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中的隐性同源词意义关系独议
_说文解字注_的同源词研究_何书
度 。戴震就 曾指出 :“训诂音 声 , 相为表里 。” [ 3] 王念孙也 说 :“诂训之旨 , 本于声音 , 故有声同字异 , 声近义同 , 虽 或类聚群分 , 实亦同条共贯 。” [ 4] 这些精辟之见 , 成 为指 导当时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和同源词探索的重要理论 。
作为乾嘉学者的杰出代表段玉裁 , 在同源词的研究 中 , 自有较为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这一理论 , 是建立在他 对词的音义关系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 , 这主要包括以 下两个方面 :
“ 因音以得其义” , 即“ 因声求义” 。 此说虽由宋末元 初的戴侗首先提出 , 明代的方以智也对此作过探索 , 但 是 , “上古音的体系如果不建立起来 , `因声求义' 就只是 一句空话” 。 [2]所以“因声求义”作为训诂的重要方法 , 作 为同源词研究的重要途径 , 直至乾嘉时代 , 因古音学的 昌明才臻于系统化 、理论化 。 而段玉裁正是运用自己建 立的古音体系 , 把“因声求义” 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自己的 同源词研究和训诂实践中 。
一大进步 。同时 ,他注意将词义引申 、新词派生的研究与同源词研究相结合 , 并把同源词研究与训诂实践相结合 。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氏的同源词研究在同时期的同类研究中独对一帜 ,在同源词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 关键词]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同源词 ;成就
[ 中图分类号] H13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7489(2004)02 -0073 -04
2004 年 6 月 第 20 卷 第 2 期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to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浅谈《说文》《说文系传》《说文解字注》示部字同源词研究
浅谈《说文》《说文系传》《说文解字注》示部字同源词研究作者:赵芳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说文》中对同源关系的研究,过去已有很多学者论及,却仅限于《说文》正文本身所揭示的同源关系。
通过对许慎《说文解字》、徐锴《说文解字系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三部著作对《示部》同源词的纵向的历史的研究,深化我们对语源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启发我们现阶段对同源词研究。
关键词:《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注》示部作者简介:赵芳媛,女,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词汇学。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49-01一、《说文·示部》中同源词研究许慎在对《说文·示部》字的说解中,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部分字与字之间的音义联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有很大的启示。
许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揭示示部字中的音义联系:1、揭示被释词与其声符同源。
许慎在分析字的形体结构时,用了“从×、从×、×亦声”的格式,这类说解指出了这些会意兼形声字的声符与该字之间的同源关系。
如《示部》中:“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聲。
”禮指祭神以致福之事。
又《豊部》:“豊,行礼之器也。
”甲骨文“豊”字“象盛玉以奉神祗之器,引申之奉神祗之酒醴谓之醴,奉神祗之事谓之禮;初皆用豊,后世渐分化”。
豊、禮、醴同源,三字古音都是来母脂部字。
其义素分析及意义间关系为:豊=/0/+/礼器/ 禮=/祭礼类/+/礼器/ 醴=/饮食类/+/礼器/ “禮”、“醴”二字都是以“豊”为声符的。
2、以音同或音近的字示源。
许慎在给有些字标明义界时,其中用了一个与该字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个字与被释字的意义密切相关,因与被释词因同或音近,往往有揭示语源的作用。
如《示部》中:“祼,灌祭也。
”灌祭,以酒灌地之祭。
《说文解字注》的同源字系统
法 ,使 已取 得 的 减 肥 效 果 退 回 到 减 肥 之 前 ,这 实在 是 她们 … 1贺国伟. 新词板块 中的金融股市词语考察 【 . J 语文建设,1 9 ] 99 不 愿 意看 到 的 ” 。 再 者 , 用 “ 弹 ”来 形 容 身 材 由瘦 变 回 反
清 代 学 者 段 玉 裁 所 著 《 文 解 字 注 》 推 崇 “ 形 以 上 两 个 层 次 就 是 段 玉 裁 《 说 因 说文 解 字 注 》 “ 声 求 义 ”的 二 因 得 其 音 , 因音 以 得其 义 ” 的 训 诂 之 法 。又 认 为 : “自 《 尔 元 。 前 人研 读 段 注 , 多割 裂 此 二元 , 实 际 上 该 二 元 之 值 亦 雅 》而 下 ,训 诂 之 学 不外 假借 、转 注 二 端 。 ” ( 《 书 可 统 摄 于 同 源 字 这 一 概 念 之 下 , 即对 异 体 字 、 古今 字 、通 见 六 音 均 表 ・ 假 借 必 同部 说 》 )段 氏所 谓 的 “ 注 ” , 多 类 假 字 以及 记 录 同 族 词 的 书 写 文 字 等 等 ,我 们 均 可 以称 之 为 古 转 似 于 词 源 学 中 “ 转 ” 的概 念 ,所 以段 玉 裁 又 说 : “ 注 同源 字 (2 z 。 《 语 转 1 1 ” 说文 解 字 注 》 的 同源 字 系统 从 层 次上 8 异 字 同义 ,假 借 异 义 同字 ,其 源 皆在 音 均 。 ” ( 《 书 可 分 为 异 体 字 系 统 、 通 假 字 系 统 、古 今 字 系 统 、 同族 词 系 见 六 音 均 表 ・六 书 说 》 ) “ 注 以 义 为 主 , 同 义 互 训 也 … … 统 四个 子 系 统 。下 面 我 们 将 在 前 贤 专 项 研 究 的基 础 上 ,重 转 义 不 外 乎 音 , 故 转 注 亦 主 音 …… 转 注 取 诸 同 部 、异 部 各 新 理清 这 四个 层 次 的 内容 。 半 。 ” 其 大 意 可 理 解 为 : “ 声 求 义 ”之 训 诂 ,一 在 明通 因 一 、通假 宇 系 统
以“青”为声符的一组同源词之间的类义关系
以“青”为声符的一组同源词之间的类义关系在汉字中,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形符主义,声符主音。
但声符也有表义的情况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我国语言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现象,关于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后简称《说文》)。
宋代王圣美为此还提出了“右文说”,他之后的张世南、王观国也有类似观点。
宋末元初的戴侗著有《六书故》,以各字原义为纲,释同声符形声字之义。
从同源词研究的角度来看,系联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找出它们所记录的词之间的类义关系,以及这几组类义之间的关系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又一种可行的方法。
同声符形声字音相同或相差不大,就可以主要考察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系联出一些同源词。
而文中所说的“类义”是指能体现同一语族词语某一共性的隐含义。
同时一个大的语族内部的词义分化、语词孳乳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同一语族的“类义”虽或不同,但是部分仍然是可以相通的。
一、本文就《说文》中,从“青”得声的14个字,根据其含有的共同成分,即“类义”关系,将其分为如下几个系统:(一)细小(蜻、精、靖)“蜻”,《广韵·青韵》:“蜻,蜻蜓。
”《吕氏春秋·精谕》:“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有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
”高诱注:“蜻,蜻蜓。
小虫,细腰四翅。
”“精”,《广雅·释诂二》:“精,小也。
”《庄子·秋水》:“夫精,小之微也。
”成玄英疏:“精,微小也。
”又《庄子·则阳》:“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
”此精与大相对为文,是微小之义。
“靖”,《说文·立部》:“靖,细貌。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
”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
’殆为此小人也。
”郝懿行笺疏:“《说文》云:‘靖,细貌。
’盖细小之义。
故小人名靖人也。
”(二)善(好),美好(精、靖、倩)“精”,《说文》:“精,择也。
段玉裁声义观的再认识
段玉裁声义观的再认识通过《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隐性同源词研究,发现段、王二人在语源研究方法上是一致的,段氏在语源研究中也是不受形体束缚的。
标签:《段注》隐性同源词不拘形体《段注》是同源词研究的宝藏。
段玉裁在对《说文》的注解中,将音韵、文字、训诂相互渗透,以语音为中心,形、音、义三者互求,突破了传统训诂学以形义为主的研究模式,并且提出了“声与义同源,故谐声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凡同声多同义”“同谐声者必同部”“于声得义”“义存乎音”等理论观点,为汉语同源词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一、《段注》中的同源词分类《段注》中的同源词根据表述时是否有明显语源术语标志,可以分为显性同源词和隐性同源词两种。
显性同源词是指具有明显语源术语标志的同源词。
如:(1)莞:艸也,可㠯作席。
……玉裁謂:莞之言管也。
凡莖中空者曰管,莞葢卽今席子艸,細莖,圓而中空。
[1](P27)按:在“莞”篆下段氏认为“莞之言管也”,莞、管上古的声韵①状况均为见纽元部,双声叠韵。
共同义素是中空,莞、管声同义通,因此段氏认为同源。
莞、管是同源词,由于有语源术语“之言”作标志所以容易判断,因此称显性同源词。
《段注》中显性同源词的语源术语标志有以下几类:第一,双声叠韵类;第二,语转类;第三,之言类;第四,义同义近类;第五,会意形胜两兼类;第六,“凡某之声多有某义”类;第七,转注类;第八,犹、如等比况类。
《段注》中的隐性同源词是指注解中没有以上术语标志的同源词。
如:(2)天:顚也。
……始者,女之初也。
[1](P1)(3)祖:始廟也。
……《釋詁》曰:“祖,始也。
”《詩》毛傳曰:“祖,爲也。
”皆引伸之義。
如初爲衣始,引伸爲凡始也。
[1](P4)(4)𦣻:頭也。
“頭”下曰:“𦣻也。
”與此爲𨍭注。
自古文𩠐行而𦣻廢矣。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研究综述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标明音读的文字学著作。
在解释字义上,该书采用了多种训释方式,也成为后代“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流,本文意在概括、归纳学者们对《说文》中同义词这一块的研究。
关键词:说文解字;段注;同义词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住》)在探索词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在辨析同义词上见解独到。
《段》并未明确提出“同义词”这一术语,只是出现一些诸如“某与某义略同”、“某与某义同”、“某与某义近”、“某与某同义而有微别”等字段。
何谓同义词?刑福义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的界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它包括同义词和近义词。
①”现代学者对《说文》同义词的研究,主要是揭示《说文》及《段注》中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宋永培先生在《对反义同义同源关系的表述与探讨》一文中表述词义,具有同义关系时所采用的一半训释格式和特殊训释格式。
他说《说文》对词的同义关系的表述所采用的一般训释格式为:两个词之间存在着训释与被训释的关系,就构成表述同义关系的一般训释的格式。
例如:初,始也。
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说文》对词的同义关系的表述所采用的特殊训释格式为互训、递训、同训、同义连文、义界等。
在探索《说文》同义词方面,宋先生还揭示了系联同义词群的方法以及同义词群之间的相对关系。
他说:“《说文》中,各个同义词群之间,可以构成相对的关系。
这是说:相对的词义双方,可以按照特定的内容联结其他同义词;由此形成的同义词群判然划分为两个营垒,两个词义营垒之间仍然构成相对关系。
”②钟明立先生探讨了《说文》对同义词所作的辨析,把《说文》的同义词辨析归纳为三类:一、增易训字揭异。
增、易训字,是在某一字之训语的基础上增加或改易一些词语,以作为另一个同义词的训语,这两字意义的差异,在于增加词语的有无或改易词语的不同之处。
《说文解字·目部》中的同源词研究
《说文解字·目部》中的同源词研究作者:高婷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2期摘要:《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
《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说解中,有时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词与词之间地音义关系。
本文具体分析该书《目部》说解所涉及的三组同源词。
关键词:《说文解字》;《目部》;同源词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25-02《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东汉许慎所撰,是一部流传至今的不朽名著。
许慎撰写《说文》,从永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开始,到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方告完成,历时21年。
《说文》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编排在540部首之中。
《说文》与同源词的研究,以往曾有一些学者论及,通过《说文》全书对这一问题进行宏观论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书对训诂学的重大贡献,但是学者对于《说文》中具体的同源词分析却很少。
本文具体分析《目部》说解所涉及的同源词问题,《目部》共收字113个(除新附字外),重文9个。
许慎对《说文·目部》字的说解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揭示了部分字与字(单音节的词与词)之间的音义联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给了很多有效的启示。
一、同源词的基本概念何为同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相同或相近,是指上古音,意义相近或相关,具有同一语源的词,构成一组同源词,也称同源字。
对同源词的研究,有助于从源头认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建立汉语词义的体系,推动词汇史的系统研究。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都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个来源,或者说是同时产生的,如“背”和“负”;或者是先后产生的,如“麓”(牦牛)和“旄”(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同源字,常常是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而以语音的细微差别,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同义词研究综述
文化长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同义词研究综述王思奇 沈阳师范大学摘 要:王力先生曾给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高度评价:“段氏对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
”本文选取自1988年起至2012年共11篇文献对《段注》中同义词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段注》;同义词;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95-01一、对《段注》中同义词辨析方法的研究概述(一)根据声音上的联系进行辨析刘成德(1989)提出《段注》主要利用声训来说明被辨析的词义由来,进而说明其本义,再由本义的差异来辨析它们的异同。
马景仑(1997)指出《段注》通过字形字音来分析同义词差别。
如段注对“渎”和“阝卖”两个词的区别。
刘川民(1997)指出《段注》在释析同义词时,实践了“凡同声多同义”“音同义相近”的理论。
钟明立(1998)在讨论《段注》中同义词论证方法时提到《段注》根据汉字的音、义关系来相互论证、相互推求。
李涛(2009)指出《段注》中采用“音义同”“音义近”类术语说明同义词的差异。
(二)抓住意义上的联系进行辨析刘成德(1989)指出《段注》从比较同义词词义范围大小来辨析同义词的差异,并通过使用“浑言”来弱化区别,使用析言来凸显区别。
马景仑(1997)对《段注》中同义名词的辨析方式进行考察。
他分别从物体质地构成、外部形态、所处位置、性质等十个方面来揭示其同义词词义的差别。
孙红梅(2009)对《段注》中同义名词的辨析方式的看法与马景仑基本一致。
(三)从语法特点人手进行辨析刘成德(1989)指出《段注》通过分析同义词的语法特点来辨析同义词的差异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使用范围来分辨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
刘川民(1997)指出通过词性或语音的改变来表现同义词之间的差别,是段氏辨析同义词的重要方面。
如段氏根据词性分析了逝、徂、往、适、之五个词之间的异同。
二、对《段注》同义词术语的概述(一)对“浑言”和“析言”作用的研究李涛(2009)统计出《段注》中用“浑言、析言”类术语说明同义词的词目有260条,并指出“浑言”和“析言”术语的作用主要为辨析同义词和说明同一词两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注》的同源字系统
《说文解字注》的同源字系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
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标签:同源字同族词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清代学者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推崇“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的训诂之法。
又认为:“自《尔雅》而下,训诂之学不外假借、转注二端。
”(见《六书音均表·古假借必同部说》)段氏所谓的“转注”,多类似于词源学中“语转”的概念,所以段玉裁又说:“转注异字同义,假借异义同字,其源皆在音均。
”(见《六书音均表·六书说》)“转注以义为主,同义互训也……义不外乎音,故转注亦主音……转注取诸同部、异部各半。
”其大意可理解为:“因声求义”之训诂,一在明通假,二在明语词的通转(大致也就是“求词源”),其推求的根本在于“先通古音”。
《说文解字注》“因声求义”的训诂疏通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考辨了异体同词的字际关系。
这主要包括对异体字、通假字以及古今字的揭示;其二,疏通了异词同源的词际关系,该工作主要表现为对命名缘由的探讨和同族词的系联工作[1](P79)。
以上两个层次就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因声求义”的二元。
前人研读段注,多割裂此二元,实际上该二元之值亦可统摄于同源字这一概念之下,即对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以及记录同族词的书写文字等等,我们均可以称之为同源字[2](P128~129)。
《说文解字注》的同源字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异体字系统、通假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下面我们将在前贤专项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理清这四个层次的内容。
一、通假字系统段玉裁以为,“异义同字曰假借”。
以现代文字学理论观之,他的假借理论缺陷比较明显,其常遭后人诟病者有二:其一,以引申为假借。
段玉裁把除本义以外的其它意义统统看作假借,这在理论上混淆了字、词的区别。
如:《说文》:家,凥也。
从宀,豭省声。
试析《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
试析《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说文解字注》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语言文字四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词典,其作者是战国后期曹丕,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字学和言语学的基石。
在本文中,将会通过对《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研究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以阐明它的不足之处。
一、《说文解字注》的同义词分类研究说文解字注古今多义分类法是大家所熟悉的,即将同一字的不同意思划分为多个“类”,然后分别解释。
例如,字“山”的多个类分别如下:“山类”,指地表有岩石堆积而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山脉;“峰类”指地表有岩石堆积而形成的较小的山峰;“溪类”指水流从山脉而出的溪流;“谷类”指山谷,即由溪流水系围绕形成的开阔地带。
二、《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1、多义分类法仅适用于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但是对一些罕见的词语,却无法准确地分类出它的同义词。
例如,字“阙”的多义分类是“阙类”,它的同义词有“宫殿”、“官邸”、“王宫”,但是它并未分类出“衙门”,而这是一种更常见的同义词。
2、多义分类法的弊端在于,它忽视了某些同义词的连接关系,例如前面提到的“阙”,它的连接关系包括“宫殿”和“衙门”,但是《说文解字注》并未提及,这导致了它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
3、《说文解字注》也未能涵盖所有的同义词,这就导致其不能够清楚地表达某些字的多义性。
例如,字“梅”的多义分类是“梅类”,它的同义词有“苹果”、“桃”,但是它并没有提到“李子”,而这是一个常见的同义词。
结论:《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
它仅能够正确区分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但是对一些罕见的词语,却无法准确地分类出它们的同义词;它也无法捕捉同义词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涵盖所有的同义词,这使它无法准确表达某些字的多义性。
因此,《说文解字注》对于同义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为此,我们应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系统性地改进它的内容和形式。
《说文段注》的同源词研究
《说文段注》的同源词研究
《说文段注》是由前人编著的一部重要成果,该书将中国古代文
字定型,成为中国至今的学术基础。
该书的段注中的同源词也成为研
究者关注的话题。
一般来说,同源词都是指词语的词义相同或相近,但词形不同的
词语。
汉代司马迁主要在《说文段注》中用以解释文字,传达词义,
斆正文字(包括正事及近似字),并且重点指出字形及其同源字关系,凸显同源字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读者对单字的理解及研究。
同源词在《说文段注》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异体字的总体概念,即共源性质的异体
字之间的关系,这是汉代司马迁建立的一个异体字理论体系,是古书
理解的重要基础。
其次,汉代司马迁把不同异体字分类,例如根据造字方式对汉语
中的造字方式进行归类,让不同类别的异体字可以单独排列。
此外,说文段注中还涉及到同源字的发展、古今异源的问题,让
我们可以了解同源词在汉语中的演变历程,从词形上掌握汉字的魅力,从词义上解读同源词的相互关联,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汉字理论认知体系。
最后,段注中的同源词也是一个艺术化的主题,汉代司马迁发现
的诸多异体字组合,以及他使用不同读音注入异体字,确实充满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说文段注》中有关同源词的研究,彻底改变了对汉
字的理解,为后世的汉字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人们可以从说文
段注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认知,比如异体字的演变、造字方式的认识
和汉字之美。
《说文段注》中的同源词研究为近代汉字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强有
力的支撑,也为汉语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使汉语和汉
字得以在文化上无比流传,影响更多国家和地区。
《说文解字注》中的汉代词汇浅析
《说文解字注》中的汉代词汇浅析《说文解字注》是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的经典著作,他的研究的重点是以古文字研究,不仅收录了汉语汉字的解释,还记录了当时的语文情况。
从书中可以看到,汉代词汇形成了一个系统性学科结构,很多词汇定义与当前相似,但还有一些是后来出现的。
当时,词汇重音明显,但不一定合乎现代语言的拼写规则,音加字意的表示语音信息更多,这也造就了前汉语的多变性。
另外,许慎的书中也介绍了古代的文言文研究,如析词、变类以及用法等,充分反映了他扎实的语文功底以及积极的思维。
总的来说,《说文解字注》让后人可以深刻的接触汉代的语言文化,让我们有机会追溯到最原始的状态,让汉语发展史得到更加准确的说明。
《说文解字注》所涉异时用字问题探析
《说文解字注》所涉异时用字问题探析一、问题的提出1.1 《说文解字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由许慎所作,共收集了9353个字。
在文学角度看,这部字典是对古代文字的系统性总结,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许慎所辑的《说文解字注》中所收录的一些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语言当中有着异时用字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2 异时用字的提出源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
随着学术界对古代文献和典籍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少的汉字,在其他语言或方言中却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
许多在《说文解字注》中收录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或古代文字当中仍然有着相关的含义和使用。
二、异时用字的文化意义2.1 异时用字的存在反映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古代汉字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汉字的使用频率和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2 异时用字的探析有助于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通过对异时用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语言对于某些字的使用情况,从而拓展了我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也能够加深我们对汉字演变和文化传承的理解。
三、异时用字的研究现状3.1 目前,关于异时用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对古代文献和典籍的深入研究,学术界开始关注异时用字的问题。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方言,发现了一些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少的字在其他语言或方言中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为异时用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材料。
3.2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异时用字的发现和归纳。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方言,发现了部分异时用字的例子,并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
然而,对于异时用字的成因和文化意义方面的探讨还比较有限。
四、异时用字的成因分析4.1 异时用字的成因可能与历史、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古代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地域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对于某些字的使用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具权威性的象形字字典,出自东汉时期的许慎。
《说文解字》中包含了大量的同源词,即拥有相同语音和意义的汉字。
这些同源词表明了汉语词汇的演变历程,以及不同汉字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因此,对《说文解字》中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说文解字》中的同源词展开研究,分析同源词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过程。
具体来讲,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同源词的定义和分类:对同源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深入研究。
2. 同源词的来源和演化:考察同源词的来源和演化过程,探讨不同汉字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因素。
3. 同源词的应用和影响:研究同源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应用和影响,了解同源词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文献研究将对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实证研究将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同源词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比较。
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对《说文解字》同源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揭示汉字之间的变化和联系,深入探讨汉语文化与考古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此外,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汉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文字学视角的同源字研究简论——兼议同源字与同源词
文字学视角的同源字研究简论——兼议同源字与同源词王兰【摘要】同源字与同源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源字研究发端于许慎的字原研究,宋元明清学者一脉相承,有继承也有发扬.受现代语言学影响,同源词研究兴起,但学者对同源字、同源词有所混淆.从文字学角度区分同源字与同源词,应从造字人手.分析同源字,首先要抓住字的形体来源,同源字必须要有个共同的造字之源,即字源.其次,还要注意字的意义联系,同源字的意义要与字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期刊名称】《学术探索》【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117-121)【关键词】古文字学;同源字;同源词【作者】王兰【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1同源字这个术语是近现代才产生的,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未见这一名称。
但这并不说明传统语言学中没有同源字研究。
实际上古代的字原(“原”是“源”的古字)研究虽未冠以同源字之名,却行同源字研究之实,是现代汉字同源字研究的实践先导。
字原研究之发端起于许慎。
许慎《说文》立540部首统摄9353字,“分别部居”,“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1]这其中包含着许慎对这9353字是如何从这540个基本形体中孳乳出来的探讨与阐释的良苦用心,540个部首,其实就是许慎心目中的540个字源。
“许慎的这一发明,开启了‘字原学’研究之端绪”,此后“历代对《说文》部首的研究,逐渐形成为‘字原学’”。
[2](P126)最早以“字原”名书的是唐代李腾所撰《说文字原》,之后有五代林罕《字原偏旁小说》、宋初释梦英《说文偏旁字原》等。
他们皆以字原等同部首,所谓字原研究,实际上都只局限于部首梳理,局限于原字探索,还未涉足文字源流的分析,未跳出就《说文》部首研究字原的框框。
使字原研究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的是宋代郑樵。
他否定了《说文》540部都是字原的传统认识,突破了就《说文》部首研究字原的窠臼,在所撰《六书略》中提出了著名的子母理论,立330母为形之主,870子为声之主,合1200文而成无穷之字。
试说《说文段注》的同源研究在汉语语源学史上的意义
试说《说文段注》的同源研究在汉语语源学史上的意义
陆忠发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8()2
【摘要】试说《说文段注》的同源研究在汉语语源学史上的意义陆忠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博大精深,是《说文》研究的重要著作。
该书在为《说文》作注的同时,常常涉及了汉语同源词研究。
其同源研究,以古音古为前提,或以声训推源,或指出会意形声两兼之同源...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说文段注》;《说文》;《段注》;因声求义;同源词研究;“右文说”;汉语;语源;段玉裁;语言文字学
【作者】陆忠发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中文文秘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9
【相关文献】
1.《说文段注》中关于汉语字词演变论述的分析 [J], 郭小春
2.《说文段注》中关于汉语字词演变论述的分析 [J], 郭小春
3.《说文段注》总结了汉语词义引申的系统性与规律 [J], 宋永培
4.《说文段注》的同源词研究 [J], 陆忠发
5.《说文段注》与汉语词汇研究 [J], 郭在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源词——精选推荐
同源词⼀、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语⾔中的词是⾳和义的结合体,在语⾔产⽣的初始阶段,⾳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什么样的语⾳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所以,同⼀个语⾳可以表达多种⽆关的意义,语⾔中因此产⽣了⼤量意义⽆关的同⾳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以⽤不同的语⾳来记录,语⾔中因此⼜产⽣了⼤量的同义词,语⾔中的同⾳词和同义词都反映了词的⾳义联系的偶然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中的词汇不断丰富。
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新词时,有⼀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独⽴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
由同⼀语源派⽣出来的新词,⾳和义都来源于它的根词,所以彼此之间产⽣了⾳近义通的关系,这种由同⼀语源派⽣出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近义通的⼀组词叫同源词。
例如:“⾔”和“语”是同义词,但两个词并不同源,特点不同。
“⾔”和“谚”、“唁”同源,“谚”是传说,是主动说话,“唁”是慰问,也是主动说话。
“语”的同源词有“御”“”、“圄”、“”,“御”、“”、“圄”、都有“抵抗”义,“抵抗”是与对⽅相反的动作; “”是⼀种乐器上的装置,可以有开合的相关动作。
这⼏个词都具有“相对”这⼀特点。
由“⾔”和“语”各⾃的同源词可以清楚地看出,“⾔”是主动说话,“语”是与⼈对答,互相交谈,这⼀差异正是由于它们不同源⽽造成的。
“缺”指器⽫有缺⼝;“决”指⽔有了缺⼝;“珏”是有缺⼝的圆形佩⽟;“阙”是宫殿,祠庙等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
这四个词都指“有缺⼝”。
“崖”指⼭边;“涯”是⽔边。
“枯”是草⽊缺⽔;“涸”是江河缺⽔;“渴”是⼈缺⽔。
“张”是张开⼸;“涨”是⽔涨;“胀”是腹胀。
“浓”是⽔厚;“”是酒厚;“脓”是汁厚;“”是⾐厚;“”是花⽊厚。
“⽿”是听觉器官;“”是⼀种⽿饰;“”是割⽿的⼀种刑罚。
“颈”是脖⼦:“刭”是割脖⼦。
“舞”是舞蹈、跳舞;“巫”是以舞降神的⼈。
《说文》同源词系联法初探--以《说文》中含“空虚”意象的同源词系联为例
《说文》同源词系联法初探--以《说文》中含“空虚”意象的同源词系联为例乔二虎【摘要】《说文解字》是一部依据字形而编排的字书。
以形编排体例的背后亦有声音之联系。
在对《说文》中以“康”为声符的形声字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双声、同训、互训途径将《说文》中含“空虚”之意字进行简单地系联。
且从音韵角度证其声韵相同或相近。
使得我们对《说文》中含“空虚”之意字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使得我们对于同源词的系联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探索。
%Shuowen Jiezi (说文解字) is a book edited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characters .Besides the sty-listic rule and layout, their connection of pronunci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with“康(Kang)” as the sound symbol, words with meaning of “empty” in Shuowen Jiezi (说文解字) are connected by means of alliteration, explanation with same words and explanation with different words .Their identical and sim-ilar sound is also proved in a way of ancient pronunciation .This allows us to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with meaning of “empty” in Shuowen Jiezi (说文解字).【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系联;双声;同训;音近义通【作者】乔二虎【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兰州 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玉 裁 《 文 解 字 注》 的 同 源 嗣 , 以 分 舄颞 性 同 源 嗣 和 照 中 可 性 同 源 嗣 ,颗 性 同 源 由於 徒 形 髓 上 看 有 相 同 的 罄 符 作 羯 檩 祜 .
徒 圳 释 上 看 有 一 些 衍 捂 作 羯 檩 , “ 言 ” 之 药 言 ” 如 之 “ 之 , 较 比
文 解 字 注 》 的隐 性 同 源 中 以就 教 于方 家 。 蓣 阏保 的一 些 粗 浅 的 心得 整 理 出 来
坏 : … 一 日 瓦未 烷 。 俗 捐 土 坏 , 藉 也 。 … 今 古 瓦者 、 器 已烷 之 土
忽 名 。然 则 坏 者 , 土 器 未 烧 之 缌 名 也 。 … … … 凡 ‘
中图 分 类 号 : 4 H0 2
按 : 、 、 上 古 的 罄 龃 状 况 稳 蕤 一 日微 、 蕤 絷 矮 絮一 日歌 、 一 日 矮
文章 编 号 : 6 3 2 l ( 0 0 1 — 1 7 0 17 — 1 12 1 )2 0 4 — 2
微 , 、 竖 謦 旁蒋 , 、 曼 聱 昼 龃 , 、 竖 罄旁 辖 。 羲 上 都 指 蕤 豢 蕤 矮 絷 矮 意 下 垂 , 羲 素 之 同所 指 封 象 不 同 。 蕤 指 草 木 花 下 垂 ; 指 佩 钸 下 颧 絷
封不 同文 字 的解 释 之 中 , 通 遇 封 逭 些 不 同文 字 的解 释 的 比鞍 要
肝 : 孕 一月 也 。 … …李 善 注 《 赋 》 引 《 娟 江 , 淮南 》 月 而 肝 胎 , 三
舆今 本 巽 … …[ 下 _
将 遗 些 散 兄 的 材 料 系瞬 起 来 。因此 目前 嗣 於 段 玉 裁 《 文 解 字 注 》 貌 中 的颞 性 同源 的研 究 比鞍 充 分 . 嗣於 隐 性 同源 嗣 的 研 究 则 遗 而 做 得 不 殉 深 人 。肇 者 在 系 统 阴 《 文 解 字 注 》 蔽 的遇 程 中 , 其 中 封 的隐 性 同 源 祠 给 予 了两 注 , 由於 篇 幅 的 嗣 保 , 馑 把 自己 嗣於 《 现
素 ” 封 的部 分 , 事先 生 稻 舄 “ 羲素பைடு நூலகம்” 相 王 额 。既 然 同 源 嗣 的 源羲 素 是 相 同的, 那麽 其 意 蓑 的 不 同 主 要 就 在 颊 羲 素 上 。 因此 研 究 同源 的 意 羲 嗣 保 主 要 就 是 要 分 析 其 颧 蓑 素 的 嗣保 。通 遇 封 《 文 解 字 藐 注》 中部 分 隐 性 同源 嗣 的 颓 羲 素 阏 傺 分 析 , 笔者 蹄 纳 出 了 以 下 特 征:
变 謦 暑 ・ 唁|觉 谚 9 f
《 说文解字注》 中的隐性 同源词意义关系独议
赵 惠 霞
( 首 大学 文学 院 , 吉 湖南 吉 首 4 6 0 ) 10 0
摘要 : 玉裁《 文 解字注》 段 貌 中的 同 源 词 , 以 分 南 颓 性 同 源 可
荣 : 也 。 …… 《 傅 》 :佩 玉紫 兮 , 燕 所 鬃 之 。 旨酒 一 盛 左 日 “ 余
《 源字典 ・ 部 ・ 同 微 日母 》 蕤 絮 檗 : ( ) 日母 蔓 罄 , 歌 : 矮 绥 , 微 旁 耱 , 有 下 垂 蓑 。 [(5 都 I4 。  ̄ oF P
例 3
容 易 判 断 , 隐 性 同源 的研 究 则 鲢 度 较 大 , 因 有 二 : 而 原 一是 隐性 同 源 嗣 大都 没 有 明 颞 的 衍 檩 蒜 : 是 隐 性 同 源 嗣 的材 料 散 兄於 二
词 和 隐性 同 源词 , 而 同 源词 的研 究 又 包括 语 音 和 意 羲 雨 方 面 , 本
文馑 就 《 文解 字 注 》 的 隐 性 同 源 词 意 羲 明保 作 一 些粗 浅 的 分 说 中
析。
兮 , 舆 褐 之 父 睨 之 。 ” 云 :紫 然 , 饰 倚 也 。 ” 索 然 , 意 。 余 注 “ 服 按 垂
指生物颧 、 指土器额 、 指酒颊 。 坏 醅
同 源 嗣 是 捂 音 上 相通 , 羲 上 相 网 的 。 音 相通 是 指 上 古 意 音 具 有 捂 鹑 胴保 。 耱 包 括 聱 母 具 有 筻 聱 、 竖聱 、 纽 、 旁纽 犟 旁 辈 或 郝纽 等 丽保 , 母 具 有 叠 龋 、 瓶 封蒋 、 蒋 、 封 弊 或 通 耱 等 髑 依 。 旁 旁 音 相 通 包 括 相 同 和 相 近 。意 羲 上 相 嗣 是 指 具 有 语 源 的联 系 。即 王 事先 生 韶 舄 的 同源 的 “ 羲 素 ( 稻 核 羲 素 ) 相 同 。 舆 “ 羲 源 或 ” 源
醅 : 鲍 也 。後 人 用 滋 醅字 , 酒 未 沸也 。舆古 羲 绳 殊 。…… 醉
[)P 5 j) 1( 7o
按 : 、 、 上 古 的聱 龋 情 况 肝 坏 醅
同。
~滂之 、 坏一 滂之 、 一 滂 醅
之 , 、 、 整 聱 昼 音 。 意 蓑 上 都 有 未 成 羲 , 羲 素 所 指 封 象 不 肝 坏 醅 具 频
. … . .
[ )P 1 T ) 1 (55
矮: 系冠 缨 者 。 …矮 舆 缨 燕 巽 材 , 其 酴 则 餍 矮 , 垂 刖 岙 … 垂 不
於 缨 卷 髑 …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嗣键 匍 :说 文解 字 注 》 同源 词 ; 性 ; 《 ; 额 隐性 ; 羲 阴保 意
《 雅 疏 遥 ・ 黏 ・ 五 上 》 疏 趟 : … … 坏 、 、 、 并 音 片 磨 释 卷 : “ 虾 醅 回反 , 羲亦 相 近 也 。”3 j rP J (
( ) 源 翮 的颊 蓑素 所 指 侧 重 黠 不 同 。 二 同
例 1
莳 : 别 棰 。《 言 》 :薛 , 也 。薛 , 也 。” 竞典 》 “ 峙 更 方 日 “ 立 更 《 :播 百毂。” 鄣蒴 晴 届 莳 , 江 蘸 人 移 秧 插 田中 日 薅秧 。 … ……㈣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