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实验报告
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5篇)
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5篇)血染的实验报告篇1血染的实验报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
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
(投影出示)“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
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
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
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
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
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
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
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
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
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模板: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通过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实验报告的概念。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像、视频等贴近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学生对于实验报告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求。
2.引导学生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学习内容(15分钟)
1.呈现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分组活动:设置实际实验场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模拟写作。
第四部分:学习方法(5分钟)
1.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法和科学推理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实验报告的语言和格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部分: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呈现相关实例:通过真实案例或科普视频展示,加深学生对实验报告的理解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写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六部分:课堂总结(2分钟)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重点。
2.展示学生写作成果或结对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件结束。
希望以上的课件模板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其他方面有更具体的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帮助您。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通用4篇)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通用4篇)血染的实验报告篇1教材简介《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设计理念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
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
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2.检查生字燥热噪音花岗石蜷捐躯殷红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感悟: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
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
(生读)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
科学探究——《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近日,一份名为《血染的实验报告》的科学探究教案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份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和实验,了解人类血液的组成与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更多的知识和思考。
以下将对这份教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份教案的主要内容。
这份教案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实验与探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技能。
在实验与探究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作用,比如说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指,了解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
在科学知识部分,学生将会学习更多的关于血液的知识,比如说血液的循环系统、血液与呼吸系统的关系等。
在科学思维部分,学生将会针对所学知识展开自己的思考和猜想,比如说探究为什么血液会变成红色,或者是人体失血时应该怎么做等等。
在科学技能部分,学生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自己的科学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份教案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哪些意义。
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血液的组成和作用,加深对于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血染的实验报告》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份教案还能够启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并在科学中寻求自我成长和提高。
然而,就像每一份教案一样,《血染的实验报告》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在实验部分的设计上,需要更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知识部分,也需要更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解释,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些知识点产生误解。
此外,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展开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探索和思考中。
《血染的实验报告》这份精选教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趣的探究方式,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和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生字词的学习难点。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含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实验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相关实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验报告的特点,分析课文结构。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背景和实验原理。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课文中所学的实验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愿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3)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氛围;(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表现的革命先烈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科学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科学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血染的实验报告》。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和实验现象。
(2)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
(2)抄写生字词。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并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搜集一些关于科学实验的故事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理解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中科学家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感受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2. 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3. 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样本、实验试剂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实验主题和目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3. 合作交流(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实验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血液样本,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
6.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的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血染的实验报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讲解与展示: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科普书籍,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2.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血染的实验报告作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探究血液循环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模拟心脏泵血、血管运输血液以及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过程,从而加深对血液循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循环是指心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部位,再由血管将血液运回心脏,形成循环的过程。
血液循环包括心脏泵血、血管运输血液以及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环节。
本实验通过模拟这些环节,探究血液循环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装置:心脏模型、血管模型、氧气瓶、二氧化碳瓶、氧气泵、二氧化碳泵、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等。
四、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将心脏模型、血管模型、氧气瓶、二氧化碳瓶、氧气泵、二氧化碳泵、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连接好。
2. 调节实验参数:将氧气泵和二氧化碳泵的流量调节至适宜值,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理要求。
3. 模拟心脏泵血:启动心脏模型,观察心脏泵血过程。
4. 模拟血管运输血液: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记录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时间。
5. 模拟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将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放置在心脏模型和血管模型中,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心脏泵血时间、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时间、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泵血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心脏泵血时间为10秒,符合生理要求。
2.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时间为5秒,符合生理要求。
3.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脏模型和血管模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符合生理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人体血液循环过程,验证了血液循环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心脏泵血、血管运输血液以及组织细胞利用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环节均符合生理要求。
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的故事启示
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的故事启示今天,我读了《血染的实验报告》这篇课文,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文中主要讲了卡尔·施密特博士做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如果施密特博士不认真对待他的工作,就没有这样的结果,就不能让人们敬佩他。
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还是那么认真,仔细。
他先拿绷带把伤口包扎好,再把自己被毒蛇咬伤后每分每秒的`感觉都记录下来,成了一份宝贵的资料,这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让人难以想象。
这样的成功都是因为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这才是他成功的根源。
因为这一点这一点我根本做不到,所以这点我要向施密特博士学习。
每次我见到简单的题都忽略它,觉得没有必要理会他,难题呢?我就是要做个明白。
简单的题做错了,难题做对了,这是什么原因难呢?因为简单的题我没把它当回事儿,难题呢?我去思考了,我认真想了,我去探索它的奥妙了,所以我才会做对。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要和“认真”交朋友,只有“认真”做事才会成功。
血染的实验报告相关(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科学家为了探索未知、揭开自然界的奥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以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的“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例,讲述他为了科学研究,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崇高的精神风貌。
二、实验背景卡尔·施密特博士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动物学家,长期从事毒蛇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南美洲毒蛇的毒性极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为了寻找对抗这种毒蛇的有效方法,施密特博士决定亲自进行实验,以身试毒。
三、实验过程一天,施密特博士在实验室里仔细观察南美洲毒蛇,准备进行血液化验。
然而,就在他准备取蛇血时,毒蛇突然发难,一口咬住了他的手。
剧痛瞬间传遍全身,施密特博士意识到自己中了蛇毒。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着剧痛,开始记录自己的生理反应。
在接下来的5个小时里,施密特博士忍受着剧烈的疼痛,每隔一段时间就记录下自己的体温、心跳、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疼痛程度、麻木感等感受。
他的记录详实、准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实验结果尽管施密特博士的实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所记录的数据却为后来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对抗南美洲毒蛇的有效方法,为人类战胜这种毒蛇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实验意义卡尔·施密特博士的“血染的实验报告”具有以下意义:1. 赞扬了科学家为科研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2. 体现了科学家认真求实、严谨治学的科研品格。
3. 为后来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4.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科学事业不懈努力。
六、结语卡尔·施密特博士的“血染的实验报告”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科学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伟大。
一篇中毒后的课文
一篇中毒后的课文一篇中毒后的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原文:XX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XXX博士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67岁高龄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一天下班以后,研究人员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的XXX先生还在实验室里。
他仔细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XXX仔细地观察着蛇的外形、活动特点,目的是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
他抓住蛇头把蛇拿出来,用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
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趁XXX不注意,一口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
XXX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XXX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连忙抓起身旁的电话,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
他摸到一卷绷带,把伤口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心想:“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
”他把体温计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分每秒的感觉都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地记录着:“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出血来。
他艰难地握着笔,一笔一画,像是用刀子在花岗石上雕刻那样费力地在纸上写道:“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计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脑部开始充血了……”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XXX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血染实验报告教案
血染实验报告教案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血染实验,让学生了解人体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功能,并掌握血液制片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与试剂•显微镜•血液采集管•血液制片盒•血片染色剂•盐水实验步骤1.血液采集与制片–让学生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手指或耳垂等地方采集一滴新鲜血液。
–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片玻璃片将其涂抹均匀,形成一片血液制片。
–将制片放置在血液制片盒中,放置待用。
2.血片染色–将血片先用盐水浸泡5分钟,去除血液中的杂质。
–取适量的血片染色剂,滴在制片上,覆盖全片。
–在蒸馏水中反复漂洗片子至混浊消失,直至得到清晰的血液制片。
–用纸巾轻轻吸去制片上的水分,但不可用力擦拭制片。
3.显微镜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盘片上,用显微镜将制片放大观察。
–首先使用低倍镜观察,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找到合适的观察位置。
–接着使用高倍镜观察,仔细观察血液中的细胞形态、数量、颜色等特征。
–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类型及其特征,并进行标注。
实验注意事项•血液采集要遵循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操作规范,保证安全和卫生。
•制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制片时的抖动和过度压力。
•染色剂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血液制片中存在以下细胞类型:1.红细胞(红血球):呈圆形,中间凹陷,无细胞核,主要负责携带和输送氧气。
2.白细胞(白血球):呈不规则形状,具有细胞核,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主要参与免疫和抵抗病原体。
3.血小板:呈碎片状,无细胞核,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4.血浆:呈黄色透明液体,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生化成分组成,起到输送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人体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功能,加深对血液构成和功能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日期:
课题11、血染的实验报告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
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引出课题。
二、明确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老科学家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三、比读书:
1、比一比,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检查读书。
四、比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比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
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3、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
4、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当堂训练
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血染的实验报告
为科学实验奉献生命
布置作业
必:练习课文生字、词。
选:句式变换练习。
课后反思
伟光小学四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授课日期:
课题11、血染的实验报告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难点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血染的实验报告》
二、明确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三、比读书: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四、比感悟:
1、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2、全班交流互动。
3、同桌互动。
4、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认读生字。
容易写错的字:博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板书设计:11、血染的实验报告
布置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