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阿尔瓦罗·西扎
超越结构——解读阿尔瓦罗·西扎作品中的柱子
超越结构——解读阿尔瓦罗・西扎作品中的柱子Eclipse of Structure: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illars in Alvaro Siza's Works孑L圣丹I Kong Shengdan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5-0021-06收稿日期2020-01-03摘要该文通过对西扎作品中几个异形柱设计的追问,挖掘柱子形态背后的隐喻,解读柱子结构性以外的设计逻辑和意义,从中反映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他个人式的设计手法,并总结了设计中不囿于结构可以进行怎样的探索。
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柱子设计手法Abstract By inquiring into the design of several irregular columns in Siza's works,we explore the metaphors behind the form of the pillars, and interpret the design logic and meaning beyond the structure.It reflects the unique charm of Alvaro Siza's architecture and his personal design method,finally we summarize how to explore the design without being limited to the structure.Keywords Alvaro Siza,Columns,Design method在勒•科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之后,钢筋混凝土柱子取代了承重墙体系,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要素之一。
而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一些作品中,柱子和他的建筑丰富的“面孔”一样,呈现了多样的表现形式。
西扎
• 一社会背景 • 自然风景:明亮而宁静,具有优雅 可爱和悠久的 纯洁感,在情感和思想之间,更能激发人的情感, 拥有一种多样性的自然特质。 • 天气气候:沿海岸线气候温和,内陆则令人感到 些许难受;北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寒冷,南 方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相对温暖。在夏季,内 地炎热干燥,而沿海则相对湿润。春季季节则温 度宜人,冬季比较寒冷。
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扎逐渐显现的极简主义风格,对于场地环 境要素的转化与利用,以及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光影塑造和表 现。而且,西扎对于环境的尊重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充 分的余地。
地方化与人情化
• 应该说卡洛斯住宅的现代感更为强烈因为在建筑中西扎摒弃了先前惯 用的来自于乡土建筑中的瓦屋面、木门窗及坡屋面结合承重花岗石和 混凝土板材的见着方式而是运用了平屋顶、灰泥抹灰和钢门窗
• • • •
西扎在卡洛斯住宅中对于地方化与人情 化的尊重是空间上的,庭院式的布局以 及矮墙等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的西 班牙庭院之中
圣玛利亚教堂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包括三座两层的建筑:圣玛利亚圣堂和殡仪礼拜堂、礼 堂和主日学校、牧师住宅;教堂大门前形成一个礼仪性的空间。建筑群体 以一种貌似偶然的角度嵌入场地之中,与地形的结合自然而紧密,形成与 原有的环境相适应。
教堂建筑内的装饰简洁有序:呈弧形突出的墙体,仅仅通 过其内切的曲面就操作出建筑独有的精神感;西北侧紧靠 天棚的三个大窗,明确又富有组织,不仅暗示出所在墙面 的厚重,也表现出其可塑性。
建筑作品的浅显分析
• 波·诺瓦餐厅
餐厅茶室与周围崎岖的岩石滩融合在一起, 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的。 平面的布局反映了建筑师建筑设计与地质结 构相适应的处理手法
建筑学 阿尔瓦罗 西扎 leca露天圣地泳池 分析 (含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游泳池位于大西洋和当地海岸线之 间的通道处设有更衣室、咖啡厅和 两个游泳池,一个供成年人使用, 另一个提供给儿童。在整个游泳池 的建造中西扎注重将现代设计融入 到当地自然文脉中,使两者形成一 种和谐的关联。游客经过一条与街 道平行且不断倾斜的坡路就会径直 来到更衣间和洗浴室,两旁的粗砂 大理石面墙将沿海的风光阻挡在外, 人们只能听到滚滚海浪的呼啸,体 验着不一样的“海洋之旅”。
Leca 露天游泳圣地பைடு நூலகம்
阿尔瓦罗 西扎
Leça露天游泳圣地
Leç a露天游泳圣地是西扎于1966年 完成的作品,半个世纪以来这个露 天游泳圣地一直受到世界各地旅游 者的青睐,而这作为西扎本人早期 的作品之一,完美地展现了其建筑 创作中对自然与设计关系中的一种 融合。
波诺瓦茶室
另外,这一项目也是西扎的第一个 独立的个人作品。1955年从波尔图 大学毕业后,西扎在其建筑学院教 授费尔南多· 塔沃拉的建筑工作室工 作,随后建立了个人事务所。并与 199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Leç a de Palmeira海滩位于当地 Matosinhos海岸线的北侧,是波尔 图北部的一个小镇,也是西扎的出 生地。他早年的另一个作品波诺瓦 茶室(右图)也是创作与此,并与 20世纪60年代中期完成。露天游泳 池的建造大量使用了当地的岩石材 料和混凝土。
照片
泳池及建筑
资料
坡道照片 平面图 沿海立面 半鸟瞰
资料
资料
建筑剖面图1、2(表现建筑与室外、 与灰空间) 照片1 照片2
资料
建筑剖面图1、2(更衣间和洗浴室) 照片1 照片2
资料
泳池与环境的过渡、融合
资料
建筑与环境的过渡、融合
资料
从不同角度看泳池
资料
从不同角度看建筑
西扎简介
建筑师简介: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筑师,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主要成就:2011 9月获UIA国际建协建筑杰出贡献奖(国际建协金奖)1992普利兹克奖建筑特色:1.乡土情结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代表作品:波诺瓦茶室(Boa Nova Tea House,Portugal,1958-1961)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平面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地质结构相适应的处理方法;空间中多样的门窗开口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增强着室内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联系;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天花延伸至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防护;加上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2.极简主义西扎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
”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代表作品:圣玛利亚教堂设计(Santa Maria Church and Parish Center,Marco de Canavezes,Portugal,1990-1996)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
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谈阿尔瓦罗·西扎
从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谈阿尔瓦罗·西扎作者:胡佳来源:《中国艺术》2018年第06期摘要:对于设计和生活,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有着自己的标准:“适合就是最好的。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设计体现出西扎独特的建筑语言,从对场地的尊重到对艺术的理解,西扎温和而严格地把控着对各种元素的运用。
反观其所有的作品,正是因为立足于心中的设计准则,使西扎能“超越建筑”,把控好任何类型的设计。
关键词:西扎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超越建筑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曾获1992年普利茨克建筑奖、2001年沃尔夫艺术奖、2009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是当代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西扎的作品简洁、单纯,又充满个性、张力。
他注重和谐地处理建筑元素间的相关性,建立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因追求个性化品质、敏锐捕捉社会变化而受到关注。
西扎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与另两位普利策奖得主的作品——王澍的象山校区、隈研吾的民艺馆遥相呼应,共同演绎和见证着环境与建筑的共融与共生。
博物馆建筑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用地呈三角形,一边是喧嚣的城市,一边是书卷气的校园。
整个建筑形同两把互相折叠交织的折尺,红色与米色的砂岩共同演绎西扎的经典语言,在转折和错位中构筑建筑的雕塑感。
建筑围合出内庭院空间,任凭阳光沿着笔直挺拔的围墙肆意泼洒,描绘着不同的光影效果。
一、西扎经典的建筑语言(一)对场地的尊重西扎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内部几何秩序的完整,而是关注建筑置于场地的必然性,使建筑能自然地嵌入环境之中。
西扎的建筑不仅全面满足场地关系,同时试图将时间性容纳进来。
一条河、一棵树、一堵老墙、一块礁石都与建筑一视同仁,在设计中被充分考虑。
西扎甚至还干着考古学家的工作,从遗迹中寻找设计灵感。
在设计博物馆建造初期,西扎就遇到了场地与建筑之间关系的问题:基地上有棵大树,对原规划中的建筑方案有所影响。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
• 西扎的白色石灰粉刷处理手法极其适 应地中海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 特点,既利于反射光线,抵抗热量, 又可防止水分渗入。同时它的美学意 义在于强调纯净的平面和表皮,表现 出光线的全部变化,形体与空间强烈 凸现,形象纯净而优美,创造了宁静 精致的诗意。
• 内部围绕中心天井排 布有关系的根据功能 的灵活的纵向直交的 房间
• 建筑呈矩形展开,与展厅曲线型的屋顶形 成了强烈的对比,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 内在的丰富性。
简洁的空间
建筑思想
1、外形简洁、外墙光洁的建筑体量,及其灵活地穿插在起伏 的自然地貌或错综的城市脉络中
2、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细节问题,注入饰面、脚板、木 工等,设计在整体和细节处均给人以很大的惊喜和愉悦。
• 一个建筑,场所精神很关键,在西扎的建 筑中,场所的塑造显得尤其突出。
• 像西扎这样,切实把握特定地域的传统建 筑的精髓,使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地域 特性,这是要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研究 才可以达到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学 习态度。
The End
Thanks
感谢下 载
3、致力于地方性的建筑表达尊重本国葡萄牙,尊重文脉,尊 重环境。
4、地方化,人情化的建筑语言。面对不同的环境,西扎往往 根据当地历史文脉和建筑传统的差异而选用不同的材料。
5、他的艺术是社会的,历史的,正式的,技术性的,有建设 性的,是被赋予了极大诗意的空间。
学习······
• 西扎的建筑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的建筑 就像从自然风景和城市环境中生长出来一 样,他在建筑中将地形的物质形态和建筑 与地理环境的平衡处理得极其精妙。
西画廊
建筑案例分析之加里西亚艺术中心
动态空间:
凌空架越的天桥可使空间活泼生动
普利策建筑 奖评委说: 他像光一般 的形态有一 种诚挚的, 令人着迷的 单纯。
他经常使用白色抹 灰墙面,花岗石和 木材,外表极其简 洁,而内部却通过 双层空间创造了如 同室外街道般丰富 的室内效果,连续 的墙面组织起流动 的空间,建筑体现 出不闭合,不确定 和非概念,并与每 个建筑部分的再限 定相呼应,这种建 筑特性与现代主义 中的有机空间理论 有一定的联系。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过渡性空间空间本身并没有具体 的功能要求, 它应当进可能地小一 点,低 一点,暗一点,只有这 样,才能 充分发挥它在空 间处理上的作用, 使得人 们从一个大空间走到另一 个大空间是必须经历一些 对比强 烈的过程,从而在人们记忆里留下 深刻的印 象.
Siza认为,建筑师的 工作不是进行发明创 造,而是通过建筑对 社会文化进行诠释, 延续和发展。 在极度的节制与节俭 中,他的设计具有十 分简单的形式,却引 起复杂的,交织的, 急切的欲望,这种欲 望变成悲伤,克制, 好奇以及其他所有的 情感体现出来。 他说:去发现事物的 特征与不可思议之处。 他的建筑捕获了空间 以及人的动向。
建筑毗邻:
东北面的修道院
西南面的住宅
外立面
建筑的属性优势:
艺术中心是博物馆建筑.而博物馆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强烈的文化 性,使它宜于建于环境具有文化氛围的场所之中.历史建筑本身就是 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博物馆的加盟可以共同延续城市 文脉,强化场所的文化氛围.
简洁的三层博物馆建 筑体,由V字形延伸 的两翼所组成。这两 个翼体的插入限定了 长方形的中庭,这个 中庭的高度跟博物馆 的高度取齐,中庭里 面布置了通向各个高 度层面的展览室的楼 梯。这一个参观的流 线穿过各个展览室, 可到达最高处的用于 雕像展览的屋顶台阶, 还可以通过一个坡道 到达可以俯瞰整个修 道院和这个城市的平 台。
浅谈建筑师阿尔瓦罗
浅谈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探索之路第一章关于建筑師阿尔瓦罗·西扎阿尔瓦罗·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1949 年至1955 年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1955 年至1958 年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的事务所工作。
之后,他在波尔图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当时的葡萄牙经历了战火之后正处在改革之中,西扎对整个国家的建筑规范与发展都有着重大贡献,被认为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二章观察法、调查法在阿尔瓦罗·西扎工作中运用的实例西扎,是在欧洲边远地区成长,在家乡文化以及环境的熏陶和在建筑学道路上不断进修学习,而逐步获得成功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建筑师。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理解西扎,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西扎,并且能给我们不少学习与工作的启示。
1、观察法在阿尔瓦罗·西扎工作中运用的实例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从中收集各种现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本文中的观察法,主要是指建筑师通过旅行、速写及写作等方法观察、记录、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
“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们学到的东西会重现,融入到我们之后描绘的线条之中。
”——西扎。
无论是在讨论会的间隙、旅行的飞机上、工作室、咖啡馆、自己家还是工地现场,西扎总会拿出速写本或信手拈来的纸和笔,迅速地勾画着设计构思、建筑细部、优美景色、城市空间,甚至是别人的肖像,以此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1.1旅行与记录阿尔瓦罗·西扎认为,建筑师应当多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建筑师能够发现新事物,无论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对建筑师的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旅行还能让我们从直接的建筑体验中进行学习,“只是看书或者图片没有意义”。
西扎在旅行中,总是爱用草图来记录一切。
这与我们平常旅行中用相机记录又有所区别。
画在纸上的内容,是西扎经过筛选以及感性处理的画面,并不是现实的全盘记录。
浅析当代新地域建筑
曲线型屋顶由一个 立体框架承托,像 自然丘陵,起伏蜿 蜒,上面覆盖着半 透明的薄膜,使白 天透进来的自然光 变得柔和,立面处 理简单。
内部围绕中心天井 排布有关系的根据 功能的灵活的纵向 直交的房间 建筑呈矩形展开, 与展厅曲线型的屋 顶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用简洁的形式 表现建筑内在的丰 富性。
浅析新地域主义建筑
浅析新地域主义建筑
Analysis of The New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艺术中心的表面采用了花岗石,它试图在探索一种用现 代的、同时也是比较适宜的方法来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协 调。与外立面的封闭性相对照,内部装修采用了通透性 的概念,中庭和走道采用了魄的大理石和灰泥,展览空 间的地面则采用了橡木材质。上层的展览空间由中央的 天窗获取自然光线,避免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可以 有效地保护艺术品。 无缝的光滑大理石贴着墙角起来,包围了工作台面与其 他紧贴地面的东西,创造了触觉上的空间的流动性。细 丝般的缝隙,粗大的接头好像是不必要的表现,但西萨 对材料与形体的敏感在思想中闪现了出来,将它表现出 来,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至今日,地区主义又衍生出基于绿色 或生态设计的“新地域主义”,以及向 全球化妥协的所谓的“开放的地区主 义”。 代表人物:西扎
浅析新地域主义建筑
Analysis of The New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加西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力求跟这个地域中的已有建筑 有着更为连贯的关系,重新组 织这片城市中已经衰落的区域。 整个建筑完全融入周围的城市 景观里,关注与尊重场所与都 市文脉。
浅析新地域主义建筑
Analysis of The New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在当今建筑领域,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公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创新、实用性和环保。
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设计理念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他们勇于挑战传统建筑设计规则,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实用性是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他们的建筑设计不仅注重外观的独特性,更重视空间的功能性和舒适度。
他们努力为建筑物的主人提供更优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从而让每个建筑作品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真正的“人居合一”。
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设计还强调了环保元素。
他们认为,建筑行业应该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过程的管理中,他们都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环保理念不仅体现在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中,也呼吁人们更加环保,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设计的三个特征——创新、实用性和环保,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应该借鉴并学习这些特征,提高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以其理性建筑设计思维而享誉全球。
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功能、形式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为世人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阿尔瓦罗西扎的理性建筑设计思维,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以其理性建筑设计思维而闻名。
理性建筑设计:一种强调功能、形式与结构理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对环境、文脉和社会因素的考虑。
功能性:阿尔瓦罗西扎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认为这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形式追随功能:阿尔瓦罗西扎主张建筑的形式应由功能决定,以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结构理性:阿尔瓦罗西扎注重建筑结构的理性表达,认为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应充分展现其逻辑性和科学性。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PPT课件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 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力图用简洁 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 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 精神”。
代表作品
细部处理
• 无缝的光滑大理石贴 着墙角起来,包围了 工作台面与其他紧贴 地面的东西,创造了 触觉上的空间的流动 性。细丝般的缝隙, 粗大的接头好像是不 必要的表现,但西萨 对材料与形体的敏感 在思想中闪现了出来, 将它表现出来,并获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波·诺瓦餐厅茶室
• 与环境融合:与周围崎岖的岩石融合在一 起,墙体从建筑的基础部分做不规则的延 伸,暗示出了环境与餐厅体量的和谐
西画廊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
阿尔瓦罗·西扎
建筑师生平
Alvaro Siza 阿尔瓦罗·西扎
出生(1933~) 出生地:葡萄牙 马特西诺斯 1949波尔图大学建筑系学习 1955~1958 与老师费尔南多·塔沃拉共同工作 后
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设计风格·思想
乡土情结——建筑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
西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 式的敏锐探寻,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
塞拉维斯基金会
建筑贯彻了西萨建筑理念,顺应地形,关注 “场所——形式”的关联性。
1、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2、细节处理巧妙 3、空间设计灵活 4、室内外风景渗透
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 倾斜的屋顶顺应地势,与 基地完美结合。在屋脊倾 斜的屋顶上我们看不出地 面是倾斜的,斜坡的差度 已经在第一层被弱化掉。
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
转自:专筑网 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内容介绍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揭示西扎对于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的设计是根植于葡萄牙本土的文化背景,结合现代主义建筑的精髓,着眼于对建筑本体问题(建筑与基地的关系、空间与使用、光线、材料与细部等)的冷静思考,开发出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地区性建筑语言,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场所特质。
作者简介关课程教学,先后参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等工程实践项目10 余项,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包括著作1 部,译著1 部),参编教材1 部,于《建筑学报》等国内专业最高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专著、论文·专著(1)蔡凯臻,王建国编著.阿尔瓦罗·西扎[M](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3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迈克尔·布劳恩.建筑的思考:设计的过程和预期洞察力[M].蔡凯臻,徐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论文和书中章节(1)王建国主编.阳建强,刘博敏副主编.吴晓,孙世界,高源,蔡凯臻参编.《城市设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本人编写“第七章: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P261-P312)(2)蔡凯臻,王建国.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设计——安全城市设计刍议[J].建筑学报,2008(5).(3)Kaizhen·Cai, Jianguo·Wang.Urban design based on public safety—Discussion on safety-based urban design[J]. Frontiers of Arche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2009(2).(本文为上篇建筑学报发表论文的全文译文)(4)蔡凯臻,王建国.城市设计与城市水文管理的整合——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8(7).(5)蔡凯臻.防灾减灾城市设计对策研究——以公共开放空间为对象[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6)蔡凯臻.通过城市设计干预城市公共空间犯罪防控——英国经验及其启示[J].华中建筑,2008(11).(7)蔡凯臻,王建国.阿尔瓦罗·西扎的学习历程[J].建筑师,2003(3).(8)蔡凯臻.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J].时代建筑,2002(4).(9)王建国,蔡凯臻.数字技术方法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建筑,2008(2)。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
空间设计灵活
• 采用加利西亚当代美术中心类 似的吊顶系统,设计了许多具 有很大灵活性的展厅,这不仅 为了永久性的展品展出同样也 为了暂时性的展览。
细节处理巧妙
室内外风景渗透
• 中庭和窗户使游人时 刻能够看到室外漂亮 的庭院风景。
四、1998年世博会葡萄牙馆
• 在空间分割上采用 了人文主义的切分 法,体现了西扎的 极简主义的风格, 同时强烈的地域性 始终贯穿整个建筑。
• 1、在坚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并不拒绝现代建筑带来的进步, 但其片段性与边缘性特征已远离早期现代建筑规范化的理 想与幼稚的乌托邦色彩。 • 2、这种倾向关注“场所——形式”的关联性,认识到一 种有边界的建筑,即建筑总是生成于特定的环境。 • 3、建筑设计注重”建构的事实“,而非将建筑沦为舞台 背景。 • 4、关注建筑如何回应特定场地的因素,如地形、气候与 光的特征,反对存在着一种”普世光明“的趋向。 • 5、关注视觉以外的建筑品质,如温度、湿度、空气流动 以及表面材料对人体的影响。 • 6、反对感情用事地模仿乡土建筑。 • 7、这种倾向可以在摆脱普世文明理想的文化间隙中获得 繁荣。
塞拉维斯基金会
建筑贯彻了西萨建筑理念,顺应地形,关注 “场所——形式”的关联性。 1、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2、细节处理巧妙 3、空间设计灵活 4、室内外风景渗透
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 倾斜的屋顶顺应地势,与 基地完美结合。在屋脊倾 斜的屋顶上我们看不出地 面是倾斜的,斜坡的差度 已经在第一层anks
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 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力图用简洁 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 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阿尔瓦罗·西扎:伊比利亚半岛的行吟诗人
当作自己的营养源泉 , 选择性地从中吸取各种 要素和 特质并加 以个 性化的发挥 , 从而 形成
了自身独特的建筑 风格。
2 01 5. 0 4 7 3
1 9 4 9 年 ~1 9 5 5 年, 西 扎 在 波 尔 图 大 学 建 筑 系学 习 。 西 扎 曾 这样 描 述他 最 初 的 学 习之 路: “ 4 q ] 1 ' - 候, 我想 做 一 个雕 塑 家而 非建 筑 师。
可 在 当 时 的 葡 萄 牙, 雕 塑 家 和 艺 术 家 是 收 入
方式。
1 9 3 3 年6 月2 5 日, 阿尔瓦罗 ・ 西 扎 出生 于 葡 萄 牙 多 山北 部 的一 个 海 岸 小城 镇 — — 玛 托
西诺 斯。
在 塔 欧 拉 事 务 所 的 学 习和 实践 为西 扎 的 建 筑 实 践 指 明 了方 向 。西 扎 的早 期 作 品 努力 用现 代 的条 件 重 塑 葡萄 牙 的传 统 。 从一 开 始 ,
系列 建 筑 界重 要 奖 项 , 并在柏林 、 里 斯 本 、威
篇一律 的形 象产生了疑 问, 于 是转 向葡萄牙
本土建筑 , 试 图 整 合 地 方 性 和 传 统 建 筑 的价 值, 从而寻 找现代 葡萄牙建筑 发展 的 “ 第 三
条道路 ” 。 1 9 5 2 年, 当西 扎 真 正 开始 建筑 学 专业 的
历史 环 境 之 间 建 立 深 刻 的 联 系 , 并 因其独具 个 性 的品 质 以 及 对 现代 社 会 文化 变 迁 的敏 锐 洞察 而受 到 普 遍 关 注 和 认可。 西 扎的作品遍 及欧洲各地 , 获 得 过 普 利
建筑大师西扎的新作,是一个静谧细致的红色礼堂
建筑大师西扎的新作,是一个静谧细致的红色礼堂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是 1992 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尽管年过 80,却仍有不少建筑新作。
不久前我们就介绍了他在江苏淮安化工企业的办公楼和曼哈顿高档住宅楼 611 West 56th Street,都是西扎在当地的第一个项目。
西扎在巴塞罗那的小镇 Llinars del Valles 设计的礼堂有点像是他从前设计的消防站,红色的盒子一样的外形非常简单。
这是西扎一贯的特征:外表看起来线条流畅克制,在屏幕上看上去远不如扎哈这样的设计师作品来得炫酷。
但只有身处实地,并且走入建筑内部,才能体会其细腻和妥帖。
这座礼堂位于一块需要开发成城市公园的区域,周围有森林和溪流,选址在这里就想让代表着音乐的礼堂与自然有一种的融合。
礼堂像是各种盒子堆叠在一起,高低宽窄都不一样,没有任何的曲线或纹饰,显得大方典雅。
红砖砌成的房子在绿色的环境里非常明显,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同侧面的颜色也都有深浅的变化,并随着光影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很静谧。
红砖深浅相间,上面印出了制造商的名字,有历史感。
最高的方块下面是可容纳 300 人的礼堂,它是整个建筑的中心,有 3 层楼。
二楼可以观景,负一楼有技术用房和储藏室。
旁边的 L 型的建筑以半包围的方式环绕着礼堂,更衣室、排练厅和仓库则安置在其中。
室内大面积使用了白色,白色的墙面和天花板,让空间变得开阔。
浅灰色的座位和窗帘搭配浅棕色的木地板,维持着简洁自然。
建筑的颜色和外形都不复杂,让人静下来倾听音乐,也有着西扎建筑的特征“优雅又有着微妙的深刻意义的灵魂”。
西扎曾在葡萄牙设计过一个消防站,也是红色的盒子建筑,注意到结合自然与光影的变化,拥有几何雕塑感。
图片来自 dezeen、gooood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
解析阿尔瓦罗·西扎
基本 几何 形体 和 基本 的形 式 组合 方 式 的 利用 是 西扎建 筑 的基础 。但 对 于西扎 的大 多数建 筑 , 往呈 往 现 出更 为复杂 的有 机 形 态 。 由于 复 杂 的地 形 环境 和 城 市肌 理 的影响 , 平 面上往 往不是 矩形 、 在 圆形 、 角 三 形等 简单 的几何形 , 而是 这些 简单 的几何 形 和连续 的 折线 、 有机 曲线 的综 合 , 与 阿 尔 瓦 ・阿尔 托 的 建筑 这 密切 相关 。而在 三维 尺度上 , 通过 在简单 的基 本几何 形 基础 上加 以某些 有机 形态 的变形 , 其变 化就 更为 丰 富 : 本几何 体量 的切 削 和增 减 , 基 白色 几何 体 面 的相 互 连续 和嵌 套 , 塑性 不 规 则 的 大体 积 、 体 块 的结 可 大 构组 合方式 , 都使 西 扎 的建 筑 在 纯 粹 中蕴 含 着 变 化 , 在静谧 中彰 显着 动感 , 呈现 出拓扑 的后 立体 主义几何 学 和涵蕴 的表现 主义 特征 ] 。 西扎在 1 7 ~1 7 9 1 9 4年 间设计 的平 托 ・ 索托 银行
中图 分 类 号 l - 9 . ; U一6 TU 08 9 T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5 8 (0 8 0—1 10 1 7— 7 1 2 0 ) 20 9 —3
葡 萄 牙 著 名建 筑 师 阿 尔 瓦罗 ・ 扎 ( v r i 西 AlaoS— z) 当代最 重要 的建 筑 师之 一 。他 的作 品关 注 现 代 a是 建筑 与地 方 性 的结 合 , 重 对 场 所 精 神 的 理 解 和 表 注 现, 强调 材料 的使 用 、 部 构造 和建 造 。因其 作 品个 细 性化 的 品质 和对现 代社 会 文化 变迁 的敏 锐捕 捉 , 而受 到普 遍 的关注 和承 认 [ ] 1 。 西扎 的作 品遍 及 欧洲各 地 , 获得 了很多 重要 的奖
推荐建筑师作品分析——阿尔瓦罗·西扎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造型的处理:
• 建筑设计语汇并非拘泥于简单而刻板的几何形 式,反而呈现出部分的有机形式。在基本的几何体基 础上构成有机形态是非常普遍的处理方法,直线、折 线、曲线的精心组织丰富了建筑的表情。
• 从造型上我们可以看到柯布的影子,为更明晰的 解释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造型处理,我们选择与柯布 的萨伏伊别墅进行对比说明。可以看到西扎对萨伏 伊住宅的理解延续到的他的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中, 比较二者的立面造型处理,可以看到惊人的相似。在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中,连续水平窗的尺寸及位置都 加以精心控制,使室内外空间得到视觉上的联系;而 坡道不仅联系不同水平面的媒介,而且成为西扎处理 地形、组织流线的重要元素,成为入口的标志。
•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归纳出阿尔瓦罗·西扎如下几条关于伽利逊 当代艺术中心相互关联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虽然不能代表建筑师全部的设计精髓,却是伽利 逊当代艺术中心的根基:
1. 严谨的现代主义
2. 地方性的建筑表现手法
3. 抑扬有致的形态方言
4. 简单的几何形体极少的惯用材料
5. 热情健康的外表冷静沉稳的内涵
6. 人情化周到的设计。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历史背景
•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生成, 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双重因素。偶然性是建筑基地所处 的位置,必然性是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所处的现代建筑发展时期。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回顾相 关的建筑文化艺术背景:
1. “工艺美术”运动
2. “芝加哥学派”
3. 保罗·赛尚发起的“立体主义”现代艺术风格
• 通过对坡道、踏步、平台的精心组织,形成逐 渐升起的“之”字型路线既使场地的地形特征得以表 达和延续,又形成了饶有趣味的空间引导。
• 沿街立面上的洞口与坡道将参观者引至高于街 面的入口平台,在这里,建筑的南端好像被悬起,留下 一个水平缝,透过它,可以看到修道院前的小路、台 阶。美术馆的敞向二层高的三角形中庭。中庭的 斜上方开有天窗,引进扑朔迷离的光线。门厅的北 面通向讲演厅的前厅,讲演厅与前厅之间以坡道联 系。由中庭往东经中央廊道,参观者可下到临时展 厅。廊道两端的楼梯则将人们带到上层的永久收 藏品展厅。参观流线在屋顶雕塑平台达到高潮,在 那里,令一个坡道将人们引至高于女儿墙的一个平 台上,一副城市的全景图便映入眼帘。
静谧诗人阿尔瓦罗·西扎——解析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
第2 4卷 第 4期 20 07年 1 2月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Junl o Hee U i ri o E gn eig ( oi S i c E io ) o ra f bi nv s y f n ier e t n S ca l c n e dt n e i
Vo . 4 No. 12 4 De . 00 c2 7
静谧 诗 人 阿尔瓦 罗 ・ 扎 心
霍海鹰 , , 芳 , 王 张 丹
(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学院 , 河北 邯郸 0 6 3 ) 50 8
[ 摘 要 ] 通过 对葡 萄牙建 筑师 阿 尔瓦 罗 ・ 西扎 的建 筑经历 和伽利 逊 当代 艺术 中心 的介绍 , 揭 示 了西扎 对 于场所 精神 的独特 理解 和诠释 , 中总 结 出西扎 独特 的设计 方 法和设计 理念 。 从 [ 键词 ]静谧 ; 塑 ; 筑 ; 尔瓦罗 ・ 关 雕 建 阿 西扎 [ 中图分类 号 ]J9 [ 5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6 3—97 (0 7 0 17 47 20 )4—06 09—0 3 西扎建 筑的 突 出特 征是 重 视 与 地方 文 脉 的结 合 , 身建筑 事业 的新 的高峰 。 重 视空 间的变 化 、 视 流 线 、 线 的利 用 。 西 扎 的 建 重 视 而 二、 阿尔瓦罗 ・ 西扎的设计理念及所受影响 筑艺 术 对于 现 场 的极 力 强 调 , 于 场所 文 脉 的独 特 理 对 解 和表现形 式 , 已逐渐 成为倍 受 人们 关 注 的焦 点 。 扎 西 阿尔瓦罗 ・ 扎是一 位接受 数位 建筑 师影 响的人 , 西 本人 反复强 调 — —“ 筑师并 没有创 造发 明 , 建 而只是 反 他不 排 斥 与所 尊 敬 的建筑 师 的关联 性 。 的许 多 作 品 他 映现 实 。 ”同时他 还坚持 , 城市 中 : 自终 存在 着建 筑个体 都 在不 同程度 上看 到柯 布 、 阿尔 瓦 ・ 阿尔托 、 密斯 、 巴拉 形象 的个性 化表达 与城市 建筑 总 体形 象 的普 遍 统一 性 干 等建 筑大 师 的影 子 。 如柯 布 、 斯 的 国 际 主义 风 格 , 密 的矛 盾 , 建筑 师 的任 务就 呈在 二 者之 间求 得 平 衡状 态 。 阿尔瓦 ・ 阿尔 托特有 的有 机性 , 阿道夫 ・ 罗斯 端正 的纯 在西 扎 的建 筑 作 品 中 , 往 是 以地理 学 立 场 在场 地 风 往 粹性 及 巴拉干 的地方 性 , 些都 对 他有 很 深 的影 响 。 这 他 景 中引入简单 的几何 学 , 以地 区建 筑 的表 现 手法 、 态 形 的设计 影 响极其 转变 可分如 下几个 阶段 : 方 言 和极 少 的几种惯 用材料 , 造 出 宁静 、 塑性 的形 创 雕 ( )初 期 :9 5 15 一 15 - 98在 塔 欧 拉 事 务 所 工作 , 在 态美学 巧 妙 的切 人 环境 , 以平 实而 生 动 的 建筑 形 象 和 塔 欧 拉 的指 导 和 引领 下 , 深入 研 究 了 葡萄 牙 当 地 的 他 整体而 丰 富 的建 筑 空 间准 确 地诠 释 场 所 。 得 建 筑 与 求 乡土 建筑 , 系统 了解 了 传 统 建 筑 的建 筑 形 式 、 构 方 建 自然 、 建筑 与城市 的微 妙 的均 衡 , 而 反 映现 实 生 活 , 进 式 、 料运用 及环 境处 理方式 。 实 上 , 是从 这里 , 材 事 正 西 支持现实生活。 ‘ 扎开始了 自己的建筑实践活动。 而在事业 的初期, 他与 塔 欧 拉一 样 , 也一 直 致 力 于 以新 粗 野 主义 美 学 对玛 托 阿尔 瓦罗 ・ 西扎 的建 筑历 程 西诺斯 地 区地方性 的重 新诠 释 。 葡萄牙 建筑 师阿 尔瓦罗 ・ 西扎 的设 计 是根 植 于 葡 ( - 16 年 , - )9 8 西扎参 观 了阿尔 托 的许 多建筑作 品 , 萄 牙本土 的文化 背景 , 结合现 代 主义 建 筑 的精 髓 , 眼 这 对 于他今 后 的建 筑影 响有其 深远 的影 响 。 着 于 对建 筑本 体 问题 的冷 静 思 考 , 创 出一 种 自然 而 真 开 当然 , 阿尔 瓦罗 ・ 西扎也 有 自己对 建 筑 的理解 。 对 实 的地 区性 建 筑 语 言 , 造 出独 特 的建 筑形 象 和 场 所 于 阿尔 瓦罗 ・ 创 西扎来 说 , 建筑 自然 流露 出来 的静谧 感 , 特质。 才 是他 锲而 不舍追 求 的 目标 。 阿尔 瓦罗 ・ 扎是杰 出 的 西 阿 尔瓦罗 ・ 西扎 13 生于葡 萄牙波 尔 图市近 郊 93年 建筑 大师 , 卓越 的空 间感 悟 和精 准 表达 帮 助 他把 握 环 的马托西 纽 斯 ,99 15 在 波 尔 图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境 的永 恒 动态 平 衡 规 则 , 的设 计 成为 环 境 动态 的一 14- 9 5年 他 学习。 作为 合作者 ,95 15 15 - 98年在费 尔南 多 ・ 欧拉 塔 部分 , 而非打 破它 。 利逊 当代 艺 术 中心 就 是最 好 的例 伽 事 务所工 作 , 于 15 年 开设 自己的事 务 所 , 并 98 开始 独立 证。 我们 归纳 出阿 尔瓦罗 ・ 西扎 如下几 条关 于伽利 逊 当 的建筑实践 。 代 艺术 中心相 互 关 联 的设 计 理 念 和手 法 。 虽然 不 能 代 18 92年西扎受到柏林 国际住宅 的邀请 , 从此 开始 表 建筑 师 全部 的设 计 精髓 , 是伽 利 逊 当代艺 术 中心 却 了本 土 以外 的 建筑 实 践 , 柏 林 克 罗伊 策 堡 的公 寓 和 如 的根 基 : 荷 兰海牙 的凡 ・ ・ 德 温尼 公 园住宅 等 。 这些 海外项 目获 1 严谨 的现 代主 义 . 得了广泛好评 , 并使得西扎赢得 了很高 的国际声誉 , 其 2 地方 性 的建筑表 现手 法 . 建筑事 业也进 入 了高峰期 。 这期 间 , 大批 具 有相 当 在 一 3 抑扬 有致 的形 态方言 . 影 响力 的项 目先后设 计并 实施 , 波 尔 图建 筑学 院 , 如 阿 4 简单 的几何 形体 极 少 的惯 用材 料 . 维罗大学图书馆等。 同时西扎还一直积极投身于建筑 5 热情健康的外表 冷静沉稳的内涵 . 教育 工作 。96 16 年 , 于 17 年担 任建 筑施 工学 16- 9 9 并 96 6 人情 化周 到 的设 计 。 . 教授。 此外 , 他还先后被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 院, 宾州 大学 、 哈佛大学等世界上许多著名 的建筑学院聘为访 三 、 析伽 利逊 当代艺术 中心 分 问教授 。 9 年 , 1 2 西扎获得 了建筑界 的最高荣誉 —— 9 ( )产生 历史 背景 一 普里策 奖 。 而得到 了广泛 的 承认 和关 注 , 开创 了 自 从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心得体会
•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文化的趋同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 相互融合。当代世界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中蕴含 着新的主体文化,尤其是结合现代性(主要指发挥现代主 义建筑的本质精神)与地域性(主要指发扬本土传统建筑 文化和地域精神的建筑思潮)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 流。他的作品关注地方主义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注
组员:雷用松 李红叶
李珏 梁盼
目录
2
个人简历 主要设计特征与贡献 主要作品分析 心得体会
3
个人简历
*1933 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 (Matosinhos) * 1949-1955 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 筑学院 * 1955-1958 在波儿图大学建筑学 院教授费尔南多· 塔沃拉 (Fernando tavora)的事务所工 作 * 1976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1987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奖 * 1988 获西班牙建筑师协金奖、阿 尔瓦· 阿尔托(Aalva· Alato) * 1989 基金会金奖、哈佛大学“威 尔士五子奖”(Prince of Wales) 、欧洲建筑奖。
• 场所精神
西扎反对忽视场地性格与建造 过程的做法,反对忽视场所建筑所 应根本尊重并延续的社会文化要义 的理念。他认为,建筑师的工作不 是进行发明创造,而是通过建筑对 社会文化进行诠释、延续和发展。 如果脱离城市环境来看西扎的 建筑,将难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 与多变,但是当把平面重叠在基地 上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建筑仿佛 早就存在于那个地方了,并与周围 每件东西都发生着关联。西扎将他 的主题与技巧应用在100 多个建筑 作品上,把传统方式与现代特征巧 妙结合在建筑里,简单性和复杂性 、时代性和历史性,不断交织渗透 在视觉和功能的领域中。
葡 萄 牙
4
个人简历
* 1992 获普利茨凯奖 * 1993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国家奖 * 1998 获“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 奖 * 2000- 法国波尔图大学教授,瑞 士洛桑理工大学和美国宾西法 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东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 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 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 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欧洲 艺术与科学院名誉会员 *2011 5月 中国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1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
12
主要作品分析
• 教堂建筑内的装饰简洁有序: 呈弧形突出的墙体,仅仅通过其内 切的曲面就操作出建筑独有的精神 感;西北侧紧靠天棚的三个大窗, 明确又富有组织,不仅暗示出所在 墙面的厚重,也表现出其可塑性。 在这样的空间中,光线的变化 反而变得复杂起来:光线将反射、 折射、散射、漫射相结合,倾斜地 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增加了简 洁表面背后的深邃内涵,内部空间 显得遥远且圣洁,使人联想到柯布 西耶的朗香教堂。
楼梯
坡道
楼梯
南侧的楼梯和坡道
楼梯和坡道相互垂直,楼梯由西北往东南 跑,坡道由东往西跑,由于地势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所以坡道很自然地把人从地 势低的地方带入地势高地地方。西扎在与 坡道平行的位置搭建平台,作为进入教堂 的缓冲。那么,自然地,平台南端高于地 形原来的标高,所以平台由南往北又设置 一部楼梯,和坡道垂直。与此同时,教堂 的体量平行于这个太高的平台,两者在地 面上围合出一个三角形广场。
50
16
17
18
19
地理位置
圣玛利亚 教堂位于 一条南北 向的高速 公路北侧 。基地的 地势南高 北低,西 高东低。
高
低
一个坡道和二部楼梯
西扎没有把教堂 主体平行于道路 布置,而是旋转 了一个角度。在 总平面上,除了 建筑体量,我们 还在建筑的南侧 发现了一部楼梯 和一个坡道,在 建筑的北面还有 另一个楼梯。这 几个楼梯和坡道 向我们解释了西 扎设计的初衷。
8
主要设计特征
• 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 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 影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 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 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 ,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 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 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 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 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 ‚简约‛的追求。
7
主要设计特征与贡献
• 乡土情结
这是西扎的主要思想与理 念,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 萄牙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 源于‚ 地方 ‛与‚ 乡土 ‛的 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 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西扎 发展了他独特的空间技巧和建 筑语言,为他随后的建筑创作 积淀了原型性的力量。
重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和表现,基本几何形与有机形 的结合朴素、现实的材料运用,以地形学观念和考 古学态度发掘建筑与场地的深层次联系。他以独特
的建筑语言和思考方式回应现实世界的种种变革和矛盾, 实现了建筑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的完美结合。西扎对建筑本 质的不懈追求,其近乎完美的设计造诣以及非凡的人格魅 力是非常值得学习。
教堂一层
东向立面图
北立剖面
长向剖面图
短向剖面图
第一种 采光的窗
第二种 提供对外视觉联系
第三种 采用间接的光线,营造气氛。
“我并没有创造发明,而是对现实的转化。”
---西扎
材料的使用
1.白色粉墙
2· 瓷砖:
3· 花岗岩:
“花岗岩是该地区自然和人造 景观的一种典型材料。基座 成为上面白色体量的轻巧及 几何简洁性的必要对应。在 一天中的某些时刻,教堂 (的实体)似乎消解了,而 在另一些时刻,它又完全从 空中的背景中凸现。也正是 由于这个原因,我需要用一 个基座将其锚固于地面上。” ------西扎
5
西扎的背景
• 葡萄牙人在被异族不 断侵略的同时也致力 于海外扩张而在这种 侵略与扩张的交替, 权利与疆土不断更迭 变换。葡萄牙人的生 活算不上安逸。 • 多样化建筑风格 • 本土建筑与异域建筑 的融合
里斯本城市鸟瞰
6
• “处于对新旧不同价值的尊重,不是将新的 要素强加于事物,而是通过理解与领悟, 保证了建筑的一致性和独立性。注重交流 与融合永不停止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 • “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尖锐 的对立和剧烈的碰撞· · · · · · 我们努力使“新” 与“旧”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们和 谐的共处。” ——西扎
葬礼空间 “从室外通向殡仪礼拜堂的道路设计 是对这些空间中所发生的事件的研究 成果· · · · · · 在这里,在葬礼期间家人和 好友是和死者接近的,而大多数其他 人则遵从礼仪远离一定的距离。这启 发了具有不同特征的一系列空间的限 定,并且处于这一理由,我认为回廊 (一个人们可以吸烟、聊天甚至谈生 意的地方)是一种抵消直接遭遇死亡 而造成巨大悲痛的方式。”
主要作品分析
•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包括三座两层的 建筑:圣玛利亚圣堂和殡仪礼拜堂 、礼堂和主日学校、牧师住宅;教 堂大门前形成一个礼仪性的空间。 建筑群体以一种貌似偶然的角度嵌 入场地之中,与地形的结合自然而 紧密,形成与原有的环境相适应。 主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体量 之间,高达10m的超人尺度的木门 使得身临其下的人感到了教堂的庄 严与肃穆,暗示着它即将开启的是 一个神性的世界,彰显出宗教建筑 的应有的神秘性和仪式性 。
北侧楼梯
设计源于场地操作
西扎的设计始于他对场地的操作,“ 坡道、楼梯、平台、墙体和不同的标 高”,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理解的 序列,这个序列包括空间,人的活动 和视线。 在空间上,教堂内部是整个空间序列的 一个环节:从地面到平台,再到教堂 内部;从室外到庭院,再到地下室。
30
在活动上,教堂的祈祷和祭祀是人在这个空 间序列中活动的高潮。 在视线上,西扎对人的运动路线进行引导, 改变教堂的视觉形象,把教堂和周围环境 联系起来。 正如西扎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我在一个地 方开始工作时,我先寻找这个地方是特征 ”。圣玛利亚教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对自然 地形本身的推敲和研究,无论教堂空间多 么高大奇异,都是基于这个研究之上的。
13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
•
14
主要作品分析
福尔诺斯教区中心
• 福尔诺斯教区 中心的圣堂
Church in marco de canavezes
15
• 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 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 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 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 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 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 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 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 柯 布西埃(Le· Corbusier)的名作朗香 (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 体的塑性来操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 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这是传统的教堂 模式,但其造型却是现代手法。
南侧楼梯
这时,进入教堂内部的空间序列得以 形成:由路边的三角形广场进入上升 的平台,再由平台进入教堂。 抬高的平台根据自然地形的变化将空 间等级化,它是由室外自然空间进入 室内神的空间的一个过渡,而楼梯和 坡道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它们消化地形高差,同时吧这些 空间联系起来。
9
主要设计特征
• 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 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 场所 精神 ‛。他认为,新的建筑应 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 他曾写道:‚新因素的加入通 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尖锐对立 和剧烈碰撞……我们努力使‘ 新 ’ 与‘ 旧 ’ 发生千丝万缕 的联系,使它们和谐地共处。 ‛
10
主要设计特征
北面的楼梯
北面地势最低,这里地坪标高已经低于教堂一 层,给人的感觉像是教堂的地下室。西扎在这 个“地下室”设计了丧葬空间,用于安放遗体 和举行告别仪式。教堂的墙体被延伸过来,围 合丧葬空间前面的小庭院,由于地势差别,西 扎再次对空间进行划分,北面的楼梯把人从地 势高的自然环境,带入地势低的造庭院,再由 庭院进入庄严肃穆的丧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