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内控制度及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方面理论探讨。.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 的 内部控制 的风险管理机制 缺乏 有效的制约 与监督机制 , 所 以内部控 制缺乏 约束力 , 很 难发挥出作用 与功能。因此 , 内部控制 的监 督机 制就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虽然 有些企业 制定 了内部控制管理机 制 的规章制度 , 但是这 些规 章制度 基本难 以发挥其 功能 与作用 , 这正是 因为缺少有效 的监 督机制 。另外 , 企业 内部的审计监督 作用也没有得 到应有 的重视 , 难 以对企业领导的行为进行有效 的制约与监督 。 二、 完善企 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监控是停 留在财务方面 的, 缺少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经 营的理念 。
( 二) 现 代 企 业 的 管 理 与 经 营 结 构缺 乏 在 我国大部分 的企 业的经营管理 中 , 都缺乏现代企 业的管理与经 营的结构 。在公 司进行决 策的时候 , 管理者 与领导者有着绝对 的权威 , 下属 只需要 接受 与服从 , 这种情况 下做 出的决策不够 民主与客观 , 带有 很 大的主观倾 向。公司缺乏现代企业 的管理与经 营结构 , 是完善企业 内部控制 的风 险管理机制的一个 主要的障碍 , 风 险管 理机制也不能够 发 挥出其应有 的效 果。在 当前 我国的企业发展 中, 很 多企业的结构很 不健 全。例如董 事会制度 不完 善 , 不 能发挥其功能 与作用 , 这不利于企 业 内部控制 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推行。
向。 ( 四) 建 立 隶属 监 事会 管辖 的 监督 机 构 , 尽 力杜 绝 风 险
理 的 专业度 迟迟 得不 到提升 。 同时 , 企 业风 险 的评估体 系也 比较缺 乏 。风 险 的评估 体系 的完善 , 有利 于 风险管理 系 统发挥 出功 能与作 用 。若企业风 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 企业风险发生 的几 率就 比较大 。因 此, 需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
试论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试论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张雷四川枫叶牧场食品有限公司摘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企业业务领域范围及规模的扩大,为促进良性发展态势,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环境,而且应强化风险体制,以“三道防线”为基本准则,总结与分析固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为企业存续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本文经探讨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三道防线,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内控;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引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作为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整体内控及风险管理水平[1]。
对于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从本质上来讲,其是企业根据各级岗位职责及功能,对风险管理责任进行划分,严格执行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规风险防范体系,三道防线强强联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督促运营层、管理层等在组织或管理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效预防和排查潜在风险,以此促进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三道防线”概念及职责(一)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防线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防线。
公司的业务部门或经营单元作为前端部门整合资金费用及运营业务,尤其是在实际交易中,公司运营、业务及日常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期间处理不到位、管理不彻底,均会埋下安全风险,对此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这是最基础的保障。
公司管理层应把握整体大局,既要严格执行审计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及规定,又要监管协调好风险管理。
具体来说,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将风险管理方法高效融入运营业务中,强化业务的风险管理,这是强化公司风险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即为第一道防线。
对于微观层面,涉及各种政策与制度,存货和资金的管理。
关于宏观层面,则分别有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审批流程和职责承担等[2]。
(二)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防线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防线。
风险管理部门防线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风险管理委员会,二是指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与风险管理分析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不确定的风险,这其中包含外部竞争、环境等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本文以正保远程教育集团为例,分析企业如何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总结出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几类内部管理风险和漏洞。
关键字:管理漏洞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
内部控制对企业而言,如同血液对生命的意义一样,内控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决定企业是否能抗击风险,长盛不衰,相当于给企业加了一把安全锁。
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诱使部分管理层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2012年9月25日腾讯财经报道:上市公司内控指数发布, 156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比6.67%。
其中新华制药(000756.sz)、中恒集团(600252.sh)和深赛格(000058.sz)都榜上有名。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企业内部控制普遍比较薄弱,有关挪用、侵占或骗取企业财产的行为屡见不鲜,企业资产和股东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给企业造成灾难性的损失直至企业破产倒闭。
2008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由此制定了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科学性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项系统工程,受到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内部控制的这五项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个综合系统,对企业不断变化的各种条件都能做出动态反应,从而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确保企业运营的连续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分析:1. 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程序。
这些程序可能包括风险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等。
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可能影响其业务和运营的潜在风险,并为风险管理做好准备。
2. 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适当的授权和审批程序,确保合规性等。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能够减少内部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运营的可靠性。
3. 风险监测和预警: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对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建立监测指标和预警机制,进行定期风险报告和风险分析等。
通过对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4. 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建立预防和控制风险的程序和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开展风险应对演练等。
通过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企业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为了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防控、应急响应、监督和评估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诸多内外部风险和挑战,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有效管理风险并防范错误和不当行为而建立的各种制度、规范和程序。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高经营效率,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风险,增加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降低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如员工不当行为、系统操作失误等,而外部风险如市场波动、竞争压力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可以发现和防范这些风险,减少损失和影响。
2.提高管理效率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程序和流程,加强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可以更加规范地管理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各项业务,全面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3.保护企业利益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不当行为和欺诈行为,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免受损失。
通过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计机制,企业可以更好地抵御企业内部不当行为和外部欺诈行为的侵害。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步骤1.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战略目标和管理需求,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以便制定恰当的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护资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合法合规和风险管理。
2.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即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建立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和规模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框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范、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等环节。
3.明确责任分工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企业应明确责任分工,划分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责,明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顺畅运转,发挥作用。
4.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和框架,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规范。
浅议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工作
浅议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从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入手,逐步探讨了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工作。
建议企业首先建立内控管理框架,明确内控责任和权限,制定内控政策和流程,实施内部审计和监督,并加强内控文化建设。
强调内控管理工作的切实可行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最终再次强调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呼吁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工作,以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效率,确保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企业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行动,推动企业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内控原则、内控框架、责任与权限、内控政策、内部审计、监督、内控文化、可行性、改进、持续、重要性。
1. 引言1.1 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行。
内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务运作质量。
通过内控管理,企业能够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监督,防范和减少内部欺诈风险,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内控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效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控管理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度,增强企业对外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
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企业才能更加稳健和可持续地发展。
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工作,加强内控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1.2 内控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内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内控管理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2.风险导向原则:内控管理应该以风险为导向,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制度规范原则:内控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内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浅谈.doc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浅谈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就目前而言,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对于内控风险的评估和预测能力,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控制则是内部控制的实质。
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重视风险管理,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其在开展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风险管理工作变得尤其重要。
但是很多企业缺乏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一味关注财务方面的问题,对于风险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内控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没有意识到内控风险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内控环境,很容易忽视风险因素,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严重不足[1]。
风险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同样是企业开展内控风险管理的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管理层依然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权力体系受损,内控制度的落实也变得困难重重。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上市公司,需要设置完善的权力机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等,但是缺乏完善的法人结构,导致企业在设置权利结构的过程中,出现了机构职能重叠的情况。
公司董事会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制定需要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董事会成员还是企业财务,都不能绕过董事会独立签订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会对企业内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探讨作者:武礼堂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1期武礼堂(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51)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以期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实现安全稳健发展。
通过论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结合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31-0099-02收稿日期:2016-10-08作者简介:武礼堂(1982-),男,安徽阜阳人,会计师,从事会计、内控、金融研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今,科技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建设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帮助科技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有效应对发展挑战的关键一环。
因此,本文将结合此背景,通过简要分析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现存问题,着重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进行简要探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与关系(一)具体定义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来说指的就是,立足于专业的管理制度,以实现有效监管,帮助企业切实规避风险作为根本目的,站在全局的高度在企业当中建立过程控制体系,以使用流程和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描述的形式将生产经营业务过程直观地表达出来,进而实现规范管理的过程[1]。
所谓的风险管理则指的是,企业尝试使用各种方法途径,将所有存在于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相关结果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的过程,从而有效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并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1.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能够有效地监控资产的流动和使用情况,减少资产被盗窃、挪用等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提高经营效率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运营与管理体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合规性,减少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因法律风险而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4.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处理各类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减少风险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1.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即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
这是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指导。
2.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企业需要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效规划和布局,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3.内部控制政策与流程的制定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与流程,包括会计、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生产、销售等领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流程,详细规定各项工作的责任、权限、程序和方法。
在内部控制机制中,企业需要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如审批制度、备案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明确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序和方法。
5.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估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企业内控机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履行职责、保障利益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的集合。
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企业内控机制的重要性企业内控机制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风险防范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各种风险,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
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发生,确保企业安全发展。
2、提高管理质量企业内控机制涵盖各个部门和环节,可以保证各项工作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减少人为干扰,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3、保护企业利益企业内控机制可以确保企业运作过程中合法、合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利益和声誉。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包括制定、实施并监督一系列制度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制度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各种制度。
制度内容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约定和法律法规相一致。
2、流程规范包括业务流程、审批流程、证明材料流程等。
规范流程能够减少操作错误和失误,同时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
3、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机制的核心内容,包括授权和责任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风险评估与内部审计制度等。
这些制度和流程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使企业更加稳健。
4、监督和审计企业内部应当设立监督机构和审计机构,对企业内控机制进行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修订。
风险是企业经营中的必然存在,但在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中,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措施规避风险。
2、优化内部审计3、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四、结论企业内控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企业安全、合法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的企业内控机制和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成为了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好的事情。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分析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围绕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企业内控机制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保护自身利益和价值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设健全的内控机制能够帮助企业规范运作、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内控机制的构建企业内控机制包括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经营效益,对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所采取的各项管理和控制措施。
而内部审计则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合规性和效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建设健全的内控机制需要包括以下要素:目标设定、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
企业应该明确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合理设置各项控制措施;同时需要对各种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在控制活动方面,需要建立各项制度和流程来规范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活动;信息与沟通是内控机制中关键的一环,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有利于企业内外部各方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进行了解和监督;对内控机制进行监督评价是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内控机制中的问题。
内控机制的实施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责任。
管理者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确立内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进行内控机制的有效领导和监督;员工需要全面参与和执行内控机制,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还需要引入专业的内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激励来提高员工对内控机制的重视和执行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指企业为保护公司财产和利益,规范财务、合规及其他企业活动,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集合体,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环节,可以使企业避免或减少潜在风险,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手段的基础,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这种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评估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企业应该建立稳健的风险评估,化解并降低因人、事和财务活动而导致的风险;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市场层面和发展新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以保证企业运营稳定性。
2. 权责分明
权责分明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它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权力、职能和责任等管理层面方面的制度,具体表现为界定管理权限与职责、职能分工、秩序管理等方面。
通过清晰明确的权责分工,可以保证公司的执行力度,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出现风险的概率。
3. 监督控制
监督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灵魂,它包含内部审计、内部监管等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发现并纠正潜在或实际风险,避免事件和风险的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可以加强企业自我监督能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浅谈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控制管理
211大众商务企业管理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而企业风险管理包含了内部控制管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析与识别(一)战略风险的分析(1)针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其风险来源为全球经济总体情况吗,不同区域经济具体情况,美欧经济发展状况,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等。
(2)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对本企业的影响,风险来源主要是竞争对手的价格压力、账期压力、自身产品的产能供应以及质量等。
(3)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一个企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独有的质量优势,稳才能固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老产品运营困难,更多的新产品上市也难以实现,对企业后续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二)市场的风险分析主要是产品的价格及供需的重大变化,能源、原材料、辅材等物资采购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的重大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重大变化,潜在进入者、竞争者与替代者的竞争带来的风险。
(三)运营的风险分析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影响,如何优化现有产品的供应布局,未来增加什么样的新产品来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质量、生产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而质量管理中的漏洞,会给产品质量造成人为缺陷。
企业安全、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隐患,是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企业的部分或全部停产甚至停业整顿,导致合同无法履约,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将是多层次、连锁放大的。
企业的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商业秘密,能产生很高的商业价值,只有实现技术保密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先机,但更多的市场信息同样重要,如果在产品供应中的问题泄露,被竞争对手放大和利用,将给企业信用、声誉和销售业务造成很大的损失。
进出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风险,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推进,汇率的可预判性越来越弱。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分析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是现代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内控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和有效性,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内控机制的定义、重要性、建设与风险防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控机制的定义内控机制是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以下目标而进行的关于风险管理、信息和合规性保障等方面的计划、组织、方法、措施和活动的总称。
” 该定义包含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多个方面,包括管理层、风险管理、信息和合规性保障等。
简而言之,内控机制是企业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保障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企业的治理体系正常运行。
1. 提高企业效率和稳定性:在企业内部,内控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差错和失误,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同时可以控制企业内部各种风险,保证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有助于企业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保持企业公正公平、诚信守法的形象。
3. 提升企业市场信誉度:一个具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其透明度、可追溯性和规范化程度均有所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信誉度。
4. 帮助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创新的有利条件之一,能够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认真思考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改进和优化。
内控机制建设过程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等。
企业在内控机制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组织结构、运营环境、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建设完善的内控机制是一个有计划、长期的工程,应该从企业的策略、运营、组织等各个层面来推进制度的实施。
四、风险防范风险是企业发展中的常态,企业建设内控机制旨在有效控制风险。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指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制度,以确保企业运营顺畅,规避内部和外部风险,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管理方式。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控制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
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运营流程,确保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和正确使用,以及员工工作行为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等因素相适应,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制度的具体执行方式。
流程应有序、完整、准确,包括日常业务流程、决策流程、负责人责任分工、信息披露流程等。
企业应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流程执行各项业务,以确保规范化、标准化的行为。
三、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后盾”,是确保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执行和落实的重要保证。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经营管理层、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等,各个监督机构应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对企业的财务、经营、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监管和协调。
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企业持续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强培训和知识传递,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并建立人员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员工的内部控制行为。
关键风险点分析,是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时,需要进行的具体工作。
该分析主要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具体的关键风险点包括资金流水、信息化安全、人力资源管理、合规风险等。
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时,应明确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方式以及控制监督机制。
在资金流水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明确资金使用权限、资金流程、资金流动监管等,确保资金账目清晰、明确、准确,避免资金占用、挪用等风险。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风险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内控机制的基础理念、内控机制的内容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企业内控机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在规范、高效的框架内运行,并保护企业的利益、资产和声誉,防范各种风险。
这种机制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内控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适当的内控机制,企业能够规范流程、明确责任、规避风险,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各项工作的质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内控机制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面临的风险形式多样,包括财务、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内控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提供预警和防范措施,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再者,内控机制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合理的内控机制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规范和透明的业务流程,企业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并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
最后,内控机制还能够满足监管要求和市场的期望。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控的重要性已经备受关注,并且已经成为一种监管要求和市场期望。
企业如果能够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不仅能够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还能够获得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二、内控机制的基础理念内控机制的基础理念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建设。
风险管理是内控机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确保风险的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
流程优化是指企业在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中,应该清晰地描述业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为内控机制的执行提供基础和参照。
信息系统建设则是指企业应该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的流转,为内控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关键风险点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者对于组织内所有活动进行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关键风险点分析进行探讨。
企业面对着许多风险,如恶意欺诈行为、内部控制缺陷、管理者过失、系统漏洞等等。
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损失,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
1.有效管理企业风险:企业面对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增多,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的管理企业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2.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优化企业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优化企业的经营流程,提高效率。
3.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财务报告的规定,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出现审计问题,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4.保障股东利益: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障股东的利益,想发挥公司的潜力并获取预期利润,必须确保企业经营透明、高效、规范。
1、统一管理和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组织机构,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全员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全员控制意识培养与教育。
3、规范流程和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各个业务环节执行规范,在流程和制度上保证企业的合规性。
4、全面监控: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全面有效的监控机制,包括监控内部员工的行为和操作,以及监控外部环境(如市场、竞争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则。
三、关键风险点分析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点分析,确保能够识别和管理企业面临的所有关键风险点。
1、财务控制风险:如财务欺诈、投资风险、资金流转风险等。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为有效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1. 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对其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这些风险可以是内部的,如人员犯错、管理层不诚信等,也可以是外部的,如经济波动、竞争激烈等。
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暴露程度,并为之后的风险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2.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以及规范操作流程的制度和办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明确规定权责与职掌分工,确保各个环节和岗位之间的责任清晰,避免权责混淆和责任推卸。
3. 内部控制流程和程序的制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程序。
这些流程和程序可以是操作手册、管理规范、标准作业流程等,用来规范和规划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
企业还应定期对这些流程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符合企业运营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4. 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通过内部人员和外部专业机构的配合,进行监督和评估。
企业还应建立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反馈机制,确保风险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置。
5. 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风险事件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其适应风险环境变化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组织开 始出现,内部牵制进入企业领域,开启了一 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控制(control)一词最早产生于17世纪, 其原始含义是“由登记者之外的人对帐册进 行的核对和检查”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前,盛行的观念和实务都停留在内部牵 制阶段 内部牵制的目的是纠错防弊,其前提性假设是:两 个或多个人犯同一种错误的概率较小,两个或多个 人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较小,难度较大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主要的牵制机能包括:分权牵制、实物牵制、机械 牵制和簿记牵制
有关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 设计及建立理论的探讨。 总会计师协会(北京)-周国海教授 主讲。
第一部分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三、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分野 四、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五、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 六、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现代管理学说把控制看作管理的一项核心职 能,围绕着管理所展开的控制研究和实践, 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一般 把这个分支统称为管理控制 几乎所有的著名管理大师,包括法约尔、德 鲁克、钱德勒、罗宾斯等,在他们的管理学 著作中,都涉及到控制问题
围绕着管理控制,形成了自我控制论、控制 过程论、控制系统论、控制动力论、生态控 制论等多个分支 这个学派随着控制论、系统论和现代管理学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而专以控制研究而著称的前沿观点以哈佛大 学西蒙斯教授的管理杠杆理论最具代表性
战略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学派的一 个分支将组织内的控制系统区分为战略规划、管理 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次 管理控制主要是多事业部制的公司对其战略业务单 元(SBU)所进行的战略业绩考评和控制系统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哈佛大学的安东尼教授和卡 普兰教授
三、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分野
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20世纪以后,审计职业界出于摆脱全面查核、提 高审计效率的考虑,开始关注内部控制 20世纪中叶,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发展不断交织, 进而互动和耦合,直接导致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 诞生 此后,内部控制逐渐确立了在审计中的地位,成为 推动审计模式演变和探索审计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因 素之一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交叉和耦合,是推动内部控制理 论与实践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 合框架》(1994年局部修订) COSO成立于1987年,是Treadway委员 会(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 织委员会,后者成立于1985年,由AICPA, AIA,IIA,FEI,IMA发起成立
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 内部控制的5个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 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995年12月,ASB发布SAS78“财务报表 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对SAS55的修 正”,全面采纳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 SOX404及相关规则采用的也是这个框架
1938年,麦克森—罗宾斯事件:PW的审计 程序中缺少对内部控制和会计处理程序的审 查 1939年10月,AIA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 SAP1《审计程序的扩展》,首次增加内部 控制审查的内容 1940年10月,SEC正式要求审计师在签署 的审计报告中增加类似的内容
1949年, AIA审计程序委员会(CAP), 《内部控制:一个协调的系统要素及其对管 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首次给 出内部控制的权威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为了保护资产、 核对会计资料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 率、以及促使遵循管理层所制定的各项政策 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内部控制系统阶段 1958年10月,CAP发布了SAP29 “独立审 计师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划 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63年10月,CAP在SAP33“审计准则与 程序(汇编)”中强调:独立审计师应主要 检查会计控制
1972年11月,SAP54“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与评价”,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定义进行了修 订和充实 1972年11月,AudSEC 发布SAS1“审计准则和程 序汇编” 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 资料的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计划和与管理层授权 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内部控制的渊源十分久远 ,自从有了人类 的群体活动和组织之后,就会产生对组织的 成员及其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行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的发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600年—公元前3200年的苏美尔文化时期 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 国都有原始内部牵制制度的雏形 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最早是为部落、城邦、 庄园、国家服务的
1977年,《反国外腐败行为法案》 (FCPA),要求公众公司保持充分的内部 会计控制,采纳SAS1的定义 1979年,SEC要求公众公司在年度报告中 增加管理层报告,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是否 为FCPA规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作出说明,并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查、发 表意见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4月,ASB发布SAS55“财务报表审 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引入“内部控制 结构”的概念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 的实现而建立的各项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3个要素:控制环境,会 计体系,控制程序
四、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内部控制阶段 1936,AIA,《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 查》,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 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企业的会计制 度和内部控制越健全,财务报表需要测试的范围就 越小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核对簿 记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