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 第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 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 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 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 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 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 运动。
• 高峰体验也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 • 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 • 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 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
• 二、传者对参与者应以人为本
• 参与者:在大众传播活动中,除传者之外所有参与传播活动的人。如 采访对象、现场观众、嘉宾等。
• 电视访谈节目要以人为本: • 展现人的个性,使被采访对象形象丰满起来(真实、鲜 活); • 记者的提问显露出对参与者的态度
– 审问式提问
– 有意触及对方的痛苦点
– 喧宾夺主
• •
•
• •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 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 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 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 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 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 自己的目的地。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 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 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 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 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 华东师大心理博士朱建军说: • "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 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 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 西进入了我的意识,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 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 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 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 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 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 感觉淹没了我。"
• • • •
1.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 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 .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 焦虑。 • 3 .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 • 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 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 • 4 .尊重需要 (esteem need) 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
• (四)教育心理学思想
• 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 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 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
•
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 的最基本要求。
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 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 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 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 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 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 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 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 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 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 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 人文关怀不等于就是“写苦”、“写惨”、“拍哭”。 • 一位新记者受命采访在阿富汗打工遇害者的家属时,遇到 记者们向一个88岁高龄老人残酷“挖新闻”的场面。遇害 者家人怕老人家知道了真相承受不住,闭门谢客。可是市 领导要去慰问,带着记者车队进了村。村干部奋勇砸门, 大家冲进院子,看见3个男子蹲在那里干着急,屋里媳妇 们死死扣住窗户,外面熙熙攘攘,叩门如雷。当村干部把 门轰开,很快老人明白了一切,记者们冲上前抓拍那张老 泪横流的脸。屋里成了“农贸市场”,人声鼎沸。领导们 在呼天抢地哭声中完成了“亲切慰问”,记者们抓到了满 意的照片、录像,院子里男人依然蹲在那里,女人们围在 老人身边,他们个个泪流满面。 • 新民晚报的这位记者没有挤上去拍,回来他写了《一名新 记者的困惑》。报社一些老报人对此发出“记者是否还是 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的感叹,呼吁:“记者首先他是一 个人,人最基本的一点是讲良心。”
• 三、传者对受者应以人为本 • (一)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
• 1.关照百姓
• 老百姓是关注的重点 对人的深度关怀 • (1)反映最平凡的“小人物” • (2)根据百姓的需要,设置媒介内容 • (3)根据百姓的利益选择热点、焦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
• 2.关怀百姓 • 3.弘扬百姓
• (二)媒介内容应以人为本
• (一)需要层次 理论
•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 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行 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人在满足高 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 要。
• • •
5. 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实现自身潜能。 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 的重要理论。
• (二)自我实现理论
•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
• 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 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 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 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 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 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 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 征。 •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 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 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 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报道定位应趋于“平民化”,寻求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点。 一般而言,专业财经类新闻侧重于宏观经济走向以及对企业和资本市场 运营的报道,其受众通常具有相应经济专业背景,文化程度较高,在社 会生活中处于管理和决策层,属于小众群体;而经济新闻面向的受众则 有着“平民化”、“大众化”的特征,即受众群通常是广大的普通市民, 经济新闻报道要多从微观视角切入,及时、迅速地向普通市民提供贴近 生活的实用性经济信息。同时,对一些政策性较强的经济信息进行通俗 化解读,如果不能明确回应读者诉求,那么就不能形成经济报道的鲜明 特点,找不准切入点,也就不能吸引和留住稳固的读者群。 报道题材应“生活化”。报道内容集中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 消费信息,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经济新闻报道应以服务为宗旨,为读者生活提供权威信息和实用信 息,从而倡导理性消费,帮助消费者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在经济 新闻的服务化方面,要更多考虑到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读者对经济信 息的多元化需求。 经济新闻在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也肩负着舆论监督的职责。舆论 监督可视为媒体服务性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 • • • •
讨论: 经济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人物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灾难性报道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广告宣传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 1.经济报道应以人为本
• 经济发展出了有经济活动本身特点和规律、制约 因素,还有非经济方面的制约。也包含人文原因; 经济报道要进入人性的层面,才能揭示出人文的 原因。
• •
•
• 报道方式要注重创新。 • 一要注重从人的角度去解读经济。如《华尔街日报》在报道经
济新闻时,通常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景物或是小故事入手,通过 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背景交代,进而引出报道主题,展开叙述分析。 报道形式上采用“故事——叙述——分析”这一模式将经济现象用讲 故事的形式浅显易懂地呈现于受众面前。 • 二要蕴涵人情味,从人的角度反映经济现象与问题。西方新闻学 者认为:“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新闻写人, 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 重要。人是新闻的理由,写新闻时每个记者都应从人的角度去探索。 记者写人越多,新闻报道对读者就越有趣,越重要。人比无生命的事 实更令人感兴趣。人的题材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反应。新闻报道集中表 现一个人,有助于读者理解问题或事件的全貌。”人情味这一新闻写 作理念早已为我国新闻界认可和重视。
第七章 人本主义传播心理研究
•
• •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 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 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 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 • • • • • • • • • • • • •
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 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体验的时时常新 8、社会感情 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10、民主的性格结构 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3、创造力 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15、高峰体验
• 以百姓写百姓,以平等视角关注百姓的关注,思考百姓的 思考;民生的视角关注社会变化。 • 人文关怀:是指新闻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 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 求。其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 生存状况和权益。 •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文意识增强,有不少报纸还开辟了 情感专版、专栏,人情味很足。
•
•
•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 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 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 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 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 思考题: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 (三)高峰体验 •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
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 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 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 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 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 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 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 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 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 《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 等。 • 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 人格理论的基础。
•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 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