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内蒙古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合集下载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内蒙古城镇化十年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l 3 . 4 6 个 百分点 ,平均 每年提高1 . 3 5 个 百分 点 ,而同期 内蒙古城镇化率提 高
化” 的理 念 , 城 镇 化作 为 “ 新 四化 ” 之


越 来 越受 到 各级 党 委 、 政 府领 导
了1 2 . 8 5 个百分点 ,平 均每 年提 高1 . 2 9
份( 除直辖 市外 ) 相 比, 内蒙古 比广东 、 辽宁 、 浙江 、 江苏 、 福建、 黑龙江分别低
1 0 . 6 4 、 6 . 6 2 、 6 . 1 1 、 4 . 6 9 、 1 . 5 6 和0 . 1 3 个百
年来 ,内蒙古 城镇化进 程稳 步推进 , 城镇化 率不断 提高 , 城市 基础设 施建
热 点 透视

内蒙古城镇化进程 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之一
内蒙古城镇化十年 来发展现状 、 存在 问题及 原 因
口 内 蒙古城 镇 化 研 究课 题 组
党 的十八 大报告 明确提 出“ 新 四
伐 ,已经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 关键环节之一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重要基 础。要 引导城 镇化稳妥健
( 一) 城 镇 化 水平在 全 国排 名 靠 前 ,
但 发展 速 度 相 对较 慢




5 3 . O 3
4 0 . 2 2 3 3 . 7 8

宁 新

夏 疆
4 4 . 7 2
4 7 . 9 6 4 2 . 7 9
四 川
化 的质量水平, 从 中发现 问题 , 找 出制

广
比较 突 出 ,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相 对 滞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疏 , 城市 布局 比较分 散 , 主要集 中在沿 主 要 交通 干
( ) 市经济 占全 区经 济比重提 高 , 三 城 结构 优化
占总人 口的比重为 4 .0 , 20 年末 , 2 2 % 而 09 内蒙古的 线 的地带 。
20 00年 内蒙 古 城 市 生 产 总 值 占全 区生 产 总 值 的比重 为 4 .% ,09年城市 生 产 总值 占全 区 的 比 62 20 重 为 5 .% ,0年 间提 高 了 1. 85 1 2 3个 百 分 点 。城 市 展 中越来 越发 挥 出核心 的辐射带 动作 用 。 全 区近 年来 产业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济 增 长 方 式 经
重 要作用 , 城市 经 济 已经 成 为支 撑 和带 动 自治 区 经 从 空 间分 布上 看 , 部有 1 城 市 , 部 有 4个 城 东 3个 中
城镇 人 口占总 人 口的 比重 是反 映 城市 化水 平 的 主要指标 。20 0 0年 内蒙 古城镇 人 口为 10 . 万 人 , 011 城 镇 人 口 为 1 3. 万 人 ,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为 9 5 2 占 5 .0 ,0年 间 城 市 化水 平 提 高 了 1. 1个 百 分 34 % 1 12 点, 基本 上 每 年 以 12 % 速 度 在 提 高 , 现 出 快 速 .5 呈 增 长 的 态 势 , 期 全 国 平 均 每 年 的 增 长 速 度 为 同
济 发展 的主导 力量 。
( ) 市化水 平不 断提 高 一 城
的 中等城市 有 6个 ,0万 以下人 口的小 城市 有 9个 。 2 市 , 部有 3个 城市 。 由此 可 以看 出 , 区 特大 城 市 西 我
和大 城市 的数 量 较 少 , 主要 以 中等 城 市 和 小 城 市 为 主 , 且空 间分 布呈 现非 均衡 的空 间结 构特 点 , 密 而 东

对内蒙古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内蒙古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了十几个 百分 点 。 内蒙古城 镇化 始终 高 于全 国 同期
发展 速 度 , 镇化 发 展 速度 处 于 城镇 化 快 速 发 展 的 城
阶段 。
各盟 市城 镇化 水平 呈现 出差异 。城 市化 水平 高 的地 区为 乌 海市 、包 头 市 和 阿拉 善 盟 等三 个 盟 市 。 截至 20 0 6年 , 海市 城 市化 水平 达 到 9 . %。 列 乌 21 7 位 全 区第 一 : 头 市 城 市 化水 平 为 7 .7 , 全 区第 包 3 % 居 0 二位 ; 阿拉 善城 市化 水平 为 7 .3 呼 和浩特 市 、 29 %。 呼 伦贝尔 市 、 鄂尔 多斯 市 、 锡林 郭 勒盟 、 巴彦 淖尔 市 、 兴 安盟 等 6个 盟 市 为城 市 化 水 平 中等地 区 。至 2 0 06 年 , 几 个 地 区 城 镇 化 水 平 分 别 是 呼 和 浩 特 市 5 .6 呼 伦 贝 尔 市 6 .9 鄂 尔 多 斯 市 5 .5 、 8 %、 0 1 %、 0 7 % 7 锡 林 郭勒 盟 5 .8 46 %、巴彦 淖 尔市 3 .7 8 %、兴 安盟 4 3 . %; 辽 市 、 峰 市 、 兰察 布 市等 三个 市城 市 34 3 通 赤 乌 化 水平 较 低 。2 0 0 6年 底 , 三个 地 区城 市化 水 平均 在 3 %以下 。不 同地 区城 市化 水平 呈 阶梯状 分布 。 0 f “ 城 型 农牧 区城镇 化 ” 为 内蒙古城 镇 化 四)远 成
进 程 中 的 重 要 内容 之 一
( 城镇 数量 增 多 . 市建 成 区规 模 扩 大 二) 城 到 20 0 8年 , 自治 区市 的个 数 由 1 7 9 9年 的 9个 增加到 2 0个 , 的个 数 由 1 9个增 至 4 3 。西部 镇 0 6个 大开发 十余 年来 , 自治 区在加 快经 济发 展 的同 时 , 统 筹 城 乡发展 , 加快 推进 城镇 化进 程 , 、 、 部地 区 东 中 西 分 别崛 起城镇 群 。以呼和 浩特 、 包头 为 中心 , 鄂尔 多 斯、 巴彦 淖 尔 、 乌兰 察 布 为骨 干 的 中西 部 城 镇群 : 以 赤 峰 、 辽 为 中心 , 通 锡林 浩 特 、 林 郭 勒为 骨 干 的 中 霍 东 部城镇 群 ; 以呼 伦 贝尔 、 乌兰浩 特 为 中心 , 洲里 、 满 牙克 石 、 扎兰 屯 、 阿尔 山为 骨干 的东 部城镇 群 正在 崛 起 。它 们 成 为带 动 区域 城镇 体 系经 济 发展 、 动 区 拉 域经 济增 长 的坚 实基础 。城 市 的聚集 力 和辐射 力不 断增 强 , 带动周 边 地 区中小 城镇社 会 经济发 展 , 吸 是 纳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 的主要 载体 。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富集地,其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基础问题。

本文将系统分析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路径和对策,以期为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

一、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是内地向蒙古高原联系的枢纽地带,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在城乡发展中,内蒙古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率较低,农村贫困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受到破坏,城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等。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协调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就是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促进城乡发展互补、资源协调、产业协同、生态互利,实现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发展的目标。

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率较低,且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差距较大。

2. 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

内蒙古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平衡、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农村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内蒙古的产业主要以煤炭、有色金属等重工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相对滞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4. 资源环境受到破坏。

内蒙古的煤炭开采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5. 农村贫困严重。

内蒙古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现象较为突出。

6. 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

内蒙古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1. 优化城乡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农工业相结合,推动农村产业的向城镇转移和城市产业向乡村扩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是著名的草原文化和民族地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要实现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尚需解决一系列基础问题,并确定可行的路径。

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是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和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资源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农村资源流入城市,而农村一些地区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必须推动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得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平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也是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区,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这也成为限制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瓶颈。

要促进内蒙古农村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是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之一。

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一个难题。

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上述问题,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调整城乡发展格局。

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主导农村发展的发展格局,实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城市为依托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大而强、农村富裕。

二、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城乡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合理配置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推动城乡的资源优势互补。

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城镇化就是指由依靠农业谋生的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即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城镇化率、它通常指的就是一个地区常住于该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因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与出发点不同,因此城镇化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但城镇化内涵就是一致的,也就就是说城镇化就是在各国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不可跨越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二、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发展速度位于全国前列2013年,内蒙古常住人口2497、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6、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7%,比全国53、7%的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9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00年内蒙古城镇化率为42、7%,在2000-2013年的13年间,内蒙古城镇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区12个盟市城镇化水平普遍提高,地区差异有所缩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化水平最高与最低的地区间差距比2000年缩小了10、7个百分点,并且全区12个盟市的城镇化率都已经超过了40%。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完备过去十年间,伴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完备。

2012年,全区城市铺装道路长度7299公里,就是2000年的2、6倍;城市排水管道长度10012公里,就是2000年的3、7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6727公顷,就是2000年的2、8倍。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94、43%,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4、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17%,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9、89平方米。

同时,城市医疗、教育、交通等软实力也不断增强,2012年,全区医院,卫生院1848个,床位近十万张;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2、8%;出租车39047辆,公交车5705辆,平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6、5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2、6部。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基础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是内蒙古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探讨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和路径。

一、基础问题1.城乡差距内蒙古是中国最具有乡村特色的地区之一,农村占地面积较大,农业劳动力占人口比重较高。

但与此内蒙古的城乡差距也较为明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

城乡差距在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内蒙古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民收入低、交通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对农村社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3.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内蒙古的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

城市资源优先分配,农村资源匮乏。

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路径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内蒙古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增加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这样可以弥补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

为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还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研讨材料

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研讨材料

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研讨材料研讨材料: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1. 背景和目标内蒙古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次研讨旨在探讨如何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以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2. 政策措施和制度创新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提升内蒙古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增强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能力。

2.2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减少对传统资源产业的依赖,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2.4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高端人才投资内蒙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 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3.1 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力度,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供给结构和质量。

3.2 拓宽农牧业发展路径: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推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农牧业质量和效益。

3.3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内蒙古和周边地区的需求。

### 4. 教育和人才培养4.1 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4.2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培养适应内蒙古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

4.3 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 区域合作与开放共赢加强内蒙古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内蒙古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对外发展和内部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

经过多年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水平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本人拟以内蒙古自治区为背景,对其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现状和进程,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和趋势;2. 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当前阶段的重点问题和长期的结构性问题;3. 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发展对策,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加强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等;4.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与脱贫攻坚、质量提升、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关系,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策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文献调研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相关的文献、报告、会议记录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前景;2.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意见,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策略和实施情况、需求和满意度,为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提供数据支撑;3. 案例研究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为例,以分析和比较的形式,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4. 统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数据特征、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四、研究内容与步骤1.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现状及趋势1.1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1.2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现状1.3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分析2.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1 土地问题2.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3 人才问题2.4 城市环境问题3.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对策3.1 政策、制度、技术方面的改革和创新3.2 加强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3.3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结构升级4.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与脱贫攻坚、质量提升、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关系4.1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与脱贫攻坚的关系4.2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对提升经济质量的贡献4.3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五、研究进度计划1月份:预备工作、文献调研、制定研究计划2月份:设计问卷、进行调研3月份:数据统计和分析4月份:撰写毕业论文初稿5月份:修改和完善论文六、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认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的状态、变化趋势和主要问题,为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的措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的措施

推进我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的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保障区,其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内蒙古的现代化进程,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内蒙古推进我国式现代化的措施及其效果。

一、加强科技创新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在内蒙古设立,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项目落地。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畜牧业和能源等传统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内蒙古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

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强内蒙古与其他地区的通联,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能源的生产和输送效率,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自治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和利用规模,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和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内蒙古自治区注重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提高内蒙古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五、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内蒙古自治区加强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加大普及义务教育力度,改善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加强科研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内蒙古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通过上述措施的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农业产业不断升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10.09•【字号】内党发[2000]15号•【施行日期】2000.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内党发[2000]15号2000年10月9日)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总体思路:合理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

强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整体实力和对全区乃至毗邻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合理扩大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及盟所在地的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整体水平,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旗县(市)驻地镇及部分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明显的小城镇。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规模等级有序、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

(二)政策措施: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逐步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完善城市就业和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资金。

(三)主要目标:到2005年,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5%,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气化率达到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到2010年,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0%。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其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化进程加速近年来,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二)产业发展支撑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如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新兴产业如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三)社会治理创新内蒙古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内蒙古的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资源环境压力内蒙古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这给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三)人口流失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就业机会不足,内蒙古面临一定的人口流失问题。

这不利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一)优化城乡发展规划要优化城乡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产业支撑要加强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发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同时,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

内蒙古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思考

内蒙古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思考
( ) 市化 进 程 中 目标取 向 的 转换 二 城
从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实践来看 .城市化 的 目标经历
了由初级 向高级转换的三个过程 。 第一阶段 . 城市化最初 “ 九五” 划发展思路为例 , 计 民族 地区都把重点放在 了实施发展能源和原材 开始 于 1 8世纪的英国 。 当时 的工业革 命促进了生产 力的 料工业 的资源 导向型战略上 ; 与此 同时 , 各省区也将能源和原材 料工业作 极 大解放 , 在城市化初期 。 经济发展在科技 创新 的推动 下 为支柱产业 , 如甘肃是石油化 工 、 建材 , 宁夏是冶金 、 煤化工 , 青海是 电力 、 不断 增长 , 使人们 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 在这 个背景 盐化 石油和天然气化工 。资源的过度 开发不仅加重 了民族 地区的生态负 下 , 成了以物质财富增 长为核心 , 形 片面 追求经济 增长 , 担, 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更使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 着隐患 。 认 为经济增长 必然带来富裕和文明 的增长观 .这 一时期
佳, 市场体 系不健全 , 竞争力弱 , 成为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
其次 , 市场经济给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带 来了新 问题 。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 区的经 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 系不断 建立、 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市场经 济不仅给 民族地区注入 了新鲜 的 活力 , 更以公平 、 开放 、 自由的发展模式将民族 地区的经济带入 了一个全新 的舞台。但 我们也应该看到 , 市场经济给民族 地区的发展也带来 了新 的问 题。 主要表现在 : 经济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与民族地区承受力的矛盾 ; 市场 竞争激 烈与民族地 区商品经济起点低 的矛盾 ; 资源丰富与民族 地区市场 发

以人为核心 深入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深入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

31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培育新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间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新发展理念和国家新型城镇规划的总体要求,内蒙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得到双提升,东西部城镇化差距不断缩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力提升,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绿色人文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2019年,内蒙古城镇化率达63.37%,比2012年提高了5.6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7个百分点,扎兰屯市、包头市、大杨树镇等8个地区先后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

但内蒙古城镇化建设仍面临一系列问题:盟市间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城市规模偏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间的互动联动不足,市民化程度有待提高,城市布局与人口、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等。

今后,我们需深刻认识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进一步准确把握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的区情,促进集中集聚集约,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留出更大空间。

一、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认识新型城镇化是走以人为核心、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城镇化道路。

以人为核以人为核心 深入推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天 莹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追求城镇化率的提升,而是强调质量提升,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提升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重点,保证农牧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特别是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稳定和扩大就业,保证农牧业转移人口有工作、有稳定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和消费水平,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互动发展的城镇化。

为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提升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更加强调城乡联动互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协同、城乡共荣发展,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城镇化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内政发[2006]3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城镇化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内政发[2006]3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城镇化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城镇化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内政发[2006]3号2006年1月11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规定根据《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内党发〔2003〕18号)和《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5〕2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自治区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自治区中心城市,按超大城市规划建设;赤峰市为自治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按特大城市规划建设。

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兰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拉善盟所在地为盟市中心城市(区),其中,通辽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按大城市规划建设。

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为所在盟市的中心城市之一,要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口岸城市。

自治区有关部门对上述城市(区)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经济建设项目方面要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二、各盟市要以盟市所在地为中心,同时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级市和旗县所在地镇作为重点城镇,适当集中项目和资金促进其优先发展。

三、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要尽快修编完成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合作和设施共享。

各盟市要在2006年年底以前完成当地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研究对于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挑战,探讨其发展路径,为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畜牧业、能源、化工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同时,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也在快速发展。

(二)人口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城市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三)城镇化进程内蒙古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压力增大,影响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与管理问题部分城市在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管理不规范等,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

(三)完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

(四)推进绿色城镇化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中国北部,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粮食生产区。

近年来,内蒙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力量,但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方针下,内蒙古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和深刻内涵,本文将会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 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对于内蒙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内蒙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并发挥优势,促进全面开放和扩大内陆开放。

2. 资源型经济转型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基地,特别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倍受关注。

但是,沉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已经迫使内蒙古加速转型和升级。

内蒙古应该加强资源调整、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加倍努力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

3. 西部开发对接作为中国的北疆区域、边疆区域和农牧区域,内蒙古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内蒙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也将成为巨大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应该积极向西进军,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核心角色。

1. 精准扶贫内蒙古是中国的贫困地区和边缘地区之一,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游牧民族地区。

内蒙古应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强化精准扶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努力让每一个内蒙古人都过上好日子。

2. 破解环境污染难题内蒙古是中国环境安全压力较大的地区之一。

环境保护是全局重点,也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内蒙古应该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加大对环保设施和环境保护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市场化为主导的环保机制建设。

3. 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内蒙古是中国走向清洁能源大省的重要战略支点,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内蒙古应该加快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并逐步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导向。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资源能源大省,也是我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内蒙古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内蒙古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资源型经济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环保和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形成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内蒙古区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区域发展合力。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尽管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

内蒙古的资源型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业仍然是内蒙古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美丽内蒙古建设研讨材料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美丽内蒙古建设研讨材料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美丽内蒙古建设研讨材料一、引言千万工程是指采用一项或多项重大工程举措,旨在推动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省份,内蒙古自治区也需要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推动美丽内蒙古建设。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必要性1.促进经济发展:千万工程由于其重大投资和广泛影响,将会极大地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2.提高民生水平:千万工程的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可以为内蒙古的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做出贡献。

三、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方式和方法1.研究案例:通过研究国内外成功的千万工程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为内蒙古的美丽建设提供参考。

2.吸纳专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促进内蒙古在美丽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3.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省份和国家的相关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合力推动内蒙古的美丽建设。

四、推动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建议1.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2.推进城市化进程:内蒙古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注重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大力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优化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内蒙古的教育与医疗水平。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医疗人才。

五、总结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可以为内蒙古的美丽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

内蒙古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教育和医疗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的地理分布和每个市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看,2002年内蒙古每万平方公里有城市0.17个,比全国的每万平方公里0.69个少0.52个。这表明内蒙古各城市之间相距较远。尽管内蒙古地域广阔,但平均每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内蒙古平均每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为33.24平方公里,比全国的39.35平方少6.11平方公里。
从东部地区总体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003年该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0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32.83%,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3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27.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占20.08%;县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县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15%;2003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占全区的32.75%。由此反映出,东部地区由于第一产业所占份额较大,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而且经济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在吸纳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方面也就非常有限,城市人口规模在近期很难有大的发展。
从十几年内蒙古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数目的变化可以看出,内蒙古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全区50万人以上大城市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14。84%下降到2000年的12。86%;中小城市人口比重由8。3%上升到11。61%;镇人口比重由13。2%提高到18。37%。由此可见,内蒙古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对内蒙古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城市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
随着近几年城镇化水平的逐步加快,各盟市、旗县都在大搞城镇的草坪、广场、宽通道建设,全区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内蒙古城市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仍然相对薄弱,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2002年内蒙古城市人口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19.3平方米,比全国的22.8平方米少3.5平方米,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26位;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129升,比全国的人均日生活用水213升少84升,居全国第31位;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为77.2%,比全国的77.9%低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0位;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75万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城市燃气普及率为51.9%,比全国的67.2%低15.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1.71万公顷,居全国第21位;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6平方米,比全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多0.2平方米,居全国第15位;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9台,比全国的6.7台少2.8台,居全国26位;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6平方米,比全国的7.9平方米少0.3平方米,居全国第15位。
从镇的情况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内蒙古有建制镇429个(到2003年已增加到了496个),比1990年的255个增加了174个,每万平方公里有建制镇3.6个,全国每万平方公里有21.2个镇,镇与镇之间平均距离内蒙古为55.8公里,全国为23。4公里。全区镇人口为436。41万人,平均每个建制镇的镇人口为0。99万人,比1990年的1。17万人减少了0。18万人。
如果按城市人口规模划分城市等级,通常分为超大城市(城市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00——2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城市(20万人以下)等5个等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内蒙古城市增加到了20个,仍然没有超大城市,但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却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和浩特市由大城市提升为特大城市,全区特大城市增加到了2个(呼市、包头),平均城市人口规模为122.25万人;变化最大的是中等城市,有5个小城市发展成了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增加到了7个,平均人口规模为26.77万人;小城市由11个减少到6个,加上1990年以后新建立的4个小城市,小城市为10个,平均规模为12.32万人;在15个县级市中有5个为中等城市,10个为小城市。大中小城市结构比例为1.88:4.37:3.75。从城市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内蒙古不仅缺乏超大城市,小城市数目也偏少。
加快内蒙古城镇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充分认识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全面推进内蒙古城镇化的思路和对策,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城镇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城镇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近1.5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快。而内蒙古近几年虽然也把城镇化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推进,但与全国和沿海、内地一些省区相比,其发展速度明显缓慢。到2003年底内蒙古城镇化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序已由1990年的第8位降到了第11位。因而,充分认识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全面推进内蒙古城镇化的思路和对策,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内蒙古西部地区城市群已逐步形成,而东部地区城市聚集效应不强
从内蒙古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看,西部地区以包头、呼和浩特市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分布在其周边的东胜区、临河市、集宁市和丰镇市等中小城市为骨干的城市区域经济网络已初具雏形。虽然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城市人口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的互补性,正是形成城市区域经济,互相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发挥城市的辐射力,迅速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客观基础。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城镇化进程。
一、内蒙古城镇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城镇化水平基础较好,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为36.34%,比全国平均水平26.20%高出10.14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低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东三省位居第8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为42.68%,比全国平均水平36.09%高出6.59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区位居第9位,较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了1位,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超过了内蒙古。从1990年人口普查到2000年人口普查的十多年间,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了9.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6个百分点;而同期内蒙古城镇化水平提高了6.3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35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03年,全国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0.53%,平均每年提高1.44个百分点;而同期内蒙古城镇化水平仅提高2.5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年均净增城镇人口21.19万人,比全国平均增幅低0.5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年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明显减缓,到2003年底内蒙古城镇化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已降到了第11位。据测算,如果要跟上全国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内蒙古每年需增加36至37万城镇人口。如果按目前的发展状况,不采取有效措施,内蒙古城镇化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将继续后移。
内蒙古东部地区11个城市中,大、中城市只有3个,其余都是小城市。目前,各城市之间各自发展、相互分割的局面没有真正改变,缺乏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各城市之间相距较远,经济关联度不强,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较低,经济总量、城市人口规模、市场潜力等城市的基本功能发挥得不尽人意。 二、加快内蒙古城镇化Fra bibliotek程的建议和措施
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表面看这个指标非常简单,但它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它反映了人口发展变迁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人口向城镇区域聚集和城镇区域的扩张,重要的是要实现城镇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伴随着经济和生产要素组合向更高层次变革,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来的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一)调整城镇化发展思路,突出发展大城市
内蒙古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以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为主,中、小城市和城镇的迅速发展,对内蒙古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和生产、经济要素必然要向合理的、最大利益的方向及区域流动和聚集,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大城市所具有的中心、主导、聚集、辐射等地位和功能不断增强,这也是中小城市不可替代的,再继续强调发展小城镇显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周边的东胜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林县等城市和旗县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由于这些地区距呼、包两市较近,交通条件便利,人员和经济活动联系密切,在呼、包两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其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经济指标占全区总量的份额明显提高。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44.26%,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64%;2003年GDP比2000年增长69.6%,占全区GDP总量的2.5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4.9%,占全区的3.4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8.1%,占全区的2.55%;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0年增长70.82%,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6%。鄂尔多斯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人口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到2000年,鄂尔多斯市的城市人口增加了14.29万人,占全区同期增加的城市人口总量的17.62%;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6.06%提高到2000年的15.44%,提高了9.38个百分点。
(二)城镇数目增多,规模和分布密度较小
2003年,内蒙古共有城市20个,其中地级市9个、县级市11个,有496个建制镇。1990年,内蒙古共有16个城市,其中4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有255个建制镇。1990年以后增加的地级市都是撤盟建市成立的,市辖区的地域范围,基本上延续了原盟所辖县级市的范围。增加的建镇制大多是撤乡并镇的结果。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十多年的变化看,内蒙古不仅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三)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呈现,但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还十分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