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水 文气 象 ) 专 业 水 文 气 象 导 论 大气科学 ( 禾 口 水 文 学 原 理 课 程 建 设 研 究
张 小娜 闰桂 霞 杨 娜 邵 月红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水文气象学院, 江苏 南京
摘 要 : 大气科 学( 水 文气象) 专业是一个新 生的本科 专 业. 本 文 以 南京 信 息 工程 大 学 水 文 气 象 学 院 大 气科 学 ( 水 文 气 象) 专 业 为例 , 介 绍 了该 专 业 水 文 气 象 导 论 和 水 文 学原 理 课 程 开 设 的 必要 性 : 鉴 于 目前 尚 未 有 正 式 出版 的《 水 文气 象导论》 书籍 可 供 参 考 。 初 步 构 建 了水 文 气 象导 论 课 程 的 知 识 体 系 ; 建 议 在 水 文 学 原 理课 程 的 讲 解 中 。 以 问题 带 动 好 奇 。 以好 奇 带 动 求知 . 并 给 出 了各 章 节 的 主 线 问题 ; 最 后 建 议 在 每 次课 快 结 束
六、 微 格 教研 微 格 教 学 由美 国斯 坦 福 大 学 首 创 。 主 要 用 于 培 训 师 范 生 掌握 课 堂 教 学 技 能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 具 体 而 言 , 微 格 教 学 就 是 将 复 杂 的 教 学 技 能 分解 细 化 成 许 多 具 体 单 一 的 技 能 。 如 导 入 技能 、 教学语 言技能 、 提问技能 、 讲解技 能 、 变 化技能 、 强 化 技 能、 演示技 能 、 板书技 能 、 结束技 能 、 课堂组 织技 能 , 等等 , 并 借 助现 代教育 技术设 备— — 摄像 机 、 录像机 、 全 场 录 音 系 统 、 视音频遥 控系统 、 视音频切换 机等 , 对 受 训 者 的 教 学 过 程 进行 分析 和反思 . 然 后通 过专 门而反 复的训 练 。 使 之 掌 握 某 种 技 能 和 技 巧 的 小 规模 教 学 活 动 。其 特 点 用 一 句话 概 括 就 是 训练课题 微型化 , 技能动作规 范化 , 记录过程 声像化 , 观 摩 评 价 及 时化 。 只 有 适 合 自身 特 点 和 学 生 实 际 的教 学 理 论 和方 法才 是 最 好 的 。选 择 合 适 的 知 识 优 化 途 径 提 高 教 师 的教 育 科 研 水 平 和 教 学 能力 , 促 进 自身 素 质 的完 善 、 发展 , 进 一 步 提 高 教 师 教 学 能力 。
水文科学
水文科学体系前沿是在不断扩大、多层次、综合统一体。水文科学不仅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水文科 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查勘和水文实验(主要是野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 形成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全球每年约有立方公里的水参加水文循环。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在自然条件下能进行液态、气态和固态三 相转换的物理特性,而推动如此巨大水文循环系统的能量是太阳的辐射能和水在地球引力场所具有的势能。
水文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研究特点
水文科学研究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循着通过实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用来指导人们 改造自然,同时促进水文科学自身发展,这样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前进,使人类对于水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 沿着这条道路,人们逐渐认识到,水文循环是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条件和相互的纽带,是水的各种运动、变化 形式的总和,是水文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而在水文循环过程中,水文现象所表现出的特点,则决定 了水文科学研究的特点。
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查勘和水文实验(主要是野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 化的信息,因而逐渐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
水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就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能够深入探究水资源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并解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问题。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水文学、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循环、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自然界水文循环过程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水资源管理是基于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并实施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分配等政策措施的一门学科。水资源规划是按照水资源量、品质、利用方式、地理位置等因素,制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目标,并形成相应的规划方案。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则是指保护水体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因此,该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如实地考察水文地质、水文气象、地下水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模拟实验、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此外,水资源研究生还将学习到计算机辅助水资源管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开展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将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是为满足社会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需求而开设的,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未来,这些专业人才将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文气象学
PMP是指特定流域范围内一定历时可能的理论最大降水量。这种降水量对于大型水利枢纽的设计运用是十分 重要的。一般这些工程要采用可能最大洪水(PMF)作为保坝标准。推求可能最大洪水的方法之一,是先确定可能 最大降水。确定可能最大降水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暴雨(或融雪)频率分析,即根据实测的和调 查的暴雨(或融雪)资料,推算出极为稀遇频率的降水量,一般称为统计学方法。
谢谢观看
③卫星云图估算降雨
气象卫星观测以其瞬时观测范围大,资料传递迅速的优点胜于雷达观测。70年代初期曾根据卫星云图照片并 与天气雷达资料相比照,估计长历时和短历时降雨量。
降水预报
就降水预报而言,水文气象学与气象学没有什么不同。水文气象学的降雨(或融雪)预报是针对河道防汛、 水库防洪、兴利调度以及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专业化预报。降雨(融雪)、洪水、洪灾三者既有内在又 有本质差别。降雨(融雪)不等于洪水,必需在一定流域下垫面和水系情况下才能造成洪水。洪水也不等于洪灾, 造成洪灾有多方面原因。因此水文气象预报力图将大气环流等气象条件与水文特征紧密起来,把降雨的天气模型 与洪水模型结合起来(在积雪地区则要考虑融雪率及其径流问题)。一般在进行降雨预报的同时,还根据河流流 域地貌、流域水分状况、水利工程质量和标准以及降雨和径流的关系等因素,针对防洪要求作出未来暴雨、洪水 可能发生地区的预报;鉴别和判断流域发生非常洪水的可能性;洪水发生后,预测洪水发展趋势,以及库区来水 预报等。为了提高暴雨落区、落点、落时预报的精度,已发展一种以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相 结合的暴雨监视和短时预报(见天气预报),预报时效为几小时到十几小时,预报精度较高。它有可能将降雨预报 和洪水预报完全结合起来,从而延长洪水预报时效并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历经50多年的口授身传笔耕,汗水化作甘露,浇灌得桃李满园,心血凝为沃肥,培育了群葩映辉。 学院已培养出本科生近4000人,硕士、博士、博士后近500人,还有各种培训班、证书班700余 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教授,有我国自己培养的第1位海洋科学博士孙孚,有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美国的终身教授,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 带头人、百人计划入选者,有国家机关的部(局)、司级干部,有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 所长和众多的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他们为我国21世纪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事业的兴旺发达, 共同谱写更为辉煌的乐章。
1999年田纪伟接任海洋环境学院院长。2003年徐天真校长助理接任院长。2005年魏皓接任院长, 2008年管长龙接任院长至今。
2015年,海洋环境学院改名为海洋与大气学院。
院徽
行政架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海洋环境学院现辖有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和物理海洋实验室。海洋学系现 设有海洋科学、海洋管理、应用海洋学三个本科专业,并主持海洋学人才基地建设。该基地是 1991年我国首批设置的1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1999年经教 育部验收挂牌,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海洋系拥有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海洋与 大气数值模拟等教学实验室。海洋气象学系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二个本科专业。拥有气象 实习台、海洋气象教学实验室、大气探测教学实验室等。
“水文测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水文测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作者:魏玲娜宁玮葛慧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水文气象作为水文学和气象学交叉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球上水圈与大气圈层面上的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由于台风、洪涝、干旱、山洪泥石流等极端水文气象事件频繁发生,水文气象学专业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产生。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方向)专业是水文气象学科发展的初步探索,是在大气科学大类学科中设立的一个新的方向性的本科专业。本文介绍了该专业“水文测验”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情况,总结了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国内外高校水文测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初步探索了“水文测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实践与探索,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水文气象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水文测验;水文气象;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魏玲娜,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水文气象、水循环模拟(江苏南京 210044);宁玮,抚州市水文局廖家湾水文站(江西抚州 344000);葛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度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编号:XNFZ2017)和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编号:HRM2013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2-0049-03
大气科学专业的概述
大气科学专业的概述
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层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和大气动力学等多个领域。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气候、天气、空气质量以及与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大气科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大气层的结构、成分、动力学过程以及其对
地球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中的天气现象,包括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气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技术、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天气预报模型等。
气候学是大气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的长期变化和气
候系统的运行规律。气候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全球气候模式、气候预测等。气候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层中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大气层中的
辐射、传热、湍流等物理过程。大气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辐射、大气传热、大气湍流等。大气物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大气层中能量和质量的传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层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大气层中
的大气组分、气溶胶、大气化学反应等。大气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转化、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大气化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大气层中的化学过程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动力学是研究大气层中的运动和力学过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大气层中的风、气压、气旋等现象。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层中的风场结构、大气层中的气旋演变、大气层中的辐合辐散等。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大气层中的运动规律和天气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气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DOI:10.16661/ki.1672-3791.2111-5042-4917
水文气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与实践研究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王琳1渠姗2王洁2王健健2于志国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在全球变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气象灾害加剧,水利行业监管难度增大,亟需加强水文、气象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强化水利学科、气象学科设的同时,培养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具有水利和气象交叉背景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尤为重要。该文从水文气象学科设置的必要性、人才需求分析、特色与优势、行业衔接、人才培养及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文气象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行业衔接
中图分类号:P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1(b)-0118-04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terdisciplinary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WANG Lin1QU Shan2WANG Jie2WANG Jianjian2YU Zhiguo2∗
(1.School of Electronic&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2.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简介
2.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3.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培养目标
4.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课程设置
5.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就业前景
正文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简介】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气象学、气候学和大气物理学等。大气科学博士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大气科学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大气科学研究人才。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的气象现象,如天气、气候等。
2.气候学:研究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气候变化、气候模拟等。
3.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如大气辐射、云物理等。
4.大气化学:研究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如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等。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下能力的高层次大气科
学研究人才:
1.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的知识。
2.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课程设置】
大气科学博士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
1.大气科学基础理论课程:如气象学原理、气候学原理、大气物理学等。
2.大气科学专业课程:如大气数值模拟、气象观测与数据处理、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等。
3.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课程:如科学计算方法、科研论文写作、实验与实践等。
4.选修课程:如遥感技术、大气环境学、自然灾害学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二级学科代码:070601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二、学制、学习年限和学分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三)学分要求: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三、研究方向
(一)天气、气候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二)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理论;(三)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四)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五)台风动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六)气象资料同化;(七)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八)气候模式物理过程。
四、培养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
宽基础与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以水文学原理课程为例
宽基础与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以水文学原理课程为例摘要:水文学原理作为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较多、教学难度较大等特点。注重宽基础精专业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和辅导及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水文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重大,能为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
水文学原理作为水文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阐述水文现象的成因和机理,是进行水文过程定量化研究的基础,通常本课程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水文循环过程、蒸散发及下渗过程与机理、土壤水形成与运移、洪水波运动、产汇流机制等。通过研究各种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运动、变化规律,探讨其在不同环境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响应研究。实现对水量和水质发展动态的模拟和预测,为洪水的防控及资源化、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的保护及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1-2]。水文学原理教学应在物理学、自然地理学、水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学、测量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水文现象的成因和机理,并能用水文专业术语加以阐述和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有河川径流量的计算、降水分析计算、产汇流分析计算、水文测验与气象观测实习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本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应用性和动手能力要求。考虑到本课程对学生前期知识体系的要求,通常将其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设
[3]。学时一般设置为56个理论学时,4~6个实践学时,3.5学分。
针对当前的学科发展情况,水文学科早已从20世纪的简单应用,发展到现代着眼于对水资源的最优开发与利用的方向上来。那么作为水文学科基础课程的水文学原理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初的定性或定量的对一些水文现象机理的描述已不能满足对水资源的相关课题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发展,水文学科也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现今对全球尺度上的环境变化研究更加推动了水文学科的发展。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显著变化,水分循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水资源总量及水质在时空分布上的改变。而这些正是水文学科当前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大范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促进了工程水文的发展,而现在观测、统计以及降雨径流模拟技术的完善,也促使对水文现象的研究从经验性的“黑箱”、集总式的“灰箱”到以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为依托的“白箱”,即分布式水文模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大气科学专业课
大气科学专业课
一、大气物理学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大气层结、大气湍流、云雾降水、辐射传输、大气电学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大气物理学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分析、解释和应用大气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二、气象学原理
气象学原理是研究大气运动的规律和原因的学科,包括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大气的基本运动、大气中的能量和动量传递等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气象现象和过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三、气候学与预测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学科,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机制和预测等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气候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掌握气候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分析和解释气候变化的现象和趋势。
四、数值模拟与预报
数值模拟与预报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大气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掌握气象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值模拟工具进行气象预测和预报。
五、气象观测与仪器
气象观测与仪器是研究大气观测技术和仪器的学科,包括地面观测、卫星观测、雷达观测等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气象观测技术和仪器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技能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应用气象观测数据。
六、空气污染与环境影响
空气污染与环境影响是研究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评价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七、气象服务与应用
气象服务与应用是研究气象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气象服务的基本内容和应用领域,掌握气象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信息。
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研究及趋势分析
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研究及趋势分析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文气象预报技术指的是利用气象学、水
文学、数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分析和模拟数据、观测、预测、监
测等多种手段,对自然界中的水文过程和气象过程进行预报,并
通过预报结果及时有效地进行防范和应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
水文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水文预测
水文预测主要是预测雨量、径流、地下水水位等水文要素,旨
在为水资源管理、水灾防治、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水文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模型预测等。其中,模型预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数
学模型,将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通过模型
计算预测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目前,常用的水文模型有HEC-HMS、SWAT、VIC等模型。
二、气象预测
气象预测主要是预测天气、气候等气象要素,为航空、农业、
能源、交通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气象信息,以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气象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其中,数值模拟预测是目前最为先进和成熟的预测方法。它利用
计算机模拟大气物理过程,通过对气象要素的计算模拟,预测未
来天气的变化趋势。目前,常用的气象模型有NCAR、WRF等模型。
三、水文气象联合预测
水文气象联合预测是指将水文要素和气象要素相结合,以联合
预测的方式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联合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
统计-动力预报方法和集合预报等。其中,集合预报是一种新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
建设研究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出现了很多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和破纪录事件,包括欧洲和俄罗斯的热浪、美国的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缅甸的纳尔吉斯(Nargis)热带气旋、巴基斯坦的水灾和亚马逊盆地、澳洲及东非的旱灾,以及我国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1]。为解决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种种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拥有“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凭借在大气科学方面的雄厚实力,于2011年9月率先成立了大气科学(水文气象)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我国首家培养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具有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高校。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成立,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本专业有3届本科生,总人数160人。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奠基性工程。对于年轻的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来说,迫切需要开展课程建设并完善研究。本文就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和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点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水文气象导论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1.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刚进大学的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就业去向普遍感到比较迷茫和困
惑,如果在学习基础课程阶段不及时引导,则会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起来甚为被动,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直接导致4年大学生活缺乏规划,得过且过。因此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甚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和基本概念,熟悉专业知识链的构成,掌握大学时期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2]。水文气象导论是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大学新生、引导学生了解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解决新生对未来大学生活疑问与困惑的课程。水文本文由收集整理气象导论的开设,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大学新生起着启蒙和指导作用,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1.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及授课方式探讨
水文气象导论课程主要回答学生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干什么的、学什么的和做什么的。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1)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最好的”;(2)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很有用。以问题激发兴趣,以兴趣唤起求知欲,以求知欲带动学习,在一个个具体的水文气象问题案例中引发思索。
目前尚未有正式出版的《水文气象导论》书籍可以直接借鉴。构建水文气象导论课程知识体系时,首先,应通过一个个具体水文气象极端事件案例及前沿信息,使学生深有感触,通过分析和关键问题的延展式探讨,启发学生思索和了解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干什么的及为什么要学习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即使学生意识到作
为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学生的无比光荣的使命;其次,通过讲述水文气象学的发展简史,引申亟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气象和水文相结合往往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一些工程建设和实际生产课题,并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此节的讲述过程中,除了讲述水文气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重要人物及当时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之外,还应当重点剖析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学思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本学科的重大发现激励学生,以学科奠基人的故事吸引学生,以科学家对待实验的态度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下来以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为引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相互探讨教学方法,从而刺激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最后在探讨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
2.水文学原理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2.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水循环要素监测、精细降水预报、可能最大降水、防洪设计标准和水文气象集合预报和流量概率预报。水文学原理主要阐述水文现象的成因和机理,通常涵盖的主要内容有水文循环过程、蒸发及下渗过程与机理、土壤水形与运移、洪水波运动、产汇流机理等[3]。水文学原理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和基础特征,是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考虑
到本课程对学生前期知识体系的要求(此课程需要开设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水力学等先行课程之后),目前将其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水文学原理起着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如果不打好该基础,不能牢固掌握灵活应用它,学生就无法学好工程水文学、水文气象集合预报等相关课程,因此,水文学原理在整个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及授课方式的探讨
目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所使用的水文学原理的教材是芮孝芳教授著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学原理》。该教材章节内容丰富、涉及知识广,难度相对较高。在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计划学时只有48学时,而水文学原理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仅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灌输,会使整个课程显得枯燥、乏味。水文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提问及互动探讨授课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上学时的限制,则要求教师除了认真钻研、精心备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准确构建本课程知识体系。
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是一个新生的专业,构建水文学原理课程知识体系时,不能直接照抄照搬,复制克隆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敢于突破,搭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譬如第九章地下水流、第十章地表水流第八节湖水运动、
第十四章冰雪水文和第十五章水质及河流生态环境章节可以不做讲解;第八章产流机制和第十二章流域产流都是产流部分,可并做一章讲解;第十章地表水流和第十一章洪水演算也可并做一章讲解;鉴于天气学原理、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的开设,第四章降水第二节降水类型及影响因素,第五节雷达测雨可简单带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4]。在每章的讲解中,以问题为先导,带动好奇,然后以好奇带动求知,各章节主线问题见表1所示。
表1 水文学原理课程章节主线问题
3.结语
针对大气科学(水文气象)专业学生,本文给出了水文气象导论和水文学原理课程建设和完善的一些建议。另外,建议教师可以尝试每次快结束时课预留10分钟做Q-A环节(questions and answer)。大部分美国教授讲课,每讲完一个问题,教授就要问“Any questions”?有问题立即解决。在我国则不能照搬,但Q-A环节的增加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益处。“石本无火,相撞方显灵光。水本无华,相荡方显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