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社工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具有爱心和助人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基本要求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律和社会政策。
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关系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
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完整)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代码:650101)【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学制】三年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区(县)、街道(乡镇)的民政、团委、妇联、残联、工会、教育、人口计生、司法、信访等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学校、社区、企业以及NGO组织的社会工作管理岗位和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具有“爱心助人、公义务实、助人自助”专业理念和诚信敬业精神,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2.2 职业能力要求3。
课程结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设公共课和专业课两类课程。
3。
1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本类课程为高职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
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3。
2专业课(职业能力课程)本类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3.2。
1专业必修课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具体细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3。
2.1.1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
3.2.1.2 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针对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专业见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系列专业实践途径,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3.2。
2专业选修课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是职业专门与综合能力课程的拓展和深化。
4. 毕业条件与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条件:5. 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5。
2 核心课程说明5.2。
1 个案工作课程代码:24003673;3学分;54学时。
核心能力目标:能理解、掌握个案工作各阶段的相关原理并正确运用。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本土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本土社工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拓展招生渠道
1.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社工行业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 建立社工专业本科、研究生和中专等多层次培养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3.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深入实践,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
1. 结合社工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2. 加强基础课程教育,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为社工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坚实的基础。
3. 强化实践教育,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社工实践能力。
三、提高师资水平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 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3. 加强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邀请业内专家来校授课、指导学生实践等,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就业服务机制
1.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职业指导、实习就业等服务。
2. 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3. 加强行业对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行业与学院、毕业生之间的深度合作。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相信能够充分挖掘和培养本土社工人才,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专业,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
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2.具备广泛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能开展实践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胜任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工作。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会工作伦理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
(2)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等。
(3)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律学等。
2.实践教学环节(1)社会工作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项目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实践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进行为期数月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2)通过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
(3)通过专业技能考核。
四、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学生毕业后可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认证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未来发展社会工作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充满挑战的领域,未来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为社会工作领域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以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社会工作是一门服务于人、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属于应用性社会科学的范畴。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进行的助人自助活动。
社会工作源于欧美,其专业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引入我国,建国后一度被取缔,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社会学学科的回复而得到恢复。
近十年间,由于高校扩招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得到了飞速发展。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于年经批准设立,是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较早设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之一,也是河北省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
年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正式成立,并成功取得社会学硕士授予权资格,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资格。
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和积累,社会工作专业目前拥有省内一流的科研和教案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和教案成果。
同时,结合本专业突出实践教案的特色,早在年专业创设初期,本专业就积极筹备社会工作本科实习教案基地建设。
目前已经建成包括河北省民政厅、保定市民政厅、保定市社区办在内的政府机构以及以保定市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为主体的实习基地在内的体系化实习基地网络;年由学校支持投资万,建成河北省第一个现代化社会工作实验室,为专业实习教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为进一步推进专业服务地方社会,依托社会学系成立“保定市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心”和“河北大学民生研究中心”。
截止到年,本专业累计招收学生超过人,已经培养届共计余名优秀毕业生,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广泛掌握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知识,具有人文素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并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工作机构等从事社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和能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社会学、社会工作教案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型人才。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
社工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编写说明 (4)1.2 社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4)二、社工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5)2.1 培养目标 (6)2.1.1 知识与技能 (7)2.1.2 职业素养 (8)2.1.3 实践能力 (9)2.2 培养要求 (10)2.2.1 学历背景 (11)2.2.2 专业技能 (13)2.2.3 心理素质 (14)三、课程体系设置 (15)3.1.1 社会工作理论 (17)3.1.2 社会心理学 (18)3.1.3 行政管理学 (19)3.2 专业课程 (20)3.2.1 个案工作 (22)3.2.2 小组工作 (23)3.2.3 社区工作 (23)3.3 实践课程 (25)3.3.1 社会实践 (25)3.3.2 项目策划 (26)3.3.3 团队协作 (28)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29)4.1 理论教学 (30)4.2 实践教学 (31)4.4 学术交流 (33)五、师资队伍建设 (34)5.1 师资引进 (35)5.2 师资培养 (36)5.3 师资激励 (37)六、培养效果评估与改进 (38)6.1 评估标准 (39)6.2 评估方法 (40)6.3 改进措施 (41)一、内容概要培养目标:明确社工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方向,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课程设置: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社工理论、实务操作、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社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师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加强与社工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模块)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中文名称:社会工作专业英文名称:Socia1Work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和专业伦理意识,掌握“助人自助”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巧,能运用专业方法协助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弱势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和实现自我转变,胜任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社区综合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经过在本专业领域五年左右的锻炼,毕业生在专业和职业上预期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人文科学素养及责任心、敬业和奉献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价值观,恪守社会工作伦理,保持对专业、性别和社会等边界的敏感性;培养目标23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等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评价与改进社会工作实务。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前沿;培养目标3,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评估老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等社区弱势对象的需求与问题,设计服务方案,链接社会资源,实现“助人自助”,并对服务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与改进;培养目标4: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及五邑侨乡实际,具备沟通协调、文案写作、项目策划、团队合作、活动开展、以及管理统筹等方面的能力,胜任社工督导与项目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经过在校四年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需要达到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毕业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解、接受并运用接纳、尊重、知情同意、自决、保密等专业伦理原则;毕业要求2: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等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具备国情意识,联系中国实际分析与评价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毕业要求3: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直接与间接介入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状况及趋势,在督导指导下结合老年、儿童、残障等社区弱势对象特点和机构情境适当运用理论与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对服务过程加以规范评价;毕业要求击掌握定性与定量研究逻辑以及文献述评、抽样、定性资料搜集、定性资料分析、问卷制作、定量数据分析等研究技术,提出本专业领域内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执行并完成研究计划;毕业要求51就本专业领域现象与问题与教师、同学、服务对象、同工、志愿者、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毕业要求6,参与或负责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有效发挥个人作用;毕业要求71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毕业要求8:身体及心理素质良好,掌握适当的身心调节技巧,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专科摘要:一、引言二、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社会需求2.个人发展三、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课程设置2.实践教学3.师资队伍建设四、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的实施与评价1.教学管理2.教学质量评价3.学生反馈与改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长足发展。
为社会提供专业、高效的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此,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掌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社会需求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如贫困、失业、家庭矛盾、心理健康等。
这使得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具备专业素养和实务能力,能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
2.个人发展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满足社会需求,还能为个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三、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课程设置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程设置应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学、心理学等基本课程,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机会。
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实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Social Work Majors)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立专业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 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弱势人群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的能力;3. 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4. 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5. 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的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调查报告撰写和论文写作能力;6.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熟练应用外语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行政七、全学程时间分配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4567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89表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1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社会工作专业(Social Work Majors)专业代码:0303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立专业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 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工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弱势人群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的能力;3. 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4. 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5. 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的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调查报告撰写和论文写作能力;6.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熟练应用外语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行政七、全学程时间分配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4567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89表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社会工作专业11。
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 专科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专科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专科阶段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符合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
本文就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和规划,旨在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二、社会工作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概述1. 专业目标社会工作专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社会工作各类实践岗位任务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1)培养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实践技能;(3)培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置(1)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政策等;(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等课程;(3)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社区服务实践、社会组织实践、家庭服务实践等;(4)设立跨学科课程,如社会医学、社工法律基础、社会心理援助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到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康复机构实习、儿童福利机构实践等,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升。
2. 问题导向教学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互动式教学倡导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 增加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包括社会工作实践导师、社会工作专家等;2. 注重跨学科师资的引进,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以丰富学科内涵,提升教学质量;3. 鼓励师资队伍参与实践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实务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较好的共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并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5.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
熟练掌握社会调查及统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公关策划与协调交往能力。
二、学制、学位与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44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58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4学分。
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注:1. 计算机信息技术(二)师范类学生、音乐、体育、美术专业学生不开设;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学专业不开设;3.大学英语(一、二、三、四)外国语学院不开设。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是以促进全民幸福、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为主要方式,将利他服务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分析、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倡导全民参与社会管理等综合结合起来,进行社会调节与发展的一门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知识和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综合的、实践的思维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实践要求:1、要求学生能够实践性地认识、学习、研究和分析社会工作的实践,以便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学习和实现自我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和社会调节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技能,在不同角色实践中发挥作用。
3、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技术,具备心理指导技能,有能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能够成功地组织和实施各种社会工作服务活动。
二、理论要求:1、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知识,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概念、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中有效把握社会工作内容。
2、要求学生熟悉和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资源等,能够从历史角度分析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社会问题的起因和原因,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明确各种问题的解决思路。
3、要求学生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策及发展现状,熟悉社会工作的社会调节手段及方法,能够认识社会工作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的本质和重要性,掌握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以保证社会工作的正确发展。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来实现,只有实现上述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法律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法律实务技能,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提供相关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工作及法律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的分析方法;
2.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婚姻家庭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法律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规定;
5.具有在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社会工作和分析解决纠纷的法律能力,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考取调解员资格,处理微观社会矛盾的能力;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核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司法职业道德宪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和刑事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人民调解法时间分配见下表。
注:执行周五工作制。
六、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1. 社会学概论: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运行的宏观方面和社会与人的微观关系;有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学的思想名家;社会的含义;社会类型;文化;人的社会化;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组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社区;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等。
2. 民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规则。
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民事法律行为。
3. 民事和刑事诉讼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民事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诉讼主体;审判程序;执行措施。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主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基本原则;法律效果及救济途径;违反行政法规的处罚;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程序等。
5. 社会统计学: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统计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统计学导论;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统计描述;随机现象与概率分布;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性随机变量的分布;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推论性统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简介。
6. 社会工作: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变迁。
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特点、目标;社会工作的对象与范围;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失调、社会问题与社会进步;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
7. 社会工作方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个案工作的程序;心理分析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家庭系统疗法;个案工作实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领导;小组的沟通和冲突;小组构成;小组筹备;小组初期、中期、后期;小组的评估;社区的概念、功能及其变迁;社区工作的发展简史;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社区工作的价值和基本原则;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社区工作实务理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社区照顾;社区教
育;社区组织;国内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8.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主要讲述各个层次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任务和功能;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内容、原则和基本程序;社会调查的设计与组织;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社会测量的概念、特征、层次、信度和效度;社会调查的三种基本类型;访谈法的特点、程序和种类;观察法;文献法;问卷法;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
9. 人民调解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状况,辅助以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讲授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基本调解方法和调解技巧。
10.国际法: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能力拓展课,主要讲述英文版的法律文件和法院判决。
其基本内容包括: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国内法的区别;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家责任法。
11. 逻辑学: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能力拓展课,主要讲述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其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逻辑基本规律;模态逻辑;归纳逻辑;证明和反驳;谬误;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论证。
七、教学进程表
见附表。
八、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考试采用笔试或口试、开卷或闭卷方式进行。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军事训练采用个人总结、教官评定的方式考核。
九、必要说明
(一)军事理论、军事训练
在新生入校正式上课前,集中军事训练2周,军事理论课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形势与政策
该课程以专题讲座和观摩课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入校至毕业连续开设。
该课程实行学年考核制,各学年考核成绩综合为该课程总成绩,一次记入学生成绩单。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在第一学期和第五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开设,第一学期主要讲授职业发展,第五学期主要讲授就业指导,两学期考核成绩综合为该课程总成绩,一次记入学生成
绩单。
(四)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1.社会实践。
各专业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为期4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社会实践总结。
2.毕业实习。
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毕业实习。
要求结合实习内容写出实习报告,并在实习期间收集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3.毕业论文(设计)。
各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不少于3000字。
论文完成后,由系(部)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评定成绩。
时间为4周。
(五)职业技能测试
职业技能测试应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六)综合素质模块课程
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开设,原则上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4门课程。
在每学期第4周至第13周课余时间授课,每周2个课时,共20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