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以“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堂 创 新
85 都市家教
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
——以“安全用电管理和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项目教学为例
510000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李义梅
【摘 要】“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可借力企业资源,课前让学生带着学习问题到与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学习,企业的工作场所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现场,企业的技术人员变成了学生的老师。

通过企业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更专注学习,借助企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已经很好地学到了新知识,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企业资源;教学;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工学结合课程是在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中,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习得操作技能,获取工作经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学校的学习场地无论如何建设都不是企业的工作场所,学生很难在学校的学习场地体会到企业的气息,也很难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工作过程。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打折扣,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思考,企业的资源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能不借助企业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已经很好地学到了新知识,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就进行了一个“如何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学习情境的引入
我在学校担任一年级机电班“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课程。

一天上课时,推开教室门,学生们正热烈讨论着,一名学生见我来了,起身问:“老师,你说触电后,是现场自救啊还是打120等医生来?”我回答道:“当然是先断开电源,然后进行现场救护。

”另一学生说:“我们也不懂急救知识,那万一没成功救过来,他家人要讹诈我怎么办?”听到这里,班里学生都笑起来。

我望着学生期待的眼光,心想,虽然这部分知识是后面的章节内容,但现可趁着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此契机,我调整教学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对“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救护”这个问题展开一定地讨论和研究——“如何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后应如何现场救治?”……“如何避免做了好事反被讹?”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如同炸开了锅。

我趁热打铁,“我们不如现在就来研究‘安全用电’这个问题怎么样?”话音刚落,引来了阵阵赞同声,由此主题确定——安全用电管理和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2)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把学生组织到企业现场,在企业现场借助企业技术人员组织教学。

(3)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4)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5)结合学生提出的“做了好事反被讹”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成为专业电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提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无事故的生存空间。

(6)创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运用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初步知识处理资料。

(7)与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把企业
资源引入课堂提高“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效果。

三、研究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研究小组。

学习能力好、社交能力强的同学各自组成小组,我提议让全班分成4个小组,几个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担任小组长,再让他们组建成员,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发挥及至,同时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团队合作和安全进行教育,熟悉和领会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要求。

(2)小组成员然后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表1所示。

表1:小组成员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计划书活动安排活动内容
预期目标
活动分工

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人员分工。

确定研究方向,完成研究
计划,人员分工。

全体讨论。

二查找研究的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实验的方法。

查找或借阅的相关刊物,网上查询的相关资料确定
实验方法。

全体查找资料,组长整理。

三到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公司等进行实地考察。

1.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2.电气防火措施。

3.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4.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四个小组各领
一个任务,组长负责联络和采访,其他同学记录。

四回到学校整理记录。

进行数据统计,列出每个
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
并得出结论。

各小组长汇集
整理。

五体会感受。

分享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得失,积累经验和收获。

各组成员分头完成书面体会。

六知识、技能强化。

在学校实训室强化知识与技能。

组员归纳总结
所学的知识,轮流进行技能强
化。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

通过评价从中找到不足,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学习。

全班同学认真评价、领会。

(二)活动实施阶段
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1.资料收集
有了前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学生们对于资料的查找熟门熟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他们用下载、复印、摘抄等方式将网络、图书、报纸上的内容整理下来。

2.实地考察
提前向学校领导申请外出考察报告,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到广州市明森机电设备公司,在主抓生产的陈经理带领下我们一行参观了生产车间,让学生记录或用手机拍下了车间安全生产标语和用电管理标示牌,同时各小组长带着自己的问题采访了电工班的班长和另外两个成员,重点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调研:
(1)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组织措施有什么具体要求?通过学习和
课 堂 创 新
都市家教 86
体会,才真正领会电工持证上岗,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的重要性。

要养成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的习惯。

同时还要进行专业培训,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

就着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小组组长陈国涛首先问:“一旦有人触电,我们应怎样施救?施救后会不会被讹?”同学们都安静地听着。

电工班长认真地说:“首先要懂得如何施救,电工要持证上岗,要成为专业电工,这样救人成功率才会更高,能力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啊!只要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别人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了。

”同学们都信服地点点头。

(2)电气防火措施。

了解合理配制各种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对用电设备过载、短路、进行可靠的保护。

导线必须按设计截面选用,严禁超负荷使用。

电气设备集中场所配置灭火器材,电气设备周围严禁烟火。

配电箱、电气设备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使用火源。

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程度。

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度提高各类用电人员电气防火的自觉性。

余权勇同学问:“我家里原来安装有漏电保护器,结果老跳闸,我爸干脆把它去掉了不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电工班长答道:“漏电保护器老跳闸,说明你家有地方漏电,要检修排除。

去掉不用,还有故障隐患,容易引起火灾甚至触电事故!”听到这里,余权勇同学说:“那回去还是让我爸把漏电保护器安上吧。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3)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各种熔断器的熔点必须严格按规定合理选择,严禁用铁丝、铝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

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用预约停送电时间方式进行电气检修。

电器装置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

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合闸。

(4)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电工班长说,当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惊慌,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

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

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

由于同学们迫切想学习急救知识,电工班长就现场指导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的处理方法: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开,严密监视,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触电者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开,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的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

禁止摆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坚持就地正确抢救,并尽快联系医院进行抢救。

呼吸、心跳情况判断:一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二听,耳贴近伤员的口,听有无呼气声音。

三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的结果,即无呼吸又无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电工班长讲到这里,就让一名同学躺下做示范,指导如何判断呼吸、心跳情况,如何进行人工呼吸法和心肺复苏法抢救。

同学们都学的非常认真。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接着我们又参观考察了大忠电子有限公司和金利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关心的问题咨询相关人员,他们都作了专业的回答,同学们认真地作了记录。

(三)知识、技能强化阶段
学生回到学校后又对调查、访谈到的现象进行整理汇总,形成自己的观点。

再用图例、数据、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组员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轮流进行技能强化。

(四)活动评价阶段
进行项目评估检查表2-3所示:
表2: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
评价方面
项目评价内容
分值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
评价得分
理论知识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组织措施内容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电气防火措施 现场用电管理制度 实操技能
触电人员脱离电源的方法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的判断
表3:小组学习活动评价表
班级: 小组编号: 成绩: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及评价分值
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优秀(12~15分)良好(9~11分)继续努力(9分以下)
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明
确,任务分配合
理,有小组分工
职责明细表。

小组成员分工
较明确,任务分
配较合理,有小
组分工职责明
细表。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任务分配不合理,无小组分工职责明细表。

资料查询安全操作优秀(12~15分)良好(9~11分)继续努力(9分以下) 能主动借助网络或图书资料,合理选择归并信息,正确使用;查询的内容全面。

能从网络获取
信息,比较合理地选择信息、使
用信息。

查询的内容不全面。

能从网络或其他渠
道获取信息,但信息选择不正确,信
息使用不恰当。

实操技能优秀(16~20分)
良好(12~15分)继续努力(12分以
下)
熟练掌握安全用电知识;能应用技能进行安全救护。

熟练掌握安全
用电知识;应用
技能进行安全
救护不全面。

掌握部分安全用电
知识;进行安全救护手忙脚乱。

方案
制定
过程
管理
优秀(16~20分)
良好(12~15分)继续努力(12分以
下)
热烈讨论、求同
存异,制定规范、合理的实施方案;
注重过程管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落实,学习效率高、收获大。

制定了规范、合理的实施方案,但过程管理
松散,学习收获不均衡。

实施规范制定不严谨,过程管理松散。

成果展示
优秀(24~30分)良好(18~23分)继续努力(18分以
下)
圆满完成项目任
务,熟练利用信
息技术(图书馆,电子教室网络、
互联网等)进行
成果展示。

较好地完成项
目任务,能较熟
练利用信息技术
(图书馆,电子
教室网络、互联
网等)进行成果
展示。

尚未彻底完成项目
任务,成果展示停留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不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电子教室网络、互联网等)进行成果展示。

总分 
四、研究成果
项目教学法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因此经过评价并得以完善的项目,应该推广应用或者归类存档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以上是利用企业资源引入课堂,在“工学结合”课程理念下开发的以“安全用电管理和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项目教学课程示例,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以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且深,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

实施工学结合以后,学生通过对应的项目去完成相应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教师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既是生产者也是学习者,人人都有相应的任务与工作,避免了少部分同学过分依赖水平好的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善。

(2)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使学生在参加维修电工上岗证的通过率达98%以上,参加广州市机电类专业技能竞赛成绩喜人。

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源,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场景、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体现就业导向的目标。

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已经很好地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操作技能,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以往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因此综合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在实践活动中弥补了这些不足,当出现操作问题或操作不规范时,
课 堂 创 新
87 都市家教
信息技术——地理课堂的窗口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八中学 拉元梅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多用实物、模型、挂图等,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结合初中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的实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显示出的优越性。

一、化静为动
地理课本中有大量风土人情、资源宝藏、旅游胜地的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设计有利于学生领悟更多的科学知识。

但是,本人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静态的彩图变成动态的视频画面带着学生去“旅游”,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更加牢固、更感兴趣。

比如讲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时,当讲到“西双版纳旅游景点”的知识点时,我课前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即收集好与教材上《西双版纳旅游景点》彩图有关的视频旅游资料,并加以整理,突出重点。

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彩图,再通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了解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孔雀舞、大理故城、女尊男俾风俗习惯等。

这样观看后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并成为了课后讨论的重点。

在七年级课本中,当讲到“日本经济”的知识点时,尽管书中有图,但由于是静态的图像,加之学生大多数没有到过炼铁厂,所以对这个知识点感到难以掌握。

笔者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采用了将静态的彩图转变成动态的视频画面的教法。

先利用“高炉炼铁”的Flash 课件让学生学习炼铁高炉的结构以及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多媒体反应,接着,再让学生看了一段举世闻名的上海宝山炼铁厂炼铁过程的视频短片。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知识,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化抽象为形象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

因此,他们在学到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的时候会感到困难。

为了降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

在学习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这个知识点时,由于内容比较多而且抽象,不少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利用一个动态的地理视频,让学生观看一幅幅动画。

在这些动画中各国的河流山川大江大湖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每位学生面前。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容易多了,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学习各国的经济文化的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死记经济特点,使学生容易混淆。

据此,我们可以将收集各国大型企业生产厂景。

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各国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模式。

有助于学生的学生成长和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认识。

根据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要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与课程的整合,所产生的良好的、显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只要教师从信息技术的实际出发,寻找出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设计教案,恰到好处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就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并更加信息技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化点为面
新课改后的初中课本中涉及到许多气候方面的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受想象力的局限,比较难于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单一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利用其功能,将这些气候方面的知识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从而较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从而发挥了微机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并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现举例说明。

新课改初中地理中讲《温度》这课时,涉及的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温度带。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世界地图,并在地图上每个温度带用不同颜色动态体现,有助于学生温度带的认识记忆。

对于此内容,教师如果还是照本宣科,即使学生最终掌握了知识点,那也是暂时记忆,比较模糊的、肤浅。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此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当我们讲到世界的微观组成时,我们可以用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故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a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的a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a 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通过这一实验,卢瑟福得到一个结论,即原子内含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带正电的中心,这就是原子核。

让学生生动的了解世界是微观物质组合的一个宏观体。

讲了这个故事后,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是真的吗?抓住学生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做了一个直观现象,将这一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

当全班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这一课件后,都恍然大悟,对卢瑟福的结论心服口服。

对世界有一个从点到面的大认识。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使用于生活的科学,虽然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但做为学生还是认为高深莫测、难以理解。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了教学课堂,课程改革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很适合当今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及企业人员及时指导、在关键处作适当点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与锻炼。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1)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需要任课老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如前期与要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然后做好组织方案、还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到企业学习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等等。

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也对企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学生毕业后就业都非常有帮助。

所以希望老师们都能为学生多付出点,把企业资源引入课堂,把“工学结合”的课程做到实处。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想去研究,才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综合实践中选择课题至关重要,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只有是学生喜欢的,他们才有动力做下去。

(3)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学生对于各种调查的方法常常会说不会做,在调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奇异方式,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所以说,综合实践课程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自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

教师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

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这包括课题的确定、活动过程的指导、成果展示的指导。

(4)要加强对活动的评价。

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扬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等﹒浅论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35).
[2]刘华波,李咏莎.电工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陈凯.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型研究[J].广州教学研究,2012(6).
[4]柳洁.工学结合课程视野下的课型研究[J].广州教学研究,2012(9).
[5]王兆晶.安全用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义梅(1979~),女,广东梅州人,本科,毕业于湛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