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多久复发
胃癌晚期转移了能长期带瘤生存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是不同的,但是如果长期吃一些口味比较重的食物,是很容易患上胃癌的,胃癌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去治疗,发展为晚期会让患者失去宝贵的生命,当胃癌发展到晚期时,常会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深受肿瘤的侵害,一般状况较差,此时已不适合杀伤性的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可以实现带瘤生存,延长生命,那胃癌晚期转移了能长期带瘤生存吗?在以前,对于胃癌的治疗,有不少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一刀切除,或者放化疗杀死癌细胞,以期几个月、半年或者是一年就能好,这其实都不切合实际,尤其是晚期出现转移的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疾病的消耗,体质普遍较弱,此时若对患者进行大剂量杀伤性的治疗,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
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表明,很多肿瘤晚期患者不是死于疾病的晚期,而是由于过度杀伤性的治疗。
因此对于胃癌晚期患者,在治疗上应更新观念,让病人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时间。
“带瘤生存”是现代中医在肿瘤治疗领域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袁希福老中医曾提出:“现行的治疗手段根本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瘤”。
对待晚期胃癌,治疗的重点不该是灭杀,该是让患者“有质量地活着”。
”“学会与癌和平相处,通过“扶助正气”的方法,调整其免疫保护机制,使其“强大”到足以抑制肿瘤扩散,促使癌细胞能进入到“静止”或“休眠”状态,一样大有可为!对待胃癌,不要那么害怕它,那么想杀死它!只要它不侵犯你,与癌和平共处也无妨。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癌方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其抗癌功效也被日益认可。
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只关注瘤体是否缩小、癌细胞是否被消灭等问题,而且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在控制肿瘤发展,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增强患者的元气和免疫力,使患者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即便是是肿块没有缩小,但病灶稳定,患者和正常人一样能吃能喝能活动,实现了带瘤生存。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肿瘤,多数来源于肠壁内的间质细胞或胃肠道的基质细胞,属于少见的肿瘤。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道的免疫状态相关,包括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干细胞以及肌纤维细胞等。
GIST的临床特征包括肿瘤的生长依赖于酪氨酸激酶(KIT)或结肠癌激酶(PDGFRA)突变,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为实质性肿块,血液学检查中可以检测到贫血、低白细胞和低血小板等表现。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对GIST进行确诊,目前的肿瘤标记物如C-肽、胃泌素、胃动力素等并不适用于GIST的诊断。
GIST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大侵犯型或转移性肿瘤患者,还需要辅助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GIST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Imatinib(格列卫)和Sunitinib(舒尼替尼)等。
其中,Imatinib是一种靶向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IT和PDGFRA突变的表现,已成为GIST治疗的标准药物。
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对于不能耐受Imatinib或肿瘤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对于GIST的预后评估,国际上主要使用梅里克评分法(Miettinen criteria)和AFIP 评分法(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其中,梅里克评分法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分级和性质等因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AFIP评分法,则是根据GIST的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形态等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预后评估方法,如求生曲线、生存率和复发率等。
总之,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治疗则主要以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为主。
胃体间质瘤
1、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
结果:病变部位:胃窦部2例,胃体部6例,胃底部4例。
瘤体直径<5cm者7例,5~10cm者4例,>10cm者1例。
标本边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12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胃间质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不常规行淋巴清扫,术中应保持肿瘤完整性。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最常见的胃间叶细胞肿瘤,占所有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60%~70%[1]。
为探讨GST的手术治疗,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12例GST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1:1.4。
发病年龄为22~70岁。
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例,上腹疼痛不适7例,上腹部包块但无症状者1例,行其他择期手术时发现1例。
诊断:术前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的结果。
本组行胃镜检查8例,均有阳性发现,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肿物,合并黏膜表面溃疡形成3例,均胃镜下取活检,阳性1例。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6例,3例未检出肿瘤,但因为有临床症状,行CT检查发现病灶。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间质瘤均手术完全切除,其中胃楔形切除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切除2例。
手术切缘距瘤体均≥3cm。
结果病变部位:胃窦部2例,胃体部6例,胃底贲门部4例。
瘤体直径<5cm者7例,5~10cm 者4例,>10cm者1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1例,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
标本边缘病理检查均为阴性,12例均治愈出院。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由Mazur[2]等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而提出,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
肿瘤。
它是目前广泛研究和讨论的一种罕见病。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胃、小肠、结肠等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也有少数发生在食管和直肠等胃肠道之外的位置。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主要负责组织支持和调控肌肉运动。
间质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在肿瘤中发生了异常增生和变异。
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成和发展与
KIT基因突变和PDGFRA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出现失控。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和表现各有差异,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通常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
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
手术切除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诊断的患者。
对于进展期或复发的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Imatinib)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放射治疗和化疗也可以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但效果较为有限。
总的来说,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原因与基因突变有关。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同时,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种罕见病的认识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_怎么治疗好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_怎么治疗好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
因为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很多的朋友对该疾病了解的不是很多,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下相关的介绍。
胃肠道间质瘤常识:胃肠道间质瘤大小不一,起源于胃肠道壁固有肌层,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腔外生长。
向腔内生长可形成溃疡,因此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可分为腔内型、壁内型、哑铃型、腔外型和腹内胃肠道外型。
大多数肿瘤呈膨胀生长,边界清楚,质硬易碎;切面鱼肉状,灰红色,中心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细胞治疗科葛荣主任介绍,胃肠间质瘤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大概有20%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腹部隐痛做检查发现的,还有一部分病人消化道出血发现的,因为黏膜溃疡出血量是比较大的。
如果摸到肿块,就长得比较大了,还有一些无意当中或者体检出其它疾病时看到的。
真正早期发现的都是做胃癌切开一看发现有很多小的间叶肿瘤,这种发现还是比较多的。
等到有症状的时候,都已经是低危或者中危或者高危人群,或者本身就是复发转移,它的转移部位就是腹腔的播散转移以及肝转移。
另外胃肠间质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手术切完之后跟切韭菜一样,切完之后又长,原来长的肿瘤切掉了,过一段时间又在那个地方长出来,这是它的特点。
葛荣说:“我有一个病人最多切过九次,原来隔十年八年才复发,后来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一年可以切三到四次,最后整个腹腔像撒了土豆米粒蚕豆一样,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全是肿瘤,再也无法手术了。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法:胃肠癌间质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只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和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细胞治疗科主任葛荣强调,胃肠道间质瘤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胃肠道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10年后复发。
胃间质瘤吃中药有作用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胃间质瘤吃中药有作用吗
导语:胃间质瘤这种疾病在我们在生活中最好是采用手术去治疗它,因为中药治疗的方法是比较缓解的,而且不能完全让肿瘤消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
胃间质瘤这种疾病在我们在生活中最好是采用手术去治疗它,因为中药治疗的方法是比较缓解的,而且不能完全让肿瘤消失,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咨询医生的建议去治疗它。
胃间质瘤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吃中药来抑制病情的发展,但是想要治疗好胃间质瘤是不能够采用中药的。
应该服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中药对消化道的肿瘤效果非常好,药力直达病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有利于术后体质恢复,消除体内残存癌细胞,改善食管内环境,增强体质,缓解症状,预防癌细胞复发转移。
患有胃间质瘤的病情,那一般还是要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手术后常规是要通过格列卫进行巩固治疗,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然后在同时辅助上中医来治疗是可以的,但中医治疗疾病是讲究辨症施治的,病人或家属最好是到医院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症状来对症下药的。
人参皂苷Rh2对无血清培养后的胃癌MFC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亦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等证明了人参皂苷Rh2亦可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胃癌中MFC 细胞发生典型凋亡,人参皂苷Rh2单方对细胞周期的有序调控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后引致凋亡的目的。
同时人参皂苷rh2作为BRM类药物,可以提升胃癌病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增强细胞的耐受性,正在进行放化疗的患者配合服用可消。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受到了临床和病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免疫组化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概述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和小肠最为常见,结直肠、食管等部位相对较少。
其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生长方式。
较小的肿瘤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因肿瘤导致胃肠道梗阻或穿孔,出现急腹症的表现。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大体形态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数十厘米。
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相对清楚,但无真正的包膜。
切面质地多较细腻,可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颜色可因肿瘤内的出血、坏死、囊性变等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灰白色、灰红色或暗红色。
2、组织学形态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也可同时存在两种细胞形态。
根据细胞形态、排列方式以及核分裂象等,可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级别。
低危型肿瘤细胞多排列整齐,核分裂象少见;高危型肿瘤细胞则排列紊乱,核分裂象较多,异型性明显。
3、肿瘤的生长方式胃肠道间质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腔内生长、腔外生长和混合生长三种。
腔内生长型肿瘤向胃肠道腔内突出,常引起胃肠道梗阻症状;腔外生长型肿瘤主要向胃肠道壁外生长,腹部肿块较为明显;混合生长型则兼具上述两种生长方式的特点。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分析免疫组化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包括 CD117、DOG1、CD34、SMA 和 S-100 等。
1、 CD117CD117 是胃肠道间质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其阳性表达率可达95%以上。
胃肠间质瘤(GIST)
潜在恶性,具备以下任一指标者:胃部肿瘤>5.5 cm,肠道肿瘤>4 cm;核分裂象胃部肿瘤>5/50 HPF,肠道肿瘤>1/50 HPF;有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
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术后5年生存率50%-65%,男性49%,女性74%
术后85%的患者最终会复发、转移
01
02
03
04
05
GIST预后相关因素
原发局部疾病
可切除
手术
术后给予伊马替尼
无法切除或需要扩大手术方能切除或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
伊马替尼
仍无法切除
伊马替尼
若有微转移疾病,可考虑切除原发灶,尤其是有症状时
常规不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GIST的转移方式与腺癌具有明显的不同,以腹腔种植和血行转移为主。因此,不主张常规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
1
2
辅助性放疗只对胃或直肠GIST手术切缘阳性者进行放疗
姑息性放疗有时用于转移灶的止痛性照射
常规化疗的效果差
化疗药物的单药有效率都<10%
辅助放、化疗作用甚微
(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GIST治疗展望
肿瘤大小是生存率的显著独立预后因素。
有丝分裂数和肿瘤部位也是 GIST 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胃GIST 的侵袭性不及其他部位。肿瘤< 5cm、有丝分裂数< 5个/50HPF的胃GIST与有丝分裂数类似的其他部位GIST 相比,其恶性程度低 2%,而其他部位 GIST 的恶性程度较高。
197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中期报告
197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中期报告
这篇中期报告针对197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以胃肠道间质瘤
的发病率最高。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上胃肠道间质瘤。
对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现:
1. 胃肠道间质瘤的瘤肿大小平均为6.4cm,而较小的瘤肿大小为
1.0cm,较大的瘤肿大小为25.0cm。
2. 绝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是单发瘤,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多发瘤。
3. 多数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为光滑或稍
有凹凸感。
4. 与其他瘤肿相比,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切缘比较清晰,但也有不
少患者出现肿瘤侵犯到周围器官的情况。
5. 胃肠道间质瘤的瘤组织主要由细胞和基质两部分组成,其中以间
质纤维化程度为低的低级别间质瘤为病例中最多的一类。
针对预后分析,以下是一些研究发现:
1.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只次于肺癌。
2. 研究表明,胃肠道间质瘤在切除后有相对较好的预后,其中一些
高风险因子(如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切缘情况等)可能导致
患者术后存活时间缩短。
3. 对于病情恶化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一步治疗包括放射治疗、
靶向治疗、化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可能更优。
总的来说,本研究揭示了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
术
前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情况,术中需要保留足够
的手术边缘,以降低其复发风险。
同时,术后患者还需要接受规范的术后恢复和进一步的治疗,以提高存活率。
2023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全文)
2023胃肠间质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全文)摘要鉴定和精准评估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风险分层,不仅对建立可靠的预后模型和制定完善的随访计划至关重要,而且对选择潜在的新辅助治疗获益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风险分层模型,但是精准评估患者复发风险仍具有挑战性,且这些预测模型的性能仍需提高。
本文综述了G1ST患者复发风险评估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肿瘤相关特征参数、新型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征象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相关的潜在的复发风险预测标志物及模型,以期为G1ST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和个体化靶向治疗评估提供参考。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1stroma1tumor,GIST)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肉瘤来源于能分化为胃肠道的起搏细胞——卡氏间质细胞interstitia1ce11sofCaja11ICC)[1]β流行病学上,GIST的发病率在每年每106人中出现6~22例[1]。
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局限性或潜在可切除的G1ST患者获得治愈性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
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风险分层系统来评估原发性GIST术后复发风险,包括改良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1InstitutesofHea1th,NIH)分类系统、美国国防病理研究所(ArmedForcesInstituteofPatho1ogy,AFIP)标准以及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1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 z NCCN)指南等。
临床实践中主要根据改良版NIH标准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该标准纳入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肿瘤部位和肿瘤有无破裂,将GIST患者分为4类(极低、低、中、高危1对于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后的高风险的人群,其2年内的复发风险超过50%[3]o靶向KIT和(或)PDGFRA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的问世,使晚期G1S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8个月提高至5年以上[4-5]。
空肠系膜间质瘤术后复发1例
幼儿 肺 炎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 18例 婴 幼 将 0
防止肺 泡萎陷和肺不 张 , 协助无纤 毛区痰
儿肺 炎随机 分成 两组 , 均给 予 常规 抗 感 染、 吸氧 、 维持 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上 ,
治 疗 组加 用沐 舒 坦 雾化 吸 入 , 照 组 加 用 对
一
液的运送 ; ④有抗氧化 、 清除氧 自由基 , 抑
维普资讯
沐 舒 坦 雾 化 吸 入 佐 治 婴 幼 J N 炎 疗 效 观 察 L
干 、 哕 音 , 片提 示 支 气 管 肺 炎 , 除肺 湿 胸 排
邵艳 霞
主要 活性 成分是盐 酸氨溴 索。① 促进 纤 毛上皮 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 能的恢复 , 加 速黏膜纤毛的运动 , 维护上呼吸道的 自净
糜 蛋 白酶 雾 化 吸 入 , 两 组 咳 嗽 消 失 对
止肺 损伤 ; ⑤协 同抗 生素 的作 用 , 抗生 使
素的肺组织/ 血浆 浓度 比值上升 , 短抗 缩 生素治疗 的时 问 J 。 一糜 蛋 白酶仅 有
分 解 黏稠 痰 液 作 用 。李 氏 报 道 氧 自由 基
时间 、 吸 困难 消 失 时 间 、 部 哆 音 消 失 呼 肺
准差 表 示 , 据 用 S S 1, 数 P S0 0软 件 进 行 处 理 , 用配对 t 验。 采 检
结 果
参与了肺 炎的病理 过程 。雾化 吸人法 是将药物分散呈雾状或微粒 , 通过吸人的 方法进入 呼吸道 , 具有作 用直接 , 身不 全 良反应小 , 能够湿化气道 , 释痰液 , 进 稀 促
( )3 . 1 :8
有高热惊厥 ,2例有 腹 泻。均未 有 呼吸 2
衰竭 及 心 功 能 衰 竭 , 诊 肺 部 均 可 闻 及 听
胃底间质瘤
胃底间质瘤篇(一):胃镜发现了小间质瘤,到底可怕不可怕?胃镜报告经常见到这样的一种描述胃底(胃体或者胃窦)可见一个粘膜下肿物,表面光滑,直径多小于1cm,超声胃镜提示肿物来源于固有肌层,考虑间质瘤可能。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会微笑着告诉患者“别紧张,这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到底可怕不可怕?我们从几个方面阐述后大家就明白了。
这种粘膜下肿瘤是什么首先这种病变在胃镜下的形态学表现和我们常说的胃癌、胃淋巴瘤、胃息肉能直接区分开,因为它生长源于固有肌层,而前面提到的几种疾病都是来源于胃的粘膜层,因此,粘膜下肿物的粘膜往往是和正常组织一样的,当然除外个别情况可能会出现侵犯粘膜层的情况;其次,如何区分来源于粘膜层与固有肌层需要依赖超声胃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做完普通胃镜检查后又被建议进行超声胃镜检查的原因;第三,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物最常见的就是胃间质瘤,占全部病变的85-90%,其余的情况见于胃平滑肌瘤及其它少见粘膜下肿物。
因此,超声胃镜提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物大多是胃间质瘤。
胃小间质瘤发生率有多高?学术上通常把直径小于2cm的间质瘤称为小间质瘤,那么到底胃小间质瘤发生率有多高呢?我们只能模糊地回答“很高,但具体数据不详”。
之所以说高,我们举个例子,一项来自于日本的研究中,在100例胃癌患者的胃手术切除标本中,在35个标本中发现了50个小间质瘤,这个比例足够高了。
为什么又说具体数据不详,因为绝大多数胃小间质瘤都是没有症状,并且往往都是因检查其它疾病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因此,很难有其发生率的详细数据。
胃来源的小间质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肿瘤良恶性的问题往往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大部分小间质瘤都是良性的,在人的一生中仅仅会表现为非常缓慢的生长方式,而不会引起任何不适,也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也有非常少数的小间质瘤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出现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现为快速生长,到后期合并溃疡、出血,甚至出现远处转移,危及生命。
胃间质瘤综述
综述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定远县总医院刘辉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就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1]。
出现从Cajal间质细胞(ICC)或普通细胞的前体,两者的表达III型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CD117)或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突变可能促进胃肠道间质瘤生长与最终肿瘤形成。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频谱的非上皮、间质瘤,其范围从小型惰性肿瘤到恶性肉瘤,就是腹部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
在伊马替尼出现之前,完整的手术切除就是病人长期生存与疾病治愈的主要途径。
然而,复发仍就是不可避免的,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20数个月;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为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此,以胃肠道间质瘤突变活化的酪氨酸激酶作为靶标的多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断的被合成,并进行药效检测。
这些治疗方案正在持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本综述的目标就是梳理胃肠道间质瘤最新诊断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
1、胃肠道间质瘤发病概述自Mazur 等于1983 年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肿瘤这个概念以来,多国对此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
据统计,美国胃肠道间质瘤年发病率为3、2~7/100万[2]。
欧洲、韩国与香港的发病率略高,为15~20/100万[3]。
因为发病率数据来自于以人群体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不能获得良性肿瘤发病率,因此,真正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率可能更大高。
自1998年以来,胃肠道间质肿瘤发生率呈逐年指数增长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c-kit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的发现,它们均就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可靠的生物标志。
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于胃部(50~60%),其次就是小肠(30 ~35%)、结肠与直肠(5%)、食道(<1%),罕见于胃肠道以外组织(肠系膜、网膜、腹膜后,<5%)[2]。
直肠间质瘤7例诊治分析
· 106 ·
直 肠 间质 瘤 7例诊 治 分 析
吴 志 权 郭 震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 病 理特点 及治疗情 况 。结果 直肠 间质瘤 的临床表 现主要包括 大便 次数增多 、排 尿 困难 、血 便及肛 门疼痛等 。7例 均经病理 确诊 ,免疫 组化 检测 CDI17(+)7例 、CD34(+)6例 。术 前考虑 为 GIST者 1例 ,本 组均经 手术治疗 ,其 中 Dixon术 4例 ,Miles术 2例 ,经肛 门肿 瘤局部 切除 1例 。随访 6—120 个月,死亡 1例 ,其余 6例均存活且无复发 。结论 直肠间质瘤临床较少见 ,生物学行为多变 ,具有 潜在 恶性 ,确诊 需病理形 态学及 免疫组化 证实 ,手 术是 唯一 能治 愈 的方 法 ,根 治性 切 除较 局部切 除 效果好 。
ses survived without recurrence and 1 cases died.Conclusion Rectal GIST has a low prevalence clinical- ly,varied biological behavior,and potential m alignancy.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depends on pathological and imm unohistochemical results.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only curable method and the efect of radical excision is better than regional excision.
胃肠道间质瘤三种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标准及列线图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 530021 南宁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1991 - ) ꎬ男ꎬ医学硕士ꎬ住院医师ꎬ研究方向:普外科疾病的诊治ꎮ E ̄mail:846937698@ qq. com
通讯作者: 钟晓刚(1974 - ) ꎬ男ꎬ医学博士ꎬ主任医师ꎬ教授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ꎮ E ̄mail:xiaogang ̄
∗现于山东邹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
1164
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ꎬNovember 2019ꎬVolume 12ꎬNumber 11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nomogram in Chi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分级标准及列线图在我国胃肠道间质瘤( GIST)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ꎮ 方法
(1) 回顾性分析 2005 ̄01 ~ 2018 ̄0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具有完整病理及随访资料且手术完整切
除的 163 例原发 GIST 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ꎻ(2) 采用 Fletcher、Miettinen、2018NIH 改良版对 163 例 GIST 进
病抢救及营养支持ꎮ 从事消化道肿瘤前沿领域研究ꎬ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西自然基金、卫健委重点课题等多
项研究ꎮ 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二等奖和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ꎮ 多次获医院“ 科技拔尖人才” 、“ 新
技术新项目一等奖” 等ꎮ 在 Colorectal Disease 等杂志发表论文 30 余篇ꎬ其中在 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数篇ꎮ
胃癌晚期手术后多久会复发
在生活中胃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稳居我国居各类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并且很多人的生命为胃癌无情得夺去。
对于胃癌晚期的治疗,手术是常用的方法,但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因手术的局限性,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那胃癌晚期手术后多久会复发呢?胃癌晚期患者术后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但多久会复发并不确定,与患者的病情、体质、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巩固治疗等有关,有的患者病情发现较早,手术的时机、方式、效果较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则复发转移几率较小,不过也有患者在术后几个月、半年出现复发,或者三年到五年出现反复。
一般来说手术后五年内是复发转移的高峰期,如果术后五年没有复发,则复发的几率相对降低了很多,但并不是一定不会复发。
胃癌术后一旦复发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手术成功了,也不能大意,虽然无法确定术后多久会复发,但可以通过巩固治疗预防复发转移,降低几率。
胃癌晚期术后配合放化疗虽然能杀死血液中残存的癌细胞,稳定病情,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患者机体。
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还能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以中医治疗为主进行巩固治疗。
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过扶正患者元气,调理气血、阴阳、脏腑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从而预防病情反复。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繁殖,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一方面调理患者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疗胃癌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医,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也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小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并腹腔广泛转移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
小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并腹腔广泛转移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赵兴华【摘要】目的:探讨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 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在随诊中出现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主要观察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方面。
结果:CT表现为肝脏及腹腔内多发大小不一厚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及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面积增大,中央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
结论:肠道间质瘤复发及转移的CT表现多样性,但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相似。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2页(P3400-3400,3401)【关键词】小肠间质瘤;复发;转移【作者】赵兴华【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室 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2诊断与检验小肠间质瘤(SIST)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继胃之后常见的发病部位,约占GIST的20%~30%,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且容易复发和转移,肝脏为恶性GIST常见的转移部位。
由于该病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较深,难以及时检出并给予正确的诊断。
GIST术后复发并转移的病例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较多,但多为单发病灶及小病灶,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SIST术后复发并腹腔广泛转移及肝脏多发巨大转移,且症状控制良好,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2岁。
患者于2013 年 4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无呕吐、呕血、腹痛及解血等情况,遂到昆明某医院就诊,予输血、止血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情况,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空肠)肠道间质瘤(高度危险性)。
肿瘤大小为7cm×4cm×3cm,核分裂>5个/50HPF。
HIC:CD117(+),CD34(+),Desmin(-),Dogl(+),Ki-67(+<5%),S-100(-),Vimentin(+),SM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质瘤多久复发
胃间质瘤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对常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具有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手术切除病灶并无裨益,随着生物医学不断进步,生物免疫技术的出现,为胃间质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间质瘤多久复发。
准确找具体病因才能针对病因正确治疗
专家指出:根据流行病学调数据发现诱发胃间质瘤的具体病因主要是以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肠道内疾病发生病变为主。
生活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
什么熬夜、泡吧、喝酒对现在的年轻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然而正是由于人们经常熬夜没有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充沛的休息与调整,就很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强患病的机率。
饮食习惯:
是诱发胃间质瘤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多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例发现:这部分胃间质瘤患者基本拥有很相似的饮食习惯。
如:口味偏重、经常食用腌制、热烫、熏烤等食物。
有研究表明: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苯并芘,腌制的食物中有亚硝酸类,这些物质都具有十分严重致癌作用。
环境因素:
处于化学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的空气通常已被污染,甚至空气中还会有致癌的成份存在。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过胃间质瘤那么家族其他成员患胃间质瘤的机率会比一般人高,这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饮食习惯很相似,因此,就会增加胃间质瘤的发病机率。
胃肠道内疾病发生病变:
当人们患了胃肠道类的疾病以后,胃肠道内的组织结构就很有可能被破坏掉,发生了改变。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使癌细胞在胃肠道内逐渐发展。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胃间质瘤的病因与遗传也有关系,患者家属中胃间质瘤发病率高于比一般人都高,这些人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相似,增加了胃间质瘤的发病机会,这也表明了遗传因素在胃间质瘤发病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间质瘤多久复发,相信大家对诱发胃间质瘤的具体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专家提醒,如果有发现胃间质瘤,一定及早到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给以后的治疗增加难度。
原文链接:/jzl/2015/0819/23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