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差异的成因及纳税调整
税会差异的原因
税会差异的原因税会差异是指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所体现的利润,而税务利润则是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额。
税会差异的原因有多种,下面将从税收政策、会计准则和企业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是税会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税率、税法规定和优惠政策都会对税会差异产生影响。
税率的不同会导致税会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企业所得税税率存在差异。
高税率会导致企业在税务利润上缴纳更多的税款,从而使税会差异增加。
相反,低税率则会减少税会差异。
税法规定的差异也是税会差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法规定不同,对于企业收入、费用和税前扣除项目等方面的规定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会导致企业在计算税务利润时与会计利润存在差异。
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也会影响税会差异的产生。
不同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会对某些行业或特定条件下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会使企业在税务利润上享受一定的减免或延迟缴纳税款的政策,从而增加税会差异。
二、会计准则的影响会计准则也是税会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的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确认、费用计提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税会差异的产生。
收入确认的差异是税会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确认的时间点和条件有所不同,这就会导致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上存在差异。
费用计提的差异也会引起税会差异。
不同会计准则对于费用的计提时机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这就会导致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上存在差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差异也会对税会差异产生影响。
不同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上存在差异。
三、企业行为的影响企业行为也是税会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为了降低纳税负担或达到其他经营目标,可能会采取一些合法的行为来增加税会差异。
收入确认时点不一致的税会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收入确认时点不一致的税会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一)税务确认收入早于会计确认的【案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在2020年12月28日签署一份销售合同。
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货物,不含税价款100万元,税额13万元,价税合计113万元,增值税专票随货移交给乙公司;甲公司负责送货上门,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立即付款。
甲公司在2020年12月29日开具了增值税专票,并且装货发运,在2020年12月31日就送到乙公司;但是因为元旦放假,乙公司是2021年1月3日才验收货物,乙公司1月4日就支付了货款。
假定该批货物的成本为70万元。
问题:甲公司对上述业务2020年和2021年的财税处理及纳税调整解析:1.甲公司2020年会计处理按照新收入准则的“五步法”判断,由于在2020年12月31日商品的控制权没有从甲公司转移给乙公司,因此会计上暂时不能确认收入。
借:合同资产-乙公司70万元应收账款-乙公司13万元贷:库存商品7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万元2.甲公司2020年税务处理(1)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一条规定,【案例2-1】中甲公司销售货物,满足税法规定收入确认,因此需要在2020年确认应税收入。
(2)增值税:由于已经先开票,应在开具之日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
3.甲公司2020年税会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由于会计处理不确认收入,税务处理需要确认应税收入,二者在收入与成本都存在差异,需要在汇算清缴时做纳税调整。
由于满足《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的填报说明规定:“填报会计处理不确认销售收入,而税收规定确认为应税收入的金额”,因此应通过“视同销售”进行纳税调整。
第一步:先调整收入,就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中调整,详见表1-1:第二步:就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调整,详见表1-2。
中国与发达国家税制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与发达国家税制差异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税制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税收收入对于国家来说是重要的财政来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税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代表着各自税收政策的特点,也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税制差异比较显著,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税制上存在了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税收被视为一种压迫和不义之举,因此在历史上的几千年里,中国的税制都相对简单。
而在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从中世纪开始税收就是政府管理和经济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此,西方国家的税收始终处于高水平,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税收体系和法律法规。
二、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在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经济水平普遍较高,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环境使得国家高度发达,税收相对稳定。
而中国的经济结构呈现“三产分离、二元结构”的状态,工业占据经济的重中之重。
这类“制造”型的行业不仅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他们往往能缴纳大量的税收。
但在其他领域,很难实现这种情况。
因此,税收收入也是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波动。
三、政策调整和执行机制的不同中国的税收制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政策通常是与国内经济和财政状况密切相关的,这往往意味着国家调整和改变税制的频率会比发达国家更高。
这种改革力度的频繁影响着企业的预计,尤其是涉及到长远投资计划的企业。
同时,在执行上,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管理手段,支出不当、逃税等问题也较为严重。
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中国政府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一、完善税收法规由于中国国情特殊,“成文法”更受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制度的影响,因此在完全制定和执行税收税法中,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文化和习惯。
建立更加完善的税法体系,并从严从实加强实施力度和执法效率,尽量减少税务纠纷和水分,相对规范的税制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合理性。
纳税调整与所得税会计差异分析
纳税调整与所得税会计差异分析引言纳税调整与所得税会计差异分析是指在企业所得税报告中所做的纳税调整与财务报表中所做的所得税会计差异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
然而,在纳税申报过程中,由于税法的规定和税务部门的要求,企业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做出调整。
这些调整的结果会导致财务报表中所计算出的所得税会计差异。
本文将对纳税调整与所得税会计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所得税会计差异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企业报表的影响。
纳税调整的原因纳税调整是指企业为遵循税法规定而对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进行调整。
这些调整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方法和原则上存在差异。
会计准则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准确和公允,而税法则注重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征税责任的强制性规定。
因此,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导致了纳税调整的产生。
2. 特殊税收政策和优惠税法对一些特定行业、地区或项目可能给予特殊的税收政策和优惠。
企业如果符合相关的条件,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
然而,享受这些优惠的同时,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需要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以便准确反映享受优惠政策后的所得税费用。
3. 非税收入和支出的调整企业在各项非税收收入和支出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导致纳税调整的产生。
例如,企业可能会有非经常性损益、非税收收入和费用等项目的发生,这些项目需要在纳税申报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符合税法的要求。
所得税会计差异的类型所得税会计差异是指纳税调整与财务报表中所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类型:1. 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收入或费用与在计税基础中确认的收入或费用之间的差异。
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的形成,这是因为企业在税法上要求将未实现的收入或费用计入到计税基础中,而不是计入财务报表中。
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税会差异产生的原因
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税会差异产生的原因税会差异(Tax Differences)是指企业在财务会计核算与税务会计核算中所产生的差异。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法律、政策、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与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利润数额不同。
税会差异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 会计准则差异:财务会计核算与税务会计核算的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税务会计则根据税法规定进行核算。
会计准则的差异可能在资产计量、收入确认、费用计提等方面存在,导致税会差异的产生。
2. 收入确认差异:财务会计核算中,企业按照收入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即在收入实际发生时确认。
而税务会计核算中,税法规定了不同的收入确认原则,如合同履行、货物交付、收款等,这些原则与财务会计的原则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两个核算体系中的收入确认时间不同,从而产生税会差异。
3. 费用计提差异: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财务报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提费用,即费用发生时计提。
而税务会计核算中,税法规定了不同的费用扣除规则,如费用的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等要求,这些规则与财务会计的原则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两个核算体系中的费用计提时间和金额不同,从而产生税会差异。
4. 折旧摊销差异:财务会计核算中,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
而税务会计核算中,税法规定了不同的折旧摊销方法、期限和计算公式,这些方法与财务会计的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两个核算体系中的折旧摊销金额和年限不同,从而产生税会差异。
5. 项目确认差异: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某些项目的确认时间和确认条件可能与税务会计核算不一致,例如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研发支出的资本化等。
这些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可能已经确认或资本化,但在税务会计中尚未确认,导致企业在两个核算体系中的利润数额不同,从而产生税会差异。
6. 税法变更差异:税法的不断变更也会导致税会差异的产生。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比较及纳税调整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比较及纳税调整孙小婷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会计与税法在计量属性、应计基础、扣费标准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两者存在的差异影响了税务工作的有序实施,无形中增大了企业交税计算的难度,增加了盈余操纵的几率。
从而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区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并进行协调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本文就这些方面对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强调协调会计与税法差异时应重视的问题,并针对纳税调整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 税法 差异 纳税调整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实施,该准则对生产经营时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规范,从而使企业明确账务处理的正确方式。
2008年执行新《企业所得税法》,该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时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进行了规范与说明。
两个法规对于收益规定并不一致,会计上的收益表现为会计利润,税法上则体现为应纳税所得额。
针对协调两者间差异的问题,许多学者也做过相关研究。
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后,人们对于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性议论更加激烈,本文对会计与税收存在差异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明确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对两者差异的协调提出几点建议。
一、会计与税法存在差异的原因造成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因素,二是盈余操纵。
而盈余操纵多数是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不进行论述。
本文就制度因素展开分析,从有助于协调会计与税法差异的方面展开探究,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为以下几类。
1.因计量属性不同导致的差异。
税法通常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方面的范围要小于会计准则的范围,所以在确定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方面会造成短暂性差异。
2.因应计基础不同导致的差异。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基础,对于当期已完成的收入与应当负担的或者已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视为当期收入与费用进行处理,对工业企业而言,确认收入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企业已转移商品所有权的风险与报酬是确认收入的实质性前提。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解析及涉税调整处理
在撰写本文之前,首先需要对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
这个主题涉及到涉税调整处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
1. 简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实际上是指在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的40个主要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了在企业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不一致性,因此需要进行涉税调整处理。
2. 差异分析在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中,主要包括了资产和负债确认、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确认、投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了在会计核算和纳税核算中出现了不一致性,需要进行涉税调整处理来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和真实性。
3. 涉税调整处理针对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企业需要进行涉税调整处理来调整企业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不一致性。
在涉税调整处理中,需要对差异进行逐一分析,并根据所得税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所得税的正确计提和申报。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法法规的制定目的和适用对象有所不同。
然而,这也给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
企业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差异,并且在涉税调整处理中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处理,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本文中,我们对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涉税调整处理的介绍,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主题。
本文也共享了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40个差异的解析及涉税调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税会差异及处理方法
税会差异及处理方法税会差异是企业在报税期间可能遇到的一种差异现象,本文将主要介绍税会差异原因及处理策略。
【税会差异原因】1. 会计信息差异:在不同的会计制度中,由于历史、文化及技术的差异,会计信息的记录方式也不尽相同,导致在报税时出现税会差异。
2. 会计政策差异: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报税时遵循本地的会计政策,比如折旧、报销、可利用抵扣等,这些政策有可能实施时期不同,从而带来税会差异。
3. 统计数据差异:根据本地汇率、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率等统计数据,在不同国家及地区会不尽相同,这也是引发税会差异的原因之一。
【处理策略】1. 正确的记录会计信息:企业在报税期间,一定要按照本国报税规范,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计算方式和会计准则,来记录会计信息,以免对报税数据产生误判,从而减少税务差异。
2. 合理使用现金流折旧:在报税期间,企业都会在折旧政策上,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应当合理使用现金流折旧法来计算折旧,以减少税务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3. 准确收集、计算统计数据:根据本国政策,企业在报税期间应当准确收集和计算法定七项统计数据,以正确计算出报税数据,使税务差异更加可控。
4. 搭建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并。
按照税务部门统一标准,把税务信息归类统一,减少由于信息差异导致的税务差异,让相关信息更加可控。
总之,税会差异是企业在报税期间必须面对的一种客观现象,为此,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如正确记录会计信息、合理使用现金流折旧、准确计算统计数据等,使得税会差异更加可控。
此外,还要搭建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根据规定,把税务信息归类统一,从而有效控制税会差异。
“职工福利费”财税处理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方法
“职工福利费”财税处理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方法职工福利费是企业在员工劳动关系中提供给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和津贴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险、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年终奖等。
由于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政策的差异,企业在处理职工福利费上存在一些财税处理差异。
下面将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纳税调整方法。
一、差异分析1.费用计入时间差异:不同地区对于费用计入的时间要求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要求企业将职工福利费计入当期费用,一些地区则要求将其分摊到多个年度。
这将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的财务报表上的费用计入时间存在差异。
2.费用认定标准差异:不同地区对于费用的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有的地区将一些津贴和福利待遇视为劳动报酬,应纳税处理,而有的地区则将其视为福利费,不纳税处理。
这将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纳税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3.纳税计算方法差异:不同地区对于纳税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的地区采用比例法,按照一定比例对职工福利费进行纳税处理,而有的地区则采用差额法,对于职工福利费与福利基数之间的差额进行纳税处理。
这将导致企业在不同地区的纳税额存在差异。
为了应对不同地区的财税处理差异,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纳税调整方法,以保证其合规运营并减少税务风险。
1.与税务机关沟通:企业可以与当地的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了解该地区的税务政策和纳税处理方法。
通过与税务机关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准确的纳税信息,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2.分析费用差异影响: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财税处理差异,分析不同的纳税处理方法对纳税额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企业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纳税处理方法,并将其纳入企业的财务规划中。
3.优化福利待遇结构:企业可以优化福利待遇结构,减少税负。
可以考虑将一些高税率的福利待遇进行调整,以降低纳税额。
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税务政策的要求,调整职工福利费的结构,将一些不属于劳动报酬的津贴和福利待遇进行合理分类,以便更好地符合税务政策的要求。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纳税调整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纳税调整讲课提纲第一章会计与税法差异的概述第二章存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三章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五章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六章无形资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八章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九章收入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含政府补助)第十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第一章会计与税法差异的概述提纲:一、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一)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比较(二)会计核算的基础与税法比较(三)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与税法比较(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税收立法原则比较二、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一)纳税调整(二)所得税会计一、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一)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比较•(1)增值税: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物资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但不包括销售物资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
•(2)营业税。
除了维修基金(国税发[2004]69号文件)、代收的契税、印花税以外,其余的代收费用一律缴纳营业税。
企业能够运用代理业进行规避。
(国税发[1995]76号、国税函[2007]908号文件)•(3)土地增值税:依照财税[1995]48号文件规定,关于地点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代收的费用如何计征土地增值税的问题,代收费用不纳入价内的话,不交纳土地增值税,纳入价内既作收入也做扣除项目,然而不得作为加计20%的基数。
•问:销售方向购买方收取的延期付款罚息是否应当征收增值税?另外关于延期付款罚息销售方出具什么发票给购买方呢?发票上项目开具什么呢?•答:物资销售活动中,销售方向购买方收取的延期付款利息属于价外费用,应作为销售额的组成部分,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一文理清企业所得税的税会差异
一文理清企业所得税的税会差异本文旨在用最通俗的表述和案例,让读者一次性看懂什么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并在财税工作中举一反三地应用。
一、应纳税所得额相较农业税、关税、印花税等历史悠久的税种,企业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的出现不算早。
它的计算方法,说简单,也挺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公司利润为基数,乘以税率即可得到应纳税额。
说复杂,也挺复杂,三两篇文章肯定讲不完,因为会计和税法两种视角下,对利润的认定存在差异,涉及到的调整事项非常多,实务中遇到的情形也各种错综复杂。
为了让不熟悉它的人最直观地明白怎么算所得税,我们来搭建一个简易模型,帮助理解其中的细节。
主题干:A公司202X年收入100万,成本60万,费用10万。
适用所得税税率25%。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税法视角认定的利润额。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A 公司202X年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为【(100-60-10)=30】万元,应纳税额为【30*25%=7.5】万元。
(接主题干)A公司202X年的100万收入当中,有4万元是国债利息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是免征企业所得税的。
因此,尽管税前会计利润仍是30万元不变,但应纳税所得额需调减4万元,变成【30-4=26】万元。
这是因为国家鼓励购买国债,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需要交所得税,这是一个纳税调整项。
那么第二个基础概念呼之欲出:税会差异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导致的。
公司财务报表说“我今年赚了30万利润”,税务局说“公司购买国债是为国家做贡献,对应的利息收入不用交税”。
这就是税会差异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
再来看下一个例子:(接主题干)A公司202X年的10万元费用当中,有4万元是坏账信用损失。
针对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信用损失,是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估计事项。
怎么评估,计提金额多少,虽然准则中有规定,但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仍然较大。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
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所得税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税收,在会计核算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要素。
由于所得税的涉及面广、政策多变、税法繁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出现各种差异。
本文将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及处理方式,以期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形成原因1.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在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差异。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计算的基础、计提时机、抵免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会不同,导致会计处理产生差异。
2.会计核算计提时机差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以企业报告期末的应交所得税为基础,即根据实际发生的税负来计提,而税法则可能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基来计算所得税负债,导致两者在计提时机上出现差异。
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差异会计核算中,所得税负债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项目相关,而由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和编制目的不同,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上所得税负债的表现形式与税法不一致,产生差异。
4.税收政策变动造成的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债,在税收政策变动之后,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政策来计算和处理所得税负债,这可能导致旧税制和新税制之间的差异。
5.国际税收差异跨国企业因受限制和差异的存在而可能在各个税收管辖区产生不同的税务影响,甚至可能引起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也会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产生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1.补正会计政策差异会计政策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政策执行的不同而引起的会计数额的差异。
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及时进行调整,补正会计政策差异。
2.税法变动的会计核算处理当税法发生变动时,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的税法政策,按照新的政策要求重新计算所得税负债,并及时调整企业的会计核算处理,化解税务政策的差异。
3.遵循相关会计准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实践中,以确保所得税负债的正确计提和报告。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差异与调整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差异与调整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税率对其所得利润进行征税的一种税种。
税率差异是指不同企业适用的税率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税收政策的不同对待,也可能由于企业所处的不同区域或行业而产生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税率差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且针对这种差异政府也会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税率差异的影响因素税率差异的产生是与多个因素相关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税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法对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设定有不同的规定。
政府通过不同的税收政策来调动不同企业的发展活力,例如对于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企业,政府可能会给予更低的税率以鼓励其发展。
2.企业所处地区与行业企业所处的地区和行业也是税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或行业可能受到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持,享受更低的税率。
此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压力也不同,导致税率差异的出现。
3.税收优惠和减免政府在税收政策中会给予一些企业特殊的税收优惠和减免,以鼓励其发展或满足一些社会目标。
这也会导致不同企业适用的税率有所差异。
二、税率差异调整的目的和方式税率差异的调整是为了实现税收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政府通常会根据不同的目的来调整税率差异。
1.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差异来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或地区,政府可以采取较低的税率以吸引投资和发展,提高就业率并推动经济增长。
2.实现税收公平税率差异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造成税收不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差异来实现税收公平,确保所有企业都能按照相同的标准缴纳税款。
3.防止税收避免和逃税税率差异也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通过调整利润分配、跨国转移定价等手段来避税或逃税。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差异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增加税收收入。
三、税率差异调整的具体措施税率差异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降低税收优惠和减免力度政府可以减少对企业特殊优惠和减免的政策,降低税率差异。
会计实务:税会差异是什么-如何调节税会差异
税会差异是什么|如何调节税会差异税收政策的变化日新月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政策更新。
2015又正是一个税收体制改革年,各种调整层出不穷。
但是作为会计来说,对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却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合法的运用税收政策,对企业来说才是有效的实现税务合规性。
在税收政策变化的同时,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在不断演变,会计税法差异越来越大,往往也让企业财税人员难以招架。
纳税人既要按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又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要求计算和缴纳税金,且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还在逐步扩大。
所以……哪个会计不想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走上更高的财务岗位呢?哪个会计不想掌握税会差异调整及其账务处理呢?哪个会计不想学一些汇算清缴及报表的填制技巧呢?那么……以下是网校整理的相关案例的经典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案例1]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记工资还是福利,有诀窍。
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记入福利费科目还是工资科目呢?很多人说,当然是福利费啦。
也有人说,如果记入福利费,超过工资总额14%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怎么办?只要我们将职工食堂经费补贴列入工资薪金制度,并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是可以纳入工资总额,作为计算福利费计算基数的。
解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规定,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因此,只要职工食堂经费符合34号公告的规定,即使会计将其记入了职工福利费,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可以调整为工资薪金进行纳税申报呢。
国家税收-会税差异分析与协调
当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负债计税基础时,需要增补负债,产生了“递延所
得税负债”。
2021/7/17
6
主要会税差
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增值税方面的会税差异
营业税方面的会税差异
土地增值税方面的会税差异
个人所得税
2021/7/17
7
所得税方面的会
收入方面的差异
概念与范围:税法: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
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
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
税所得额。
2021/7/17
17
福利费案例
某企业2007年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2006年
底应付福利费结余56万元,2007年发生职工
薪酬400万元,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50万
到预定用途。假定其使用寿命为10年,公司2008年及未来10年按会计准则核算的
会计利润均为600万元,同时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
值与计税基础均没有差异。2008年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年初
余额均为0。
1.研发支出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0000
贷:资本公积30000000
是否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021/7/17
24
售后回购的会税
《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
〕875号: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按售
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有证据表明不
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
【学习】税会差异和纳税调整
【学习】税会差异和纳税调整.学习税法也是讲究方法!税会差异,最有效最原始方法,就是分别列出会计和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就知道差异了!千万不要跳步,要踏踏实实分析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才能真正的会“税会差异”、“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
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1.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按初始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等同时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点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前者大于后者,体现为商誉,则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则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所以,营业外收入在汇算清缴时,要做纳税调减。
2.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或做相反分录)【被投资方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企业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所以,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产生的“投资收益”,不属于企业所得税规定的投资收益收入,还未实现,不管借贷方,都要做纳税调整(有可能调增也有可能调减)。
3.被投资方发生超额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除上述情况,仍未确认的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损失,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处理:借:预计负债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6号):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年度,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会差异的成因及纳税调整
作者:李丽琴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6期
[摘要]文章以企业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通过举例说明企业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以期为企业准确进行纳税申报、规范涉税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纳税调整;汇算清缴;递延所得税;差异
[DOI]10.13939/ki.zgsc.2017.06.054
正确处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并进行纳税调整是企业所得税申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近些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核,发现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在纳税申报时出现了不少错误,造成了少缴税或者多缴税的问题。
而税务管理的目标是合法纳税,既不偷税漏税也不多缴税款。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与税务处理的水平,正确进行纳税调整,避免企业少缴税或者多缴税,本文以企业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纳税调整项目进行了举例说明,以期为企业准确进行纳税申报、规范涉税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1 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成因分析
1.1 会计核算目的与税收立法目的不同
会计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来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强调“投资者利益第一”的理念。
而税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取得财政收入,强调“国家利益第一”的理念,这是两者产生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1.2 会计记账基础与税法确认所得遵循的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而税法规定,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一般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和计量,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所得,譬如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的确认则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
此外,税法也会考虑有没有充足的纳税必要资金作为确认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则。
1.3 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与税法不同
会计上可以采用的计量属性比较多样化,除了一般情况下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外,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也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等。
而税法基本上以历史成本原则来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如果特殊情况下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则必须把相关资产所潜在的增值或者损失按照税法的规定确认或者反映,才可以改变计税
基础。
此外,税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适用于资产转移没有收入或者收入不公允的情况。
而且税法上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没有采用到可变现净值或者现值的计量属性。
1.4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税收的确认原则不同
会计上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而税收上强调确认所得应遵循真实性、相关性、确定性、法定性和合同的约定等要求。
下面我们就上述区别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会计上可靠性与税收上真实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上的可靠性强调会计信息要完整、真实、客观地提供。
而税收上的真实性原则强调交易要真实发生,只有实际发生的支出才允许税前扣除。
税法上所讲的真实性原则包括以下内涵:第一,与成本费用支出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并且金额确定;第二,相关资产已实际使用,如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不得提取折旧税前扣除;第三,取得真实合法凭证;第四,部分款项必须已经实际支付,如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第五,要履行相关税务管理手续,如财产损失需清单申报或专项申报才可以税前扣除。
此外,真实性原则受合法性原则及国家政策导向的要求在税收中并未完全遵循。
如企业税收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等。
第二,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上所称的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决策有关,并且有助于投资者作出决策,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价值。
税法上的相关性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才允许扣除,强调的是满足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
第三,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与税法上确定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上的谨慎性指的是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而税法上从来不承认谨慎性原则,而是强调确定性,即对于纳税人在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如各种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不允许所得税前扣除。
第四,会计上的重要性与税收上法定性原则的比较。
会计上所称的重要性指的是企业应当反映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重要的事项单独核算,不重要的事项简化核算。
而税收上从来不承认重要性原则,而是强调法定性,即只要是税法规定应该征税的项目,不论金额大小一律征税,而税法上规定免税或者不征税的项目也不论金额大小一律给予免税或者不征税的待遇。
第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比较。
会计上所称的实质重于形式指的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重于其法律形式,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要以实质为重,而对于实质的判断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而税收上更多的是强调形式重于实质,例如凭票控税等。
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税收上要求对于实质的判断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且主要是用于反避税条款。
2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
2.1 处理原则
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收法律规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如何进行税会处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项目并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应该按照税法的口径对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以完成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会计准则优先;而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应以税收法规优先。
当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在所得税纳税申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2.2 纳税调整与所得税会计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64号公告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月或按季预缴时,仅作四项调整,即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特定业务、弥补亏损的调整;而企业在报送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则需要针对会计与税法的所有差异项目进行纳税调整,具体调整过程是通过年度纳税申报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的有关明细项目来完成的。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税会差异的纳税调整。
例:甲企业2015年存在一笔超过三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账款200万元,因无法提供有效证明(对方没有作为坏账损失税前扣除)或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税务机关要求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50万元。
2016年实际支付应付账款200万元,但汇算清缴时未进行纳税调减,造成多交所得税。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才能有效避免上述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暂时性差异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核算,即对暂时性差异首先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然后在以后年度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直接依据账面应转回的金额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即可。
在本例中,2015年应付账款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0,产生暂时性差异2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所得税费用50
则2016年实际支付时,应付账款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础为0,把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即可。
可见,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税务管理的水平,避免调增了忘记调减或者调减了忘记调增。
所以,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严格进行会计核算,并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莉.浅析商品销售确认收入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2]杨继杰.浅谈几种特殊销售行为“收入”确认的会计核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
[3]臧红文.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