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 学案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呈现文字材料:某外国专家评委对它的评价: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

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讲授】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教师提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关键在于中国文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变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本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名称课时授课人职称所属教材目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课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

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

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生思考回拓展了解古代科技数学相关知识。

结合以上材料总结及提炼: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有哪些?拓展了解古学生阅读思考。

代科技农学方面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探究。

总结归纳古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科技前期处于领先地位及后期落后的原因?(注意答题的角度)学生阅读思考。

人民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总结》学案

一、结构简图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④科技重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⑤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①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的束缚;②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③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性。

因此,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等。

之所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具体来看:①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试验的传统训练。

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把大量知识分子卷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总而言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学习古代科技史,必须正确认识: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等。

明清以后,西方开始领先的原因:①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经济上,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劳动力。

③思想上,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科技发展了思想武器。

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人民版必修三)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授课时间总课时主备人复习要求1.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补充笔记一、考点展示: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二、默写三、重点难点突破:1.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促进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积极发展。

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

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自孔子时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概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其中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却越来越滞后,很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可能是直接导致其没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福建省学习要求】:1. 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专题学习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诗经》和楚辞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科技文化奠定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地位,汉赋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时代自信心。

思想领域也逐渐统一,儒学独尊局面逐渐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加强。

反映这一战乱时代的文化——佛教盛行。

另外,数学和农学也取得了一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4.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特别是诗歌创作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5.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此期间完成并外传。

另外,反映商品经济繁荣的词和元曲、元杂剧兴盛,理学出现。

6.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走在世界前列,并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迟缓。

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

例题(2017·课标全国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题规范一明考点:汉字的演变二抓关键:图中汉字字体发生了从繁到简的变化三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的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正确B项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排除C项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排除D项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排除解题技巧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背景切入法。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高三年级历史总复习学案: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开始外传,12世纪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发明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印刷术: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同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

2、汉字与中国书画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

演变: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演变趋势:A由繁到简。

B、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秦代的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唐代的怀素、张旭是草书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fu,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

“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授新:一、造纸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

(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争议中>——东汉纤维纸<蔡侯纸>)问: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1)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从考古和正史记载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1、知道纸产生的经过: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进行了改进。

2、传播: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了懂得造纸技术的中国工匠。

没过多久,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3、影响材料:在我国的造纸术没有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羊皮纸”作为代用品。

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多只羊的皮,价值昂贵。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基础巩固]1.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根据所学,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2.“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解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B3.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A项错误;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的是印刷术,B项错误;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4.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针解析:根据题干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中国雪”指的是火药。

据此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诗经》和楚辞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科技文化奠定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地位,汉赋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时代自信心。

思想领域也逐渐统一,儒学独尊局面逐渐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加强。

反映这一战乱时代的文化——佛教盛行。

另外,数学和农学也取得了一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4.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特别是诗歌创作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此期间完成并外传。

另外,反映商品经济繁荣的词和元曲、元杂剧兴盛,理学出现。

6.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走在世界前列,并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迟缓。

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

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重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设计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学习目标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学习内容及知识解析一、四大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我国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租糙。

105年,东汉蔡伦独创新意,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这种纸原料易得,且纸张质地细腻。

汉和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这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751年,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

造纸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

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中国的指南针在12 世纪末至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单元学习总结一、中国现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缘由1.区别(1)中国现代科技重阅历,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现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运用迷信,是对阅历的总结,缺乏实际探求,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画阶段,即理性看法阶段,缺乏理性看法。

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构成以实验理想为依据的系统的迷信实际。

(2)中国现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剖析。

中国现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停止全体实际综合。

西方近代科技擅长剖析,把剖析的实际上升到迷信方法论的高度加以说明,从而给近代迷信实际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白方向。

(3)中国现代科技主要效劳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效劳于工业。

2.缘由二、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向1.表现(1)绘画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画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话本愈加幽默;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适用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书法方面:宋代书法追求特性,疏忽法度,倡议〝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愈增强调特性化创作。

(3)文学方面: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使其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理想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在明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讴歌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4)戏曲方面: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开展,出现了专门的文娱场所——瓦舍;两宋之际发生了南戏;元代出现了元杂剧;清代发生了满足广阔市民文明文娱需求的京剧。

2.缘由:手工业、商业不时开展;城市经济兴盛;市民阶级兴起;印刷术不时提高;社会识字率提高,文明逐渐普及;传统轻商看法逐渐淡化等。

三、多元史观看中国现代文明1.用文明史观看中国现代文明的世界影响人类的文明是多样性的,多样性的文明又是不时演进和融合的,不同文明的融合推进了世界的谐和开展。

中国现代的文学艺术奇光异彩、绚丽多姿,不同时期文艺具有不同的特征。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概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其中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却越来越滞后,很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可能是直接导致其没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要求】:1. 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以四大发明为例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备课资料 人民版必修3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备课资料 人民版必修3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材百家1.我国古代汉字与书法艺术的演变状况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关于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京剧,各版本教材均以发展历程为主线进行介绍,但三大主流版本教材略显不同:人民版教材主要介绍了不同书法的特点、山水画和文人画的特征、京剧的渊源和特点等;人教版教材增述了书法的发展阶段、人物画和花鸟画的特点、京剧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等;岳麓版教材则增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书法形成原因、民间风俗画、傩戏、元杂剧、昆曲等。

此外,三大主流版本教材在课时内容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人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均对书法、绘画和戏曲利用1课时进行介绍,岳麓版教材则以3课时进行说明;同时,与人教版教材和岳麓版教材相比,人民版教材单列“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两个子目,详述了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基本发展历程。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1.表现术与文化复习教案(1)绘画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图》特意描述街市生活;明清期间,木刻单元学习总结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话本更为风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道的适用的年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别及原由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1.差别(2)书法方面:宋朝书法追求个性,忽视法度,倡议“存心没法”;明朝(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书法更为重申个性化创作。

看主假如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少理论探究,还处于对自然界(3)文学方面:宋朝士医生为歌女写词,使其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朝话各样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少理性认识。

而西方近代科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很多小市民角色;在明朝“三言”“二技把系统察看和实验同严实的逻辑系统相联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颂扬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4)戏曲方面:宋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特意的娱乐场所——瓦舍;(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剖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两宋之际产生了南戏;元朝出现了元杂剧;清朝产生了知足广大市民文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西方近代科技擅长剖析,把剖析的实践上涨到化娱乐需求的京剧。

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说明,进而给近代科学理论供给有效方法和明确2.原由:手工业、商业不停发展;城市经济繁华;市民阶层盛行;印方向。

刷术不停提升;社会识字率提升,文化渐渐普及;传统轻商意识渐渐淡(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化等。

2.原由三、多元史观看中国古代文化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向1.用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影响人的文明是多性的,多性的文明又是不停演和交融的,不一样文明的交融推了世界的和展。

中国古代的文学异彩呈、多姿,不一样期文拥有不一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拥有多元一体、汲取外来文明成就、雅俗共等特点,从不一样面反应了不一样史期的社会尚、代貌和作者心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学案单元学习总结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原因1.区别(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

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原因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1.表现(1)绘画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话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书法方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作。

(3)文学方面: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使其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在明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4)戏曲方面: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产生了南戏;元代出现了元杂剧;清代产生了满足广大市民文化娱乐需求的京剧。

2.原因: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印刷术不断提高;社会识字率提高,文化逐渐普及;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等。

三、多元史观看中国古代文化1.用文明史观看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影响人类的文明是多样性的,多样性的文明又是不断演进和交融的,不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世界的和谐发展。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同时期文艺具有不同的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2.以唯物史观分析宋元时代的艺术取向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宋代,文人阶层不断扩大;理学兴起,人们注重内心修养。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社会动荡,山河破碎,民生多艰,这推动了宋词作家中豪放派的兴起,如苏轼的词雄浑壮观,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也在文艺上得到体现,如柳永的词体现市民情趣,话本、南戏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

3.从社会史观的视角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风俗画等的出现与兴盛与同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清代京剧的出现与市民生活的内在联系等都体现了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生活的特点。

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

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B.甲、乙都正确C.甲错误,乙正确D.甲、乙都错误[解析]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2.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

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解析] 据题干时间信息“唐朝”,只能选唐朝及唐朝以前的文学作品,而D 项为宋词。

[答案] D3.“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

”材料认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实用而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理论)的探索,因此B项正确。

A、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B4.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

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 ( )A.“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解析] A项体现了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特点,符合汉赋的特征;B项属唐诗;C项句子长短不齐,具有宋词的特点;D项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属于楚辞。

[答案] A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 ( )○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家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从材料开始禁止弃农经商和诸子百家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战国时期,①是春秋时期;②是战国时期;③是唐朝末年;④是南北朝时期。

[答案] C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解析] 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D说法有误,答案选D。

[答案] D7.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

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 )A.②③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柳永的主要成就是词,《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风俗画,两者都能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要求,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8.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下列四幅图片,明显体现文人画特色的是( )[解析] D项作品强调表现个性,注重借物抒情,而且将诗、书、画集于一体,典型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答案] D9.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 战国时期尚未有纸质书,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而不是楷书,《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而不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的确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答案] D10.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摹本)、京剧脸谱。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唐朝的长安B.北宋的开封C.明朝的南京D.清朝的北京[解析] 由“京剧脸谱”可以判断这位古董商生活的时代不会早于清朝,因此,这位古董商最可能是清朝北京的商人。

[答案] D11.下列书法作品从左到右依次为( )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解析]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从左到右,依次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故选C。

[答案] C12.宋代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的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解析] 绘画艺术风格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本原因应从经济方面去寻找,A符合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也是当时风俗画特点的决定因素。

[答案] A13.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了各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属于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解析] 材料的主要含义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剧种互相吸收融合的产物。

京剧后来发展为“国剧”,但材料无法体现,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

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

《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

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晚清词体评论家周颐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

”(《蕙风词话》卷二)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