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80 40
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合作探究 6min)
山顶 山脊 山谷
等高线凸向海拔数值低处
一般有 标注,等高线闭合, 海拔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
陡崖
等高线凸向海拔数值高处
鞍部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地形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特点
一般有 标注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了解了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什么是等高线呢? 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吧!
等高线和等深线(自我探究)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海拔 高度
700米 400米
600米 300米
500米 200米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规则:
等高线凸向海拔数值低值处山脊 等高线凸向海拔数值高处为山谷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等高线重合处
地形图的判读(难点突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流的流向
难与山点谷突等破高
线凸向相反
100 200
300
400 500
等高线由高值凸向低值
山脊:分水岭
等高线由低值凸向高值
山谷:集水线 多发育河流
地形图的判读
100
200
300 400
等高线与地形图
粤教版
七年级上册
学目标

说出等高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初步学会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高中区域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中区域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 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 好?为什么?
A
B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图中方框所代 表的地形名称。

高 原 山






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地形剖面图的制 作。
结束
海拔5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弯折 部分较和缓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 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 显稀疏
四周等高线较密 集且地势较高, 中间等高线较稀 疏且地势较低
海拔500米以上, 海拔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大于 等高线稀疏,广 100米,等高线 阔平坦 密集
下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相对高度 500米

海拔高度 1000米
海拔高度 500米 海平面
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
甲的绝对高度是: 1500米
乙的绝对高度是: 500米
甲与乙的相对高 度是: 1000米
返回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形成原理:横向的剖面的叠加。
等高线:
返回
等高线特点:
⑴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且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 的海拔相同;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上一页 返 回
C
D
A
E B
返 回
平原
返 回
山 地
返 -300 -200
-100
-300 -200 -100
等深线(米)
返回
练习:
1.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分 的名称。 山脊 山顶 A B 300米
200米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等高线的概念、特点和判读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形图,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经纬网的运用。

但他们对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形图的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尤其是等高线的凸凹规律和地形图的立体感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地形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实例讲解等高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等高线,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形图、等高线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地形图判读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1、减少施工难度;
2、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3、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4、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 D )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A、1-2
400
B、1-3
300 200 100
C、2-3
600 500
D、2-4





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400
300 200 100
600 500

5、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 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



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
100 100 100 100
150
150
150
100
•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山顶
陡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等高 线稀 疏坡 度缓
Hale Waihona Puke 等高线图与地形图对比等高 线密 集坡 度陡
B、生活中的地形: 说出 地形名称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300 200 600
500

2022年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优秀教案

2022年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优秀教案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总的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设计基点;以科研课题为行动引领,以促进学生的开展为根本的出发点。

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小组团结协作,去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

同时学生们还能够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根底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上下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上下起伏状况。

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化为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学情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根底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在教学中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

四、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时机,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强生对这局部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最后多媒体展示不图片不同地形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了解五大地形,介绍世界地形之最,总结本课知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 等高线和地形图的判读
(2)(6 分)甲、乙两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__甲______,并简单说明理由?
理由:因为甲更靠近河流,水源更加充足,水路交
通更加便利。
43
32.(20 分)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七,年级回地答理·R下J 列问题。
(3)(6 分)图中字母中表示山的部位最适合攀岩运动 的是____D____,并说说当地的地形地势特点。
•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 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 高的地方
• 航空港/机场
–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开阔,坡度适 当的城外,避开多云雾的低地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选址【点】
• 气象观测站
– 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障碍物
• 居民点、城市
– 地势平坦、地面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
平原
高原
平原
地形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海拔
>500米
<200米
特征 边缘_陡__峭_,顶部较__平__坦_ 地面_平__坦____
山地
丘陵
地形 海拔 特征
山地 >500米 起伏__很_大____
丘陵
<500米 起伏_不__大____

东西走向
北东
西 北
西 南 走 向
东 南走 向
山脉
山地呈条带状分布, 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
练习 甲、乙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沿B—C线所做的是甲 图。
请你判断图1是根据下列哪幅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 B )
3 五种基本的地形
1 海拔与相 海拔 对高度
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和 盆地
4 分层设色地
形图判读
相对高度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第3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第3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
定义:含义 测量方法 换算方法


等高线的含义
图 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
【拓展训练巩固】
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山_顶___ C.__陡_崖___ E.__鞍_部___ F.__山_谷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东_西_走向 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6_8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相同。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
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
坡度的识别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


五种基本地表形态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中间高于两侧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侧
两山顶之间等 高线不相连的 地方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练习:绘制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是什么?
D
E B
C A
答案:
D
E B
C A
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
等高线与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 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 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山的海拔为 1500 米, 丁山的海拔为 1000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500 米。

七年级地理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优秀课件

七年级地理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优秀课件

五种常见的地形类型
高原 海拔大于500米,边缘陡峭,内部和缓
山地 海拔大于500米,坡度陡峻,沟谷幽深,地势起伏大
丘陵 海拔小于5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平原 海拔小于200米,平坦开阔,起伏极小
盆地 海拔未定,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课堂小
当堂 练习
读B 〕
鞍部
400 600
800 1000
鞍部
两座山顶之间的过渡局部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重合处
地形图的判读
河流的流向
难与等点高突线破凸
向相反
100 200
300
400 500
等高线由高值凸向低值
山脊:分水岭
100 200 300 400 500
等高线由低值凸向高值
山谷:多发育河流
地形部位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地球外表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地球外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思考探究
1000米
1500米

请说出左图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1500 表示甲的海拔高度 500 表示乙的海拔高度
500米
海平面
1000 表示甲、乙的相对高度
海拔与相对高度 B
600米
A
C
360米 150米
海平面
思考探究
A地的海拔 150
AB的相对高度 360
BC的相对高度 600
C地的海拔 -90
了解了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什么是等高线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吧!
等高线和等深线
海拔 高度
700米 400米
600米 300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3

七年级地理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3

平原
(píngyuán)
你能判别出下列图 片属哪一种(yī zhǒnɡ)地形类 型吗?为什么?
高原
山地(shāndì)
盆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丘陵
3 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对比 平原 高原
相同点
不同点
地面 起 (dìmiàn) 伏小
平原(píngyuán)海拔较低(200米以 下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dǒujùn)一般在500米以上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
对比 山地 丘陵
相同点
不同点
地表(dìbiǎo)崎岖 不平
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yǐshàng),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海拔大致(dàzhì)在500米
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一页。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shāndì)或高原环绕,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1 海拔(hǎibá)与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
2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pàn dú等) 高线概念及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
3
五种(wǔ zhǒnɡ)基本地貌形高态原、平原、山地、丘陵、
盆地
4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确的是( ) C
常常用 “陆高海深” 图例来表示 海拔高度 (biǎoshì) 的变化
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yánsè)越深(亮)的地方,
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暗)的地方,海拔越低。
蓝色—— 海洋
绿色(lǜ sè)—平—原
褐色(hèsè)—高—山

第3讲 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及等值线判读

第3讲 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及等值线判读
第 3讲 主要等值线的判读
等高(深)线及应用
内容一:等高线的判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等高线:海 拔高度相等 的各点连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宏观地形的判读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高度 地表起 伏程度
>1000米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密集
高,海拔 >500米, 相对高差 >100米
高气压——高压脊——脊线——晴朗 低气压——低压槽——槽线——锋面气旋——阴雨 判断风力:等压线疏密状况 密:风力强 疏:风力弱 判断风向:高压指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高空风向平行等压线。
判断风向
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 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例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 分布图。下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1~2题。
1. 沿上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上图中四幅 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 ) 2. 下列关于图2-4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吹偏北风,D B. A吹偏南风,D C. A、D D. A、D均吹偏南风
2007年天津文综测试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图6(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a、b、c、d四处 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 密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 .d 四地中,c处为阴坡,蒸 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 较好,同时c处海拔较低, 土层较为深厚,有利于森 林生长。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
源的地方。

第一章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列表对比
完成列表
300 500
300 100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方法是:
1.读出每条等高线的海拔(米)。 2.观察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判别地形特点和地 形类型。例如,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峻;等 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和缓。 3.当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时有两种情况:如果等 高线值自中心向外围递减,表示该地区中间高、四 周低;如果等高线值自中心向外围递增,表示该地 区中间低、四周高。 4.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等高线向 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2.北京市西北部以浅 黄色、棕色为主;东南部 是深绿色,表示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
3.结合地理资料,可 以判断北京市西北部为山 区,东南部是平原。
五种基本地表形态类型
按地表的特征和海拔高度,一般把
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盆地五大类。
五种地形不仅海拔高低不同,它们的地形形 态、起伏等特征也有明显差异
第一章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看图说一说:地球表面有哪些地表形态?
盆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地
思考
如何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和形态差异呢?
一、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
阅读教科书21页“做一做”并讨论 :
你认为王欣、王琳、 董浩,谁的结论是 对的?
1.海拔和相对高度
A
1 000米相对高度 B 海拔
500米
作业反馈
要观察不同部位等高线的海拔变化 规律及其弯曲方向与高度变化的关系。
教你一招:巧记地形部位特征
课堂 检测
1.等高线形态判读
100
D
200 3A00
F 200 C 300 B
100
E
A_山_顶__ D_山__脊_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人版

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粤人版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山体部位,判别坡度陡缓(重点)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谷和山脊(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课前准备时,自动播放有不同山体部位的风景图片。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
观看欣赏
让学生感受祖国锦绣河山,树立爱国情感,同时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直观的感知。
我也会非常珍惜各位领导对我的指导,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也一定要不断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向更多的优秀老师学习,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教师讲解难点,引发学生思考。从知识点到解决实际问题,来突破难点。并通过
环节二:看山识山:在山体景观图上,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
知识点4:认识五种山体部位
小组根据教师的命名,当看到自己名字内容的图片,举手得分。
看图举手
通过这一活动调动学习气氛,直观认识山体部位。
环节三: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通过观看动画了解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个人展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即时探究,理解深刻。
知识点3:等高线与坡度的关系
1.让学生动手画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对比硬币山。
2.指导学生在等高线地形中找出陡坡与缓坡,抢答问题。
3.请为两位登山者选择适合的路线。
通过“疏缓陡密”帮助记忆。
学生抢答
【教学目标】
1.结合海拔高度示意图,说出某地的海拔、计算与另一地点的相对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设色地形图
卫星地形图
分层设 色地形 图
本节知识小结
海拔和相对高度
定义:含义
测量方法
换算方法 地形的概念
地 形 图
常见的地形类型
地形五种形态 五种地形的特点 等高线的含义
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等高线 密集

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有何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 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相同。 3.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 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中间高于两侧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中间低 于两侧
两山顶之间等 高线不相连的 地方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是什么?
D
E B
C A
答案:
D E B A C
A B C D E
是陡崖 是鞍部 是山谷 是山脊 是山顶
山顶—— 内高外低的闭合 曲线的中心部位
珠穆朗玛峰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的 部位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凸的 部位
鞍部——
相邻两山顶之间 的相对低缓的部位
山体的鞍部,就如同马鞍的形状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 部位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400 300 200 100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常见的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丘陵 山地 平原 盆地 高原
平 原
海拔在 200米以下、 相对较平坦的 地形。
较大范围的、 较平坦的、海拔 在500米以上的 地形区。


高 原 丘陵


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崎岖 不平的地形区。
丘 陵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密集
坡度的识别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 图 中
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秋游。请 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 路上山好?为什么?
A
B
1:50 000
五种基本地表形态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
练习:绘制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地 0m 形 A 剖 面 图 的 600m 画 500m 法 400m 画法:
100m 200m 300m 400m
等高线
500m 600m
B
①确定剖面线; 300m ②建坐标 200m ③确定比例尺 ④确定点的高程; 100m ⑤连点成曲线,即成为沿剖面线的剖面图。 0m
中间低、但较 平坦、四周相对 较高、但相对崎 岖的地形区。
盆 地
盆 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 布的地形区。
山 地
想一想:自己的家乡 有哪些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 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 地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 起伏。 常常用 “陆高海深” 图例来表示 海拔高度的 变化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在平面图上,人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一、等高线的判读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200 100
100
100
海拔高度示意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 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 一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称为 绝对高度, 即海拔

1000米 500米
1500米
乙 海平面

甲山的海拔为 1500 米, 丁山的海拔为 1000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500 米。
等高线的绘制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坡陡的 地方
400 300
坡缓的地方
200 100
400 300
20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