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课2孔德与斯宾塞和卢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社会有机体之协调问题;社会基 本结构形态 与 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 必要阶段。 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因为只有通过秩序,才明 白什么是历史;何谓进步?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 科学乃是实证精神的表现和结果,为现代社会提供各种信 条;然而科学受到分工化(专门化)的威胁;而社会学以 新的实证主义面目出现:主张以爱为原则,以秩序为基础, 以进步为目的; 但是实证主义始终需要解决利他主义的问题,当三阶段论 最后来到人类的世界,科学必然要面临感情的问题,孔德 转而创建了人性教,以解决工业社会中的人心秩序问题。 8
是社会; • 孔德偏于思想状态;斯宾塞强调社会结构本身的组织 形式和转化(对帕森斯和英国人类学都有影响) • 孔德相信个体的道德可通过实证宗教来教化。斯宾塞 认为在适者生存的竞争中,个体自然学会压制低级的 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观念(受达尔文、赫胥黎等的影 响)。
15
人,曾是生而自由的,而今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 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卢梭,《社会契约论》
24
如果今天,我们想重新来思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重新来构想中国社会之可能性,我们该如何做? 是否仍然坚持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简单逻辑? 自16世纪中期绵延至18世纪中叶的社会契约理论,或 许会为我们提供某些思考的资源。
25
16
1712年生于加尔文时代的日内瓦; 1742年秋,至巴黎,开始进入启 蒙哲学家和百科全书派的社交圈; 1750:《论科学与艺术》:第戎 科学院,“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 否有助于道德淳化?”; 1762:《爱弥儿》,《社会契约 论》; 1781,: 《忏悔录》; 1761年返回巴黎,心神困顿; 1778卒;发疯自杀之说,在其身 后久传不坠;法国大革命期间, 迁葬巴黎先贤祠——首位被归咎 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的理论家:法 国大革命;
21
必须设计一种共同体生活,能够使得人们重享在自然状态 中的完全自在;“兼融正义与利益”——因为在一般社会 中,使得人们彼此背心离德的,正是人/群体的自利心; 由于任何人对自己的同类都没有天然的权威,强力也无法 产生任何的权利,所以这种共同体生活,只有通过契约才 有可能具备合法的权威基础;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 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 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 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 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使人类在无法返璞归真的时候, 仍然享受原初那种自由的完全程度?
(1820-1903)
9
• 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英国,远离革命和动
乱——一个自信的年代。理论家面对的世界:国富民强的 现实,凯歌前行的发展
• 盛行勤俭奋斗的价值观与政府作为守夜者的自由放任观念。
同时社会分化又愈益加剧,人们既身处太平盛世,又不能 完全接受功利主义学说。
• 而斯宾塞告诉人们,进化是必然的,道义上使人不安的东
3
(1)孔德当然受到了启蒙以来对于科学及进步的信仰的影 响;相信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用一种进步的逻辑来理解, 并且相信这是一种普遍的逻辑;持有这种信仰的学者们一 心要为世界立法,试图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 (2) 保守主义对于秩序的强调:保守主义对社会群体的 强调,与启蒙以来的自由主义者们对于个人主义的强调针 锋相对。保守主义对秩序、等级制、道德社会的重视,都 在孔德这里得到了体现。 (3)自由主义的传统:比如亚当-斯密关于社会分工的讨 论,对于孔德的影响;
11
• 不干涉主义:国家只作为一个守夜人的形象; • 在社会中适者生存法则; • 个人主义和有机体说:社会乃是实现个人目标的工具;
社会通过语言来维持个人之间的团结;
• 功能主义:社会结构乃是功能的要求,而非个人的意
志所致;
12
Aggregation聚合,Growth成长,Differentiation分化, Integration整合,Disintegration去整合/解体; ——历时态//制度变迁 Production生产,Reproduction再生产,Regulation调 控,Distribution分配,Communication沟通, Symbolization符号化 ——共时态//制度分割
西,理智上可以接受;对于工业社会的追求,对于道德的 留恋、对于传统的怀旧乡愁nostalgia,可以融合在一起
10
伦敦岁月的广泛交往。 乔治·艾略特,马尔萨斯 《人口论》与达尔文 《物种起源》的影响。 晚年神经衰弱; 《社会静力学》; 作为新教教徒的斯宾塞: 少数派;禁欲;强烈的 道德感和孤独感; 晚年在美国的影响:
22
欲臻此境,解决之道在于普遍意志;“我们每人将其自身, 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 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 如此,便可获得一个道德与社会意义上的共同体,以取代 作为订约者的个人;——统一性,公共的大我,生命和意 志的结合体; 此即社会契约的契机,人们以此可以取代当下的堕落过程; 以人为的政治美德,来取代堕落的自然美德;人们有可能 在自然久已丧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德社会/ 道德实体。并可在此获得社会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并因 而可以使得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13
按进化复杂程度划分,simple与compounded社会。 简单社会各部分相互替代性比复合社会强,因此复合 社会结构更脆弱; 按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划分: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社会内部结构取决于与邻近社会的关系;军事社会: 强制性;工业社会:自愿合作和自我控制—自由;
14
• 孔德要说明人类的理念/精神的进步;斯宾塞要说明的
19
自《利维坦》至《社会契约论》的百年间,思想史上对于人的 自然的社会性格有了逐步增加的信心,对人类社会的存续问 题—或曰稳定性—趋于乐观; 正当性并非公民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内部自有其存活的 能力,即使违反最基本的正义规则,也照样存活;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不再追寻社会的起源,更不以契约 论来分析社会的起源,并以之为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秘诀,而 是简单的视社会之存在为理所当然;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和在《爱弥儿》中一样,关注稳定的社 会对人类天性的影响这一普遍问题;同时试图为现代性的问题 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即:卢梭舍弃了“如何解释人类社会之存在”的问题,而是拷 问“人类社会今后怎么才能更好?”在这一问中,社会契约变 成为重塑社会与政治兼职的媒介。
18
霍布斯(1588-1679)《利维坦》(1651):非典型性的社会契约 论开山之作;焦虑的自然状态与反社会的天性。 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假设一种没有政府与法律、 制度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乃是一种普遍战 争状态——所有人彼此间的猜疑、陌生和攻击; 解决之道:并非聚集众意制定法律,而是大家同意挑选一个指 定并执行法律的人,即赋予主权——将剑交给主权者。 霍布斯已充分表明立法者与立法程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然而 由此带来了对于个人意志之压制的专制论的危险;此为后世之 社会契约论强调自由意志的对手所在;1688年詹姆斯二世奔逃 事件。 卢梭开张名目,主张主权在民,人民意志得到极大伸张。基础 已经成为自主的个人。
23
评释卢梭之作,堪称浩瀚,虽各自大有歧异,但都认同: 卢梭与众不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的两种形象:一个是浪漫耽溺 的自由主义孤独者;一个是有着雄心壮志,以加尔文式的 良心意志来力推古代斯巴达纪律的立法者的形象; 然而卢梭有着更为复杂的面向:赞赏者视其为单人只手带 来以意识形态为号召的法国大革命;而批评者则认为其普 遍意志的概念中,意蕴着极权主义的萌芽; 无论如何,他对于历史进程的观察,对于现代性,对于现 代疏离、异化之生命的特征的考察,使得他有别于普通的 启蒙知识分子,而是成为启蒙以来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对 现代性有着全方位思考的社会思想家;
20
从稳定社会之下的疏离与异化生存状态中,发现革命的可能性:否定 一个稳定之社会的现有治道,并不意味着社会将不社会;——对霍布 斯的否定; 如何从当下的糟糕现实中脱身?关键在于“自由”; Man was born free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人类在其曾经的、 国家与社会兴起之前的桃花源式的生活中,有一种非霍布斯式的自然 状态;于其中,人生而自由,义与利之争尚未出现;但在社会兴起之 后,人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且越是远离自然状态的人,即那 些“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就越是不自由:他们“反而 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历史并非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而使一个人 类不断堕落的故事; 今天人们已经无法回到纯真年代,只能慨然前行;卢梭坦诚当下人的 本性之私:“我们的任何利他行为,都不得牺牲我们的自利。”面对 现实,只有一个选择…
6
人类进步法则:人类总体的历史、精神进程与个体精神成 长史的类比。 1.神学阶段:认为一切存在的本质特征皆在于超自然的存 在物的直接行动;历史:祭祀占统治地位,军人治理国家; 在这一阶段,典型的社会单位是家庭; 2.形而上学阶段:认为抽象的力量能产生一切现象;历史: 相当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统治者是牧师和法官;在 这一阶段,起到突出社会作用的是国家; 3.科学/实证阶段: 此时,心灵不再徒劳地追寻绝对观念、宇 宙起源等问题,而是致力于研究现象的规律。历史:现代, 工业管理者和科学的道德指导者统治;这时,全人类成为 有效的社会单位。
17
自激进宗教改革年代,以至18世纪下半叶,社会契约的理念主导了政治与 社会思想。 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在于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 体;但是在宗教改革之前,未有契约作为政治社会的基础之现象(犹太人 实属例外);——而对“服从”的思考,在之前并未成为问题; 与“十诫”不同,社会契约论的重点转移到了制法程序上,使关乎政治义 务的思考出现攸关重大的改变:如果法律并非由合宜的主权所有者,以合 宜的形式制定,人就不再觉得应该受其约束——无论它有多好; 17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一个越来越以自由买卖契约为基 础的而安排其经济事务的社会开始出现,而以契约之关系来看待个人与国 家之间关系的视角,也开始出现;
4
《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实证政治体系》(1851); 《论人类宗教社会学》(1854) ------社会学一词出于1839《实证哲学教程》第 四卷;
5
1,观察法(以理论为指导,从事实出发); 2,实验法(通过对病态现象的研究,可以了解何谓正常); 3,比较法(了解其它的人类社会,以求知人类历史的不同 阶段); 4,历史法(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日之社会).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实证主义者的孔德,认为,社会与自 然界一样,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而这一规律,人可以掌握, 以为自己所用;从而达到在“必然”背景下的“自由”;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和研究社会;认为科学可以 为我们带来幸福;
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科学促进个人主义、 宽容、平等和民主,科学进步落实为社会进步,宗教世俗 化后支撑人心进步。
1
1798-1857
2
1798-1857,正是法兰西政 治最为动荡和社会变迁最 为剧烈的时代;也是欧洲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学发展的核心;工业革 命开始出现; 人心失序,无法在上帝远 去之后找到新的意义来源; 巴黎综合工艺学校; 7年圣西门的秘书(18171824); 与克洛蒂尔德·德·沃的柏拉 图式恋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