 努力 实 现 经济 又 好 又 快 发展 ”从 “ 快 。 又 会成 员提 供 基 本 有保 障 的公 共服 务 。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 设 生态 文 转 建 又 好 ” “ 好又 快 ” “ ” 排 在 了 “ ” 之 前 , - J 序 的 变 化 深 到 又 ,好 字 快 字 这 I M 明 社 会 , 步 实 现 基 本 公 共服 务均 等 化 , 于 促 进 公 平 、 持 续 的人 逐 对 可 刻地 体 现 了科 学 发展 观 。 好 ” 的 是 发展 的质 量 和效 益 ,快 ” 的 是 “ 讲 “ 讲 类 发展 具 有 重 要作 用 。 发 展 的速 度 , 速 度 之 “ ” 基于 质 量 之“ ” “ ” “ ” 但 快 , 好 ,好 是 快 之前 提 , 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 2 2 0 0年 的奋斗 目标 ,是全 国 “ ” 基础 上 的 “ ” 好 的 快 才是 真 正 意 义 的 、 长久 不衰 的“ ”能够 行稳 致 快 , 各 族人 民的 根 本利 益所 在 。 党 的 十七 大 在 认 识和 把 握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几点思考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几点思考
作者:郝瑜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大会。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建设”变“建成”寓意深远
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建设”改为“建成”,意味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1、今后8年是建成小康社会的至关重要时期。未来8年是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也决定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所做的一切部署,都具有不容延迟、时不我待的性质。
2、意味着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即在2010年40.15万亿元的基础上,按照不变价格2020年达到80.3万亿元。考虑到2010-2020年人口增长率不会超过每年0.3%,如果GDP每年增长7.3%左右,人均GDP也可以翻一番。实现这个目标,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能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的11906美元水平,意味着我们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于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全面小康调研报告》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小康社会正逐步成为现实。为了更好地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调研了全国各地,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了解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保障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福利保障也大大改善。
其次,我们重点调研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改革等。通过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政府在这些方面的积极政策和有效措施,以及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发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正在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但也要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最后,我们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加快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和未来发
展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问题
3、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地区差距明显,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 颈”。下面三种分析方法都表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矛盾 突出。 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存在着三大发展阶梯 胡鞍钢提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看法;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南 沿海的省区已进入第二次现代化阶段,但中、西部地区的 17个省、自治区尚处于第一次现代化阶段。近年来中西部 欠发达地区在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拉大。 全面小康的建设就是要改变总体小康的低水平、不 全面、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时 表述的“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同心、 远近兼顾、松紧适度”的方针对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内涵
(一)小康社会的历史演进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 大雅· 民劳》中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西汉,儒家经典《礼记· 礼运》记 载的“小康”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模式。在那里“小康”是比 “大同”低级的社会。“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描 述的是原始共产制时代。整个社会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孤寡废疾有所养,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 闭。”“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是世人“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 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小 康社会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 仪的社会形态。“小康思想”在民间影响深远。人们将经济比 较宽裕,薄有资产,可以安然度日称为“小康”。“小康”就 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已成为好生活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思考
院系:统计与数学学院
班级:09风险管理班
学号:*********
姓名:***
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思考
摘要:小康社会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可用两个经济学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二是恩格尔系数。在构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人和环境为基础,并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与系统性、以人为本、国际可比性等原则。全面小康的量化标准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基尼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关键词:小康社会 GDP 量化标准
一、“小康”的内涵
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小康水平”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可用两个经济学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二是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我国称之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其中,30-40%为比较富裕,20-30%为非常富裕,20%以下为极端富裕。
二、构建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构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人和环境为基础,并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与系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工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从不太完善的民主社会过渡到较发达的民主社会;从传统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指标体系,不仅强调经济因素,也要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和文明层次的提升。因此,全面小康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小康标准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各个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多方面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2.以人为本。传统的发展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财富的增加、速度增长等方面,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无疑,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连续的过程,是多元的,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社会、科技、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它们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归根结底,一切发展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衣、食、住、行、学、玩等生存生理需要,而且包括生态环境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这是新世纪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发展观。评价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国际可比性。为便于进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应尽量使指示和资料的口径、范围与国际常用的指标体系相一致。在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时,应尽量使用文明社会公认的准则。兼顾本地的特色是必要的,但决不应以本地特色来包装落后阴暗的东西,过分地强调这个“特色”那个“特色”,甚至严守“夷夏之防”,力图拒绝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等等,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但这种特
色只有在与国际的联系和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我们进入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底限,大体相当于国际通常的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走出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上限,大体相当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对此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不管如何评估,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看到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也可以学习外国很多好的经验,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小康社会更快地向现代化的标准推进。
4.简明实用。指标的本质在于给具体的事物以明确的规定性。全面小康度量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用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内容,同时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对于全面小康建设的研究、战略规划具有实用价值。构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变为可以量度、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以便为制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十分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指标的过多过滥,从而大大影响了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世界上得到普遍认可与广泛使用的指标体系(如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 等)无一不是由几个相互独立、代表性强、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易获得、综合、信息量大的指标所构成的。因此,合理地、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独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构建高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
5.独立性。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指标较多,这些指标间彼此可能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人均GDP与人均收入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在挑选一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所选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间的独立性要强。这也是我们以往建构指标体系时常忽视的问题。
三、指标选择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构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应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时效性。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处在一个由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转变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关心的主要是我国什么时间在总体上能够进入小康。因此,有关部门曾对小康标准做过研究和设定。这些标准,特别是由政府部门设定的这些标准,比较全面,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虽然现在看来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上对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于小康水平的标准体系,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之家的门槛。随着这一进程,指标中除了柔性指标有很大弹性外,刚性指标基本上都已达到。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所设定的标准就应该更高、更全面。而且,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总结经验,吸取原有指标体系的成功精华,研究小康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包括做全面细致的计算工作。只有在严格科学计算的基础上,才能使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更加扎实、更加稳健、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和科学规律。
2.指标的权重。综合指标的构建,可以克服单个指标信息反映零散、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缺陷。但综合指标的构建牵涉到各指标的权重问题。在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时要依据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以及各项指标反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