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赵国峰校对人:董志华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入答题纸中,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2.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3.秦国在正式变法以前,秦孝公主持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D.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5.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生产积极性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7.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 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8.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 D.北宋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9.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1.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A.汉朝和隋唐时期 B.汉朝和宋明时期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2.《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3.宋瓷一扫唐之鲜艳,追求细腻浸润、色调单纯的趣味;而宋代山水画则采用水墨淡彩,表现出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交融和牧歌化的心情和思绪;不少宋代学者纷纷提倡服饰要简洁、朴实。
这说明程朱理学()A.“发明本心”以求理影响了审美和意识形态B.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使艺术形式追求平淡C.强调伦理纲常某种程度束缚人们的思想D.理学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对艺术影响深刻4.“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5.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月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下列方框里)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2、在我国古代,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主要标志是()A.董仲舒倡导儒学 B.汉武帝创建太学C.汉武帝罢黜百家D.太学清议的兴起3、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4.“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礼教 C.提出“致良知” D.注重实学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挽救民族危亡6.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A. 戊戌变法以后B. 五四运动以后C. 十月革命以后D. 辛亥革命以后8.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杂交水稻问世A.①②③B.①② C.①③④D.②③④9、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A.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B.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D. 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10、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的新三民主义。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 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4、《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5、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6、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辽宁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10月模块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3.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4.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
该书的作者是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A.伏尔泰 B.孟德斯鸠C.康德 D.卢梭5.“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6.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一 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赵国峰校对人:董志华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入答题纸中,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2.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
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
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
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3.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据《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记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自以为更生。
”所表达的秦统一的意义在于()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5.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历史试卷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陈砚玲校对人:蔡蓓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A.破坏了分封制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2.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
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4.《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5.“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
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
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6. 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学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5小题,共70分)1. 中国古代, 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
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宗法制影响B. 小农经济盛行C. 儒家思想宣传D. 社会分工存在2.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B.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源: ]4.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5.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7.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理)(附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
第I卷(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 B.墨家C.法家D.道家2.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A.提倡“为政以德”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3.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5.近代西方的一些画家“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6.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
这一现象反映出()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7.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2014-2015学年高二文科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阳中学2013级质量检测高二10月月考历史科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2.第Ⅰ卷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用o.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第一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 分,共7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隋唐时代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假如你是盛唐学子,想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你需要准备的书籍有()A.《道德经》B.《四书章句集注》C.《春秋》D.《天下郡国利病书》5.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131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历史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4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议论A.都符合史实B.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C.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3.2010年2月15日东方卫视报道,中国虎年第一天中国国旗与希腊国旗在希腊首都雅典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一起升起,雅典民众盼“中国虎”给希腊经济助威。
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里克利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郡县制C.“元老院”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4.1904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
他认为“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
何也?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 权力重心在中书B. 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 三省已具雏形5.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7.《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和房屋”(即相邻关系)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涤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⑤“天下为主,君为客”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2.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3.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知行合一”B.“人人同具良知”C.“格物致知”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4.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5.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B.主张发展商品经济C.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8.“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 D.董仲舒9.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3分,共75分。
1.“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2.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
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3.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4.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5.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7.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A.注重人物画 B.以形写神 C.注重光线色彩的变化 D.墨线造型8. 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主要是在宫廷内流行C.体制比较自由 D.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9.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10.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60分)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3、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③对君主要求关爱百姓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4、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
这表明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消失C.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D.儒家学说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5、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 B.以无事取天下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天道自然无为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7、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是否主张“礼” B.是否追求气节 C.对人性的看法 D.是否实行仁政8、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0、在有关惩治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学科高三年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
这一变化说明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4.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C.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D.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5.“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B.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了民主政治C.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D.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6.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命题学校:鞍山一中第Ⅰ卷:客观卷(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将所选答案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郡县制C.察举制D.分封制2.《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言,宗庙言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B.主张“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C.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D.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仁政”3.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下列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4.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5.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7.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32小题)1.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2.“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将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3.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4.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 (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他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6.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质,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指出:“民主的近代观念和希腊城邦的民主大不相同……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是多数人的政府以区别于少数人的政府。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1.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2.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
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5.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6.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60分)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3、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③对君主要求关爱百姓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4、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
这表明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消失C.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D.儒家学说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5、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B.以无事取天下C.天法道,道法自然D.天道自然无为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7、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是否主张“礼”B.是否追求气节C.对人性的看法D.是否实行仁政8、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10、在有关惩治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11、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13、“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1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16、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17、朱熹说:“…天得之(理) 而为天,地得之(理)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A、从哲学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8、陆九渊与朱熹的学术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求“理”的方法不同B、对“理”的认识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D、义利观的不同19、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天下惟理C.天下惟器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0、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2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2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23、黄宗羲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求建立平等社会D.要求实现民主政治2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25、在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中,思想家们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A.没有任何进步意义B.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压制人性C.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摧残了优秀的传统文化26、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2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学28、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场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C.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29、韩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内外,下列关于中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地方法④《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0、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第II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题18分,第二题22分,共40分)31、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
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
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 概括材料一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6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6分)(3)谈谈你对材料三关于儒学作用的认识。
(6分)32、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与传统儒学的相同之处。
(4分)(3)概括材料三所出现的社会现象(4分),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出现这些新思潮的原因。
(6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31、(1)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6分)(2)、原因: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6分)(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统治者暴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注重发挥人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但在封建社会是统治工具,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众的和谐社会,不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