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装置图看笔记或课本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B实验原理:

MnO2

表达式: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以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不一定要让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不需要加热,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MnO2

表达式: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Mn O2

二氧化锰

加热

Mn O2

加热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药品装置图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

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氯酸钾

(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

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

体)

试管口要塞棉花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设计

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

或者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

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

①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原因是利于加热。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要刚露出橡皮塞,原因是利于排出产生的气体。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宜立即收集,待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是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

⑤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是利于充分排出瓶内空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2MnO4+MnO2+O2↑ (a)

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

2H202 =MnO2=2H20+2O2↑ (c)

②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

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

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

说教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说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

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中考化学氧气制取3篇

中考化学氧气制取3篇

中考化学氧气制取3篇

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氧气制取,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化学“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生产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同时放出气体。

(2)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a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

(4)操作步骤: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②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定:连接并固定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

⑥离:把导管移出水面

⑦熄:停止加热

可简单归纳为:查庄定点收利息

度比空气大)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后在局部加热。

③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再开始收集,因开始排出的气体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⑥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中而使试管炸裂。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讲 氧气的制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讲   氧气的制取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第7讲

氧气的制取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知识梳理】

1.过氧化氢(双氧水)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常温下,过氧化氢缓慢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MnO 2)时,加速分解。【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H 2O 2

MnO 2

H 2O +O 2

【实验设计】

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①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放出的氧气量太少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

2.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加热情况下,氯酸钾能缓慢分解出氧气,在加入二氧化锰(MnO 2)时,加速分解。【实验仪器】如图所示: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单孔塞、玻璃导管、塑胶管、水槽、集气瓶。【实验药品】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粉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 3

KCl+O 2↑

实验①

实验②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加热

二氧化锰−−−→

−∆

−−→

−2O n M

棉花

3.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加热情况下,高锰酸钾能较快地分解出氧气。【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同氯酸钾的分解实验。【实验药品】高锰酸钾(KMnO 4)粉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K 2MnO 4+MnO 2+O 2↑

【例题精讲】

1.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

2、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H2O2)
(H2O) (O2)
3、实验装置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4、实验步骤:
连、检、装(先固后热)、固、
收、整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比较高锰酸钾制氧和过 氧化氢制氧的制取装置 有什么不同?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 你觉得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是 什么?
(4)、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 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
收原集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
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6)、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 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试 管炸裂
(7)、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
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
已 收集满。
第十八页,共46页。
8、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
上毛玻璃片
第十九页,共46页。
(1)、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2)、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第二十页,共46页。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 部,炸裂试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篇1

实验室制氧气方程式

1.2H2O2=MnO2=2H2O+O2↑

2.2KMnO4=△=K2MnO4+ MnO2+ O2↑(注:因为反应生成MnO2,所以不用另加MnO2作催化剂)

3.2KClO3=△=2KCl+3O2↑

氧气的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183℃,水=1),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164℃),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约21%)。

同素异形体:臭氧(O3),四聚氧(O4),红氧(O8)。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篇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

氧气的制取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

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

−二氧化锰水 + 氧气

高锰酸钾

−→

−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

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

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

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法

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化学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了解氧气的制法对于学习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都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常用的氧气制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氯酸钾分解制氧法

氯酸钾分解制氧法是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制氧实验之一。氯酸钾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KClO3 → 2KCl + 3O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或烧杯中。

2. 加热试管或烧杯,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或烧杯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这种方法制得的氧气通常带有少量的氯气,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二、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

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氧方法。过氧化钠经加热分解产生氧气和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O2 → 2Na2O + O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

2. 加热试管,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均可。

3. 观察试管内部情况,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和气体。

过氧化钠分解制氧法相对于氯酸钾分解法制得的氧气更为纯净,在一些实验和应用中要求氧气纯度较高时常会选择这种方法。

三、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制氧法

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剂组合,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 + H2O2 → Na2O2 + 2H2O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放入试管中。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的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一、制取O2

1.用KMnO4制取O2

药品:KMnO4紫黑色(暗紫色)固体

化学式:

实验器材:①:发生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棉花

②:收集装置集气瓶玻璃板水槽

选择实验器材的依据:①: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固

体加热型反应,所

以发生装置应该选

择带有酒精灯、试

管和铁架台的装置

②:收集装置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

气,而且不易溶于

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且不

用验满)收集,也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

装置:集气瓶玻璃板)

验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集气瓶中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接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就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试管中装入足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将试管口略向下倾

斜,在试管内的导气管应稍出胶塞一点儿(便于收集气体),将导气管一端放

在水中,并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准备收集

③点燃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再用外焰加热高锰酸钾

④等到在水中的导气管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倒扣在导气管口收集氧气

⑤等到集气瓶已经被氧气充满时,在水下从侧面将玻璃板盖住集气瓶口,拿出

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⑥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⑦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①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防止堵塞导管

②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生成的水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内的导气管稍出胶塞一点儿即可,目的是利于气体导出

④收集氧气时要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收集到一部分试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时,先放在酒精灯上B. 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D. 制取氧气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答案是:D。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B. 先放酒精灯,后固定仪器 C. 先加热,后检查气密性D. 先收集氧气,后移出导管正确答案是:A. 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3、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不正确的() A. 先放固体药品,后放液体药品B. 先固定仪器,后放置药品 C. 先加热到冒出气泡,后收集氧气D. 先取下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正确答案是:C。

二、填空题

1、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常用_______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

4、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固定试管;(2)向试管中装药品;(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点燃酒精灯;(5)收集气体;(6)撤离酒精灯;(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_______。

5、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进行的操作,请将正确操作的步骤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将药品加入试管中;(2)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3)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点燃酒精灯;(6)收集气体;(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8)熄灭酒精灯。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正确答案是:1. 排水法;2.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 催化作用;4. (3)(2)(1)(5)(6)(7);5. (4)(2)(3)(5)(6)(7)(8)。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A 高C 锰酸钾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 要使高锰酸钾受热产生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 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生成物 D 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 纯净的氯酸钾 B 纯净的高锰酸钾
D
C 纯净的二氧化锰 D 含有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
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分析下面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A 加热固体D药品前 B 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 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 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例题:指出下图中 的四处错误
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P38 视频 合作探究一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带火星木条复燃了 ③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后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的颜色和状态: 无变化 上述实实验验①③实和说验②明①说二和明氧②什化说么锰明结并二论未氧实损化验耗锰③,能仍又加能说速加明过速什氧过么化氧问氢化题的氢分分解解反应
催化作用:催化剂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加热双氧水时,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不加热,但在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时,是否复燃
过氧化氧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以快速分解制氧气
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二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催化剂应掌握
①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含义. 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人教版】化学初中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初中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ppt课件
【思路点拨】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 水珠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导 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 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4.(15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 探究: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5%
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 量气泡冒出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 5 mL15%的过氧化氢溶
课题2 制取氧气
【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取一支试管加入3~ 5mL15%的过氧化氢 溶液,然后把试管放 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气泡冒出 过氧化氢分 解的速率越大
缓慢有少量
迅速有大量
温度越高,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初三化学 课题3 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 课题3 制取氧气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 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16.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
C 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
复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是一种 无色无味的 气体, 不易 溶于水 比空气 略大 . 降温至-183℃变成 淡蓝色液体(液氧)
-218℃变成 淡蓝色固体(固氧)
蓝 色 钢 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排水 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 不易溶或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的
范围
的气体
的气体
气体
氧气的收集方法:_(_1_)_排__水__法___(_2_)_向__上__排__气__法___
(1)排水法 原因:__氧__气__不__易__溶__于__水__。_
(2)向上排气法 原因:_氧__气__的__密__度__比__空__气__略__大__。__
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选用_向__上__排__气___法__。_。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__排__水__法__。_____。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放在桌 面上?
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倒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在初中阶段将要学习几种重要的气体,氧气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种。在上节课里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推进新课

[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下面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酒精灯加热二氧化锰,片刻后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4.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4.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渡]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

[实验]待上述实验中4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又会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

结论: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提示: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还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分析]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分析]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包括“加快”也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