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对小学数学有序思考的上下求索
69.对小学数学有序思考的上下求索
对小学数学“有序思考”的上下求索【内容提要】“有序思考”的教学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一个显性体现。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编排了此类题目(有时单独列课)。
这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是较新的内容和板块。
因此研究“有序思考”教学是有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的。
本文试着从有序思考的概念、归类、教材的编排分析以及教学把握上谈些个人的粗浅观点。
【关键词】有序思考有序思考的归类教材编排分析教学把握“有序思考”受到很多数学教师的别样重视,许多文章中都提到说,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能力,有人将“有序思考”称为“数学思想方法”之一1,有人却没有将之归入2。
那么到底什么是“有序思考”?“有序思考”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的。
由于系统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建立“大型工程”的理论基础,所以现行的课改就运用了系统科学原理来研究教育教学。
系统科学有三条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
三大原理中最能说明“有序思考”的是“有序原理”。
有序原理:任何系统中有开发,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所谓有序,是指信息量的增加,组织化程度走向增加,即混乱程度走向减少。
系统由较低级结构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是为有序;反之是无序。
开放,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而不是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封闭导致无序,开放导致有序。
涨落是指系统对稳定状态的偏离,通过涨落远离平衡态导致有序。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建构的过程是“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反复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是基于系统科学和建构主义两大理论为支撑的。
而“有序思考”正是两大理论的价值核心。
因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中的“有序思考”就是基于一个开放的(不平衡的)信息系统(基本上是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中,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以寻求建构合理(平衡)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序,思维逻辑串联,能够让学生对数 学 的 认 知 更 加 丰 富,有 序 思 考 将 学 生 较 为 杂 乱 的 思 路 梳 理 清 楚,在 零碎化的数学问题中间,构建知识的沟通桥梁,将数学的信息点连接起来,预习有序、分 析 有 序、解 答 有 序,帮 助 学 生 找 到 解 题 的
序 点 ,引 导 学 生 抽 丝 剥 茧 探 索 到 数 学 的 秩 序 线 路 ,进 而 让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 变 得 更 加 轻 松 自 然 ,掌 握 数 学 的 分 析 规 律 。
关 键 词 :有 序 思 考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策 略
数学是一门富 有 逻 辑 性 的 学 科,数 学 的 活 动 中,教 师 应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 性 的 思 维 搭 建,并 展 开 有 序 的 摸 索,摸 清 数学的规律,深刻领 悟 数 学 的 内 涵,在 课 堂 上 教 师 有 序 的 教 学引导下,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在 数 学 的 互 动 中,学 生 逐步展开有序的讨论与联想,分析要 点 重 点,实 现 各 个 击 破,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 、有 序 思 考 的 方 法 融 入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的 步 骤 方 法
(一 )有 序 的 预 习 步 骤 预习第一步———看:看 可 以 是 走 马 观 花 的 整 体 概 括,了 解本章节以及下堂 课 的 重 点 信 息,核 心 问 题 等,形 成 初 步 的 概 念 ,可 以 集 中 看 某 一 点 ,观 察 思 考 。 预习第二步———划:划 出 重 点 要 点,划 出 自 己 理 解 的 与 困 惑 的 ,采 取 不 同 的 标 记 进 行 记 录 。 预习第三步———问:教 师 要 在 课 前 与 学 生 进 行 沟 通,课 上给予学生提问 的 时 间 并 集 中 解 答。 问,可 以 有 声 之 问,也 可 无 声 ,如 前 测 问 卷 。 预习第四步———验:这 个 环 节 要 验 证 学 生 的 预 习 成 效, 集中化解学生的预习困惑。 (二 )有 序 的 分 析 步 骤 ① 分 析 的 问 题 是 什 么,与 学 过 的 哪 些 数 学 知 识 有 关,弄 清提问的意图;②给 出 的 条 件 有 哪 些,从 中 可 以 轻 易 得 知 哪 些结论;③从哪个方向着手,试分析结 果 的 可 能 性;④ 还 有 没 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三 )有 序 的 解 答 问 题 步 骤 解 答 问 题 时 可 结 合 题 意,归 纳 出 相 应 的 解 答 方 式,让 学 生有思路可循: 1.解析题意,避开其中的陷阱,摒弃多余条件,也 能 将 隐 藏的条件找出来; 2.代入公式 与 概 念,通 过 与 题 目 相 关 的 概 念 公 式 的 理 解 ,找 到 解 题 的 思 路 ;进 行 逻 辑 推 理 ,优 化 解 题 方 法 ; 3.进 行 重 复 验 算 检 查 。 二 、将 有 序 思 考 的 方 法 融 入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策 略 (一 )找 准 有 序 思 考 的 “序 点 ” 通过预习的形式了解数学的知识信 息,在 问 题 中 找 到 序 点获得思路。如买5支铅笔要6元 钱,买 同 样 的 铅 笔 16 支, 需要多少钱?这是数学中的典型案例,本 题 目 的 序 点 在 于 买 铅笔,且给出的数并非单价,可列举有 序 数 字 信 息,将 题 目 转 变 为 :5→6 元 16→ ? 元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继而按照序点 的 指 引 一 步 步 构 建 有序逻辑:首先,5支对应6元,16 支 对 应 多 少 钱? 从 此 基 础 出发可以同步思考 5 支 到 16 支 变 化 是 变 大,可 以 自 然 地 思 考到,钱数6元到?钱的变化也应该 变 大;接 着,允 许 一 部 分 思路清晰的学生思考 16 支 是 5 支 的 3 倍 多 一 些,估 出 钱 数 也应该对应是6元的三倍多一些!易知应先 求 出 6÷5=1.2 元(铅笔的单价),1.2×16=19.2 元 (16 支 铅 笔 的 总 价 )。 而 后进一步在验证中,将上述的数据合 成 6÷5×16 的 模 式,获 得最终的结果。这样从序点出发的思考路径既遵循了学生 的 思 维 特 点,又 保 证 了 思 维 的 有 效 性,突 显 了 有 序 思 考 的 根基。 (二 )理 清 有 序 思 考 的 “主 线 ” 解 答 问 题 中,通 过 主 线 循 序 获 得 思 路,理 解 题 意 找 到 问 题的核心。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位 置 与 方 向》时,可 结 合具体情境,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 认 其 余 三 个 方 向,期 间 需要学生转化空间 概 念,构 建 思 维 的 空 间 逻 辑,将 数 学 与 生 活紧密地连 接 起 来,首 先 教 师 搭 建 一 个 知 识 的 情 境:“同 学
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与思考作者:江惠玲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2期摘要有序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需要从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有序思维习惯。
文章首先对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分析,进而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152-01小学学生由于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思维障碍。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强调因果关系和严谨的推导过程。
学生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思维流程,难以学好数学知识。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有序思维是指思维的有序性,即人的思维运作与客观规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对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大脑中得到正确反映。
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證人与外界事物、与其他人的有效交流。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有序思维发展的引导,在确定生理有序、行为有序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有序思维发展与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性,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某个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关系着学生对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影响其学习效率。
如果小学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及信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明确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将其作为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基础。
二、小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一)有序引导,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在尊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促进其有序思维能力的更快发展。
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可供探索、体现数字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
它帮助学生建构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可视化逻辑结构,从而提升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应用能力。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得学习的更加有效高效。
首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藉由有序思维,学生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把复杂的知识看成有组织有秩序的每一步,从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有序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沉浸于学习,深入理解数学思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算能力。
其次,通过有序思考,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快速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概念,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建立数据模型,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可视化的形式,大大提高理解数学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有序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有序思考,不断地建构数学的联系,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效的完整地记住,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有序思考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构建联系,加深印象,提升应用能力,确保学习的有效高效。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小学数学学习是孩子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让孩子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孩子有序思考的能力。
有序思考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从而可以避免思维跳跃、漏洞百出等问题,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
一、建立基础常识建立基础常识是有序思考的前提条件。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例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孩子们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
如果孩子缺乏这些基础常识,那么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思维也无从下手。
因此,当我们为孩子制定数学学习策略时,一定要将基础常识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并重视基础常识的巩固与提升。
只有掌握好基础常识,才能做好后续的问题解答和思考,避免出现各种错误。
二、强化逻辑思维有序思考必须要有强化的逻辑思维。
孩子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出一套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思维模式。
例如,当孩子面对简单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孩子自行思考解决策略和方法。
当孩子把策略呈现出来后,可以进一步合理化、优化,让孩子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答方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使用表格、图表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并拓宽解决思路。
强化逻辑思维还包括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推理是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推导出正确答案或结论的过程。
孩子需要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关联点,进行逻辑推断。
例如,“两个数的和等于5,而其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1,那么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问题需要孩子通过逻辑关系来解决,强化他们的推理能力。
三、创造情景体验孩子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难达到深层次,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孩子从教材中的例题中感受问题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比与比例时,可以用“糖果”、“车辆”等实物作为例子,让孩子体验不同数量的比例关系,直观了解这种关系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有序地思考问题一
二年级数学-有序地思考问题一
在二年级的数学研究中,有序地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
有序地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
以下是一
些有序地思考问题的策略:
1. 仔细阅读问题:首先,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
问题的要求。
他们可以标记关键词和数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2. 分析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确定
问题的关键要素。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逻辑。
3. 制定计划:学生应该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
他们可以思
考使用哪些数学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解决过程中正确使用它们。
4. 解决问题:学生应该按照计划开始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使用
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如运算符、图表或计数器,来帮助解决问题。
5. 检查答案:学生在完成计算后,应该仔细检查答案,确保它们符合问题的要求。
他们可以使用逆向计算、估算和验证等方法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有序地思考问题,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结:有序地思考问题是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仔细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和检查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自信心。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有序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有条理地整理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数学的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将有序思考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第一,概念的有序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各种概念,如数的概念、几何图形、运算符号等。
学生可以通过将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列在学习笔记或学习卡片上,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可以将自然数、整数、分数等进行分类;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进行分类。
通过有序地学习概念,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问题的有序解决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有序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先将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整理,然后按照逻辑步骤来进行推理和计算。
在解决一个数的问题时,可以先将已知条件整理出来,然后按照问题的要求逐步推理和计算,最后得到答案。
通过有序地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知识的有序拓展数学的学习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知识会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
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可以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整数时,可以将整数与自然数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在学习分数时,可以将分数与小数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转换和应用。
通过有序地拓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策略的有序运用数学学习中有一些解题策略和技巧,如借位、化简、代入等。
学生可以通过有序地应用这些策略,提高解题的能力。
在解决一个多位数的加法问题时,可以先从个位数开始相加,一步步向上进位,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子问题;在解决一个等式问题时,可以通过代入变量的值,逐步排除错误的选项,找到正确的解答。
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有序思考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思考
和分析,避免盲目猜测和随意尝试,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
确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 理清思路,避免混淆思维。
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按
照一定的思考步骤进行分析和解答,避免思路混乱,提高学习效率。
2. 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在解题时,有序思考能够帮助学生选
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减少探索和尝试的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有序思考需要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
键点、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加强学生问题解决的
能力。
4. 培养逻辑思维。
有序思考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和步骤,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和推理能力。
总之,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
一个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规范的思考方法,同时提高其数学素养和解
题水平,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有序思考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基础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有序思考的概念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有序思考的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有序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
在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逻辑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和验证的过程。
有序思考的方法包括:理清问题、列出已知和未知、寻找解题方法、验证答案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盲目,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融入有序思考的方法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学生要先明确问题是什么,要求他们以自己的语言复述问题,并且理解清楚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解题时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
通过列出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之后的解题过程提供便利。
老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需要用到公式,有些需要用到图形,有些需要用到推理等。
而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老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并且引导他们分析每一个方法的适用性。
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解题之后验证答案。
验证答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后一步,而这一步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忽略。
通过验证答案,学生可以确保自己得到的是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发现解题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以上就是如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融入有序思考的方法,而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而有序思考的方法同样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习惯。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有序思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进行有序的思考。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有序思考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意义、具体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一、意义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数学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有逻辑、有方法的思考习惯,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2.提高学习效率有序思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有效率。
通过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他们可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思考,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紊乱、方法混乱的情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更高效。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序思考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数学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性、逻辑性和方法性的解决问题习惯,使他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具体方法1.理清问题思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问题都是需要逻辑思维和有序思考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始解题时,理清问题思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解题步骤,使学生养成从整体到细节的思考习惯。
2.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总结归纳是有序思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有序思考和分析问题。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发展。
有序思考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下面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解题前先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步骤。
这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示范来完成。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解题步骤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步骤,然后在黑板上展示示范解题的过程。
学生们可以观察教师的解题步骤,并逐步理解问题的解题思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解题的步骤和顺序,还能够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的方法要求学生要按照步骤进行解题,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敷衍了事。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解题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解题。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习题,并指导他们按照解题步骤逐步解题。
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为了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总结归纳的活动。
教师可以出一道综合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答题。
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够提高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步骤;通过一步一步的解题练习,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通过总结和归纳的活动,提高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序思考是一种系统性思考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孩子学会分析问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许多问题都需要分析来解决。
通过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孩子有序思考,让他们先理清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然后逐步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在解决一个“小明有苹果和梨,总共有10个水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孩子理清问题的要求和条件,然后逐步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最后得出答案。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有序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推理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引导孩子遵循有序思考的步骤,先提出问题,然后列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在解决一个“小明有5个苹果和3个梨,小红有7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列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比如小红拥有的苹果的数量,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培养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规律。
通过有序思考,可以培养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总结经验和规律。
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有序思考,让他们先列举数列的前几项,然后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规律。
注重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有序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有序思考的方法,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解决一个“如果一个矩形的周长是20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有序思考,比如通过列方程、画图解等方式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有序思维的学科,而有序思维的培养从小学一年级就需要开始。
有序思维是指在做事情时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进行,不慌不忙,不慌不乱,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
这种思维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从课堂教学上开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顺序的任务,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比如把几个大小不一的木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或者把一些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些任务培养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有序思维能力。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让孩子在整理玩具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或者在生活中对孩子提出一些关于顺序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引导,可以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有序思维,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种有序的思维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家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教育来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而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有序思维能力强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才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做到不慌不乱,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利于他们养成有序思维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
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最早接触的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数学思维不够灵活,解题思路混乱等情况。
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探讨如何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有序思考是指在解决问题或进行推理思考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思考,以达到准确解答问题的目的。
通过有序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因此,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有序思考作为一种认知能力,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序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问题,将复杂的数学问题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步骤,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次,有序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合理推理、严密论证,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有序思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因此,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引入有序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基础性的阶段,它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序思考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先计划好的数学思维活动开始。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给学生,在任务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任务目标和步骤,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考和探索。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建立起数学思维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某个概念或者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逻辑关系。
数学中的每个概念和解题方法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些关系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学习各种逻辑工具,在解题时有意识地关注逻辑顺序,建立起一个能够自我调整与优化的思维模型。
第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运算逻辑。
数学运算逻辑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小学时期掌握运算逻辑的基本原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算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建立起自主推理和创造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作品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中使用有序思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数学学习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的学科,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序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有序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和步骤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慌不乱,不搞混。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式,是每个小学老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那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接触数学学科之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有序的学习思维方式。
在做数学题时,要教会学生先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目的意思;然后学会用图形、实物等形式辅助理解和解决问题;最后用文字或者数字记录和组织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有条理的解题步骤。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思维,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有序思维培养的基础。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世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形式的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有序思维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反复练习解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培养他们有序的思维方式。
还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探索,教会他们如何用理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有序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数学竞赛、组织数学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家庭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多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序思考思想方法渗透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序思考思想方法渗透与探索发布时间:2022-12-13T02:38:12.5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2期作者:刘顶先[导读] 数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时答案具有多样性,有时分析方法和角度具有多样性。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和谐路小学236000所谓有序思考,就是对观察分析的主题内容进行有顺序地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习惯,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对知识的探究思考水平,通过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合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序思考方法和步骤数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时答案具有多样性,有时分析方法和角度具有多样性。
如果我们理清解题思路,对数学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析思考,解答过程中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把握要害,以正确的方法尽快找到答案,又可以让分析结果不重复、不遗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有条理的习惯。
案例一:三年级教材在《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教师通过对其中“搭配服装”的有关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思考正确的服装搭配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的搭配方法使分类标准:一种是用帽子搭配裤子,另一种方法是用裤子搭配帽子。
在探索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数形结合思维模式(画图连线)、相互对照思维模式(画图连线)、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算式2×3=6(种))。
案例二:五年级教材中《分数的意义》一章中“找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材提供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有序按照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先按照找因数的方法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接着找出这两个数的共有的因数,进而得出两个数的最大的公因数。
选择以集合图呈现公因数时,先是把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填在交集中,再分别把两个数独有的因数填写在独有因数的集合中。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需要学生们通过掌握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逐步提高数学素养,从而能够应对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他们缺乏有序思考的方法。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更加轻松自如地解决数学问题,我们需要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一、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有序思考的第一步是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是指要让学生们对数学问题有一种管窥蠡测的眼光,能够准确地把握数学问题的特点和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的方法是将数学问题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理清关系,建立逻辑才能。
例如:在解决加减法问题时,很多学生常常只是盲目计算,看到题目就算,不去理解或者分析题目的本质。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加减法的思维模式,告诉学生们要先进行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将问题拆解成一步步简单的运算,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二、注重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有序思考的第二步是注重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很多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着手,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们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如何解决面积问题。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思维题和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强调原理,注重实践有序思考的第三步是强调原理,注重实践。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还要学习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有序思考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快速找出解决方案。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采用有序思考的方法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本文将介绍如何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一、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在进行数学学习之前,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
这里的数学思维不仅仅是指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更是指孩子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
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 建立数字概念和基础运算能力的理解在数学学习的初期,我们需要通过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础运算能力练习来建立孩子们对于数字的认知,例如数的大小、数量的比较和加减乘除操作等。
2. 建立几何概念的理解几何概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形状、空间和位置的关系,更是数学思维的发展必不可少。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们通过模型的建立和实践,逐步建立几何概念的认知。
3. 建立问题解决能力二、应用有序思考方法进行数学学习有序思考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定义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三个步骤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 定义问题数学学习中的定义问题可以理解为题目阅读能力的练习。
例如,给出一道加法题目,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这是一道加法题目,并且需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部分(例如加数和和值)来理解问题。
2.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涉及到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通过图表绘制、文字描述或猜测来理解问题,从而快速找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是有序思考方法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数学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指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在对于一个加法问题进行解决时,我们可以使用列竖式或把数圈起来等方法,这种“多元化”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也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序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
下面是将有序思考的方法融入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了解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先了解问题。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每一道数学题目,找出问题所要求的关键信息和目的,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和目的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设计解决方案。
在了解问题后,我们需要根据数学知识对所给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问题需要用什么方式和方法来解决。
例如,在算术中,我们需要分析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字和运算符,然后按照运算优先级逐步化简问题,最终得出答案。
当我们对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并进行了充分分析后,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步骤来解决它。
这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调整。
解决问题后,我们需要对答案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犯错。
我们需要重新审题,重新运算,比对答案是否正确。
第五步:总结思路最后,我们需要对思考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我们采取的思考方法和过程,为今后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提供参考。
有序思考方法的应用通过有序思考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快速解决问题,并且避免犯错。
应用于学习:通过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思考习惯,我们可以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难理解的数学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有序思考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使得理解更加全面。
应用于解题:有序思考可以加快解题效率。
如果我们在解题时遵循一个有条不紊的思考顺序,就不会在紧张的时间内做出错误的决策。
通过有序思考,我们可以减少犯错的概率,尤其是在考试时更能提高分数。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有序思考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数学“有序思考”的上下求索【内容提要】“有序思考”的教学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一个显性体现。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编排了此类题目(有时单独列课)。
这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是较新的内容和板块。
因此研究“有序思考”教学是有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的。
本文试着从有序思考的概念、归类、教材的编排分析以及教学把握上谈些个人的粗浅观点。
【关键词】有序思考有序思考的归类教材编排分析教学把握“有序思考”受到很多数学教师的别样重视,许多文章中都提到说,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能力,有人将“有序思考”称为“数学思想方法”之一1,有人却没有将之归入2。
那么到底什么是“有序思考”?“有序思考”是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的。
由于系统科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建立“大型工程”的理论基础,所以现行的课改就运用了系统科学原理来研究教育教学。
系统科学有三条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
三大原理中最能说明“有序思考”的是“有序原理”。
有序原理:任何系统中有开发,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所谓有序,是指信息量的增加,组织化程度走向增加,即混乱程度走向减少。
系统由较低级结构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是为有序;反之是无序。
开放,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而不是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封闭导致无序,开放导致有序。
涨落是指系统对稳定状态的偏离,通过涨落远离平衡态导致有序。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建构的过程是“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反复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是基于系统科学和建构主义两大理论为支撑的。
而“有序思考”正是两大理论的价值核心。
因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中的“有序思考”就是基于一个开放的(不平衡的)信息系统(基本上是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中,通过整合有效资源,以寻求建构合理(平衡)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下文试着从“有序思考”的归1如《中小学数学》2008.3乔斌的文章《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2如郜舒竹主编的《数学的观念、思想和方法》。
类、教材编排分析和教学把握上谈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有序思考”的归类和意义。
数学方法大致分为四个层次:(1)基本的和重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概率统计方法、微积分方法、拓扑方法等);(2)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类比联想、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3)数学中的特有方法(如模型方法、公理化方法、化归方法等);(4)数学中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换元法、递推法、逐步逼近法等)。
那么“有序思考”在其中处于什么地位呢?笔者以为,如果将数学方法看做一棵参天大树的话,“有序思考”则是一种支撑、贯穿数学方法四个层次的“根”和“脉”,它不是单一的数学思想方法,图示如下:为什么说“有序思考”是其中的“根”和“脉”呢?1、“有序思考”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们从最初的感性集合计数的一一对应方法,意识到需要计数,产生了手算、结绳和刻痕记数的方法。
这个过程中人们首先使用的是与手指对应的1——10,再和脚趾联合,可以数到20。
人们正是通过这样有序的数数从而逐步建立数概念的。
这种计数虽然有限,但是其数学方法的产生是建立在数的顺序(逐增)的基础上。
至后来的计算,人为规定的一些算法,不但建立了顺序,还规范了秩序。
2、“有序思考”是数学学科建立的前提条件。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学科”(恩格斯),其特点有三:第一,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许多量的关系和形的关系并不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实例,需要人们去想象,去联想,去推理归纳,这个过程中为不使结论产生更多的错误,人们在脑中会产生诸多选项,通过排除,择优而定论。
这就必然产生“有序思考”。
第二,数学的精确性要求在思考中要严密,不能将一切可能性重复和遗漏,“有序思考”贯穿其中。
第三,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要求人们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思考方法有效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中。
3、“有序思考”是一切数学方法的发生条件。
列宁说“方法也就是工具”,张奠宙在《数学方法论手稿中》说“数学方法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
“有序”,即有秩序,有顺序。
秩序就是要符合题目要求,顺序就是要找到一种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决定了“有序思考”的养成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战略意义。
二、教材3有关“有序思考”内容的编排呈现及简析教材1~~12册中有关“有序思考”共28大题(类),其中比较集中呈现的为:搭配(排列组合);正比例和反比例;倍数和因数的找寻等三板块。
其余均分散至各册教材中。
其中第十二册总复习中有单独一个板块专门进行归类和复习。
笔者将之一一找出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如下(由于篇幅有限,只适当举例):按学段分类:第一学段16道,新授课占其中的25%;第二学段12道,新授课也占其中的25%。
例:一上P87四上P15按课型分类:习题类中作为提高题呈现的是9道,常规题为11道。
3本文提到的教材均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
例:二上P53 四下P11按内容分类:计算多于空间与几何,说明小学生学数学的任务还是以数为主。
例:二下P21四下P37按主题分类:租车问题和数的运算是有序思考教学的重点。
其中租车问题除了要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外,还注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六下P56三上P26通过以上的教材分类统计,笔者得出了这么几个结论:1.“有序思考”题目基于应用题改革而编排。
教材中的“应用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融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名称改为“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形式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为的是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编排不是减少应用题的题量和类型,也不是减弱应用题所占的比重,而是更加加强了其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发展性。
由“有序思考”题即能窥之一斑。
有序思考的题目对小学生而言是很复杂的一类题,不但要求学生能有序地思考,还要有极强的推理归纳能力,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品质,更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2.“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早期的渗透。
从教材的编排看,习题占71%,而新授课只占29%,并且是分散编排。
由此我们说“有序思考”能力培养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而是不但要通过小学六年的知识技能上的“量次”的积累,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与经验的增多,思考层次的加深,他们才能从“无序”逐步发展到“有序”的水准。
3.“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序思考”题在第一学段基本上是以提高题形式呈现,只到六年级才作为解题策略呈现,说明有序思考的题目具有很大的抽象性。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了。
对待优等生,教师可以试图尝试让其建立模型,而对中下生,教师则应当先培养其处理信息的能力,或者可以“纵容”其无序的思考,然后将这种无序的方法与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对比,让其感悟有序思考策略的优势。
4.“有序思考题”与“开放题”有一定的区别“有序思考题”与“开放题”都是基于一个“开放”的,“不平衡”的系统,所以自然是有联系的,有时一些题既可以看做“开放题”,也可以看做“有序思考题”,但他们也有区别。
如:例1:(按规律填数)598、()、()、601。
例2:找出100以内5的倍数。
类似这两道题的我们叫做“有序但不开放”。
还有一类就是“开放而无序”的题,比如: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并解答。
因此,“有序思考题”和“开放题”之间的关系是个交集。
三、“有序思考”的教学把握1.找准有序思考的“序点”有序思考的“序点”就是一条能解决有序思考问题的出路和捷径。
找准序点对“有序思考题”的解决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帮助学生找准有序思考的“序点”,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做不重复、不遗漏,从而一一对应地对答案进行分类,这样他们的思考就严密得多。
例如,在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页有这样一道题(图略):已知面包车每辆限坐8人,小轿车每辆限坐3人,如果有29人,问:你会怎么派车?怎样派车比较合理?教学中可以用以下表格统计学生的方法:这道题处在“有余数除法”单元,要用到的计算有乘、减、除、减四步,用到的数量关系有“求剩余”问题、“有余数除法”问题、乘法问题等等。
如方案三的思维过程大致是:假如面包车需2辆,能坐下2×8=16(人),还剩下29-16=13(人);而13÷3=4(辆)……1(人)故小轿车至少需4+1=5(辆)才够,剩余座位则是2×8+3×5-29=2(个)。
以上过程细数有8步。
至于怎么派车合理,一般学生会认为方案二合理,笔者也认为方案二合理。
现在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有合理的解释,每个方案都可以,并认为是人文教学。
(这正是数学生活化的弊病之一,限于篇幅,在此文中笔者不想过多展开。
)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学校数学”角度分析去选择方案二。
因为这一道题的序点就是先思考(满足)“面包(大)车的辆数”的条件,再思考小车的符合条件。
而如果从小车入手,问题会很复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序思考的题目对小学生而言是很复杂的一类题,不但要求学生能有序地思考,还要有极强的推理归纳能力,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品质,更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有序思考的“序点”是很重要的。
2.理清有序思考的“主线”有序思考类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
因此,在给学生做完这一类题目时,在反馈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有序思考的“主线”,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x商是三位数,余数是0,x和y可以怎样填?对于这一例如,要使y24道题,学生做完以后可能出现以下反馈:生1:老师,我发现填法很多的。
比如124÷1,624÷9,224÷2……(一口气说了七八个)生2:老师,我还有……生3、生4、生5:……生6:老师,我发现了规律。
y越大,填法就越少。
生7:老师,我还发现,y是5和9是,没有答案。
生8:y为1时,答案最多,有九种。
……反馈时,让每个想发表观点的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完,说透,一个学生说完,其他学生可以就此进行反驳。
教师不要急着抛出答案,要耐心等待学生的阐述,积极评价学生正面的,有价值的反馈。
因为所有的争论和交流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充分的进行了交流,学生才能发现我们的无序思维是不严密的,容易重复和遗漏,于是进行有序思考的需求顺理成章了。
3.提供有序思考的“空间”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思考时空,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有序思考”时总是担心学生不会解决此类题目,于是更多的时采取告诉、讲解、包办解题思路的方法,其实教师就是担心学生不会推理归纳,试想学生没有经历一个丰富的推理归纳过程,他们推理归纳的能力能形成吗?这样的效果是可以想见的,日后学生遇到此类题一般是做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