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2019专业版
2019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相关法规
2019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相关法规20xx年xx月xx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提高了经营劳务派遣的注册资本,对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等规定进行了细化。
专家预计,决定XX年7月1日施行后,将会改善劳务派遣被滥用的现状,遏制企业不法用工。
修法价值取向: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介绍,本次修法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切实保障和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单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二是从法律制度上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得以落实;三是把劳务派遣用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四是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本意,就是满足用工单位临时或短期的用工需求。
比如,在北方冬季供暖等季节性生产经营、商品零售企业销售旺季或促销活动、生产企业临时性订单大量增加等情形下,需要临时聘用生产、销售人员,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可以发挥劳务派遣单位储备劳动力资源多、劳动力信息灵通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员以满足需求。
所以说,劳务派遣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弹性用工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劳务派遣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侵害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最大亮点:细化“同工同酬”规定劳动合同法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细化了“同工同酬”原则,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三性”岗位:明确含义,增强可操作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对何为“三性”岗位则缺乏具体规定,本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三性”岗位的具体含义。
决定明确:“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法19条内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法19条内容《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其中,第十九条是该法的一个重要条款,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依据该条款,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获得劳动酬劳、享受劳动爱护、获得劳动平安等。
同时,劳动者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依据劳动合同商定工作、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隐秘等。
首先,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酬劳。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据劳动合同商定的内容,准时足额地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法定或者商定的酬劳。
同时,用人单位不得擅自扣发或者拖延支付劳动酬劳。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延迟支付的工资,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其次,劳动者有享受劳动爱护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供应平安、健康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平安和身体健康。
用人单位应当实行必要的劳动爱护措施,预防和削减劳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劳动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劳动合同商定的工作支配,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次,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平安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供应平安的生产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防止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爱护教育和培训,增加劳动者的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力量。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存在的平安隐患,保障自己的生命平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外,劳动者还有其他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律规定的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者有义务依据劳动合同商定的方式和时间、完成用人单位交付的工作任务。
劳动者还有义务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隐秘,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机密和其他与用人单位有关的隐秘信息。
总的来说,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进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版本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版本,供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最新版本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二、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三、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四、将第九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专业版4篇
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专业版4篇篇1《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专业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劳动关系。
第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协商、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享受劳动合同约定的权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工会章程、集体合同的规定,并不得侵犯劳动者的人格权、劳动权益等合法权益。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等合法权益,并及时足额的支付劳动者。
第七条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合法权益。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的劳动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权利,提供劳动保护措施,并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十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行业规章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履行提前通知、支付经济补偿等义务。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第十二条当事人可以依法自愿约定劳动合同的其他内容,但依法必须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除外。
第十三条裁减企业或个体劳动者的范围,以及其他特殊情形,所需裁减人数较多,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向劳动者通知裁减事由、范围、裁减标准等事项。
对已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不再另行通知。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劳动者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离开劳动合同,应当确定有关公共保障机构提供的法定的社会保障。
第十五条劳动者不得因留置财产长时间不予交付或者拒不退还劳动者应交或者交付的工资报酬、其他报酬或者其他财物。
第十六条劳动者投诉举报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审查核实,并依法依规处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罚款制度
劳动合同罚款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劳动合同罚款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劳动秩序、维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罚款制度的内涵、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罚款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劳动合同罚款制度的内涵劳动合同罚款制度是指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的一种违约责任形式。
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违约方应按照约定的罚款标准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罚款。
劳动合同罚款制度旨在保障劳动合同的履行,促使双方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劳动合同罚款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罚款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竞业限制、违约金、罚款等事项。
”这些法律规定为劳动合同罚款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劳动合同罚款制度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罚款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以下几种情形:1. 试用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的长度、试用期工资等事项。
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一定的赔偿金或罚款。
2. 培训: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培训,可以与劳动者约定培训期间工资、培训费用、服务期限等事项。
如果劳动者在培训结束后未按照约定服务期限履行劳动合同,应支付违约金或罚款。
3. 保守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劳动者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如果劳动者违反约定泄露商业秘密,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罚款。
4. 竞业限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劳动者在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从事类似工作。
如果劳动者违反约定在竞业限制期内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应支付违约金或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9年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19 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 以下称用人单位 )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理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理应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理应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相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理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理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相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理应协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理应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理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 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理应如实说明。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
2019年最新《劳动法》规定篇一:2019年劳动法实施细则全文2019年劳动法实施细则全文目录一、总则二、劳动合同的订立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五、集体合同六、劳务派遣一、总则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的“等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其他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单位。
2、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经用人单位授权或同意,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当分公司不能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时,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招用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以外的劳动者,即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法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周岁,且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佣的保姆以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6、用人单位招用与外单位保持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招用自主择业转业退伍军人,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地区的人员,应当办理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10、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11、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12、总公司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子公司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子公司在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后,该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子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
2019劳动合同法全文
三、工作时间
甲方实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制度。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可安排乙方加班加点,但每月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每个工作日连续加点不得超过三小时。
四、休假
乙方在合同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节日、公休假日以及探亲、婚丧、计划生育、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有薪假期待遇。
(三)甲方安排乙方加班,无法安排补休的,按国家规定发给加班工资。
(四)非因乙方原因所致的停工、停产期间,甲方按国家、省、市规定发给乙方停工工资或生活费。
六、保险福利待遇
(一)乙方原为本企业固定工或临时工改(招)为合同制职工的,原符合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视为本企业工作年限。
(二)甲方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女职工五期(经期、孕期、产假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劳保福利待遇和乙方符合计划生育子女以及保留原固定工经确定的供养直系亲属的劳保医疗待遇。
(三)甲方(公司主管人员)会同人事部门,在如下情况,甲方将给乙方荣誉或物质奖励,如模范地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生产和工作中的突出贡献或物质奖励,技术革新、经营管理改善,乙方也
由于有突出贡献得到工资和职务级别的提升。
(四)甲方根据本企业利润情况设立年终奖金,可根据员工劳动表现及在单位服务年限发放奖金。
(五)甲方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和企业状况,向乙方提供津贴和补助金。
3.合同期限至_________工作(任务)完成时终止,其完成的标志事件是___________个月内为试用期。
(三)本合伺由甲乙双方各存一份。鉴证时还需交鉴证机构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二、工作任务
(一)乙方生产(管理)工种(岗位)_________.
(二)甲方根据单位规定提供乙方宿舍和工作餐(每天________次)。
员工做错产品处罚制度
员工做错产品处罚制度
1、罚款是否合法,一看公司是否有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二看规章制度是否合法。
如果公司没有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作出处罚是没有依据的,是违法的。
2、公司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没有罚款权限。
所谓的罚款其实是对工资的扣除,如果公司有明确制度规范,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有权在规章制度或企业奖惩制度中,对此类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
3、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
所以,在实际中遇到公司对违反规章的员工进行罚款处罚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4、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
我国法律上的罚款规定
(1)罚款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有罚款的权力,只有那些经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行政主体才有罚款的权力。
而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不具备上述特征的组织行使罚款的权力的就是在违反法律规定。
(2)罚款的对象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人
特定的行政主体行使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其只能对行
政管理相对人进行,任何组织都不能对其所属的成员进行罚款,具有罚款权力的特定行政主体也不例外。
(3)罚款的原因只能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赔偿标准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赔偿标准员工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其劳动成果对企业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和企业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有些员工可能会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因此,一些赔偿标准得以制定。
一、一般赔偿标准员工违反劳动合同规定造成企业损失或者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应当被追究民事、经济责任,赔偿的数额,根据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内容、损失的大小、恢复原状或者补偿的费用,进行协商处理。
二、未经合法授权私自泄露商业机密及商业贿赂员工泄露商业机密,或者故意泄露企业经营机密的,应该向企业赔偿该泄露所导致的损失;若该员工的行为造成严重影响或者企业遭受高额赔偿,应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情况,对该员工负赔偿责任。
而员工私自从事竞业活动,扰乱企业秩序的,也要负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职员贿赂行为也是需要承担法律及经济责任的。
三、拖欠工作时间员工在企业内长期拖欠工作时间、不履行工作职责,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付予企业相应的赔偿款。
四、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员工在劳动合同规定期限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在劳动合同规定的经营范围内从事与原劳动合同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商业活动,应承担一定经济赔偿责任,并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未经授权使用企业财产员工未经授权使用企业财产,或下毒手用于不正当谋利的行为,造成企业财产的损失,需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对于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员工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涉及多种情况,赔偿数额大致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和协商的结果而定。
有些员工的行为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甚至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签约过程中,员工需明确劳动合同规定并遵守,以保障企业的利益。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第七十八条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
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的规定,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那么,用人单位的这种罚款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无法律依据?这不但是很多劳动者关心的问题,同样不少用人单位也心存疑惑。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了解罚款这一处罚措施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从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规定看,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是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来行使的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决定并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行政主体。
由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决定并实施,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能决定或实施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这里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处罚的对象一般为被认为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被管理人、外部相对人,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4、行政处罚是违法者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
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主体因违法或不当行政而应承担的责任,也包括被管理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责任。
5、行政处罚是一种以制裁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
它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被管理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为内容,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并由特定的行政主体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国家制裁措施。
6、行政处罚要严格按照行政法律规定的程序作出决定,被处罚人有权按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按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
按照前述,意味着用人单位并不符合实施行政处罚的相应条件之规定,其无权对其员工进行罚款的处罚。
不过当我们追根溯源,发现用人单位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处以罚款的做法,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依据。
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2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八次会议于xx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
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订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最新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
最新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劳动力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提升。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劳动关系形式,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劳动合同法中的各项规定也不断演进和完善。
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于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和补充,更是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然而,仍有部分人对于最新合同法在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上的规定存在疑虑,下面将详细介绍。
最新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的规定最新合同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处以罚款,但不得超过该用人单位上个财年年度总工资额的百分之一。
”这也是引起争议的核心所在——最新合同法是否允许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进行罚款。
实际上,最新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劳动行政部门罚款的约束是很明确的。
首先,最新合同法规定,只有劳动行政部门具有在范围内处罚的权利。
而且,它强调了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过程中的权利受到了限制。
换言之,当劳动行政部门处罚提出要求时,需要以合法、合理和准确的方式提出处罚要求。
如果劳动行政部门没有遵守提出处罚的规定,那么它就失去了纠正机构的资格,其处理结果就会被视为无效。
其次,最新合同法还对罚款额度做了限制。
规定劳动行政部门罚款的最大产值不得超过该用人单位上年度总工资额的百分之一。
这个规定的意义是把罚款力度限定在一个可承受的程度,避免给用人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在最新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已经明确了哪些情况是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比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逾期支付劳动报酬、强制劳动、工伤赔偿不足等问题都是适用该规定的情况。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劳动行政部门已经丧失了罚款的所有权利,这就解决了部分人对于最新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的疑虑。
结论最新合同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无权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进行罚款,被某些人认为是悲观的表现,实际上是新时期劳动法律保护的最大特点之一。
2024年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二篇)
2024年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只有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实施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的机关,才能依法定程序和权限,对违法者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
而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
1.企业规定对员工罚款无依据可查原《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职工进行罚款的权利,但____年____月____日出台的国务院令第516号文明确废止了改条例,并规定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代替。
因此,《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废止后,企业行使处罚权的依据不复存在,如果企业仍将罚款作为对员工的惩处办法,可能面临相关条款被认定无效,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或者额外支付经济补偿金等一系列风险。
因此,无论是从管理的有效性、实用性与科学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合法性来看,用人单位都应当摒弃“罚款”这类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选用风险更小更利于促进用工和谐的管理模式。
2.对于涉及职工利益的内部规章制度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3.设立合法、有效、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
企业针对这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应制定有效、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首先,针对考勤问题,可以在工资构成中设置全勤奖来进行有效管理:若员工当月满勤的情况下则可享受全勤奖;若员工当月出现迟到、早退、旷工等相关情形时,用人单位可扣除员工当月的全部或部分全勤奖。
其次,针对员工迟到、早退、旷工的次数与时间设置不同程度的违纪处罚措施,并依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劳务合同能否罚款合法
在我国,劳务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根据法律规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劳务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约束劳动者,往往会在劳务合同中约定罚款条款。
那么,劳务合同能否罚款合法呢?一、劳务合同罚款的合法性分析1. 合法性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押金或者以其他形式收取财物。
”这一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中不得收取保证金、押金等财物,为劳务合同罚款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合法性分析(1)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务合同罚款的合法性存在争议。
一方面,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中不得收取保证金、押金等财物,因此,劳务合同中的罚款条款可能存在违法风险。
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约束劳动者,可能会在劳务合同中约定罚款条款,以保障自身权益。
(2)从合同法角度来看,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如果劳务合同中的罚款条款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约定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视为合法。
二、劳务合同罚款的注意事项1. 约定罚款条款应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约定罚款条款应明确罚款金额、罚款事由、罚款方式等,避免产生争议。
3. 约定罚款条款应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平衡,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 用人单位在执行罚款条款时,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不得随意扩大罚款范围。
综上所述,劳务合同能否罚款合法存在一定争议。
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双方应遵循法律法规,合理约定罚款条款,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尽量避免在劳务合同中约定罚款条款,以免引发法律风险。
对于劳动者而言,应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务合同能否约定罚款
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关于罚款条款的约定一直是劳动合同法研究和实践中的一大热点。
劳务合同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文件,其目的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劳务合同能否约定罚款呢?以下将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一、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服务期、竞业限制、保密义务等内容,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由此可见,劳务合同中的约定内容应当遵循法律规定。
二、劳务合同约定罚款的合法性1. 依据法律规定,劳务合同可以约定罚款。
但需要注意的是,罚款的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 罚款条款的约定应当公平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当公平、合理。
”因此,劳务合同中的罚款条款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罚款条款的约定应当明确具体。
在劳务合同中,罚款的约定应当明确罚款的具体数额、适用条件、计算方式等,以避免产生纠纷。
4. 罚款条款的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的;(三)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的;(四)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因此,在劳务合同中约定罚款时,不得违反上述规定。
三、劳务合同约定罚款的局限性1. 罚款可能对劳动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2. 罚款可能导致劳动关系紧张,不利于双方合作。
3. 罚款可能使劳动者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劳务合同可以约定罚款,但应当在合法、公平、合理的前提下进行。
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双方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约定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在实施罚款时,应注重方式方法,避免对劳动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务合同可以罚款
一、劳务合同罚款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在劳务合同中设定罚款条款,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二、劳务合同罚款的适用范围1. 劳动者违约情况下的罚款:(1)未按约定时间到岗或提前离职的;(2)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3)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4)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5)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行为。
2. 用人单位违约情况下的罚款:(1)未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的;(2)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的;(3)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4)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行为。
三、劳务合同罚款的数额和方式1. 罚款数额:劳务合同中的罚款数额应根据具体情况、违约行为的严重程度及造成的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
一般而言,罚款数额应与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相当。
2. 罚款方式:罚款可以采取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或者根据违约行为的严重程度分期支付等方式。
四、劳务合同罚款的执行1. 劳动者违约时,用人单位可依法要求劳动者支付罚款。
2. 用人单位违约时,劳动者可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罚款。
3. 若双方对罚款数额有争议,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总之,在劳务合同中设定罚款条款,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约束力。
然而,在设定罚款条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罚款数额应合理,不得过高或过低。
2. 罚款方式应明确,便于双方执行。
3. 罚款条款应与合同其他条款相协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 双方在执行罚款条款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劳务合同里的罚款条款
---劳务合同罚款条款一、罚款目的为维护本合同的严肃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或服务)按期、按质完成,特设立罚款条款。
以下罚款条款作为本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条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罚款范围1. 逾期完成工程(或服务):若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工程(或服务),每逾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合同总价款千分之二的逾期罚款。
2. 质量不合格:若乙方提供的工程(或服务)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标准,每发现一处不合格,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不合格部分工程(或服务)价款百分之十的罚款。
3. 安全事故:若乙方在工程(或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并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赔偿金。
同时,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事故损失金额百分之十的罚款。
4. 违规操作:若乙方在工程(或服务)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受到影响,每发现一次违规操作,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违规部分工程(或服务)价款百分之五的罚款。
5. 材料供应不及时:若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提供所需材料,每延误一天,应向甲方支付相当于延误部分材料费用千分之二的罚款。
三、罚款执行1. 甲方在发现乙方违约行为后,应及时通知乙方,并要求乙方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支付相应罚款。
2. 若乙方逾期未支付罚款,甲方有权从乙方的预付款或工程进度款中直接扣除。
3. 乙方对罚款有异议的,应在接到罚款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向甲方提出书面异议。
在异议期间,乙方仍应按合同约定支付罚款。
四、其他1. 本条款中的罚款金额为预估值,具体金额以实际发生为准。
2. 乙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有违反合同约定或法律法规的行为,甲方有权依法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3. 本条款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通过以上罚款条款,明确了违约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处罚措施,有助于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或服务)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编号:
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2019专业
版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2019专业版
?劳动合同法无权罚款内容》是由合同范本网劳务合同栏目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欢迎大家阅读。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只有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实施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的机关,才能依法定程序和权限,对违法者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
而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
1.企业规定对员工罚款无依据可查
原《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了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职工进行罚款的权利,但2008年1月15日出台的国务院令第516号文明确废止了改条例,并规定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代替。
因此,《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被废止后,企业行使处罚权的依据不复存在,如果企业仍将罚款作为对员工的惩处办法,可能面临相关条款被认定无效,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或者额外支付经济补偿金等一系列风险。
因此,无论是从管理的有效性、实用性与科学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合法性来看,用人单位都应当摒弃"罚款"这类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选用风险更小更利于促进用工和谐的管理模式。
2.对于涉及职工利益的内部规章制度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