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2532fe2e3f5727a5e962c0.png)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课文。
这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员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别致,设置悬念。
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有一个偏僻而美丽的小村庄,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太平生活。
在村子的北面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在黑板出示村庄的图片) 今天,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一起走近这座“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一天,村庄里出大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请读课文1—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说(洪水来了,死亡在逼近……只有一座桥可以逃生)3.——看,木桥前站的是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为什么全村人都爱戴他?【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对学习文章的兴趣。
】过渡:情况危急,我们看看那年迈的老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8509f9b84ae45c3a358c2c.png)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2.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6.桥
责任镇定
老汉(共产党)如山村民(群众)
恩重父爱。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1162d1bd64783e08122bae.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8d0d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0.png)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桥”的含义•能够准确读出并理解生词和难点词汇•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理解•能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桥”教学内容及时间•阅读课文《桥》(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并标记生词和难点词汇(10分钟)•听读课文和生词,解释含义(15分钟)•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和交流(20分钟)•设计属于自己的“桥”,分享给其他同学(20分钟)教学步骤第一步:阅读课文《桥》教师向学生介绍和导读课文《桥》,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个描写桥的诗歌,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背景介绍或诗人简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学生可以先自主阅读并尝试理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跟读课文。
第二步:学生自主标记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课文中标记出一些生词和难点词汇,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听读环节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在学生标记完后进行提问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生词和难点的理解。
第三步:听读课文和生词,解释含义教师可以读课文和生词,并在读完后解释含义。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加深学生的诗意体验。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和交流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步:设计属于自己的“桥”,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桥”,并在班级中向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桥》是一首描写桥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讲解,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设计等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课文,也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b14e2f8c75fbfc77db2e1.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以下词语咆哮狞笑放肆狂奔势不可当师:谁能来读读?请一名同学师:这几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洪水)师:看到这几个词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可怕,意想不到)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想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完整的画面,就会对这场洪水有更深的感受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特殊的黎明时刻,走进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肆虐的洪水。
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感受到………师: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师: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师:继续交流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山洪来势凶猛,无法阻挡。
感受到………师:你能把山洪怒吼的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师:第一组同学读,(生读)两组同学读,全班同学读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洪水的猖狂。
师: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生说。
师:这分明就是一支死亡之舞啊,请你来读一读。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狞笑是怎样的笑?生:凶恶、恶狠狠的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
生感情朗读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生读生: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课件出示这五个句子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生:拟人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1:能把洪水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2:把洪水的肆虐描写得生动形象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c7b136dd88d0d233d46aca.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先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桥》这篇课文中,作都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极富趣味。
在表达上有三个突出的突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计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气氛。
3、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本课时选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感悟,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行十分钟小练笔。
二、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探究发现和感悟发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试着写批注,试着写感悟。
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特色语言描写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描写洪水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情况危急结合描写老支书言行的语句,感悟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即生命“桥”、人格“桥”、党群“桥”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词,学习课文一至六段,知道了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支书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自己却光荣牺牲的事)2.读一读课文1-6段,说说1-6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问题?(洪水发生的时间以及来势凶猛)(二)、新课设计1.情景引入:洪水持续地上涨,形势已经万分危急,人们你拥我挤,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唯一的逃生之路------北面那座窄桥!人们获救了吗?(获救了)。
在人们获救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关键作用,那是谁?(板书:老支书)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默读课文7-23自然段。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d4df57084868762cbaed528.png)
16、《桥》(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1.引入课题:(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目标:①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②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自主探究一: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4分钟)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14—23自然段.画一画: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想一想: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他为什么这样做?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互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群学: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自主探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部分品一品:老汉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想一想: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互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群学: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
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0分钟)1。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cde02dccbff121dd368371.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如果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受。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危急、恐怖、害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26b57ed0d233d4b04e69ad.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以洪水、村民、老汉三个词贯穿全文。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三、自学质疑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思考并讨论问题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六、课堂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七、课外作业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2fc5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f.png)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这座桥象征着员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这座桥象征着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的崇高精神!最后齐读本段最后两句歌词,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最后再齐读 本段。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3、指导朗读本段中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以及父子俩互相推让的对话。“咆哮 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惊涛拍岸”、“像一座山”、“像豹子”、“像一 座铜墙铁壁”等词语要重读;对话部分要注意角色的语气语调。“天真冷啊…… 同志们。”这一句要读出缓慢、深沉的语气;“你在哪?回来上学!”这一句要 读出焦急不安的语气;“水缸里结了一层薄冰”
e.针对最后一段内容质疑。
,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②人需要相互关爱,相互关爱,人世 间才充满温馨。③要我们生活中的不幸者。从不幸者那里可以得到真情的感动。 ④我们对不幸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公正地看待他人的不幸和痛苦,才能合理 地评价他人的行为。)g.再读课文。h.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i.教师质疑: 作者的愧作是什么意思?从愧作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e.针对最后一段内容质疑。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已见。)j.教师总结:《老王》写人记事真切感人; 文字质朴,蕴涵深刻。文章结尾的那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 作”将永远让我们深思。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像老王 这样生活艰难而忠厚善良的人?讲给大家听一听。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题。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四题。2.预习《信客》。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目录
01 四、教学准备:小黑 板,投影,朗读录音 等。
02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老支书在危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先人后己,无私奉献 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老支书的高贵品质。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d672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6d.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桥的结构构成及其作用。
2.学生能够根据桥的使用环境、承重环境、地域特征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
3.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并能简单分析其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桥梁构造和结构。
2.桥梁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承重原理。
2.辅导学生完成小型桥梁模型。
三、教学方法1.授课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设计小组合作制作小型桥梁模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桥梁?有何作用?结构构造有何不同?尺寸大小有何不同?2.讲解本课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第二步、分析桥梁种类(20分钟)1.通过ppt课件简单讲解并列举现行桥梁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包括梁桥、悬链桥、拱桥等等。
2.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讲解并分析不同桥梁类型的选择条件,如承重能力、运用环境、地域特征等等。
第三步、桥的结构构造及承重原理(40分钟)1.讲解桥的基本结构构造,如梁部、桩墩部、墩柱部和桥面等。
2.辅导学生了解桥的承重原理,从桥的梁部开始详细讲解。
3.设计实验活动,设计6个阶段的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桥梁类型缘来龙去脉和承重的重要性。
第四步、设计模型制作(40分钟)1.设计小组。
2.要求学生基于前面讲解的桥的结构构造和承重原理,选择一种桥梁类型,设计并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
3.排列赛道,并用过的器具制作关卡,学生可以放假登台比赛,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桥梁结构。
第五步、总结和课堂复习(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2.确认学生已经掌握桥的结构构造、承重原理及其在不同环境下选择的基本知识点。
3.布置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学定位清晰,教学重点明确。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体验活动,更好地去理解桥的构造及其承重原理。
同时,通过自主的小型桥梁制作活动,拓展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体现了课程的趣味性。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43334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4.png)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桥的分类及建筑原理
•理解桥的结构及其对各类桥的使用的影响
•通过折纸练习,理解桥的结构设计及其稳定性
教学重点
•桥的分类及建筑原理
•桥的结构及其对各类桥的使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
–通过老师讲解和讨论,检查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提问桥的基本概念,例如建桥的目的、桥的种类、桥的结构等,并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和发言。
2.知识点讲解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桥的分类。
–使用图片解释不同种类的桥的结构设计及其关键点。
–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桥的主要压力承载部位,并探讨桥的建造过程及关键原则。
3.折纸练习
–提供不同种类的模型,要求学生进行手工折纸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重点了解桥梁的稳定性和构造原理。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后,可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4.总结回顾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及桥的结构原理。
–强调桥在公路、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激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关注大桥建设及其在交通事故救援、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探究式教学、手工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桥梁的结构和相关原理,并进行手工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
总结
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重要性而成为世界各地民众关注的焦点,本节课教育学生桥的分类、结构及其影响,并引导学生通过手工自主探究和操练,进一步理解桥的结构原理,提高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讨论,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6b35955960590c69fc37682.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卢莹莹授课时间:2014/5/21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板书:人们洪水老汉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3、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齐读)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三、体会村民惊慌出示3、(齐读)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中营小学:王振刚)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中营小学:王振刚)](https://img.taocdn.com/s3/m/0f3c6897f18583d049645994.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桥》第二课时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谁读一读课题,用心地读一读。
(板书:桥)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走近了作家谈歌笔下的《桥》,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桥虽窄,但它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一天黎明,整个村庄还在沉睡中,这里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暴雨袭来,山洪暴发。
【评析: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地朗读课题,一个“用心”,会让学生瞬间联想到课文内容,学生投入地、深情地朗读。
教师板书课题后,通过充满激情的导语,再一次强调了“桥”的特点与重要性,为后文的学习可谓埋下伏笔。
简单的导语,渲染出了当时的氛围。
】(二)触摸村民内心1.人们又是怎样面对这场灾难的?他们是怎样做的?打开书,小声地读一读课文1—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出示: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自己再读这几句话,能不能触摸到人们的心情吗?3.你觉得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体会到的?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4.从人们的行动中,我们触摸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座桥,走进人们内心的桥。
一起读一读,我读写人们心情的部分,你读写人们行动的部分。
(出示:人们惊醒了,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恐慌了,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惊骇不已,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评析:课文一开篇,向我们渲染的当时的环境,紧紧抓住了村民的行为举止,同时伴随着村民的心情,动作与心情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
《桥》教学设计 (1)
![《桥》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c6e7f1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e.png)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提出问题:小说《桥》向我们展示了哪三个情节?学生回答: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
二、学习“组织撤离”部分1.感受老支书的形象(1)(出示课件21)教师提出合作探究要求:读第7—23自然段,思考,在慌乱的情况下,老支书是如何组织大家撤离的?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相关内容,并小组合作探究老支书的形象,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2)预设1:“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看出老支书临危不乱、心系村民。
教师板书:临危不乱预设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中运用了三个叹号,表现了老支书的镇定果断。
教师板书:镇定果断预设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这句话体现了老支书坚持党性原则。
预设4:通过“拥戴、望”这两个词可以感受到老支书威信极高。
(出示课件23)预设6:第15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冲上前、揪出、吼道”这些词语体现了老支书的愤怒,可以看出他不徇私情。
教师板书:不徇私情预设7:“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句话体现了老支书深爱儿子。
2.感受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1)(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要求:老汉对小伙子“吼”了两次,分别是在什么环境下“吼”的?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一说这两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bc3471fe4733687e21aae7.png)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入情入境,导入新课(3‘)1.师:1998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播放幻灯片)当洪水席卷而来,我们昔日美丽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百姓的生命也面临着巨大的危胁。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一群群身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2.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谈歌一起走进一个抗洪抢险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学过《赵州桥》、《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那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吧。
3.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感受险情(9‘)1、聚焦洪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雨势和洪水的句子,在句子旁做上批注。
找好了就请举手示意。
汇报: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1)、描写雨势: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师小结:你从修辞手法上品析,很棒。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描写了当时的雨势很大,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埋下了伏笔。
(2)、文章除了写雨势大,还有多处描写洪水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些?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你也从修辞手法上品析,很好。
②、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迅猛?(指名读)真棒,你把洪水的凶猛读出来了。
(3)、还有哪些语句描写出了洪水?①、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
他抓住了“跳舞”这个词来赏析,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一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组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3.出示三组词语,学生朗读,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分别描写洪水、村民和老汉)
4.谁来说说课文围绕着洪水、村民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1)方法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讲清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强调答题规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5.交流反馈。
二、精读感悟
(一)抓关键句,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1)交流感受,体会洪水的凶猛可怕。
(逐句讲解,抓关键词,体会修辞手法)。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3)出示4个句子。
过渡:这真是一场凶猛可怕的洪水,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句子,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二)感受人们的惊慌害怕
1.发现洪水来袭,人们有什么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感受,体会村民的惊慌害怕。
(三)抓住言行,感知人物形象
1.阅读5-13段,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他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双横线画下来,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读感悟,圈点勾画。
(2)交流感受,感知人物形象。
2.阅读14-23段,在人们排队过桥时,老汉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找出描写老汉在洪水中的句子,感受老汉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1)学生自读感悟,圈点勾画。
(2)交流感受,再次感知人物形象。
(四)研读结尾
1.老汉的沉着镇定和大公无私帮助村民胜利地渡过了桥,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读故事的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句子:
(1)“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是要喊什么?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想一想,老汉用了多大的力气?
(3)从这两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爱如山)
3.讨论:
(1)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文章前面有关大雨、洪水的描写能少吗?为什么?(环境描写:烘托危急、紧张的气氛,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刻)。
(五)理解题目,升华感情
1.课题为桥,没有老汉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想想老汉在这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桥的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
3.师小结: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身搭起的永不倒塌的一座生命之桥。
三、作业布置
1.积累描写雨和人物品质的词语。
2.摘抄文中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读读背背。
四、板书设计
12 桥(生命桥)
洪水老汉村民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父爱如山
东川区拖布卡镇中心学校
播卡小学唐莉敏
【最新】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