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肺胀
最新中医内科学-刘刚-第7章肺胀教学讲义PPT课件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发作期--------治其标
(外邪、痰浊、水饮、瘀血) 缓解期--------治其本
(补肺、脾、心、肾之气、阴阳) 正虚邪实者--------标本兼顾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 痰浊壅肺
审证要点:咳嗽胸满闷胀,痰多,色白黏腻或 呈泡沫,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稍劳即甚, 畏风易汗,脘闷纳少,倦怠乏力,苔浊腻, 脉小滑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 汤。
(一)辨证要点
辨标本虚实: 肺胀总属标实本虚
感邪发作期---- 偏实。 平时缓解期---- 偏虚。 病程较短 -------偏实。 病程较长 -------偏虚。
标实----痰浊、瘀血 (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 并重) 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本虚----正气虚衰 (肺脾肾心虚)。 气虚、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 痰热郁肺
审证要点: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痰黄 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 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五、辨证论治
3. 痰瘀阻肺
审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喉间痰鸣,喘息 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窒,面部灰白 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紫,舌下瘀筋增粗, 苔浊腻,脉弦滑。
中医内科学-刘刚-第7章肺胀
一、概述
(一)定义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 病证。临床以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气短喘 促,咳嗽,痰多,甚则面色晦暗,唇甲紫绀 ,脘腹胀满,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重者 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证侯。
七肺胀
肺胀编辑词条本词条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类病证。
肺胀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所引起。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当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肺气肿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肺胀进行辨证论治。
[1]快速导航•知乎精选多发群体多见于老年人医保疾病否患病比例0.01%温馨提示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传染性无传染性治疗周期10-15天治愈率60%1病因介绍编辑肺病迁延(30%):肺病迁延肺胀多见于内伤久咳、久喘、久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所致,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归宿。
因此,慢性肺系疾患也就成为肺胀的基本病因。
六淫乘袭(25%):六淫既可导致久咳、久喘、久哮、支饮等病证的发生,又可诱发加重这些病证,反复乘袭,使它们反复迁延难愈,导致病机的转化,逐渐演化成肺胀。
故感受外邪应为肺胀的病因。
年老体虚(20%):年老体虚肺胀患者虽可见于青少年,但终归少数,而以年老患者为多。
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肺胀形成。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肝。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
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
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
中医内科学肺胀课件
肺胀分证论治
▲方药简析:本方用麻黄、石膏辛凉配伍,辛能宣肺散邪,凉 能清泄内热;生姜、半夏散饮化痰以降逆;甘草、大枣安内 攘外,以扶正祛邪。
▲若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者,加鱼腥草、黄芩、栝蒌皮 、贝母、桑白皮等以清热化痰利肺,或改用桑白皮汤。
▲痰鸣喘息,不得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 ▲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以降肺气。 ▲痰热伤津,口舌干燥,加花粉、知母、麦门冬以生津润燥。
膨而喘咳。”
肺胀沿革
▲张仲景对肺胀进行了发挥。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出本病
的主症:“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 状。”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描述的支饮与肺 胀相类似,“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 。
肺胀沿革
▲《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主要病机 是久病肺虚: “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 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 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 也”。
▲方药简析: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涤痰熄风;竹茹、枳 实、甘草清热化痰;菖蒲开窍化痰;人参扶正防脱。
▲痰闭昏迷:痰浊至宝丹、痰热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
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 ▲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芒硝,或增液承气汤; ▲如热伤血络,见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
▲纳差、乏力、便溏,加 参、黄芪、木香、砂仁健脾理气。 ▲怕风易汗,合用玉屏风散补肺固表。
肺胀分证论治
3、痰热郁肺 ➢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睛胀突,痰
黄或白,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 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 临床特征:肺胀、痰黄稠+肺热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肺胀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中医本科
授课形式课学期
授课教学3周
授课章节
第一章第七节肺胀
授课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
和
要求
1.了解肺胀的临床表现,并与有关病证的联系。
2.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迷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危候。
2.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授
课
主
要
内
容
或
板
书
设
计
【概说】
一.概念: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壅阻肺气。
(二)感受外邪:原指外界各种不良刺激(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因子等),反复侵袭或迁延日久失治,损伤肺气,或在肺虚基础上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剧。
二、病机:
(一)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
(二)病理因素:以痰浊、水饮、血瘀为主,三者可相互影响兼病。
(三)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分别从病史、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叙述。
类证鉴别
(一)肺胀与哮证的区别。
(二)肺胀与喘证的区别。
三.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分清标本虚实的主次。
二、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正虚邪实者,标本兼顾。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肺胀肺胀,属肺病。
常继发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
以胸中胀闷、咳嗽咳痰、气短而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概说】一、概念: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二、沿革1、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肺胀病名的记载,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
2、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3、元代朱丹溪提出肺胀与痰瘀互结,阻碍肺气有关。
4、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
【病因病机】1、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肺、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
脾土生肺金,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
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暗紫等症。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2、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水饮和瘀血,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转化,兼见为病。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
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3、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肺胀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和瘀血且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转化,兼见为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05
介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如沙丁
胺醇、特布他林等。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 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祛痰药
用于促进痰液排出,如 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 善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 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治疗经过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 特色疗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病例二
01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经西医诊断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2
诊断过程
患者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西医诊断结果,诊断为肺胀。
发病机制
肺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邪反复侵袭、年老体弱、久病不愈 等因素有关。外邪侵袭可导致肺气郁闭,日久不愈则逐渐发 展为肺胀。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则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进 一步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 、气短、喘息、胸闷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
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 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阳虚水泛证
宜温阳利水、宣肺平喘,方用真武汤 合五苓散加减。
预防与调护建议
04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提 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肺功能。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感冒和其 他外邪入侵。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七节 肺胀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子、大枣
桂枝茯苓芍药研,桃仁丹皮蜜为丸, 活血化瘀消癥块,瘀阻胞宫服之安。
肺胀 ——证治分类
3.痰瘀阻肺 常用药:萃劳子涤痰除壅;桂枝通阳化气,温化寒痰;茯苓 除湿化痰;丹皮、赤芍助桂枝通血脉,化瘀滞;大枣甘温安 中。 辨证加减:若痰多者,加三子养亲汤;腑气不利,大便不畅 者,加大黄、厚朴。
平喘固本汤:半夏、橘红、款冬花、 补肺汤:人参、黄芪、
苏子、党参、五味子、坎炁qi、冬 熟地、五味、紫菀、桑
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磁石。
白皮
肺胀 ——证治分类
6.肺肾气虚 常用药:党参(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肺;冬虫夏草、熟 地黄、胡桃肉、脐带益肾;五味子收敛肺气;灵磁石、沉香 纳气归原;紫菀、款冬、苏子、半夏、橘红化痰降气。 辨证加减: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肉桂、干姜、细 辛;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王竹、知母、生地黄; 气虚瘀阻,面唇发绀明显,加当归、丹参、苏木;出现面色 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 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蛤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 病情稳定后,可常服皱肺丸。
肺胀 ——证治分类
7.阳虚水泛 临床表现:面浮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肮痞腹胀,或腹满有 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 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温阳利水,后方通阳化 气利水。
肺胀 ——证治分类
6.肺肾气虚 临床表现: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 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咳吐不利,心慌, 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暗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前方补肺纳肾,降气化 痰,后方补肺益气。
第七节 肺胀
第七节肺胀【概念】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窒,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青紫,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肺胀七大症状:┬肺气肿:①咳、②喘、③痰、④胀、(瘀)└肺心病:⑤肿、⑥悸、⑦暗【病因病机】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心慌心悸↓┌肺虚不能布津┐↑寒化邪阻于肺┌肺气胀满┐↑日久及心肺虚功能受损───→┼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凝聚→─────→阴阳俱虚脱复感外邪└肾虚不能蒸化┘热化╱↓气血肺气壅盛└不能敛降┘喘咳日久↙↘痰热壅肺气滞血瘀归纳:┬病因:┬外因:感受外邪(发病条件)│└内因:久病肺虚(发病基础)│↓│内伤久咳、哮喘等├病机: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病位:┬肺│└涉及脾、肾、心、肝├病性:本虚标实└转归:难以根治,易发生变端【诊断】┬病史:┬有慢性肺疾,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多见于老年人├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兼症:┬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昏│└甚则神昏、痉厥、出血└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啰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鉴别】【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肺胀的本质:总属标实本虚┌水饮│┌发作期:偏于标实┼痰浊└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瘀血│┌早期:气虚└缓解期:偏于本虚┼中期:气阴两虚└后期:阴阳两虚二、治则┬标实祛邪┬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开窍、息风、止血└本虚扶正┬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阴阳两顾└正气欲脱时┬扶正固脱└救阴回阳三、分型论治。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胀
长期吸烟史,咳嗽、咳痰、气短,肺 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吸烟,出现咳嗽、咳痰、气 短等症状,活动后加重。肺功能检查 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部CT可 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
病例二:支气管哮喘导致的肺胀
总结词
过敏史,发作性喘息、胸闷,伴有哮鸣音,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日常保健
定问题。
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 ,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 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04
肺胀的现代医学研究
发病机制研究
发病机制概述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证候进 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 方法之一,对于肺胀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舒 经通络,从而缓解肺胀的症状。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 作,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
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探索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中医 针灸、推拿等,以缓解症状和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加强临床研究,对肺胀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向
针对肺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 案,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推动肺胀治疗的进步。
05
肺胀的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肺胀
详细描述
患者有过敏史,反复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伴有哮鸣音。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后症状缓解。
中医内科学 肺胀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 愈,多见于老年人。 2.林楚表现为咳逆上气,胸部膨满,憋闷,动则加剧,甚 至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则脘腹胀满,口 唇紫绀,肢体浮肿,严重者出现喘脱。 3.常常因外感而诱发,其它如情志刺激亦可诱发。
【相关检查】 1.首先是肺X线或肺CT检查,尤其是肺CT可见肺部纹 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 2.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出现肺型P 波等。 3.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等。
4.阳虚水泛证
心悸,喘咳,咳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 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 沉细。
证机概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温肾健牌,化饮利水 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前方温阳利水,用于脾肾阳虚之 水肿;后方通阳化气利水,配合真武汤可加强利尿消肿的作用。 常用药:附子、桂枝温肾通阳;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 健脾利水;赤芍活血化瘀。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苓术芍附加生姜。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3.痰蒙神窍证
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烦躁不安,搓空理线,嗜睡,甚
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抽摘,咳逆嘴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组滑数
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 代表方:涤汤加减。本方可涤痰开窍,息风止痉,用于痰迷心窍, 风痰内盛,神识昏蒙或嗜睡,痰多,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胆星涤痰息风;竹茹、枳实清热化 痰利膈;菖蒲、远志 郁金开窍化痰降浊。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 黄丸以清心开窍。 方歌:涤痰星菖夏陈草,参苓竹茹枳姜枣。
【病因病机】 肺胀的发生,排出体外,肺气胀满,每每因感受 外邪诱发或加重。 1.病因:久病肺虚和感受外邪。 2.病机:病变在肺,后则影响脾肾,最后影响及心。病 理因素在于痰浊、水饮、瘀血相互影响。而痰浊、水饮 瘀血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如痰浊久留,肺气 郁滞,心脉失畅则皆可致瘀;而血行不利则为水。但一 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最后痰浊、血瘀、 水饮错杂为患。
肺胀
症状: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躁烦不
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肢体 濡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 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主方:涤痰汤、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症状: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
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 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 胖质暗,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主方:真武汤合五苓散
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基本病机
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肺气胀满,不 能敛肺 病理因素 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夹同 病 病理性质 标实本虚
标实本虚,分清主次 感邪时——偏于邪实——分清痰浊、水饮、
血瘀偏盛 平时——偏于本虚——区别气(阳)虚、阴 虚性质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
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 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暗紫,脉沉 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主方: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症状: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不
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心悸、烦燥不安, 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 治法:补气纳肾、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
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
烦燥,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 胀满,肢体浮肿等。 重症表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
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 肺性脑病见于肺胀的危重变证
内因
外病肺虚。内伤外咳、支饮、喘哮、肺 痨等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日久 导致肺虚。 外因 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 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胀【概说】一.概念: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沿革:(一)《内经》载有肺胀的病名及临床表现。
《灵枢·胀论》篇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二)《金匮》对肺胀的证治论述颇详。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三)隋唐时期,各医家对肺胀之机理的认识。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四)后世医籍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发展。
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咳嗽》篇说:“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提示肺胀的发生与痰瘀互结,阻碍肺气有关。
清·张璐《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三.讨论范围:(一)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相类似。
肺性脑病则常见于肺胀的危重变证,可参考本篇内容进行辨治。
(二)本病病变复杂。
还当与咳嗽、痰饮(支饮、溢饮)互参、注意与心悸、水肿、喘促、喘厥等病证联系。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支饮、喘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二)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
二.病机(一)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故外邪从口鼻、皮毛人侵,每多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
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久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吸气尤为困难,动则更甚。
心脉上通于肺,肺气辅佐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虚治节失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可以出现喘脱等危候。
(二)病理因素:以痰浊、水饮、血瘀为主,三者可相互影响兼病。
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已。
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阴化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肤则为水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悬饮、水臌之类。
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
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
心主血而肝藏血,肝主疏泄,为调血之脏,心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症积。
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又互有影响和转化,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
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病程中由于肺虚卫外不固,尤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
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
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
如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闭阻气道,蒙蔽神窍,则可发生烦躁、嗜睡、昏迷等变证。
若痰热内郁,热动肝风,可见肉瞤、震颤,甚则抽搐;或因动血而致出血。
(三)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1、发作期偏於标实。
2、缓解期偏于本虚。
3、虚实错杂互为因果。
4、预后及转归:(1)病程缠绵,难以根治。
(2)邪实正虚易生变端。
一般来说,因本病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期根治。
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控制,极易发生变端。
故《证治汇补·咳嗽门》说:“若肺胀壅遏,不得卧眠,喘息鼻煽者难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说:“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如气不摄血,则见咳吐泡沫血痰,或吐血、便血;若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则谵妄昏迷,震颤、抽搐;如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乃阴阳消亡危重之候。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一)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二)常因外感而诱发。
其它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三)典型者有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情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四)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臌胀、癓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症。
二、病证鉴别肺胀与哮证、喘证的鉴别肺胀与哮证、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证,有其类似之处。
区别言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哮是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独立病种;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从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肺胀可以隶属于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
此外,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剧时,还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
凡此俱当联系互参,掌握其异同。
三、相关检查(一)X线检查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
(二)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出现肺型P波等。
(三)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降低,PaCO2升高。
(四)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瘀血征象明显时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痰郁化热者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阳虚水泛者可能有肝、肾功能的改变,血清电解质出现紊乱。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证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因此辨证应分清其标本虚实的主次。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血瘀的偏盛,以痰浊为主者症见咳嗽痰粘,不易咯出;以水饮为主者,心下悸动,气逆作喘,面浮,目如脱状;以血瘀为主者,面色晦暗,唇甲青紫。
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
偏虚者当区别气(阳)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
气虚者以气短,少气懒言,倦怠,纳差,便溏,腰膝酸软为主,若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少津,脉细数等,则为气阴两虚,病位在肺脾肾;若气虚及阳,则可见怯寒肢冷,心悸,小便清长或尿少,舌淡胖,脉沉迟等,甚则可见阴阳两虚,或阴竭阳亡之证,以肺肾心为主。
二、治疗原则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
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
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
三、证治分类(一)痰浊壅肺证1、症状:主证: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
兼证: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
苔脉: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证机概要: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肺失宣降。
3、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4、代表方: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前二方功能降气化痰平喘,但苏子降气汤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三子养亲汤偏降,以痰浊涌盛,肺实喘满,痰多粘腻为宜;六君子汤健脾燥湿化痰,偏补,以脾虚兼有痰湿者为宜,可作为症情稳定时之调治方。
5、常用药:苏子、前胡、白芥子化痰降逆平喘;半夏、厚朴、陈皮燥湿化痰,行气降逆;白术、茯苓、甘草运脾和中。
6、加减: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葶苈子、莱菔子泻肺祛痰平喘;肺脾气虚,易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酌加党参、黄芪、防风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若属外感风寒诱发,痰从寒化为饮,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宗小青龙汤意加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散寒化饮。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若痰浊挟瘀,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或用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或配用桂枝茯苓丸涤痰祛瘀。
(二)痰热郁肺证1、症状:主证: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
兼证: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
苔脉: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痰浊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壅肺,清肃失司。
3、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4、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前方宣肺泄热,用于饮热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气,目如脱状,身热,脉浮大;后方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喘急胸满,咳吐黄痰粘白稠厚者。
5、常用药:麻黄宣肺平喘,黄芩、石膏、桑白皮清泄肺中郁热;杏仁、半夏、苏子化痰降气平喘。
6、加减:痰热内盛,胸满气逆,痰质粘稠不易咯吐者加鱼腥草、金荞麦、瓜蒌皮、海蛤粉、大贝母、风化硝清热解毒,滑痰利肺;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天花粉、知母、芦根以生津润燥;痰热壅肺,腑气不通,胸满喘逆,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以降肺平喘;阴伤而痰量已少者,酌减苦寒之味,加沙参、麦冬等养阴。
(三)痰蒙神窍证1、症状:主证: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
兼证:或伴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
苔脉: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2、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3、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4、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本方可涤痰开窍,熄风止痉,用于痰迷心窍,风痰内盛,神识昏蒙,嗜睡,痰多,肢体瞤动者。
5、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胆星涤痰熄风;竹茹、枳实清热化痰利隔;菖蒲、远志、郁金开窍化痰降浊。
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6、加减: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加葶苈子、天竺黄、竹沥;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红花、桃仁活血通脉;如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