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3)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2)对《兰亭集序》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5. 实践操作法: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书法用具(毛笔、墨汁、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兰亭集序》。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 临摹练习(1)教师示范临摹《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文本内容,领会文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理解并背诵课文。

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

2.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原文、翻译、注释、背景介绍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书法作品,以便进行欣赏和对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文意理解。

3.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特点,如行书、草书等,并与相关书法作品进行对比欣赏。

5. 翻译练习:学生自行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背诵课文: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教师进行抽查和评价。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翻译、背诵和相关的练习题。

9.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书法艺术知识。

10. 课程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兰亭集序》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兰亭集序》的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培养书法艺术感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阐述《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师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行书、草书、楷书等。

2.3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和临摹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临摹和创作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书法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进步。

4.3 知识测试:教师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本理解和书法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兰亭集序》的文本和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

5.3 书法用品: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所需的毛笔、墨水、纸张等用品。

第六章: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书法作品、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地位。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术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书法艺术特点。

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

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艺术鉴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包括《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作者王羲之的介绍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准备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兰亭集序》的内容,了解作者王羲之的背景。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于记录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书法艺术地位,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重视。

4.2 讲解对《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解释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
会稽山阴之兰亭
02
02
赏心
山环水绕,环境清幽 。
03
03
乐事

04
04
所以:用来·· 游、骋:使动用法 极:尽享 娱:快乐
之:定后标志
美景
心旷神怡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良辰
赏心
乐事
乐事 幽情:幽雅的情怀
良辰
禊:消灾祈福
美景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人生态度: 热爱生命 积极有为
“悲感弥漫于外,深情激动于中”
极兮哀情多”
03
伟大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在阿比多斯海湾,他检阅全军。他的陆军遮天蔽地,他的水师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感到幸福。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而且潸然泪下,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
生死虽由天 人生应有为
方生方死 虚无主义
【背景知识补充】
魏晋时代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魏晋风流 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狂放不羁 ·····
01
王羲之的这种“人生应有为”主张具体到行动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文本研习·记宴会之乐】
良辰
暮春之初(三月)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
赏心
乐事
良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南北朝时·丘迟)
美 景 清澈回旋的水流,和四周景色交相辉映。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历史地位。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书法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2.2 教学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简介《兰亭集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3 教师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3.4 书法欣赏学生观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

教师示范书法的基本技巧,学生进行实践。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书法的重要性。

4.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兰亭集序》的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基本技巧有所提升。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学生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书法实践,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提升。

6.2 教师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评估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简介。

课文原文及翻译。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特点。

介绍一些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单介绍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展示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3.4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书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积极参与程度。

4.2 书法练习: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关注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课文背诵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相关文本。

5.2 网络资源:关于王羲之及其书法的资料。

5.3 书法用品:毛笔、墨水、纸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结合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

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兰亭集序》中的文化内涵。

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新教材课内必刷)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新教材课内必刷)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观摩王羲之书法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作者对友情、人生的感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2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古典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书法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欣赏法: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书法作品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深入的学习资源和互动。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述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

4.2 文本解析朗读《兰亭集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分析文本的结构,讲解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4.3 书法艺术讲解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韵味。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1 作业布置选择一幅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2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对书法赏析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欣赏和理解书法艺术。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兰亭集序》中体现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如友情、人生哲理等,并准备分享。

6.2 学生展示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如口头报告、PPT等。

七、书法实践与创作7.1 书法欣赏继续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书法艺术。

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新教材课内必刷)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新教材课内必刷)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及书法艺术。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内涵。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领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读。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结合注释,解读文中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分析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及其在当时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兰亭集序,巩固所学内容。

2. 搜集有关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兰亭集序》的默写能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兰亭集序》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文学价值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作品,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书法工具:提供毛笔、墨水等书法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王羲之和他的书法作品。

2. 引发兴趣: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4.2 讲解1.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4.3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深层次含义。

2. 分享成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书法实践1.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重点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技巧。

2. 学生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5.2 书法作品1. 评估学生的书法作品的质量,包括字迹、结构、布局等。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作品字体结构分析
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字体结构和排版技巧。
作品笔画特点解析
剖析《兰亭集序》的笔画运用和特色。
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
1
王羲之生平介绍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他对书法领域的贡献。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探究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
3
王羲之书法影响与地位
讨论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和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兰亭集序》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影响
分析《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结语及思考
1 作品的心路历程
深入解读《兰亭集序》背 后的创作心路和情感。
2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 3 书法的地位及发展
分享欣赏《兰亭集序》的 方法和技巧。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
本课时将带您进入《兰亭集序》的世界,从中国书法简介开始,欣赏并分析 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风格、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导入
1 探索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 魅力。
2 引发观众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建立学习框架
激发学习者对《兰亭集序》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 和结构。
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书法的 地位和未来发展。
学习反思及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思考。
中国书法简介
千年艺术传统
追溯中国书法的源起和发展。
艺术家的墨香传世
让学生了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并欣赏魅力。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兰亭集序》,使学生掌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了解其历史地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特点。

2. 《兰亭集序》的文辞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含义。

2. 对《兰亭集序》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羲之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地位。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兰亭集序》中的经典语句,使学生感受其文辞之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讲解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从字体、构图、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4. 讲解《兰亭集序》的文辞特点:分析《兰亭集序》的文辞风格,使学生感受其文学之美。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表述、合作意识等。

优秀课件《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课件(30张PPT)

优秀课件《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课件(30张PPT)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纵使 情趣
无根据
一个个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⑵作者“悲”什么?为什么“悲”? 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 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 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 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 “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 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 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 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文体知识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 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 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 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 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 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 乐 )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通“趋”趋向 对…事情 等到 过去 到达 一时 不一样
一俯一仰之间 有的人 之于
通“晤”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高兴的样子 满足 附着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 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信息。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分析和欣赏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风格。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难点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难点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内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3.6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内练习的完成质量。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表现评价: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正确率高、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课后作业评价:答案准确、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 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 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 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
艺术创新
《兰亭集序》对现代艺术创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艺术家从中汲取灵感,借 鉴其笔法、结构和章法,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同时,《兰亭集序》还 促进了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传统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兰亭集序》的实 践与应用
PART ONE
《兰亭集序》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总结词
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
兰亭集序公开课
PART ONE
目录
输入内容一
输入内容二
兰亭集序的背景与 作者
PART ONE
兰亭集序的创 作背景
创作动机
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于兰亭集会,饮 酒赋诗,王羲之酒酣之际,创作了《兰亭集序》。
时代背景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寻求精神寄托,文人 雅集盛行,兰亭集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领悟《兰亭集 序》的书法艺 术魅力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兰亭集序》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总结词
探讨《兰亭集序》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意义
详细描述
《兰亭集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学生可以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兰亭集序》也为中国文化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借
《兰亭集序》的价值
《兰亭集序》的内 容解析
PART ONE
文章结构与主旨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 生死无常的感慨,同时也 表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 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 考。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经过和感受,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主旨
文章结构
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语言艺术
详细描述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兰亭集序》教学目标诵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3. 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章法和语言,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引导通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的章法和语言,领会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孙绍振先生曾说:“《兰亭集序》是一篇奇文。

首先,奇在它本是散文,但其稿本还是个草稿,尚未正式誊清,颇有错字和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

其次,它本是当时一群名人、贵人……聚会所作三十余首诗歌的序言。

其目的本是引导阅读诗歌的兴趣。

但是,那些诗歌却得不到后世读者的青睐,几乎无人问津,而这篇序言却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二、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文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生命思考和人生态度。

2.通过涵泳品味、对比阅读,能够赏析语言艺术特色,探寻文中蕴含的审美追求。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把握本文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检查预习情况: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明确:1.内容概括: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全文采用先叙后议的章法结构,一、二段叙事、写景,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参加者,描写周围自然环境,抒写兰亭集会之乐;三、四段抒情、议论,由赏景畅饮、游目骋怀引发有关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考:人生苦短,乐必生悲;托之诗文,传诸后人。

2.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 四、文本研读:学习任务一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探究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运用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兰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相关评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文意和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介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文化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体会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分析并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4 课堂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意。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和《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中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原文及相关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及评论。

5.2 多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

5.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

兰亭集序公开课版

兰亭集序公开课版
《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2021/10/10
1
2021/10/10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2
2021/10/10


王 羲 之
集 序
3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虚词并能准确翻译句子。 2、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对人生的眷 恋及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注定
及其所之既倦: 及:等到。之:动词,到达
取诸怀抱
之于
夫人之相与
交往
面对,阅读;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本来 把……看作一样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原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这篇文章
2021/10/10
6
2、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
①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岂死 不生

亦 大
哉矣
2021/10/10
15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从此句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 的感情?
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2021/10/10
16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三):“悲夫!” 作者为何而悲?
(结合具体语句 并举“昔人”、“后 人”有关诗句说明)
2021/10/10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②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021/10/10
7
文言句式:
③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④省略句 引以 为流觞曲水 晤言 一室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公开课)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学科指导意见》指出:《兰亭集序》的教学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文章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

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教学应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挖掘内涵,以文章那个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掌握“修、致”等实词,“之、其”等虚词,以及其他文言基础知识。

2、在诵读、梳理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王羲之人生的认识和看法。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猜这是谁的书法作品?王羲之?不,是我的学生于菁同学临摹的。

她在到大学去之前,临摹了《兰亭集序》赠送给我,我问她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她笑着对我说,因为这篇文章里有你我都懂得的深刻的真意。

那么,这真意究竟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去品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重点解决字词理解,初步把握文意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要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这项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
修:修禊事也茂林修竹
之:仰观宇宙之大不知老之将至句读之不知及其所之既倦
其:列坐其次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吾其还也
小结:积累陌生义项,根据语境猜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小结:根据在句中所做的成分,根据对称结构,利用提示词,择优录取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当其欣于所遇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死生亦大矣
小结:根据各类句型特点,根据句意判断
2、歌词是用来唱的,文章是用来读的。

我想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分别由课代表、文娱委员、学习委员来朗读。

其他同学在享受的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一要注意他们的停顿、读音是否正确;二要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词语。

(读后)给些掌声!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以后,老师不禁心痒,于是想给同学背诵一遍课文。

请注意停顿和读音与我们同学的朗读有何不同。

(背之前)也给些掌声!
三、研读课文,分析情感
本来听一遍的,现在又让你们赚了一遍是吧?不知是否找出了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请全体同学大声回答!
乐——痛——悲
1、分析第一段
“信可乐也”,是说有值得他乐的东西,他并不是“没事偷着乐”,那么他乐什么呢?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我们才两遍呢。

女同学朗读男同学寻找:
明确: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良辰美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赏心乐事
概括:《牡丹亭》里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分析第二段
王羲之乐着乐着,就痛从中来,不知他痛什么?
男同学(女同学可自愿支援)朗读,女同学找。

朗读并找出能表现“痛”的问句并揣摩。

俯仰一世:人生短暂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世事无常
那朗朗的书声、谆谆的教导、殷殷的笑容好象还在眼前、耳边,但是,在李惠利中学的三年读书生活挥手之间就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不可掌握,面对死亡
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

试赏析对联:
卧龙岗上,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谋鼎足三分之壮图;
西子湖畔,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成梅妻鹤子之美谈。

欣与所遇,快然自足
所之既卷,感慨系之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快乐不常
3、分析第三段
王羲之不仅痛,还要悲,却不知“痛”与“悲”之间是否可以画上等号,且看他“悲”什么?
集体朗读,一起找。

提示:前两个关键词都在段末,这次关键词是在段中,那么要看上文还是下文呢?下文有个“故”,就是“所以”,因此要看上文。

关键句:后之视今,应犹今之视昔。

古人伤感于人生短暂,那么作为今人的王羲之呢?
王羲之还推想后人难以逃脱人生短暂的伤感,于是大叹,多么可悲啊,可见悲的不再是自己,
而是古人、今人和后人的总和,那就是人类。

这是一种伟大的悲悯情怀啊!
四、课外延伸,积极探究
1、感叹人生的短暂
正像王羲之所说的那样,人类对人生短暂这一严峻残酷的现实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于是乎发出了很多类似的感叹,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包括读本里,你记得有哪些文句吗?
需要温馨提示吗?
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课外延伸:
刘彻《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
2、超越人生的短暂
然而我们发现人类并没有沉溺在人生短暂的悲哀中难以自拔,而是千方百计地超越这种短暂,在文中王羲之又是如何来超越这种短暂的?
你觉得要超越这种短暂,最主要的是什么?请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谈谈你的认识。

课内:
忧患意识
创造价值
课外:
志向: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

人说:我要生活,于是洪水退去,河流优美地流着。

——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毅力: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主观努力: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泰戈尔《流萤集》
蜘蛛定律。

从小事做起: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汉初陆贾
陈藩(东汉)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对陈藩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填空(视时间而定)
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厚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人生。

是用三年的时间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还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忏悔这三年)?
——要珍惜现在的光阴。

文嘉的《今日歌》
五、结束并布置作业
1、介绍学生于菁的情况
于菁同学以三限生的身份进入我们学校,进入学校第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要考入北京的重点大学。

她学习《兰亭集序》的时候,读懂了其中的真谛,那就是人生应该有忧患意识,应该有目标,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于是三年来,她“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三年后三限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成了奉化市文科状元。

在这幅书法作品里,有她十年学习书法的心血,更有她对《兰亭集序》的深刻理解,她希望以此与我共勉,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兰亭集序》,我希望以此与同学们共勉!
2、集体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灵去感受王羲之的乐痛悲,感受他那伟大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

3、布置作业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

请你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写一则300字左右的随笔。

最后,我想告诉同学们,和你们的合作非常愉快,非常感谢在座的每一同学!
六、教学反思
本人以本教案为蓝本,参加了宁波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但课后思索,倍感课堂处理还不够理想,未能完全如愿,尤其是在学生预习不够充分的情况下。

现小结如下:
本教案以学生的书法作品作为切入口,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榜样的事情来营造情境,又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结尾时结合文章主题,解决悬念,同时实现首尾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

主体部分的教学分学生朗读、教师背诵(教师背诵流畅、有感情,是课堂亮点之一)、落实关键虚实词、结合情感变化过程分析内涵、引申并分析主题等环节,并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

在落实基础上,做到了“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文章的难点是王羲之“悲”“痛”内涵的把握,通过学生细读文本、教师指点、课外引申等方法,力求解决这一难点,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探究如何超越短暂的人生,从而使课堂内容更有深度。

《兰亭集序》是一篇比较典雅、蕴藉的文言文,对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读懂,需要学生在课前作比较充分的预习,否则课堂上可能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

本教案内容比较多,需要老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取舍,灵活处理,否则容易造成时间仓促,课堂处理浮浅。

本教案未能较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文言教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