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3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附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就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②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③提高可靠性④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⑤集中管理⑥综合信息服务2. 略3. 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通信子网为用户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用户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的。
网络书稿第二版-(附习题答案)4. 星型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
星型网的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但可靠性差,中心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
网络中节点计算机连成环型就成为环型网络。
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环型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
由于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都要经过环路中的每个节点,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较差。
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树型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
与星型结构相比,由于通信线路长度较短,成本低、易推广,但结构较星型复杂。
网络中,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网状结构又称为不规则型,网络中各节点的连接没有一定的规则,一般当节点地理分散,而通信线路是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时,采用不规则网络。
目前,实际存在的广域网,大都采用这种结构。
5. 服务器操作系统:它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提供网络操作的基本环境。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智能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代表着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智能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其应用。
本课程以智能控制中发展比较成熟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介绍在工业领域中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具备初步的运用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智能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面向自动化领域复杂控制工程问题的理解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开拓进取;(2)掌握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具有运用智能控制理论,针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进行计算和模拟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不畏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3)掌握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针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智能控制》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上机教学,针对难以建模的控制对象,学习用模糊控制或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控制系统任务需求, 设计控制器的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智能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运用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针对复杂控制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主要讲述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入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使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实例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熟悉智能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课件:4.3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三)
ω=2π/T)。
5.PID控制参数的自整定法
被控对象大多用近似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来表示,
其传递函数为
Gc
(
s
)
Ke 1 T
s
s
对于典型PID控制器
1 D( s ) KP(1 TI s TDs )
有Ziegler-Nichols整定公式
K
P
1.2T Kτ
Δu(k)= KP[2.45e(k)-3.5e(k-1)+1.25e(k-2)] 这样,整个问题便简化为只要整定一个参数KP。 改变KP,观察控制效果,直到满意为止。 该法为实现简易的自整定控制带来方便。
3.优选法
优选法是经验法的一种。 具体作法:根据经验,先把其它参数固定,然后用 0.618法(黄金分割法)对其中某一参数进行优选,待选出 最佳参数后,再换另一个参数进行优选,直到把所有的参 数优选完毕为止。 最后根据T、KP、TI、TD诸参数优选的结果取一组最佳 值即可。
① 给定值的变化频率越高,采样频率就应越高。 ② 被控对象是快速变化的,采样周期应小。 ③ 执行机构的惯性大,采样周期应大。 ④ 控制算法的类型:T太小会使得PID算法的微分积分作 用不明显;控制算法也需要计算时间。 ⑤ 控制的回路数:
n
T Tj
j 1
Tj 指第j回路控制程序执行时间和输入输出时间。
2.按简易工程法整定PID参数
(1)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① 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采样周期为被控对象纯 滞后时间的十分之一以下。
② 用选定的采样周期使系统工作。这时,数字控制器去 掉积分作用和微分作用,只保留比例作用。然后逐渐减小比 例度δ(δ=1/KP),直到系统发生持续等幅振荡。记下使系 统发生振荡的临界比例度δk及系统的临界振荡周期Tk。
第4章 习题解答
第4章习题解答4-1答:由E g=4.44f1N s kNΦm可知,要保持Φm不变,当频率f1从额定值f1N向下调节时,必须同事降低Eg,使Eg/f1=常值,然而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控制的,当电动势较高时,可以忽略定子绕组的漏磁阻抗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Us≈Eg,则得Us/f1=常值,这就是恒压频比控制方式。
4-2答:恒压恒频正弦波供电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当s很小时,Te≈3n p⎪⎭⎫⎝⎛1ωUs2sRrs∞1ω, 转据近似与s成正比,机械特性Te≈f(s)是一段直线,当s接近1时,则Te≈3n p⎪⎭⎫⎝⎛1ωUs2[]sLLRsRlrlsrr122121∞++)(ωω,,转矩近似与s成反比,这时机械特性Te≈f(s)是对称与原点的一段双曲线。
基频以下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恒压频比的变频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硬度也较好,当转矩增大到最大值以后,转速再降低,特性就折回来了,而且频率越低时最大转矩值越小,但低速带负载能力不怎么好,须对定子压降实行补偿。
恒Eg /ω1 控制是通常对恒压频比控制实行电压补偿的标准,可以在稳态时达到Φm 为恒定值,从而改善了低速性能,但机械特性还是非线性的,产生转矩的能力仍受到限制。
恒Er /ω1 控制可以得到和直流他励电机一样的线性机械特性,按照转子全磁通Φrm 恒定进行控制,而且,在动态中也尽可能保持Φrm 恒定是矢量控制系统的目标。
基频以上恒压变频控制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当角频率ω1提高时,同步转速随之提高,最大转矩减小,机械特性上移,而形状基本不变,可以认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所以基频以上调速属于弱磁恒功率调速。
4-3答:在交-直-交变压变频器中,按照中间直流环节电源性质的不同,逆变器可分成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两类。
直流环节采用大电容滤波,相当于一个恒压源,因而输出交流电压是矩形波或阶梯波,称为电压源型逆变器。
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输出交流电流是矩形波或阶梯波,叫做电流源型逆变器。
自动化专业概论与职业发展第4章
推理机
数据库
规则库
输入
-+
PID控制器 误差
-
工业过程
输出
图4.16 由智能决策单元(IDU)来修正控制器
4.7 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由各种环节(元件 组成,而环节或元件按其特性,可 分为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输出(V)
0Hale Waihona Puke 输入(误差)(mV)图4.17 电子放大器的静特性图
输出(V)
第四章 基本控制方法
4.1 自动控制系统行为描述
uf uf
ur
0
t
图4.1 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的振荡
从图4.1上可以看出电炉炉膛温度
uf在t=0冷工件进入后,稍后温度开
始下降,接着就开始产生力图校正 误差的控制作用(图上曲线上的向 上箭头,表示电炉受到的新增电能 供应)。
当uf向上升并与ur的横线相交时uf =ur,△u=0,此时放大器输出为0, 电动机降速至停止转动。
⑵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运动状态 (即稳态,Steady State),除平衡 点外还可能有周期解;
⑶ 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正弦函数时, 其输出的稳态过程也是同频率的正 弦函数,两者仅在相位和幅值上不 同。但非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正弦函 数时,其输出为包含有高次谐波的 非正弦周期函数。
⑷ 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 下还会产生突变、分岔和混沌等现 象。
扰动补偿
扰动测量
给定
输入+ 误差
给定环节
控制器
+
- 反馈信号
放大环节 执行环节
扰
动 输出
被控对象
反馈环节
图4.6 复合自动控制系统框图
4.3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4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4章习题解答4-1 什么是组合机床?其工艺特点是什么?由什么主要零部件组成?有哪些配置型式?适用于什么生产模式?组合机床是根据工件加工需要,以大量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数种工件按预先确定的工序进行加工的高效专用机床。
组合机床能够对工件进行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同时加工;可完成钻孔、扩孔、镗孔、攻丝、铣削、车孔端面等工序;随着组合机床技术的发展,其工艺范围日益扩大,如:焊接、热处理、自动测量和自动装配、清洗等非切削工序。
组合机床主要由滑台、镗削头、夹具、多轴箱、动力箱、立柱、立柱底座、中间底座、侧底座以及控制部件和辅助部件等组成。
其中夹具和多轴箱是按加工对象设计的专用部件,其余均为通用部件,且专用部件中的绝大多数零件(约为70%~90%)也是通用零件。
根据大型组合机床的配置型式,可将其分为具有固定夹具的单工位组合机床、具有移动夹具的多工位组合机床和转塔式组合机床三类。
组合机床广泛应用于大批大量的生产的行业,如:汽车、拖拉机、电动机、内燃机、阀门、缝纫机等制造业。
主要加工箱体类零件,如气缸体、变速箱体、汽缸盖、阀体等;一些重要零件的关键加工工序,虽然生产批量不大,也采用组合机床来保证其加工质量。
4-2 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分为哪几类?按通用部件在组合机床上的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类:1.动力部件动力部件是组合机床的主要部件,它为刀具提供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动力部件包括动力滑台及其相配套使用的动力箱和各种单轴工艺头,如铣削头、钻削头、镗孔车端面头等,其它部件均以选定的动力部件为依据来配套选用。
2.支承部件支承部件是组合机床的基础部件,它包括侧底座、立柱、立柱底座和中间底座等,用于支承和安装各种部件。
组合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机床的刚度主要由支承部件保证。
3.输送部件输送部件用于带动夹具和工件的移动和转动,以实现工位的变换,因此,要求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模煳控制第四章 模糊控制器设计
4. 模糊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对不同的控制对象要用不同的PID参
数,而且调整不方便,抗干扰能力差,超调量 差。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语言控制,不依赖被控对象 的数学模型,设计方法简单、易于实现。能够 直接从操作者的经验归纳、优化得到,且适应 能力强、鲁棒性好。
整理ppt
模糊控制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就是它的 控制作用只能按档处理,是一种非线性控 制,控制精度不高,存在静态余差,一般 在语言变量偏差趋于零时有振荡。
整理ppt
2. 模糊自调整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糊控
制系统的控制特性,而模糊控制器的性能 又取决于控制规则的完善与否。 如果在简单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 加入修正因子,便能对控制规则进行自动 调整,从而可对不同的被控对象获得相对 满意的控制效果。
整理ppt
在简单模糊控制器中,如果将误差e、误 差变化率Δe及控制量u的关系描述为:
整理ppt
在模糊推理机中,模糊推理决策逻辑是核 心,它能模仿人的模糊概念和运用模糊蕴 涵运算以及模糊逻辑推理规则对模糊控制 作用的推理进行决策。
整理ppt
(3) 解模糊接口(Defuzzification) 通过模糊推理得出的模糊输出量不能直接
去控制执行机构,在这确定的输出范围中, 还必须要确定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值作为 真正的输出控制量,这就是所谓解模糊判 决。 完成这部分功能的模块就称作解模糊接口,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整理ppt
4.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类 型
4.1.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模糊控制的基础是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逻 辑,是用模糊逻辑来模仿人的思维对那些 非线性、时变的复杂系统以及无法建立数 学模型的系统实现控制的。
第四章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
(2)对等控制策略。即基于电力电子的“即 插即用(Plug and Plug)”和“对等(Point to Point)”的控制。系统中各个分布式电源 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从属关系。根据微 电网的控制目标,灵活的设定下垂系数,调节 受控微电源,保证整个微电网的电压稳定、频 率稳定以及电能的供需平衡,具有简单可靠的 优点。但是对等控制策略只考虑了一次调频, 而忽略了传统电网的二次调频问题,即没有考 虑微电网系统电压和频率的恢复问题,因此, 在微电网受到大扰动时,很难保证系统的频率 质量,不能保证负荷的正常运行。另外,此方 法是针对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微电源的控制,没 有考虑传统发电机如微型燃气轮机与微电网之 间的协调控制。
(4)基于多代理技术的控制。该方法将传统 电网的多代理技术应用到微电网控制系统。该 控制策略综合了多种控制方式,能够随时插入 某种控制,实现了微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保 证了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多代理技术具 有很好的自愈能力,响应能力强等特点可很好 的满足微电网的分散控制的需要。但目前多代 理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 只是集中对微电网的系统频率、电压等进行控 制的层面,因此要使多代理技术在微电网的控 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如图4.4所示Droop控制有功-频率(P-f)和 无功-电压(Q-U)呈线性关系,当微电源输 出有功、无功增加时,运行点由A点移动到 B点,达到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状态,该控制
方法不需要各微源之间通信联系就可以实
施控制,所以一般采取对微电源接口逆变 器控制。
图4.4 频率、电压下垂特性
4.2 微电网的逆变器控制
4.2.2 微电网中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微电源的控制是微电网控制的基础,而微 电网中大多数微电源通过三相电压型逆变 器(VSI)接入系统,所以对微电源的控制 就是对逆变器的控制。如图4.5,微电源逆 变器控制系统拓扑结构可分为内环控制器 和外环控制器,内环控制器动态响应快, 可以用来提高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质量,外 环控制器的动态响应速度较慢,用以体现 不同的控制目的,并产生内环所需的控制 信号。
自动化导论第4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法
修正机构
辨识机构
输入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环境条件等
输出量
4.4 自适应控制
基本原理——小结
a 辨识被控对象的特性
b 在辨识的基础上作出控制决策
期望的 性能指标
c 按照决策对可调系统实行修正 决策机构
修正机构
辨识机构
输入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环境条件等
输出量
4.4 自适应控制
基本类型
自适应控制实质上是系统辨识与控制技术的结合,通常有 自校正控制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两种类型。
拦截导弹最短时间控制
4.3 最优控制
常见的最优控制问题
⑵ 最小燃料消耗问题:控制量u(t)与燃料消耗量成正比。
J tf u t dt min t0
F xt ,u t ,t u t
导弹最小燃料控制
4.3 最优控制
常见的最优控制问题
⑶ 最小能量控制问题:考虑与消耗功率成正比。
被控对象 环境条件等
输出量
4.4 自适应控制
基本原理
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评价系统优劣的性能
准则,判断决定所需的控制器参数或所需的控制信号。
期望的 决策机构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J t e2 ( )d t0
辨识机构
输入量
控制器
被控对象 环境条件等
输出量
4.4 自适应控制
基本原理
即控制器输出变化的速度与偏差成正比:
du(t) dt SCe(t)
t
u(t) u(0) SC
e(t)dt
0
SC:积分控制作用放大倍数 现象:只要有偏差,控制器输出就不断变化。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 控制与设计 教案
第四章控制与设计〔一〕本章重点知识阐述:(1)控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说的手段就是控制技术。
(2)简单的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
其中的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对于闭环系统来说,还包括反馈环节和比较环节。
(3)闭环控制系统是信息流经一个闭合环路,在其系统中将输出信息反传给比较环节的做法,称之为反馈。
开环控制系统是信息总是自输入端单向传至输出端,不存在信息逆向流动,也就不存在闭环。
(4)干扰就是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或条件对系统的工作准确性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越小越好。
分析一个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要分析控制系统易受到其外部环境或条件中的哪些因素的影响。
(5)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系统的试运行、系统参数的调整、其他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6〕控制系统的评价与优化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即系统方案的评价与优化,系统制作水平的评价与优化,系统的总体评价与优化等。
〔二〕基础知识再现:1、信息流经一个闭合环路,这类系统称之为。
此系统中将输出信息反传给比较环节的做法,称之为。
2、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是两类不同的系统。
从构成形式上看,二者的不同表现为。
从本质上讲,二者的不同在于。
3、简单的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和。
其中的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对于闭环系统来说,还包括环节与环节。
4、开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比较简单,信息从输入端传到输出断,仅有一条路径。
它的最大缺点是不高;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信息流经的路径有两条,它可以有较高的和较强的性能。
5、控制系统框图中,信息流经的路径叫做,对于闭环控制系统来说,有两个基本通道,那就是和。
6、在控制系统中,将控制器的信号转换成能影响被控对象的信号的装置,称为。
7、在人体温度控制系统中,皮肤相当于。
8、就是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或条件对系统的工作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案《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青岛大学教案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教研室:控制系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任课教师:丁军航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选修课,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
2.学习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
要求:(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接口和过程通道设计的基本知识;(2)掌握数字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程序编制;(3)掌握常规及复杂控制策略、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技术;(4)学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与研制方法;(5)初步了解分散型测控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
3.选用教材与课程地位(1)本课程选用的教材,由本课程组编写,是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6 月出版(2)本课程曾选用的教材,也由本课程组编写,2002 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印刷21 次,发行量近12 万册,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2)本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4.内容简介全书共分9 章。
第1 章是绪论,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第2 章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第3 章讨论了数字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多轴步进驱动控制技术和多轴伺服驱动控制技术;第4 章讨论了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主要介绍了数字控制器的各种控制算法;第5 章讨论了现代控制技术,主要介绍了采用状态空间的输出反馈设计法、极点配置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法;第6 章讨论了先进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专家控制技术和预测控制技术;第7 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技术;第8 章讨论了分布式测控网络技术;第9 章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工程实现,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答案
CALL DELAY
INC AH
DEC DX
LOOP NEXT
RET
DOUT ENDP
其中DELAY是一段延时程序。
第四章(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作业
答:工业控制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硬件组成:
(1)主机板:进行必要的数值计算,逻辑判断,数据处理。
(2)内部总线:内部各部分进行信息传递的公共通道,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
(3)外部总线:与其他计算机和智能设备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
(4)人--机接口
DEC DX
NOSC: IN AL , DX
TEST AL , 80H
JNZ NOSC //
NOEOC: IN AL ,DX
TEST AL ,80H
JZ NOEOC // EOC=0 ,等待
为平衡电容。
无源变换电路见书本上第31页(图2.18):
极性电容C起滤波的作用;
二极管D起限幅保护作用(当输出电压大于5V时,D导通减少流过的电流从而降低上的电压,保证输出不超过5V);
2.6 什么是采样过程?量化,孔径时间?
答: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称为采样过程。
MOV DX , 200H
MOV AL , 6DH
OUT DX , AL
HLT
2.12 请分别画出D/A转换器的单极性和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并分别推出输出电压与输入数字两之间的关系式。
解:D/A转换器的单极性和双极性输出电路见书本上第44页(图2.33)。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学生。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为了适应计算机的工业控制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现有的自动控制设备的原理,提高对此类产品的认识,更好的利用这些设备或设计出相应的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控制设备。
学习本课程需首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汇编和C语言程序设计)、硬件(计算机构成、原理)知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知识,以及自动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
学完本课程后,应当结合实际设备进行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及在本专业应用;主要模板的性能与应用范围;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复杂控制技术。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数字程序控制系统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初步分析、设计方法;能完成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实时软件编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维护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模拟自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区别;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的构成,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常规控制技术(如PID控制器的设计);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与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
11、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应熟悉的内容有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应掌握的内容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工业控制机的特点和工业控制机的总线结构;应熟悉掌握的内容有:工业控制机的硬件组成及软件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
⒈采样周期T 的选择
采样周期T的选择主要如下因素:
从信号的保真度来考虑,采样周期T不宜太长。也就是采样角
频率ωs(2π/T)不能太低,采样定理给出了下限频率即
ωs≥2ωm,ωm是原来信号的最高频率。
从控制性能来考虑,采样周期T应尽可能地短,也即ωs应尽可 能地高。但是采样频率越高,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越快,
u(k) :第k次采样时调节器的输出。
由于式(6.7)的输出值与阀门开度的位置一一对应,因此, 通常把式(6.7)称为位置型PID的位置控制算式。 用式(6.7)直接进行控制很不方便。为此,我们做如下改动。 根据递推原理,可写出(k-1)次的PID 输出表达式:
根据递推原理,(k-1)次的PID 输出表达式:
图6.6 不完全微分算法结构图
图6.6(a)为不完全微分结构,微分传递函数为 图6.6(b)为完全微分结构,微分传递函数为
kd Td s U ( s) E ( s) 1 Tf s
U (s) k pTd sE(s)
12 10
ud(kT)
T=1s
8 6 4 2 0 0
完全微分 不完全微分
步加大Kp,使控制过程出现临界振荡。由临界振荡求得临界 振荡周期Tu和临界震荡增益Ku,即临界振荡时的Kp值。
图6.9扩充临界比例度实验曲线
(②选择控制度,控制度的意义是数字调节器和模拟调节器 所对应的过渡过程的误差平方的积分之比,即
min e2dt D 控制度 min e2dt A
E0—预先设置的阈值
当偏差绝对值大于E0时,积分不起作用;当偏差较小时,才 引入积分作用,使调节性能得到改善,
2.带死区的数字PID控制算法
《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课件第4章
第4章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为神经元网络的研究提供了触媒剂,使得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进入全盛时期。以后,Kosko提出了双向联想存储器和自适 应双向联想存储器,为在具有噪声环境中的学习提供有效的 方法。
神经元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之所以引起人们巨大的兴趣, 并越来越多地用于控制领域,是因为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 它具有以下重要的特征和性质。
第4章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表4.1中所列的非线性函数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 以看到,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是相似的,前者范围为0到1; 而后者范围从-1到+1。阈值函数也可看成Sigmoid 和tanh函 数高增益的极限。类脉冲函数可以从可微的类阶跃函数中产 生,反之亦然。
4.1 神经元网络与控制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仿动物脑神经的活动,力图建立脑神经活 动的数学模型。实际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已对脑和计算 机交叉学科进行研究,想解决智能信息处理的机理。大家熟知的 维纳的《控制论》一书就已经提出了反馈控制、信息和脑神经功 能的一些关系。当时在“控制论(Cybernetics)”的旗帜下,很多学者 把这些内容当作一个公共的主题进行研究。但是此后,控制学科, 计算机科学(包括人工智能)和神经生物学各按自己的独立道路发展, 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尤其是不同的学术用语和符号造成了学科间 有效交流的障碍。近年来,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交叉学科蓬勃兴 起,人们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求控制、计算机和神经生理学的新 结合,要以此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用常规控制理论和方法所难以解 决的一些问题。
第4章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由于结论相当悲观,从此神经元网络的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 发展缓慢。Grossberg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使神经元网络 的研究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根据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证明, 他提出了具有新特征的几种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结构。1982年 Hopfield在网络研究中引入了“能量函数”概念,把特殊的非 线性动态结构用于解决像优化之类的技术问题,引起了工程 界的巨大兴趣。Hopfield网至今仍是控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网 络之一。1985年Hinton和Sejnowshi借用了统计物理学的概念 和方法,提出了Boltzman机模型,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模拟 退火技术,保证系统能全局最优。 1986年,以Rumelthard和 Mcclelland为首的PDP(Paralell Distributed Processing)小组发表 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和算法。由于他们卓越的工作,
计算机控制技术:4.8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八)
2.施密斯预估控制原理
(1)原理分析:对于一个单回路系统
若没有纯滞后,G(s)=GP(s)
若有纯滞后,G(s) GP (s)es ,其中τ为纯滞后时间
则,闭环传递函数的结构是
(s)
1
D (s)GP (s)es D (s)GP (s)es
2.施密斯预估控制原理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
3.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数字控制器
施密斯预估器的输出可按下图的顺序计算。
从图中可知,必须先计算传递函数Gp(s)的输出m(k)后, 才能计算预估器的输出
yτ(k)=m(k)-m(k-N)。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比如线性方程组的 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 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 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 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 本的方法、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 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可靠。 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 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 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 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 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 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 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 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散化后得
TD uD (k ) {uD (k 1) K p Kd [e(k ) e(k 1)]} TK p TD
由上式可以求出实际微分环节的增量输出
uD (k ) uD (k ) uD (k 1)
6/2/2015
求得总的增量输出
uD (k ) u p (k ) uI (k ) uD (k )
(2)微分先行PID控制算式
6/2/2015
(1)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 ①不完全微分控制算法一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是通过串联一阶惯性环节的办法来 实现。根据一阶惯性环节所连接的位置不同,可以实现不 同的不完全微分控制算法。 如图所示是在D环节串接了一阶惯性环节。
6/2/2015
对应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6/2/2015
(2)PID参数的整定法
1).采样周期的选择
(1)
根据香农采样定理,采样周期上限
T≤π/ωmax ,其中ωmax为被采样信号的上限角频率。
采样周期的下限为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和输入输出所 耗费的时间,系统的采样周期只能在Tmin与Tmax之间选 择(在允许范围内,选择较小的T)。
6/2/2015
6/2/2015
3).优选法
确定被调对象的动态特性并非容易之事。有时即使能 找出来,不仅计算麻烦,工作量大,而且其结果与实际相 差较远。因此,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经验法。即根据具体 的调节规律,不同调节对象的特征,经过闭环试验,反复 凑试,找出最佳调节参数。优选法是经验法的一种. 具体作法是根据经验,先把其它参数固定,然后用 0.618法(黄金分割法)对其中某一参数进行优选,待选出 最佳参数后,再换另一个参数进行优选,直到把所有的参 数优选完毕为止。最后根据T、KP、TI、TD诸参数优选的结 果取一组最佳值即可。
(3)归一参数整定法
Roberts,P.D 在 1974 年提出一种简化扩充临界比例度 整定法。由于该方法只需整定一个参数即可,故称其 归一参数整定法。 已知增量型PID控制的公式为:
TD T e(k ) 2e(k 1) e(k 2) u (k ) K P e(k ) e(k 1) e(k ) TI T
6/2/2015
4).凑试法确定PID参数
一般规律:
增大比例系数KP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使系统的稳定性 变差
减小积分时间TI ,将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使余差(静差 )消除加快。 增大微分时间TD ,将使系统的响应加快,但对扰动有敏感 的响应,可使系统稳定性变差。
试凑时,可参考上述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趋势,对参 数实行先比例,后积分,最后微分的 整定步骤。
6/2/2015
② 积分时间常数TI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积分环节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稳态误差。 TI越 小,与误差积分成比例的控制作用就越强,这样就 有可能尽快的消除稳态误差。
同时,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增加了系统开环 传递函数的阶次,这将导致闭环系统振荡倾向的加 强,并使系统的稳定裕度下降。因此, TI取值也不 宜过小。
1 0.8 0.6 0.4 0.2 0 0 50 100 150 200 250
1.4 1.2 1
1.5
1
0.8 0.6 0.4 0.2 0 0 50 100 150 200 250
0.5
0
0
50
100
150
200
250
6/2/2015
2
1.5
1
0.5
0
0
50
100
150
200
250
KI系数值比较大,引起振荡
⑤控制的回路数。
T T j
j 1
n
Tj指第j回路控制程序执行时间和输入输出时间。
6/2/2015
2).按简易工程法整定PID参数
(1)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是对模拟控制器中使用的临界比例度法的扩充,整 定数字控制器参数的步骤如下:
①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具体地说就是选择采 样周期为被控对象纯滞后时间的十分之一以下。
如何求解增量表达式?
TD S U ( s) 1 K P (1 ) E (s) TI S 1 TD S Kd
u p (k ) K P [e(k ) e(k 1)] K PT uI (k ) e(k ) TI
实际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
de(t ) TD duD (t ) K d TD uD (t ) dt K d dt
6/2/2015
③ 微分时间常数TD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微分环节的引入有利于系统应付突发的扰动,使得 系统具有某种“预见性”。同时,对于频率特性而 言,微分环节提供一个超前的相角,这对于提高系 统的稳定性是有益处的。
但是, 过大的微分时间TD会使得系统对扰动的抑制 能力减弱,对扰动有较敏感的响应,所以微分时间TD 取值也不宜过大。
(2)其次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①给定值的变化频率:变化频率越高,采样频率就 应越高; ②被控对象的特性:被控对象是快速变化的还是慢 变的;
③执行机构的类型:执行机构的惯性大,采样周期应 大;
6/2/2015
④控制算法的类型:采用太小的T会使得PID算法的微分积 分作用很不明显;控制算法也需要计算时间。
2015-6-2
试凑法整定步骤:
(1)首先整定比例部分。将比例系数由小变大,观察相 应响应,直到得到反应较快,超调较小的响应曲线。若 系统误差较小,满足要求可采用纯比例控制。 (2)如果纯比例控制有较大残差,则需要加入积分作用 。积分时间从大变小,同时调整比例增益,使系统保持 良好的动态性能,反复调整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以得 到满意的动态性能。
(3)若使用比例积分控制,反复调整仍达不到满意的效 果,则可加入微分环节。在整定时,微分时间从小变大 ,相应调整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逐步试凑,以得到满 意的动态性能。
2015-6-2
第一步 整定比例部分
0.7 0.8 0.7 0.6 0.5 0.4 0.4 0.3 0.3 0.2 0.1 0 0.2 0.1 0 50 100 150 200 25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6/2/2015
1.4
1.2
1
KD=0.1 KD=0.6 KD=0.3
0.8 0.6 0.4 0.2
0
0
50
100
150
200
250
6/2/2015
调节微分系数
令T=0.1Tk;TI=0.5Tk;TD=0.125Tk。其中Tk为纯比
例作用下的临界振荡周期。
6/2/2015
增量型PID控制器化为:
Δu(k)= KP〔2.45e(k)-3.5e(k-1)+1.25e(k-2)〕 这样,整个问题便简化为只要整定一个参数KP。改变KP ,观察控制效果,直到满意为止。该法为实现简易的自 整定控制带来方便。
de(t ) 0 e(t )dt TD dt ]
t
对所求的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可得差分方程,以便于计算 机实现。(P109)
6/2/2015
解释下式的由来
du Tf u (t ) u ' (t ) dt
U ( s) D f ( s) ' U ( s) U ( s )(T f s 1) U ' ( s ) 结果
6/2/2015
②用选定的采样周期使系统工作。这时,数字控制器 去掉积分作用和微分作用,只保留比例作用。然后逐 渐减小比例度δ(δ=1/KP),直到系统发生持续等幅振 荡。记下使系统发生振荡的临界比例度δk及系统的临 界振荡周期Tk。 ③选择控制度。
e2 (t )dt 0 DDC 控制度 e2 (t )dt 0 模拟
0.6
0.5
1 1 0.8 0.8 0.6 0.6 0.4 0.4 0.2 0.2 0 0 6/2/2015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150 200 250
第二步 整定积分部分
1.4
1.4
1.2
1.2 1 0.8 0.6 0.4 0.2 0 0 100 200 300
6/2/2015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先对反馈量实行微分运 算,如图(a)所示,这样可以避免给定值频繁变 动时,引起输出端超调量过大。 图(b)所示措施则是比较适合于用在串级控 制的副回路,将偏差信号先行输入给微分环节,可 以使控制器“提前”动作,有利于迅速消除误差。
6/2/2015
6/2/2015
最后可以得到实际微分PID的输出表达式
u (k ) u (k 1) u (k )
6/2/2015
2)不完全微分控制算法二 在标准PID的输出端串联一阶惯性环节时,就构成了另 一种不完全PID控制。对应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如下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
其中
1 D f ( s) 1 Tf s
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第4 章
4.1.3 4.1.4
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
数字PID控制器的改进 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2)微分项的改进
标准的PID控制算法,对具有高频扰动的生产过程, 微分作用响应过于灵敏,容易引起控制过程振荡,降 低调节品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同时又要微分起作 用,因此,我们需要对微分项进行改进。主要有以下 两种方法: (1)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
6/2/2015
②用记录仪表记录被调量在阶跃输入下的整个变化过程 曲线,此时近似为一个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的响应曲 线。 ③在曲线最大斜率处作切线 , 求得滞后时间τ,被控对象 时间常数Tτ以及它们的比值Tτ/T。 查表 4.2, 即可得数字控制器的 KP 、 TI 、 TD 及采样周期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