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高一语文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新人教版

)景物描写。
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悲凉苍茫的气氛。
“别
【探究思路】研讨遣词造语的方法。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
文章要现场画面。
动词的使用,能增强诗句的硬度与力度,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人物的心理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
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家和爱的温暖,
,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
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
“轻声”
去打断琵琶的弹奏
【明确】
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
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
人觉得李凭之演技高超绝伦。
《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复习知识点及答案解析1、理解下面词语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2、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命 言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讲信用,3、词类活用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4、古今异义辨析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5、特殊句式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 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琵琶行(并序)》学案4(人教版必修3)

第6课 琵琶行并序一、实词 1.一词多义①言⎩⎪⎨⎪⎧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⑤拨⎩⎪⎨⎪⎧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点拨 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学案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篇一:《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

《琵琶行》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 ___,___ 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3、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9、《琵琶行》的主旨句:,。
二、基础训练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3.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③⑤④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6.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课前预习案】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
有《白氏长庆集》。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
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并非谏官,但他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嫉恨,并被诬称不顾忌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事实写“新井”和“赏花”的诗,最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江州在当时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也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怀有国计民生之心的白居易来说,是一种屈辱和嘲讽。
因此他满怀郁愤,干预政治的热情大大减退。
次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琵琶行》这一传世名篇。
预习拓展“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歌行体”为南朝宋时的鲍照所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习目标1. 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 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1.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 .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 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最新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学案编制:王云燕做题:张芳审核:刘荣华【学习目标】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分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
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三、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课堂研讨一、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二)、古今异义词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2、明年秋古义:今义: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2、其间旦暮闻何物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4、命曰《琵琶行》5、商人重利轻别离(四)、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3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绿腰•为君翻作琵琶行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低眉信手续续弹•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4、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琵琶行(并序)》学案答案(一)、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琵琶行学案及答案

最新琵琶行学案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琵琶行(并序)》学案编制:王云燕做题:张芳审核:刘荣华【学习目标】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分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
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三、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课堂研讨一、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二)、古今异义词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2、明年秋古义:今义: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2、其间旦暮闻何物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4、命曰《琵琶行》5、商人重利轻别离(四)、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3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绿腰•为君翻作琵琶行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低眉信手续续弹•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二、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4、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琵琶行(并序)》学案答案(一)、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琵琶行(并序)》学案含答案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6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稽康悲奏《广陵散》。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
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
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自学指导一齐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三,自学指导二自读诗歌3,4节,思考“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琵琶行复习学案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除:授予官职.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黜:免去官职.去:解除官职.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学习过程】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4.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学案(含答案).doc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回顾旧知】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2.题解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
3.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同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诗人遭遇贬谪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琵琶女得以抒发怀抱,一首《琵琶行》流传至今。
就像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像柴可夫斯基遇到了梅克夫人,于是有了灵魂之作《第四交响曲》,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音乐而相逢相识,因为音乐而成为千古之音,就像浔阳楼楹联所说: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

6.《琵琶行》优质学案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1、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琵琶行》导的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教案【学习目标】感情目标:从失落者的相互怜悯安慰之情中遇到惨剧美的陶冶,进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材)的黑暗,激发学生珍爱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认识作者、累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朗读。
2.整体掌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赏识作者运用生动、新奇的比喻描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觉诗中音乐描绘的境界;能力目标:进一步稳固并领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经过剖析怎样塑造艺术形象掌握主题(领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受于自己被贬谪的状况联系起来的意图,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觉惨剧美,鉴赏音乐描绘,领会“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须曾认识”的内涵是要点;经过描绘音乐艺术交流人物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加强预习,正音顺句,比较说明,查阅字典,初解文本;朗读入境,感知诗意;专注涵泳,体会感情。
【课前预习】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娴熟朗读课文,分组议论,翻译课文,累积字词,找有名句。
【知识导学】唐代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1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有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暮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穷,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频频上书针砭弊端。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应劳动人民的难过生活,揭穿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以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重申解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望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复习学案与答案
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
___,___ 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3、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
,。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9、《琵琶行》的主旨
句:,。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页 1 第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3.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①②③⑤④
页 2 第
5.《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6.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
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
C.贬官词句乐曲,歌唱的遍数
三、诗歌鉴赏
1、赏析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页 3 第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绿绮:傅玄《琴赋序》:蔡邕有绿绮琴,天下名器也。
霜钟:《山海经》:丰山有钟九耳,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①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②从全诗看,第四联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
一、背诵全诗,按要求补出下面空缺的名句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4、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页 4 第
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基础训练
1.D 2.D 3.B 4.A 5.A 6.B
三、诗歌鉴赏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侧面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①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
“万壑松”写出琴声的艺术效果。
②从全诗看,第四联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写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中的状态,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页 5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