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精选范文范文高考备考建议精选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备考的三点建议

高考语文备考的三点建议

个月完成哪些具体事情 , 包括集体备


25教 地 210 研天 0 01
◇ I _ ■I 骥
i 1
级 l人 燎 数蛹 褥 三
工。组内每位老师负责一个专题 ; ②
编写教案。每一位老师围绕承担的专 题认真备课,完成教案 。教案由三部
划。三是周计划。任务落实到每一天
识 与某些 小专题 的内容 下放到高一 、
从基础抓起 。就高中教学而言 ,必须 从高一、高二的教学抓起 。高一 、高
二教学要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必 须强化高一 、高二 的基础教学。 1 . 抓好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是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遵循的带有规范 性 的教学活动。抓常规教学很重要 的
义,弄清字词 的来历 ,了解历 史掌故
高一年级重点解决 知识系统 的学 习 , 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在 日 常教学中明 确地 凸现 出来。高二年级要重点培养 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 表达能力 ,分析
为了打好基础 ,高一 、高二在完
成常规教学的同时 ,对高考的有关 考 点知识可作适当的补充 ,以便与高 三 备考搞好衔接过渡 :高一年级可补充
试能力。
重大影响 。就语文学习而言 ,多读课 外 书 可以开阔阅渎视野 ,丰富语文 籍 积 累 ,学习 文章 写法 ,增加 文化底 蕴,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则立 ,不预则废 。 ”高考备考要取 得 好 的效果 ,首先是计划性要强 ,要有

工作 。④勤于练笔 的习惯 。教师要引
学要把培养学生 良好 的 惯作为一项
指导学生认真读题 ,细心审题 ,规范 答题 ,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 。

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从 宏观上把
握整个学期的任务 。二是月计划 。每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世界观和方法论审题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

统筹设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

一是直接引用原著原文;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立足学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精选思辨材料,提升思维品质。

全国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启人深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现象,并凝练成鲜明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

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2023年高考四道作文试题合理布局,深学细悟笃行。

试题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设计思路: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

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

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

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

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

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2022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评析及2022备考建议]

[2022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评析及2022备考建议]

[2022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评析及2022备考建议]截至2017年,河南省高考已连续7年采用全国新课标卷(其中2013-2017年采用的是全国新课标I卷)。

因此,了解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的命题特点及我省考生的答题情况,将有助于2018年的语文高考备考。

1、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导向。

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中提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认真落实《实施意见》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利用语文学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如作文题中,让考生从材料所给的中国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其所认识的中国,意在引导考生站在正确的立场,以正确的视角和方法来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又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阐述气候正义,引发考生对气候治理及其涉及的各类公平问题的思考,激发考生的法治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

2、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选文中体现了热爱知识、清廉正直、笃于亲情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以德行为先的传统。

另外,文言文阅读题继续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舍弟献丑垂询内人等谦敬词在交际语境中的得体使用。

以上考査内容既与《纲要》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也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程标准》)]的要求。

3、落实高考改革要求,注重考查关键能力。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将实用类、文学类和论述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考内容,加强对信息筛选、逻辑推断、审美鉴赏等能力的重点考查,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在必备知识基础上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覆盖,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引导作用。

新高考语文二卷

新高考语文二卷

新高考语文二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高考语文二卷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试卷包含阅读理解、写作、文学赏析等多个模块,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将对新高考语文二卷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在阅读理解部分,新高考语文二卷通常设置多篇文章,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作相关问题的回答。

这部分试题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答题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对于理解不透彻的部分,可以适当标记或者做简单摘要,以便后续查找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理清问题要求,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论证。

在作文部分,新高考语文二卷通常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或者叙事文。

作文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论证能力。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先构思好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做好提纲或者思维导图,有计划地展开论述。

在文章内容上,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言辞,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注重选词精准、语法规范,避免僵化的句式和词藻,注重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文学赏析部分,新高考语文二卷通常设置文学作品的选段或者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部分试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考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意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理清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推理,举出具体的例子和证据加以论证,丰富文章内涵和深化主题意义。

新高考语文二卷考查考生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学赏析等多个方面。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平时积累,多读多写,培养语感和文字感,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计划地进行综合复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知识扎实、技能熟练,做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审题指导】(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从墨子到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都强调相同的意旨: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照,命运与共,没有谁可以“自成一体”“与世隔绝”;而疫情期间彼此互赠寄语、互诉祝福,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正确抉择。

综合以上两层材料内涵可得出写作的情境限制:考生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背景下,围绕“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展开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体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青年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写作的情境限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中国青年代表,写作对象是世界各国青年。

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担当、抱负,以及如何与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且要将这一思想通过自己的演讲传达给世界青年,展现中国青年形象。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摘要】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每年的高考都会备受人们的关注。

高考试卷更是很多人关注的对象,就高考语文试卷来说,每年的高考结束后人们都会针对高考语文试卷,做出一些评论。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出现了改革,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新课标卷的实施。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进行具体的分析,为日后的的高考备考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每年的高考一结束,高考语文试题,就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

今年的语文出了什么样的题?作文是什么?是否关注了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等等。

语文试卷不仅是教育者研究的内容,如今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呼声高涨,随之而来的是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随之而来的变化也体现在了语文考试方面。

2007年山东省采用了“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语文的考试试卷,自始2008年的广东、海南、宁夏;2009年的辽宁省;2010年的吉林省也都开始陆续采用“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试卷。

本文针对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展开分析,探究其与以往的大纲卷(全国卷,下文统称“大纲卷”)的不同点,在试卷结构、题型分析、分值对比、考查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对比。

研究其试题特点,为课程改革后语文的命题方向和2013年高考复习及备考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新课标卷试题特点分析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试卷结构、分值比例、题型特点上。

首先是试卷结构有所变化,大纲卷(一)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为七道大题,21小题,而新课标卷试卷仍然采用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数量则改为六道大题,18小题,总计150分。

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第一卷中,分甲乙,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在选考题中设计2篇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篇为小说,一篇为人物传记,考生可从中选择一篇作答。

更加体现出了,试题的广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突出了试题的人性化。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篇1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23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考试质量分析(10篇)范文精选范文

考试质量分析(10篇)范文精选范文

考试质量分析(10篇)范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考试质量分析(第一篇:一、试卷分析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 重点、难点突出, 基础知识考察全面, 难易程度适当, 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本事,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 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本事的培养, 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套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部分。

从试卷来看, 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本事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 注重积累, 题型合理、丰富, 适合学生发展特点, 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本事的训练和培养。

(一)回归课本, 强化基础。

这份试卷, 学科特点鲜明, 在明确中考方向的前提下, 试题既注重基础, 又有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本事。

课本是学生学习之本, 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本事、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的命题思想。

第一题默写考查了课内散文、文言文以及课内外古诗词, 分值为5分。

这将继续引领广大学生背诵现代诗文名篇名句, 进行语言积累, 为阅读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试卷第2、3题分别为字音辨读和错别字辨析题, 均为选择题, 以增加覆盖面, 共涉及16个词语中16个字的读音, 四句话中的所有汉字。

字音辨读中, 词语均出自课本, 共涉及一、二两单元的课文。

错别字辨析中的词语, 出自课外。

这两道题意在引领对课本教学的回归, 加强对识字写字这一基础的考查, 以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第4题修改病句考查了语序不当, 分值为2分, 这将进一步引领加强语法运用教学, 培养学生语言的实践本事。

第5题是综合性学习, 考查广告宣传语中随意改动成语的现象, 试题资料紧密联系社会, 增强了时代感, 也培养了语感。

第6题是名著阅读, 学写赠言, 比较有创意。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精选11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精选11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精选11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篇1本次月考试卷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中考样卷为标准,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三个部分:一、积累运用(26分);二、阅读(44分)1、古诗文言文阅读(14分),2、现代文阅读(30分);三、作文(50分)。

下面我对试卷的答题情况作简单分析,以便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从我自己班情况看,语文成绩偏低,根据试卷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失分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文字书写不重视,真正达到课标的写字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写字的能力提出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要写得正确、工整、规范、美观。

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是新课程语文试卷的新的试题形式。

文字书写差不仅表现第1题的失分上,而且也影响做答其它题时的卷面清晰,更重要的是对作文成绩影响很大。

2、语言积累欠缺。

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诗词的默写和文学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积累不够。

如:试卷第1题和14题考查的是默写和解释成语,有很多同学默写得分很低,甚至有就写对一个两个的,解释又有写不准确的。

诗词默写得满分的也只有5%。

有很多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也是默写失分的原因。

3、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II卷比较分析-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II卷比较分析-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Ⅰ卷II卷)比较分析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计八套。

由于所处区域位置不同,优惠照顾对象不同,各省高考制度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基础不同,因此各省市高考试卷使用类别也存在差异。

高考试题难度也不一样。

全国一卷难度较大,一卷难度系数一般在6.25;全国二卷难度较小,二卷难度系数一般在5.25。

全国一卷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不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二卷主要面向西部等少数民族教育不发达地区。

1、自主命题卷地区,第1档地区(优惠模式):北京、天津、上海使用自主命题卷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浙江、上海。

其中上海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总共2天半。

北京、天津、浙江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10日,总共4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语文、数学和外语由原来的自主命题改为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

其他各科均由浙江省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各科考试性质均属全国统考。

2、全国甲卷地区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

其中西藏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藏族语文科目考试。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甲卷难度大,而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均是西部地区。

3、全国乙卷地区,第2档地区(优惠模式):宁夏、青海、吉林使用全国乙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其中河南省是高考最艰难的省份。

但是,河南等省未必得到优惠。

简直是地狱模式。

其中江西、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9日,6月9日上午需参加技术考试或少数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其中河南、山西、安徽、甘肃、吉林、宁夏、陕西高考时间为2023年6月7日-8日,总共2天。

但是,高考前,安徽中途易辙,改用语文新高考全国II卷。

4、新高考I卷地区使用新高考I卷的省份有:广东、福建、湖南、河北、江苏、湖北、山东。

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高考备考建议精选

高考语文二卷试题分析及高考备考建议精选

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彰显时代文化品格——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组王红亮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

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

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文化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通过对试题的分析,理解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研究。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关键词通常可以反映试题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对于考生而言,正确理解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具体试题的例子,对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探讨“关键词”这个词汇。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关键词通常指代的是与试题主题、问题或要求相关的核心词汇。

这些词汇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试题的主题和要求;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能够涵盖较广的范围,给考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

例如,在某篇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中,文章主题为“环境保护”,其中一道问题问到“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里的关键词就是“环境保护”和“作者的观点”。

考生需要首先找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段落,然后从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在对关键词的理解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了解关键词的内涵。

在上述例子中,“环境保护”是一个关键词,考生需要明确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以便于准确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其次,要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外延。

在上述例子中,“作者的观点”是一个关键词,它的外延包括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等。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提炼。

最后,要在试题中明确关键词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例子中,试题所考查的是文章中的“环境保护”和“作者的观点”,考生需要从文章中寻找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判断。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关键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考生准确理解试题的主题、要求和内容。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与研究,考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解答试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在未来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学会准确、全面地把握试题中的信息,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考查内容及形式高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填空题和选择题。

2021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解析

2021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解析一、命题趋势分析1.1 题材多元化2021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试卷题材多元化,涉及古代诗文、现代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考察。

1.2 考查重点突出试卷中对古诗文的考查侧重于理解诗文内涵、诗句鉴赏以及对作者风格和题材的把握。

现代散文、小说部分则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力。

1.3 阅读分析要求明确试卷中的阅读分析部分,除了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文本,还强调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包括对作者用词的理解、情感态度的推断以及深入思考作者立意和作品价值。

二、具体试题分析2.1 古诗文答题今年试卷中的古诗文部分包括《赤壁六月二十日闻杜鸿波》、《次北固山下》和《山村咏怀》。

涵盖了唐代至宋元时期的经典诗作,要求考生能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并结合文学常识进行分析。

2.2 现代散文阅读针对现代散文阅读,试卷选择了《守法与破法》、《我们看到的臆想》等作品,要求考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2.3 小说文本阅读在小说文本部分,试卷选取了《希腊游记》、《活着》等作品,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并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三、答题技巧指导3.1 熟练掌握文学常识古诗文部分需要考生充分掌握我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常识,对于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诗文创作特点都要有所了解,这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诗文的内在意义。

3.2 注重积累词汇和阅读现代散文和小说部分对于词汇量和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词汇、增强阅读能力,尤其是对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类资讯的阅读,能够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3 发散性思维在阅读分析部分,考生要注意发散性思维的锻炼,通过对文章情节、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的分析,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展现对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

四、备考建议4.1 提前规划备考时间备考期间,考生要合理规划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量的提升,避免过分依赖课外辅导书,注重对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

2024年高考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解析

2024年高考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错误。材料一引用毛泽东了解农民的情
况针对的是“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 见”;材料二提到要了解农民针对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 场和目的”“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
这三个词的使用,让论证说理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论证语言也要具有生动形 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特点。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案】①实现调查研究“客观”的目的,必须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 泛听取群众意见;
②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 、修正错误的勇气。
材料二中的调查研究中的“客观”:结合“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 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 能不能控制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 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 验”分析可知,调查研究要实现“客观”的目的,就要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 要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
【答案】“敲诈”“斗智”“拷问”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 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 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 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
验;结合“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 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科学的社 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 ”“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分析可知,调查研究时,观察社会现象时,要能确知 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站 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才能获得相对客观的信息和结论。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导写及备考启示》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导写及备考启示》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导写及备考启示审题+标题+分论点+素材+范文+备考启示一、真题呈现(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本试题可以围绕“安静˙空间˙成长”,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构思。

为什么,我们细细道来。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

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为避免写作受到阅读因素的制约,选择了关联相对浅显的语用材料。

我们看看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文段:(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

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

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

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

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③,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

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卷解读及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24届九省联考语文试卷解读及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选文 2024 九省联考:有关画家笔下夏季荷花等花的一段文字,352字 2023 新高考 Ⅱ:有关皮影戏描写的一段文字,374字 2023 四省联考: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一段文字,286字
题型 2024 九省联考:两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 题19,选择与材料中“给”意义和用法相同项;题 20,选择两句古诗 出现的正确位置。共9分。 2023 新高考 Ⅱ:两道主观题:题18,填写成语;题19,对比不同句 子的不同表达效果。共7分。
一项;题 16,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共9分。
2023 新高考Ⅱ: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正确一
项; 题 16,分析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诗中的体
现。共9分。
2023 四省联考: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15,选不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题型 2024九省联考:题17,(1)默写《春江花月夜》中两句;(2)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中两句;(3)默写有关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 两句诗 2023 新高考Ⅱ:题17,(1) 默写《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2)陆游《临 安春雨初霁》中两句;(3)默写联想到的前人的两个写月景的名句 2023四省联考:题17,(1)默写《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两句;(2)陆 游《书愤》中两句;(3)默写季节代序、时光流逝的两句诗
试卷构成梳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选文 2024 九省联考:选自《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和《燕山一一长城
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科普文,1717字 选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和费孝通《亦谈
社会调查》,实用文,2001 字 2023四省联考:选自《这里是中国》,科普文,2118字

2025年高考备考(2024年天津卷作文评析、标题、素材、场外文)-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作文汇编

2025年高考备考(2024年天津卷作文评析、标题、素材、场外文)-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作文汇编

2025年高考备考:全国各地模拟作文汇编第2辑【特辑:2024年天津卷作文审题立意、标题、场外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

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1】【写作提示】首先,材料提到“在缤纷的世界中”,这描绘了一个多元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难以避免地会被外界所观察、评价,并因此被赋予各种定义。

这些定义可能基于我们的行为、成就、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它们构成了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接下来,材料强调了“认真对待‘被定义’”。

这里的“被定义”指的是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和认知。

认真对待“被定义”意味着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从中找出有益的部分,作为自我提升的助力。

同时,也要学会辨别是非,去除那些不真实、不公正的评价,保持自我认知的清晰和准确。

然后,材料提到了“去芜存真”。

这是指在对待“被定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筛选和甄别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外界评价都是有益的,有些评价可能带有偏见、误解或误导。

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去伪存真,保留那些对我们真正有益的评价。

再接下来,材料提出了“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

这里的“自定义”指的是我们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形象、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力,通过“自定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材料强调了“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这意味着在“自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成长,还要注重外在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学科能力素养彰显时代文化品格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分析及2019高考备考建议
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组王红亮
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

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
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

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化性
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

二、开放性
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第22题作文又避开了近几年的任务驱动作文,由材料6选3自主立意,转向了单一资料的深度解读,回归了新材料作文写作。

本题错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近几年热议的传统文化,选择《人民日报》的评论性文章片段,援引了“幸存者偏差”这一逻辑谬误,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联系。

在全国语文教育突出传统文化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大背景下,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材料以逻辑谬误入题,展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
文学科素养要求。

审题立意具有很大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发挥个人特色。

图文转化依旧“转移”到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核,更加突出语境中考核的特征,重在解读“图表”数据的变化规律,考查更加灵活。

三、时代性
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如前文所述,论述类文本阅读契合的是2017年以来非常火的“大数据”,并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个人隐私之间关系的冷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幽默的“刀笔吏”——民国作家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第5题考查文中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心态,从试题设置看是隐喻当下社会中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肤浅理解和凑热闹的浮躁心态,困守自己的世界,缺少真正的学习和掌握。

贴近现实,回归人本,体现出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四则材料,讲的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语言文字部分的语段,材料是关乎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映射的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社会热点,第21题仿句题是中国梦强国梦的相关信息,强调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度自信。

其关注的大多是社会热点,让学生要关注社会热点,领悟时代精神,回归语文的化育本质。

四、导向性
高考语文“花开墙外,根在墙内”,纵观整套试题,非常强调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考核,而阅读鉴赏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全都来自于课内的积累,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对回归语文课本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因为试题考查的材料题目,看似是课外的,然则知识点都是课内的。

如,
文言文阅读第11题A项“豪右”和D项“京师”分别在必修四《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两句出现,课下注释有相关解释。

又如,古代诗歌阅读第15题分析诗中“酒”的作用,根据所学,理解陆游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以及酒是宣泄情感的载体,不难得出“踌躇满志”的答案。

研究2018高考语文命题的特点和变化,对我们有效备考2019高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2019高考语文备考工作: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备考的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2017年和2018年连着两年文言文考查在《张衡传》中出现,一定要重视课本教材的功用。

回归课本是高考语文备考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在一轮复习前期,一定要回扣课本,将必修课本中的经典文言文和诗歌根据高考要求,从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翻译、文化常识、理解诗歌主旨等方面逐一梳理,夯实基础,让学生形成解读古诗文的方法体系,只有基础牢靠,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2.阅读鉴赏,提升能力
从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可以看出,现在的语文学习不是靠简单的识记就能应付的,更多考查的是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特别像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的民国老舍小说,阅读起来相当有一定的时代差异感,需要一定文学素养和生活感悟。

在备考时可以让学生多读经典,特别是随教材配发的语文读本和名着导读指导书目,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
整合、归纳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提升语文基本素养。

另外,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和经典诗歌,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封神演义》《西游记》和古代现代诗歌,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品悟能力,涵养气质。

3.注重练习,学以致用
高考能力是通过一套题凸显的,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注重练习的效果。

从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的题型变化可以考到,所有题型都是备考项,特别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创新点和变化点比较多,复习时,结合课时作业、定时训练、周末辅导、月考等练习窗口,一定要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不能有投机心理。

再者,在练习时,一定要用心选题,教师要多费事,不让学生做废题,以经典模拟题和高考真题配套使用,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慢慢掌握知识点和答题的技巧,提升高考能力。

4.关注现实,开拓眼界
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教育,关注时事,所以,在2019高考备考时,力求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一心只读书或读死书,要睁眼看世界,倾听社会的声音,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

如试题中的“大数据”“科技创新”“时代精神”,在备考时一定让学生多看新闻,浏览报刊,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甚至央视公益广告,并理性思考现实生活,积极创新,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总之,备考一定要以考试大纲为纲,以高考真题为领,吃透学情,制定精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关注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让语文活起来,
提升能力,强化素养,取得语文复习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