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浙江)高中地理选考总复习第三章第10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吸收部分红外光
地2020年9月28日

特点:有选择性
)]
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蓝光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2020年9月28日
特点:具有部分选择性 5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区
10
“大地暖大气”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夜间地球表面 温度不像月球那么低?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量又被大气逆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辐射还给地面,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大气 使气温不致降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上界 得过低
月球 2020年9月28日
地球
11
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
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
作2020用年9强月28,日 气温不会太低。
13
1、纬度因素—正午太阳高度
大气上界
B A
思考:
A,B两种情况下,地面得到太阳辐射
2020年强9月2度8日 是否一样?为什么?
14
2、下垫面因素



射84-95Fra bibliotek地面性质
29-35
20
22-32
26
10-15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辐射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
气温不会太高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大气 上界
月球 2020年9月28日
地球
7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白天多云,反射作用强,太阳辐射被大量削弱。

学考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考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 线斜交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解析:分析题干部分。首先时间是深秋至来年早春,可以 确定太阳辐射较弱,即地面辐射弱,排除A;又晴朗的夜晚,可 以确定,大气中云层、水汽少,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排除B、 D。答案选C
【真题2015.1】读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示意图
(2)、等压线与风
a.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速
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不 同。等压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风力(风速)就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 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风速)就小。 ②不同等压线图上的点:先计算各点附近气压梯度 (单位实际距离的气压差)的大小,然后比较。气压梯 度大的点,风力(风速)大。
对流
层,
有利于飞机飞行
平流
层,对无
电离
线电短波有影响的是
C
层。
B A
5.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云、雨、雪等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 ③飞机、卫星等航天器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④这一层的能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 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所以空气对流 运动旺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 D.①⑤
b.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①高空的风: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平行于等 压线;面向风吹去的方向,北半球高压在右侧, 南半球高压在左侧。
②近地面的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受一力 影响 大气 水平 运动 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等压 线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③反射作用加强。
云层增厚和空气中的固体杂质增多(火山喷发、沙 尘暴、大气污染),轻则天空灰白,重则昼如夜。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青藏高原上的昼夜温差大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如撒哈拉沙漠、中国的西北干 旱区等)
晚上阴天,气温较高,可能较温暖或闷热(如下雨以 前的闷热);晚上晴天,气温较低,可能凉爽或寒 冷(秋季霜冻)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射到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过 (1)地面增温……吸收太阳辐射
(2)大气增温……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太 程 (3)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
阳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大 大

反射、 气 气 大气
吸 散射等削弱 逆 增 吸收
收 作用
辐温

大部分被近
例: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生活
(1)削弱作用 ①散射作用。 日出前黎明、日落后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室内和阴影(如阴影、树影)中仍然明亮 夏季打伞,没有直接日洒,肤色仍然会变暗黑。 指示灯,警示灯(如交通红绿灯)。
(1)削弱作用
②吸收作用减弱。
南极臭氧空洞扩大,阿根廷的政府要求火地岛的居 民外出必须戴墨镜和遮阳镜
思考
1、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什么其昼夜温 差大? 2、赤道地区为什么昼夜温差小??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导致地面辐 射强,从而白天气温较高,而晚上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丧失的热量多,所以昼夜温差大。
赤道地区由于云层较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晚上则大气逆辐射强,从而减 小了昼夜温差。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答案 1.B 2.C(2018·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答案 D4.(2018·金华市十校期末联考)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夜晚风力微弱B.大气逆辐射弱C.地面辐射较强D.太阳辐射较强答案 B下图是某手机软件呈现的“2015年南京1月28日~2月2日天气状况截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日期中,气温日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 )A.1月29日和2月1日B.1月29日和1月31日C.1月28日和1月30日D.1月28日和2月2日6.据图分析南京1月29日气温日较差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白天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B.夜晚地面辐射较强C.白天地面辐射较强D.夜晚的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 5.B 6.A下面甲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图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中( )A.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B.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8.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7.A 8.B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重要高度说明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约6 ℃ /1 000 米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_km,高纬度为8~9 km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生命作用上界50 km 左右;22~27 km处有臭氧层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2.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2(1)能量来源① 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

② 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 两大过程① 地面增温 ( 太阳暖大地 )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 大气增温 ( 大地暖大气 )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 两大作用① 大气的削弱作用:约 19%被吸收,约 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形式 特点反射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散射 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有选择性;细小尘埃散射可见光,无选择性 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有选择性② 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还大地 ) :C 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影响大气 逆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云层、云量和温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云层越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 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 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2)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3) 气象因素: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教材金句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大气受热过程一、知识点讲解一、大气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的保温作用注: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取决于云层的厚度和空气湿度(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3.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晚上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降低了昼夜温差。

二、跟踪训练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大气层距地面的高度可知该大气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 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故选A。

第2题,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大气层的温差约为50 ℃。

答案:1.A 2.D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如图2)。

据图完成3~4题。

图1 图23.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 防太阳暴晒B.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 防病虫害D. 防洪、防涝4.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 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3.B4.A【解析】3.冬季太阳辐射较弱,A错;冬季气温低,网纱可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正确;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灾害,C、D错。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解析版)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解析版)

专题10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结合资料,了解大气成分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结合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区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结合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并能设计实验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大气的组成考点2.大气的垂直分层考点3.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序号辐射名称辐射类型辐射方向作用a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直接热源b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大气和宇宙空间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d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射向地面考点4.热力环流考点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1.拓展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右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②,乙、丙、丁属于情况①。

2、逆温现象的形成条件3、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4、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浙江)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浙江)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有“地球生命保护伞”之称的臭氧层位于地球大气分层结构中的( )A.平流层B.对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答案:A2.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选B。

森林的作用是吸收CO2,减缓气候变暖,但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浓密的森林可能会阻碍地面上的积雪反射阳光,使得地面对阳光的反射率降低,增加了对热量的吸收,可能加剧气候变暖。

(2019·金丽衢名校联考)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4.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大气层距地面的高度可知该大气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 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故选A。

第4题,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大气层的温差约为50 ℃。

答案:3.A 4.D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6.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第6题,大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光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分层与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分层与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分层与受热过程一、课标呈现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大气的组成知识点2:大气圈的分层知识点3: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知识点4: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图所示。

2.逆温的类型3.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4.逆温的影响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利用大气的组成解释地理现象1.二氧化碳CO2→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返还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

2.臭氧和氧原子⇒高层大气中的O→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

⇒平流层中的O3→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3.水汽4.杂质⇒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

⇒尘埃物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

易错点2: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必修1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0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必修1

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
对对答案
教材金句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其他因素中气象因 素的影响最大。
深化整合 SHENHUAZHENGHE
1.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2)逆温的主要影响
逆温发生时,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 严重。
(5)阳伞效应原理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 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 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为“阳伞效应”。
3.等温线应用 (1)定半球;(2)定季节或海陆;(3)定寒暖流;(4)定地形和坡向;(5)定功能区。
对对答案
(3)两大作用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约19%被吸收,约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 空间。
形式 _反__射__
特点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
散射 空气分子散射_蓝__光__,有选择性;细小尘埃散射可见光,无选择性
_吸__收__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_红__外__线__,臭氧吸收紫外线,有选择性
2.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③夜晚大气
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答案
3.(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 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5_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5_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

③地形逆温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夜晚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 地区形成逆温。 ④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 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平流 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2)逆温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 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增加大气污染强度和延长污染时间。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 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聚集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 不便。
3.风的形成原因和三个力
作用力
概念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决 定风向和风速 自身只影响风向;但与其他力一起,可影响风速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特点 选择性 选择性
具体表现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 接吸收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 收紫外光
环境意义
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降低 白天的最高温度,使地表温度在适度 的范围内波动
2.风力的判读方法 (1)同一幅等压线图中:主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压线密集处→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因此等压线密集,则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则风力 小。如下图,A、B、C、D四处风力大小排序:A>B>C>D。
(2)不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 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等压距越大,则风力 越大;等压距越小,则风力越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 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如下图 中A、B、C、D四处风力的大小关系是A>B>C>D。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讲是高频考点,主要强调对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和环节的理解及应用。

考试中注重考查大气热力作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关于热力环流的内容,应在理解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解读,注意对典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分析;风的内容多以等压线图的形式,联系常见天气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利用相关大气热力原理进行解释,理清“因果关系”是关键所在。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7月9日和10日的日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题。

1.(2019届浙江绍兴9月诊断性考试,23)若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则( )A.9日阴天,10日晴天B.9日晴天,10日阴天C.9日阴天,10日雨天D.9日晴天,10日雨天答案 A2.(2018浙江三钉教育4月选考模拟二,9)拉萨年日照时数远大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工业落后,排放的大气污染小C.纬度较高,白昼时间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答案D3.(2018浙江三钉教育4月选考模拟二,10)拉萨夏季气温远低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冷锋影响B.距海较远C.地势较高D.纬度较高答案C4.(2018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3月测试,13)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

“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蒙蒙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逆辐射作用D.散射作用答案D考点二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米高空的等气压差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7浙江9+1联盟高三期中,7)甲、乙两地近地面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逆时针、顺时针B.逆时针、逆时针C.顺时针、顺时针D.顺时针、逆时针答案 D2.(2017浙江9+1联盟高三期中,8)下列哪个风带的风向与丙地近地面的风向一致( )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B.东南信风带C.北半球极地东风带D.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答案D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高中地理选考总复习第10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①大气的削弱作用:约19%被吸收,约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云层、云量和温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云层越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3)气象因素: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教材金句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其他因素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1.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有些时候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被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2)逆温的主要影响逆温发生时,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秸秆燃烧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干旱区(如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四川盆地:气候较为湿润→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4)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散失热量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阴天则相反,昼夜温差小。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阳伞效应原理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

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为“阳伞效应”。

3.等温线应用(1)定半球;(2)定季节或海陆;(3)定寒暖流;(4)定地形和坡向;(5)定功能区。

1.(2018·4月浙江选考)雨过天晴后,若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答案 B解析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

一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

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选B。

(2017·11月浙江选考)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完成第2题。

2.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火星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

故火星昼夜温差大。

3.(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 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

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5.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第5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

(2018·绍兴一中期末)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H的数值应为()A.40 B.60 C.125 D.1342.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A.A的数值B.B的数值C.I的数值D.G的数值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收入=114+10+23+19=166,热量支出=106+H,所以H的数值应为60。

第2题,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会影响B、I、G的数值,但不会影响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为防止茶树受霜害,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右图),安装在离地6米的高处。

当气温下降到3℃时,电风扇会自动启动,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

据此完成1~2题。

1.当防冻风扇自动启动时,该基地()A.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显著B.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升温明显C.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降温迅速D.近地面气温比防冻风扇处气温低2.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下列方法对茶园防御霜冻可行的是()A.增施肥料B.无土栽培C.人造烟幕D.科学采摘答案 1.D 2.C(2018·台州市3月选考适应性测试)读“台州市2018年1月份四周日最高、最低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3~4题。

3.1月份,台州市气温较高的一周是()A.1日~7日B.8日~14日C.15日~21日D.22日~28日4.1月份,台州市的气温日较差()A.7日为16℃B.18日较大C.13日为0℃D.24日最大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15日到21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距平累积曲线,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率较高,说明该周的气温较高。

第4题,18日的最高温的距平值,增幅较大,说明温度较高,最低气温的距平值增幅较小,说明气温较低,因此,此日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较大。

5.(2018·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浙江是我国柑橘重要产区。

温州蜜橘是本省当家品牌。

寒潮来临前,温州果农为柑橘盖上塑料薄膜(下图),可有效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阻挡大气逆辐射B.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阻挡了地面辐射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 C解析盖上塑料薄膜,可有效将地面辐射截留在薄膜内阻挡其到达薄膜外的大气中。

课时训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答案 1.B 2.C(2018·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答案 D4.(2018·金华市十校期末联考)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A.夜晚风力微弱B.大气逆辐射弱C.地面辐射较强D.太阳辐射较强答案 B下图是某手机软件呈现的“2015年南京1月28日~2月2日天气状况截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日期中,气温日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A.1月29日和2月1日B.1月29日和1月31日C.1月28日和1月30日D.1月28日和2月2日6.据图分析南京1月29日气温日较差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白天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B.夜晚地面辐射较强C.白天地面辐射较强D.夜晚的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 5.B 6.A下面甲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图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中()A.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B.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8.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7.A8.B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