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嗜睡症中医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患者常会白天过度嗜睡而夜晚睡眠不安甚至失眠。
而儿童和青少年都是需要上学学习的,如果患上了发作性睡病,就会严重影响学习。
而且如果老师不知道或不相信他们患有这种疾病,而他们每天上课都不可控制地睡觉,就会给老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所以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需要立刻进行治疗。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发作性睡病的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中医治疗主要注重调理患者脏腑阴阳的平衡,从患者的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补脾阳为主: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旨在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以达补脾升阳之功。
刘占文采用补脾升阳、化浊开窍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石葛蒲、郁金治疗,报道4例均获痊愈。
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石营蒲、郁金化浊开窍。
秦为民认为,本病从中医学角度而言,病因以气虚、阳气不振为主,在此基础上兼有精血亏虚和湿浊痰饮内盛及外伤70血所致的肝胆脾胃邪郁。
治疗上采取益气健脾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合麻黄治疗发作性睡病20例,男12例,女8例,均获愈。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使精明之府得清阳之荣;麻黄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上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同时麻黄之升发,可鼓舞阳气上行,以助清阳之荣于精明之府。
刘占雷等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多寐30例,方用黄芪50g,茯苓20g,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砂仁各15g,柴胡、石菖蒲、甘草各log,升麻6g。
兼阳虚者加附子、桂枝;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痰浊者加半夏、胆南星。
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
宋宪源等辨治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通达阳气,促使阴阳之气按昼夜规律启闭,自拟加味生枣仁散(生酸枣仁、石菖蒲、冰片)加辨证分型,汤剂送服,治疗本病18例,1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88.9%。
醒脑开窍为主:崔瑞林等仁,自拟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1例,方中半夏、茯苓、桂枝、苍术、干姜、淫羊霍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藿香、石营蒲、草豆蔻芳香化浊,开窍醒神;杏仁、厚朴、茯苓分别以开上、宣中、导下,使三焦气机畅通,湿邪得化。
嗜睡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嗜睡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嗜睡(多寐)的特点是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又睡,甚至在正常人不易入睡的场合下,如走路,骑自行车、工作、吃饭时都能出现难以控制的睡眠,就好象健康人晚上睡觉(生理性睡眠)一样,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但可以唤醒。
中医认为“多寐”是由于①脾气虛;②湿胜;③病后或老年人阳气虚弱。
治疗:
1.脾虛的,由于中气不足,脾弱,所以食后困倦多寐,没有其他的症状。
处方:六君子汤(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加石菖蒲12克、山楂30克、神曲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湿胜的,多发于雨湿之季,或见于体质肥胖的人,症状有胸闷、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缓。
处方: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甘享6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苡仁30克,法半夏10克,胆南星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病后或老年人阳气虛弱,嗜睡疲倦,容易出汗,懒于说话,食纳减少,畏寒肢冷,脉弱。
处方:补中益气丸(成药)或理中丸(成药)每次服10 克,一天三次。
还有一种多寐见于脑震荡后遗症,多寐与失眠交替出现,一睡
就睡20~30天,饮食由家属唤醒喂饲,一醒就十多天不睡。
平时腰酸怕冷,面色晦暗。
对于这种情况的“多寐”,中医认为是痰蒙于内所致,治宜涤痰为主。
处方:白金丸(白矾、郁金等量研末为丸) 4.5克,蒙石滚痰丸(成药) 9克,胆南星10克,法半夏10克,菖蒲10克,陈皮10克,附片(先熬) 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治疗【嗜睡症验方】
中医治疗【嗜睡症验⽅】
【配⽅⼀】⽩术12克,茯苓12克,陈⽪6克,半夏9克,⽯菖蒲9克,⽢草6克。
【⽤法】每⽇1剂,⽔煎服。
【验案追踪】张某,⼥,38岁。
4个⽉来⽆论昼夜时时欲睡,尤其⾷后为甚,喊之能醒,醒后⼜睡。
多次诊治⽆效。
服本⽅2剂后,此症全除,病获痊愈。
清醒汤治发作性嗜睡症12例均痊愈
【配⽅⼆】陈⽪、半夏、茯苓、郁⾦、⽯菖蒲各15克,⽢草10克。
【⽤法】每天1剂,⽔煎⾄200毫升,早、晚分服。
【疗效】本⽅治疗发作性嗜睡病12例,均痊愈。
【验案追踪】⼀位姓陈的男孩,15岁。
因4年前患脑炎后经常嗜睡,每次犯病时嗜睡1周左右,每年发作3~5次,多次求医不效。
刻诊:两天来除吃饭外皆在睡眠中,头沉⽆⼒,精神萎靡,⾯⾊萎黄,⾆淡、苔⽩腻,脉沉细。
投清醒汤3剂后精神⼤振,⾃觉体⼒⼤增。
⼜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中医对嗜睡症的解释
中医对嗜睡症的解释
在中医的理论上,是怎样讲解嗜睡的?
1.湿浊蒙蔽型
头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
中医治嗜睡原则为芳香化浊醒脾开窍,方用醒脾开窍汤加佩兰、苍术、白寇等。
2.肝郁脾虚型
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
中医治嗜睡原则为舒肝健脾开窍,方用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3.痰湿困脾型
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
中医治嗜睡原则为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用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4.脾气不足型
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中医治嗜睡原则为益气健脾,方用醒脾开窍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5.气血两虚型
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治嗜睡原则为益气养血醒脾开窍,方用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在中医的理论上,嗜睡症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治疗起来就比较对症了。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嗜睡症的困扰。
专家提醒广大嗜睡患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的治疗,都需要找对病因。
只有这样,治疗起来才不会走弯路。
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
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你是否发生过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多不合时宜,例如当说话、吃饭或驾车时。
尽管睡眠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当发生在从事活动的时间段,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那你就要小心了,那可能是嗜睡症。
嗜睡症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
如果,你得了嗜睡症,不要惊慌,中医能帮你治疗。
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呢?嗜睡通常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
嗜睡很难确诊,它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有很多原因都能引起白天睡意过多这种症状,所以通常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
1.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
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
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主治由于气血不足引发的嗜睡症。
2.太无神术散(《医方集解》)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
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主治由于脾虚湿因引发的嗜睡症。
偏方只能治疗一些小的疾病,对于危害较大的疾病,偏方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嗜睡症对人的影响不小,对于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嗜睡很难彻底根除,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一旦出现可能会伴随你终生。
有病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调节好心里状态最主要,切勿乱投医,耽误病情!去询问中医,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治疗!。
活血祛瘀法治疗神经性嗜睡症二则
活血祛瘀法治疗神经性嗜睡症二则新绛县三泉镇古堆村卫生所薛文奇案一:活血祛瘀、利湿清脑醒神患者闫某,男,59岁,1989年5月初诊。
经常一天不知不觉就瞌睡,不论是劳动中或是在行走中,没有知觉就睡着了。
患者来我处时,刚推开门,满脸是血。
忙问其由:来此处看病的路上,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连车带人摔倒在公路边树壕中,脸碰到树时才苏醒,醒后满脸是血。
患此病三年有余,多处求医,投用清肝利湿醒脑开窍之方多剂,其效罔然。
自诉头晕眼花、视物不清、头身重困、饮食不香、口粘无味、情绪急躁、心烦易怒、尿少色黄;检查患者:舌苔微黄、脉细弦。
前者虽然已用清肝利湿、醒脑开窍之剂,考虑其药量轻微,无济于事。
然我投重剂也无效果,当时使我茫然无措;乃深思之,忽忆及“审证求因、久病多有痰瘀”之经训,患者年事略高、精血亏损、肾主脑,心肾经脉气血必有瘀滞之象;于是,在清肝利湿、醒脑开窍之法中加用活血祛瘀通络之品。
遂处方:柴胡10g、白芍10g、生甘草10g、菊花10g、枸杞子12g、熟地10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香附10g、生黄芪10g、栀子10g、藿香10g、云苓10g,五剂。
服药后,睡觉次数大减、头晕身重减轻;药病相应、效不更方,继服五剂而愈。
案二:活血祛瘀、补肾养肝、益气醒脑患者张某,男,17岁。
1992年6月初诊。
其父讲,他们早上8点半都骑着自行车出发,每走一段路,孩子就浑身乏力、昏昏欲睡;每次下自行车便倒地呼呼大睡,一路上睡了五次,赶到我处已是12点。
随后在诊脉过程中,患者几次头枕胳膊就睡着,经过多次推拉、呼唤才苏醒;已病两年有余。
症见面色憔悴、气短乏力、饮食不佳、身体困重、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腰膝痠软、烦躁易怒;检查患者舌质红、苔黄,脉细弦。
辨证乃肝肾阴虚、湿热困脾。
遂以补肾养肝、健脾利湿、清上明目之法,处方五剂。
服药后,罔效,患者白天仍多次睡觉。
细究其因,肝藏血,肾通于脑,肝肾精血亏损,不能上养于脑,必有气血瘀滞之象。
『嗜睡症集』嗜睡症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嗜睡症集』嗜睡症中医分型辨证治疗从中医学讲,中气不运是引起嗜睡症的主要因素。
中气即是脾胃之气,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阳”主动,“阴”主静。
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出现嗜睡症。
《灵枢。
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于阴盛阳衰。
中医治疗嗜睡症辨证分型而治:一、气血不足素体虚弱,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作眩,心悸不安。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经行之际昏昏嗜睡,每以进餐后尤甚。
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补气养血。
首选方药:十全大补汤。
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
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
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药以开窍提神。
二、脾虚湿因素体肥胖,常伴浮肿,动则气喘,食欲欠佳,胃脘满闷,白带量多,质粘而稠。
经行之际精神疲惫,头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终日昏昏嗜睡。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燥湿健脾,益气提神。
首选方药为太无神术散。
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
此类患者应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脑提神。
三、肾精亏虚经期倦怠善眠,耳鸣耳聋,神情呆滞。
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软。
月经后期,经量少。
舌质淡,脉沉细。
治宜益肾填精。
首选方药:河车大造丸。
本药有市售。
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嗜睡症并不是什么顽疾,只要患者耐心治疗,康复并不难。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建议患者平时多注意饮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对病情的好转起到更好的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疗、有规律的小睡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成功地控制解决这些嗜睡症状。
得了嗜睡症可用哪些中药治疗
得了嗜睡症可用哪些中药治疗嗜睡症给患者身心带来的折磨是巨大的,会使患者原本正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孩子患上嗜睡症甚至都无法好好的进行学习,不及时治疗还会对身体健康形成威胁,因此嗜睡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及时治疗很关键。
那么,得了嗜睡症可用哪些中药治疗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相信对治疗是有帮助的。
中药治疗嗜睡症处方一加味平胃散的功效为燥湿健脾,由苍术、陈皮、厚朴、藿香、佩兰、半夏、石菖蒲、薏苡仁、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可用于湿浊内盛型嗜睡症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治疗嗜睡症处方二十全大补汤的功效为补气养血,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茯苓、川芎、陈皮、半夏、益智仁、炙甘草、焦神曲、焦麦芽等药物组成,可用于气血两虚型嗜睡症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治疗嗜睡症处方三加味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为温阳补气、健脾补虚,由桂枝、淫羊藿、沙苑子、山萸肉、党参、白术、枸杞子、熟附子、干姜、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可用于阳气不振型嗜睡症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治疗嗜睡症处方四得了嗜睡症可用哪些中药治疗?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等药物组成,可用于阳气不振偏阳虚型嗜睡症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治疗嗜睡症处方五加味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为补中益气、健脾醒神,由茵陈、生黄芪、党参、生白术、陈皮、当归、柴胡、升麻、苍术、生栀子、猪苓、茯苓、泽泻、黄连、滑石、生甘草等药物组成,可用于中焦虚弱型嗜睡症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更为显著。
得了嗜睡症可用哪些中药治疗?以上五款中药处方在治疗嗜睡症的时候都是可以很好的缓解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的。
但是小编也要在此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们,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务必要结合自身的症状,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同时也要遵医嘱,这样才能做到安全。
相关阅读:中医是如何辩证治疗嗜睡症的。
中医医案——嗜睡(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扶脾法治愈多寐证病案:徐某,男,62岁。
初诊:1979年9月15日。
主诉及病史:1周来多寐欲卧。
诊查:精神不佳,纳谷欠香,头昏乏力,面色㿠白,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软无力。
辨证:脾气虚弱,清气不升。
治法: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处方:党参15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炙甘草6g 麻黄2g 生姜2片大枣5枚 3剂二诊:药后多寐减轻,惟感纳谷不香。
上方去麻黄,加香谷芽15g,再服药7剂而愈。
按语脾气虚所引起的多寐,一般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以面色㿠白、纳谷欠香、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如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可在益气扶脾之方剂中酌加少量麻黄,取其兴奋大脑之功,但应中病即止。
1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62,任达然医案。
任达然,字宝德,生于19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人,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任老出身于名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刻苦钻研,并得到祖、父之熏陶。
业医五十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名闻遐迩。
任老擅治温热病及脾胃病,亦治其他杂证。
在温热病方面,他除遵循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三焦论治的学说外,常从热、痰、虚象去推敲琢磨,进行辨治。
对于脾胃病的治疗,灵活调节升与降、寒与热、虚与实、润与燥之间的关系。
对于杂证的治疗,也多从辨证施治入手,探其本源,立法处方。
用药风格以轻、灵见长,组方平稳。
他认为轻可祛实,灵可应变,切中病情。
曾发表《中西医治疗乙型脑炎的体会》、《脾胃学说在临床的应用》等二十余篇论文。
2。
醒脾开窍汤解救嗜睡症病人
醒脾开窍汤解救嗜睡症病人
发布于 2016-04-29
来源:中华康网
控制嗜睡症的药物多半都是会有一定副作用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的瑰宝——中药,通过中药来治疗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在睡眠方面颇有研究的老中医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治疗嗜睡症方案——醒脾开窍汤:藿香10g,半夏10g,茯苓12g,草豆蔻12g,杏仁6g,石菖蒲20g,桂枝10g,干姜10g,仙灵脾10g。
当然,以上只是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的标准药方,在具体应用时,患者还要根据自身的病况进行药量的加减,如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的嗜睡患者治疗时还要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材。
体型肥胖、胸闷、便秘、痰多者,治疗时推荐“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者,治疗时推荐“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病后或高龄的嗜睡症患者,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时需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白天睡得过多、总是感到疲乏,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前一天缺觉,这就是典型的嗜睡症症状。
嗜睡症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会在白天不受控制地入睡,如果睡眠发生在餐厅之类的地方也就无所谓了,但如果发生在驾车途中,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所以,千万不要轻视白天睡觉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嗜睡症患者,最好是找个老中医对你进行体质判断,并配上适合你的药方,这样可以恢复的更快。
嗜睡的中医治疗方法
嗜睡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等有关。
下面是一些中医治疗嗜睡的方法:
1. 调节饮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增加粗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
2. 脾胃补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暖胃功效的中药来调理脾胃,如人参、参、黄芪等,可通过煮汤或泡茶的方式服用。
3. 按摩穴位:可按摩足三里、内关、神门等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理脏腑功能。
也可以通过按摩太冲穴和涌泉穴等来提神醒脑,缓解嗜睡。
4.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和放松自己。
5. 运动锻炼: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体力,并改善气血循环,减轻嗜睡症状。
6. 中药调理: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调理,如柴胡、白术、生地等,可通过煎汤或草药浸泡水的方式服用。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应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
中医如何治疗嗜睡症
一、概述
某同事的一个朋友,40多岁,有点胖,特别爱睡觉,有的时候坐着都能睡着,开会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睡着了,很耽误事,也影响自己的工作,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患上了轻微的嗜睡症,嗜睡症为白昼睡眠过度(并非由于睡眠量的不适)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状况,那么患上了嗜睡症中医是如何进行治疗的呢?一起看看吧!
二、步骤/方法:
1、中医认为嗜睡症大多是因为中气不运引起的,也就是脾胃之气不足引起的,人们常说,脾困则人困,所以在治疗嗜睡症上中医讲究对症下药,通过中药来调理脾胃,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缓解症状。
2、嗜睡症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控制生活节奏,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很多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上班就打磕睡,所以要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行。
3、嗜睡症患者平时生活中要经常到户外活动,做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身体好了,自然就有了精气神,不要整天呆在家里上网、看手机,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
三、注意事项:
医生提示:嗜睡症有很多的症状,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不要盲目用药,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再进行有
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嗜睡
中医辨证治疗嗜睡中医辨证治疗嗜睡发表者:老军医嗜睡嗜睡,又称“多寐”“嗜卧”,其表现以神疲困倦、睡意极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为主要特点。
嗜睡的原因复杂老军医李氏收录发表。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盛、中气不足有关。
《丹溪心法》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
”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脾气虚弱,也常会出现困倦无力而多寐。
此外,气血不足、头部外伤、血脉瘀阻、肝气郁结等,也可能导致嗜睡症状。
中医治疗嗜睡症,讲究根据病因、体质、表现等不同,进行辨证论治。
1、脾气虚弱型:多因中气不足引起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高龄者。
主要表现:精神倦怠,嗜睡,饭后尤甚, 四肢困乏,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无力等。
治法:当益气健脾为主。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菖蒲、山药、泽泻各15克,白术、陈皮、法半夏、砂仁、远志各12克,水煎服,可连服7~14剂。
2、痰湿内困型:多因脾虚湿盛,聚湿生痰、脾阳受困所致。
主要表现:困倦欲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少,胸闷欲呕,口黏不渴,咳吐白痰,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治法:治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主。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陈皮、茯苓各15克,苍术、法半夏、厚朴、藿香、佩兰各12克, 白术、天麻各10克。
水煎服,可连服5~10剂。
3、瘀血内阻型:多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引起血瘀。
主要表现:头痛而晕,起身则头晕沉而痛,神疲嗜睡,并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细涩。
治法:治宜活血通窍为主。
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川芎、红花、丹参各15克,桃仁、赤芍、白芍各12克,白芷、老葱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连服7~14剂。
如嗜睡好转,但仍有头晕痛,可改服复方丹参片、三七胶囊等中成药巩固疗效老军医李氏收录发表。
4、气血不足型:常因素体虚弱,失血过多等引起。
主要表现:嗜睡时作,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怔忡。
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女性兼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等。
治法:宜补气养血。
嗜睡症中医治疗法
嗜睡症中医治疗法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
嗜睡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社交,同时也影响了生活质量。
患了嗜睡症,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嗜睡症患者主要需要从生活规律方面进行调节。
那么中医有没有治疗嗜睡症的良方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治疗嗜睡症的中药方剂。
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
患者不分场合出现困乏思睡的现象。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
嗜睡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社交,同时也影响了生活质量。
因此嗜睡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如果患了嗜睡症,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嗜睡症的发生主要跟心理因素有关。
那么嗜睡症该如何治疗呢?嗜睡症患者主要需要从生活规律方面进行调节。
除了一般治疗外,患者可以采用小剂量精神振奋药如哌甲酯、苯丙胺等治疗。
那么中医有没有治疗嗜睡症的良方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治疗嗜睡症的中药方剂供大家参考。
方剂一: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茯苓、陈皮、当归、升麻、柴胡、薏苡仁、淫羊藿、益智仁、杜仲、鸡血藤、桑寄生、炙甘草。
以上中药水煎服。
此方具有健脾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主要用于中焦虚弱的嗜睡症患者。
方剂二:附子理中丸。
药物组成: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此方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主要用于阳气不足的嗜睡症患者。
方剂三:黄连温胆汤。
药物组成:川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
此方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
主要用于痰热内阻的嗜睡症患者。
以上就是一些治疗嗜睡症的中药方剂。
中药能够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症状。
选用中药方剂来治疗嗜睡症是不错的选择。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不要熬夜。
平时要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嗜睡的中医治疗
嗜睡的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嗜睡的中医治疗*二、嗜睡如何预防*三、嗜睡的危害嗜睡的中医治疗1、嗜睡的中医治疗脾气虚弱型多因中气不足引起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高龄者。
主要表现:精神倦怠,嗜睡,饭后尤甚,四肢困乏,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无力等。
治法:当益气健脾为主。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菖蒲、山药、泽泻各15克,白术、陈皮、法半夏、砂仁、远志各12克,水煎服,可连服7~14剂。
痰湿内困型多因脾虚湿盛,聚湿生痰、脾阳受困所致。
主要表现:困倦欲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少,胸闷欲呕,口黏不渴,咳吐白痰,舌苔白腻,脉滑等症。
治法:治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主。
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陈皮、茯苓各15克,苍术、法半夏、厚朴、藿香、佩兰各12克,白术、天麻各10克。
水煎服,可连服5~10剂。
瘀血内阻型多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引起血瘀。
主要表现:头痛而晕,起身则头晕沉而痛,神疲嗜睡,并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治法:治宜活血通窍为主。
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川芎、红花、丹参各15克,桃仁、赤芍、白芍各12克,白芷、老葱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连服7~14剂。
如嗜睡好转,但仍有头晕痛,可改服复方丹参片、三七胶囊等中成药巩固疗效。
2、嗜睡的特点嗜睡通常最初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
一旦出现嗜睡的现象,它会伴随你终生。
男人和女人受影响的程度一样。
嗜睡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时感到很严重的睡意。
然而,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确诊病人的确患有这种疾病,因为引起白天睡意过多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都能产生这种症状。
3、嗜睡的原因夜间睡眠差,或睡眠时间过短,或有睡眠呼吸暂停,即睡觉时打呼噜,并有呼吸间歇现象,影响了睡眠质量;时间长了使生物钟紊乱。
疲乏、嗜睡,伴有头晕、头脑不清,可能是早期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
营养不足容易导致困乏爱睡。
补充蛋白质,会使嗜睡好转。
总想睡觉,血不通!一张活血方,巧治嗜睡症,这张医案有点意思
总想睡觉,血不通!一张活血方,巧治嗜睡症,这张医案有点意思(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瘀血证诊疗大全》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谈谈嗜睡、总困的问题。
我想提醒你的是,有些人,之所以整日迷迷糊糊、瞌睡不断,要考虑淤血的问题。
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0岁。
这个人,曾经在许久以前,被木棍打伤过。
这一伤,不要紧,他从那以后就有头晕头痛的毛病了,记忆力也不好。
最要命的是,他的觉特别多,每天睡眠12小时,还是不够,依然困顿、疲惫、神情倦怠,整个人萎靡不振。
到后来,此人的状态实在难以胜任工作了,于是就辞职回家,专心治病。
可是,这个病,得去哪儿治啊?到医院去,说自己想治爱睡觉的病,还不得被大夫喷回来?后来,有人建议,不如去看看中医。
患者一想,也对,于是投中医治疗。
找的谁呢?是陈耀庭。
这个人的学术生平,我不多介绍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并节省篇幅笔墨。
刻诊,见患者脉涩,舌质紫暗。
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以后,陈师给开了一张方子:川芎、桃仁、香附、赤芍、葱白各10克,红花8克,黄芪15克,桂枝6克,大枣10个。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头痛大大减轻,嗜睡之感也大大缓解。
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稍作加减继续投用。
当患者服用28剂以后,诸证悉平。
随访七个月,患者病情未曾复发。
这是1988年《江苏中医》上刊发的医案,我收录在案后,觉得特别好,不时拿出来反复温习。
这背后有什么学问呢?我们还是从患者的舌脉说起——脉象涩,舌质紫暗。
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很快想到两个字,淤血,对不对?没错,就是淤血所致。
这个患者,早年不是头部受过伤吗?这可能是导致淤血的源头。
淤血阻滞于内,带来的结果,其一为头痛。
这是不通则痛的规律所决定的。
其二,就是嗜睡。
因为患者的脑部,得不到应有的气血濡养。
江克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嗜睡医案经验
施某,男,21岁。
1978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神倦嗜睡10个月余,头晕头涨,精神萎靡不振,常有意志消沉感。
每日早晨昏睡不起,呼之不易醒。
来诊前一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曾遗尿于床。
先后服用过养心、安神、开窍、活血、健脾等药,效果不显。
患者舌胖苔薄白,脉迟细。
证属肾阳虚,心神不振。
以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味主之。
处方:麻黄3g,附子3g,细辛2g,炙甘草3g,仙鹤草30g 。
服药5剂后,早晨就醒,自觉头脑比以前清爽,中午精神振作。
治已中的,仍守原意,续服4剂而愈。
按语:嗜睡一症,《内经》曰:“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
”《伤寒论》少阴病有“但欲寐”一候,但均未出方。
后世医家有主痰湿者,有主脾主虚者,多用燥湿化痰、健脾益气等法治之。
江老师据《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取麻黄发越阳气,兴奋中枢,以振心神;配附子、细辛增强温振心肾二阳之力;加炙甘草益气养心神,仙鹤草补心血,合之则以温心肾之阳为主,用治嗜睡症,取效迅速。
可随证加减,如卫阳不足,形寒怕冷者可加桂枝;元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营血不足者加当归、川芎;挟痰湿,舌苔腻者,加石菖蒲、远志。
[宋镇星.中国医药学报,1997,12(2):39]。
嗜睡症的中医针灸治疗
嗜睡症的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称嗜睡症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
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
中医大致分两型治疗:脾虚湿重型、阳气虚衰型。
那么,嗜睡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并用针灸或耳针等综合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理气化痰、调神醒脑,胆经湿热者只针不灸,泻法;湿浊困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百会四神聪印堂丰隆足三里
方义: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颅之巅,为醒脑之要穴,亦为前人治疗昏困多寐的经验穴;印堂位两目之间,重在调神;丰隆、足三里意在凋理中焦、和胃安神。
加减;湿浊困脾加脾俞、三阴交健脾利湿;胆经湿热加胆俞、至阳清利湿热;气血亏虚加气海、心俞、脾俞补益气血;肾精不足加关元、肾俞补益肾精。
操作: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其余腧穴常规针刺。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性嗜睡症中医治疗
导语:社会在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家庭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神经性嗜睡症,这种疾病的出现,就会对我们的
社会在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家庭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神经性嗜睡症,这种疾病的出现,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对于身体的健康都会构成危害,所以当出现了神经性嗜睡症后,一定要通过中医治疗尽快康复,下面就介绍了中医的治疗,你可以全面来了解一下。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吸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运用“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症的过程中将嗜睡症分为4型。
一、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
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三、肝郁脾虚型: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
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气血两虚型: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
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