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故里谱书

合集下载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

何绍基诗词五十首雪辛未烈烈四山风,收归夜气中。

无声三尺雪,破屋一镫红。

送孙镜塘师就馆泺州先生将有行,忍舍学生去。

回思教爱深,牵衣泪如注。

一白雪连天,泺州在何处。

送周翰博丈承宗南归甲戌少年得意系青緺,杯酒离亭笑语哗。

博士衣冠归故里,圣人纶綍出天家。

三千客路征途阔,十万秋光别思赊。

遥忆舂陵回首处,北堂剪烛话京华。

落叶柬周午桥诰表叔癸酉拔贡清飙惯作不平鸣,卷叶能令客耳倾。

摇落有人同岁晚,飘萧无雨亦秋声。

驹光转激儒生志,雁字应伤楚客情。

静定方坚后凋质,可怜枯树赋兰成。

立春柬午桥丈几度燕台物候新,芹芽芦菔又迎神。

东坡老去莺花在,工部归来甲子频。

阁里梅花先得信,庭前草色渐宜人。

把杯借问舂陵客,帝里奚如故里春。

陶孝女割臂疗母诗女儿十三未离母,千岁堂前酌春酒。

日将无病祝双亲,上有天高下地厚。

一朝母病不可医,桐君俞跗惊蹙眉。

剩有儿身是母遗,还以奉母心何疑。

四顾无人肉堕地,乍起酸风扑镫碎。

操刀再割恬不呼,手试银铛羹已沸。

淋漓掔血无金创,自有元气能扶将。

鱼邪肉邪不可辨,床头一箸苏膏肓。

母病儿心悲,母愈儿心喜。

儿心悲喜不自知,何况区区皮肉体。

从此儿羹不再尝,但有怡颜奉甘旨。

嗟哉孝女我何羡,我亦人间有亲子。

爷娘无病是儿福,日把书声娱老耳。

风吹阶草笑成春,月照棠花艳如水。

一夜题成孝女诗,千秋重补白华词。

寒镫无焰天难晓,想见当年握翦时。

闻浙东大荒本省亦受其波累感事一首乙亥鼍江龙井空云黑,秦望吴山照火赤。

昨岁连冬未见白,雪泽不及望雨泽。

年来丰隆复遁迹,遂使萑苻来盗贼。

石门早闭日未夕,一方大歉已足惜。

何堪复作馀波及,藩金十万下湘国。

白衣往返米未得①,可怜先年澧水溢②。

民间不免有菜色,那堪又效移粟策。

容得江淮来就食,钦惟圣主长太息。

农坛默祷求神力,庶几待刈王官麦,我辈何劳忧劝籴。

注:①时以银十万于本省买籴未得;②去岁澧州大水。

步渔洋山人《秋柳》原韵四首杨柳萧萧总断魂,春风记得武昌门。

眼前又触新秋思,衣上全销旧染痕。

一带青馀前浦浪,千丝黄绕夕阳邨。

何绍基年表

何绍基年表

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清]何绍基 诗稿 24.5×104.8cm 纸本 186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太初有文盖无字,仅类画卦分阴阳。

缘玉为圭璋璧琮,厥贡集瑶琨琳琅。

金石刻画乃渐起,文字孶乳不可量。

稽古同天炳群圣,钩河擿洛归素王。

当时六经虽手定,传道难遍诸狷狂。

曾商卜左数子耳,抱经讲授各异乡。

漆书竹简虞俄空,藏壁过江多悚惶。

圣人如列五等爵,胙土得分青赤黄。

定取吉金与乐石,古文刻经天府藏。

能令赢焰永消灭,更轶禹鼎腾芬芳。

岂比河图与大训,简重只宜陈序房。

巍巍之德竟无位,礼殿俎豆长馨香。

俗书写经大容易,直似衣食凭农桑。

闻疑孰叩渡河豕,纠误难穷白下羊。

或挟讹文骋臆见,敢訾古谊甘面墙。

传言遗经在海东,有类佛典沦乌苌。

吁嗟圣道久凌替,三古旧闻谁辨章。

布帛菽粟化银币,井田封建如收皇。

何绍基手札七通考释

何绍基手札七通考释
生倡 为 此 学 , 矣 !幸 矣 !湘皋 丈近作 何状 ? 幸
闻监刊《 楚宝》 已毕事末?基幸堂上俱清健 , , 诸弟如昨 , 足慰受注。 谨此奉复。 即承吟祉万
福 。 宣。 不
何 绍基 顿首 启
十 月 廿 四
闻小村 已至 浙 , 将入 都 , 果否 ?
裱 边 有 罗 振 玉题 记 :此 书 乃 致 黄 虎 痴 “ 者 , 早 年笔也 。振 玉记 。” 亦 虎痴 , 即黄 本骥 , 仲 良 , 字 号虎 痴 , 湖南 宁
渊博 , 经学 、 对 史学 、 学及 金 石碑 版 的考订 、 小 鉴赏无 不 精通 , 补前 人之 未 逮 。著 有 《 能 东洲 草堂 诗钞 》《 洲 草堂 文钞 》 行于 世 。 、东 等 何 绍 基是 清代 书法 大家 ,其 书 法幼 承家 学 , 颜 真 卿 问津 , 溯 周 秦 两汉 篆 隶 , 至 从 上 下 六 朝 南北 碑 , 数 十年 临池 之 功 , 心 孤 诣 , 积 苦 熔 铸古 人 , 故其 片 言只字 , 人珍 若拱 璧 『 世 1 1 。
自序 云 :显 鹤 独任校 刊之 责 ,爰开雕 于 宁 乡 “ 学署 , ……凡 十 有一 月 而 工竣 。” 于 此 可 知 同 邓 显鹤监 刊 《 楚宝 》 时间为 道光 九年元 月 至 的
十 一月 。
迄 未得便 , 俟春暖和必当走求 闻 , 先 雅 南 得
大著《 书编 年》 颜 已刻竣 末 ?钱 心 壶年 丈 家藏
《 忠义堂颜帖》 八本 已 得拜观 , 的是宋拓 , 其外 间未见者至有数十种 , 真鲁公之全璧, 乃宝庋
不许 出门 。 无缘假 模 。欲从 借 几仿 出, 因路 远
书”1 [ 4 。邓显鹤“ 求之 十数年不获” 约道光八 , 年末 方 觅 得 此 书 ,真 不 啻获 重 宝 ” “ ,为之 重 刊, 并作增辑考异附于各卷之末。楚宝》 《 重刊 本前有道光九年十二月巡抚康绍镛 、布政使 裕 泰两 序及道 光九 年 十一月 邓显 鹤 自序 。裕 泰 序云 :新 化邓子 湘 皋 ,……得 明季 周伯 孑 “ L 氏所著《 楚宝》谓可以备志乘之遗 , , 补文献之 缺, 为之增 益 , 为之考 订 。 不及 一载 , 而剞 劂告 成 , 何用 力之 勤 , 成 书之速 也 。”邓显 鹤 抑 而 翻

?20副何绍基集句联的出处(吾国斯文1099期)

?20副何绍基集句联的出处(吾国斯文1099期)

20副何绍基集句联的出处(吾国斯文1099期)关于集句、集联集句、集联是一种文人雅趣,也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

这个“集”,不是简单的摘抄,是在对前人的诗文广泛学习、领会基础上的一种萃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再创作。

宋代文人尤其热衷于此,集句、集联的热情非常高。

清代、民国文人也成为一种风尚,目前我们看到的许多清代、民国的书法对联中,有很大比重是“集句联”。

今人对此则比较寂寞,会自作诗的尚且不多,遑论集句。

集句的前提,是自身精通于此。

“集”,有“聚集”“集合”之意。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

如弘一法师专门有一部《集句联》,都是集《法华经》等佛教经典的。

集句进入妙境、化境,有天然浑成之感,更有“胜蓝”之魅力。

关于集句联的起源,何文焕《历代诗话考》云:“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他把集句“首创者”的名誉给了王安石。

这未必准确,王安石之前肯定有人集句,只不过王安石非常热衷于此罢了。

镇江焦山夕阳楼联:“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令人拍案叫绝。

乃集李商隐、苏轼句而成。

有的集句联,上下联分别集自两位作者,有的则是同一位作者,把诗中对偶句原封不动拿来,这种联叫“摘句联”。

历史上有一些关于集句的佳话,说明集句并不比原创容易,有的时候挖空心思也难以寻觅,有时则妙手偶得。

据说晏殊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惜想不出下联,苦思未得。

后来碰到王琪,说:何不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遂入词中。

周紫芝在《竹坡诗话》载:王荆公集句,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久寻下句而未得,一日问蔡天启,蔡天启应声答道: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真大妙也。

这些年读了不少清代、民国的书法对联,发现很多集句联,都没有注明集自何处。

这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没有“版权意识”,反正集的都是古人,没有人会来要版税的。

二是风气如此,大家都没有这个习惯,见怪不怪。

三是并非自己集句,二是转录别人,也不知道出处,属于抄来抄去。

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文献与书法价值浅析

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文献与书法价值浅析

692023/05 No.255何绍基撰书《刘牧庵神道碑铭》全称《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并序》,碑石两块,青石质,大小一致,碑长251厘米,宽78厘米,厚21厘米。

左右碑各18行,满行33字,共计1028字。

单字6厘米见方。

右碑每字完好,上部为碑额,篆书,7行,满行3字,共20字。

刻功极佳,形神兼备。

碑石现藏娄底市博物馆。

一、释文碑额: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碑文: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云南巡抚牧庵刘公神道碑铭(并序)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钦加六品衔前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道州何绍基撰书并篆额范蔚宗始立《独行传》,补马、班之坠例。

以后诸史,祖袭其意,更有《孝义》《隐逸》诸传。

凡以阐绎幽光,敦扶教本,较《循吏》《文苑》尤为重。

且先顾家乘、闾史,浮词溢誉,秉笔者欲借以信今传后,往往恧焉。

今于湘乡刘公得其翔实确至,乃敢书其隧道之石。

按状:公讳象谦,字虚谷,又字牧庵。

其先由安化之古梅迁湘乡之杨家滩,遂为县人。

世有隐德,伏而不耀,至公考卓斋公以古义律身,先正格言,未尝离手口。

生子四人,伯氏象履,道光乙酉举人,耒阳教谕。

叔氏象恒,己亥举人。

季氏象益,国子生。

公其仲也,蚤充县学生,食廪饩,九应乡试不隽,士林惜之。

生平以《功过格》约敕言行,无疾容,无遽色。

卓斋公弃养,葺茅茨为“罔极庐”,与两弟守墓读书,距家二十里。

每日归省母萧太夫人寝膳,仍返墓所。

居母忧,苫块墓旁,哀泣之声,山中人不忍闻见。

友爱笃至,两弟抑抑受教,获成名业。

道光初元,合邑以公名应孝廉方正制科,公辞曰:“孝廉方正,求一字之无愧且不能,况四字乎?”坚辞不就。

里人称之曰:“是真可当四字无愧矣。

”行古乡亭介甲法,邑中翕然从之,莠民敛肃,有王彦方、孔仲山之风。

引掖后进,先德器而后文艺,子弟辈坐无交足,行无曳履。

所居近杨市,或终岁不见其履迹。

先业颇饶裕,祭服外无裘帛,粗缯大布,道貌浑朴,拯恤饥寒无少吝。

不信释道,属纩时,谆谆勖儿孙勿以浮屠法治丧,盖性既刚正,又锐自刻屈,思扶弼圣道,为人心风俗防检,老而弥挚云。

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同时他又是充满矛盾的,无论是对待北碑或者晋唐经典,都呈现了他的矛盾性。本文通过对何绍基书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理清其碑学主张及各时期的创作实践,及何绍基碑学书法演进的特点,并梳理出他的碑学思想的审美渊源,从而寻绎出何绍基碑学书法形成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与同期其他碑学书家的对比,突现何绍基在碑学背景下的特殊性,并对认清晚清碑学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提供借鉴。
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
何绍基身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无论在晚清学术生丰富的宦游经历,交游圈极为广泛,因而他既为许多重要学术、文艺事件之发起人,亦为同期相关活动的见证人,故通过研究何绍基,不但有助于我们认清何绍基本人的学术、艺术面目,还可以此为切入点,掌握晚清学术、文艺发展的风向。
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对何绍基诗文、书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均已取得累累成果,然而至今尚无一部内容详实的何绍基年谱问世,虽然也有学者做了一些基础工作,编订了何绍基的生平简表,皆因过于疏略,不足以全面反映何绍基一生行事之大略。故笔者编订此年谱长编,旨在网罗何氏一生有关事迹,为推动何绍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史料的基础。
同时,何绍基是清代道、咸之间继阮元、包世臣理论鼓吹之后,第一位在创作上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丰富了碑学实践。一方面,何绍基碑学中的复古思想是承前的,他对篆分意度的强调、他专勤的师碑功力乃至他独特的执笔法,无不体现了碑学时代的风尚;另一方面,他又是启后的,无论是他的化隶入行或者兼融碑帖,都足以预示着碑学革新的风向。

何绍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何绍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何绍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又作?z叟,曾自署黑女庵主、耜真、九子山人、闽黔粤蜀使者等,另有黑女室、龙宝轩、宝薛轩、二岳居、二岳庵、惜道味斋等斋号。

湖南道州人,故世亦称何道州。

其书法结合碑帖两派,融汇四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貌,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生平小传嘉庆四年十二月初五,何绍基与孪生弟绍业同降生于道州东门外东洲农舍。

道州即今天的湖南道县,位于湖南南部,潇水中游,是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里,因此这里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何家为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其父何凌汉“少失怙恃,孤苦淬砺”,官至经筵讲官、户部尚书。

“平生服膺许(许慎)、郑(郑玄)之学,而于宋儒之言性理者,亦持守甚力。

”去世后,“特旨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文安”’。

何绍基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廖夫人至道州西北乡小坪村,“就育于舅氏”。

其舅廖先瑞一寒诸生,且耕且读,待基如子。

嘉庆十年,父亲何凌汉考中一甲三名进士。

次年,时值8岁的何绍基随家人北上入京。

在京濡染家学,其父管教极严,“尚记诫儿语,不许出书屋”。

先后以孙鹏庆、张星焕、徐士芬等人为师,读书攻举业。

何绍基读书好求甚解,博闻强记,故能“汪洋汇众流,纵横恣谈薮”。

尽管少年何绍基以出色才华得到程恩泽、阮元等人赏识,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

他于嘉庆二十一年18岁时首应京兆试,取誉录;道光六年28岁时,补诸生;道光八年30岁时,补廪膳生;道光十一年33岁时,取辛卯科优贡生;道光十五年37岁时,方中乙未恩科湖南乡试解元,至此共历“乡试十一次”;道光十六年38岁时,方成丙申恩科进士,殿试时“廷对策为正副总裁所激赏,已置第一(一甲一名),后以语疵,落置十一(二甲八名)”。

何绍基曾官至翰林院编修,历充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充本衙门撰文,教习庶吉士。

道光十九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道光二十四年任贵州乡试副考官、道光二十九年任广东乡试副考官。

李氏祖先从江西来到黄沙腰

李氏祖先从江西来到黄沙腰

李氏祖先从江西来到黄沙腰,始初以烧炭为生,后来有了一定的积蓄,将本地黄姓人家的房屋买下,居于此,在黄沙腰繁衍生息于今。

李家西大屋原先为三进泥墙屋,后来又在三进的基础上加了两进用砖砌成的与前三进相对应的砖墙屋,就是现在的五幢头,人丁渐旺后又兴建了东大屋,就是现在所见的三幢头。

李家西大屋有正房、偏房、边房、厢房、楼上楼下大小开间105间,大小天井36个。

最多时有住户30多家,人丁300余人,据说一户聚在一起吃饭人员最多时有8桌60余人,兄弟、妯娌之间和睦相处,旧时的媳妇们说话都得小声,惶说有争论什么的,遇上事情都有村里的长辈解决。

李本荣为李家第二代传人,在家中排行第三,道光辛卯年曾为八旗官教习,后中已酉顺天举人,在何绍基的举荐下任江苏省嘉定县知县,为解粮官,后因洪秀全造反,辞官返回故里终老,时年62岁。

李本荣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毓清也曾为官,据说是在赴任的途中不幸病死。

后来传说李毓清是蜗牛精变的,他当时上任的地方为福建盐城,而蜗牛怕盐,遇上盐就融化了,结果给克死了。

郑建红整理
二000年八月九日。

何绍基书法集

何绍基书法集
本书精选了何绍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 作品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还有他的一些创新性的书法作品,如将篆、隶、 楷、行、草五种书体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何体”。
何绍基的书法以厚重、雄浑、奇肆、恣肆著称,他的书法作品中充满了力量和动感,每一笔都充 满了生命力。他的书法风格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在 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书法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断探索和 追求。
“书法之传承,需靠后学者不断努力。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 扬光大,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何绍基对于书法的传 承和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的传承需要后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 努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 后人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
我也明白了苏东坡所说的“无意于佳,乃佳耳”的真谛。学习书法,我们不 能急于求成,而应该享受其中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提笔、每一次书写的快乐。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略到书法的艺术魅力,才能真正地写出自己的风格。
《何绍基书法集》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何绍基精湛的书法艺术,更让我对书法 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热爱书法,更加努 力地学习,希望能够写出自己的风格,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
在目录的内容上,本书充分展现了何绍基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目录 中不仅包括了何绍基的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作品,还展示了其不同时 期的书法风格变化。这种全面的展示不仅让我们能够欣赏到何绍基书法艺术的精 湛技艺,也能够感受到他书法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目录中还对每一幅作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和欣赏的角度。这些介绍和评价不仅包括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方 面的内容,还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些文字信息为 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也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何绍基书法艺术 的内涵和魅力。

何绍基行书极精之作《四赋》(高清详解)

何绍基行书极精之作《四赋》(高清详解)

何绍基行书极精之作《四赋》(高清详解)清何绍基行书四赋全卷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据《大戴记》考证《礼经》。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

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

清何绍基行书四赋之苦笋赋释文:苦笋赋僰道苦笋,冠冕两川。

甘脆惬当,小苦而不成味。

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

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

多而不害,如举士而得贤。

是其钟江山之秀气。

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

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彼桂斑之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

余亦未尝与之言。

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若眩焉。

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

李太白曰: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吾其行乎,道渺渺兮骖弱,石岩岩兮川横。

日月兮在上,风吹雨兮昼冥。

吾其止兮,曲者如几,直者如矢。

我为直兮棘余趾,我为曲兮不如其已。

吾耕石田兮为芝,乃三岁兮报我饥。

嗣兹穑兮则以稼,从子于耜兮龙眠之下。

螳臂美兮当车,蟹螯强兮斗虎。

我观兮上下四方,或锡予兮以大武。

金石兮水波,松柏兮雨霜。

有时女兮怀春,我欲筮兮同床。

筮告余以不好,予与居兮甚斌。

秦人同炙兮徒欺余,余和羹兮众吐之。

南山雾兮楚氛,其在兹兮斗日月。

《永州传》连载19书法大家何绍基,现代两大豪杰

《永州传》连载19书法大家何绍基,现代两大豪杰

《永州传》连载19书法大家何绍基,现代两大豪杰书法大家何绍基有清以来,永州再也不是荒蛮之地,再也没有谪官流放于斯。

湖湘文化中的湘南文化已成体系,从此本地名人辈出。

此前的土生土长的名人只有周敦颐,其余著名者大都是外地人客居永州。

清代情行不同了,文化名人层出不穷。

其中佼佼者,首推何绍基。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年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他于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出任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后来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前人记述,何绍基通经史,精律算。

尝据《大戴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精切。

又为《水经注》刊误。

于《说文》考订尤深。

诗类黄庭坚。

嗜金石,精书法。

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

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

所著有《东洲诗文集》四十卷。

清嘉庆四年十二月,何绍基与弟弟何绍业一同出生于道州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

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

8岁随父母入京,早年是大儒阮元、程恩泽的门生。

道光十一年,何绍基取优贡生。

道光十五年夏,回湘应乡试,中举人。

道光十六年,何绍基“丙申恩科成进士,廷对策为长文襄、阮文达两相国所激赏,已置大魁,因语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

”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副考官。

咸丰二年,何绍基出任四川学政。

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遂辞去官职。

咸丰十年,何绍基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教书达十余年。

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

同治十二年,何绍基在苏州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后移葬长沙。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祖孙四代全是书法家!

何绍基祖孙四代全是书法家!

何绍基祖孙四代全是书法家!何绍基:晚清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

何绍基小楷《册封琉球赋》(局部)何绍基书法对联何绍基《跋墨皇本圣教序》何绍基之父何凌汉书法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清大臣、书法家。

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朝廷要职。

何凌汉书法册页《东方朔赞》(局部)何凌汉行书《呻吟语》节选屏何绍基之子何庆涵书法作品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何绍基子。

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

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乃父。

继承藏书,作有《眠琴阁遗文》。

何庆涵行书团扇面,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至正乙巳闰月五日因琼野上人以此纸求需画。

既为写溪山秋色并书。

吴门僧惟茂住天台山一禅刹,喜其旦暮见山,作绝句曰:“四面峰峦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

老僧止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门”有诗家风旨。

而或者谓山若欲去,岂容人掩住,盖吴人痴獃(呆)习气也,其说可谓不知音。

香光尝云云林书江南人士,以有无为清俗,此轴乃香光自收,以贻伯襄司成者书格天趣盎然。

书应寿吾十七兄大人雅正,伯源何庆涵。

何庆涵行书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节选纸本137×28.5cm,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王蒙松山书屋图纯用巨然,予见巨然浮岚图未及收,睹此宛如浮岚在眼。

画至此,叹观止矣。

王百谷题称为陆文裕公家物。

贶生廿兄世大人雅属,弟何庆涵。

何绍基之孙何维朴书法作品何维朴(1842~1922)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何绍基孙,工书画,晚年寓居上海,鬻画为生。

书法相仿何绍基,得神似。

何维朴小行草团扇,纸本12.6×12.6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此团扇十分精彩!内容系苏东坡《泛颍》:“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何绍基在西湾村

何绍基在西湾村

何绍基在西湾村刊发⽇期:2021-10-21 语⾳阅读:□洋中鱼在永州市现存的历代名家⽯刻中,“⽔峙⼭流”是⼀个特例。

该⽯刻为榜书,长115厘⽶,⾼40厘⽶,镶嵌在永州市宁远县西湾村某村民家的门楣上。

此书最⼤特点就是态势险峻,在不对称中求对称,于不和谐中求和谐,结体开张,篆⾪兼备,精⽓神流溢于笔端,似动不动,不动似动,为何绍基榜书中的精品⼒作。

说是特例,⼀来这⽅⽯刻不是摩崖,⽽是活碑;⼆来没有署名和时间。

但稍微有点见识的⼈,⼀看就知道是“何体”。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晚号猿叟(蝯叟),湖南道州(今永州道县)⼈,亦称何道州。

他出⼊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学,旁及⾦⽯碑版⽂字,以书法著称于世。

他也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物之⼀。

论诗主张“⼈与⽂⼀”“先学为⼈”,⽽后直抒性情,“说⾃家的话”。

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家”,不名⼀体,随境触发,较为真挚,为“宋诗派”重要倡导者之⼀,成就很⾼,只不过被书法光芒所掩盖。

何绍基出⾝于书⾹门第,嘉庆四年农历⼗⼆⽉出⽣于道州东门乡东门村⼀耕读民家。

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于州西⼩坪舅舅廖⽒家。

⼋岁那年随⽗母⼊京,道光⼗五年(1835年)中进⼠,时年三⼗七岁。

后来,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

咸丰五年(1855年)辞官,⽽后便游历各地,踯躅于⼭⽔之间,晚年主讲⼭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

博涉群书,于六经⼦史,皆有论述,精⼩学⾦⽯碑版,富收藏。

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段注驳正》《⽔经注勘误》《东洲草堂诗⽂集》等。

何绍基书法成就很⾼,⾏、楷、⾪、篆各体书熔铸古⼈,⾃成⼀家。

他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疏阔之⽓,同时还掺⼊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墓志》和《道因碑》的神⽓。

他的⼩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草书融篆、⾪于⼀炉,骏发雄强,独具⾯貌。

清何绍基留得相于七言联四川省博物院藏

清何绍基留得相于七言联四川省博物院藏

清何绍基留得相于七言联四川省博物院藏
何绍基《留得相于七言联》,纵109厘米,横23.8厘米,四川省博物院藏。

此联为好友杨翰所作,集焦山瘗(yì)鹤铭字为联。

杨翰(1812—1879),字伯飞,一字海琴,号樗盦(chū ān),别号息柯居士,原籍直隶河间,生于四川。

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南永州知府、湖南辰沅道员。

一生为官清廉,性喜山水,于金石书画浸染颇深,著有《息柯杂著》《归石轩画谈》《九九消寒集》等。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执笔县
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

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

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

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

有《东洲草堂集》。

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释文:
留得铭词篆山石,相于仙侣急江亭。

海琴世仁兄构篆石亭成,集
焦山鹤铭字为联。

壬戌晚春宴余于此,属为书之即正,蝯叟何绍基。

清代何绍基论书

清代何绍基论书

清代何绍基论书何绍基致⽯梧书札释⽂:不料其⼊真书中已有此⼒量。

顾其真书不多见者,欲以简礼逾⼆王,不欲以模楷媲唐贤⽿。

究之短长⾃在,何若乃⼝⼝耶。

跋⽂⽒停云馆刻晋唐⼩楷⼭阴真⾯⽬⽆处寻觅,世间纷尚《黄庭》,其实了不见古⼈意思,即此刻亦苦横、直、撇、捺、⼽法⽆古劲厚远之⽓矣。

惟《曹娥》全是分书意度。

余尝谓度尚⼤字⼋分碑,右军仿其意作⼩真书,故⼼⼿间尚有分法。

⼦敬《洛神赋》⽤笔横逸疏宕,欲出⽗书之外,颇见本⾊。

欲求⼆王律令,观此两种可想象⼗⼀,其余殆⽆⾜摹览,⾮谓《停云》刻不佳也。

跋贾秋壑刻阁贴初拓本唐以前碑碣林⽴,发源篆分,体归庄重,⼜书⼿、刻⼿各据所长,规矩不移,变化百出。

汇帖⼀出,合数⼗代千百⼈之书归于⼀时,钩摹出于⼀⼿。

于执笔者性情⾻⼒既不能⼈⼈揣称,⽽为此务多矜媚之事者,其⼈之性情⾻⼒已可想见,腕下笔下⼑下⼜⽌此⼀律。

况其⼈本⽆书名,天下未有不善书⽽能刻古⼈书者,亦未有能⼀家书⽽能刻百家书者。

余少年亦习摹勒,彼时习平原书,所钩勒者即尽与平原近。

⼼是所学,谓本是⼀意,后渐于书律有进,乃知其误也。

《戏鸿》、《停云》疵议百出,弊正坐此。

⽽《淳化》则罕有雌黄,特因其所从出者,世不睹其初本,不能上下其议论⽿。

以余臆见揣之,共炉⽽冶,五⾦莫别,宋⼈书格之坏,由《阁帖》坏之。

类书盛于唐,⽽经旨歧类;帖起于五代、宋,⽽书律堕。

门户师承扫地尽矣。

古法既湮,新态⾃作,⼋法之衰有由然也。

怀仁《圣教》集⼭阴裴⼏⽽成,珠明鱼贯,风矩穆然,然习之化丈夫为⼥朗,缚英雄为傀儡,⽯可毁也,毡椎何贵耶!汇帖遂俑于此,重毕施缪更相沿袭,《淳化》遂成祖本,尊⽆⼆上。

南渡以后,灾⽯未已,试看汇帖中于古⼈碑版,⽅重之字不敢收⼊⼀字,⾮以其难似乎?简札流传,欹斜宛转以取姿趣,随⼿钩勒,可得其屈曲之意。

唐碑与宋帖,低昂得失,定可知矣。

【羲之俗书趁姿媚】,昌黎语岂为过哉!东坡、⼭⾕、君谟、襄阳、不受束缚,努⼒⾃豪,然摆脱拘束,率尔会真者,惟坡公⼀⼈。

何绍基—清代书法

何绍基—清代书法

何绍基—清代书法何绍基(1799-1873)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同治四年(186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第一开曾国藩篆首释文:有清邓完白先生暨德妃潘沈两孺人合葬墓志名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湘乡曾国藩篆首《邓石如墓志铭》由清代学者、文学家、地理学家李兆洛撰文,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篆首。

墓志铭文以洗练的文笔阐述邓石如一生的坎坷历程,讴歌了他的品格、精神以及为时代、为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

邓石如一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沧桑,在书法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

同治四年(1865年)秋,何绍基应好友邓传密(邓守之,初名尚玺,又名传密,字守之,号少自,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之子)之嘱,以楷书为邓石如书写墓志铭并记曰:“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

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何绍基缅怀碑学倡导者的前驱、一代宗师,触发心灵共振,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情之下,怀着对前贤的无比崇敬之情,濡墨挥毫,一口气用楷书写了五百一十多字的《邓石如墓志铭》册。

整幅作品刚柔相济、清劲豪迈。

可以说,这件楷书册既是何绍基晚年豪迈精神气质的写实,又是两代碑学大家跨越时空的心神相通的绝唱。

此册书法以颜体为蓝本,融会篆、隶、北碑笔法,运笔圆转,结体浑厚,书风秀润,迭出新意。

通观整册作品,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有欧阳询、欧阳通险峻茂密的特点,还兼有《张黑女墓志》等北碑的神韵,又兼取晋法,笔意含蓄。

此作用笔以中锋为主,掺有篆、隶意趣,点画遒劲,一笔不懈,使得字字神凝意达、纵逸超迈。

时有颤笔出现,给作品平添了几许苍劲朴厚的意味;偶有游历代文人惺惺相惜的“同命运,共患难”的生命挽歌。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件《邓石如墓志铭》册是是后人学习研究邓石如、何绍基书法的经典文本。

释文:邓君墓志铭武进李兆洛撰道州何绍基书邓之先以国氏其自鄱阳迁怀宁县白麟阪者,曰君瑞,至君十二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绍基故里谱书
《何绍基故里谱书》是《东门何氏族谱》的配套出版物,由湖南省道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何华玲(别名何华林)及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党校何华珍副教授(何华玲之兄)联合编著。

与《东门何氏族谱》配套发行,共计七十套。

内容概要
该书除简述了《东门何氏族谱》的编撰过程外,其余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何凌汉(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家族历史的篡改与戏说。

该书还详细记述了道县人民政府违法挖掘、迁移“御赐何凌汉墓”的过程。

湖南图书馆清退
《何绍基故里谱书》曾于2007年被湖南图书馆收存,索取号:277/3318及K820.9/216。

2011年湖南图书馆本着对历史负责的严肃态度于予以全部清退,在湖南图书馆以及检索不到277/3318及K820.9/216所关联的内容。

主编:何华玲
何华玲,男,湖南道县东门何氏二十五世孙,一九五二年十月生,湖南商学院企管专业毕业。

历任道县寿雁区供销社主任,道县商业局副局长、物价局局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两届县政协委员,连续七年披红戴花立功受奖,被授予全县十佳公仆。

发表30多篇论文先后被省、市、县采用。

审编:何华珍
何华珍,男,湖南道县东门何氏二十五世孙,一九三八年七月生,一九六二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

曾任中共湘潭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先后有多篇文章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

一九九九年退休。

编委会成员
何华玲、何积忠、何国祥、何积星、何华富、何积浩、何善进主修;何云峰监修;何积星、何善义、何华能、何华朝校对;东门何氏各自然村积极参与,东门有何仁安、何青林、何积辉、何华俊、何积槐;白泥塘村何检生、何善财;西岭村陈茶姣、何积结、何积宇、何善义;洲背何华社、何善廷、何积祥、何积辉;鸭婆井何华荣、何华财;九牛冲何华朝、何华礼;鲁班屋何兰元、何华道、何国荣;桃川何积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