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版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变化解读
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切割速度
磁通量大小
磁通量的改变量
磁通量的变化率
知道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有关。
.
为了让学生认识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用大型电流表和电压表演示电路在接通与断开条件下的回路电流与路端电压,让学生看到回路断开时,没有感应电流,但路端电压(即感应电动势)仍存在.而电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是要以电路闭合与电动势的同时存在为前提条件.从而说明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决定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等无关.而电路中的感应电流存在,只是在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动势存在的必然结果 对纯电阻电路,感应电流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的数量关系满足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比感应电流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高中物理选修3-2模块
(新)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楞次定律 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
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楞次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五、自感现象 六、日光灯原理 *七、涡流
不要求计算导体棒转动切割产生电动势的问题ຫໍສະໝຸດ ωo av
L
B
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了解反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机由于机械故障停转时烧毁的原因。
电源产生的电流使电动机的线圈受力而运动(安培力的方向)
线圈运动时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感应电动势使得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右手定则)
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
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它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一要求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
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可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的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
另外,教科书是根据广泛的、统一的读者对象编写的,不可能对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别和情感态度的差别等某一个方面做具体的关照。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具体的、有特点的,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的过程,是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创造过程。
(一)突出课程目标的三维度,体现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重视个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
1.正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身体发育、思维能力、人格意志等诸方面,但又不是齐步走。
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范高中物理教学,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指导意见》是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在分析浙江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总结、反思其它省新课程实验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而制定的,它是我省界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标准,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
每一个教师应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2.《指导意见》分章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采取按章直接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摘录的方式,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
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要求。
“教学建议”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导向性建议,供教师参考。
3.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相同,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课程标准内容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二、教学要求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2、教学建议(1)本章出现意义相近和意义相对的概念较多,如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与时刻,速率与速度,路程、距离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速度的改变与速度的变化率,等等,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
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12.03)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要求,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粤发[2010]15号),在总结前一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发展实际,提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减少理论性作业量,增加操作性、开放性和研究性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注重学思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关注物理学科在能源技术、环境技术和生态技术中的应用,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体现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本指导意见是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组织实施的依据、教学管理的依据、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二、教学实施(一)教学内容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余为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分为三个系列:选修系列1、选修系列2、选修系列3。
第一,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的学习后,必须从选修1-1、选修2-1和选修3-1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
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第一部分:导论1.1 物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理学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校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基本的物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和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
1.3 高中物理课程的发展目标(1)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推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要倡导和贯彻“质量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追求课程的多元化和跨学科性。
(3)要努力实现课程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2.1 课程的结构设计(1)本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组成。
必修部分的内容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范围,选修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特长自主选择的。
(2)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两个模块。
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等内容,拓展知识模块包括生物物理、环境物理、地球物理等内容。
2.2 课程的内容体系(1)必修部分的内容包括基础的物理理论、实验技术和科学方法,以及基础的物理技能和科学研究素养。
(2)选修部分的内容涵盖物理学中的一些新颖和前沿的内容,如近代物理的发展、物质结构和性质、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等。
第三部分:学习要求3.1 学习态度和方法(1)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
(2)学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1)学生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基本的物理技能。
2012年版教学指导意见变化解读 (1)
h
h
自选模块,限定减少 自选模块,限定减少
不要求计算与半衰期有关的
问题。
自选模块,限定减少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4.方式变化
必修
基本要求(会考要求) 发展要求(理综 说明:限定 教学要求
选修
考试
高考理综:必修(基本+发展) 高考自选:*选修3-4、 *选修3-5 说明:限定
说明:限定
二、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课时)不匀称(必修2只有2章 (24课时),选修3-1有4章(48课时) 2.教学用书的配置(必修2作业本、必修2实 验册只有二章,电磁感应在3-1作业本及实 验册中) 3.学业水平考试(可以自主选择,高一结束 或高二结束)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必修2“曲线运动”,3节内容有较大变化,详见教学 指导意见。
1、曲线运动 2、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 3、抛体运动的规律 4、实验: 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 规律 5、圆周运动 6、向心加速度 7、向心力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
4.波的衍射和干涉
5.多普勒效应
6.惠更斯原理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原选修3-5“动量守恒定律”,3节内容有较大变化, 详见教学指导意见。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动量守恒定律(一) 3.动量守恒定律(二) 4.碰撞 5.反冲运动 火箭 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现条目(位置)
无
理由
太具体
不要求解决空间的共点
力平衡问题。 不要求掌握变速圆周运 动中线速度和角速 度的关系。 不要求对火车转弯有侧 力情况下通过列方 程进行定量计算。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分 析只局限在机械能 范围。
2013年新课程高考理综物理试卷评析与教学反思
2013年新课程高考理综物理试卷评析与教学反思2013年的新课程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新的变化。
通过对该试卷的评析和对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考题分析1. 选择题部分2013年物理试卷的选择题部分共有30道题目,其中包括了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
题目涉及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知识领域,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答题过程中,大部分题目并没有难度太大,但也有一些题目涉及了比较细节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复习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2. 解答题部分解答题部分包括了三个大题,分别是力学、电磁学和热学。
每个大题下有若干个小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
2013年的试题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相较于以往的试卷,更加偏向于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答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对题目要求的准确理解,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对2013年物理试卷的评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理综物理试卷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操作。
2. 解题技巧的指导解答物理试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解题技巧,如画图、列式、设定变量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课堂互动和思维激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讲解
中学物理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物理学科包括从初二到高三五个年级的教学,其中初三要参加全市的中考,高二参加全市的会考,高三参加全国高考。
各年级的教学和检测既要体现目标的统一性,又要体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阶段性。
各年级应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分阶段完成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的检测依据是初高中的教学标准,以及中考、会考、高考说明。
一、物理学科的性质1.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2. 高中: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监测依据: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检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监测命题的出发点,也是评价的依据。
三、监测命题的特点要求:突出学科特点,突出课改理念,重视联系实际。
突出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考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察。
四、各年级监测的知识内容及目标要求1.知识:各年级按照本学段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各知识点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当年的中、会、高考说明中对各知识点所制定的标准。
并参考现行使用的教材所编写的内容,作为各年级监测的范围及要求2技能:初中: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简单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
高中: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高二物理课程高中物理模块指导意见解读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解读高中物理选修3-1的内容包括两场(电场、磁场)一路(电路)。
对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指导意见中已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再将其中一些条目进行解读。
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道电荷的种类和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课本中关于正、负电荷的规定不必要求学生记住,故不宜让学生解答如下习题:用___________摩擦过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
●了解原子呈中性的原因教材中只说明原子呈电中性,没有特别指出物体带电和不带电的机制。
考虑到我省初中科学没有静电知识,所以,教学时需要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接触起电知识在课本中没有提及,但考虑到许多问题都会涉及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接触,以及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相接触,电荷重新分布的问题,所以,教学中应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并用电荷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电中和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荷重新分配的现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接触到(例如电容器放电的过程就是正、负极板异种电荷电中和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应用电荷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不要求了解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和光子概念课本中介绍了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和光子的概念,考虑到光子、正电子等概念学生还很生疏,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教学时不必要求学生分析正负电子湮灭现象。
第二节库仑定律●知道库仑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点电荷概念,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而不应在得出定律之后再来说明。
要把定律建立的过程设计成一个探究的过程。
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可能跟两个带电体的电荷量有关;可能跟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可能跟两个带电体的形状有关;可能跟空间的介质有关。
简单化:不考虑形状:点电荷;不考虑介质:真空。
本节教学要突出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思想方法:(1)对问题的简化:点电荷;真空。
高中物理:选修1-1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1-1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解读高中物理选修1-1以“场〞的概念为中心,突出“电磁现象的微观本质-电场-磁场-电与磁的联系和转化-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知识主干线。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关于“电磁场〞的物理世界图景。
对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指导意见中已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再将其中一些条目进行解读。
第一章电场电流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知道自然界中的电荷有两种只要求知道电荷有两种,关于正、负电荷的规定不必要求学生记住,如下习题不作要求:用___________摩擦过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
●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会用原子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课程标准》要求: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教材中只说明原子呈电中性,没有特别指出物体带电和不带电的机制。
考虑到我省初中科学没有静电知识,所以,教学时需要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计算1系列教材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中应淡化数学的推演,突出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介绍物理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会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即只要求学生通过少量、简单问题的学习,知道库仑力的特点、变化规律。
不要求解答结合库仑力的、涉及平衡和加速度的问题。
●了解富兰克林实验的过程和意义,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家的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奉献社会的精神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富兰克林实验的过程,知道它对人们认识自然、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同时,要告诉学生,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不要去模仿。
第二节电场●知道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认识电场、会用电场线和场强来描述电场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电场。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指在高中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定的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
2013年发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对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具体规定,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教师来说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
其次,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还明确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学生要具备基本的物理学科知识和技能,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要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等。
这些学习要求的明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要求。
最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还对物理学科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
这些评价标准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标准,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3,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
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
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全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一、总则《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大纲(实验)》的要求,以物理学科基本内容为依据,对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进行规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育目标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操作和科学实验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三、课程内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为六个大的知识领域: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现代物理和科学探究。
其中力学包括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热学包括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电学包括电荷、电流、电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现代物理包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内容。
科学探究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题。
四、教学要求《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
教学要求包括知识与理解、能力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物理课程,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科学实验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五、教学方法《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也做出了要求。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探究、讨论、实验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六、教材与资源教材的选用应符合《201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教学。
同时,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七、评价与考核评价与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理解、能力与技能、实践操作和科学实验的分析与解释能力等。
2012—2013学高一物理教学指导意见-灵宝第一高级中学
2015—2016学年度高一物理教学指导意见三门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物理中心教研组一、教学指导思想1.以教材为本,突出以发展为宗旨的三维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本,以《课程标准》为纲,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使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获得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高一物理的教学要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
物理教学需要反复循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2.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把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活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经历的相关过程联系在一起的。
3.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还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不仅要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还要在概念、规律的建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努力尝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要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意见(物理)解读
达标方式:学生探究、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 让学生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为载体, 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由表 及里,由片面到全面长时间的认识过程。
(2)浙江的教学大纲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产生背景:课程目标不够明确,适合课时要求, 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主要功能: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 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
通过训练学生的模型化思维方式,使学生 学会利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思想解决身边的问题
课 题
牛顿第一定律
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 知识与技 关系。 能 2.明确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教 学 目 标 达标方式: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采用合作 学习等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法 2.体会探究的一般方法。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领域考试指什么?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 领域
语言 与 文学
数 学
人文 与 社会
科 学
技 术
体育 与 健康
艺 术
综合 实践 活动
语 外 数 政历地 物 化 生 通 信 科目 用息 文 语 学 治史理 理 学 物 技 技 术术
模块 (略)
体 育 美音艺 与 健 术乐术 康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二、物理新课程设计
也许宇宙终将在一片热寂中死亡,死亡终将嘲笑生命 所作出的所有努力,但在那一刻到来之前,生命未曾 停止,时间长河中一切的生生不息的万物,将始终是 这个宇宙的骄傲。 感受:在幽暗背景下的对生命的礼赞,充满张力;在 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富含深刻。 科学影响着哲学,影响着人的价值观。 选修3-3的教育功能从知识层面来说,从技术层面来说 并不是不可或缺,但从对世界无序与有序,守恒与耗 散的认识来说则是不可或缺。 想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年龄的增加,交流的减少, 面临自然的熵增(无序),如何克服无序,达到把握 教学规律(有序),就要打破封闭系统,投入能量, 在开放系统中吸收与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发展要求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名调整(三)——教科书名称变化引发
原名称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二)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追寻守恒量 电容器与电容 导体中的电场与电流 电阻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F=BIL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现名称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二)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追寻守恒量——能量 电容器的电容 电源和电流 导体的电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九节: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F=ILB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1.模块调整
原来: 必修:必修1、必修2、选修3-1或选修1-1 选修IA:选修3-2、选修3-4 选修IB:选修3-3、选修3-5 现在: 必修:必修1、必修2、选修3-1或选修1-1 选修:*选修3-4、 *选修3-5(列入18选6考试) 选修:选修3-2、选修3-3(兴趣及今后发展需要) 特点:松帮了二个模块,绝大多数的学生少学了(差异 更明显)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3.方式变化
必修
基本要求(会考要求) 发展要求(理综 说明:限定 教学要求
选修
考试
高考理综:必修(基本+发展) 高考自选:*选修3-4、 *选修3-5 说明:限定
说明:限定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4.条目调整
位置(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 说 明2 第二章 第三节 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与时间的关系 说 明2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必修2“曲线运动”,3节内容有较大变化,详见教学 指导意见。
1、曲线运动 2、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 3、抛体运动的规律 4、实验: 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 规律 5、圆周运动 6、向心加速度 7、向心力 1.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 3.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名调整(三)——教科书名称变化引发
原名称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现名称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能量量子化 光的粒子性 粒子的波动性
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及选修课教学建议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zjjyslx@ 梁 旭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的追求
——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前提:有选择学习) ——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将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1.模块调整 2.章节调整 3.方式变化 4.条目调整
4.波的衍射和干涉
5.多普勒效应
6.惠更斯原理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原选修3-5“动量守恒定律”,3节内容有较大变化, 详见教学指导意见。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动量守恒定律(一) 3.动量守恒定律(二) 4.碰撞 5.反冲运动 火箭 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4.圆周运动
5.向心加速度 6.向心力 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原选修3-4“机械波”,3节内容有较大变化,详见教 学指导意见。
1、波的形成和传播 2、波的图象 3、波长、频率和波速 4、波的反射与折射 5、波的衍射 6、波的干涉 7、多普勒效应 1.波的形成和传播 2.波的图象 3.波长、频率和波速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2.动量和动量定理 3.动量守恒定律
4.碰撞
5.反冲运动 火箭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二)——教科书内容变化引发 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探究做功与速 度变化的关系”有变化。
1.知道探究中需测定的物理量。 2.知道实验方案中改变弹力做功大小 的方法。 3.知道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 成正比, 体会取一根橡皮筋所做 的功为单位来简化问题的思想方 法。 4.知道实验方案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5.会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计算速度。 6.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实 验结论。
原条目
不要求运用v-t图象解决 实际问题
现条目
无
理由
与发展要求“⒈能用v-t图象描述 物体运动规律。⒉能根据v-t图象 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计算物 体的加速度”有矛盾 留一处,作用一样
不要求理解用光电门、 数字计时器研究自由落 体运动的技术原理
留在第一章第四节“用 打 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 节,删除“匀变速直线 运 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中相同表述 不要求计算多物体且多 过程运动中需要联立方 程的问题 移至 第六节 用牛顿运 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一、教学指导意见调整
2.章节调整(一)
原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调整到选修3-2。 原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中的第2-6节调整到选修3-1。 理由:必修内容中力、电平衡,不影响核心知识(是牛二与 圆周运动的综合应用)。 删除:选修3-1“恒定电流”第十节逻辑电路。 恢复:在选修3-2中恢复第六章“传感器”(使3-2内容充实 一些:万有引力与航天、交流电、传感器)。 为什么不把“静电场”调整到必修2呢?(文、理学生学习 的模块不同、教学要求不同) 内容调整带来的教学课时调整: (36±12) 必修2用24课时,选修3-1用48课时(36±12)选修1-1学完 有12课时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