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3大气的运动规律01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考查角度1▶结合示意图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2019年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甲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乙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解析▶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小;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
答案▶BC考查角度2▶结合曲线图考查气温日变化(2017年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膜内温度高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则②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第2题,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较大变化,①②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膜内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答案▶ 1.B 2.C考查角度3▶结合区域图、等值线图等考查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1.(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高三二轮地理能力提升:大气运动专题测试
高三二轮地理能力提高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台前一高 2020.04(时间 45 分钟,满分 9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景,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表示图” 。
读图达成 1~ 2 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以下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符合的有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上右图中①增大②增大③减小④减小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66 年初,12 名淘金华工到达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域,开启了连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
截止 1869 年末,已有 3 200 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风帆历时 3 个多月展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 新金山”土地。
3.推测到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大概是A.12 月份前后B.3 月或 9 月份C.7 月份前后D.随意月份以下图表示海南岛 1 月和 7 月等温线散布 (单位:℃)。
据此达成 4~6 题。
4.依据海南岛气温散布特色推测,影响海南岛冬天与夏天气温散布的主导要素分别是A .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5.图中甲地所在地区, 1 月等温线发生曲折的主要原由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大海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明显D.南下冷空气影响大,大海调理作用小6.与丙地对比,乙地7 月均匀气温较高,其主要原由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久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遇到严重损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天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明显2018 年 12 月中旬至 2019 年 1 月初,我国南方地域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下压至华南地域,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
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纳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筑,受此次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常常比邻近路面结冰时间早,连续时间长,冰层厚,致使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现,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与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相符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A. 白天的陆风B. 夜晚的山风C. 夜晚的海风D. 白天的谷风2. 关于右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①辐射B. 受云海的影响②辐射减弱射C. ③辐射绝大部分被臭氧吸收D. ④辐射无选择性【答案】1. B 2. D【解析】1.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
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
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其形成形成原理和黑夜出现的山谷风、黑夜出现的海陆风相同。
见下两图。
白天出现的是海风,夜晚出现的是陆风,AC错误;夜晚的山风利于成云致雨,B正确,D错误。
故选B。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③辐射(地面辐射),A错误;受云海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辐射增强,B错误;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④辐射(反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D。
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山谷风环流因山地平原地形的差异而产生,对冬季静稳天气(近地面风速较小,大气稳定)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海陆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静稳天气下,如图中山前地区的偏南风与偏北风以日为周期的消长与进退影响着北京及其以南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冬季海陆风环流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较弱,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较低B.海平面略有下降C.热岛效应较明显D.海面被海冰覆盖4.如图所示的山谷风环流中,能将南部大气污染物汇聚至北京的气流是A.① B.② C.③ D.④5.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北京市冬季凌晨至清晨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东部地区D.西部地区【答案】3.D 4.B 5.A【解析】3. 冬季京津冀地区虽然草木枯黄,但植被覆盖率不会降低,故A错误;冬季该区域的海平面是不会下降的,故B错误;题干问的是冬季海陆风环流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说的是海陆风与热岛效应几乎无关,故C错误;冬季该区域气温较低,海面被海冰大面积覆盖,气温较低,此时,陆地气温也较低,海洋与陆地间温差较小,冬季京津冀与该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也较小,陆地吹向海洋或者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力较小,故D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大气运动(附解析)考向预测1.大气状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各产业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巨大。
关注人类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大气活动状况。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作为基本考查内容,是对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着眼点,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作为重要考点,必然会多角度进行考查。
以等压线分布图、天气系统及其变化过程原理图为载体,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是重要命题方式和方向,也多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人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来命题。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模拟诊断]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2.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热墙可能为黑色B.乙气流为上升气流C.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入空气隔层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答案】1.D2.A【解题思路】1.读图可知,特朗勃墙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热量,体现了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故D正确,A、B、C错误。
2.白墙反射率高,为尽可能多吸收太阳辐射,可采用黑色的集热墙面,故A正确。
图中左侧集热墙和玻璃之间空气被加热,气温高,气流上升,甲为暖气流从空气隔层中流出,乙为下沉气流,丙为冷气流,从室内流进空气隔层,故B、C、D错误。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大【答案】3.C4.C【解题思路】3.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含答案**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D B【解析】该组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燃烧柴草产生的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增强。
2、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降低。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3、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答案】C .A第3题,从表中可读出上海昼夜温差最小,白天中雨,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小雨,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
第4题,从表中看,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为夏季,上海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半年;西宁夜间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5、我国夏季汽车在曝晒之后被称之为“火焰车”(如右图),车内温度高达60 ℃,主要原因是()A.汽车在夏季获得太阳辐射较多B.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C.汽车油漆对大气的反射作用强D.车顶和玻璃削弱了大气逆辐射【答案】B解析:汽车类似于封闭的温室,车玻璃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导致车内温度高,B项对、D项错。
高中地理4.2大气运动
A
(江苏)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 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26.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C
(江苏)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 均气压分布图”。27.该月份甲地盛
行: A.东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西北风
A
(江苏)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 均气压分布图”。28.该月份乙地的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 带
下沉为主
少
•
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 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
24.(江苏地理卷)下图是“半球近地面 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处的盛行风 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C
25.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
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热
冷
大气环流会减弱,因为其下垫面(洋 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 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 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
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 岸暖洋流的加温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 气流减弱。
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三:大气的环境
第二讲
大气运动
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受控气压带 与风带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 带 温带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 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西风带和副 极地低压 大气运动状 况 上升为主 下沉为主 多锋面气旋 活动 降水多少与 类型 多对流雨为 主 少、大陆东 岸例外 多、锋面雨 与气旋雨
10.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
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1~3题。
1.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3.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 )A.0~6时B.6~12时C.12~18时D.18时~次日0时2.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一周内,气温日较差最小的一天是( )A.1日B.3日C.5日D.7日2.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A.由高纬向低纬B.由海洋向内陆C.由偏北向偏南D.由内陆向海洋3.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A.青藏高原12月份B.华北地区3月份C.东北地区6月份D.华南地区1月份3.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2题。
1.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2.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台风影响B.阴雨天气C.湿度较大D.天气晴朗4.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5.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课后提升命题主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课后提升达标检测旃笈学■强技提能- ------------------一、单项选择题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
由于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
据此回答1〜3题。
地膜类型透光率无色透明地膜90%以上银色地膜60%左右白色地膜40%左右黑色地膜1% 〜3%1.夏季,可以起到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的地膜类型为()A.无色透明地膜B.白色地膜C.黑色地膜D.银色地膜2.秋季,果农在苹果树下铺设银色地膜主要是为了()A.保温、保墙B.除草、防病害C.反光、增色D.抑盐、保苗3.春季,华北平原农田中的白色地膜除保温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特殊作用是()A.保土 B .除草C.增色D.抑盐解析:第1题,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具有降低地温的作用;黑色地膜透光率较低,由于它几乎不透光,杂草不能发芽和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显著。
选C。
第2题,银色地膜铺设在树下,可以起到增强反射的作用,利于苹果增色。
选C。
第3题,华北平原春季多盐碱化现象,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表土的含水量高,相对降低了土壤盐分,从而起到抑盐、保苗的作用。
选D。
答案:1.C 2.C 3.D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
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回答4〜6题。
气温(七)4.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 .①C .③5 .此隧道()A . 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C 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6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 .黑龙江省C .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第4题,1月份气温较低,隧道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符合1月隧道内气温变化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C 。
第5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 日照长短、海拔高低,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 错;隧道墙壁隔绝内外的 热量交换,具有保温作用,隧道内温差变化小,且通过材料图示也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 B 错;据材料可看出,1月份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 排除;7月份②相对①大部分时 间温度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爽,1月份③相对④大部分时间温度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 气温较高,D 正确。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
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考试)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下面图1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1.D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浪花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因此D正确。
第2题,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2019·德州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5.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气温日较差变大B.气温年较差变大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解析:3.D 4.A 5.C 第3题,大理市属于亚热带,冬季温和,图中近地面温度约9 ℃,因此是冬季;图中湖面上空等温面向上凸,说明湖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是由于湖泊比热容大,夜晚降温比陆地慢,因此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大气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大气运动原理下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
据此完成1题。
1、①②③④四点中( )A.②比③气温低,气压高B.③位于近地面,④位于高空C.①处气体受热膨胀,气压低D.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③④气压值远高于①②,故③④位于近地面,①②位于高空。
③④相比,③气压值高,对应近地面高压,应为近地面的受冷地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④处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①②相比,①的气压值高于②,则①为高空的高压,②为高空的低压。
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性质相反,故①对应近地面的④,为④处气流上升集聚形成,②对应近地面的③,是因③受冷,高空气流下沉形成的。
大气总是由同一水平面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运动,故该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①→②→③,选D。
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第1天B.第2天C.第3天D.第4天3.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增高的原因是( )A.天气持续晴朗无风B.太阳辐射持续增强C.大气热量持续盈余D.大气逆辐射逐渐减弱答案 2.B 3.C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第2天,故B正确。
第3题,第一天太阳辐射较弱,说明多云。
此后太阳辐射每日都有波动,高值不定,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不符合事实,B错;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相对稳定,D错。
题图缺少风的相关信息,A错;大气热量盈余,气温才会升高,C正确。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
在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
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 )A.38°N山体B.39°N山体C.40°N山体D.无法确定5.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吸收太阳辐射多B.反射的太阳辐射少C.大气逆辐射强D.吸收地面辐射多答案 4.A 5.D解析第4题,比较三幅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可知,38°N山体内外部的高度差异最大,山体效应最为显著。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大气运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A.2月B.5月C.8月D.11月2.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读世界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3~5题。
3.P点的气压值为( )A.1005 B.1010 C.1000 D.10154.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5.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D.降雨:雨→晴→雨→晴→雨读“两个岛国示意图”,回答下列6-7题。
6.有关两个国家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国均为发达国家②两国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多火山、地热和温泉等③两国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均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④首都B属地球五带中的南温带⑤A地所在国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7.当B城日出时间为7∶40(为该国的国家时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尼罗河河水上涨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为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美中部平原来自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频繁南下D.地中海的盐度处在一年中最低的季节《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8—10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②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②一④一③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10.“放火作媪,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福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塭”,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媪”,将大气直接熏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亚洲东部某时刘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一编专题三大气及其运动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3 大气及其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四川成都二诊)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如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1~3题.1.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A.1月初B.4月初C.7月初D.10月初答案B解析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低于10 ℃,A项错误;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10月份,D项错误;7月份为夏季,日均温在20 ℃以上,C项错误;4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10 ℃左右,若有寒潮来袭,会产生降雪天气,B项正确.2.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反气旋D.气旋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突降大雪,是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3.“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答案D解析“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方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
(2019·湖南益阳上学期期末)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山谷风。
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
下图为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平安地段谷风的风向是( )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日出前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日出后2~3小时左右,转为偏东风为主。
三年江苏高考地理模拟题考点汇编——大气的运动
三年江苏高考地理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大气的运动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23•鼓楼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距今8000万年,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
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0万年,南亚及青藏地区已露出海面成为平缓的陆地(准平原)。
距今248万年,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该区域被称为三江并流区(如图),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当地的热力状况,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变化。
三江并流区在晚第三纪的准平原阶段所处的纬度位置比现在低。
(1)简述三江并流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从热力角度推测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西南季风的强弱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区由准平原到高山深谷演变过程中气候特征的变化。
2.(2022•阜宁县校级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图1为典型温带气旋的生成、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为“气象炸弹”。
图2为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路径及时间示意图。
(1)描述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
(2)在如图中用所给图例绘出温带气旋降水区域,并说明温带气旋从d至f的演变过程。
(3)分析2016年5月初,温带气旋在经过渤海时发展成为“气象炸弹”的原因,并说明对大连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2022•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1为乌拉尔山脉及其周边地区影像图。
材料二:图2为乌拉尔山脉凸坡垂直地带性示意图。
(1)描述乌拉尔山脉的地理位置特征。
(2)据图2说出西伯利亚饮路穿越乌拉尔山脉西坡处的自然景观,并分析该铁路在此处穿越的原因。
(3)比较乌拉尔山脉东、西坡气候、水文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检测(三)大气运动[知能强化练](2019·金中海中南外三校四模)如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B.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C.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D.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2.此时( )A.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B.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D.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解析:1.D 2.A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冷锋锋面自南向北运动,南面为冷气团,所以图示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锋面形成区域为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图示锋线的东侧,B 错;该锋面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错;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风向可能为西北风,D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大,而乙地位于低地处,风速小,A正确;甲、乙纬度相差不大,而甲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甲高于乙,B错;甲、丙两地距离锋面尚有一段距离,目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C错;丙位于暖气团一侧,丁位于冷气团一侧,气团相遇后,暖气团上升,冷气团位于锋面下方,D错。
(2019·盐城四模)读2019年4月27日10时我国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与上海市相比,重庆市此日( )A.气压更高,日均温较低B.云层偏多,风力较大C.降雨较多,昼夜温差小D.天气晴朗,易形成雾霾4.未来两天内,天气较稳定的地区是( )A.内蒙古西部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3.B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上海地处高压脊附近,云层较少,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重庆市地处低压槽附近,云层较多,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未来两天内,内蒙古西部将受高压控制,天气较为稳定。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可能受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影响,天气变化较大,西南地区受气旋影响,降水概率较大。
(2019·苏锡常镇三模)图1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A.风力B.年降水量C.陆地自然带D.≥10 ℃积温6.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B.①④C.②⑤D.④⑥解析:5.A 6.B 第5题,A处沿海地区,受东南信风和西风带影响,风力较大;B处受西风带影响减弱,风力减小,C、D两处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地形影响,风力很小。
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符合①所示;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符合④所示。
(2019·苏锡常镇三模)如图为2018年11月28日8:00某区域天气形势分析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题。
7.我国皖南地区未来48小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解析:选A 皖南地区未来48小时可能出现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三种状态的天气,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向转为偏北风,风速加快。
(2019·南京盐城三模)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比较典型的树种,其果实像巨大的面包可直接食用,树干直径最大可达12 m,松软的木质可用来储水。
读猴面包树景观图(图1)和马达加斯加岛猴面包树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下题。
8.猴面包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选B 据图分析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岛的西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2019·苏中苏北七市三模)某校学生对基多和拉萨进行了区域差异专项学习研究。
如图为拉萨和基多所在位置、等高线地形(单位:m)及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题。
(双选)9.该学习小组在气候专题研究中发现( )A.拉萨7月的平均气温较基多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拉萨气温年较差较基多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C.拉萨7月降水量较基多多,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D.拉萨年降水总量较基多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解析:选BD 直接据图分析可知,拉萨7月的平均气温较基多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半球位置,拉萨位于北半球,基多位于南半球;拉萨7月降水量较基多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
(2019·徐州考前模拟)荷兰是以玻璃温室农业为特色的农业强国之一。
荷兰的玻璃温室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使农业具有工业化的生产特点。
如图荷兰温室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10.荷兰玻璃温室高达10 m的好处是( )A.增加棚内温度B.提升棚内湿度C.增大光合作用的效率D.便于立体分层种植解析:选CD 荷兰玻璃温室高达10 m便于立体分层种植,有利于增大光合作用的效率,与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无关。
(2019·南京盐城三模)如图为亚洲某区域10月某日天气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双选)11.下列城市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秋高气爽B.北京——云淡风轻C.台北——风雨交加D.东京——狂风暴雨12.下列关于图中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B.登陆后强度将会逐渐减弱C.所经海域将引发海啸和风暴潮D.受东北信风影响将向西南方向移动解析:11.AC 12.AB 第1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上海地处高压脊处,时间为10月份,所以,天气是秋高气爽;北京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台北位于冷锋锋后,风雨交加;东京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第12题,台风为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登陆后强度将会逐渐减弱,所经海域可能引发风暴潮、狂风和暴雨,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小。
[热点迁移练](2019·原创冲刺五)十一长假期间,某学校地理小博士学习小组来到江苏省骆马湖畔做了一次研学旅游。
该湖面积很大,约370 km2。
学习小组对湖边的风向进行了观测,观测的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3~14题。
13.上面景观图没有标注拍摄的时间,标注正确的一组是( )A.甲—12:00;乙—14:00 B.甲—20:00;乙—04:00C.甲—21:00;乙—14:00 D.甲—13:00;乙—21:00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形成原理的是( )解析:13.C 14.D 第13题,以学生研学旅游中所做的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力环流,图中风向标的箭头表示风的来向,故甲图为陆风,观察时间应是陆地气温较低的夜晚;乙图为湖风,观察时间应是陆地气温较高的中午。
第14题,以学生研学旅游中所做的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
根据上题解释,甲图现象出现在夜晚,故可排除白天的选项;甲图中夜晚吹陆风,风由陆地吹向湖泊,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
(2019·原创预测三)天井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的中间的空地。
天井结构在建筑中有较强的隔热、通风、排水等作用,其原理主要是“烟囱效应”:夏季,在太阳辐射下,天井部分空气温度升高快,在热浮升力的作用下空气上升,导致天井口处形成负压,气流由天井底部向天井口流动,从而形成“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对室内气流起到了“拔风”的效果。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天井结构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带有天井结构的建筑多分布于(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16.为充分体现天井的作用,天井周围房屋建筑内的房间( )A.面向天井设窗B.背向天井设窗C.侧向天井设窗D.不设窗解析:15.C 16.A 第15题,根据材料,天井是由建筑物围成的一块露天空地,它在建筑中有较强的隔热、通风、排水等作用,图中天井中设有水池,故图中建筑应多分布于我国降水较多的南方地区。
第16题,根据天井通风原理,在天井底部,四周的风应该向天井处流动,从而使室内达到降温、通风的作用,故天井周围房屋建筑内的房间的窗户应该面向天井,这样才利于空气流动。
(2019·苏中苏北七市三模)炸弹气旋是指在中高纬度短时间内强烈发展的气旋,其中心气压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24 hPa。
2019年3月13日美国中部又遭炸弹气旋袭击,这是美国2019年第3次遭受炸弹气旋影响。
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四图所示天气系统与美国中部出现的炸弹气旋相符的是( )18.受本次炸弹气旋影响,美国中部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沙尘漫天气B.风和日丽C.狂风暴雪D.连绵阴雨解析:17.D 18.C 第17题,据题意分析可知,美国中部出现的炸弹气旋,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短时间内强烈发展的气旋,其中心气压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24 hPa,四幅图中的B、C两幅图均为南半球的气旋,A图中心气压较高,其强度不大,D图中心气压较低,与外围气压差较大,强度大,所以,与炸弹气旋相符的是D图。
第18题,据题意分析可知,炸弹气旋的中心气压24小时内下降幅度达24 hPa,中心气压与外围气压差大,风力强劲,所以,受其影响,美国中部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狂风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