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八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全国卷)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全国卷)

新高考下的化学教学策略湖北省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依然采用了8+4的结构,即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

这种考查模式是近几年的传统。

因此从表面来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好像还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但是我们绝对不应该掉以轻心,事实上,当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试题在考察内容上来看的确变化不大,主干知识的考查依然体现的很突出,但是知识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有明显的差异。

这实际就是一种悄然的改变,或者说是在告诉我们新的高考一定会有新的面貌,新的动向。

高考的新动向实质就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即使在教材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也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痕迹,那就是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这就要求学生要构建“自主探究,加强合作”的多样化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前进,这种改变必然会体现的更加深刻。

那么我们教师面对这种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注意:1、继续突出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复习的导向性强Ⅰ卷中6题的熔沸点、酸碱性强弱的判断、8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正误的判断、10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有关知识,13题有关二氧化硅晶体的知识,Ⅱ卷中27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8题无机推断,29题化学实验,30题的有机推断等,这些均为课本中主干及重点知识,也是教学大纲中始终稳定不变的内容,这些试题的再现无疑是对今后的高考复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因此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看准目标,不要因为课程改革而迷失方向,茫然不知所措。

课堂依然还是得立足教材,立足大纲,抓住主干知识的教学。

2、逐步靠拢新课程标准,体现实验考查向实验设计的转型2010年理综测试化学29题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完成化学实验装置示意图,考查了学生绘制化学实验仪器的能力,实验是设计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实验,单从考查的知识内容来讲,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命题一改以往单纯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模式,要求学生自选装置及药品,并要求简易绘制实验仪器,而且该试题答案的呈现方式新颖,是用填表格的形式来表述对实验问题的理解,这些改变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创新设计】(江西版)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八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件第4课时

【创新设计】(江西版)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八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件第4课时
状态,C错误;向BaSO4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只会使 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但不会影响BaSO4的Ksp,D错误。 答案 B
2.(2013· 济南名校模拟)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Ksp(AgCl)增大 ( )。 A.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
B.在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
+ - +
离出的 H+与 BaCO3 产生的 CO32-结合生成 CO2 和 H2O,破坏 了 BaCO3 的溶解平衡, c(Ba2 )增大,引起人体中毒。 (2)CaCO3(s) Ca2+ (aq)+ CO32- (aq),因为生成的 CaSO4 溶解 度较小,会附在 CaCO3 的表面,阻止平衡的右移。醋酸钙易溶 于水;当醋酸电离出 H+与 CO32-结合生成 CO2 和 H2O 时, CaCO3 的溶解平衡右移。 (3)用水洗涤 AgCl, AgCl(s) 减少的质量要小些。 Ag (aq)+ Cl (aq)平衡右移, AgCl
(
(
)
) ) )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示例1】 (2013· 江苏化学,14改编)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 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
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pM=
-lg c(M),p(CO32-)=-lg c(CO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32-) 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 D.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c(CO32-)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八课 第三课 盐类的水解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八课  第三课  盐类的水解

第八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09·天津高考)25℃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c(OH-)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2-3)均增大解析:A项,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着水的电离平衡,NaHCO3溶液中还存在:HCO-3及HCO-3+H2O H2CO3+OH-,Na2CO3溶液中还存在有H++CO2-CO2-3+H2O HCO-3+OH-,故A正确.B项,两种溶液中均存在Na+、CO2-3、HCO-3、H2CO3、OH-、H+、H2O,B正确.C项,浓度相同时,CO2-3水解程度大于HCO-3,故Na2CO3溶液中c(OH-)要大,故C错.D项,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HCO-3+OH-===H2O+CO2-3,c(CO2-3)增大,Na2CO3溶液中加入NaOH,导致CO2-3的水解平衡向左移动,c(CO2-3)增大,故D正确.答案:C2.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中NH4Cl与ZnCl2溶液水解均显酸性,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②HCO-3与Al3+水解相互促进,产生二氧化碳,可作灭火剂;③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水解显碱性,而铵态氮肥水解显酸性,因而不能混合施用;④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会与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将瓶塞与瓶口黏结,因此盛放碳酸钠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⑤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热时,HCl挥发使平衡不断右移,最终得到Al(OH)3固体.答案:D3.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AC、BD、AD、BC,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 mol/L,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7,第三种溶液的pH>7,最后一种溶液pH<7,则正确的是()A B C D碱性AOH>BOH AOH<BOH AOH>BOH AOH<BOH酸性HC>HD HC>HD HC<HD HC<HD解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弱酸弱碱盐,溶液可能呈中性、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根据题意,AOH 为强碱,BOH为弱碱;HC为强酸,HD为弱酸.答案:A4.向三份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解析: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NH4NO3固体促进了CH3COO-水解,平衡右移,CH3COO-浓度减小;加入Na2SO3抑制了CH3COO-水解,平衡左移,CH3COO-浓度增大;加入FeCl3促进了CH3COO-的水解,平衡右移,CH3COO-浓度减小.答案:A5.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B.c(OH-)>c(A-)>c(B-)>c(H+)C.c(OH-)>c(B-)>c(A-)>c(H+)D.c(OH-)>c(HB)>c(HA)>c(H+)解析:酸越弱,对应的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同浓度的NaA和NaB的溶液中,前者水解程度更大,因此HA的浓度更大一些,D项错误;盐的水解程度很弱,故c(OH-)不可能大于c(A-)和c(B-),故B、C错误.答案:A6.关于氯化铁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解达到平衡(不饱和)时,无论加氯化铁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平衡均向正方向移动B.浓度为5 mol/L和0.5 mol/L的两种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C.有50℃和20℃的同浓度的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Fe3+的水解程度前者比后者小D.为抑制Fe3+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解析:增大FeCl3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水解程度减小,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A、B均正确;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C错误;Fe3+水解显酸性,增大H+浓度可抑制Fe3+的水解,D正确.答案:C7.(2009·广东高考)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O)]B.氯水中:c(Cl-)>c(H+)>c(OH-)>c(ClO-)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D.Na2CO3溶液中:c(Na+)>c(CO2-3)>c(OH-)>c(HCO-3)>c(H+)解析:A项,氯水中只有部分Cl2与水作用,生成HCl和HClO,Cl2的浓度与其他粒子浓度的关系无法确定,A错误.B项应为:c(H+)>c(Cl-)>c(ClO-)>c(OH-).C 项,氢氧化钠与醋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的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CH3COO-).答案:D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c(H+)+c(CH3COOH)D.0.1 mol/L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解析:选项A中根据电荷守恒,此关系式正确;选项B中pH相等,溶液中的c(OH -)相等,根据酸性越弱,水解越强,所以溶液中c(NaCO3)<c(CH3COONa);选项C2中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CH3COO-)①,由于c(CH3COOH)=c(CH3COONa),且它们等体积混合,由原子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②,将①×2-②得:c(CH3COO-)+2c(OH-)=2c(H+)+c(CH3COOH);选项D中NaHA溶液的pH=4,溶液呈酸性,即c(H+)>c(OH-),同时也可以判断HA-以电离为主,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HA-)>c(H+)>c(A2-)>c(H2A).答案:A9.(2009·绍兴质检)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①将水加热煮沸②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③向水中通CO2④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⑤向水中加NaHCO3固体⑥向水中加NaHSO4固体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④解析:将水加热可以促进水的电离,但c(H+)=c(OH-);钠与水反应,溶液中c(OH -)增大,抑制水的电离;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加入硫酸氢钠,溶液中的c(H+)增大,抑制水的电离;向水中加入碳酸氢钠,HCO-3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促进水的电离,但c(H+)<c(OH-);加入明矾晶体,铝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促进了水的电离,且c(H+)>c(OH-).答案:D10.室温下,在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CH3COOH溶液,pH与滴加CH3CO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若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H+)=c(CH3COO-)+c(OH-)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C.在C点:c(Na+)>c(CH3COO-)>c(H+)>c(OH-)D.在D点:c(CH3COO-)+c(CH3COOH)=0.1 mol/L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正确;CH3COOH是弱酸,若使两者反应后的溶液pH=7,则应该使CH3COOH稍过量,B正确;在C点c(H+)>c(OH-),再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可得c(CH3COO-)>c(Na+),C错误;在D点共加入CH3COOH的物质的量为0.025 L×0.2 mol/L,反应后一部分变为CH3COO-,另一部分依然为CH3COOH分子,溶液体积为0.05 L,故根据物料守恒,可以确定c(CH3COO-)+c(CH3COOH)=0.1 mol/L.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1分)25℃时0.1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已知25℃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A.固体CH3COOK B.固体CH3COONH4C.气体NH3D.固体NaHCO3(2)若________的解释正确(填“甲”或“乙”),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②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解析:由题意知,要判断甲、乙两种解释正确与否,可加入一种含有CH3COO-而不显碱性的盐,如CH3COONH4,其溶液呈中性,从水解的角度看对醋酸溶液的pH 变化无影响;但CH3COONH4电离产生的CH3COO-可使醋酸的电离平衡CH 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c(H+)减小,pH增大.从而说明甲不正确,乙正确.因发生反应CH3COONa+HCl===CH3COOH+NaCl得到0.006 mol CH3COONa,0.004 mol CH3COOH和0.004 mol NaCl的混合溶液,其中含有CH3COO -、Na+、H+、Cl-、OH-、CHCOOH和H2O,共7种粒子.3由物料守恒知n(CH3COO-)+n(CH3COOH)=0.01 mol,由电荷守恒可得n(Na+)+n(H+)=n(CH3COO-)+n(Cl-)+n(OH-),n(CH3COO-)+n(OH-)-n(H+)=n(Na+)-n(Cl-)=0.01 mol-0.004 mol=0.006 mol.答案:(1)B(2)乙增大(3)①7②CH3COOH CH3COO-③0.00612.(12分)现有①0.2 mol/L NaOH溶液②0.2 mol/L HX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中c(Na+)>c(X-).则:(1)①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②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2)上述混合液中共存在________种粒子.且:c(HX)________c(X-)(填“>”、“=”或“<”,下同).c(HX)+c(X-)________0.1 mol/L(忽略体积变化)请根据电荷守恒写出一个用离子浓度表示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混合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OH溶液与HX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中c(Na+)>c(X-),说明X-水解,即HX为弱酸.(1)HX溶液中c(H+)对水电离的影响程度小于NaOH溶液中c(OH-)对水电离的影响程度.(2)混合溶液中应存在Na+、X-、H+、OH-、H2O、HX六种粒子.由于水解程度较小,故c(HX)<c(X-),由物料守恒知c(HX)+c(X-)=0.1 mol/L.答案:(1)<(2)6<=c(Na+)+c(H+)=c(OH-)+c(X-)(3)碱X-+H2O X+OH-13.(14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 混合溶液的pH①0.1 0.1 pH=9②c0.2 pH=7③0.2 0.1 pH<7请回答:(1)从①组实验分析,HA是强酸还是弱酸________.(2)②组实验表明,c__________0.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HA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____NaA的水解程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4)①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mol/L.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作近似计算).c(Na+)-c(A-)=________ mol/L;c(OH-)-c(HA)=________mol/L.解析:(1)从①组情况分析,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和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说明生成强碱弱酸盐,即HA是弱酸.(2)②组中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混合后溶液显中性,说明HA稍过量,HA 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大于0.2 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A-)+c(OH-),溶液pH=7,呈中性c(H+)=c(OH-),则c(A-)=c(Na+).(3)第③组实验相当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和NaA混合,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c(Na +)>c(H+)>c(OH-).(4)①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的pH=9,则c(OH-)=10-5 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0-5 mol/L.由电荷守恒c(Na+)+c(H+)=c(A-)+c(OH-)可得c(Na+)-c(A-)=c(OH-)-c(H+)=(10-5-10-9) mol/L,由A-―→HA,OH-H2O―→H3O+可得质子守恒关系式c(OH-)=c(HA)+c(H+),所以c(OH-)-c(HA)=c(H+)=10-9 mol/L.答案:(1)弱酸(2)大于c(A-)=c(Na+)(3)大于c(A-)>c(Na+)>c(H+)>c(OH-)(4)10-510-5-10-910-914.(13分)Ⅰ.已知盐酸和氨水混合后,其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带电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以下几种:①c(Cl-)>c(NH+4)>c(H+)>c(OH-)②c(Cl-)>c(NH+4)>c(OH-)>c(H+)③c(NH+4)>c(Cl-)>c(OH-)>c(H+)④c(Cl-)>c(H+)>c(NH+4)>c(OH-)⑤c(NH+4)=c(Cl-)>c(OH-)=c(H+)则:(1)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该溶质为__________,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填序号).(2)若关系③正确,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3)25℃时,pH=a的盐酸V a mL与pH=14-a的氨水V b mL混合,若溶液显中性,则V a________V b(填“>”、“<”、“=”或“无法确定”).Ⅱ.(1)氨催化氧化生成NO,NO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转化成硝酸的循环氧化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aq)(正反应放热),工业上为了提高硝酸产量,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A.升温B.降温C.增大压强D.充入足量空气E.减小压强(2)在硝酸溶液中缓慢通入氨气,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A.c(NH+4)+c(H+)=c(OH-)+c(NO-3)B.c(NO-3)>c(NH+4)>c(H+)>c(OH-)C.c(NH+4)>c(NO-3)>c(H+)>c(OH-)D.c(H+)>c(NO-3)>c(OH-)>c(NH+4)E.c(NO-3)=c(NH3)+c(NH3·H2O)+c(NH+4)F.c(NH+4)=c(NO-3)解析:Ⅰ.(1)中,由于水可以电离出H+、OH-,所以溶质为NH4Cl;由于铵根离子的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铵根离子浓度,故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2)中,因为关系③正确,则溶液中除含有NH4Cl外还应含有NH3·H2O.(3)中,pH=a的盐酸中c(H+)=10-a,pH=14-a的氨水中c(OH-)=10-a,若V a=V b则混合前盐酸中H+的物质的量与氨水中OH-的物质的量相等,因为氨水为弱碱不完全电离,故c(HCl)<c(NH3·H2O),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因此若溶液显中性,必须V a>V b.Ⅱ.(1)工业上最适宜措施是“多、快、省”,省即降低成本,所以应选D,不应选C,增大压强,对设备材料、动力要求高,要提高成本.(2)在硝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溶液可能显酸性(HNO3+NH4NO3,NH4NO3)、中性(NH4NO3+较少的NH3·H2O)、碱性(NH4NO3+较多的NH3·H2O).在硝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溶液中离子只有四种:NH+4、NO-3、H+、OH-.根据电荷守恒知,A正确;若c(H+)>c(OH-),则c(NO-3)>c(NH+4),B正确,C错误;硝酸溶液中H+与NO-3浓度相等,通入氨气后,中和了H+,H+浓度不可能大于NO-3浓度,所以D错误;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铵时(NH3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E正确;当溶液呈中性时F正确.答案:Ⅰ.(1)NH4Cl①(2)NH4Cl和NH3·H2O(3)>Ⅱ.(1)D(2)CD。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 C.CuO D.CuSO4·H2O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12.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 A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 A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对策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对策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高考项目部王春阳2011-7-29今年新课标卷题目综合难度有所下降,但是着重考查了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理综试卷中化学题型较为新颖,题目灵活性与难度有所上升,体现了新课标卷求新求变的命题特点。

由此看来新课标试题在于考查知识点的选取上突出了对于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更加集中,题型更加新颖。

通过以上两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总体难度略有增加今年试题难度有所增加,但是所考查的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依然没有改变。

所以选择题42分难度较2010略有降低。

而非选择题必考43分难度有所上升,选答题15分难度略有降低。

则是让学生拉开距离的,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功能。

2、试题题型稳中有变选择题回归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加大了对化学计算的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上表我们还发现试卷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在2011年的新课标试卷中没有出现。

3、突出新课程特色从知识上,新课程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习能力。

所以,很多知识的呈现方式与设问角度,都与学生们平时见到的略有不同。

呈现方式和设问角度的变化,也正是试题“求变、求新”的体现。

4、与社会联系紧密,充分体现时代特色今年高考27题是对于清洁新能源的信息题考查,与社会热点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体现时代特色,也体现了课程试题呈现方式的新颖。

四、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题型分析7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类题型这类题型实际考察的知识点比较杂,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例如:物质的状态(三氧化硫为液态,一氯甲烷为气态)、气体是否存在与标准状况下(即0℃,1.01×105Pa)、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是否标注了反应量、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失电子数等等。

而且经常拿不同的物质的性质出题,像今年这样只拿一种物质(NaCl)说事的非常少见,这无形中将考题降低了一个难度,但是从试卷结构上看,(即这是理综化学的第一题)这样的出题方式又在情理之中。

2011年高考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3
2011 年高考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14、解析:该物质为混甘油酯,而硬脂酸甘油酯和软脂酸甘油酯都是单甘油酯,故 AB 项均 错误; 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盐, 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后得到的是高级脂肪酸 钠,C 项正确;D 项由于有三种高级脂肪酸,互相交换位置有两种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 答案:C 15.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 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6 种
4
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
2011 年高考化学(上海卷)解析版
A.b 不可能显碱性 B.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 不可能显酸性 D.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19、解析:a 溶液分为四种情况①若酸为强酸,则反应后氨水有剩余,溶液呈碱性;②若酸 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比氨水还弱, 则溶液呈酸性; ③若酸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比氨水强, 则溶液呈碱性;④若酸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与氨水相同,则溶液呈中性。b 溶液分为两种 情况:①若酸为强酸,则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②若酸为弱酸,则反 应后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 答案:AB 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 了 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韵物理量正确的是(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 A B C D 1mol 22.4L 1mol 106 g 106g 1mol 2N相当于钠盐,易溶于水,由于生产吊白块的反应为可逆反 应,因此吊白块使用时会释放出甲醛,因此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由于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 具有防腐作用,故工业上常用作防腐剂。 答案:B - - -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NH4+、Ba2+、SO42 、I 、S2 。分别取样:①用 pH 计测试, 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大纲全国卷)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大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 -27S-32Cl-35.5Cr-52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能产生某些独特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中才能产生,因此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发生了细胞分化。

未分化的细胞也能合成ATP和mRNA。

任何细胞都存在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

答案:C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解析:蔗糖溶液处理前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能吸收水分,因此,直到细胞中水分不再增加时,细胞液的浓度降低了。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B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

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C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新课标卷)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新课标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

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强调实验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如第26、28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37题;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如第26题。

第七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理解。

在复习中这是一个必考点,难度不大。

第八题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找法,找同分异构体一般先找碳链异构,再找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再看官能团类别异构。

本题是一个常见题,较为容易。

第九题考查有机分应类型,只要掌握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很容易找出答案。

第十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影响的因素,难度较大,做题时要细心。

第十一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关键是要分清原电池的正负极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另外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应该与电源负极相连做阴极,而原电池的正极应该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第十二题考查离子反应的正误判断,是一个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但因其中考查到反应的过量问题,以及无机物中的苯酚的酸性,如果选修物质结构部分的同学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题中的大理石和醋酸的反应是在复习中经常遇见的,学生只要抓住这一选项解题即可,其他三项可以置之不理。

第十三题主要考察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在做题时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W为H,因为课本上讲过氢氧燃料电池。

但后三个元素应该都能很容易推出来,并且此题采用排除法可不管A是何种元素,BCD三项在课本上都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不难看出A项是错误的,剩剩余三项是正确的,细心一点,本题应该很容易得分。

第二十六题是一个有关五水合硫酸铜晶体的分解产物推断题,测试了化学发现思维能力,要求考生经过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推断出无机化合物,同时考查新课标的内容沉淀溶度积。

与往年多次考查到的框图题相比较,我们认为这种试题更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全面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全面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酰B.用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漠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4.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i、Vi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iVi=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i=V2,则一定是c2>ciD.若Vi=V2、ci=C2,则c(CH3COO)+c(CH3COOH)=c(Na*)5.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C.CuOD.CuSO4«5H2O6.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7.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8gH2。

中含的质子数为ION aB.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Imol Na与足量。

2反应,生成Na2O和NazCh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8.某含铭(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铉[FeSCU・(NH4)2SO6H2O]处理,反应后铁元素和铭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的Cr2O72_的物质的量为匹nol2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yCrxCh中,3x=y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9.(15分)如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箜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点燃2F+D,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构型是;(3) 1.6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10.(15分)反应aA(g)+bB(g)催化契c C(g)(A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 、II 、III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问题:(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 b : c 为;(2) 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I (A)、V ii (A)、V iii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3) B 的平衡转化率ai (B)、an (B)、am (B)中最小的是,其值 是;(4)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采取的措施 是;(5) 比较第II 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 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 2 T 3(填,判断的理由是;(6) 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lO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 请在下图2中用曲线表示第IV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3图2 (曲线上必须标出A 、B 、C).°) ■ • I , I • I 0 5 10 15 20 0 5 10 15 0 5 10 15I II III 时间(min )图 140-.III cOW)婪好10 15时间(min)图211. (15分)请回答下列实验中抽取气体的有关问题.(1)如图1是用KMnO 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B、C、D的作用分别是:B;C;D(2)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①如图2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应加入的物质所起的作用ABCD图212.(15分)金刚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图1途径制备,请回答下列问题:(1)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个原子共平面;(2)金刚烷的分子式为,其分子中的CH2基团有个;(3)图2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R>=<R(4)已知烯炷能发生如下反应:H H、氧水/锌R CHO+R'CHO请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臭氧水/锌(5)A是二聚环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能使漠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经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加热氧化可以得到对苯二甲酸[提示:苯环上的烷基(-CH3, -CH2R,-CHR2)或烯基侧链经高镒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得梭基],写出A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考点】D8:溶液pH的定义.【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分析判断溶液pH;酸性强弱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解答】解:浓度相同条件下,根据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苯酚溶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证明说明苯酚酸性很弱,小于碳酸的酸性,乙醇是中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Do【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酸性强弱的比较依据,掌握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酷B.用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漠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考点】HA:有机物的鉴别.【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乙醇含有-OH,乙酷含有酷键;B.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镒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苯和漠苯的密度不同;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解答】解:A.乙醇含有-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而乙醍与钠不反应,可鉴别,故A正确;B.己烷为饱和炷,与酸性高镒酸钾不反应,而己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镒酸钾褪色,可鉴别,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小,漠苯的密度比水大,可鉴别,故C正确;D.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都可发生银镜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题总体评价】2011年高考作为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照顾一些以前用全国卷II的省份,化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比2010年全国卷I简单些,延续了2010年全国卷1的整体风格,起到平稳过渡作用,向导性和权威性尤为凸显,反押题功效显著。

有机部分考查有些偏离主干知识,无机元素推断摒弃以前的呈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查力度加大,在选择和非选择均考查,化学实验题难度较大,考生得高分不容易。

其他热点内容不回避,拼盘组合,让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变成一道新题,能够有效地抵制平时猜题押题。

【点评】此题是2010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第11题的一个延续,特别是B选项改编于该题;关于本题的D选项有人认为不加热是可以区分的,认为甲酸甲酯不溶于水,分层,但是甲酸甲酯是溶于水的(/view/51327be9b8f67c1cfad6b8de.html),故不加热也不能区分;那么到底怎么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当然可以用含酚酞NaOH溶液共热,甲酸甲酯中颜色会变浅,乙醛只发生羟醛缩合,不影响NaOH,颜色几乎不变;另外也可以用饱和的Na2CO3溶液,甲酸甲酯会分层,乙醛不分层。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D.若V1=V2, C1=C2,则 C(CH3COO-)+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新课标卷)解析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2011 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

生物部分对细胞、光合作用、生命活动调节、遗传、进化、生态和发酵工程进行了考查,与往年相比,考查的非选择题部分既有对基总体看来选择题的难度有所降低,考查的知识点更多。

覆盖面更大,但落脚点都在教材所考知识点虽看似在教材之外,也有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础知识的记忆,特别强调实验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之中。

28、26如第题。

26题;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如第37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分)120共第Ⅰ卷(选择题分。

合题目要求的。

126分,共6小题,每小题21本试卷共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14 N 12 C 1 H :(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S 23 Na 16 O 3264 Cu 40 Ca 35.5 Cl 6小题,每小题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7.23 分子NaCl个10×6.02中含有NaCl A.1.00mol 23 +中NaCl B. 1.00mol10×6.02×8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Na所有,-1 水中1.00L溶于58.5g NaCl溶液,可将NaCl的1.00L ,1.00mol.L欲配置C.金属钠23.0g、氯气(标准状况)22.4L,能产生NaCl熔融的58.5g 电解D. ;B答案:+项正确,B为离子晶体,物质中只存在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NaCl项中A解析:NA电解应NaCl的1mol项中D水为溶剂而不是溶液的体积;1.00L项中C个电子;8最外层为标况下的氯气。

2。

11产生评注:本题难度较低,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道的理解。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CLHC分子式为8.115 种B.7 种A.6 种D.9 种C. 8 C 答案:H看成Cl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找法,可以先把有要种,找HC,先找125一氯代物有三种;异戊烷CHCHCHCHCH有正戊烷HC再它的一氯代物有几种;3,2223125 ;C种,所以选8一氯代物有一种;共)C(CH一氯代物有四种;新戊烷)(CHCHCHCH4323223评注:找同分异构体一般先找碳链异构,再找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再看官能团类别异构。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Mg 2+转化为 Mg(OH) 2,并使之与 Al 3+分开,至少需要 2mol/L 的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 160mL B. 120mL
C. 100mL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 3 题,共 31 分 )
C. 1 mol Fe 与足量 Cl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1 mol
-1

Ba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 A
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 往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 往某溶液中加入淀粉试剂 20.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化转换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CO 2 和 N2。反应方程式为: 2CO + 2NO2 催化剂 CO2+

N 2,其中 NO 2 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Ba2+、 Ag +、NH 4+,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Na Cl
B .乙烯的结构式: H- C= C-H
C 漂白粉 混合物
D 乙醇 电解质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纤维素的化学式: (C6H 10O5)n
7.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密度比水小
C .属于烃类化合物
D .难溶于水
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微量的钚(
生成白色沉淀 品红溶液褪色 显血红色 溶液呈蓝色

2011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11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部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①②③④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垃圾分类A .①B .②C .③D .④2.(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 .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和甲苯C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的水解产物是CH 3CO 18OH 和C 2H 5OHD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3.(3分)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 2+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 +4e ﹣=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 3[Fe (CN )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4.(3分)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Hg 2++S 2﹣=HgS↓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 +NOC +NO 2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 3++3H 2O Al (OH )3(胶体)+3H +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x +)O 2xCO 2+H 2O5.(3分)25℃、101kPa 下:①2Na (s )+O 2(g )=Na 2O (s )△H=﹣414kJ .mol ﹣1②2Na (s )+O 2(g )=Na 2O 2(s )△H=﹣511kJ .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等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相同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 )+2Na (s )=2Na 2O (s )△H=﹣317kJ .mol ﹣16.(3分)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分数()A .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B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C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7.(3分)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CH 3COCH 2COH (CH 3)2(l ).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 ﹣t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2分)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化学方程式K(t1)K(t2)F2+H22HF 1.8×1036 1.9×1032Cl2+H22HCl9.7×1012 4.2×1011Br2+H22HBr 5.6×1079.3×106I2+H22HI4334(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HX的电子式是.(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选填字母).a.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9.(14分)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1)溶液A的溶质是.(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4+、SO42﹣[c(SO42﹣)>c(Ca2+)].精制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②过程I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③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II中除去的离子有.④经过程III处理,要求盐水c中剩余Na2SO3的含量小于5mg/L.若盐水b中NaClO的含量是7.45mg/L,则处理10m3盐水b,至多添加10%Na2SO3溶液kg(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0.(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1.(17分)常用作风信子等香精的定香剂D以及可用作安全玻璃夹层的高分子化合物PVB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Ⅰ.RCHO+R’CH2CHO+H2O(R、R’表示烃基或氢)Ⅱ.醛与二元醇(如:乙二醇)可生成环状缩醛:(1)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A的名称是.(2)A与合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3)C为反式结构,由B还原得到.C的结构式是.(4)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N由A经反应①~③合成.a.①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b.②的反应类型是.c.③的化学方程式是.(5)PV Ac由一种单体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构简式是.(6)碱性条件下,PV Ac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011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①②③④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垃圾分类A .①B .②C .③D .④【考点】F7: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分析这道题,要密切结合生活常识,根据各种废品的可利用程度来分类.【解答】解:A 、废易拉罐可回收利用,所以属于可回收物。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和乙醇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这两种物质的酸性很弱;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只能与钠反应,所以四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乙醇。

酸性越强,pH 越小。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 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 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 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大于水,溴苯的密度小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 项正确。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5%=2mol ,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mol N 2 + 3H 2 2NH 3初 2 8 0转 32 2 34 平34 6 34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1003463434≈⨯++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D.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答案】A【解析】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福建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福建卷)解析版

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解析】答案:A由于N2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A不正确。

这题涉及STSE内容,主要与环保、能源有关,常识题。

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解析】答案:B由于非金属性C﹥B,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弱;B项正确;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比如Na+与O2—。

这题是基础题,不过A、B两项设问中出现B,Be等陌生元素。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解析】答案: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OOH才可以电离出H+。

这题是必修2有机内容,考查角度简单明了,不为难学生。

9、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A B C DY CO2Fe2O3C2H5OH FeCl3W MgO Al2O3C2H5ONa CuCl2A项中是Mg与CO2反应,B项中Al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C项中是金属Na 与C2H5OH反应,这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项中是发生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换反应,但学生可能将此反应记错,认为生成了铁单质。

2011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 1页(共 26页)
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NH4HCO3 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HCO3﹣+OH﹣=CO32﹣+H2O C.少量 S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7.短周期元素 W、X、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 池的重要材料,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 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 W、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 XZ2
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 pH=8 时,c(Cu2+)=
mol•L﹣1(Ksp[Cu(OH)
2]=2.2×10﹣20).若在 0.1mol•L﹣1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 H2S 气体,使 Cu2+完
全沉淀为 CuS,此时溶液中的 H+浓度是
mol•L﹣1.
9.(15 分)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
④处于 A 点的反应体系从 T1 变到 T2,达到平衡时
增大
(4)在 T1 温度时,将 1molCO2 和 3molH2 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十二章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第三节常见气体的制备、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 5分,共50分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利用料空凯袪co.解析:选项 A 是干燥装置,进气管应该插入浓硫酸中,而出气管不能插入其中;选项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D 选项,分馏装置中的温度计不能插入液体中,必须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答案:B2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瓶中盛适量浓 H2SO4,从A 口进气来干燥 NH3B .从B 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C .瓶中盛满水,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 NO2D •瓶中装满水,A 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 B 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 体积H2的扎11.实的囁制取并收集N 】h!)-杠締的対嘱解析:A 项,浓H2SO4不能干燥NH3 ; B 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02时,应从 A 口进气;C 项,NO2与H2O 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 项,H2难溶于水,从 B 口导入H2,能将瓶中水压入量筒中,从而测量H2的体积.答案:D3. (2009广东高考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解析:A 中应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下; C 中应先检验纯度后点燃; D 中应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B4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 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13.收坐祗%九制供®就牝业钛 并观農菲頗色c 制希评检鲨粗 r的可箱性to②A .①⑤⑧B.③④⑦C .②⑤⑥D .②④⑧解析:用H2O2制02的反应原理为2H2O22H2O + 02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②作为制取装置•干燥02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收集干燥的02只能用⑥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⑤⑥5. (2010 德州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答案:C时,发现锌粒、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又不够,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则可以从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①食盐水②KN0 3溶液③乙醇④Na2CO3溶液⑤CCl 4⑥浓氨水A.①③⑤B.②⑥C .③⑤D.①②④解析:加入食盐水或乙醇相当于稀释硫酸使之与锌粒接触而反应;加入KN03溶液会产生氮的低价态化合物而不是氢气;加入Na2C0 3溶液与H 2SO4反应消耗H 2S04; CCl 4使得H 2S04液面上升与Zn接触反应;浓氨水与H2S04反应消耗H 2S04,故①③⑤可以从漏斗中加入.答案:A6. (2009广东理基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 NO 和02B. HCl 和NH3C . H2和COD . S02和CO 2解析:NO和02不共存;HCI与NH3不共存;H2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应用排水法收集.答案:D7 . (2009郑州模拟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编号气体a b cA NH 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B CO 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 3C NO稀HNO 3铜屑H2OD NO 2浓HNO 3铜屑NaOH溶液解析:A项中NH 3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中NO在常温下与02反应生成N0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中NO2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8. (2010蚌埠模拟某同学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是(A .铜与浓硫酸B.铁与浓硫酸C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D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解析:A项和D项的反应均需要加热,B项中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答案:C9.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选项试剂B湿润的试纸A现象结论A碘水淀粉试纸变蓝碘具有氧化性B 浓氨水,生石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氨气为碱性气体象,和NaOH 溶液作用无明显现象 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结论应为NO2具有氧化性. 答案:C10•关于下图所示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装置①中,c 为阳极、d 为阴极B .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C .装置③中X 若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并防止倒吸D .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装置③中X 是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达不到防倒吸的作用. 答案:C:■、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 (10分(2010芜湖模拟【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 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 CO2用浓NaOH 溶液.Na2SO3,硫 酸品红试纸 褪色SO2具有漂 白性KI —淀粉试 D C U ,浓硝酸纸变蓝NO2为酸性 气体解析:A 中使淀粉变蓝是I2的特性但不是氧化性, B 中应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中【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0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产=ttNaOH化球【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 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CO 2较多的装置是___________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 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吸收CO 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甲中注射石灰水,发生CO2 + Ca(OH2== =CaCO3 + H2O ; 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无明显现象;使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的物质的量多,内部气压降低的多,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虽然从CO2与NaOH、Ca(OH2反应角度上看,等质量的Ca(OH2吸收的CO2大于NaOH,但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故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小.答案:CO 2 + Ca(OH 2===CaCO 3 J+ H 2O(CO 2 适量CO 2和石灰水作用有明显的现象,和NaOH溶液作用无明显现象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乙 不合理,应用 NaOH 溶液.因为Ca(OH 2的溶解度较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12. (10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和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 、F 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 为纯净干燥的氯气和氨气的反应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 __________ (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二氧化硅D .五氧化二磷E .烧碱(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 相应横线上. B _______ 、D _______ 、E _______ .(3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装置 C 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FI TABCP啊illftit水(4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象,和NaOH溶液作用无明显现象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解析:根据F 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 A 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所以 A 中的固体可 以选用碱石灰、生石灰和烧碱; B 处需要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所以选用I; D 、 主要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和 HCI 气体,所以D 处选H, E 处选川. 答案:(1ABE (2 I H 川 (3取适量该白色固体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 色气体;另取适量该白色固体溶于水后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4可将尾气通过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后再排入空气中 13. (16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为证明 CO 具有还原性,首先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下列信息: ① C + H2OCO + H2 CO + H2OCO2 + H2 CO2 + C2CO ② CO 和H2都可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 反应 ③ CO 有剧毒,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根据以上信息和有关知识,他们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装置B 中最适宜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 ;必须用装置 C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3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要排净整套装置中的空气,则排净装置中空气的目的是 白ffl 一同•A j ““ 報U權口畫请心A 木(4根据该实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根据装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 之间连接下图中的 _________ 装置(填序号.解析:由A的装置特点可推出是制备CO2,白色固体为caco3,为了防止CO2中HCI、H2O杂质对后面实验的影响,必须除去.B中盛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I,然后用浓H2SO4干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为碳,发生反应为: C + CO22CO,然后用CO + CuOCu + CO2反应原理来验证CO的还原性;在D、E装置之间加一个除去CO2的装置,防止干扰.答案:(1CaCO3 + 2H + ===Ca2 + + CO2 f+ H2O(2饱和NaHCO3溶液防止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的H2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干扰无需检验CO的纯度,可在F处直接点燃CO(4E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uO + COCu + CO214. (14分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 3、MnO2、Na2O2、NaCI、无水CaCl2、NH 4HCO 3、碱石灰等固体,H2O2、蒸馏水.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回答:(1充分反应后丙中无固体物质剩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丁中的干燥剂应选 __________ ,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理由是(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反应开始后断开电键 K ,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是 _________ (吸热、放热反应.(5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丙中均有气体产生,其余操作正常,但己中未观察到红棕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所给药品及装置特点分析: A 是NH3 , B 是O2.在戊中发生的反应是 4NH3为 2N0 + O2===2NO2. + 502 *ITT4N0 + 6H2O ,若要在己中看到红棕色气体,必须让 02过量,发生反应答案:(1NH4HCO3NH3 + C02T + H2O (2碱石灰无水CaCl2只能吸水,不能吸收CO2(或CaCl2能吸收NH3(32H2O22H2O + 02 f 或2Na2O2 + 2H2O===4NaOH + 02 f(44NH3 + 5O24NO + 6H2O 放热(5甲装置产生的氧气量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放入水中不导电,则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物质溶于水达到饱和时,溶解过程就停止了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A项,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错误;B项,溶解平衡为动态平衡,错误;D项,残留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则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错误.答案:C2.(200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20 mL 0.01 mol/L KCl 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AgCl(s)Ag+(aq)+Cl-(aq),由c(Ag+)·c(Cl-)=K sp,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①中c(Cl-)=0.01 mol/L②中c(Cl-)=0.04 mol/L③中c(Cl-)=0.03 mol/L④中c(Cl-)=0⑤中c(Ag+)=0.05 mol/L.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答案:B3.已知25℃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s) Ba2+(aq)+SO2-4(aq),K sp=1.102 5×10-10,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向c(SO2-4)=1.05×10-5mol/L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SO2-4)增大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则该溶液中c(Ba2+)>c(SO2-4)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则该溶液中c(SO2-4)减小解析:BaSO4的溶度积等于c(Ba2+)和c(SO2-4)的乘积,故饱和溶液中c(SO2-4)=1.05×10-5mol/L,再加入BaSO4固体不溶解,c(SO2-4)不变,A错误;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错误;加入Na2SO4固体,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a2+)减小,C错误;加入BaCl2固体,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SO2-4)减小,D正确.答案:D4.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已知Fe(OH)3只要在pH>4的环境里就可以沉淀完全) () A.NaOH B.Na2CO3C.氨水D.MgO解析:要除去FeCl3实际上是除去Fe3+,除去Fe3+的方法是使其转化为Fe(OH)3,但直接引入OH-会导致Mg2+也生成沉淀.因此可利用Fe3+易水解生成Fe(OH)3和H+,减小c(H+)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且不引入杂质离子,选用MgO.答案:D5.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 -(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CaO,溶液的pH升高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解析:向平衡体系中加入CaO,CaO与H2O反应使c(Ca2+)和c(OH-)都增大,平衡向左移动,由于温度不变,K sp不变,所以当c(Ca2+)和c(OH-)减小至与原平衡相等时达到新的平衡,c(Ca2+)、c(OH-)未变,pH不变[但n(Ca2+)、n(OH-)减小了,Ca(OH)2的量增大了];给溶液加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又会有少量Ca(OH)2析出,c(OH-)减小,pH减小;加入Na2CO3溶液,部分Ca(OH)2转化为CaCO3,固体质量增加;加入NaOH(s),平衡左移,Ca(OH)2固体质量增加.答案:C6.已知25℃时,电离常数K a(HF)=3.6×10-4 mol/L,溶度积常数K sp(CaF2)=1.46×10-10.现向1 L 0.2 mol/L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0.1 mol/L HF溶液中pH=1B.K 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解析:A项,HF为弱酸,0.1 mol/L HF溶液pH>1;B项,K sp只与温度有关;C项,混合后成0.1 mol/L HF溶液,设0.1 mol/L的HF溶液中c(F-)=c(H+)=x mol/L,则x20.1-x=3.6×10-4,x≈6×10-3 mol/L,混合后c(Ca2+)=0.1 mol/L,0.1 mol/L×(6×10-3 mol/L)2=3.6×10-6>1.46×10-10,应有CaF2沉淀生成.答案:D7.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下列关于难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B.两种难溶物的K sp相差越大,难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 1.8×10-11 mol/L解析:K sp(AgI)小于K sp(AgCl),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AgCl可以转化为AgI,饱和AgCl溶液中Ag+浓度为 1.8×10-5mol/L,根据Q c>K sp,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0×10-161.8×10-5mol/L.答案:A8.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S<Cu(OH)2<CuCO3B.CuS>Cu(OH)2>CuCO3C.Cu(OH)2>CuCO3>CuSD.Cu(OH)2<CuCO3<CuS解析:根据沉淀转化一般规律:溶解度小的沉淀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故由反应(1)知,溶解度CuCO3>Cu(OH)2,由反应(2)知Cu(OH)2>CuS.答案:A9.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PbSO4PbSO3PbS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A.硫化物B.硫酸盐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解析:从PbSO4、PbCO3、PbS的溶解度上看,PbS溶解度最小,故最好选用硫化物.答案:A10.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 0.01 mol/L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2-4)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2-4)较原来大解析:由图示可知,在该条件下,CaSO4饱和溶液中,c(Ca2+)=c(SO2-4)=3.0×10-3mol/L,K(CaSO4)=9.0×10-6.当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spmL 0.01 mol/L的Na2SO4溶液后,混合液中c(Ca2+)=6.0×10-4mol/L,c(SO2-4)=8.6×10-3mol/L,溶液中c(Ca2+)·c(SO2-4)=5.16×10-6<K sp(CaSO4)=9.0×10-6,所以混合液中无沉淀析出.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11.(12分)利用X射线对BaSO4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上在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这种检查手段称为钡餐透视.(1)医学上进行钡餐透视时为什么不用BaC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BaSO4的溶解度,分别将足量BaSO4放入:a.5 mL 水;b.40 mL 0.2 mol/L 的Ba(OH)2溶液;c.20 mL 0.5 mol/L的Na2SO4溶液;d.40 mL 0.1mol/L 的H2SO4溶液中,溶解至饱和.①以上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A.b>a>c>d B.b>a>d>cC.a>d>c>b D.a>b>d>c②已知298 K时,K sp(BaSO4)=1.1×10-10,上述条件下,溶液b中的SO2-4浓度为________ mol/L,溶液c中Ba2+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③某同学取同样体积的溶液b和溶液d直接混合,则混合液的pH为________(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解析: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身体不能吸收,因此服用BaSO4不会中毒.而BaCO3进入人体后,会和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BaCO3+2H+===Ba2++CO2↑+H2O,Ba是重金属,Ba2+会被人体吸收而导致中毒.(2)①SO2-4会抑制BaSO4的溶解,所以c(SO2-4)越大,c(Ba2+)越小.②由于c(Ba2+)·c(SO2-4)=1.1×10-10,所以溶液b中c(SO2-4)=1.1×10-100.2mol/L=5.5×10-10 mol/L,溶液c中c(Ba2+)=1.1×10-100.5mol/L=2.2×10-10 mol/L.③溶液b、d混合后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由题意知Ba(OH)2过量,溶液中OH-的浓度为40 mL×0.2 mol/L-40 mL×0.1 mol/L80 mL×2=0.1 mol/L,c(H+)=K Wc(OH-)=1×10-13 mol/L,pH=13.答案:(1)BaCO3+2H+===Ba2++CO2↑+H2O(2)①B②5.5×10-10 2.2×10-10③1312.(14分)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 sp表示,K sp和水的K W 相似).如:AgX(s)Ag++X-K sp(AgX)===c(Ag+)·c(X-)=1.8×10-10AgY(s)Ag++Y-K sp(AgY)===c(Ag+)·c(Y-)=1.0×10-12AgZ(s)Ag++Z-K sp(AgZ)===c(Ag+)·c(Z-)=8.7×10-17(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溶液表示)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在25℃时,若取0.188 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 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4)①由上述K sp判断,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Z的转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上述(3)体系中,能否实现AgY向AgX的转化?根据你的观点选答一项.若不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则实验转化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由于AgY比AgX更难溶,则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X固体,发生沉淀的转化,AgX(s)+Y-(aq)===AgY(s)+X-(aq),则c(Y-)减小.(3)25℃时,AgY的K sp=1.0×10-12,即溶液达到饱和时,c(Ag+)=c(Y-)=1.0×10-6mol/L,而将0.188 g AgY溶于100 mL水中,形成的为饱和溶液(溶质未完全溶解),则有:c(Y-)=c(Ag+)= 1.0×10-12=1.0×10-6mol/L.(4)由于K sp(AgZ)<K sp(AgY),可以实现AgY向AgZ的转化.在(3)中,c(Ag+)=1.0×10-6mol/L,当c(X-)>1.8×10-4mol/L时,即可由AgY向AgX的转化.答案:(1)S(AgX)>S(AgY)>S(AgZ)(2)减小(3)1.0×10-6mol/L(4)①能因为K sp(AgY)=1.0×10-12>K sp(AgZ)=8.7×10-17②能当溶液中c(X-)>1.8×10-4mol/L时,AgY开始向AgX的转化,若要实现AgY向AgX的完全转化,必须保持溶液中的c(X-)>1.8×10-4mol/L13.(10分)(2009·韶关月考)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 sp=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废液中含Zn2+,为提取Zn2+可以控制溶液中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4)25℃时,PbCl2浓度随盐酸浓度变化如下表:c(HCl)(mol/L)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103c(PbCl2)(mol/L)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B.PbCl2固体在0.50 mol/L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PbCl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难电离的阴离子(络合离子)D.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解析:(1)向ZnCl2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即OH-过量,由图象知Zn2+与OH-最终生成[Zn(OH)4]2-.2+(aq)+2OH-(aq)(2)由Zn(OH)2(s)Zn知:K sp[Zn(OH)2]=c(Zn2+)·[c(OH-)]2将a点数据代入,可得:K sp=(10-3)·(10-7)2=10-17(3)由图象可知,当8.0<pH<12.0时,溶液中的Zn2+可与OH-结合为Zn(OH)2沉淀.(4)由表知,开始PbCl2浓度由5.10降至4.91,又升至5.21,随后逐渐增大,故A正确.0.50 mol/L HCl为稀盐酸,因有Cl-,抑制了PbCl2电离,故PbCl2在0.5 mol/L HCl 中的溶解度小于纯水中的,故B正确.因随盐酸浓度增大,PbCl2浓度逐渐增大,可知PbCl2与浓盐酸生成了难电离的阴离子,故C正确.PbCl2能溶于稀盐酸,也能溶于食盐水,D正确.答案:(1)Zn2++4OH-===[Zn(OH)4]2-(2)10-17(3)8.0<pH<12.0(4)A、B、C、D14.(14分)某自来水中含有Ca2+、Mg2+、Na+、K+、HCO-3、SO2-4、Cl-,长期烧煮上述自来水会在锅炉内形成水垢.锅炉水垢不仅耗费燃料,而且有烧坏锅炉的危险,因此要定期清除锅炉水垢.已知部分物质20℃时的溶解度数据有:物质Mg(OH)CaCO3MgCO3Ca(OH)2CaSO4MgSO42溶解度9.0×10-4 1.5×10-3 1.0×10-2 1.7×10-1 2.1×10-126.7 (g/100 gH2O)(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锅炉中的水垢含有Mg(OH)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锅炉中的水垢所含有的CaSO 4不能直接用酸除去,需要加入试剂X ,使其转化为易溶于盐酸的物质Y 而除去.试剂X 是________(填序号).A .食醋B .氯化钡C .碳酸钠D .碳酸氢钠CaSO 4能转化为物质Y 的原因是(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含CaSO 4、Mg(OH)2外,锅炉水垢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4)水中的Ca 2+、Mg 2+可以用一定浓度的M 溶液进行测定,M 与Ca 2+、Mg 2+都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现取含Ca 2+浓度为0.40 g/L 的自来水样10 mL ,至锥形瓶中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了浓度为0.01 mol/L 的M 溶液20.00 mL ,则该自来水样中Mg 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锅炉水垢中含有Mg(OH)2的原因为Mg(HCO 3)2=====△MgCO 3↓+H 2O +CO 2↑,MgCO 3+H 2O=====△Mg(OH)2+CO 2↑.(2)水垢中含有的CaSO 4不溶于酸,因CaCO 3的溶解度小于CaSO 4,可先将其转化为易溶于盐酸的CaCO 3而除去,所用试剂为碳酸钠.(3)锅炉水垢中除含有CaSO 4、Mg(OH)2之外,还可能含有CaCO 3、MgCO 3等物质.(4)该自来水中c (Ca 2+)=0.40 g40 g/mol 1 L=0.01 mol/L , 所以有10 mL ×[0.01 mol/L +c (Mg 2+)]=0.01 mol/L ×20.00 mLc (Mg 2+)=0.01 mol/L.答案:(1)Mg(HCO 3)2=====△MgCO 3↓+H 2O +CO 2↑,MgCO 3+H 2O=====△Mg(OH)2+CO 2↑(2)C 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钙的溶解度(3)CaCO 3、MgCO 3等(4)0.01 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