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二节 肘关节运动学

35
(5)治疗
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 位,多用牵引复位法。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 用石膏或夹板将肘固定于 屈曲90°位,固定3-4周。 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上 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 术复位。
36
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 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 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 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三)肘关节生物力学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2.肘关节的稳定性 3.肘部的闭链运动 4.肘关节的屈和伸及限制因素
43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三个单关节构成了一个复合关节。无 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肱尺 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肘关节 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 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 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平均为135° ~ 140°。肘关节平均屈145° (120°~160°)。在整个屈曲运动 弧中,肘关节屈曲60°~140°,这 80°是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 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可称为肘 关节的功能运动弧。肘关节平均伸为 0°,其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 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动范围正常仅 有很小差异。
45
46
47
•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肘关节 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于鹰嘴内侧缘。 •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5)治疗
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 位,多用牵引复位法。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 用石膏或夹板将肘固定于 屈曲90°位,固定3-4周。 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上 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 术复位。
36
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 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 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 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三)肘关节生物力学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2.肘关节的稳定性 3.肘部的闭链运动 4.肘关节的屈和伸及限制因素
43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三个单关节构成了一个复合关节。无 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肱尺 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肘关节 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 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 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平均为135° ~ 140°。肘关节平均屈145° (120°~160°)。在整个屈曲运动 弧中,肘关节屈曲60°~140°,这 80°是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 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可称为肘 关节的功能运动弧。肘关节平均伸为 0°,其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 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动范围正常仅 有很小差异。
45
46
47
•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肘关节 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于鹰嘴内侧缘。 •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肘关节肌动学

位于肘肌与尺侧 腕伸肌肉之间。
起 于 鹰 嘴 窝 上 缘 , 止 于 鹰 嘴 。
肱二头肌:止点在桡骨粗隆。由肌皮神经支配。屈肘,旋后。 肱桡肌:起点肱骨外上髁的近端1/3,止于桡骨茎突的底部外侧。由桡神经支配。 屈肘,主要是维持屈肘姿势。伴旋后。 肱肌:肱骨前面下半部分,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由肌皮神经支配。屈肘。 旋后肌:起点肱骨外上髁,尺骨的上端,止点桡骨上端前面。桡神经,旋后。
旋前圆肌:起点肱骨内上髁,尺骨头部,止于桡骨中部外侧端;正中神经,旋前。
旋前方肌:位于前臂掌侧,起于尺骨远端,止于桡骨远端,正中神经,旋前。 肘肌:起于肱骨外上髁的后方,止于尺骨鹰嘴的外侧面。桡神经支配,伸肘。 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桡神经支配,伸肘。
内侧副韧带分为:前部,后部及横部。
观点1: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度之前,对 于限制肘关节起到稳定作用。在90到120度之间,内侧副韧 带的后束起到稳定作用。 观点2: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屈曲90度时,张力最大。
尺背侧切口 沿着尺骨脊,尺侧腕屈肌与 尺侧腕伸肌间隙
肱骨髁间骨折:肘关节外伤后有剧烈疼痛,压痛广泛,肿胀明显,可伴有皮下 淤血。骨折移位严重者可有肱骨下端横径变宽,重叠移位重者可有上臂短缩畸 形。肘关节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结构紊乱,可触及骨折块, 骨擦感明显。有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检查时应予以注意。
手肘与前臂
陈黄炜
1,学肌动学,主要是学习解剖?学习 运动学? 2,与其说是肌动学,不如讨论一下关 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 3,了解肘关节骨折手术,解剖位置?
肘关节解剖
四个关节
1,肱尺关节:主屈伸。 2,肱桡关节:主屈伸。
3,上尺桡关节:旋转。
4,下尺桡关节:旋转。
肘关节生物力学ppt

关节炎的症状
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在关节 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03
关节炎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和手术等。治疗
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缓疾病进展。
骨折的生物力学
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的破坏。生物力学分析表明 ,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治疗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
肘关节假体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肘关节假体,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关节功能。
优化
通过不断优化假体的结构和材料,提 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肘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
将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肘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球肘的治疗
网球肘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01 02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结 构改变,引发疼痛和僵硬。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承 受的异常压力和重复的创伤有关。
力矩分析
分析肘关节在各种运动状 态下受到的力矩,了解关 节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
力矩平衡
研究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 态下的力矩平衡,以理解 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
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在关节 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03
关节炎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和手术等。治疗
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缓疾病进展。
骨折的生物力学
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的破坏。生物力学分析表明 ,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治疗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
肘关节假体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肘关节假体,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关节功能。
优化
通过不断优化假体的结构和材料,提 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肘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
将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肘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球肘的治疗
网球肘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01 02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结 构改变,引发疼痛和僵硬。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承 受的异常压力和重复的创伤有关。
力矩分析
分析肘关节在各种运动状 态下受到的力矩,了解关 节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
力矩平衡
研究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 态下的力矩平衡,以理解 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
肘关节ppt课件

.
20
旋转()
.
21
.
22
.
9
四:作用于肘部和前臂的肌群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伸肘肌:肱三头肌、肘肌; ►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
.
10
►肘关节的松弛位:肘关节屈曲70°,前臂旋后 10°;
►肘关节的紧张位: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后 5°;
► 关节松弛位为关节松动术的治疗平面!
.
5
►提携角:是指在解剖位置下,上臂
长轴与前臂长轴之间的夹角,正常女
性大于男性,男性5°,女性10°。
►提携角的形成是由肱骨远端结构所决 定,正常肱骨滑车较肱骨小头更伸向 远端。
►在肘伸直位时,手位于上臂纵轴延长 线外侧,屈曲位时手位于此线内侧, 对于手的功能性活动有重大意义。
.
6
三、桡尺连结:
肘关节
吕梁市卫生学校
.
1
一、肘关节组成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 尺桡骨上端组成,为三 个关节构成,分别为肱 尺、肱桡、桡尺近侧关 节组成,上述此三关节 由同一关节囊包裹而成 ,但在功能上相互独立。
.
2
►肱桡关节由肱骨 小头和桡骨头窝 相关节,
►肱尺关节由肱骨 滑车和尺骨的滑 车切迹关节;
.
3
► 肘关节囊前后部分薄弱
易发生脱位,两侧有桡、
尺侧副韧带加强,
► 尺侧副韧带:起自内上 髁止于尺骨冠突和尺骨 鹰嘴内侧面;
► 桡侧副韧带:起自外上 髁止于环状韧带和尺桡 骨外侧面。
.
4
二、肘关节活动范围:
►屈伸:产生在肱桡、肱尺关节矢状面上的 运动,正常活动范围为:0~145°;女性或者 瘦弱着可有0~10°过伸。
运动系统解剖3(运动肘关节及桡尺远侧关节的肌肉)

桡侧腕屈肌
起于:肱骨内上髁屈 肌总腱;前臂深筋膜。 止于:第2掌骨底掌 面。 由C5-T1正中神经分 支支配。 作用:屈肘、屈腕、 使桡腕关节外展。
掌长肌
起于:肱骨内上髁屈 肌总腱;前臂深筋膜。 止于:掌腱膜。 由C5-T1正中神经分 支支配。 作用:屈腕、紧张掌 腱膜。
起于:尺骨下端的 掌面。 止于:桡骨下端的 掌面。 由C5-T1正中神经分 支支配。 作用:前臂旋前。
旋后肌
起于:肱骨外上髁 和尺骨外侧缘的上 部。 止于:桡骨前面的 上部。 由C5-T1桡神经分支 支配。 作用:前臂旋后。
运动系统解剖
( 3) (运动肘关节及桡尺远侧关节的肌肉)
开封市中医药学校 杜志鹏
运动肘关节及桡尺远侧关节的肌肉
屈: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及起自肱骨内 上髁前面的肌肉(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 伸:肱三头肌、肘肌 旋前:旋前园肌、旋前方肌、(肱桡肌) 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肱肌
指浅屈肌
起于:肱骨内上髁, 尺骨和桡骨前面。 以四腱止于第2-5指中 节 指骨体两侧。 由C5-T1正中神经分支 支配。 作用:屈第2-5指的近 节指间关节;屈掌指 关节;屈腕和屈肘。
肱三头肌
起于:肱骨后面的桡神 经沟外上及内下方的骨 面。 止于:尺骨鹰嘴。 由C6-8桡神经支配。 作用:伸肘;使肩关节 外展;前部屈和内旋肩 关节;后部伸和外旋肩 关节。
起于:肱骨下半的 前面。 止于:尺骨粗隆。 由C6-7肌皮神经支 配。 作用:屈肘关节。
肱二头肌
起于:长头起于肩胛骨盂 上结节; 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于:桡骨粗隆后份。 由C5-7肌皮神经支配。 作用:屈肘关节;也可屈 肩关节;前臂旋前时有旋 后作用。
肘关节运动学

31
(2)病因病机
跌倒时用手撑地,关节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 尺、桡骨长轴向上传导,使尺、桡骨上端向上 后方移位。当传达暴力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时, 尺骨鹰嘴冲击肱骨下端的鹰嘴窝,产生有力的 杠杆作用,使止于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关节囊 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继续前移,尺骨鹰嘴向后 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
32
肘关节脱位可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有时骨 折片嵌在关节内阻碍复位,可有尺神经损伤。
(12)前臂后群肌(10块)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30
4、肘关节脱位及治疗
(1)概述 正常肘关节由肱尺、
肱桡和桡尺近侧关节组 成,主要是肱尺关节进 行屈伸活动(伸0°, 屈120~160°)
肘关节后部关节囊 及韧带较薄弱,易发生 后脱位。肘关节后脱位 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 青壮年。
42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史较长,囊壁已 增厚者,可手术切除。手术应完全切除滑 囊,将皮下组织与骨膜缝合,消灭死腔, 放置引流条。肘关节置于极度屈曲位固定。 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1周后去除固 定,可活动肘关节。 无论非手术疗法期间或手术疗法后都可适 当口服或外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中药, 或配合理疗方法。
6
▪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运动形式
表 肘关节运动与肌肉 参与运动的肌肉
屈肘
伸肘 旋后
旋前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补)、旋前圆 肌、腕关节屈肌群(除外指深屈肌) 肱三头肌(补)、肘肌、腕伸肌群
旋后肌、肱二头肌(补)、桡腕长伸肌、 拇长展肌、肱桡肌(除外桡腕短伸肌)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补)、腕屈肌(桡 侧腕屈肌)、肱桡肌、肘肌
(2)病因病机
跌倒时用手撑地,关节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 尺、桡骨长轴向上传导,使尺、桡骨上端向上 后方移位。当传达暴力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时, 尺骨鹰嘴冲击肱骨下端的鹰嘴窝,产生有力的 杠杆作用,使止于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关节囊 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继续前移,尺骨鹰嘴向后 移,形成肘关节后脱位。
32
肘关节脱位可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有时骨 折片嵌在关节内阻碍复位,可有尺神经损伤。
(12)前臂后群肌(10块)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旋后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30
4、肘关节脱位及治疗
(1)概述 正常肘关节由肱尺、
肱桡和桡尺近侧关节组 成,主要是肱尺关节进 行屈伸活动(伸0°, 屈120~160°)
肘关节后部关节囊 及韧带较薄弱,易发生 后脱位。肘关节后脱位 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 青壮年。
42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史较长,囊壁已 增厚者,可手术切除。手术应完全切除滑 囊,将皮下组织与骨膜缝合,消灭死腔, 放置引流条。肘关节置于极度屈曲位固定。 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条,1周后去除固 定,可活动肘关节。 无论非手术疗法期间或手术疗法后都可适 当口服或外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中药, 或配合理疗方法。
6
▪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运动形式
表 肘关节运动与肌肉 参与运动的肌肉
屈肘
伸肘 旋后
旋前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补)、旋前圆 肌、腕关节屈肌群(除外指深屈肌) 肱三头肌(补)、肘肌、腕伸肌群
旋后肌、肱二头肌(补)、桡腕长伸肌、 拇长展肌、肱桡肌(除外桡腕短伸肌)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补)、腕屈肌(桡 侧腕屈肌)、肱桡肌、肘肌
肘关节运动学

的病人十分有用,如推轻的物体,关抽屉、关门,这些动作都是将手 放在物体上屈肘,随后胸大肌收缩达到伸肘的目的。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2)肘关节伸展受三个因素限制: 1)鹰嘴在鹰嘴窝内的冲击碰撞;
2)关节前韧带的张力; 3)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
(3)如肘过伸必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1)鹰嘴骨折及关节囊撕裂,伴肘关 节后脱位
若肘部伸直,由于肩关节内旋和 外旋的参与,手掌的旋转接近360°。
第十页,共33页。
3、屈伸活动与提携角的关系
• 提携角是由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构成的,当肘部伸直且前臂 旋后时提携角最明显。
• 在成人,肘部伸直且前臂旋后时尺骨和肱骨间应当有轻微的
外翻,男性的正常提携角为5°-10°;女性为10°-15°。 • 如果提携角超过15°,称为前臂外翻;如果提携角小于
20
第二十页,共33页。
3.肘部的闭链运动
肘部的闭链运动发生在手固定,肩部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动作时。在 引体向上时,屈肘肌以向心和离心收缩使躯干下降。这两个例子中,肩、
肘关节结合来保持多关节肌有较理想的长度-张力关系。 虽然胸大肌并不跨越肘关节,在闭链运动中它以内收肩部来
伸肘。在做俯卧撑时很容易看到或触及胸大肌的作用。这种作用 对脊髓损伤造成肱三头肌(C7~C8)麻痹而胸大肌(C5~C7)完好
2)肌肉虽然通常不受累,但肱动脉可 被扯断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4)屈曲受限分为主动屈曲受限和被动屈曲受限
1)主动屈曲时首要限制因素是上臂及前臂前方肌肉的相挤; 其次还有相对骨面的接触和关节囊韧带的后方张力;
2)被动屈曲时除了肌肉 的紧密接触外,桡骨 头紧贴桡骨窝及冠突 抵住冠突窝,后关节 韧带的张力,肱三头 肌被动产生张力较为 重要。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2)肘关节伸展受三个因素限制: 1)鹰嘴在鹰嘴窝内的冲击碰撞;
2)关节前韧带的张力; 3)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
(3)如肘过伸必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1)鹰嘴骨折及关节囊撕裂,伴肘关 节后脱位
若肘部伸直,由于肩关节内旋和 外旋的参与,手掌的旋转接近360°。
第十页,共33页。
3、屈伸活动与提携角的关系
• 提携角是由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构成的,当肘部伸直且前臂 旋后时提携角最明显。
• 在成人,肘部伸直且前臂旋后时尺骨和肱骨间应当有轻微的
外翻,男性的正常提携角为5°-10°;女性为10°-15°。 • 如果提携角超过15°,称为前臂外翻;如果提携角小于
20
第二十页,共33页。
3.肘部的闭链运动
肘部的闭链运动发生在手固定,肩部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动作时。在 引体向上时,屈肘肌以向心和离心收缩使躯干下降。这两个例子中,肩、
肘关节结合来保持多关节肌有较理想的长度-张力关系。 虽然胸大肌并不跨越肘关节,在闭链运动中它以内收肩部来
伸肘。在做俯卧撑时很容易看到或触及胸大肌的作用。这种作用 对脊髓损伤造成肱三头肌(C7~C8)麻痹而胸大肌(C5~C7)完好
2)肌肉虽然通常不受累,但肱动脉可 被扯断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4)屈曲受限分为主动屈曲受限和被动屈曲受限
1)主动屈曲时首要限制因素是上臂及前臂前方肌肉的相挤; 其次还有相对骨面的接触和关节囊韧带的后方张力;
2)被动屈曲时除了肌肉 的紧密接触外,桡骨 头紧贴桡骨窝及冠突 抵住冠突窝,后关节 韧带的张力,肱三头 肌被动产生张力较为 重要。
肘关节运动学

• 1. 肘关节运动范围。 • 2. 肘关节稳定性。
35
•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 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 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 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 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 导关节。
36
•桡尺联结的运动范围, 在前臂处于中间位时, 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 90°,但旋前多数人仅 为80°。
17
3. 肱桡肌
•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为长而扁的梭 形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嵴,肌腹往下 移行为腱,止于桡骨茎突。 • 作用:近侧支撑时, • 肱桡肌收缩使 • 肘关节屈。
18
•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起自肱骨内 上髁,尺骨冠突,肌束斜向下外,止 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 作用:近侧支撑时,旋前圆肌收缩使 前臂屈、旋前,如兵乓球运动中的前 臂提拉动作。
42
• 瘦弱者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 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关 节的进一步屈曲。在整个屈 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 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 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43
–肘关节平均伸为0°,其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 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 运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 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 能过伸,而瘦弱者可能有 5°或5°以上的过伸。
7
8
• 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囊的两侧由纤 维层增厚形成的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 韧带加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坚强的桡骨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或说尺骨冠突的下方)。
9
3. 肘关节包含的关节(属复合关节)
•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 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 轴做屈伸运动。 •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 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和回旋运动(旋前旋后)。 •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 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 节,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35
•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 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 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 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 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 导关节。
36
•桡尺联结的运动范围, 在前臂处于中间位时, 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 90°,但旋前多数人仅 为80°。
17
3. 肱桡肌
•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为长而扁的梭 形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嵴,肌腹往下 移行为腱,止于桡骨茎突。 • 作用:近侧支撑时, • 肱桡肌收缩使 • 肘关节屈。
18
•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起自肱骨内 上髁,尺骨冠突,肌束斜向下外,止 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 作用:近侧支撑时,旋前圆肌收缩使 前臂屈、旋前,如兵乓球运动中的前 臂提拉动作。
42
• 瘦弱者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 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关 节的进一步屈曲。在整个屈 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 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 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43
–肘关节平均伸为0°,其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 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 运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 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 能过伸,而瘦弱者可能有 5°或5°以上的过伸。
7
8
• 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囊的两侧由纤 维层增厚形成的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 韧带加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坚强的桡骨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或说尺骨冠突的下方)。
9
3. 肘关节包含的关节(属复合关节)
•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 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 轴做屈伸运动。 •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 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和回旋运动(旋前旋后)。 •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 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 节,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瘦弱者则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 关节的进一步屈曲。
在整个屈曲运动中,肘关节屈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肘关节平均伸为0°。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
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能过伸 ,而瘦弱者可能有5°或5°以上的过伸。
-
21
3.肘部的闭链运动
肘部的闭链运动发生在手固定,肩部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动 作时。在引体向上时,屈肘肌以向心和离心收缩使躯干下降。这 两个例子中,肩、肘关节结合来保持多关节肌有较理想的长度张力关系。
虽然胸大肌并不跨越肘关节,在闭链运动中它以内收肩部来 伸肘。在做俯卧撑时很容易看到或触及胸大肌的作用。这种作用 对脊髓损伤造成肱三头肌(C7~C8)麻痹而胸大肌(C5~C7)完 好的病人十分有用,如推轻的物体,关抽屉、关门,这些动作都 是将手放在物体上屈肘,随后胸大肌收缩达到伸肘的目的。
-
9
屈伸旋转中心
-
10
2、前臂旋转活动
旋前旋后:前臂处于中间位时,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90°,但多数人 仅为80°。 旋前-旋后动作主要发生在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在检查旋前旋后运动范围时,肘关节应 半屈位,并贴于胸侧壁,这样可以防止 肩关节旋转运动的参与。从旋后位开始 整个旋前稍小于180°(平均170°)。
• 如果提携角超过15°,称为前臂外翻;如果提携角小 于5°-10°,称为前臂内翻。
-
12
提携角的机理
-
13
-
14
3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包括结构性稳定系统、动力性稳定系统
结构性稳定系统为肘关节稳定环,由内侧 、外侧、前、后柱4柱组成
内侧柱由尺侧副韧带、尺骨鹰嘴内侧1/2和 肱骨内侧髁组成;
外侧柱由桡骨头、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 外侧关节囊)、肱骨外侧髁组成;
前柱由尺骨冠突、前关节囊和肱二头肌组 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
成。
-
15
动力性稳定系统由跨越肘关节的肌群组成,包括前臂屈 肌群、伸肌群、旋前圆肌、旋后肌和肱二头肌、肱三头 肌、肱肌、肱桡肌、肘肌等。
-
16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在肘关节屈曲30°和60°时, 前束前部是最重要的抵抗外翻 应力的结构,屈曲90°和120° 时,前后部分作用同等重要;
▪前束后部在肘关节屈曲30°和 60°时起协同作用,屈曲大于 90°时前束后部作用超过前部。 后束在肘关节屈曲30°和 120°时协同抵抗外翻应力。
-
18
(2)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 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桡 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
➢ 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侧 髁外下方
➢ 桡骨环状韧带起于尺骨冠 突外侧
➢ 桡侧副韧带和环状韧带形 成一宽的联合止点,止于 尺骨冠突外侧,相当于桡 骨头近缘水平。
-
19
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
约起50%的作用。另外,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
用。尺侧伸腕肌腱膜起于肱骨外侧髁下方,止于 尺骨近端桡骨头
中心线以远5cm
处,在桡侧副韧
带复合体中桡侧
副韧带(包括桡
侧尺副韧带)起
主要作用,桡骨
环状韧带起协同
作用。
-
20
(3)肘关节副韧带稳定系统
综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肘关节的副韧带构 成了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独立系统。桡侧副韧带复合 体抵抗肘关节外旋外翻应力,维持其后外侧旋转稳 定性,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维 持其外翻稳定性。伸肌腱和屈肌腱位于尺、桡侧副 韧带的浅层,并不处于最有利的机械位置,是副韧 带稳定系统的协同部分,桡骨头的作用是传导应力 和维持肘关节的稳定,但在桡侧副韧带完整时,其 维持肘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较小,是桡侧副韧带的 协同部分。
滑车关节,
可绕额状轴
作屈、伸运
动。
-
4
(2)肱桡关节
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
凹构成,是球窝关节, 可作屈、伸运动。因受 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 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
5
(3)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 形关节,只能作旋内、旋外运动。
-
6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围绕两个轴的运动
冠状轴:屈伸运动 垂直轴:旋前、旋后
-
7
二、肘关节运动学
1、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及其旋转中心
-
8
肘关节平均屈140°(120°-160°)。
当臂和前臂的肌肉和软组织互相接触时,阻止了肘关节 进一步的屈曲,所以肌肉发达者和肥胖者屈曲程度会有 所减少,这可能使自身的手不能放到自己的肩上,这种 运动限制称为肌性限制。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 ,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 于鹰嘴内侧缘。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 侧副韧带复合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7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屈曲90°以上,其紧张度降低;
肘关节屈曲60°以前,后束的紧张度无明显变化,屈曲90°以 上,后束紧张度明显增加;
若肘部伸直,由于肩关节内旋和 外旋的参与,手掌的旋转接近360°。
-
11
3、屈伸活动与提携角的关系 • 提携角是由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构成的,当肘部伸直 且前臂旋后时提携角最明显。
• 在成人,肘部伸直且前臂旋后时尺骨和肱骨间应当有 轻微的外翻,男性的正常提携角为5°-10°;女性为 10°-15°。
-
22
(2)肘关节伸展受三个因素限制: 1)鹰嘴在鹰嘴窝内的冲击碰撞; 2)关节前韧带的张力; 3)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
(3)如肘过伸必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1)鹰嘴骨折及关节囊撕裂,伴肘关 节后脱位
2)肌肉虽然通常不受累,但肱动脉 可被扯断
-
23
(4)屈曲受限分为主动屈曲受限和被动屈曲受限
1)主动屈曲时首要限制因素是上臂及前臂前方肌肉的 相挤;其次还有相对骨面的接触和关节囊韧带的后方 张力;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
1
一 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 肘关节运动学 三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四 肘关节动力学
-
2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肘关节的组成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 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
3
(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
尺骨滑车切
迹构成,属
在整个屈曲运动中,肘关节屈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肘关节平均伸为0°。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
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能过伸 ,而瘦弱者可能有5°或5°以上的过伸。
-
21
3.肘部的闭链运动
肘部的闭链运动发生在手固定,肩部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动 作时。在引体向上时,屈肘肌以向心和离心收缩使躯干下降。这 两个例子中,肩、肘关节结合来保持多关节肌有较理想的长度张力关系。
虽然胸大肌并不跨越肘关节,在闭链运动中它以内收肩部来 伸肘。在做俯卧撑时很容易看到或触及胸大肌的作用。这种作用 对脊髓损伤造成肱三头肌(C7~C8)麻痹而胸大肌(C5~C7)完 好的病人十分有用,如推轻的物体,关抽屉、关门,这些动作都 是将手放在物体上屈肘,随后胸大肌收缩达到伸肘的目的。
-
9
屈伸旋转中心
-
10
2、前臂旋转活动
旋前旋后:前臂处于中间位时,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90°,但多数人 仅为80°。 旋前-旋后动作主要发生在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在检查旋前旋后运动范围时,肘关节应 半屈位,并贴于胸侧壁,这样可以防止 肩关节旋转运动的参与。从旋后位开始 整个旋前稍小于180°(平均170°)。
• 如果提携角超过15°,称为前臂外翻;如果提携角小 于5°-10°,称为前臂内翻。
-
12
提携角的机理
-
13
-
14
3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包括结构性稳定系统、动力性稳定系统
结构性稳定系统为肘关节稳定环,由内侧 、外侧、前、后柱4柱组成
内侧柱由尺侧副韧带、尺骨鹰嘴内侧1/2和 肱骨内侧髁组成;
外侧柱由桡骨头、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 外侧关节囊)、肱骨外侧髁组成;
前柱由尺骨冠突、前关节囊和肱二头肌组 成;
后柱由尺骨鹰嘴、后关节囊和肱三头肌组
成。
-
15
动力性稳定系统由跨越肘关节的肌群组成,包括前臂屈 肌群、伸肌群、旋前圆肌、旋后肌和肱二头肌、肱三头 肌、肱肌、肱桡肌、肘肌等。
-
16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在肘关节屈曲30°和60°时, 前束前部是最重要的抵抗外翻 应力的结构,屈曲90°和120° 时,前后部分作用同等重要;
▪前束后部在肘关节屈曲30°和 60°时起协同作用,屈曲大于 90°时前束后部作用超过前部。 后束在肘关节屈曲30°和 120°时协同抵抗外翻应力。
-
18
(2)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 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桡 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
➢ 桡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外侧 髁外下方
➢ 桡骨环状韧带起于尺骨冠 突外侧
➢ 桡侧副韧带和环状韧带形 成一宽的联合止点,止于 尺骨冠突外侧,相当于桡 骨头近缘水平。
-
19
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
约起50%的作用。另外,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
用。尺侧伸腕肌腱膜起于肱骨外侧髁下方,止于 尺骨近端桡骨头
中心线以远5cm
处,在桡侧副韧
带复合体中桡侧
副韧带(包括桡
侧尺副韧带)起
主要作用,桡骨
环状韧带起协同
作用。
-
20
(3)肘关节副韧带稳定系统
综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肘关节的副韧带构 成了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独立系统。桡侧副韧带复合 体抵抗肘关节外旋外翻应力,维持其后外侧旋转稳 定性,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维 持其外翻稳定性。伸肌腱和屈肌腱位于尺、桡侧副 韧带的浅层,并不处于最有利的机械位置,是副韧 带稳定系统的协同部分,桡骨头的作用是传导应力 和维持肘关节的稳定,但在桡侧副韧带完整时,其 维持肘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较小,是桡侧副韧带的 协同部分。
滑车关节,
可绕额状轴
作屈、伸运
动。
-
4
(2)肱桡关节
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
凹构成,是球窝关节, 可作屈、伸运动。因受 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 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
5
(3)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 形关节,只能作旋内、旋外运动。
-
6
2.肘关节的运动方向
围绕两个轴的运动
冠状轴:屈伸运动 垂直轴:旋前、旋后
-
7
二、肘关节运动学
1、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及其旋转中心
-
8
肘关节平均屈140°(120°-160°)。
当臂和前臂的肌肉和软组织互相接触时,阻止了肘关节 进一步的屈曲,所以肌肉发达者和肥胖者屈曲程度会有 所减少,这可能使自身的手不能放到自己的肩上,这种 运动限制称为肌性限制。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 ,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 于鹰嘴内侧缘。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 侧副韧带复合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7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屈曲90°以上,其紧张度降低;
肘关节屈曲60°以前,后束的紧张度无明显变化,屈曲90°以 上,后束紧张度明显增加;
若肘部伸直,由于肩关节内旋和 外旋的参与,手掌的旋转接近360°。
-
11
3、屈伸活动与提携角的关系 • 提携角是由肱骨长轴和尺骨长轴构成的,当肘部伸直 且前臂旋后时提携角最明显。
• 在成人,肘部伸直且前臂旋后时尺骨和肱骨间应当有 轻微的外翻,男性的正常提携角为5°-10°;女性为 10°-15°。
-
22
(2)肘关节伸展受三个因素限制: 1)鹰嘴在鹰嘴窝内的冲击碰撞; 2)关节前韧带的张力; 3)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
(3)如肘过伸必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1)鹰嘴骨折及关节囊撕裂,伴肘关 节后脱位
2)肌肉虽然通常不受累,但肱动脉 可被扯断
-
23
(4)屈曲受限分为主动屈曲受限和被动屈曲受限
1)主动屈曲时首要限制因素是上臂及前臂前方肌肉的 相挤;其次还有相对骨面的接触和关节囊韧带的后方 张力;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
1
一 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 肘关节运动学 三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四 肘关节动力学
-
2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肘关节的组成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 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
3
(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
尺骨滑车切
迹构成,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