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矫正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一、引言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学业压力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期望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追求高分和升学机会,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的争吵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和无助,长期下去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3.社交压力和孤独感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来自同龄人的社交压力。
一些学生由于外貌、性格等原因,可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排斥,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压力,他们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展示自己的生活,这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感到迷茫。
4.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过于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业任务,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他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加强社会支持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因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心理上愈加不稳定,我们不能够忽视小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家庭由小区变为公寓,父母亲不同工作站点、不同工作时间等问题导致家庭之间的联系减少,孩子和父母亲之间的互动时间也相应减少,父母亲给予孩子的关爱也随之减少。
这种新型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缺乏亲子互动的孩子容易产生自闭,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学业压力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小学生都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变得焦虑和紧张。
此外,一些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施加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等问题。
3.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与小学生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在无监管的互联网上,孩子们接触到大量的负面信息,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说不定还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
此外,社会流动加快,孩子们的朋友圈不断变换,不能稳定地社交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家长的过度期望家长过度的期望也是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无意间将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孩子,试图让孩子成为自己设计好的人生蓝图,这使孩子产生压力和焦虑。
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方向,给孩子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亲应该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2. 积极应对学习压力为了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涵盖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如何有效地疏导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应的疏导策略。
1. 个人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存在较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些中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感、自我价值感不强,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些中学生面临着对未来的困惑和压力,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存在着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婚姻问题、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容易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1. 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校园心理教育是疏导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家庭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点,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健康的心理模范。
学校应该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倡导正向积极的学习氛围,减少学业压力,规范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及时化解师生矛盾,解决校园暴力等问题,确保中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稳定。
4.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帮助中学生化解心理困惑和压力,及时疏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引导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增加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谈谈孩子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在平时的应对方法
谈谈孩子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在平时的应对方法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其中,心理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孩子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在平时的应对方法。
一、心理障碍的原因1. 家庭环境不稳定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是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例如,婚姻危机、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恐惧、压抑,使其产生心理负担。
2. 学业压力过大当家长将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加在孩子的身上时,孩子通常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和无休止的学业要求。
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3. 医学原因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疾病或医学原因导致的。
例如,某些精神疾病、遗传因素、或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
4.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孩子接触到过多的负面信息时,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并且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此外,孩子可能会受到同伴压力,从而影响其自尊心,产生心理问题。
二、在平时的应对方法1. 进行积极的家庭沟通积极的家庭沟通可以减轻孩子因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负担。
家长需要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理解,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增加互相沟通和理解的机会。
2. 暂停烦恼,转移注意力当孩子感到沮丧、萎靡不振时,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暂停对困难的固执思考,转换注意力。
例如,进行户外活动、听音乐、读书等等。
3. 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当孩子的情绪变化不正常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4. 尝试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有专业的心理疏导师的帮助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例如精神调节、排解压力等。
结论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是家长的重要责任,需要注意孩子的情感发展变化以及身体状况。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期的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情绪等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学校环境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的教育方法、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
社会竞争压力大、信息传播迅速、社会不良风气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4. 个体因素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性格、情绪、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二、对策分析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至关重要。
父母要注重亲子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切忌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者对孩子进行指责。
学校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孩子能够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社会也应加强对孩子的保护,杜绝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侵害。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
现在,许多小学生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研究、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足,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已非常迫切,不容忽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在家庭方面,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惯。
此外,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也是一个问题。
在学校方面,来自研究方面的压力太大是一个主要问题。
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研究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同时,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问题。
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社会方面,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主要问题。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
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
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针对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研究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
同时,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都能得到关注和支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扩大,农村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他们身处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接轨的机会,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而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也会进一步恶化这一情况。
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压力过大: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
2. 社交问题:农村小学生的社交圈相对狭窄,很难接触到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人脉资源,缺乏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导致孤独感和沟通障碍。
3. 家庭环境不良:部分农村小学生家庭贫困,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可能会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或失落。
4. 缺乏心理教育:农村小学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5. 性别歧视:在一些农村地区,男女平等意识淡薄,女生容易受到性别歧视,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封闭。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消除性别歧视,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字数:298】2.2 家庭原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原因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紧张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导致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家庭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使得孩子在心理上缺乏支持和安全感。
中小学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二、 心理 障碍 的疏导对策
1 . 设 立 专 门的 健 康教 育课 。
、
把心里健康教育 纳入 学校 日常管理之 中. 开设 心里健康教 育课程 ,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通 过实际训练活动 , 帮助 中学生掌
家长是学 生的第一任老师 . 家庭 是学生 的启蒙学校 。一个 人从小生 活在 什么家庭 . 对其心理发 展的关系来说是一个 主要 影 响源 , 家庭 的经济地位 、 政 治态度 、 思维倾 向、 文化教养 、 人 际 关系乃至家庭 氛围等都对孩 子起着潜 移默化的长远 影响 有 的
来 说是 比任何 东西都重要的。 从 心理学角度上说 。 教师 的“ 感 化 的生活态度
4 . 转 变教育观念 , 加强 学生人格的培养。 改变过去“ 知识本位 , 分数本位 ” 的育人理念 。 树立 “ 以人 为 本、 全面发展 ” 的教育 观 。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于各 学科 教学之 中。用全面的、 发展的观点去尊重 、 理解 、 支持 、 赏识学生 , 帮助 他们排 除情绪 障碍 , 纠正偏激 , 找 回 自信 , 正确认 识 和评价 自 我,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形成“ 自尊 、 自爱、 自重 、 自强 ” 的健 全
证地分 析其产 生的原因 , 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 。
心 理 障碍 产 生 的成 因 1 . 家庭 因素 。
一
心充满矛盾和冲突 , 心理学上称之为 “ 心理断乳期 ” 。这一时期
自控能力差 , 缺乏 自信 , 容 易出现情感上的波动 , 如 得不到及 时 疏导、 指导 , 就会 产生难 以 自拨 的困惑 、 忧虑等心理 障碍 。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现代社会朝着科技与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影响,而中小学生正是这个问题的主要受害者。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中小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塑造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双职工家庭较多,往往导致父母无意中对孩子形成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2. 学习压力中小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家长的过分期望和教师的单纯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中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
3. 社交压力中小学生处于人际交往的高峰期,对各种情感的感受较为敏锐。
面对人际关系复杂,同学之间存在强烈的群体性问题,人际压力难免增大。
对性别、人种、自我形象等方面的感受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4. 网络世界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因此他们更为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冲击,让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对策1. 家庭关爱家庭中的关注、支持和爱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预防心理问题的途径之一。
家庭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合理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观和自我控制能力,诱导学生能够应对考试焦虑和其他压力因素。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3. 社会培训社会培训机构应该更加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矫正课程,帮助他们规避心理问题,发掘自己内在的优势,启发孩子丰富多彩的人生。
培训机构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治疗和矫正,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和社会因素。
对策包括构建良好家庭氛围、改善学校环境以及加强社会关怀等。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考虑原因和矫正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引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是指中小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各种困扰与障碍,它们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矫正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2.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健康与稳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庭因素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
其次,家庭冲突和矛盾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家庭内的争吵和冷漠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2学校环境学校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然而,一些学校环境问题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首先,学业竞争过度的压力会使学生感到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其次,学校暴力和校园欺凌等现象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会给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2.3社会因素社会是中小学生成长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首先,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困扰。
网瘾、手机成瘾等问题会使学生过度沉迷,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封建习俗的影响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的一种现象。
学习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学习焦虑、自卑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低下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扰。
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存在,教育界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积极树立学习正能量。
教师是小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对小学生产生示范效应。
教师要积极树立乐观向上、努力拼搏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自信心。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注意力短暂,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更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情感需求比较强烈,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集体评价和个别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家长也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策略。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应树立学习正能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从而给学生正常学习、成长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一、心理问题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1. 情绪问题:如果学生遇到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学习焦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等问题时,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3.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上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疲劳、厌学等问题,影响学习成绩。
二、教育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庭教育。
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需要通过好的学习习惯来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比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等。
3.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学习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4. 增加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习并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通过增加课外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延展出学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5.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因素,但只要学校和家庭一起合作,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合适的教育支持,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开始关注和重视。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原因、以及针对这些障碍的教育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1. 学习焦虑: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因为考试、作业等学习压力而产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出现学习抵触情绪。
2. 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和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出现消极抵触情绪。
这种缺乏动力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3. 学习压力过大: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他们感到无法承受,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1. 家庭教育影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如果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例如家长对学习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都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出现。
2. 学习环境问题: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是否和谐、氛围是否积极向上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3. 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同样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从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
4. 个人因素:小学生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自尊心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学习心理障碍的出现。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校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让学生明白压力是正常的,要学会如何应对和释放压力。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压力等方面面临各种挑战,心理障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提出改善的研究方法。
一、分析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学习压力作为中小学生,压力来自于学习、考试以及家长、老师的期望。
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人际关系的问题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3.网络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会影响学习效果,破坏日常生活秩序,甚至导致网络成瘾。
4.挫折与逆境难以面对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常常会遇到挫折与逆境。
面对困难他们常常缺乏坚韧的精神,不能积极应对。
二、改善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方法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故乡,承担了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责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积极心态、发展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中小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与鼓励。
3.心理咨询与干预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与干预。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调整心态。
4.个体差异与关怀中小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体差异,在解决心理问题时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关怀对学生的发展有正面的作用。
三、改善效果与存在问题1.改善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2.存在问题相对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较低,心理咨询资源稀缺,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学生无法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
解析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与解决方案
解析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与解决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面临着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一、焦虑症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常常导致焦虑症的出现。
他们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被老师和同学嘲笑,担心父母的期望过高等等。
这些担忧会使他们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时复习、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2.鼓励积极思考: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
3.提供情绪支持: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情绪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
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二、自卑感小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自卑感。
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成绩好、能力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解决方案:1.培养兴趣爱好: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成就感。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2.正面评价和认可: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正面的评价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自卑感的出现。
3.鼓励交流和分享: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让他们有机会和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减少自卑感的产生。
三、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集中,容易分心。
他们在上课时可能会走神、玩手机等,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和老师应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的存在。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即使在这个信息平衡的时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广大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而且长期存在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改善方法,本文将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比较常见。
这一病症表现为过分担心、紧张或害怕某种事情,或对将来发生的事情恐惧难以自制。
焦虑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他们退出学校。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也比较多见。
抑郁症表现为长期忧虑、情绪低落,对身体和世界的看法变得消极和负面,不想和其他人交流。
3.睡眠问题睡眠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中学生和小学生中尤为常见。
睡眠问题包括失眠、不良睡眠习惯、噩梦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质量。
4.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在某些学科上出现常规障碍,表现为阅读、拼写和数学困难等方面。
学习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最终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认知和心理能力的产生暴力反应。
二、改善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改善儿童心理障碍的一种常见方法。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如何适应困难和挑战,提高个体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2.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该担任维护孩子精神健康的主要责任。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温馨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另外,家庭成员还应该鼓励孩子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危机和紧急情况。
3.确保足够的睡眠睡眠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少年儿童需要保持足够的睡眠,以确保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家长要负责控制孩子的睡眠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使他们在学校和学习中都有充足的精力和较高的精神状态。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这些压力也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心理障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会讨论中小学生所出现的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方法。
1. 焦虑症焦虑症可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社交恐惧、考试等因素而触发的。
在学校中,焦虑症状可能会表现为担心成绩不好、害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害怕表现不佳等。
对于一些表现明显的学生,焦虑症还可能会导致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问题。
改善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到这些学生的不安情绪,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
像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多做一些放松的运动、或者鼓励他们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找帮助等。
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鼓励他们饮食和休息规律等方式来缓解焦虑症。
2. 抑郁症抑郁症在中小学生中也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青春期中,因为许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很难控制情绪。
抑郁症在中小学生中的表现包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负面情绪。
对于那些受抑郁症影响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交流,感到孤立无援。
改善方法:对于抑郁症,家长和教师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情绪而及时帮助他们。
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事情,例如做一些志愿者工作、尝试新的爱好、多与家人进行沟通等。
对于情绪问题较重的学生,还可以考虑通过心理咨询等专业机构来寻求帮助。
3. 社交障碍很多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些社交障碍而很难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这种问题常见于担心自己的长相、性格不够外向等情况下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和拒绝。
改善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社交挑战的技巧。
例如,让他们参加一些交际类活动,鼓励他们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此外,以身作则的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关心别人、体谅他人、善待他人等等,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社交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生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一些学校重知识传授,轻人文关怀、情感关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s:.hnboxu.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中小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
另外,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等,使中小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
而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
3.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
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
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我国目前对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各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影响了他们优秀品质的形成,以及阻碍了他们与人的交往。
那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应试教育课程的影响虽然教育改革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优化了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只是提高了学生的学识水平,而没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们的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的双赢。
学校基本上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好不好,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我们的课程,把它真正的重视起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仅仅是传授了知识而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因为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观念陈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家庭不稳定的消极影响是这个问题的主要表现。
家庭教育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仍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引导、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强加于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家庭没有教育民主。
于是有的家长就出现不尊重子女的个性和人格,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志行事的各种行为,或者责怪、或者训斥、甚至体罚。
这很容易构成孩子健康人格主体意识形成的障碍,而一部分孩子健康的批判意识会受到反面的暗示,而形成逆反、敌对的心理。
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切,急于求成。
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常常要求子女学习这方面的特长,学习哪方面的特长,参加这样的“特长班”、哪样的“补习班”,拔苗助长,搞得孩子晕头晕脑,身心疲惫,应接不暇,限制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矫正对策
作者:邱俊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02期
摘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据一些专家调查发现,一些问题的出现很多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原因有关。
因而,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寻求有效地矫正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下面是笔者的两点浅显认识,仅供参考。
一、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中小学生发展的基础和主要活动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问题上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和时间地点当面训斥、指责、打骂、挖苦,要求绝对服从父母的想法和做法。
这种教育子女的方法,会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承受不了,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
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视子女为“小皇帝“,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做事情,这种教育方法很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此外,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也会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和失落感、自卑感。
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易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心理,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中小学生产生强烈地心理失衡。
2.中小学生自身弱点的心理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
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中小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
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
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
3.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正常心态的形成。
另外,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4.社会的消极影响
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
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中小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
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腐蚀中小学生的心灵,有些学生效仿某些成年人,讲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
有些初中学生开始谈恋爱,甚至有的小学生就出现早恋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矫正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多渠道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学生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致使我国从小学教育就只强调考分,而不顾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完美成长。
为了考高分,家长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让孩子有一时休闲的时光,无休止的补各种文化课,使孩子四体不勤,性格冷漠自私,追求考试名次,一旦考试失利,便哭闹不休,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因此,现代教育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成才。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正确引导
坚持正确引导是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需求的。
首先,针对中小学生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提高中小
学生共性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偏差进行正确指导。
如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成功感,培养问题生的自信心及给予改正行为偏差的机会,培养优等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自立意识,培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自信、自强的勇气和信心,以塑造不同类型学生的健康人格品质。
这里所讲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指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的心理辅导相结合,使每个中小学生的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心理引导
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困惑会越来越多。
因此,他们希望得到引导,特别是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引导,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图书、报刊等渠道加强引导。
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
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健康的交往,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完善中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
对他们遇到的心理疑惑,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来关系他们,通过心理辅导,教会他们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第一个驿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或父母各奔东西的家庭,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烦恼、恐惧,致使他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和心理。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子女着想,给子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让他们在和谐的家庭气氛影响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