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734b2880eb6294dc886c59.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e0bac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b.png)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dee68df9376baf1ffc4fadee.png)
二氧化锰Mn O2二氧化锰加热Mn O2△加热△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f374bb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d.png)
黄冈中学初三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3、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①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时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炸裂试管。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原因是利于加热。
③导管伸入试管内要刚露出橡皮塞,原因是利于排出产生的气体.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宜立即收集,待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是开始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⑤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是利于充分排出瓶内空气。
⑥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⑦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二)、正确选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原则:易溶于水的气体选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气体的密度定“向上”或“向下”排气,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d30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d.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讲 氧气的制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7讲 氧气的制取](https://img.taocdn.com/s3/m/2d42a5d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1.png)
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第7讲氧气的制取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梳理】1.过氧化氢(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常温下,过氧化氢缓慢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MnO 2)时,加速分解。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H 2O 2MnO 2H 2O +O 2【实验设计】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编号现象原因①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放出的氧气量太少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少量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2.加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加热情况下,氯酸钾能缓慢分解出氧气,在加入二氧化锰(MnO 2)时,加速分解。
【实验仪器】如图所示: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单孔塞、玻璃导管、塑胶管、水槽、集气瓶。
【实验药品】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粉末。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 3KCl+O 2↑实验①实验②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加热二氧化锰−−−→−∆−−→−2O n M棉花3.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加热情况下,高锰酸钾能较快地分解出氧气。
【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同氯酸钾的分解实验。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KMnO 4)粉末。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 4K 2MnO 4+MnO 2+O 2↑【例题精讲】1.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②③⑤答案:C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常常加入二氧化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放出的氧气更多B .放出氧气更快C .放出的氧气更纯D .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小答案:B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 .二氧化锰B .氯酸钾C .空气D .氧化镁答案:C4.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
人教版初三化学_2.3制取氧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_2.3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fad03f8919e8b8f67c1cb9bc.png)
(1)制取氧气过程中使用了哪 些仪器?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塞子的导 管、集气瓶、水槽。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学会整合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小结:
固液不 加热型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固固要 加热型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气体收集装置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MnO2)
无棉花
什和 么高 不锰 同酸 ?钾
有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KClO3 M=nO2 2KCl + 3O2↑
实验操作步骤 和高锰酸钾 一样 (1)按要求连接仪器;
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
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
法( C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c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氧化汞
点燃
汞+氧气
加热
D.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7.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
序为______②__③___①__④__⑥__⑤__。
课后习题答案
1.过氧化氢 加热 水+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2.C B A D
3. (1)水槽中水倒吸入导管 (2)防止生成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3)预热 (4)防止水槽中水倒流 (5)装置气密性不好,收集前没有排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979d0325901020207409cce.png)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5)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着药品的部位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6)收集气体:方法: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原因: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收集。
(7)停止加热:方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c5fdffd8fd0a79563c1e72a4.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②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③高锰酸钾2、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②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1、催化剂具有“一变”、“两不变”的特点,其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不可片面的理解为“加快”。
2、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3催化剂不能使不能发生的反应进行反应。
4、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不一定是其它反应的催化剂。
5、有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对过氧化氢溶液也有催化剂作用。
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四、如何选择装置1、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1、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也可以直接产生氧气的是()A.氯酸钾B.二氧化锰C.过氧化氢D.四氧化三铁2、在实验室中,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A.使产生氧气的量增多B.提高氧气的纯度C.使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D.使生成的氧气更干燥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4、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Ⅰ号”送上月球轨道,该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H2O↑+2O2↑,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5、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滤,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通电分解水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C氯酸钾受热分解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6、下列方法都可用于制取氧气,但其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7、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共有()A.2种B.3种C.4种D.5种8、小敏同学对下列的反应进行归纳①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④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⑤锌+盐酸→氯化锌+氢气⑥汞+氧气氧化汞⑦过氧化氢水+氧气⑧碳+氧气二氧化碳⑨铁+氧气四氧化三铁⑩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a7d980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7.png)
③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 气时,能够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 化剂.
④在某个化学反应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做为催化剂.如双氧水分解 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也可以选择硫酸铜做催化 剂.
补充: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MnO2
高锰酸钾 暗紫色固体KMnO4
1、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 反应 装置
固固 反应 装置
大试管或锥形瓶, 长颈漏斗,导气管
大试管,酒精灯, 铁架台
2.收集装置:根据生成物气体的性质决定
排水法:一. 适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 优点 1、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导管只应伸பைடு நூலகம்胶塞 一点(约0.5cm)
铁夹应夹在试管 的中上部(离试 管口约1/3处)才 便于加热。
以下实验操作的目的 合作探究二
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有利于空气排出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排尽瓶内空气, 收集较纯的氧气 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防止水回流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制得氧气不纯的原因: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红磷燃烧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 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如果燃烧得 更旺的是氧气;马上熄灭的是氮气;与空气 中一样的是空气.
收集装置补充知识点:
制取湿润还是干燥的 气体:
上面是制干燥, 下面是制取湿润氧气
了解装置的收集原理, 从而根据收集气体的 性质来选择收集装置
定在铁架台上.
初三化学 课题3 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 课题3 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ed9bbd3425c52cc58ad6be46.png)
16.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
C 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
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红砖粉、
H2O2 MnO2 H2O + O2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氧化铜、 氧化铁也 可以作这
KClO3 高锰酸钾
MnO2
△
加热
KCl + O2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个反应 的催化剂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氮气先蒸发
空气 低温加压 液态空气 蒸发
液态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共23小题)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B. 石蜡 + 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 水 C. 铁 +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D. 氧化汞 加热汞 + 氧气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C),
H2O2 MnO2 H2O + O2 (符号表达式)
【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 也不是生成物,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所 以写在箭头的上方。
塞子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H2O2) 活塞
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图,如何在装置中加入这二种
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初三化学知识讲解】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知识讲解】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222553195f0e7cd184253647.png)
制取氧气氧气的制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组、检、装、夹、点、收、移、熄 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气体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排水法,瓶口有气泡冒出为满;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复燃为满 注意:(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高锰酸钾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水倒吸而使试管炸裂。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管口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液态氮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2)利用膜分离技术制氧气。
几组概念1.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宏观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微观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性质 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定义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关系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其特点是发热但不发光 (1)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注意:学习催化剂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可增大反应速率,也可减小反应速率;②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③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要证明某一物质是否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应抓住这三点。
巩固练习1、检验氧气的方法的是()A.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 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C. 观察气体的颜色D.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2、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A. 氧化剂B.催化剂C. 反应物D. 生成物3、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 都属于氧化物B. 都含有氧气C. 都含有氧气分子D. 都含有氧元素4、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5、下列关于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 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B. 硫在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 加热KClO3 制O2可用MnO2做催化剂6、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 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 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 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8、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A. 都生成了两种物质B. 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C. 都发生了化合反应D. 都发生分解反应9、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A. 反应速率不变B.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C. 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B. 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D.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11、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①撤去酒精灯并熄灭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c39ed0c5901020206409c2c.png)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本节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方法三个知识点。
知识的特点是较强的操作性和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学习本知识时要结合实验操作来记忆、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使用过氧化氢或者氯酸钾时常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4)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较高的富氧空气。
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3.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常见考法本知识点考查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此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熟悉不同的方法采用的仪器装置,并能对仪器进行改进!误区提醒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初中九年级化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九年级化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c6ad8aba1c7aa00b52acb7f.png)
制取氧气实验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2、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 氯酸钾二氧化锰________→加热氯化钾+氧气 3、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用固液常温型)4、操作步骤(1)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3)定:固定好试管(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6)移:把导管移出水槽(7)熄:熄灭酒精灯5、注意事项(1)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试管时,铁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而且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4)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均匀受热,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5)试管内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便于气体排出】(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生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6、收集方法:a.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b.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导气管应伸入瓶底,尽量排净空气)7、验满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已经收集满.8、集满放置: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片,瓶口向上正放。
9、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在初中阶段将要学习几种重要的气体,氧气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种。
在上节课里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推进新课
[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下面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酒精灯加热二氧化锰,片刻后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4.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4.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渡]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
[实验]待上述实验中4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又会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
结论: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提示: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还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分析]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分析]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
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
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包括“加快”也包
括“减慢”。
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提问]催化剂有哪些应用呢?
[回答]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
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分析]通过上面的实验可知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剂。
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分析]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
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过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实验探究。
[分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氯酸钾也可以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请同学们用文字表达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回答]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而上述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分析]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课堂练习]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使用催化剂
B.用含氧的物质作反应物
C.用排水法收集
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答案:1.B 2.B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三种方法。
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42习题1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可得到一种气体,在此反应的前后,二氧化锰固体的质量()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