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 1.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 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同学们已能很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下面我们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一个含有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

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β=42°,由此你能想到还能计算什么?

1 可以计算缆车从B点到D点垂直上升的高度.

2 可以计算缆车从A点到D点,一共垂直上升的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

下面我们就请三位同学分别就上面的问题用计算器辅助计算出结果.其余同学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

解:在Rt△DBE中,∠β=42°,BD=200m,缆车上升的垂直高度DE=BD sin42°=200sin42°≈133.83(米).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缆车从A→B→D上升的垂直高度为BC+DE=55.12+133.83=188.95(米).在Rt△ABC中,∠α=16°,AB=200米,AC=AB cos16°≈200×0.9613=192.23(米).

在Rt△DBE中,∠β=42°,BD=200米,BE=BD·cos42°≈200×0.7431=148.63(米).缆车从A→B→D移动的水平距离为BE+AC=192.23+148.63=340.86(米).

Ⅲ.随堂练习

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m,再爬30°的山坡100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01m)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BC=300m,BA=100m,∠C=40°,∠ABF=30°.

在Rt△CBD中,DD=DC sin40°

≈300×0.6428

=192.8(m);

在Rt△ABF中,AF=AB sin30°

1

=100×

2

=50(m).

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窗户外面上方安装一个水平挡板

所以在Rt△ABC中,

80≈

671

5

8

1

.

.

=0.317

米.

备注:教案可有改动痕迹,教学反思手写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