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顾问:钱绮莲香港富达盟信顾问有限公司经理香港资深企业社工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机构社工
督导
姬中宪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项目负责人:刘茂香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专业主任、社工师
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
项目组成员:马景红孙泽宇王贤森韩晋郭志巧程金陈超贾丙海
张平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庆元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
顾勤华上海奉贤思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徐金凤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督导
叶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二级
同伴辅导员
陈军上海闸北星雨社区青年发展中心总干事
本项目重点建设社会工作专业,辐射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发展,项目建设预算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40万,市财政配套
61.2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3年申办成功、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工会资源,面向社工一线,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为上海社会工作行业培养了400余名一线社会工作者,已成为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共有290人,专业规模、培养水平居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1、“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先后与上海市总工会社会工作部、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会、普陀区总工会、上海机场工会等工会组织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奉贤思齐社工服务站、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儿童社会福利院、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社工组织和机构签定了合作培养协议。
在“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模式下,工会和社工机构参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进行规划指导,承担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寒假暑假专业实践,提供学生参与机构大型项目的志愿者活动机会,承担三年级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和现场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任务等。社团组织和机构的参与培养,强化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培养和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2、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社会工作服务一线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了实训教学,把《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室;通过到基础工会和社工机构顶岗实习等,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职业
资格考证标准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生毕业除拿到毕业证书之外,还要获得至少1个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获得社会工作四级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已达到80%。
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广泛聘请一线专家任教,兼职教师中有社工督导2人、社工机构负责人3人、社工机构项目负责人5人、一线优秀社工2名;专职教师全部是研究生学历,80%具备“双师”素质。社会工作专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学队伍。
4、实训条件基本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要
2007年学院申请到“上海市社区公共事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社会工作专业和公共事业类专业群学生在校内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提供了条件,基本满足本专业各项实训要求,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协议从制度上保障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和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
5、积累了服务基层社工组织的经验
近年来,本专业为上海徐汇区枫林路街道社工队伍提供专业课程培训;为上海奉贤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担任专业督导;为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站“心桥工程”项目担任督导;在静安区江宁街道生活服务中心开展“心暖夕阳红”高龄老年人危机辅导;为社工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浦东社工节等大型社工公益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等,服务社工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社会工作专业师生搭建了专业教学、社工督导、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社会服务平台,为社区社工提供了专业培训,为社工机构提供督导、为机构社工服务项目提供专业服务。近三年来,先后为各社工机构提供课程培训200余人,督导骨干社工80余人,督导社工项目3个,300人次参加志愿活动。
6、毕业生得到基层工会和社工机构的认可
随着“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推进了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大量学生活跃在上海市总工会所属的海鸥集团、上海市职工技协、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和基层工会组织;上海福利院、上海自强社工服务总社、上海中致社工服务社、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等专业机构也都有我院的毕业生。2009年11月上海乐群、乐耆两家机构联合来我院开展社工专场招聘会。其中,我国第一家成立的社工机构---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目前机构人员有超过四分之一来自我院社工专业。机构对我院毕业学生的的评价较高,认为毕业生专业认同感强、专业素质高,能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二、专业需求状况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化管理已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因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
效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大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发展是上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已进入社会矛盾多发的不稳定发展阶段。2009年上海人均GDP 已经达到1.1万美元,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进入3000美元阶段,社会进入矛盾凸现的不稳定时期。当前的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在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面。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协调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职责。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聘用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人员,成为小型非公企业建会与维权工作的重要手段,截至2009年底,全国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已达14007人。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或工会指导员等应运而生。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决定(总工办发〔2010〕12号),在上海市杨浦区等5个城市(区)试点推广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专职工会工作人员聘任工作,即用3-5年时间,以1000名会员聘用1名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在全国范围解决基层工会人才缺口问题。
三、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依托工会资源,以培养工会工作指导员、企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建设方向,以填补企业社工领域空白、引领行业人才需求、建成品牌社工专业为主要发展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一是建设《社会管理与工会实务》、《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等相应的优质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的特色。
二是组建企业社工师事务所,开展生产性实训。推进企业社工组织的发展,开拓就业岗位。
三是根据企业社工建设方向的需要,建成企业社会工作方法综合实训中心、危机干预综合实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